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概股江湖
美中概股江湖
与其预测市场,不如响应市场
IP属地:北京
0关注
26粉丝
0主题
0勋章

滴滴一季度财报:增长与痛点共存,司机怎么办?

在最近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 $滴滴(DIDI)$ 出行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营收和订单数量增长,但是其业绩报告同样揭示了不少隐忧和挑战。本文将分析滴滴的财务数据,探讨其营收增长背后的经营策略,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财务数据解析:营收与GTV的背离 根据财报,滴滴的平台总订单交易值(GTV)同比增长26.9%,但营收增长率仅为14.9%,明显落后于GTV。尤其是国际业务,虽然GTV增长了51.4%,营收增长也有43.9%,但营收占GTV的比率仅为11.5%,远低于国内的62.3%。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国际业务采取的是净营收统计方式,即扣除了司机收入和奖励后的营收。  二、司机收入与优惠券:两难的市场策略  滴滴的策略在国内外市场均以提高优惠券力度来吸引乘客,同时压缩司机收入以平衡账目。这一策略虽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导致司机收入持续下降。从财报可以看出,虽然毛利率有所提高,但净亏损却因小鹏汽车股票投资损失而有所扩大,从侧面反映了滴滴在资本运作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市场挑战 滴滴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资减少,可能是其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但这也可能导致其在未来智能驾驶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随着国际业务的扩展,滴滴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来维持其市场领导地位,同时解决司机收入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问题。  滴滴的财报虽然显示了其营收和市场份额的增长,但背后的挑战也同样明显。作为行业领导者,滴滴需要在维持增长的同时,找到平衡司机福利和盈利能力的新策略。未来,滴滴是否能持续其市场优势,还需观察其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DiDi Global Inc.(
滴滴一季度财报:增长与痛点共存,司机怎么办?

苹果Vision Pro火爆上市,我却想说……

最近, $苹果(AAPL)$ 公司推出了全新的Vision Pro产品,果粉们纷纷夜排队购买,引发了一阵热潮。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这是开创空间计算时代的重要一天,但对于我们来说,苹果头显卖爆不足为奇。 回顾Vision Pro上市当天,在洛杉矶格罗夫购物中心的苹果旗舰店,与2007年iPhone首次上市时的火爆场面相比,没有引起同样的轰动。 媒体报道指出,库克在店内强调了Vision Pro的“手眼并用”互动界面,但现场气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热烈。 或许是因为苹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而Vision Pro作为一款新科技,自然会受到果粉和科技数码博主的瞩目。 对于Vision Pro的销售情况,库克表示“我认为我们今天干得不错”。 但有媒体认为,这并不会成为苹果销售的主要推动力。 我个人觉得,Vision Pro的起售价为3499美元,相较于iPhone等产品,规模相对有限,销售量预计在数十万部左右。 苹果Vision Pro的亮点之一是其4K micro OLED显示屏,双目2300万像素,显示效果清晰。 操作简便,仅需简单手势即可进入应用程序。 在娱乐方面,Vision Pro表现出色,可用于观看电影、球赛等,沉浸效果十分惊艳,尤其在观看F1比赛方面更是引人入胜。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新品,苹果Vision Pro有着发展的空间。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或许可以在产品完善后再做决策。 毕竟,这个新兴科技市场还需时间来检验,而苹果的产品总能在细节上不断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卓越的体验。
苹果Vision Pro火爆上市,我却想说……

斗鱼分红“天降横财”?起死回生还是跑路前兆?

昔日直播巨头 $斗鱼(DOYU)$ 昨日宣布派发特别现金股息,每股高达9.76美元,股价一夜之间飙升。不仅是斗鱼,整个中概股市场近日也迎来了普涨行情。然而,表面的繁荣背后,斗鱼的实际经营状况却令人唏嘘。 自从CEO陈少杰因涉嫌开设赌场被捕后,斗鱼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系列的负面新闻和直播行业的高度竞争,使得斗鱼的市场地位大不如前。与此同时,斗鱼的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用户数持续下滑,即便是最近宣布的首次年度盈利,也掩盖不了其财务上的困境。 昨天的股价暴涨和大手笔分红,表面上看是对股东的巨大回报,实则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斗鱼手中的现金虽多,但缺乏有效的商业扩展策略。这种突然的大额分红,很可能是一种资金的抢救行动,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分家当”的前兆。 舍得分红本是好事,然而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突然的大手笔分红也可能预示着跑路。斗鱼在事故发生前的表现就已经不佳,股价持续下跌,近期虽有所回升,但这系列操作恰恰显得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作为投资者需要冷静和远见。对于斗鱼这样的公司,投资者应更多地关注其长期价值和基本面,而不仅仅是短暂的股价波动。
斗鱼分红“天降横财”?起死回生还是跑路前兆?

