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Time

我们研究企业

IP属地:上海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16 14:51

      小鹏和华为的新一轮智驾之战,又要打响了

      文 | 308 编辑 | 经纬  进入到 2024 年下半年,智能驾驶在落地方面又出现了新的不易察觉的发展趋势。  其中,深蓝汽车在 7 月 8 日宣布,旗下的新车深蓝 S07 在智能驾驶方将首发搭载来自华为的乾昆 ADS SE,从而支持智驾领航辅助功能——从车辆的外观来看,这款车并没有搭载一颗位于车顶的激光雷达。  这意味着,华为在今年 4 月发布的乾昆 ADS SE 终于要落地了。 时隔两天,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在微博上官宣了新车小鹏 P7+,从官宣的小鹏 P7+ 图片来看,这款车也没有激光雷达。然而,在何小鹏的话语中,这款名为 P7+ 的车型将「开启智驾新时代」。  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领头羊玩家,华为、小鹏的这两个动态似乎指向了同一个行业确实:不依赖于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但从整个行业面的视角来仔细观察,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PART-01 小鹏采用纯视觉的底层逻辑   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其中一个明显落地趋势是:它在持续推动自家的智能驾驶能力向更低价位段的车型下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鹏 MONA 03 正在扮演相应的角色。  今年 5 月到 7 月,小鹏汽车官方相继公布了 MONA 03 这段定位在 A 级纯电轿车的一些产品信息。其中在智驾方面,根据何小鹏的说法,它在该级别将拥有最高的智能,而且成本具备竞争力。  不过,小鹏 MONA 03 并非指采用一种智驾方案。根据何小鹏在 7 月 3 日发布的信息,MONA 03 在实现同档位「最强智驾能力」的同时,也将采用不同的智驾方案。  这意味着,即使是在 10 万到 20 万级别的价格区间,MONA 03 也将会采取智能驾驶的高低配策略——何小鹏还明确强调,包含城市导
      1,458评论
      举报
      小鹏和华为的新一轮智驾之战,又要打响了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12

      被人类司机误解,是萝卜快跑和 Robotaxi 的宿命

      文|308 编辑|经纬  Robotaxi 又火起来了。  近日,关于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一系列事件,将 Robotaxi 这个概念再次拉入到用户的关注视野。  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关于 Robotaxi 是否会抢走出租网约车司机饭碗的问题,引发大量的热议,正负面的声音都有。 另一方面,关于 Robotaxi 技术演进和商业变现的问题,也引发了行业人士的又一波讨论,甚至也包括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这样的行业大佬。  那么,在众说纷纭之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PART-01 萝卜快跑到底为什么火了?   7 月 10 日,一则关于「萝卜快跑订单疯涨」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其中所引用的信息显示:萝卜快跑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 20 单。数据显示,萝卜快跑 APP 用户满意度评价达 4.9 分,其中 5 分满分好评占比高达 94.19%。  当日,百度港股股价大幅度上涨,涨幅一度超过 10%。  与这一热搜相伴随的,是一则与萝卜快跑相关的碰撞事故。  该事故受到的大量关注,主要是来自于网友于 7 月 7 日在某平台发布的视频。不过,此前在 7 月 8 日,百度公司相关负责人已经有所回应,回应称:  事故发生于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与国博大道交会路口,是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事故发生后我司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后来到了 7 月 10 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援引自武汉市交管局的消息称,上述事故已处理完毕,涉及个人信息,不便透露处理结果。 另外,网络上有声音称,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 1000 辆无人车,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
      604评论
      举报
      被人类司机误解,是萝卜快跑和 Robotaxi 的宿命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10

      考拉悠然精彩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开启“AI+”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篇章

