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财帝

在这里读懂新商业,微信公众号懂财帝(znfinance)

IP属地:未知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49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旧的标准不适用,新的模式没形成,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等待破局者。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有两组数据值得玩味。 一是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7%,二是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长高达超80%,行业平均水平为59%。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销售火爆,并没有拉动车险保费同步增长,投保率不充分。同时,险企还是愿意投入热情抢占这块蛋糕,但马太效应突出。 在这个赛道,似乎很难找到真正的赢家,车主直呼买得起车、却买不起或买不到车险,险企表示还在做赔本买卖。 面对这一刚性需求,政策层面的动作频繁,有意推动各方合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1.5]执行。 5月,上述机构同意比亚迪财险在部分省市的交强险条款和费率,比亚迪直接下场经营新能源车险,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 东吴证券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规模已达1001亿元。多种迹象表明,该市场或迎来拐点。   01 | 价格博弈    《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车的自主定价系数从当前[0.65 1.35],扩张至[0.5 1.5],险企业获得更大定价权。 如此一来,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最高可涨价11%。《征求意见稿》希望解决结构性矛盾,拒绝一刀切,允许险企向高风险的新能源车收取更多保费,对风险低的车主进行适当降价。 其实,早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前,部分新能源车的保费已超过这个涨幅。在零出险的情况下,燃油车保费通常会逐年递减,但新能源车主却遭遇保费“不降反升”。 曾有特斯拉车主称,保费一夜之间从8278元暴涨到1.4万余元,涨幅高达80%。也有比亚迪新车主抱怨,第一年车险的保费是5
      165评论
      举报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48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民营银行作为“拓荒者”,或许有可能像美国的嘉信理财一样,依靠科技将财富管理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实现财富管理的大众化、普惠化。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探索设立民营银行”,2013年的国常会春风拂动,民营银行由此破土拔节、澎湃生长。到如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 民营银行自出生起,就背负着历史使命——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纪性难题横亘,它们要用技术闯出一条新路。 为了“拓荒”,过去十年,微众、网商、苏宁、新网等民营银行更多在技术研发上倾注资源,研发费用占比甚至超过10%,并以此为“马”,持续向长尾人群渗透。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的个人客户数已接近4亿。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过5300万户小微,2023年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000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超过70%。 民营银行成为了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它们也因此收获到了“低垂的果实”,2023年整体净息差逆势上涨,部分机构甚至高达6%以上。 然而,另一些情况却让人忧心,同业业绩分化正加剧行业失衡,以及长期聚焦长尾人群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正严重侵蚀银行利润。 十年激荡,民营银行证明了自己的独特价值,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而未来十年,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它们还能否在巨头的挤压之间继续破局? 头部玩家未雨绸缪,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01|净息差逆势攀升,业绩分化加剧 2023年,“降息潮”接踵而至,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但令人意外的是,民营银行却实现了逆势上涨,其平均净息差高达4.39%,较2023Q3增长了0.18个百分点。 而同时期,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均下滑,截至2023年Q4末,分别为1.62%、1.76%、1.57%、1.90%和1.57%。 图片 具体来看,有15家民营银行披露了净息差数据,
      182评论
      举报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43

      豆包大模型真的全网最低价吗?

