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Time

我们研究企业

IP属地:上海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25 13:56

      叶国富的野心,瞄准了中国实体零售之王

      作者  308  编辑  经纬    「大家都看不懂就对了,如果都看得懂我就没有机会了。」    2024 年 9 月 23 日晚间,名创优品创始人兼 CEO 叶国富在朋友圈写下了上面这句话——当天,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以 62.7 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超市 29.4% 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实际上,这笔完全可以用大手笔来形容的交易,却只用了 7 天的时间来做决策。 然而,就连叶国富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起收购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讨论,尤其是在实体零售行业受到电商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此后将近两个月,一直到今天,关于叶国富、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争论还在继续。 同样,资本市场的反馈也在不断地波动起伏。 不过,如果深入地了解叶国富本人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经营理念,以及结合他在数次公开采访中关于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未来发展的思考,其实也能够非常清晰地体会到:叶国富其实是在下一盘关于实体零售的大棋。 而且叶国富的赢面,并不小。        是「蛇吞象」,但不是豪赌     几乎从各个角度来看,这笔高达 62.7 亿元的股权收购,都是一笔典型的「蛇吞象」交易。          以营收而论,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营收为 377.79 亿元,同比下降 10.11%;同期,名创优品的营收为 77.587 亿元,同比增长 25%。从营收规模来看,永辉超市上半年的体量是名创优品的 5 倍左右。 从资本规模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总资产规模达到 475.25 亿元,同期名创优品为 157.13 亿元,仅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 所以,名创优品出资将近 63 亿
      238评论
      举报
      叶国富的野心,瞄准了中国实体零售之王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25 12:16

      IDC首发中国大模型技术评估报告:百度智能云中国第一

      近日,全球领先的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IDC发布《中国生成式AI应用开发平台市场:企业统一AI开发平台的雏形》报告。该报告不仅对市场上主流的大模型平台厂商进行了对比分析,还为企业用户选择大模型平台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指标。在此次评估中,百度智能云获得七项满分,位于所有大模型平台厂商第一名。亚马逊云AWS、阿里云并列第二名。 IDC报告指出,大模型平台给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企业在选择大模型平台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厂商在模型层和数据层的能力。在模型层能力方面,如何让模型更好的适配企业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而在数据层能力方面,如何做好RAG(检索增强生成),保证生成内容的准确性,消除幻觉最为关键。 而在这两个方面,百度智能云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以下简称千帆平台)是大模型与AI应用开发及服务平台,可以从模型开发、模型服务、应用开发三大维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目前,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过15亿次,千帆平台已经帮助客户精调了3.3万个模型、开发了77万个企业应用。 模型精调助力大模型与产业深度融合 大模型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可以处理很多通识类问题,但在某些特定行业及领域的表现不如人意。这是因为不同行业有着独特的专业知识、逻辑和数据特点,通识知识无法完全覆盖这些特殊需求。模型精调是增强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表现的关键,通过将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数据特征融入大模型,可以让其更好地满足行业特定需求,从而提升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行业内主流大模型服务商也正在通过大模型平台提供模型精调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打造AI应用。 AWS SageMaker集成了亚马逊的高性能预训练模型库,这些预训练模型在大规模的通用数据上进行了训练,已经学习到了丰富的特征表示和知识,为模型精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SageMaker 还提供了多种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用户可以根据精调任务的特
      1,362评论
      举报
      IDC首发中国大模型技术评估报告:百度智能云中国第一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21

      钟睒睒讲真话:一个「互联网小白」的执念和抗争

      在接受央视采访三个月后,70 岁的钟睒睒再一次以众人瞩目的姿态出现在舆论场中。 这一次,他直接面对一众媒体,没有丝毫藏着掖着,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了出来,而且不乏惊人之语,颇有一吐胸中块垒乃至于快意恩仇的味道。 这又让他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说实话,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不少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而企业家们也不太愿意出来说话,更不必谈说真话了。 也因此,类似于钟睒睒这样的行业大佬,发出这一份带有自我表白和指向性的公开话语,其实也是难得听到的企业家的心声。    所以有不少朋友评论说:           钟睒睒真敢说。  其实,说真话一直都是一件比较冒风险的事情。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说真话,可能让他周围的人不舒服;而一个领袖级的企业家说一些不好听的真话,也可能让整个行业里的一部分很不舒服。 更何况,钟睒睒在最近的公开表达中还点了名来批评,这让他的声音对于某些人来说格外刺耳。 比如说,在谈到社会消费力整体不足对于企业的影响时,钟睒睒一开始表示: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我们作为企业也只能做到这儿,但是我们仍然是在提升消费能力,我们仍然在提升价格体系,我们是仍然是提价的,我们任何时候你看现在的价格,我们撑着价格,我们尽量要把价格拉上来。  但接着他就忽然动了情绪,把火力指向了互联网平台和拼多多,表示:      我认为价格体系的下降,互联网平台让价格体系下来,尤其是拼多多这样的价格体系,对中国品牌对中国的产业是一种巨大伤害……它不仅仅劣质驱逐良币,它是一个产业导向,我刚才讲了产业导向,价格就是产业导向。     紧接着,钟睒睒又谈到了他的呼吁:    我再
      78评论
      举报
      钟睒睒讲真话:一个「互联网小白」的执念和抗争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14

