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IP属地:未知
    • DoNewsDoNews
      ·08-16 16:47

      卫龙半年赚6.21亿元创新高,逆势增长背后有何奥秘?

      在消费疲软的背景下,卫龙交出了一份双增长成绩单。 8月15日晚,卫龙美味(全文简称“卫龙”)(9985.HK)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1-6月,其总收入达到29.39亿元,同比增长26.3%;毛利同比增长32.2%至14.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8.9%至6.21亿元,创下近年来上半年利润的历史新高。 在“卫龙不只是一种辣”的全新品牌主张下,卫龙抓住消费者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以辣条为主的调味面制品得到了丰富,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也正在成长为卫龙有力的业绩支撑点。 而在系列精准营销之下,卫龙品牌形象也得到很好的革新,逐渐改变在消费者心目中“卫龙只有辣条”的固有印象。 一、盈利能力提升 卫龙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无疑是优秀的。 氢消费查询卫龙往期财报发现,纵向对比来看,2024年上半年卫龙盈利6.21亿元,是其自2019年有公开财务数据以来,上半年赚得最多的一次,与2019全年6.58亿元的利润相差不大。 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和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两年卫龙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 2023年,卫龙的毛利率、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和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47.7%、31.2%和31.2%,分别较2022年提升5.4个百分点、2.6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卫龙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9.8%、21.1%,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 收入方面,卫龙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收入29.39亿元。氢消费注意到,卫龙收入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以往,辣条所属的调味面制品业务是卫龙的当家业务,是收入的最大来源。但2024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13.5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5.4%减至46.1%;而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6%达到14.6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
      3评论
      举报
      卫龙半年赚6.21亿元创新高,逆势增长背后有何奥秘?
    • DoNewsDoNews
      ·08-16 16:36

      海外风险加剧,瑞声科技如何华丽转身?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在吴声商业方法大会上,其指出瑞声科技的感知技术常“隐身”在手机、PC、车等终端产品中,并通过体验细节×场景算法、新终端×场景提案、行业标准×场景规划三个层面完成超越自我的场景跃迁。 以新终端×场景提案为例,从智能手机到AI手机,从PC到AI PC,以及加码智能汽车、XR智能设备等。瑞声科技的感知体验解决方案,不断拥抱数字生活的新终端。 换言之,AI智能硬件成为后续瑞声科技重点突破方向。瑞声科技投资者关系部PR总监付玉良、投资者关系部联络人梁嘉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AI手机是未来趋势,市场对麦克风、散热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将会增加。 此外,瑞声科技希望能从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场景方案整合服务商。以荣耀Magic V3和Magic Vs3系列,荣耀和瑞声科技联合研发“超轻薄”感知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鲁班架构铰链、定制中框结构件、超薄高性能扬声器、超薄高性能X轴马达、小尺寸高性能数字麦克风。 但在京东平台上,不管是荣耀MagicV3和Magic Vs3系列上市后相对较少的评论,侧面说明产品售价过高动销不佳,对瑞声科技出货量拉动有限。还是部分用户称MagicV3手机铰链松垮,异响松动,瑞声科技综合技术能力可能仍需提高。 图源:京东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热化竞争带来的转型压力,AI硬件销售不佳倒逼硬件厂家对供应链升级,以及苹果在华销售下滑跟随苹果出海带来海外压力等等,均让瑞声科技难言轻松。 一、元宇宙熄火、新能源车载音响高端化不足 付玉良指出,基于瑞声科技在感官体验的优势,瑞声科技除手机业务外,未来将向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做延伸。在元宇宙世界里,AR/VR对声学、光学、触感等领域的需求巨大。 即使有技术优势,但瑞声科技能否在红海中厮杀成功,仍有待商榷。在激光雷达领域,在高阶智驾、技术降本与规模化降本等因素推动下,激光雷达拐
      591评论
      举报
      海外风险加剧,瑞声科技如何华丽转身?
    • DoNewsDoNews
      ·08-16 16:30

