王海天
王海天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美股二级市场观察者
IP属地:上海
10关注
3235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不仅穷人爱拼多多,富人也“真香”

前一阵,抖音上有个爆款视频很有意思:2分钟的一个短视频,一个驿站站长感慨如果没有拼多多,大学生的纸巾、沐浴露、小零食都去哪买?普通收入的消费者,因为有了拼多多,可以买到很多便宜的商品;拼多多的规则也比较保护消费者,给低收入人群和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福利”。这个小站长的真情流露引发了用户共情,评论区一片响应。  我想说的是:拼多多不仅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福利,也给中产和富人带来了很大的福利。为什么? 今天的拼多多:早已不是五环外,富人也在用 先看身边的两个案例: 国内大厂的A君。A君是互联网大厂的高管,我跟他是微信好友,也是拼多多的拼小圈好友。我每次打开拼多多,都会看到他的购物记录。偶尔在拼多多的私信消息里,还有他推荐给我的商品。蔬菜类的:丝瓜、黄桃、腐竹等,还有客单价高的苹果电脑、品牌运动服等。从低客单价到高客单价、从白牌农产品到品牌消费品,全部囊括。 并且,A君购物频次极高,每周打开拼多多,都可以看到他的订单。 新加坡的B君。B君全家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刚去新加坡时,抱怨当地一些小商品较贵,比如:手机壳、手机充电器、USB线等。新加坡的线下店,一个手机壳折合人民币70-80元,他买过一次后果断在拼多多上下单,一次买几个手机壳。即使拼多多的卖家从中国发货,空运到新加坡,仍然比新加坡本地的零售店便宜。 想必上面的两个案例,和很多人对拼多多的印象完全不同。虽然拼多多早已越过“五环外人群”,但是富人也在用拼多多,确实有点意外。舆论很难把拼多多的“调性”和富人放在一起,但是现实世界,就是有富人在拼多多上购物。可以说,今天的拼多多仍然在持续“破圈”,并且已经“破圈”到了富人。 从QM等各平台的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的用户,已经从乡镇农村,渗透到一线城市,从低收入人群到高收入人群全覆盖。这样的用户规模,是公司快速发展和做正确事情的结果。  回到消费和购物这个话题,每
不仅穷人爱拼多多,富人也“真香”

二季报后,看BOSS直聘的克制与专注

8月28日,BOSS直聘发布了2024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的净利润与营收同比均有上涨,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590万,同比上涨31.1%,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1-6月BOSS直聘新增完善用户约2800万,平台在二线及以下城市、蓝领等场景的渗透率继续稳步提升,BOSS直聘第二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460万,同比上涨25.2%。 回顾BOSS直聘这些年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家极度克制又极度专注的公司。 招聘赛道:长期无风口,靠创新、克制、敬畏取胜的BOSS 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曾说过,BOSS直聘是一个极度克制的产品。 互联网招聘行业,和其他互联网行业不一样的地方是:无风口,长期是一个冷板凳行业。而传统的招聘网站,以主动搜索为主的产品形态及商业模式多年没有变化。简单说,虽然能“躺着”发展、“躺着赚钱”,但创造的价值极其有限: 求职者:对于求职者来说,传统招聘网站就是一个大型“职位搜索器”。求职者要找什么职位,就通过关键词搜索,然后出来一箩筐的公司和职位。 互动效率低。这里的互动效率,是指C端用户和招聘企业两端。求职者在传统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企业端收取简历和筛选的,一般是HR。而HR的效率,决定了招聘的效率。求职者、招聘企业、HR,这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实时的。这直接阻碍了双方的求职和招聘效率。 匹配效率低。对于大型企业,容易收到大量简历。相反,很多中小企业碍于知名度低,没有专门的招聘团队及充足预算收到的简历寥寥。 克制:拒绝banner广告,专注企业和求职者的连接和效果 不靠BANNER广告,而是专注连接的效率和效果。传统的招聘网站,首页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对于求职者来说,这是一个“千人一面”的页面。而从商业模式上,这些首页广告,招聘企业都要给平台付费。传统招聘平台,对企业的招聘效果和求职者求职效果,并不关心。 也可以说,传统招聘平台,对行业缺乏敬畏。 而BO
二季报后,看BOSS直聘的克制与专注

搜狐2024年Q2营收1.7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超预期

2024年8月5日,搜狐公司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搜狐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72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3%,较上季度增长24%。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2024年第二季度,我们的品牌广告收入达到此前预期的高线,在线游戏收入超出预期,净利润符合此前预期。” 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搜狐总收入为1.72亿美元。其中,品牌广告收入为2000万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4%;在线游戏收入为1.47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25%。归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为3400万美元,公司在扩大平台规模和用户获取等方面增加了更多前瞻性投入。 整体业务看,“搜狐媒体和搜狐视频方面,依托于我们日趋优化、联动的产品矩阵,我们进一步促进了优质内容的产生和消费,有力提升了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得益于我们差异化的项目及营销活动,我们不断加强品牌影响力,探索多样化的商业化机会。在线游戏业务表现良好,收入超过此前预期。”张朝阳称。
搜狐2024年Q2营收1.7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超预期

复盘:上市这三年,BOSS直聘做对了什么?