      骑手们的轮胎,已经擦出了火药味

      作者:孙越 编辑:308  上线了4年的闪电仓,又被美团提升了咖位。 今年10月15日,闪电仓所属业务板块美团闪购在北京举办“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在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先是回顾了即时零售行业近年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起逐步从餐饮外卖向其他品类拓展,到2018年起从应急品类向日常用品拓展,再到2021年起覆盖数码家电、美妆服饰、日用百货等领域。简单来说,即时零售就是骑手从仓库or店铺拿到商品,在一个小时内送给消费者。 在一系列忆往昔过后,美团揭示了此次大会的真正目的,为闪电仓招商。 闪电仓,是美团4年前开始的新尝试,基本可以通过以下等式来概括:闪电仓=便利店(+百货店)+纯线上售卖+小时达/半小时达。 王莆中表示,闪电仓是即时零售行业最大机会,2027年数量将超10万个,并给出了两个大型零售商名创优品、屈臣氏的入驻案例。 在释放野心的同时,王莆中也勾勒了即时零售的产业图:即时零售迄今发展出多类供给物种,有像罗森一样“仓即是店”的业态,有像永辉、大润发一样“店包含仓”的业态,也有像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美团闪电仓一样的独立仓业态。 今年以来,饿了么、京东也纷纷调整战略,大搞基建直指即时零售的战场——骑手们的轮胎,已经在新一轮即时零售的战争中,擦出了火药味。 闪电仓,美团求快的最佳注解 事实上,闪电仓的故事,得从6年前说起。 2018年,美团作为百团大战的幸存者,想尽办法巩固胜利的果实。 一方面,要把本地生活能干的都干了。除了餐饮(团购+外卖),电影、酒店、旅行、共享单车也进入美团本地生活大本营。 另一方面,要比所有人干得快。那怎么提高效率呢? 美团在2018年前后,给出了三个解法:让送的人更快、让机器代替人送、减少配送环节。与之相对应的动作是——建立并升级自动配送团队,成立无人机项目组,上线美团闪购。 “更全更快”的姿态,让美团港股上市成
      245评论
      举报
      骑手们的轮胎,已经擦出了火药味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14

      骑手们的轮胎,已经擦出了火药味

      作者:孙越 编辑:308  上线了4年的闪电仓,又被美团提升了咖位。 今年10月15日,闪电仓所属业务板块美团闪购在北京举办“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在大会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先是回顾了即时零售行业近年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起逐步从餐饮外卖向其他品类拓展,到2018年起从应急品类向日常用品拓展,再到2021年起覆盖数码家电、美妆服饰、日用百货等领域。简单来说,即时零售就是骑手从仓库or店铺拿到商品,在一个小时内送给消费者。 在一系列忆往昔过后,美团揭示了此次大会的真正目的,为闪电仓招商。 闪电仓,是美团4年前开始的新尝试,基本可以通过以下等式来概括:闪电仓=便利店(+百货店)+纯线上售卖+小时达/半小时达。 王莆中表示,闪电仓是即时零售行业最大机会,2027年数量将超10万个,并给出了两个大型零售商名创优品、屈臣氏的入驻案例。 在释放野心的同时,王莆中也勾勒了即时零售的产业图:即时零售迄今发展出多类供给物种,有像罗森一样“仓即是店”的业态,有像永辉、大润发一样“店包含仓”的业态,也有像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美团闪电仓一样的独立仓业态。 今年以来,饿了么、京东也纷纷调整战略,大搞基建直指即时零售的战场——骑手们的轮胎,已经在新一轮即时零售的战争中,擦出了火药味。 闪电仓,美团求快的最佳注解 事实上,闪电仓的故事,得从6年前说起。 2018年,美团作为百团大战的幸存者,想尽办法巩固胜利的果实。 一方面,要把本地生活能干的都干了。除了餐饮(团购+外卖),电影、酒店、旅行、共享单车也进入美团本地生活大本营。 另一方面,要比所有人干得快。那怎么提高效率呢? 美团在2018年前后,给出了三个解法:让送的人更快、让机器代替人送、减少配送环节。与之相对应的动作是——建立并升级自动配送团队,成立无人机项目组,上线美团闪购。 “更全更快”的姿态,让美团港股上市成
      60评论
      举报
      骑手们的轮胎,已经擦出了火药味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04