      7月4日-7日,备受瞩目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在上海世博中心、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举行。六年来,大会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会议,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果集中展示和跨界交流的重要窗口。 这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汇聚了专家学者、海内外知名企业高管、创新团队、投资机构和孵化载体等创新创业力量,展现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AI探索。 作为业界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考拉悠然携最新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和AI+行业应用成果精彩亮相。 亮点一:申恒涛院士分享《多模态行业大模型》新趋势 7月6日,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ACM/IEEE/OSA Fellow、考拉悠然董事长申恒涛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智启文创,激发无限新质生产力” 发展论坛,发表《多模态行业大模型——AI产业化的新篇章》主旨演讲。 申恒涛院士分析认为当前AI大模型发展有三个趋势。一是大模型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这是一个从基于一种模态数据学习到学习并应用于多种模态的演进路线。二是大模型正在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发展,通用大模型与行业领域知识融合生成行业大模型。三是从人工到工具链,未来将自动生产越来越多的AI原生应用。 “现在聚焦模型效果,未来聚焦行业应用,AI最终还是要解决企业、用户的问题。”基于上述的三个发展趋势,申恒涛院士认为,大模型若要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企业级大模型应该走垂直化、产业化、行业化的路线,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数转智改”的有用工具,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 亮点二:悠然远智全模态AI交互平台现场首秀 在WAIC2024成果展区,考拉悠然自主研发的悠然远智全模态AI交互平台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驻足停留。观众们纷纷亲身感受了该平台的视频全模态沉浸式交互新体验。 考拉悠然全新推出的悠然远智全模
      323评论
      举报
      考拉悠然精彩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开启“AI+”多模态大模型行业应用新篇章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09

      AI 的 iPhone 时刻:与 iPhone 无关,但与你我密切相关

      文|308 编辑|经纬 历史对于人类科技发展进程的记忆,其实往往是集中在某些闪光的瞬间。 PART-01 AI 的 iPhone 时刻,不再属于 iPhone 能够在智能手机上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无一不直接或者间接受惠于 iPhone。 2007 年 1 月 9 日,在一场举行于美国旧金山 Moscone Center 的 Macworld 活动上,乔布斯发布了初代 iPhone。从此,以 iPhone 和它所代表的智能手机为载体,一场在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世界的新一轮人类科技史发展进程,正式开启。 即使是用「划时代」来形容 iPhone 在人类科技史的地位,也毫不为过。 时间来到 16 年后,iPhone 本身作为一个成绩斐然的商业资产,依旧存在于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新序列中,它拥有更好的芯片、更强的功能,以及更贵的价格——但是,乔布斯带给 iPhone 的历史光辉,却被另外一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行业领导者、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所致敬、铭刻和阐释。 2023 年 3 月 21 日,在英伟达一年一度的 GTC 大会上,针对 OpenAI 旗下 ChatGPT 给整个 AI 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黄仁勋表示: 就这样,以这场大会为节点,「AI 的 iPhone 时刻」成为一个行业热门词汇。 而考虑到 iPhone 这个名词本身所指代的革命性意义,以及 AI 的长期发展对于一个关键技术质变点的强烈呼唤,这个词汇迅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同,而整个科技行业对于 ChatGPT 的关注和对它的潜在行业影响力的重视,也随着「AI 的 iPhone 时刻」这个词汇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当时,ChatGPT 的诞生也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而它的发布过程也并不像 iPhone 那样被一家类似于苹果这样的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来做背书,也没有类似于乔布斯这样的营销天才来精心安排。 回过头来看,2022 年
      305评论
      举报
      AI 的 iPhone 时刻:与 iPhone 无关,但与你我密切相关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06

      WAIC2024法治论坛召开:百度副总裁吴梦漪呼吁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创新

      7月6日上午,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以“人形机器人的法治与伦理”为主题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 当前,人工智能赛道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引擎。与此同时,AI商业化落地对监管机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技术控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法治和伦理挑战,成为全球法学法律界、科技界、产业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从技术角度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分为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大模型属于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的模型层,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层。通常意义上,模型层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即模型层的智能化水平通常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对于具身智能而言,大模型也是其核心组件。”百度公司副总裁吴梦漪在WAIC2024法治论坛产业对话环节中表示,“无论人工智能是否有实体形态,都是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能力,通过不同的应用方式发挥作用,并基于感知、交互、运动能力上的差异性,来处理不同类型的任务。因此,对大模型及具身智能的治理原则上是共通的,都需要良法善治和规则创新。” 在吴梦漪看来,良法善治要求法律既要灵活适应技术变革,又要谨慎规范市场行为,为新兴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治理规则的创新则亟需重新审视过去规则是否适应新的技术发展、是否能应对新技术带来的复杂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权属、算法治理、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创新。 首先,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高度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如何为高质量的数据获取提供制度保障也是在治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的合法采集、安全存储、高效利用与合理共享,是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应关注数据权益的分配问题,促进数据资源的公平合理流动。其次,大模型的发展需要对算法进行治理,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和可验证性,增强公众对技术的信任。最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生
      500评论
      举报
      WAIC2024法治论坛召开:百度副总裁吴梦漪呼吁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创新
    • 智见Time智见Time
      ·07-05