过去三年,BOSS直聘碰到的挑战不小 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影响。 疫情期间求职者和企业之间,招聘的效率低于疫情前。因为疫情期间,人的活动范围受限,而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招聘、应聘,不仅需要线上的直聊沟通,还需要线下面谈。再一个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错配”。求职者旺盛,但是企业端需求不足。尤其是服务行业,比如旅游、餐饮、酒店等。 求职者在平台上,如果不能有效的匹配到对应的岗位,用户体验会打很大的折扣。其次,求职者供给过剩,企业的付费意愿会走弱,对平台的商业化的营收会构成挑战。 再一个是暂停新增用户将近一年,期间平台不仅无法获取C端用户,也无法获取B端用户。获客和投放,全部暂停。 可以说,IPO这几年,BOSS直聘遭遇了内外的多重干扰和和黑天鹅,但公司仍能保持韧性,数据领先:MAU从上市以来一直领跑行业,付费企业客户数与营收2024年Q1对比2021年Q1翻了一倍多。 如果复盘BOSS直聘上市这三年,首先是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公司的收入“不降反升”,这背后一定是公司做了正确的事情。到底做对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打开增量:蓝领人群+低线城市 广大的蓝领群体+二线以下城市,让BOSS直聘打开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首先定义一下现在的蓝领:以前都把制造业的工人定义为蓝领,今天的蓝领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制造业,而是广大的服务业就业人群。比如餐饮、物流快递行业、美容美发等各种城市服务从业者。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口为6.56亿,其中农业为1.35亿,白领与金领为1.28亿,制造业1.69亿,城市服务业2.2亿。广泛的蓝领群体,制造业+服务业人群约为4亿。 蓝领人群,在线化+高增长的潜力赛道。 据东方证券的一份研报:在蓝领的求职匹配中,2010年互联网渗透率为2%,2016年为8%。2023年,BOSS直聘的用户数为4400万。其中蓝领占总收入的30%,人数大约为XX。虽
复盘:上市这三年,BOSS直聘做对了什么?

中小企业,为什么成了BOSS直聘的亮点?

3月12日周二,BOSS直聘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四季度,公司营收15.80亿元,同比上涨46.0%;现金收款17.8亿元,增长61%;净利润3.31亿元,较上年同期由亏转盈;四季度MAU4120万,同比增长33%。 2023年各行各业都蛮不容易,BOSS直聘还实现了营收59.52亿元,同比上涨31.9%;经计算现金收款66.85亿元,同比增长44.9%;取得净利润10.99亿元,较上年同期1.07亿元有大幅上涨。 如此强劲的业绩,公司股价当天大涨18%。从中小企业的视角,如何看BOSS直聘的增长? BOSS直聘为什么能吸引大量中小企业? 招聘市场原有服务形态:对中小企业“不友好”。 首先是预算: 招聘预算,不管对于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痛点。传统的招聘产品形态,对中小企业极不友好。 年费+简历库。这一收费模式,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多知名招聘网站的“标配”。企业付年费,平台按照不同的年费金额,打包对应的简历数量。这一模式:“年费”,排在“效果”前面,对于平台来说,并不关心企业是否招到人。而对中小企业而言,关心需要付出费用的同时,能保证招聘的“效果”。 传统招聘的年费收费模式和简历库的形式,不仅让企业招聘效率低,而且花费金额高。从商业化角度,平台并不是按效果收费,而是“展示广告”付费。 降低付费门槛+按需购买,提高企业花钱效率 对于大多数没有批量招聘需求的中小企业,Boss直聘的收费方式,不再是年费和打包简历的形式,而是企业根据招聘的需求,购买相应的“招聘卡”(沟通道具等)。如何理解? 极大降低门槛。可以理解为Boss直聘的收费方式是:免费+付费。对于很多岗位,在BOSS直聘上注册和招聘都是免费。这是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 即便遇到了人才供给比较紧缺的岗位,需要付费,发布职位的价格也不到一顿饭钱。 之后是按需购买的增值服务,比如企业正在招聘的某个岗位
中小企业,为什么成了BOSS直聘的亮点?

从财务到基本面,B站的拐点到了吗?