      周鸿祎辞任董事长,奇富科技低调放贷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8月14日,奇富科技宣布,周鸿祎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董事长和董事职务,不再是公司董事会成员。 奇富科技前身为360集团旗下的360金融,2018年6月,360金融正式独立运营,并于同年1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20年8月,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后又于2022年11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2023年2月,360数科再次更名,摇身一变成为了奇富科技。 图源:奇富科技官网 对于两次更名,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这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股权关系、业务战略等方面作为独立实体的存在。虽然公司的名字源自360集团,但双方在业务定位上截然不同且相互独立。360集团主打数字安全,而奇富科技则深耕金融科技服务市场。更名后,可以更加突出公司自主发展金融科技战略的决心。 不仅如此,就连奇富科技旗下产品360借条也在2024年7月升级为奇富借条。至此,奇富科技已完成了从战略、经营到品牌的完全独立。 从两次更名到旗下产品更名,再到周鸿祎辞任董事长和董事职务,不难发现,奇富科技一直在弱化金融概念、强化科技属性,并且不断淡化与360集团之间的关联。尽管奇富科技与360集团完成了切割,并且不断加码金融大模型,但奇富科技本质上仍难以摆脱信贷平台的底色。 一、闷声发大财 奇富科技的盈利能力强悍。根据财报,2024年第二季度,奇富科技的总营收为41.60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9.143亿元增长6.3%;净利润为13.765亿元,同比增长25.9%。2024年上半年,奇富科技的总营收为83.13亿元,同比增长10.64%;净利润为25.36亿元,同比增长25.38%。 截至目前,奇富科技已累计连接160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并服务2.476亿名具有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较去年同期增长12.2%。同时,累计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达到5
      107评论
      举报
      周鸿祎辞任董事长,奇富科技低调放贷
    • DoNewsDoNews
      ·08-15 17:24

      大模型能成为容联云的救命稻草?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在纽交所退市的容联云,正将AI大模型视为救命稻草。 继2023年12月容联云发布赤兔大模型后,在日前容联云举办的“数智聚合产业向上”的生成式应用与大模型商业化实践论坛上,容联云发布容犀智能大模型应用升级以及运营中台ELITE MOS。 容犀智能大模型包括容犀Agent Copilot、容犀Knowledge Copilot、容犀Coach Agent、容犀Insight Agent和容犀Virtual Agent等产品,涵盖企业营销、销售、服务等多个场景。此外,容联云官网还包括容犀文本、语音、辅助、陪练机器人以及容犀知识图谱。 图源:容联云官网 多款大模型产品的相继发布,彰显了容联云发力大模型市场的决心。目前TOB端大模型商业化严重落后于大模型技术迭代速度,且初步形成以智谱AI为代表的“清华系初创公司”和以百度、华为、讯飞、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和云大厂的竞争格局。海外市场大模型竞争更是惨烈,这让未来容联云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面临不小挑战。 一、大模型TOB端缓慢落地 相较于大模型TOC端商业化的订阅模式和搭载硬件销售模式,在国内仍需长期探索,大模型TOB端招投标市场已初具规模。 知了标讯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大模型招投标市场需求190次,采购金额5.95亿。全年共有135家采购商和131家供应商参与交易,其中25.92%的采购商年采购需求在2次以上。 2024年上半年,招投标市场已产生498次大模型相关招标项目,招标金额超过13.4亿元,上述数字均超过2023年全年规模。贵州贵安城投的东数西算项目标的金额近1.1亿元,为单笔采购预算最大的项目。 图源:知了标讯 但从大模型TOB端招投标市场来看,AI大模型虽加速渗透教育、金融、能源、交通、政务、大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
      240评论
      举报
      大模型能成为容联云的救命稻草?
    • DoNewsDoNews
      ·08-14

      “笨儿子”阿维塔,下半年的大招好使吗?