      豆包大模型的“超低价”,忽略了行业的真问题。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5月16日,火山引擎发布了豆包大模型,号称为全网最低价,比行业价格便宜99.3%。按照火山引擎的说法,用户花费1元,可以处理相当于3本《三国演义》文字量的内容。 但在引起行业内外一片惊呼的同时,很快就有开发者提出质疑。 图片 开发者通过比对官网数据计算后发现,火山引擎仅公布了输入价格,未公布输出价格,并对低价资源限定了多重使用条件。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承担至少高出27倍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大模型亮相的发布会上,其他大模型厂商必谈的模型效果、企业客户数量等关键信息,火山引擎均没有提及。 01 | “超低价”并非实际使用价格 目前,底层通用大模型多采用开放API接口的形式,按实际消耗或调用的tokens量计费。 简单来说,在使用大模型时,用户输入的问题、大模型输出的答案,都有一定的文字量,这些文字量便是由token组成。最常见的计费单位“每1000 tokens”,大约可以表示700多个汉字。 根据问答内容的特征、模型算力消耗等因素,厂商一般会分别为输入、输出内容设定不同的价格。 以火山引擎发布的大模型Doubao-pro-32k为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为0.0008元/千tokens,该定价仅为输入价格,没有明确展示输出价格为0.002元/千tokens。 在通过加权平均输入、输出价格后(按输入:输出=5:1来计算),实际的收费价格达0.001元/千tokens。最为关键的是,只有在较低的业务并发这个强限制条件下——即每秒1次问答请求,才能实现该价格。 也就是说,豆包大模型的“超低价”仅能用来体验和测试,无法真正用到生产环境中。 如果用户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高频调用豆包大模型,就需要采用预付费模式,这个“超低价”就更不存在了。 在大模型付费模式方面
      54评论
      举报
      豆包大模型真的全网最低价吗?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32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图片 民营银行作为“拓荒者”,或许有可能像美国的嘉信理财一样,依靠科技将财富管理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实现财富管理的大众化、普惠化。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探索设立民营银行”,2013年的国常会春风拂动,民营银行由此破土拔节、澎湃生长。到如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 民营银行自出生起,就背负着历史使命——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纪性难题横亘,它们要用技术闯出一条新路。 为了“拓荒”,过去十年,微众、网商、苏宁、新网等民营银行更多在技术研发上倾注资源,研发费用占比甚至超过10%,并以此为“马”,持续向长尾人群渗透。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的个人客户数已接近4亿。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过5300万户小微,2023年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000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超过70%。 民营银行成为了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它们也因此收获到了“低垂的果实”,2023年整体净息差逆势上涨,部分机构甚至高达6%以上。 然而,另一些情况却让人忧心,同业业绩分化正加剧行业失衡,以及长期聚焦长尾人群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正严重侵蚀银行利润。 十年激荡,民营银行证明了自己的独特价值,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而未来十年,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它们还能否在巨头的挤压之间继续破局? 头部玩家未雨绸缪,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01|净息差逆势攀升,业绩分化加剧 2023年,“降息潮”接踵而至,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但令人意外的是,民营银行却实现了逆势上涨,其平均净息差高达4.39%,较2023Q3增长了0.18个百分点。 而同时期,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均下滑,截至2023年Q4末,分别为1.62%、1.76%、1.57%、1.90%和1.57%。 图片 具体来看,有15家民营银行披露了净息差
      19评论
      举报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31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图片 旧的标准不适用,新的模式没形成,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等待破局者。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有两组数据值得玩味。 一是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7%,二是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长高达超80%,行业平均水平为59%。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销售火爆,并没有拉动车险保费同步增长,投保率不充分。同时,险企还是愿意投入热情抢占这块蛋糕,但马太效应突出。 在这个赛道,似乎很难找到真正的赢家,车主直呼买得起车、却买不起或买不到车险,险企表示还在做赔本买卖。 面对这一刚性需求,政策层面的动作频繁,有意推动各方合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1.5]执行。 5月,上述机构同意比亚迪财险在部分省市的交强险条款和费率,比亚迪直接下场经营新能源车险,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 东吴证券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规模已达1001亿元。多种迹象表明,该市场或迎来拐点。   01 | 价格博弈    《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车的自主定价系数从当前[0.65 1.35],扩张至[0.5 1.5],险企业获得更大定价权。 如此一来,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最高可涨价11%。《征求意见稿》希望解决结构性矛盾,拒绝一刀切,允许险企向高风险的新能源车收取更多保费,对风险低的车主进行适当降价。 其实,早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前,部分新能源车的保费已超过这个涨幅。在零出险的情况下,燃油车保费通常会逐年递减,但新能源车主却遭遇保费“不降反升”。 曾有特斯拉车主称,保费一夜之间从8278元暴涨到1.4万余元,涨幅高达80%。也有比亚迪新车主抱怨,第一年车险的保
      144评论
      举报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11:22

      豆包大模型真的全网最低价吗?