上周,哔哩哔哩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财报,全年总营收达225.3亿元人民币亿元,首次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今天上午,其港股一度大涨15%。综合来看,B站这次是否走到了拐点? 财务:毛利率提升+减亏和经营现金流转正。 先看毛利率,本季度B站的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到26.1%。提升的原因,管理层给的解释是:1、广告占比提高;2、运营效率提升。本季度广告营收占比达到30%,为上市以来最高。 减亏和现金流:B站23年全年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这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尤其重要。这意味着,B站以广告、增值服务、游戏、IP衍生品为主的核心业务可以自己造血,不需要依靠融资也可以持续运营下去。 与此同时,本季度B站的亏损同比收窄58%,经营现金净流入超6亿元人民币。 从财务的变化,可以读出公司基本面和竞争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广告高增长的背后:和产品的独特气质相辅相成 B站本季度最亮眼的数据,当属广告28%的增速。谈到广告,有必要谈下B站的产品和社区文化。 从成立到现在,B站的产品虽然增加了各种新的功能,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浓厚的社区文化。而社区的核心,是人和人更为紧密的连接。粉丝和UP的互动会更为高频。举个例子,比如罗翔,虽然在各大内容平台都同步了,但是我如果想看罗翔,首先会打开B站。 用感性的思维来讲:去B站看UP主的内容,“味道”才正。UP主、内容消费者、平台,都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关系和连接。基于此,UP主所创作的内容也可以更深度地去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讨B站广告的竞争力: 在电话会上,B站的管理层特别谈到了双11、双12,一些UP主的带货案例。虽然都是交易和效果类广告,但是B站的广告变现,仍然和其他内容平台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效果广告:主要是信息流和交易广告(电商广告)。B站在商业产品和内容产品上,找到了很好的交集: 品效合一。这是最近几年来,广告行业提到的最多词汇
从财务到基本面,B站的拐点到了吗?

从最高8000万美元增加至最高1.50亿美元 搜狐宣布追加股票回购金额

2024年3月4日,搜狐公司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搜狐第四季度总收入为1.41亿美元,全年总收入为6.01亿美元。同时,搜狐公司董事会宣布股票回购计划金额追加,从总金额最高8000万美元增加至总金额最高1.50亿美元。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在广告预算仍保持谨慎的情况下,我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并严格控制成本。基于此,2023年第四季度,我们的净利润达到了此前预期的高线。” 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搜狐总收入为1.41亿美元。其中,品牌广告收入为2000万美元,在线游戏收入为1.15亿美元。2023年全年,搜狐总收入为6.01亿美元。其中,品牌广告收入为8900万美元,在线游戏收入为4.80亿美元。 整体业务看,“搜狐媒体方面,我们不断优化产品,提升技术并扩充优质内容,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搜狐视频方面,我们持续发力‘双引擎’战略,不断生产引人入胜的长短视频内容。在大力发展短视频内容社交的同时,我们也致力于科学直播以及其他直播活动等。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用户在搜狐平台的社交互动及用户粘性。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整合优势性资源并借助我们独特的IP举办各种内容营销活动,积极发掘多样化商业机会。最后,在线游戏业务保持稳定,收入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张朝阳称。 同时,搜狐公司董事会已于2024年3月2日批准对于此前宣布的美国存托股票回购计划的金额追加,从总金额最高8000万美元增加至总金额最高1.50亿美元。如此前宣布,该股票回购计划自2023年11月11日开始,为期2年。截至2024年2月29日,搜狐已经回购了1276457股搜狐美国存托股票,总金额约1200万美元。
从最高8000万美元增加至最高1.50亿美元 搜狐宣布追加股票回购金额
avatar王海天
2023-12-07

Costco深思考,阿里1688的牌应该怎么打?

上次写了一篇中国电商离Costco还有多远,收到了一些反馈。今天,想详细探讨下线上costco的话题,并且看看谁有机会。 Costco会员的本质: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Costco的会员费,目前占据利润的一半。最高的时候,利润的70%来自会员费。然后,我们国内很多效仿Costco的公司和模式,就认为首先应该收会员费,然后再进行卖货。这一思考是完全错误的。Costco的会员费,如果说核心作用,就两点: 锁定需求。由于Costco售卖的商品是偏“必选消费”,对于会员来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购买一次。或者说,每个会员,平均每月、每年在Costco购物的频次是基本固定的。并不受经济周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用户,由于提前支付了会员费,相当于把未来一年的大致购物需求“表达给了”Costco。对于每个会员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并没有办法提前预测,但是可以从所有的会员需求里,“提炼出”每个品类和产品的最大公约数:比如牛奶,找2-3个SKU,在预算的价格里,找90分的产品。这样虽然做不到100%的商品都是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但是通过找出会员对于品类和产品的最大公约数,Costco采购的商品和自有品牌,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会员的需求。一共3000个SKU,每个去Costco的会员,每个品类,几乎买的都是一样的商品。 提前收取会员费,降低了产品毛利率。会员费是Costco的利润中心,而成了利润,商品的毛利率就可以定的很低。只需要10%出头的毛利率。“buy more,save more”,你买的越多,越能占到Costco的便宜。或者说,Costco的利润,通过会员费前置,可以更好地去运营商品。这是很多学Costco的公司做不到的地方。或者收了会员费,也无法做到很大的规模;其次,会员费也无法成为利润的中心。 所以,Costco的会员费和低毛利率,从逻辑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单独拆分。 阿里1688,手
Costco深思考,阿里1688的牌应该怎么打?
avatar王海天
2023-11-30

三季报后,什么是拼多多上的高质量消费?