      撰文 | 阿  森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8月,车圈全年赛事已过半。今年销量稍微有点进步的阿维塔,业绩仍显得不疾不徐,上半年的销量加起来,仍旧抵不过销冠车一个月的销量。 因为自身卖的不好,阿维塔还差点拖垮了“爸爸”长安。以至于今年上半年,长安不得不降本增效,关掉阿维塔的自营店,选择让经销商卖车。 在30万以上的中高端SUV市场,有华为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电机技术,有宁德时代负责电池系统和能源管理,无论是智驾技术,还是整车外形内饰,阿维塔都不算差劲。 图源:阿维塔官微 但产品始终打动不了消费者,阿维塔究竟“笨”在哪里?问世5年,已经累计烧了80多亿还没出爆款的“笨儿子”阿维塔,能支撑得起长安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全部希望吗? 一、渠道改革后,销量仍旧寡淡 车企在商圈开直营店的模式,最早由特斯拉引入中国,并被后续兴起的一众新能源品牌所采用。 但由于这一模式所产生的租金投入太大,从去年开始,新能源车企们已纷纷在一定程度上弃用直营店,重新牵手经销商。 阿维塔的销售渠道改革,始于今年4月份。在随后的2个月内,阿维塔完成了对216家门店和1430名销售人员的沟通转化。经确认,阿维塔改革后在北、上、广、渝的仅存的直营店,后续也都将变成经销模式。 改革开启的同时,阿维塔的总裁陈卓表示,阿维塔在今年年底门店数将达到500家左右,新增门店均为经销模式。 直营时期,阿维塔门店的营收效率之低,已经到了必须要关店的地步。 DoNews了解到,阿维塔在北京的首家直营店,一年光租金支出就超4000万。粗略估算,阿维塔的月均单店销量低至12辆,即使是阿维塔全国销量最好的直营店,平均每周才只能售出七八辆车。 此外,还有个原因促使阿维塔要更换销售模式。由于母公司长安是国企,阿维塔每家店的人员绩效、商品采买都需要总部去直接统筹管理,决策效率极低,这也就导致了开直营店,在管理上存
      92评论
      举报
      “笨儿子”阿维塔,下半年的大招好使吗?
    • DoNewsDoNews
      ·08-14

      小鹏汽车迎大考,AI上位救销量

      撰文 | 张宇 编辑 | 杨勇 题图 | IC Photo 小鹏汽车迫切想要打赢翻身仗。 7月30日,小鹏汽车举办AI智驾技术发布会,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将向全球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XOS 5.2.0版本,带来覆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484项功能升级。通过本次更新,XNGP将从“全国都能开”正式升级为“全国都好用”,实现“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的”全国全量开放。 同时,小鹏汽车推出国内首个量产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成为全球唯二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的车企。 图源:小鹏汽车AI智驾技术发布会 基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XNGP有了“脑补”学习能力,可实现“边看边开”,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岛、掉头场景,都能够实时应对,并且能够实现从车辆起始停车位到目的地停车位的全程自动驾驶覆盖,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出行体验,即何小鹏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门到门”。 此外,在国内率先实现端到端智驾大模型量产上车后,小鹏汽车OTA更新实现了“每2天一次版本迭代,每2周一次体验升级”。自AI天玑系统5月20日全球首次发布以来,70天内累计推送5次全量更新,实现至少35个版本迭代,迭代速度超越智能手机行业。 从端到端智驾大模型量产上车到“门对门”,不难看出小鹏汽车“血拼”智驾的决心。 不过,并非只有小鹏汽车在死守智驾这条护城河,华为、蔚来、理想汽车都将智驾视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竞赛的筹码,毕竟智驾不仅可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更能形成高溢价,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新利润增长点。 智能驾驶的战火愈演愈烈,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快相关布局,并计划在2024年将城区智能驾驶功能落地。当前,小鹏汽车正面临严峻挑战,但究竟能否借助智驾打一场翻身仗,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用智驾换销量 销量持续低迷,是小鹏汽
      90评论
      举报
      小鹏汽车迎大考,AI上位救销量
    • DoNewsDoNews
      ·08-14