      大模型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 AI 应用

      (图源:网络)   文/经纬‍‍‍‍‍ 编辑/308    大模型时代,AI 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向商业落地并发挥价值? 这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依旧在激烈争论的话题,而且没有定论。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3 年众多大模型纷纷出现的大背景下,一些观点认为:在大模型引发的新一轮 AI 浪潮下,行业可能也会像当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样,出现 DAU 10 亿级别的「超级应用」。 不过,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观点听起来尽管愿景美好,却未必切合实际。 毕竟,无论是在技术逻辑的构建层面,还是在商业价值的实现层面,AI 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质上都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逻辑,这就意味着,从商业落地的角度考量,在 AI 时代寻找超级应用本身,就是脱离当前行业自身逻辑的无效做法。 正如百度创始人兼 CEO 李彦宏在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言: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的陷阱」。   PART-0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应用」逻辑,行不通了   上世纪 80 年代,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中首先提出了一个名为「网络效应」的概念,即网络效应,就是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随着用户数量增多,所有用户都会因用户规模扩大而收益,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正反馈。 这就是所谓的 「用户越多,用户就会越多」。 夏伊的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就大行其道,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被无数企业家奉为圭臬。对流量的争抢,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厂乐此不疲的日常,而 DAU 10 亿级别的「超级应用」,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走向成功的神话。 然而这套理论,在 AI 时代还会奏效吗? 很遗憾,答案是:并不会。 今年 3 月 10 日,与 OpenAI 同属一个阵营的微软,推出了 Copilot GPT 定制功能,旨在允许 C
      45评论
      举报
      大模型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 AI 应用
    • 智见Time智见Time
      ·06-30

      关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的情况说明

      2024年6月30日下午3点43分,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液体运载火箭在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开展了一子级九机并联动力系统热试车。 试车过程中,一子级火箭正常点火,发动机推力达到820吨,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一子级火箭脱离发射台,在升空后,箭上计算机主动关机,火箭跌落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的深山中,箭体跌落山中后解体。本次试验地点远离巩义市区,试验前与当地政府联合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并提前组织周边人员撤离,经排查,无人员伤亡。 天龙三号是天兵科技为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量身定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产品性能对标SpaceX的猎鹰9号,其直径3.8米,起飞质量590吨,近地轨道(LEO)运力17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14吨。 天龙三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车为一子级九台TH-12(天火十二)发动机同时点火,是我国现阶段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推力最大的一次动力系统试车,较之前中国航天最大推力试验增长了2倍。 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和上级机关对天兵科技的关注,我们将尽快完成故障归零,组织新产品的生产和试验。
      142评论
      举报
      关于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的情况说明
    • 智见Time智见Time
      ·05-13

      天龙三号整流罩分离试验圆满成功!诠释天兵精神

      5月10号,天兵科技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天龙三号( 以下简称TL-3)整流罩分离试验在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圆满完成。 本次试验中TL-3整流罩直径为4.2m,长度约13m,采用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是国内商业航天最大的整流罩,也是中国最大的全碳纤维整流罩,更是国内首个为互联网星座量身定制的整流罩。 本次试验中连接解锁机构和分离能源全部为可重复使用的非火工设计状态,模拟卫星按照罩内最大可用空间尺寸设计制造,试验中采用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气囊回收方案。试验验证了整流罩分离全过程,并重点考核了分离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分离过程中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几十个非火工品连接解锁机构(MCD)和分离弹簧完美工作,成功打造了中国首个无火工品分离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整流罩。 图片 TL-3的研制紧紧围绕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快响应、批量化采用了五十余项创新技术,其中三十余项为中国航天首次应用,MCD就是其中之一。研发人员于2022年开始了4.2m大直径复合材料整流罩和MCD产品的全面布局。本次试验的整流罩、MCD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完成了各种环境试验和可靠性增长试验。 图片 TL-3继续延续了TL-2序贯式的试验验证方法,试验全面覆盖从力学、到热学、到电磁、到综合匹配等全过程,策划共计42类150项研制性试验,通过复测、试验、评判的产品用来执行飞行任务以此来增加飞行可靠性。序贯式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法,大幅度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是天兵独有的研发管理创新。 图片 所有惊人的成果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血汗。天兵科技的荣誉桂冠和惊艳的“天兵”速度,是天兵人肩负尽快缩短与国外在商业航天领域差距的责任与使命的体现,是天兵人从自我做起,拿出不输国外的聪明才智、自强不息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铸就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崛起的成果。 本次试验30多位试验总装人员和和各部门研发骨干密切配合
      519评论
      举报
      天龙三号整流罩分离试验圆满成功!诠释天兵精神
    • 智见Time智见Time
      ·05-07

      小鹏汽车跌超5%!特斯拉FSD入华牵手百度,意在华为?