昨天,拼多多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收入和利润均大幅超越市场预期。收盘公司股价大涨18%.如何理解拼多多和拼多多上的高质量消费? 高质量消费的定义:“质价比”为先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多次提了“消费升级”这个词。而其他电商平台,财报电话会却鲜有提升级一词。如何看消费升级以及拼多多的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质价比”,而不是贵的价格。消费升级,通常的理解就是买贵的、价格高的商品。过去这些年,确实都是这样定义。但是,价格贵,只是必要条件。并不能说所有价格贵的都合理。需要分类来看和具体分析: “质价比”。让五环外的人买到好用的纸巾就是一种升级。这里的三个要素:人、纸巾、价格。对于中国不同消费层级的人,对于一盒纸巾消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线城市的人,以前会较多关心纸巾的品牌和价格,而二三线城市,品牌的关心权重,会极大弱化,兼具价格和牌子;而更广大的消费者,更在乎价格和产品本身。 而质量——价格,是80%消费者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白牌类产品,这种“质价比”体现得更明显。而拼多多上的高质量消费,或者说“质价比”,是贯穿全品类、全网的: 农产品。我之前文章里说过:农产品就是特殊的白牌。农产品和白牌,对于拼多多来讲,可以看成一个品类。这个品类的共同特点是:差异化小、品牌化程度低。跟其他品类比,用户的消费决策对价格更看重。而农产品,拼多多重新变革了流通的效率,让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连接的距离更短。原来80分的苹果,卖80分价格,现在80分的苹果,卖60分价格。质不变,但是价低了。这本身就是一种“质价比”的跃迁和消费升级。 百亿补贴:如果过去几年的电商战争是一部电影,那么“百亿补贴”这个想法,绝对能够拿奖。拼多多的很多策略,背后体现了较为深刻的行业洞察。按常理思考,“百亿补贴”就是一个品牌的商城,但是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包含了品牌、白牌、苹果手机、水果等多种品类和商品。而百亿补贴的诉求
三季报后,什么是拼多多上的高质量消费?
avatar王海天
2023-11-16

男性消费高于宠物,有哪些启示?

媒介的繁荣和丰富,让种草和拔草加速。媒介研究鼻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今天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我们被各种视频、图文、以及直播等各种媒介包围。而媒介,传达的除了讯息,还有决策、商品、交易。从看到买,种草到拔草,从没有变得这样快速。 今年双11,淘天公布的一组数据中,男性消费品类的GMV,远高于宠物经济的GMV。如何理解? 男性的品类,是如何超过宠物的? 以小红书为例,这些年,男性用户的占比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40%左右。冲锋衣和始祖鸟,可以归为男装品类。为什么男性消费能够进入主流的消费视野? 媒介工具升级,带来互动和交易效率提高。以前,每个人的消费决策,很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今天,广告的作用仍然重要。但我们很多消费决策,更容易受到媒介、KOL的影响。我们以男性的核心品类——3C数码为例:以前买3C,需要上专门的垂直网站去看测评,这种更多是单向的形式。受众和评测者,互动的效率并不高,更谈不上实时互动。 QM发的男性消费行为报告中,总结了几个特点。这五个趋势,如果非要提取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媒体和媒介,加速了消费行为。注意,媒体和媒介是工具,改变和加速了所有人的行为和决策。举个例子,今天用户在微博、抖音看到一款新手机,看了各种信息和评测后,当天可能就在京东或天猫下单了。而十年前,一个用户从看一款手机,到下单购买,决策时间可能比今天要慢得多。 今天,不管短视频还是图文、直播,都让互动变得更容易。而互动一旦容易,信息的传递速度就会加快。信息传播加快,决策和交易也一并加速。对于女性和女性消费是这样,对于男性也是一样。这个世界的信息在加速,消费,也因此在发生改变。 对比宠物消费,为什么男性市场规模更大? 我们先看市场规模:宠物食品、宠物护理、宠物医疗这几个行业加起来,2021年大约2400亿元。2023年预计规模大约3000亿元。看起来规模很大,但和男装、汽车比起来,只是一个中
男性消费高于宠物,有哪些启示?
avatar王海天
2023-11-15

