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镜哲

IP属地:广东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4-16
      虽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或许很低。芒格虽然卸任董事长但仍留在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只有1名新人,就是刚出任临时CEO和董事长的Steven,其他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层都是Daily Journal的老人,很难想象因为1个新人的加入(即便是董事长)就能做出这么大的决策变动。况且从4季度的10q来看芒格目前的整个组合浮盈超过1倍,再考虑他的长期业绩以及声誉,董事会表决卖阿里很可能也是1:4的投票结果。较有可能的是把阿里的美股转换成港股。从10q来看,13F持仓报告有1/3是未披露持仓,或许港股不要求披露。当然也有可能是发现买错了而割肉,但是2月16日还表态支持3月31号就卖了,这种可能性有点低。

      ​芒格真的卖了阿里?

      于是,芒格大幅卖出亏损股、98岁芒格兵败阿里、芒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此这般的标题,立即充斥了资本市场。2021年一季度,芒格主导下的每日期刊公司,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在几乎直线的下跌中,每日期刊公司在2021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加仓了阿里巴巴。随后,在2022年2月的每日期刊公司年会上,芒格夸赞了阿里巴巴公司,说它是合适的投资标的,投资这个公司让他感到舒适。两种可能那么,芒格真的卖了阿里巴巴吗?
      ​芒格真的卖了阿里?
      2,606评论
      举报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3-07

      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7个心理倾向

      按照芒格先生建立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方法,我认为人有理解偏见倾向:在沟通、阅读等获取信息的场合,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理解的和对方想表达的意思相一致。之前为了减肥阅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我了解到自己摄入的谷类(例如米)应该在200-300g/天,也就是5-6个鸡蛋那么重。这么做了一年,直到体检报告显示我有贫血征兆,以及同事提出我的饭量甚至还不如她两岁的女儿。多方调查后我才发现指南中的谷类是指生的,如果是加水煮熟的,应该要把上面的数字再乘3。这意味着我一年以来只吃了建议摄入量1/3的米饭,只因为我认为编写组对于“谷物”这个词的意思和我默认的理解相一致:是加水煮熟后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倾向,可能是由于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成为群体后的产物,而语言和文字能在一个群体中统一恰恰说明绝大部分字词是能够在群体中达成共识的,否则不可能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当面对具体的语言和文字时,我们往往会预设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和自己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是一致的。做出这种预设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绝大多数场合这个预设都是正确的。但涉及到重大利益的场合,例如投资时,多问问“我所理解的和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芒格先生把他的成功简单归因于“理性”,但我想他对于“理性”这个词的含义和我所理解的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种可能的办法是像现在所有法律法规及商业合同一样,对重要字词的含义给予特别说明。
      2,246评论
      举报
      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7个心理倾向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16

      《穷查理宝典》第4章第5讲读书笔记

      1、是否广大专业人士都需要更多跨学科技能?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探讨多学科背景知识是否为成功的必要条件。芒格先生对此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导致糟糕认知的两个原因是:激励机制造成的偏见、铁锤人倾向(使用本专业理论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及行为)。而拥有跨学科知识(包括人类误判心理学)能规避造成糟糕认知的两个原因;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牵涉许多学科;数学家、哲学家、教育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认为“各个学科之间的割裂是非常有害的”;软科学界逐渐发现,如果几个来自不同学科的教授合作研究,或者一个教授曾经取得几个学科的学位,那么做出的研究成果会更好,如E·O·威尔逊、莱纳斯·鲍林;当代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式的人物通过获得巨大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本专业表现得更加出色,即使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分心去学本专业以外的知识;自己的个人经历。2、什么样的专业教育才是可行的、最好的?芒格先生通过观察飞行行业的专业教育归纳出了一种6要素的系统(足够全面的知识、实践、正向及逆向思维、让技能达到最高掌握水平的严格训练、核对“检查清单”的习惯、常规性实践所有知识以应对罕见但重要的问题),并认为该系统可以运用到任何专业教育中。3、跨学科技能是否意味着要成为多领域专家?在这个问题上芒格先生给出了一个较为中庸、微妙、难以把握度的答案(毕竟把事情做极端是比较容易的):不需要,并举例说明:无需让每个人像拉普拉斯一样精通天体力学,也无需让每个人都精通其他各门学科,只要掌握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就够了。这就产生了追问:(1)什么是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2)在不需要成为专家的前提下如何才算“掌握”?在“硬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的治学精神与方法”的论述中,可能存在以上2个追问的答案:(1)吸收不同学科知识时,清楚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对任何知识,都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知识”,这就涉及到第一原理的
      2,664评论
      举报
      《穷查理宝典》第4章第5讲读书笔记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14