      国内受困、出海不利,鲁大师如何“修复”自我?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如何在不额外购置NAS硬件的情况下,搭建个人私有云服务器? 在鲁大师AINAS发布会上,其给出的解决方案为AINAS。基于云端搭建,用户不仅无需购买硬件,且数据全部私密保存不会被删除。 此外,AINAS通过内置的影音套件可观看电影和视频、备份相册、搭建知识库生成网址进行分享。AI智能助理可解答用户相关问题。基于云端服务器构建,实时公网连接等。 图源:AINAS PC版 简单来说,鲁大师的AINAS同时集合内网穿透、网盘、AI 机器人、知识库软件Notion、云电脑的各类功能。商业化以订阅方式收费为主,新人可体验9.9元30天会员。但AINAS能为鲁大师带来多少用户增长,仍值得商榷。 图源:AINAS PC版 一是相较于群晖NAS同时提供如Active Backup、Cloud Sync、容器等多个商业套件,AINAS功能明显不足。 二是我们下载安装完成后,AINAS默认开启自启动和防睡眠功能,关闭后发出红色感叹号标志。鲁大师给出的解释为:启用此开机自启动可在电脑重启(或异常断电)后无需人工介入的情况下,立刻恢复AiNAS服务。 启用防止计算机进入睡眠模式,可避免电脑在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导致AINAS服务中断。但很多PC用户的习惯是,默认关闭电脑软件的开机自启动功能,进而避免电脑开机时大量软件弹出,影响使用体验。 图源:DoNews 三是AI智能助理,我们在打开AINAS智能助理时需二次下载才能使用。但包括海外GPT、国内智谱、百度、讯飞等大模型厂商或在官网直接使用或下载APP使用,这无疑增加普通用户的使用步骤。 此外鲁大师方面称,AINAS内置75亿训练参数,但我们实测过程却发现AINAS的输出质量仍需提高。我们本想测试AINAS的OCR识图能力、逻辑推理和数学能力,并按照AINAS的提示上传图片,但
      114评论
      举报
      国内受困、出海不利,鲁大师如何“修复”自我?
    • DoNewsDoNews
      ·08-13

      腾讯音乐Q2: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增至1.17亿,稳步迈向中长期发展目标

      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腾讯音乐 腾讯音乐展现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8月13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总收入 71.6 亿元(人民币,下同),调整后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25.7%,实现持续八个季度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订阅收入达到 37.4亿元,同比增长29.4%,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1.17 亿,同比增长17.7%。自去年6月突破1亿里程碑后,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持续保持着强劲增长,去年第四季度增长至1.067亿,今年上半年,又净增超过1000万。 除了数量增长外,在线音乐服务的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也稳步提升至10.7元,同比提高了10.3%。 2022年发布四季度财报时,腾讯音乐执行董事长彭迦信曾表示,2023年内,单季度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将超过同季度的社交娱乐服务收入,2023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达50%,与社交娱乐服务收入持平。如今,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线音乐服务已经成为腾讯音乐增长的核心驱动,也将继续驱动腾讯音乐未来长期的高质量增长。 从业绩结果继续往业务深处看,在线音乐服务的强劲增长背后,是腾讯音乐的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合力驱动:一方面内容生态持续完善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优质的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和功能升级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好的音乐体验。 一、持续完善内容生态,提供线上+线下多重音乐体验 2021年,腾讯音乐确立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并全新成立内容业务线,其中包含内容引入、内容共创与制作、内容服务三大方向。在本季度财报中,腾讯音乐再次展现了这三大方向的阶段性业务布局。 内容引入合作方面,腾讯音乐持续深化同唱片公司、知名艺人的合作。例如,第二季度,腾讯音乐与CJ ENM、苏打绿达成续约,持续巩固流行音乐头部内容供给,并为用户提供新歌首发权益,这
      158评论
      举报
      腾讯音乐Q2: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增至1.17亿,稳步迈向中长期发展目标
    • DoNewsDoNews
      ·08-12