派息了,我看boss直聘三季报

11月14日美股盘前,BOSS直聘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分享下我的观察。 三季度BOSS直聘取得营收16.07亿元,同比增长36.3%;经计算现金收款16.36亿元,同比增长32.1%,超出了收入指引的上限。 盈利能力也有不错增长,三季度企业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101.1%。如果去掉理财等其他收益,企业的调整后营业利润也有5.4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稳健增长下,BOSS直聘宣布了上市以来的首次派息,金额大概8000万美元,这笔钱都来自公司盈余,也就是说赚到钱后才决定派息,可谓是给股东们提前发新年礼包了,也能看到这家企业对未来比较有信心。 这种增长信心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蓝领渗透,二是低线级城市渗透。 蓝领在BOSS直聘上的增长已经持续挺久了,在三季度,无论是招聘端的职位增长,还是新增活跃求职者数增长,蓝领都领跑大盘,可见蓝领在B端和C端的生态比较健康,才能保持长期稳步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们日常能感受到餐饮、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发展不错,这也直接拉动了蓝领职位的增长。 低线级城市也是BOSS直聘看重的地区,早在世界杯投放时期,就有分析认为BOSS直聘试图吸引“小镇青年”的注意力。三季度,平台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岗位、求职者规模都有较高增速。 下沉一贯是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必经之路,BOSS直聘的情况,我们可以继续保持观察。 $BOSS直聘(BZ)$
派息了,我看boss直聘三季报
avatar王海天
2023-08-31

赵佳臻上任后第一份答卷: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昨天,拼多多发布了二季报。从收入到利润,多项数据超预期。今天想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谈一谈当下的拼多多。 用户端:如何定义和实现高质量的消费? 对高质量发展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这个核心,高质量发展贯穿用户、商家、商品、平台的全流程。 拼多多从成立起,给外界的标签一直是“实惠”。在消费者端,价格力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今天,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拼多多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消费? “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补贴什么。”这是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在电话会议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我认为很好的定义了什么是高质量消费。如何理解?“用户喜欢什么”,即用户的需求,在洞察了用户需求后,集中对这些类目的商品进行补贴,相当于在消费侧加了一次巨大的“杠杆”。以百亿补贴为例: 比如水果里的榴莲,由于中国很多地方不能种植,主要来自进口,所以价格较贵。而榴莲,也经常被称为“水果刺客”。而拼多多,是怎么做的呢? 以7月的拼多多“水果自由季”为例,榴莲3人团3斤的价格71元。而其他平台和线下,大约100元。如果是“万人团”,价格还要更低。以低于线下的价格销售,商家是否受损?答案:不是。因为拼多多给予了商家补贴。定向补贴这种用户喜欢的品类,平台能获得什么呢? 强化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地位和心智。用户在拼多多,以低于其他渠道的价格,买到了榴莲。这一行为,首先会强化水果这个品类的心智。类似3C数码品类,拼多多补贴苹果手机、苹果电脑一样,找大众公认的爆款品牌产品补贴,持续的补贴,就会强化用户的心智和观念。用户买了苹果手机又好、又便宜,下次就容易尝试其他手机数码产品。 用户购买榴莲又便宜,品质又好,下次可以下单荔枝、猕猴桃以及农产品。数据显示:过去在拼多多消费不到500元的群体,今年上半年消费额翻了2倍还多。 用户为中心,是最高的经营哲学。目前的电商平台里,拼多多在“以用户为中心”,践行的最好。而拼多多做的对不对?答案很简单
赵佳臻上任后第一份答卷:拼多多的高质量发展效果如何?
avatar王海天
2023-08-18

昔日股王缓业绩,只顾蹭蹭发激励——评腾讯发股权激励

腾讯上半年回购4800万股,这次一次性发了4400万股激励。回购半年,一次基本发完。还是想说几句: 1、对待股东的回报上,腾讯相比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做得确实不错。比如分了很多投资公司的股票:京东、美团。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增速和股息率,腾讯远比如移动。移动港股现在的股息率还有近7%。如果腾讯不增长或者个位数增长,这个股息率,为什么不买$中国移动(00941)$ ? 2、股权激励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腾讯的业务和增速,远远不如前几年,更不如一级市场的字节。这个增长速度,可以说对不起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护城河。而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还是团队。股东不满意的不是发股份,而是股份发了以后,业绩没变化。。 3、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的“道德水平”上,其实大家差距不大的。除了腾讯大搞股权激励的,还有持续分拆的——京东、还有上市公司主体买董事长的大楼,甚至还有IPO时,董事会给自己发百亿股权激励,却说自己不知情的。。 4、可能在对待股东上,字节和拼多多,是最好的两家。$拼多多(PDD)$ IPO时,有提价的机会,却依然按照本来的发行定价。 5、腾讯本身可以继续发股票,也可以多发股票,本身没问题。但是股东也可以用脚投票。毕竟,腾讯只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家公司。并且,可能越来越普通。 6、在这样一个池子里,有多少公司能真正回报股东? 7、你不低估?谁低估?低估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腾讯控股(00700)$
昔日股王缓业绩,只顾蹭蹭发激励——评腾讯发股权激励
avatar王海天
2023-05-31

从生态视角,如何看待拼多多的财报?