腾讯二季度财报“胜预期”,盈利大涨背后的真相,未来走向何方?

在8月14日的这个热门财报日, $腾讯控股ADR(TCEHY)$ 的二季度成绩单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腾讯的营收、利润均超预期,这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当我们穿透数字的光鲜,深入分析背后的实质,不难发现光环下隐藏着不少隐忧与机遇。 一、腾讯的利润大涨:是喜是忧? 腾讯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大幅超预期,达到了476.3亿元,同比增长82%,远超市场预期的399.4亿元。表面上看,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然而,我们不应仅被净利润的数字迷惑。在这份喜人的报告背后,其实是腾讯通过降本增效达成的毛利率提升,而非纯粹的营收增长带来的结果。毛利率的提升虽好,但难保持长久,这让人不禁对未来的持续增长能力抱有疑虑。 二、游戏收入:暂时的繁荣还是持久的增长? 腾讯的游戏业务无疑是其营收的大头,二季度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及本土游戏收入均实现了9%的增长。特别是《无畏契约》和DNF手游,不仅激活了IP粉丝,还成功登顶多日收入榜。这种增长固然可观,但游戏业务的收入波动性和依赖度始终是投资者的隐忧。此外,游戏行业的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政策发生变动,高依赖游戏的腾讯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 三、AI技术与小程序的双轮驱动 腾讯在AI技术和小程序上的投入继续加码,元宝AI的持续升级以及小程序用户时长的增长,这些都显示出腾讯在维持和拓展其生态系统方面的不懈努力。小程序通过简化用户操作,增加交易便利性,实现了双位数的交易额增长,而AI技术的推广则预示着腾讯在技术前沿的深耕。这些努力有望为腾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To C业务上的应用。  四、未来的战略方向:实体经济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 虽然互联网公司普遍面临实体经济渗透力度减弱的问题,但腾讯在To B业务的调整显示出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腾讯的国际化之路似乎依然
腾讯二季度财报“胜预期”,盈利大涨背后的真相,未来走向何方?

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大动作,对游戏股影响深远,真的有必要吗?

今天,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这一消息瞬间在A股和港股市场引发了巨大波澜。 游戏股遭受了重创,特别是港股方面, $网易(NTES)$ 股价一度下跌25%, $腾讯控股(00700)$ 也遭受了超过12%的跌幅。 这一事件对整个行业来说,就像一场地震,让人不禁产生质疑,这次的政策举措真的有必要吗? 文件发布后,市场的不安情绪急剧升温。 尽管具体影响因细则未出尚难以准确估计,但肯定不会小。 例如,什么被定义为每日登录,首次充值又如何计算,月卡是否受影响,还有关于限时礼包、每日限额等问题都尚未明确。 这些监管方案的细节在之前的版号审核指导意见中已经有所体现,可见监管方向一脉相承。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次的政策变化来得太突然,没有预警。 所有人都还记得当年A4纸支配的时候带来的恐慌。 消息一出,不仅游戏行业,整个A股和港股市场都受到了沉重打击,这对市场信心的重建是一个巨大冲击。 在市场信心如此宝贵的时刻,我们需要自问,这次对整个行业信心造成巨大冲击的政策真的有必要吗? 即使这是必要的政策,是否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而不是采取过于严厉的手段来打击整个行业? 监管方是否能够鼓励创新,而不仅仅是限制和打压,从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终,我们期望监管机构能够审慎权衡政策的利弊,采取措施减轻市场冲击,而不只是发布文件就了事。 尽管反馈声音可能不一定能够改变政策,但作为成年人,我们仍然有责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我们的观点,为市场的稳定尽一份力量。 这次的政策变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种对整个行业信心造成极大冲击的政策,真的有必要吗?
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大动作,对游戏股影响深远,真的有必要吗?