      图片 豆包大模型的“超低价”,忽略了行业的真问题。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5月16日,火山引擎发布了豆包大模型,号称为全网最低价,比行业价格便宜99.3%。按照火山引擎的说法,用户花费1元,可以处理相当于3本《三国演义》文字量的内容。 但在引起行业内外一片惊呼的同时,很快就有开发者提出质疑。 图片 开发者通过比对官网数据计算后发现,火山引擎仅公布了输入价格,未公布输出价格,并对低价资源限定了多重使用条件。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承担至少高出27倍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大模型亮相的发布会上,其他大模型厂商必谈的模型效果、企业客户数量等关键信息,火山引擎均没有提及。 01 | “超低价”并非实际使用价格 目前,底层通用大模型多采用开放API接口的形式,按实际消耗或调用的tokens量计费。 简单来说,在使用大模型时,用户输入的问题、大模型输出的答案,都有一定的文字量,这些文字量便是由token组成。最常见的计费单位“每1000 tokens”,大约可以表示700多个汉字。 根据问答内容的特征、模型算力消耗等因素,厂商一般会分别为输入、输出内容设定不同的价格。 以火山引擎发布的大模型Doubao-pro-32k为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为0.0008元/千tokens,该定价仅为输入价格,没有明确展示输出价格为0.002元/千tokens。 在通过加权平均输入、输出价格后(按输入:输出=5:1来计算),实际的收费价格达0.001元/千tokens。最为关键的是,只有在较低的业务并发这个强限制条件下——即每秒1次问答请求,才能实现该价格。 也就是说,豆包大模型的“超低价”仅能用来体验和测试,无法真正用到生产环境中。 如果用户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高频调用豆包大模型,就需要采用预付费模式,这个“超低价”就更不存在了。 在大模型付费模
      53评论
      举报
      豆包大模型真的全网最低价吗?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07:59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旧的标准不适用,新的模式没形成,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等待破局者。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有两组数据值得玩味。 一是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7%,二是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保费增长高达超80%,行业平均水平为59%。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销售火爆,并没有拉动车险保费同步增长,投保率不充分。同时,险企还是愿意投入热情抢占这块蛋糕,但马太效应突出。 在这个赛道,似乎很难找到真正的赢家,车主直呼买得起车、却买不起或买不到车险,险企表示还在做赔本买卖。 面对这一刚性需求,政策层面的动作频繁,有意推动各方合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按照[0.5-1.5]执行。 5月,上述机构同意比亚迪财险在部分省市的交强险条款和费率,比亚迪直接下场经营新能源车险,给市场带来不一样的想象。 东吴证券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规模已达1001亿元。多种迹象表明,该市场或迎来拐点。 01 | 价格博弈 《征求意见稿》将新能源车的自主定价系数从当前[0.65 1.35],扩张至[0.5 1.5],险企业获得更大定价权。 如此一来,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最高可涨价11%。《征求意见稿》希望解决结构性矛盾,拒绝一刀切,允许险企向高风险的新能源车收取更多保费,对风险低的车主进行适当降价。 其实,早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前,部分新能源车的保费已超过这个涨幅。在零出险的情况下,燃油车保费通常会逐年递减,但新能源车主却遭遇保费“不降反升”。 曾有特斯拉车主称,保费一夜之间从8278元暴涨到1.4万余元,涨幅高达80%。也有比亚迪新车主抱怨,第一年车险的保费是5000多元,续保时被告知保费涨至7000多元,涨幅达40%。 车主喊
      86评论
      举报
      保费狂飙至千亿,新能源车险拐点已至?
    • 懂财帝懂财帝
      ·05-19 07:59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民营银行作为“拓荒者”,或许有可能像美国的嘉信理财一样,依靠科技将财富管理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实现财富管理的大众化、普惠化。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探索设立民营银行”,2013年的国常会春风拂动,民营银行由此破土拔节、澎湃生长。到如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开业,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 民营银行自出生起,就背负着历史使命——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纪性难题横亘,它们要用技术闯出一条新路。 为了“拓荒”,过去十年,微众、网商、苏宁、新网等民营银行更多在技术研发上倾注资源,研发费用占比甚至超过10%,并以此为“马”,持续向长尾人群渗透。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的个人客户数已接近4亿。网商银行累计服务超过5300万户小微,2023年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000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超过70%。 民营银行成为了数字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它们也因此收获到了“低垂的果实”,2023年整体净息差逆势上涨,部分机构甚至高达6%以上。 然而,另一些情况却让人忧心,同业业绩分化正加剧行业失衡,以及长期聚焦长尾人群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正严重侵蚀银行利润。 十年激荡,民营银行证明了自己的独特价值,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而未来十年,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它们还能否在巨头的挤压之间继续破局? 头部玩家未雨绸缪,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01|净息差逆势攀升,业绩分化加剧 2023年,“降息潮”接踵而至,银行业净息差不断收窄。但令人意外的是,民营银行却实现了逆势上涨,其平均净息差高达4.39%,较2023Q3增长了0.18个百分点。 而同时期,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均下滑,截至2023年Q4末,分别为1.62%、1.76%、1.57%、1.90%和1.57%。 具体来看,有15家民营银行披露了净息差数据,网商、微众、众邦等10家银行实现逆势
      41评论
      举报
      民营银行2024“突围”:资产质量承压,寻路财富管理
    • 懂财帝懂财帝
      ·05-18 10:57

      20年跑成全球巨头,均胜靠的只是并购吗?