上周拼多多发布了2023年二季报。从收入到利润,全面大超预期。而股价当晚也大涨18.99%。从商品、商家、平台生态的角度,如何看当下的拼多多? 商家生态:从速度到质量,全面拥抱高质量商家。拼多多的季报,按惯例仍然没有公布GMV。今天,如此规模下的拼多多,不管是商家、商品、订单,都到了从高速度转变到高质量的时候了。而商家,则是最关键的之一。 商家的分类,颗粒度需要更细。传统的电商,或者说中国的电商平台,一般把平台上的卖家按大小分类。这个分类看起来很正常,但深入思考,却不那么科学。为什么? 小商家,不一定价值小。我们以农产品为例子,这个品类,对比其他行业,小商家的比例最高。每个商家,对应的是一个个农人。但是这些农人,创造的价值,未必就比平台上的大卖家小。比如售卖桃子、大葱、生姜,一个个中小的商家种植和售卖的产品,在竞争中仍然有较大的优势。比如产品是自家种植的、自家包装、自己发货。在产品品质差不多的前提下,农产品行业的小商家,成本比大卖家要低。 而从平台的定义上,这些庞大的小商家,不能一概归为价值低的商家。完全不能划等号。对于平台来说,给农产品的商家分类,最重要的是“让优质商家被消费者看到”。而拼多多过去这些年的策略,一直是这样。所以,表面上看,有很多商家抨击拼多多,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商家在拼多多上默默做生意。而今天,除了“让优质商家被消费者看到”,商家的颗粒度,应该再做哪些细分? 让好商家的生意和增长更好。拼多多从0到1的历程,平台对电商的理解是“省”和“多”,其次才是“快”和“好”。商家的数量和SKU数量,对0-1的拼多多是最重要的。但是今天,拼多多对商家制定的规则,需要更细、更科学。而让优质商家生意增长更好,是平台生态的重要一环。比如拼多多引入一些品牌商家,这就是扩充优质商家。这个过程,必然会让一部分商家不舒服。但是,商家生态和平台生态的建设,无法阻挡。 让差的商家生意更难
从生态视角,如何看待拼多多的财报?
avatar王海天
2023-04-27

锅圈食品:撕去食材品牌的外衣

日前,火锅和烧烤食材门店零售公司锅圈食品拟在港交所上市,并提交了招股书。公司对自己的定位是,“我们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品牌。” 认真看后,发现公司虽然从门店数量、收入增速上,数字都非常亮眼。并且,公司2022年全年已经实现盈利。但是这个2017年成立的食材渠道品牌,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护城河,更是看不出有多宽广。 产品、品牌、渠道合一?本质是一个食材渠道 预制菜是过去两年最热门的赛道之一,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大量资本追逐。而锅圈食品,招股书中给自己的定位是“吃饭解决方案”。这一定位,显然过于宏大。如果深入剖析,锅圈食品的模式,更像是社区的食材调味品零售商。从财务数据上,锅圈也更像一家食材的零售企业,毛利率不到20%,净利润率不到5%。 而如果定位于零售商,不管是在海外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行业竞争都较为激烈,并且利润率远远低于消费品品牌。对于锅圈食品,投资者需要思考的是:公司是否有持续的竞争力和护城河?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 一是面临更大、更便捷的渠道竞争。锅圈食品的产品品类,主要是火锅和烧烤的食材。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称,上游与600多家供应商合作,SKU也高达900多个。这些数据,会让投资者误以为锅圈是个品牌,但事实上,公司就是食材和调料的销售渠道。而渠道,必然会面临其他渠道的竞争。而中国零售市场,可以说是竞争和迭代最激烈和快速的地方。而电商里的拼多多和本地生活美团,才是锅圈最大的竞争对手。 二是社区团购对门店,是碾压式的优势。如果没有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锅圈食品确实有一定的优势:离用户更近。但是社区团购一出来,买菜、买火锅底料,离用户最近的不再是门店,而是手机的App。而从规模角度,虽然多多买菜和美团社区团购尚未盈利,但是它们的财务数据,每个季度在持续优化。以美团新业务为例,履约成本,也在持续降低: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团新业务的亏损
锅圈食品:撕去食材品牌的外衣
avatar王海天
2023-04-03

从这波AI浪潮分析,产业投资公司离成熟还有多远?