趣活股价暴跌超50%,深度解析背后原因

今天,咱们来深聊一下 $趣活(QH)$ 昨天的市场动荡。 昨天,趣活的股价突然暴跌超过50%,给很多持股的股民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 那么,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整个市场都在震荡。 就在昨天,美股大盘普遍下滑,不仅仅是趣活,即便是那些曾被视为“避风港”的股票也未能幸免。 但趣活的跌幅远超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 此时此刻,无疑是需要冷静分析的。 进一步探索发现,趣活最近公布了一项融资计划,计划中包含了新股的发行。 而新股发行往往会导致股价的短期波动,这次也不例外。 至于为何获得融资,我推测是因为投资人看到了这家公司出海业务的增长前景。 根据这两天趣活公布的消息,2023年,公司在二手车出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其推出的Carnuxt全托管平台,为二手车国际交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而这个业务刚成立半年时间就已经完成数千台二手车的整备出口,创收数亿人民币。 未来还要让全球58个紧密合作的经销商变成区域运营服务商,提供可持续的售后服务,这样的规划是令人兴奋的,想象空间巨大。 这不仅展示了趣活对国际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也彰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交易系统方面的强大实力。 因此,面对当前的市场动荡,我个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尽管当前的股价暴跌让人心疼,但从长远来看,趣活的未来发展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冷静,不被短期波动所扰乱,密切跟踪这家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
趣活股价暴跌超50%,深度解析背后原因

瑞幸再创新高,百亿背后是坚挺还是焦虑?

各位看官,今天我们来聊聊刚刚发布财报的 $瑞幸咖啡(LKNCY)$ 。2024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了41.4%。从数值上看,这个成绩很亮眼。然而,背后的故事可并不只是这些好看的数据。让我们一起看看,价格战、扩张和出海策略对瑞幸的长期影响吧! 百亿营收,负增长的同店销售 话不多说,先聊亮点:101.8亿元的净收入,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也达到了13亿元,营业利润率达15.3%,看上去瑞幸已经逐渐摆脱了亏损的泥潭。这让人不禁怀疑,这家因财务造假风波被“拉下神坛”的公司,是否真的华丽回归了。  不过,这其中还是有隐患的。财报显示,瑞幸的同店销售收入在下滑。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3.1%,环比三季度甚至呈现负增长。这是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瑞幸扩张得太快,门店之间竞争相互“打架”,原有门店的客流量被稀释了。  再加上咖啡价格战的压力。瑞幸为了应对库迪咖啡发起的价格战,祭出“9块9”优惠,虽吸引了大量用户,但也拉低了平均售价,直接从每杯15元降到12元左右。低价吸客有风险,瑞幸已经尝到苦头,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230万元。 出海计划:下一站美国 财报会议上,瑞幸表示,将会继续探索海外市场,并已经把新加坡作为扩张的起点,未来还可能涉足美国市场。瑞幸的野心已经不止局限于国内,尤其是国内的内卷严重,海外市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为什么是美国?这里不得不说,瑞幸的出海思路清晰。美国是个成熟的咖啡市场,且竞争激烈;但作为规模庞大的咖啡消费国,任何一家成功打出特色的品牌都有望分一杯羹。瑞幸可能希望用低价战略直接“卷”入市场,让美国的“星粉”们尝尝9块9的咖啡是什么味儿。  不过,出海对于瑞幸来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先不说品牌认知度,就供应链来说,瑞幸也需要打磨
瑞幸再创新高,百亿背后是坚挺还是焦虑?

高盛、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股市,该不该跟风?