      对“羡慕/嫉妒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8个心理倾向。1、如何定义“羡慕”和“嫉妒”羡慕:希望自己拥有他人所拥有的优越性嫉妒:对他人拥有的优越性产生敌意、怨恨、不公平感2、为什么会导致错误?因嫉妒而对他人做出仇恨、伤害等非理性行为
      1,787评论
      举报
      对“羡慕/嫉妒倾向”的梳理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13

      对“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2个心理倾向,结合《影响力》第6章一并梳理。1、什么是“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人容易被权威影响认知和行为。2、为什么会形成错误?(1)权威不一定是权威例如通过曾经出演医生的著名演员做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广告、给自己安头衔卖药的江湖郎中、穿上警服冒充警察行骗等。(2)错误理解权威想表达的意思例如护士对主治医师指示理解错误导致把治疗耳朵的药水滴到了肛门,以及此类错误经常性地在医院系统上演。(3)权威也会犯错3、如何规避?(1)定义“权威”。西奥迪尼博士在《影响力》中归纳出了常见的判断标准:头衔、衣着、身份标志。光有这些还不足够,还需要有更细致的评判标准,同时评判标准应该要有弹性,因为任何标准一旦明确,就会容易遭到利用。(2)考虑沟通问题:我理解的和你想表达的是否一致?当表达的内容和显而易见的常识有冲突时,采取向权威复核的做法。(3)从哲学层面而言,人类永远不可能避免犯错误,只能尽可能降低出错概率。因此要筛选出合适的权威,即定义好“权威”。
      2,869评论
      举报
      对“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梳理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13

      对“自视过高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12个心理倾向。1、这个倾向是什么?高估自己以至于:(1)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实现某个预期结果(2)认为自己的认知是对的(3)为自己的认知及行为辩护例如90%的司机认为自己驾驶水平高于平均、能自己选号时购买更多彩票、雇主因相信自己的识人能力而认为面试流程可以找到合适的雇员、员工高估自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2、如何避免由于“高估”是回头看得出的结论,事前和事中并不确定,因此一方面要清楚有这种本能倾向,另一方面建立类似KPI的结果导向机制来修正相关认知,避免为自己找借口,此外借助通识教育中的逻辑学课程建立评估是非对错的客观标准也很有必要。3、部分案例可能有其他解释(1)作出某个决定(如赛马下注、购买某只股票)后,会认为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做决定前认为的还要好避免不一致倾向会让人为购买行为寻找支撑理由。(2)过度称赞自己的私人物品也有可能因为喜爱倾向、避免不一致倾向(毕竟已经选择拥有这个物品了)而出现这种认知偏差。(3)“托尔斯泰效应”:罪犯认为自己或者从没有犯罪,或者认为考虑到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压力及种种不幸,他们做出所做过的事,变成他们所成为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原谅的康德式公平倾向让他们认为自己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回馈倾向(按照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外界)让他们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外界成为了罪犯,对于已有行为避免不一致倾向又让他们有动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支撑理由,不管这些理由是不是客观事实。
      2,613评论
      举报
      对“自视过高倾向”的梳理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10

      对“喜爱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2个心理倾向,结合《影响力》第5章一并梳理。1、什么是喜爱倾向人的一种本能倾向,当对人/事物产生喜爱情感时,倾向于:(1)忽视其潜在缺点(2)扭曲相关事实(3)对人的要求顺从2、典型案例对法院审判的研究表明,外表有魅力的被告入狱概率是不好看的1/2,损失赔偿费也减少了大约5000美元。无论陪审员性别。根据生活经验,犯罪严重程度和长相是否好看是不相关的,但是研究中却出现了具有显著差异的统计结果,而且事情发生的地点还是在以公平、正义、专业、理性而让人尊敬的法院,也就意味着即使是陪审员、法官这样的专业人士也会在潜意识中因为喜爱这种情感产生了有偏差的认知,并最终作出有偏差的判决。3、产生喜爱情感的常见原因如果连陪审员和法官都在潜意识中犯了认知错误,那么知道产生喜爱情感的常见原因就很有必要:(1)外表魅力。“美丽聪慧”是一种常见说法,虽然美丽并不一定聪慧,聪慧之人也有可能其貌不扬。(2)有共同点。在社交场合面对陌生人时,仅仅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或有共同经历就产生了好感;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仅仅因为某人观点和自己相同就有“英雄所见略同”式的感触。(3)被喜爱。(4)单纯的熟悉。如“混个脸熟”的做法、俄亥俄州某次选举因为弱势候选人临时把名字改成和该州政治望族同姓而赢得选举。(5)共同合作的经历。如战友情。
      2,388评论
      举报
      对“喜爱倾向”的梳理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09