      赛力斯的千亿营收故事,并不是逆袭爽文

      作者:308  编辑:经纬 赛力斯这一年来的经历,像极了一篇逆袭爽文。 一年前, 赛力斯还处于营收大幅下降的困境之中——2023 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总营收为 166.8 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 27.86%。 然而, 故事在 2024 年发生惊天逆转。 根据赛力斯官方在 2024 年 10 月底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赛力斯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 1066.27 亿元,同比暴增 539.24%,也就是增长了 5 倍多。净利润方面,在前三个季度内,赛力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0.38 亿元。 从营收大幅下降到一举突破千亿,赛力斯的一跃而起,着实令人瞩目。       不可否认的是,赛力斯的千亿营收确实受益于华为对于问界系列的加持,这里面固然有机遇的因素——但从赛力斯的角度来看,这千亿营收的到来,绝非如一篇爽文那么简单。           千亿营收背后,M9 是最大功臣   对于赛力斯来说,2024 年可以说是一个质变之年。            毕竟,除了营收大幅度提升、利润扭亏为盈之外,它的核心产品体系、品牌身位、制造体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原因很简单,问界 M9 来了。 那么,问界 M9 给赛力斯带来了什么? 一个最为直接的指标是:超过 500 亿的营收体量。           事实上,2024 年 9 月 30 日,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出现在深圳,参加了问界 M9 第 10 万辆暨大五座先行者交付仪式——从这个时间周期来判断,问界 M9 在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完成了 10 台的交付。 以 50 万元的均
      455评论
      举报
      赛力斯的千亿营收故事,并不是逆袭爽文
    • 智见Time智见Time
      ·11-04

      SHEIN 净利润暴跌 70%,到底是谁的锅?

        (图片来源:Shein 官网)  文:经纬  编辑:308  深耕海外的 Shein,迎来了一个它无法忽略的对手。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Shein 一直是一个沉默的巨人。专攻海外,以及对超快销时尚领域的深耕使得 Shein 在国内并没有那么大的声量。 然而在海外却是另一个故事。 近日,数据分析网站 SimilarWeb 发布数据显示今年 9 月份 Shein.com 在美国时装服饰领域浏览量排名第一,美国全网站流量总排名第 99。 同时,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本月上旬,Shein CEO 许仰天现身伦敦,闭门约见投资人,商谈内容包括 Shein 的未来增长和在伦敦上市的相关进程。      然而,看似处于上升势头的 Shein,并不能高枕无忧。 本月 22 日,美国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爆料称 Shein 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大幅放缓降至 23%,较去下降约一半;利润方面更是出现显著下滑,降幅超 70%。 究其原因,在海外不断拓展市场的 Shein,除了面对国际性老牌企业的竞争外,同属出海企业的 Temu 也对 Shein 的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Temu 在美国的高歌猛进,直接威胁到了 25% 销售份额在美国市场的 Shein。 虽然 Shein 依然在持续盈利,但盈利的不稳定性让其 IPO 过程增添了几分变数。Shein 正在更大的战场上面对对手更猛烈的进攻。 另一个低价卷王,Temu 虽然营收一直在增长,但利润率的下降对于 Shein 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数据显示,2022 年 Shein 净收入为 7 亿美元,相比 2021 年的 11 亿美元下降超三分之一。当然,在 2023 年,Shein 强势反弹,营收净收双双增长,总营收超 3
      240评论
      举报
      SHEIN 净利润暴跌 70%,到底是谁的锅?
    • 智见Time智见Time
      ·10-30

      吉利新能源往事:银河与几何,是如何走向融合的?