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这些国际投行们轮番发话,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股市。听着是不是心动?高盛还特别乐观地喊出“中国股市可能再涨20%”!是不是立刻就有种掏出手机,抄底中概股的冲动?  冷静,朋友们,冷静! 中概股后续涨势如何?这事儿嘛,我只能说,有希望,但别盲目跟风。  A股涨,中概股跟着涨,说明大资金看好中国经济。那些头部机构可不傻,资本市场的嗅觉比我们散户灵敏多了。他们看的是政策红利、国际资本流向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现在各大投行站台说中国经济没问题,那些巨无霸基金自然也在行动。你说,这A股能涨多久?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就像很多人都担心的一样,我也怕这涨到一半,就突然被套住了,万一接盘侠就是我们这些散户怎么办?  听我说,不管是A股还是中概股,你可别等着牛市来了才想着进场。牛市听起来确实很美好,股市高歌猛进,似乎人人都能分杯羹。可是事实呢?牛市真的是“绞肉机”,专门绞那些后知后觉的散户们,特别是小白。你看那些在牛市亏得裤衩都不剩的人,基本都是在牛市里杀红了眼,不懂得退场。等牛市的盛宴接近尾声,资金开始撤离时,那可就是散户们的修罗场了。  现在中概股冲高回落,我个人觉得这还不是它们真正启动的时候。其实每次有些好消息传出,股市都容易短暂冲高,但问题是,这些上涨有没有持久的支撑点?A股的市场情绪波动很大,而中概股受的影响更复杂,除了中国的经济,还得看美股那边的风吹草动。 高盛他们说中概股还有上升空间,但别忘了,他们更多是在看长期投资价值,而不是让你今天冲进去明天大赚离场。咱们散户没必要跟着这些投行的步伐,因为人家是专业的、长期的、大规模的资金配置。咱们呢?手里那点子资金,最好还是稳稳地做好功课,熊市入场,耐心等待牛市的到来。股票投资啊,别急,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现在看好中国经济是大势所趋,没错,中概股确实有上涨的潜力,但大家伙
高盛、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股市,该不该跟风?

GPT-4o登场,苹果股价应声大涨,Siri是否会迎来颠覆性改变?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们聊一聊凌晨的大新闻:OpenAI不负众望,推出了全新的旗舰模型GPT-4o。与此同时, $苹果(AAPL)$ 的股价也如坐过山车,直线上扬1.76%,市值一夜膨胀495亿美元,达到了惊人的2.856万亿美元。 为何这次涨势如此凶猛?答案可能要追溯到最近市场上流传的一则小道消息:苹果与OpenAI的深度合作。如果这一合作落地,我们熟知的Siri可能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在OpenAI的春季发布会上,新推出的GPT-4o模型以其全能的“omni”模式亮相,无论是音频、视觉还是文本处理,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化。 而苹果,据说已经在敲定将部分GPT技术集成到iPhone中的细节。如果Siri能够利用这些技术,那么它的交互质量和用户体验都将实现巨大跳跃。想象一下,一个能理解你情绪并做出适当反馈的Siri,或是能实时帮你分析视频内容或解决复杂问题的Siri,这一幕似乎指日可待。 当然,这一切的实现并非没有挑战。各大手机厂商都在部署AI战略,如何在这场角逐中突出重围,对苹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此外,考虑到苹果之前几次在市场上的表现略显逊色,这次合作可能是其重振旗鼓、重新夺回科技领导地位的关键一步。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苹果此举明显是在AI领域迈出的一大步。苹果向来以封闭的生态系统和卓越的用户体验闻名,通过与OpenAI的合作,不仅能加速技术研发,还有望在智能助手领域取得先机。对我们这些长期关注科技股的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投资机遇。 如果苹果在接下来的iOS 18中成功整合GPT-4o技术,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见到一个全新的、更加智能的Siri。正如电影《her》中展示的那样,一个能深入理解人类并建立情感联系的AI,可能就在眼前。 同时,它也能使苹果在手机品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GPT-4o登场,苹果股价应声大涨,Siri是否会迎来颠覆性改变?

当汽车还在路上徘徊,天空已经开始售票,你上车吗?

当我们还在城市的车流中苦苦挣扎,天际线上已经默默铺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最近,一款标榜为“空中Uber”的产品在淘宝亮相,立刻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亿航智能(EH)$ ,这个敢于打破常规的探路者,让其股票在短短几小时内飙升了近30%。 尽管最终的涨幅仅为0.85%,但这已足够向世界展示中国在空中出行领域的野心和实力。 在自动驾驶汽车还未完全成熟的今天,自动驾驶飞机已经悄然向我们走来。 对,你没听错,我们讨论的正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这项技术被广泛认为将继电动汽车后,成为交通出行领域的下一片蓝海。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从上海乘坐EH216-S直达苏州,仅用40分钟,这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我们这些老司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奇的体验,更是一种全新的投资机遇。 亿航智能将这款被《每日经济新闻》誉为“全球首款”的空中出行工具上架淘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对未来低空经济价值的一次大胆投资。 这家公司的这一步棋,显然是在向我们这群股票爱好者发出信号:eVTOL领域的大幕即将拉开。 我们曾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腾飞,如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可能正是下一个风口。 作为全球唯一获得载人eVTOL适航认证的公司,亿航智能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无疑值得我们细细分析和长期关注。 当我们在未来某一天抬头仰望星空,可能会看到比现在更加繁忙的天空。 那时,你会感叹我们的进步,还是感慨我们的浮躁?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 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的一次飞跃,更是我们对自由探索的一次伟大尝试。
当汽车还在路上徘徊,天空已经开始售票,你上车吗?