      网文AI,正在驱逐真人作者 | 人工智能+

      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番茄小说微博 网文作者秋语(化名)已经在番茄小说上停更了半个月,她告诉DoNews:“如果番茄小说不能保证不再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我会继续断更去别的网站写。” 今年6月,番茄小说的“AI 训练补充协议”在网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秋语想起来,自己在半个月前好像也被推送并签约过这个协议。重新细看协议,秋语才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争议条款:3.2.10 甲方可以将签约作品的全部/部分内容及相关信息用于数据、语料、文本、素材标注和学习;乙方同意,甲方使用签约作品训练模型生成的文字进行传播,不得诉甲方侵权。 图源:受访者截图 “推送时)网站那边并没有主动提醒这件事,我本着对网站的信任粗略看了一遍,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巨大的背刺感让秋语愤怒到极点,她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人两年前的作品合同里就有这个协议。“打着以AI辅助作者写作的口号,利用我们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打碎了再缝合成他们的东西,再来和我们挤占市场,这和杀鸡取卵有什么区别?”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停更抗议,7月15日,番茄小说终于在“龙的天空”论坛、今日头条番茄小说官方账号上做出了回应,表示官方没有发布过任何纯AI写作的作品,也不会违背作者个人意愿使用AI写作能力。如作者对协议有异议,可以尽快协助解除相关AI条款约定。 但在秋语看来,这不过是平台不负责任的推脱。“回应中即没有明说自己不会再继续训练 AI,也没有放弃寻求作者们的同意,甚至是引导作者,让渡自己的权益。平台这样的态度如何让我们再信任?” 如今,距离番茄小说发出回应已经过去快半个月,像秋语一样仍然停更抗议的作者还有很多。他们抗议的不仅仅是隐藏在合约中的“陷阱条款”,还有平台可能试图利用他们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喂养”出“AI作者”,来取代他们。 01、好东家变“黄世仁” 在“AI协议”风波
      71评论
      举报
      网文AI,正在驱逐真人作者 | 人工智能+
    • DoNewsDoNews
      ·08-12

      新品“翻车”、股价承压,绿联难掩焦虑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刚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不久的绿联科技,其推出的NAS(网络附属存储)新品正面临安全问题。 近日,有B站UP主发现,在绿联NAS控制面板上,向用户提供了*.ugnas.cloud和*.ugnas.com两个域名的通配符证书,最直接的影响是,下载下来的证书,包含用户的私钥,可能会导致用户数据泄漏,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该UP主甚至演示了成功劫持自己服务器的过程,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用户就会因此泄漏隐私。 对此,绿联科技回应称,已定位到该问题属于体验账号,正式用户设备上没有这个证书,也不会用到这个证书和私钥,对正式用户不会有任何影响,同时也已吊销该体验账号的证书。 NAS是一种文件级存储架构,可使存储的数据更易于网络设备访问,是三种主要存储架构之一。简而言之,NAS就是一台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管理、读取数据,并在其自带系统架构上实现多种便捷功能的私有化网盘和媒体服务器。 NAS被绿联科技视为业绩向上的增长点。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表示,尽管NAS在欧美市场已有一定普及度,但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希望“引领国内NAS市场走向新的高度”。 然而自绿联科技推出NAS新品后便一直风波不断。2024年5月,绿联科技发布了多款NAS新品及与之配套的UGOS Pro系统,但正式开售仅三天便悄然下架。根据绿联科技发布的致歉信,其NAS新品存在部分产品CPU温度显示异常与负载过高、部分用户账号注册异常、联网超时以及苹果手机相册备份失败等问题。 图源:绿联科技官网 成功登陆深交所科创板后,绿联科技面临的业绩承压、依赖代工、科技含量低、电商平台渠道费用高涨等隐忧正逐渐暴露,其迫切需要探索更多的突围可能性,但过于急功近利,导致NAS新品“翻车”,反而会对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绿联科技成立于2
      116评论
      举报
      新品“翻车”、股价承压,绿联难掩焦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