如火如荼的GPT和人工智能时代,拥有产业背景和潜力的公司,要么自己做产品,要么采用投资的方式进入。先后入局AI的产业投资体系,从百度、360再到小米、腾讯、联想控股,这些公司和集团里,谁离成功的产业投资更近? 在我看来,百度和360这两家的转型,有一点英雄末路的仓皇失措。 百度:技术上确实较为领先,但今天的百度,已经没有一个核心利润中心。百度的搜索核心业务,碰到了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急于转型所谓的人工智能,上线“文心一言”,溢于言表;360集团:今天的360集团,主营已经变成了政企安全业务,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对于360和周鸿祎,寻找第二增长赛道就极为急迫和重要。所以,360GPT的发布会,周鸿祎讲的热情洋溢、急于一战。 AI产业投资这一块儿,“新贵”腾讯、小米,“老钱”联想控股,相对来讲,要从容和稳定很多,值得重点看看。 所以接下来会详细探讨和分析下,这三家产业背景各异的公司,在产业投资高速变化的当下,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谁更有优势? 什么是好资产?抵御波动和周期 在探讨三家产业投资集团的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好资产?什么是好的产业投资逻辑? 全球的投资公司,拥有持续稳定业绩并且做得最好的,当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维。而伯克希尔公司最核心的持仓,并不是我们二级市场上看到的苹果,而是非上市公司的GEICO、铁路公司BNSF。 为什么重仓GEICO?首先保险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其次,GEICO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就一直专注车险,并且一直非常优秀。这个保险公司,既可以伯克希尔的负债端,也是资产端。所以,一直是老巴的超级重仓公司。每年的股东大会,都会用较大的篇幅来回答保险公司相关的问题。而保险公司,商业模式本身的特点,和很多人理解有一定偏差: 保险更像是一个必选消费品。GEICO以车险为核心业务的保险公司,每年的收入和利润,都较为稳定。这其中首先是行业本身的特点,车险和
从这波AI浪潮分析,产业投资公司离成熟还有多远?
avatar王海天
2023-03-24

从农产品经济学,看拼多多的进击和本分

“重仓农业”,拼多多的“价值投资”带来了什么? 农业和农货,一直是拼多多重仓的赛道和品类。重仓农产品赛道,既有用户端的实际需求,也有中国现实的国情。从成立到今天,拼多多用了七年多的时间,在农产品“上行”这件事上,做出了很多成绩和探索。而回头看,这部分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点: 小规模生产、“多对多”匹配。和发达国家农场化、规模化的农业比,中国的国情是小农、小规模为主体。农产品的供给端,比发达国家更多、更小、更分散。而移动互联网,很适合这种“多对多”的匹配。而拼多多成立第一天,就坚定用的“拼”方式,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增加农户收入。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谈到拼多多农业的价值,其中一点是平抑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才是拼多多农业的最大贡献。为什么? 不管以前的农户,还是现在的“新农人”,承担的角色不仅是种植,还有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说,这两端的风险一直都非常高:种植端,不仅要关注天气,还有各种病虫害等。销售端,除了粮食这样的作物,大部分农产品,每年的价格都有很大的波动。比如苹果、橘子、芒果等。而农户,很难在商品定价上有话语权。 要降低经营的风险,种植端先放一边,销售端,拼多多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首先是“价格机制的发现”。比如我是一个种植丝瓜的农户,在拼多多上销售丝瓜,可以更实时、精确了解丝瓜价格变化。而以前,农户没有这样的信息,所以谈不上“实时发现价格”。知道了价格和动态变化,对农户的销售工作,就带来了较大“便利”:比如采摘的时间和节奏控制,库存的售卖速度。 信息流通速度+价格发现更快,在销售端,很大程度提升了农户的销售效率。如果有全国统计数据,全国各地区、各品类的农产品滞销率,每年都应该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时间拉长十年,这个滞销率改善的更明显。 平抑周期,让产业带更健康和稳健。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提高了农户的收入,间接也让产业带的稳定性提高。举
从农产品经济学,看拼多多的进击和本分
avatar王海天
2023-03-23

市场持续复苏,Boss直聘如何用技术承接需求?

经济复苏,招聘市场持续回暖 我们先来看BOSS直聘的2022年度和四季度的情况。在2022年,BOSS直聘的营收达到45.11亿元,同比上涨5.9%,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调整后净利润为7.99亿元,其中,四季度营收10.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5945万元,实现了上市以来连续7个季度盈利。 虽然过去一年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但BOSS直聘除了在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上保持稳定状态外,在用户增长上也维持一定进展。在第四季度,平台的MAU达到3090万,同比增长26.6%。 伴随2023年春节后复苏加快,整个招聘求职市场加快苏醒,BOSS直聘也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这从两个指标上能验证,一个是营收指标,BOSS直聘预计2023年一季度营收在12.5亿-12.7亿间,同比增长9.8%-11.6%间。一个是现金收款指标,其预计2023年一季度现金收款同比上涨45%,环比增长25%。 这种用户增长有多快?CEO赵鹏在电话会议上称,2023年1月至2月,BOSS直聘新增完善用户约900万人。这个900万的口径,不是新注册用户,而是注册Boss直聘后,并发布一条求职或招聘信息的用户。期间,颇能代表用户活跃度的DAU/MAU比例也创下新高。 从需求端看,我们是可以理解这种复苏的。首先是新求职的人数,2023届高校毕业生超过1100万,2022届又有1000万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除了考研、考公的,剩下基本都是招聘网站的用户。同时,平台数据还发现,春节后的新增用户中,蓝领用户占比提升较大,增速跑赢平台大盘。 从供给端看,疫情结束,也带动了企业招聘的需求,很多疫情时保守经营的企业,可能逐步转向“扩张”。这就带来了大盘职位需求的提升。比如,2月份Boss直聘上的企业活跃度也超过了历史高点。 从招聘行业的基本盘看,求职者和招聘方属于“戴维斯双击”。因此可以理解,为何2023年2㛑,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成功交
市场持续复苏,Boss直聘如何用技术承接需求?
avatar王海天
2023-03-03