华为鸿蒙HarmonyOS: 革命还是幻想?揭秘其取代iOS的真实性

今天聊聊最近热议的话题——华为鸿蒙HarmonyOS。 这个话题在市场上热度不输那些新鲜出炉的股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近期有消息称,鸿蒙OS有望在中国市场超越苹果iOS,成为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这消息听起来像是一阵清新的春风,让股市的氛围为之一振。 但我们得冷静分析,这事儿真的靠谱吗? 先说数据。据TechInsights预测,到2024年,鸿蒙OS将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预测。 尽管华为的技术实力雄厚,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但要想取代 $苹果(AAPL)$ iOS,道路仍然漫长。 再来看市场份额。目前鸿蒙OS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约是8%,与iOS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华为的高管曾说,一个操作系统生存的临界点是16%的市场份额,鸿蒙目前还未达到这个关键点。 华为的5G策略也是一个关键。 即便在美国的限制下,华为2023年第三季度依然推出了新的5G产品,这对其手机销量增长至关重要。 回顾2020年,华为的手机出货量一度超过苹果,这样的历史在未来有可能重演。 华为目前正在全面推进鸿蒙原生应用生态系统,Harmony OS NEXT的商业化运作即将启动。 华为在这一生态系统上的投资高达数十亿,并与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显示了其构建独立应用生态系统的决心。 然而,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特别是面对苹果iOS的竞争中,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要让鸿蒙OS真正超越iOS,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和用户信任。 最后,关于TechInsights的报告,我们应保持警惕。 虽然它是基于专业分析,但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关注的是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华为鸿蒙HarmonyOS: 革命还是幻想?揭秘其取代iOS的真实性

理想汽车:造车新势力“销冠”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今天咱们聊点热乎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聚焦 $理想汽车(LI)$ 的这把“销冠”。 先不扯远,咱们来看看这个新闻。 2023年理想汽车交付量37.6万辆,没上到60万,但2024年他们吹的牛是80万。 有人疑问:这靠谱吗?我看呢,只要价钱对头,何愁卖不出去。 但让我们开个玩笑:在车市这个大江湖里,理想汽车能卖得好,真是个奇迹。 市面上对它各种吐槽——质量不行、智驾功能弱、还整天抱着增程技术不放。 这些问题真能拦住理想的销路吗?显然,微乎其微。 你看,以前日系车被嘲“纸糊的”,一撞就报废。 还有那些铁皮车,贵得跟金子似的,也有人抢着买。 那些大牌车企,不仅质量问题一大堆,连基本配置都舍不得给。 现在这些车价一看,哎呀,简直是暴利。 再说理想,虽然麻烦不断,但他们搞的增程技术,这才是市场的真正杀手锏。 在一个“忽悠”多的市场里,理想能卖得好,也就不奇怪了。 实话说,不是理想做得多好,而是别的厂商实在太把消费者当傻子了。 比如我邻居,21年花了36万买雷车ES200,现在新车不到26万,他的车连20万都卖不掉。所谓的保值,全是泡影。 提一句 $比亚迪ADR(BYDDY)$ ,去年销量301万辆。 在它眼里,理想可能不算什么。 但别忘了问界,现在也在破纪录。 我预测,2024年问界的销量能达50万辆。 但这还远远不够。 咱们得理性看待理想、比亚迪、问界这些品牌。 喜不喜欢他们是一回事,但支持国产车,意味着你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进口车的待遇。 在这个大趋势面前,咱们都是见证者。
理想汽车:造车新势力“销冠”的背后,真相是什么?

小米SU7登场,是豪华梦想车还是价格泡沫?