      (图源:网络) 文/Annie 编辑/经纬  5 月 6 日午后,小鹏汽车跌超 5% ,外界普遍认为是因特斯拉 FSD落地而起。  近日,马斯克闪电访华,在中国呆了不到24个小时,两大重磅收获:中国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的禁行禁停限制;百度为特斯拉提供中国公共道路上收集数据的测绘许可证,为其FSD(Full-Self Driving,中文名“完全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最后的监管障碍。 马斯克此举给面临增长困境的特斯拉带来了强劲动力: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营收为213亿美元,同比下降9%。马斯克离开中国后,公司股票大涨超15%,市值增加超8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44亿元)。美国银行更是认为,马斯克中国行可能会提高特斯拉在未来十年的盈利。 据悉,FSD对标L5级别,最终目标是实现车辆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识别路况、规划路线、控制速度和方向,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行驶。 早在2023年,小鹏董事长何小鹏发表个人观点称:“完全无人驾驶还看不到完整的逻辑,我甚至认为可能需要另寻他路”。但在今年马斯克来华后,其改口称:“我认为无论是Tesla的FSD,还是小鹏的 NGP,还是友商的no,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应该支持百花齐放。” 毋庸置疑,FSD这条“鲶鱼”入华目前已经搅动车圈。当前,销量和利润承压的特斯拉能否借助FSD翻盘?与中国最早开展自动驾驶探索的百度联手,特斯拉意欲何为?公认智驾圈势能最大、“遥遥领先”的华为,优势地位会否被动摇? PART-01 FSD焕新,“补销量”还是“打增量”? 谈及特斯拉,作为硅谷第一家车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回顾其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其成长逻辑简单粗暴:打造爆款,用大单品引领市场。 2008年,特斯拉Roadster车型量产开创电车新纪元,2009年特斯拉正式公布自主设计和研
      1,4651
      举报
      小鹏汽车跌超5%!特斯拉FSD入华牵手百度,意在华为?
    • 智见Time智见Time
      ·04-30

      车企“海王”们的合作里,没有赢家

      2023年,华为、小鹏们踹开了智驾时代的大门,新能源汽车很快就从电动化卷到了智能化。 一时间,英伟达和比亚迪似乎都姗姗来迟,英伟达2022年才推出智驾方案,比亚迪去年开始大举补课智驾。 双方深度合作源于2023 年 3 月 21 日。比亚迪宣布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深化合作,拓宽 NVIDIA DRIVE Orin中央计算平台的应用范围。 比亚迪将在新一代王朝和海洋系列的部分车型中搭载该平台。 到了今年,合作是更密切了。 NVIDIA中国区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刘通透露,除了在端到端全栈式合作,包括车端芯片DRIVEOrin和DRIVEThor、智驾芯片和数据中心端的解决方案等,比亚迪和NVIDIA还在智能工厂方面进行合作,利用Omniverse做自主机器的仿真,包括物流小车、机械臂等。 乍一看,在这场合作里,双方都能拿到不少好处:比亚迪可以迅速提升智驾能力,数据中心、智能工厂也能得到优化,英伟达也能从这个销量王身上多捞一笔。 但智驾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巨头难免会力不从心。 即便是英伟达,也屡屡受挫找不到合心意的合作伙伴,在2022年推出的DRIVE Thor 计算平台一直到2024年,才在中国有可观的客户订单;比亚迪,也和大部分车企一样在城市NOA的落地进度上食言。 海王们的合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PART-01 黄仁勋,最会拿捏车企的人 按照黄仁勋的规划,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应该达到30%。但自2016年团队成立至今,汽车业务虽是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但收入远不及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营收占比常在5%附近徘徊。 占比少的原因,上一篇文章我们详细盘点了——想要芯片大规模落地,黄仁勋得找一个大车队磨练,但队友们是要么没能力搞自动驾驶芯片,要么太有能力不需要英伟达的芯片,搞得黄仁勋很是无奈,走上了既提供芯片,又提供芯片落地能力的路子。 不过,这个路子刚搞出来的时候,没啥人
      359评论
      举报
      车企“海王”们的合作里,没有赢家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