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厂点评”频道致力于点评粮厂的季度财报、产品发布会、市场表现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追求信息即时性和效率性,主要为读者提供粮厂研究员的观点。“Will,你觉得10年后的小米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饭局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抛给我这个问题。我在脑海里迅速组织了很多的答案线索,准备从首车SU7的成功,说到消费电子的未来,再谈谈“系统+AI+芯片”如何提供差异化优势,及全球化和效率如何带来成本优势。但我在张嘴前,忽然有些停顿,这貌似是机构投资人第一次主动和我探讨小米终局的问题。我下意识地问自己,难道是股价已经涨得让大家怀疑人生了么?过去三年,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无非围绕着两条主线,即小米SU7能否取得成功,以及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市占率和毛利率波动。大家似乎都囹圄在小米短期业绩的假设和参数里,而没有能够抬头去展望小米中长期的星辰大海。这次饭局颇有象征意义,因为之后开始有机构投资者接二连三地和我讨论小米的未来,我也在每次的沟通中观察投资者们的态度转变。我认为这一变化的底层逻辑在于小米集团通过稳定地兑现财务和经营预期,重新树立起在投资者心里的信誉(credibility)。投资者们除了在财务上给予了小米更高的估值倍数外,也逐步开始对小米的宏观叙事买单。所有金融资产的当下估值都是对于未来预期收益的折现。股票的未来收益预期,就是让机构投资者们对于公司未来3年的营收/利润达成共识的过程。例如,小米投资者们在今年中报时就开始推算全年的经调整利润水平,对于汽车业务更是早早在预测25年的销量究竟是30万还是40万。因此,对于未来营收和利润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米集团当下的估值。然而,每一次预期就像一次考试,市场会不断根据实际兑现情况(beat or miss),动态调整预期水平,形成新的共识和估值区间,股价也会因此产生波动。抛开宏观和外部因素,小米上市以来的两次大幅估值回调,都和预期未能兑现有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