      作者:308 编辑:经纬 「我宣布,吉利新能源将聚焦打造银河品牌,将几何正式并入银河品牌。」 在前不久举行的吉利星愿上市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用上面一句话,对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战略的战略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定位。              毫无疑问,对于吉利来说,这个定位的内涵是丰富的,其意义也是无比重大的。 一方面,凭借这一定位,原本定位为吉利新能源系列的银河,正式在官方的话语层面升格为一个独立品牌,而它也作为一个品牌将承担起整个吉利新能源转型的重任。 另一方面,在官方的重新定位中,几何的角色也更加明晰,它从吉利品牌下的一个系列并入到升格后的银河品牌之中,作为吉利银河新能源体系下的一个分支系列而存在。 这个定位看起来有些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来,却非常合情合理。 毕竟,如果从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战略上一路走来的历程去着眼观察,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作为吉利在新能源道路上的着力之作,几何和银河在一路调整拥有今天的定位,对它们各自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也印证着吉利在新能源领域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 吉利新能源之路的前景,愈加清晰。 几何:吉利新能源转型的探索者 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在吉利的新能源体系之中,几何其实是一个先行者,而且它曾经是被「寄予厚望」的。  在发布之初,几何的定位非常高。  2019 年 4 月,吉利汽车集团在新加坡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在会议上,当时担任吉利汽车集团 CEO 的安聪慧正式发布了几何品牌,它的初步定位是「高端纯电品牌」,并且将「全新定义新能源汽车进化方向」。  在这次发布会上,几何品牌下的首款纯电车型几何 A 正式发布。它的定位是一款紧凑级纯电轿车,发布会上,几何 A 被冠以「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它的官方指导价在 2
      80评论
      举报
      吉利新能源往事:银河与几何,是如何走向融合的?
    • 智见Time智见Time
      ·10-26

      瞄准端到端,奇瑞智驾也不客气了

      作者:308 编辑:经纬 在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奇瑞也瞄准了第一梯队的阵营。  2024 年 10 月 18 日,在以「科技 智驭未来」为主题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以智能驾驶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成为核心话题——备受关注的是,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更是明确表示:奇瑞的智能化也不客气了。 这种「不客气」,当然也包括了智能驾驶。 实际上,在 10 月 17 号的媒体日试驾活动中,奇瑞为参会媒体提供了大卓智驾自主旗舰高速 NOA 试驾体验——不仅如此,以大卓智驾为抓手,奇瑞也发布了一整套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 可以说:在智能驾驶方面,奇瑞也不打算客气了。 奇瑞智能驾驶,也将奔向大模型 相对于「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玩家来说,奇瑞在智能驾驶的落地进展并不算是特别靠前——不过,从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奇瑞对于智能驾驶越来越重视,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而奇瑞布局智能驾驶的核心抓手,就是大卓智驾。  实际上,在奇瑞体系内,推动大卓智驾不断发展的,是由谷俊丽博士担任 CEO 的大卓智能。据了解,大卓智能在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实现了智驾能力在部分车型上的的量产落地。  而在本次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宣布了旗下大卓智驾的全新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也就是大卓智驾 C-Pilot 4.0。  据了解,大卓智驾 C-Pilot 4.0 在算力层面采用了双 Orin-X 的方案,算力达到 508 TOPS,在感知硬件方面,包括单颗激光雷达、12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能够实现城区无图智驾、0 车速激活 NOA、三点掉头和人车混行等用户体验。  根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 CTO 高新华的说法,大卓智驾 C-Pilot 4.0 的定位是「城区智驾的普及者」,它也
      213评论
      举报
      瞄准端到端,奇瑞智驾也不客气了
    • 智见Time智见Time
      ·10-25

      地平线上市三问:谁受益?谁挣钱?谁买单?

      作者:孙越  编辑:308  成立将近 10 年的地平线,终于上市了。  10 月 24 日,地平线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9660」,它的每股定价 3.99 港元,共发行 13.55 亿股股份。 开盘价格为 5.12 港元,盘中涨幅一度超过 30%。  在上市仪式中,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博士表示:  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是首家也是目前最大规模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经过九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众多车企品牌在中国布局智能化的首选合作伙伴,也是汽车智能化变革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此次香港上市的完成,标志着我们面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对于地平线来说,上市本身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这个节点本身,可以看做地平线在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它在未来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而地平线作为一家智驾科技企业的商业逻辑,依旧值得关注。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地平线该如何进一步超越自己,实现一个更加长远的商业正循环?  一个难得的基本面 作为一家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选择走向港交所场的时机,确实是难得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实际业务表现上,也体现在它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一连串财务数据中。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确实已经有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按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在中国所有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 9.3 % 及 15.4%。  截至目前,公司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已获得 27 家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42个 OEM 品牌采用,装备于 290 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 O
      194评论
      举报
      地平线上市三问:谁受益?谁挣钱?谁买单?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