雷军近期对 $小米集团ADR(XIACY)$ SU7的介绍不仅标志着一款新型汽车的登场,更预示着一个科技巨擘的汽车领域征途。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小米SU7的市场定位颇具野心:“驾驶体验匹敌保时捷,智能化水平并肩特斯拉”。 这一雄伟目标,不仅为汽车行业描绘了一幅新图景,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普通版本约20万人民币,高配版35万,对于一款融合尖端科技与生态系统的新能源汽车而言,似乎是合理的投资。 然而,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成功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技术上的任何短板都可能成为失败的关键。 值得庆幸的是,小米汽车不单依赖于北汽集团的制造实力,更重要的是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入布局。 这不仅是品牌转型的象征,更是对整个行业未来的一次投资预测。 雷军将小米汽车打造为行业前五的目标,虽然遥远,但鉴于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重金投入,这一目标并非不切实际。 如果小米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对汽车行业乃至股市投资者构成巨大的正面影响。 但投资的本质是风险和机遇并存。 小米SU7尚未正式面市,其市场表现仍是未知数。 同时,汽车制造业的高投入和复杂性,也对小米构成了挑战。 你们怎么看小米SU7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其高昂的价格是否真正物有所值?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见解。
小米SU7登场,是豪华梦想车还是价格泡沫?

东方甄选危机应对:从混乱到模板,一场公关与投资的深度解析

在股市的大海中, $东方甄选(01797)$ 这艘船近期遭遇了一场暴风雨——“小作文”事件。这不仅是一出公关大戏,还是一堂生动的投资课。 一开始,东方甄选像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主播的失态和CEO的处理不当让情况一度陷入混乱。 但接下来的剧情,可比任何好莱坞大片还精彩。 他们调整舵手,换上了董宇辉而不是CEO来掌舵。此举不仅是对人才和舆论的一次精准把握,更是一招高明的公关转移。 紧接着,俞敏洪上场,以新CEO的身份,他采用直接而真诚的沟通方式,通过直播平台公开道歉,为公司降温。 这一招,可谓是在公关界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这场戏的背后,显然是有专业公关团队的操盘。 他们不仅快速断开了负面新闻的链接,还恢复了品牌的光环。 尤其是俞敏洪和董宇辉的直播对话,不仅化解了危机,更是重塑了公司的形象。 我们这些股市的小玩家该从这场戏中学到什么? 首先,危机往往是投资的转机。 东方甄选的股价在事件初期受挫,但随后却因为有效的危机处理而反弹。 其次,一个公司的危机应对能力,是评估其长期价值的重要维度。 东方甄选这次展示了其强悍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品牌弹性。 这次东方甄选的事件,不仅是公关危机管理的范例,更是一堂关于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深刻课程。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看到了,企业的文化和市场洞察力是面对危机时迅速反弹的关键。 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新东方。
东方甄选危机应对:从混乱到模板,一场公关与投资的深度解析

趣活被低估的股价,值得一搏?

最近, $趣活(QH)$ 发布了截至2024年上半年财报,作为一家灵活用工公司,在刚上市时我就开始关注,看到目前的股价状况也有着隐隐的担忧。不过这份财报还是有一些积极的信号。  先来看看几个核心数据。趣活上半年的总收入为人民币16.199亿元,同比下降了6.7%。乍一看,收入下滑似乎是个不好的信号,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趣活在出行解决方案上的收入同比大涨71.7%,这一板块的强劲表现为公司未来的成长提供了动力。而即时配送业务的收入下滑9.1%,主要是公司主动优化业务,削减了低效的商圈,这反映了管理层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战略性调整。 其次,公司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减少了13.2%,这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费用的举措值得称赞,也表明其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下了真功夫。然而,研发费用的减少以及资产处置收益的降低,虽然暂时性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些调整可能会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趣活国际汽车出口解决方案的强劲增长,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受到政策变化影响的情况下,出口市场的表现无疑为公司增添了新的增长引擎。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继续扩大这一板块的规模,这或许是趣活未来业务的重点方向之一。 尽管趣活的业绩有亮点,但目前的股价却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其中有市场对小市值中概股的担忧,也有对公司长期盈利能力的质疑。 首先,作为一家中概股,趣活并非中国的头部企业,这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中概股通常受到地缘政治、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情绪的影响,趣活的市场表现也未能摆脱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二,趣活的盈利大头依然集中在即时配送服务上,这使得其业务模式显得相对单一。虽然公司已经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国际汽车出口,但这些新业务的收入贡献仍在增长中。市
趣活被低估的股价,值得一搏?

聊聊ChatGPT:能耗巨头还是高效能先行者?