      提及均胜,它在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历史上多次大手笔并购总让人印象深刻。 但如果在2024年还用“并购之王”简单定义它,显然已经有失偏颇。 回头再看均胜过去二十年发展,“制造业为主,资本运作为辅,以资本运作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一以贯之。 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让均胜将战略上的超前预判落地成为可能。 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并购,均胜一次次打破发展天花板,最终完成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双重目标,成为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 ©️懂财帝出品 1|谷底起跳,走出整合困局 这几年,汽车安全业务全球整合让均胜的管理层伤透了脑筋,甚至一度进入创业以来最艰难时刻。之前,仅三四年时间,通过两次大的收购,均胜直接从汽车安全新玩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厂商。 原本,大量优质汽车电子资产被均胜收入囊中,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产生协调效能,市场就有争议。在收购高田资产后,尤其是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等问题造成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在2021年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质疑声到达顶峰。能否走出整合困局,市场极为关注。 均胜进入汽车安全行业并非临时起意。 早在2013年,看到了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均胜的创始人王剑峰提出公司新的使命和愿景——要实现移动出行“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体现在战略布局上,均胜加大了在汽车智能驾驶、新能源和自动化设备研究上的布局和投入,并成立相应研究院。同时,均胜的另一个事业部也开始筹建——均胜安全。 “汽车在飞快进化,当时已经看到行业发展一些危机,我们一直在讨论,哪些是难以被颠覆的。当时,按照‘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三个方向,均胜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看了很多潜在投资标的。有些标的当时盈利很好,但因为不符合这三个方向放弃。最后,汽车安全我们认为不管汽车如何变化,都是必须的。”据曾参与均胜系列并购整合的人士回忆。 2016年,均胜收购了当时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技
      63评论
      举报
      20年跑成全球巨头,均胜靠的只是并购吗?
    • 懂财帝懂财帝
      ·05-18 07:59

      20年跑成全球巨头,均胜靠的只是并购吗?

      提及均胜,它在中国公司海外并购历史上多次大手笔并购总让人印象深刻。 但如果在2024年还用“并购之王”简单定义它,显然已经有失偏颇。 回头再看均胜过去二十年发展,“制造业为主,资本运作为辅,以资本运作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一以贯之。 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让均胜将战略上的超前预判落地成为可能。 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并购,均胜一次次打破发展天花板,最终完成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双重目标,成为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 ©️懂财帝出品 1|谷底起跳,走出整合困局 这几年,汽车安全业务全球整合让均胜的管理层伤透了脑筋,甚至一度进入创业以来最艰难时刻。之前,仅三四年时间,通过两次大的收购,均胜直接从汽车安全新玩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厂商。 原本,大量优质汽车电子资产被均胜收入囊中,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产生协调效能,市场就有争议。在收购高田资产后,尤其是由于疫情、全球供应链等问题造成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在2021年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质疑声到达顶峰。能否走出整合困局,市场极为关注。 均胜进入汽车安全行业并非临时起意。 早在2013年,看到了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均胜的创始人王剑峰提出公司新的使命和愿景——要实现移动出行“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体现在战略布局上,均胜加大了在汽车智能驾驶、新能源和自动化设备研究上的布局和投入,并成立相应研究院。同时,均胜的另一个事业部也开始筹建——均胜安全。 “汽车在飞快进化,当时已经看到行业发展一些危机,我们一直在讨论,哪些是难以被颠覆的。当时,按照‘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三个方向,均胜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看了很多潜在投资标的。有些标的当时盈利很好,但因为不符合这三个方向放弃。最后,汽车安全我们认为不管汽车如何变化,都是必须的。”据曾参与均胜系列并购整合的人士回忆。 2016年,均胜收购了当时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技术供应商KSS,正式进入汽
      29评论
      举报
      20年跑成全球巨头,均胜靠的只是并购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