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说
全球财说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0关注
71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全球财说
08-24 00:41

被“抛弃”的京东,正迷失在低价狂欢中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前几日,京东(JD.O;9618.HK)估计重挫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被“抛弃”的疑虑始终笼罩不散。 美东时间8月20日,京东美股盘中重挫10%,最终收跌4.57%至28.19美元/股。随后8月21日港股开盘后,京东集团大跌11.05%,最终收跌8.73%至102.40港元/股。 追踪京东暴跌溯源,直指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 突遭同盟“背刺”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显示,沃尔玛于8月20日所提交的文件中,公司已不再持有任何京东集团股票。同时,沃尔玛旗下子公司Newheight Holdings Ltd.及 Qomolangma Holdings Ltd.对京东的持有数量也均变更为0。 知情人透露,沃尔玛拟以每股24.85美元至25.85美元的价格,出售京东1.445亿股京东股票。若按最高要价计算,沃尔玛或可套现37.4亿美元。 结合财报信息,截至2024年3月31日,沃尔玛持有京东集团1.45亿股普通股及7205.07万股美国存托股,合计持股9.4%,并拥有3.1%的投票权,是除刘强东外京东最大股东。 不能说京东完全不知情,虽有所准备,但面对沃尔玛的清仓减持,亦是措手不及。毕竟,自2016年6月沃尔玛战略投资入股京东至今已8年有余。 彼时沃尔玛通过向京东集团出售1号店股份,获得京东集团新发行的1.45亿A类普通股,约占京东发行总股本数的5%,彼时估算价格为15亿美元。同时,在沃尔玛与京东的交易条款中,包括一项在未来8年有效的相互不竞争协议,避免两家公司启动或投资于彼此竞争的业务。 仔细剖析当年这场交易,1号店是相互投桃报李的工具,双方其实各有算盘。 对于京东集团来说,主要寄希望于通过沃尔玛的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体系优势加固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张的同时迅速整合自身资源,同时推进全球化进程。 而沃尔玛更多需要借助京东旗下平台及物流资源发力自身O2
被“抛弃”的京东,正迷失在低价狂欢中
avatar全球财说
08-23 11:17

19年经营鲜少盈利,渤海财险互联网业务面临出局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早前保险公司乘着互联网东风,纷纷布局互联网业务。因手续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带动险企保费规模迅速增长。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虚假宣传、违规自动扣费、恶意捆绑、强制搭售、“买易赔难”等。 2021年,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发布,引发行业地震。彼时不少人身险企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也有个别险企根据新规调整下架部分保险产品。如今,监管强风再次吹到了财险行业。8家险企互联网财险业务有关停风险,其中渤海财险榜上有名。 背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渤海财险困境凸显。业务转型效果不佳,长期依赖不赚钱的车险业务,盈利能力孱弱;引战受挫,连续1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长期未达标。 风险综合评级久居C级 8月9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共16条。重点内容包括明确互联网财险业务范畴;明确互联网财险业务的经营条件;明确可以拓展经营区域的险种范围;明确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在风险管理、内部管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通知》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外的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除遵守金融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外,还明确设置两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 第二道“红线”。最近连续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要求与之相似,要满足三点。即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很明显财险公司要进军互联网业务,准入门槛高于监管对险企偿付能力达标要求。 事实上,尽管“偿二代”规则实施下,近年不少保险公司启动发债增资进程,提高偿付能力,仍有未达标险企。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经统计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仍有8家险企因未达监管标准,面临互联网保
19年经营鲜少盈利,渤海财险互联网业务面临出局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困扰难破,平安银行首次中期分红力挽投资者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今年以来,平安银行降薪、变相裁员舆情颇多,该行也做出回应称“变相裁员消息不属实”。 随着2024中期财报的亮相,该行员工数量变化情况也得以披露,数据显示,这半年间平安银行员工数量的确出现下滑,减少了2305人。 员工人数变化与银行经营状况紧密相关,近年来该行业绩承压,今年上半年营收下降,依靠拨备反哺净利才堪堪收获增长。曾经该行主推的“高收益高风险”的零售银行经营模式遭到挑战,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利润降幅巨大。 《全球财说》注意到,该行今年上半年不良核销数额巨大,在营收占比近4成。房地产业、建筑业不良率上行,土地房屋建筑物抵债资产暴增,业内人士都知道,土地房屋等抵债资产的处置亦很繁杂。 零售金融利润占比急剧下滑 上半年该行各项业务数据没有太多亮点,乏善可陈。 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71.32亿元,同比下降12.95%,降幅较大。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两成。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了10.6%,利息支出同比扩大2.2%,综合因素导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1.6%。其中贷款的规模因素已经完全无法抵挡利率下行因素,上半年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 当然,实际上该行贷款和垫款规模增长也很微小,本金总额同比仅增0.2%。因此对该行而言,利率因素影响更大,上半年该行净息差为1.96%,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基点。 对于净息差下行原因,该行提到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称其“坚持让利实体经济,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同时受市场利率下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及贷款重定价效应等因素影响,净息差下降。”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是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问题。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上市银行贷款平均增速为10.1%,较 2023年年末增速放缓1个百分点;增长主要是城商行等带来,股份制行贷款增速则表现为持续下降。其中,城商行以13.8%的贷款增速领先行业,且环比有所上升,主要是宁波银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困扰难破,平安银行首次中期分红力挽投资者