最近,《纽约客》杂志抛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数字——Open AI旗下明星产品ChatGPT,日耗电量竟高达50万度! 我一看这数字,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你想啊,这可是相当于1.7万户美帝家庭的日常用电。 这数字一出,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个电力黑洞吗? 但是,各位,冷静,先别急着下结论。 咱们一起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 先来看看比特币,那个让无数人夜夜梦回的数字黄金。 根据2020年数据,比特币一年的耗电量在40至60太瓦时之间浮动,而到了2021年,这数字直接跳表到134.89太瓦时。 我的天,这是什么概念?把这个放到整个AI行业来看,预测到2027年,AI行业年耗电量将达到85至134太瓦时。 你看,和ChatGPT比起来,我们家的GPT简直就是个节能小达人! 再从另一个角度聊聊,ChatGPT每天处理的2亿个请求,这不仅仅是聊天而已,它还涉及设计、编程、撰稿等等。 想想看,这要是换成人力来做,得耗费多少电力和其他资源?更别提ChatGPT的高效率和高准确率了。 比起1.7万户家庭的日常耗电,ChatGPT创造的价值,简直不是一笔能轻易估算的。 聊到技术进步,咱们现在的AI正以一种「愈战愈勇」的姿态快速进化。 但许多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能耗正在持续降低。 专家们都说,将来芯片的能耗有望降低1000倍。 哪怕是保守估计,降个十倍,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算法优化也在持续进行,这意味着,AI的能效未来只会更高。 最后,随着AI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成本效益将成为我们更加关注的焦点。 与其用一个能干各种活的大型AI模型,不如选一个针对特定领域优化的模型。 效果可能一样棒,成本却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这显然是对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所以,在讨论ChatGPT的能耗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数字表面,更应该深挖其背后的巨大价值。 在数字货币和AI技术的较量中,Cha
聊聊ChatGPT:能耗巨头还是高效能先行者?

比亚迪仰望U9:穿越赛道的电光石火,GT还是超跑?

今天,我们来聊点不一样的话题——超跑。 $比亚迪ADR(BYDDY)$ U9,一个一经亮相就让整个车坛为之疯狂的电动神话,就是这样一款能让人重新定义速度极限的超跑。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这款车的加速性能——2.36秒破百,最高时速接近310公里。 当我看到这个数据时,我不禁惊叹:这真的是那个我们熟知的比亚迪吗? 这种性能,简直不敢相信。 但当我冷静下来,细细思考时,我意识到,比亚迪U9或许不仅仅是一款超跑。 在官方发布的数据中,U9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的圈速为2分17秒65,虽然与顶级赛车相比还有差距,但这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让我思考,U9或许更适合被定义为GT——那种既能满足你日常驾驶的需求,又能在赛道上与对手一较高下的车型。 但U9不是一款普通的GT。 它的设计、加速性能和日常实用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特别是那些未来派的配置,比如独创的U型电机,以及那些仿佛直接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智能辅助系统,无不显示出它想要超越传统GT车型的野心。 有意思的是,尽管U9在技术规格和性能上都极为出色,它却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提醒我们: 在技术的飞速进步面前,物理的边界依然存在。 逆重力飞行?那暂时还是留给科幻小说吧。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U9所带来的速度和激情的欣赏,以及对未来汽车可能性的无限遐想。 对我们这些股市的冒险者来说,U9的出现不仅仅是汽车技术的一次飞跃,它更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和高端市场上的勇敢尝试。 这背后的是比亚迪的战略转型和对未来的大胆投资,值得我们深思。 至于U9到底是GT还是超跑?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决心。 至于是否应该购买,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为什么不在你的车库中增添这样一份极速的激情呢? 但记住,不管是股市还是超跑,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来
比亚迪仰望U9:穿越赛道的电光石火,GT还是超跑?

Sora风暴来袭: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场创意与技术的革命?