      对“康德式公平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7个心理倾向。1、“公平”如何定义?人在生活中之所以体验到不公平,是因为认为“如果事情发生了,应该这么做···”,之所以认为“如果事情发生了,应该这么做···”,是因为认为如果给自己处理,自己会这么做。也就是说,“不公平”的体验是因为外界的行为方式和自己认为合理的行为方式不一致。反过来,当外界的行为方式和自己认为合理的行为方式一致了,就产生了“公平”的体验。因此,当外界的行为方式和个体自身认为合理的行为方式一致时,这种行为方式就可以赋予“公平”这一属性。2、对“公平”定义合理性的检验(1)排队的先来后到、高速公路上让别人超车、没有偏向、操纵的评选、轮值制度、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下级对上级服从的阶级制度。(2)与康德的“定言令式”也较为吻合。定言令式要求人们遵守某些行为方式,如果所有人都遵守将能够保证社会制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这种行为方式因为要求每个人都遵守,从个人角度而言,意味着这种行为方式不仅自己要遵守,别人也要遵守,意味着这种行为方式对双方而言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否则靠强制要求所有人遵守是很难坚持下去的。3、“公平”是一个主观概念从“公平”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一个人会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标准来判断他人的行为进而产生是否公平的感知。如果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意味着对公平的看法也会不一样。同时标准也可能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例如穷人向富人亲戚借钱,可能会有“对方这么有钱,即使我不还对方也要理解,如果我是有钱人我也不会稀罕这点钱”的想法。但是当穷人变成富人、面临亲戚向自己借钱时,这位以前的穷人再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观点,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想法。4、为什么这种倾向可能会犯错?结合生活经验和个人体会,人可以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在《滚雪球》中,巴菲特的母亲所认为的公平是对人无私、绝对的奉献,当巴菲特和他
      2,800评论
      举报
      对“康德式公平倾向”的梳理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08

      券商研报对投资帮助或许不大

      1、可能有潜在的利益冲突从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看,投资者必须委托券商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证券。这意味着券商为了实现更多利润会倾向于让投资者频繁交易,即便这种行为对投资者而言不一定有利。2、认知片面的倾向一方面,在佣金的激励下券商愿意通过研报推荐证券,把股票卖出去;另一方面买卖双方共赢的社会价值观及不这么做将面临的心理压力、客户注重理由的心理习惯会让券商在推荐证券时倾向于寻找并关注证券本身的优点,但对于让其痛苦的潜在缺点则在佣金激励下或是淡化,或是潜意识地忽视;此外,在截稿日期、考核与文章数量挂钩等压力的影响下,要对所推荐证券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本身也可能存在很大的挑战。这或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研报行文基本上是“风险提示一句话,收益暗示一本书”这样的结构。因此,证券经纪人在金钱游戏中是一个需要用审慎的态度去面对的角色。
      2,318评论
      举报
      券商研报对投资帮助或许不大
    • 彭镜哲彭镜哲
      ·2022-02-08

      对“压力影响倾向”的梳理

      这一名称来源于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第17个心理倾向。如果把“动力”定义为“推动行为的力量”,或许“压力”可以定义为“产生心理负担的动力”,如威胁、考核、投资盈利要求等。“压力影响倾向”阐述的是人在压力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在事后看来不怎么理性的认知及行为,也有可能会有在事后看来超常发挥的表现,取决于压力的大小。
      1,781评论
      举报
      对“压力影响倾向”的梳理
    errorbox banner

    抱歉,当前请求异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