当“降本增效”成为主流,如何看待这一类中概股?

不同行业的“降本案例”:爱奇艺、唯品会、叮咚买菜  爱奇艺:内容成本、研发、市场费用全面下降 我们先看爱奇艺2022年的财报:2022年全年,爱奇艺的收入为289亿元,同比2021年300亿略有下滑。而成本端,爱奇艺可谓全面的“优化降本”。收入成本(主要是内容成本)、销售和一般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三项分别下降了50亿元、13亿元、9亿元。 爱奇艺的降本里,首先来看内容成本这项:爱奇艺IR官网上,内容成本下降表述的是“improvement  in  content  strategy  and  improvement in operating efficiency。”公司改进了内容的策略和提高了运营效率。内容策略上,我理解是只买一些头部的剧集,买剧的数量少而精。其次,公司也参与剧集的出品。最后,从影视行业和竞争层面看,由于前几年“限薪令”的公布,导致了供给侧的明星和演员工资,有了一定的下降。这对采购方而言是个重大的利好。另外长视频行业,发展也越来越良性:和前些年比,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都不再疯狂烧钱投入,转变成了适度、理性买剧。这点从阿里巴巴的财报里,也可以看出大文娱的收缩。 所以,爱奇艺的“内容降本”,既有自身策略的原因,也有行业发展的阶段和大环境的关系。而内容成本的下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爱奇艺毛利的提升:2021年300亿营收,毛利只有有25亿元,今年爱奇艺289亿元收入,却有67亿元毛利。所以,爱奇艺稍微砍一下研发成本和销售费用,就实现了13亿的运营利润。 唯品会:砍市场销售费用,增利润 2022年四季度,唯品会的市场和销售费用开支9.44亿元,比2021年同期的11亿元,下降了17%。2022年全年,下降的更多:市场销售费用28亿元,2021年为50亿元,同比几乎下降一半。而砍掉的开支,对应到报表上,
当“降本增效”成为主流,如何看待这一类中概股?
avatar王海天
2023-02-02

新瑞鹏IPO,资本也无法改变商业本质

1月23日,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的控股公司New Ruipeng Pet Group Inc.(下称“新瑞鹏”)公开披露招股书,拟赴美上市。 而在2015年,新瑞鹏的前身瑞鹏宠物医院,曾在新三板提交过招股书。对比新老瑞鹏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公司的哪些问题?可以看出,规模扩张,但ROE和毛利率倒退。 先来看申请挂牌新三板时的瑞鹏财务情况:2014年、2015年,瑞鹏的收入分别为9528万元、1.4亿元,扣非后的利润为622万元、2027万元。毛利率也要远高于现在赴美的新瑞鹏,分别为27%、37%。而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逆天——这两年分别为33.04%、55.92%。2015年的瑞鹏宠物医院,从投资角度来看,可以称为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员工一共700人,总共开了80家宠物医院。人均年度贡献的收入约为19万/年,人均贡献的利润约为3万元/年。 但是到了今天拟赴美上市的新瑞鹏,除了收入增长以外,其他数据一落千丈:2020、2021年的毛利率只有4.7%和5.3%。如此低的毛利率,亏损也就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了。2020年、2021年,新瑞鹏的运营亏损分别为9.8亿、13.5亿元。2022年前九个月亏损金额为10.6亿元。过去三年,累计亏损金额超过33亿元。从新三板时期盈利的瑞鹏,到赴美低毛利、亏损的新瑞鹏,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从中能得出哪些思考? 营收增长,未带来成本的下降和盈利的增长 2015年瑞鹏发布的招股书中,股东名单里,投资机构只有达晨创投。当时的瑞鹏,在一级市场并不算独角兽和明星公司。而到了2018年,高瓴资本牵手了瑞鹏。据媒体报道称,瑞鹏创始人彭永鹤高瓴的张磊见了一面,后者提出合并的邀请。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瑞鹏完成了对skyfield集团的收购,skyfield即是高瓴的宠物医院资产包。彼时,skyfield集团一共有693家医院,瑞鹏则有388家。而
新瑞鹏IPO,资本也无法改变商业本质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