在股市的波涛中,Sora搅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让Adobe等巨擘在一天之内市值蒸发掉接近3500亿。 这不只是一场资本市场的动荡,更是一次技术创新对旧世界的直接挑战。 这是一场早有预兆的革命性“惊喜”。 Sora的亮相,标志着OpenAI在技术创新道路上的又一重大成就。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现在的视频,OpenAI正在逐步推进我们对人工智能创造性边界的认知。 Sora能够迅速产生高质量视频内容,对内容创作者而言,无疑是及时雨。 然而,这场及时雨对Adobe等公司来说,却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挑战。 为什么呢?因为技术的更新迭代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是行业巨头而放水,反而会对那些安于现状的企业造成更大的冲击。 面对Sora这样的技术,我们是选择拥抱还是抵抗? 如果你是一个影像工作者, 场景A:你只需说出你的需求,Sora即可实现你想要的效果; 场景B: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软件上摸索,最终的效果可能还达不到预期。 不言而喻,大多数人会选择A。 技术进步的本质,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无意义的劳动,释放更多的创造力。 对于AI的创造力取代人类的担忧,我持有不同的看法。 AI的创造力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计算,缺乏人类情感的温度,也缺乏对生活细节的深刻理解。 因此,AI的发展不会取代人类,反而会成为人类创造力的强大辅助。 正如导演陆川所言,技术的助力使得“15秒的效果胜过专业海报公司一个月的成果”,这正是技术助力创意的最好证明。 股价的暴跌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Adobe等公司的市值缩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Sora等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冲击的担忧。 同时,这也显示了市场正在重新评估资源分配,寻找新的增长点。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首先,技术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需要拥抱变化而非抵制; 其次,这也是一个重新审视和挖掘投资机会的时刻,尤其是那些能够引领技术潮流、具备创新
Sora风暴来袭: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场创意与技术的革命?

比亚迪:超省级GDP巨头的崛起!

CFF20LXzkOzHrPEodXMzbmS0gQsFndyNvnULs1FgiaL1Vyia83XLeRZGNicDHJiafEvRsfHFBFZHnJcexqkZ1HnjuA.png 大家下午好,今天咱们要探讨的,是那个在财报上表现惊人的企业—— $比亚迪ADR(BYDDY)$ 。 正是这家预计去年净利润超290亿元的新能源行业龙头! 首先,让我们用数据来开场: 2023年,比亚迪净利润预计在290亿到310亿之间,同比增长近86%,而扣非净利润也达到了274亿到297亿的水平。 想象一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比亚迪的财富每日增长近8500万! 这种增长速度,在股市里简直堪比涨停板。 探究比亚迪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新能源车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还在于他们在品牌塑造、海外市场开拓、产业链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重大举措。 这仿佛是一场长跑比赛,比亚迪不仅遥遥领先,还在不断扩大其领先优势。 再来看看他们的海外销量,一年之内暴增334%。 这不单是普通的“出海”行动,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能源汽车的绿色革命。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 比亚迪的营收能否突破6000亿大关? 如果真能实现,这将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胜利,而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里程碑。 这样的成就,甚至超越了某些省份的GDP,绝非虚言。 然而,对于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应保持一定的质疑精神。 例如,这种快速增长能持续多久?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比亚迪能否继续保持其领导地位?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 比亚迪的故事,不仅是一家公司的传奇,它更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的典范。 如果营收真的突破6000亿,那将是一个创举,也将成为激励所有中国企业的标杆。 那么,你对比亚迪这份成绩单有何看法?
比亚迪:超省级GDP巨头的崛起!

小米汽车的坚持与突破:雷军的“守正出奇”战略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 $小米集团-W(01810)$ 汽车。 近期,小米汽车对外界100个提问的回答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 这不仅是一个新闻事件,更是一个了解小米汽车战略布局和投资潜力的绝佳机会。 首先,让我们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小米明确表示不会推出低端汽车,这表明公司的定位是追求高品质和技术创新。 这种战略选择避免了在低端市场的价格战,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利润率的保持。 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健且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接着,分析小米选择SU7轿车作为首款车型的原因。 虽然SUV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但小米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反映了雷军所强调的“守正出奇”策略。 小米SU7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对公司制造能力和市场定位的全面考验。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关注这种策略背后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短短三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高端汽车平台,显示了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高效率。 这种企业精神和执行力是小米股价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小米汽车的出现代表了工业进步和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发布会,小米向大众展示了这一点,这对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为何短期内不推出Redmi品牌汽车,原因在于小米目前的战略重点是品质和信任的建立,而非单纯的销量竞争。 这与雷军的企业理念相符,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总的来说,雷军对汽车行业的布局和决策显示了其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前瞻性思维。 期待着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我们将看到雷军如何用小米品牌在汽车行业中实现“守正出奇”,并创造出令人兴奋且富有创新的产品。
小米汽车的坚持与突破:雷军的“守正出奇”战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