“一把手”坐镇,这家银行高质量发展态势不变

8月18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行长职责。行长是高级管理层的负责人,他的辞任将对浙商银行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由董事长代行行长职责,是不是一个合适的安排? 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近年来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发展历程,经受了困难和挑战,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刻。 浙商银行3月28日公布的2023年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从规模指标看,截至2023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3.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1%;吸收存款1.8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1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4%。无论是资产总额还是存款、贷款规模,都呈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从盈利指标看,2023年该行实现营收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是营收和利润双双实现正增长的唯一股份制银行,营收增速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从风险指标看,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呈现“一降一升”,分别为1.44%和182.60%,前者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后者比上年末上升0.4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19%,较上年末提升0.59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增强。 而从8月14日浙商银行发布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数据看,上半年该行资产总额达到32466.1亿元,增幅3.27%,仍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半年来,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52.79亿元,同比增加20.52亿元,增幅6.18%;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9.99亿元,同比增加2.56亿元,增幅3.31%;不良贷款率1.43%,较去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 那么,张荣森辞任行长职务,会改变浙商银行目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吗?这是广
“一把手”坐镇,这家银行高质量发展态势不变

“安防茅”市值较高点蒸发4000亿,海康威视下调目标压力难抗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在资本市场中,海康威视(002415. SZ)曾因较为强劲的业绩表现被冠以“安防茅”的称号。 自2010年上市至2021年,海康威视净利润由10.52亿元增至16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4%。期间,海康威视总市值由400亿元左右一度涨超6400亿元。 出色的业绩,也曾经让海康威视成为公募基金增持榜的榜首。Wind数据显示,在2022年9月末巅峰时期,海康威视的股东户数高达53.80万户,彼时的海康威视用各项指标诠释了什么是“安防茅”。 直至2022年,海康威视业绩突遭大变脸,当年净利润同比下跌23.65%至128.3亿元,是上市12年首次利润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海康威视持续多年的双位数营收增长一去不复返,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 随着业绩的变化,海康威视的股东户数也开始锐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共有股东户数约33.71万户,较巅峰时期减少20万户。 同样呈现跳水的还有海康威视的股价。截至2024年8月20日,海康威视报收26.44元/股,总市值2441亿元,较2021年初的历史高点市值蒸发约4000亿元。 海康威视身上的压力远不止此。 多重原因下取消股权激励? 海康威视近期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8%至412.09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13%至50.64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扣非净利润则同比增长4.11%至52.43亿元,似乎是一个恢复利润增长的信号。 结合一季度业绩表现,海康威视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8%至178.18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加5.78%至19.16亿元,扣费净利润同比增长13.27%至17.60亿元。 以此计算,海康威视在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0.75%,扣非净利润基本与上一年持平,拖累上半年整体利润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具有国
“安防茅”市值较高点蒸发4000亿,海康威视下调目标压力难抗

东莞银行16年IPO梦难圆:4年来营收首次下滑,房地产贷款分类审慎性存疑

作者:陶文远 出品:全球财说 近日,正处于IPO审核期间的东莞银行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信息披露报告。 此前,6月29日,该行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等上市材料,恢复了中止近3个月的审核。 东莞银行的上市路漫长又曲折,2008年3月首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后,于2012年2月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但其后再无实质性进展。据2014年6月27日证监会新闻通气会,截至当月底未完成预披露的企业终止审查,东莞银行也在此列。 2019年3月,该行再次向证监会递交深市主板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3月将申报材料平移至深交所。目前其已更新4版申请材料,仍未获问询。 如今东莞银行在上市审核的关口,中报中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营收等数据均下滑,且存在吸储能力下滑及分类审慎性存疑等问题,或将成为其IPO路上的又一坎。 利息净收入、上半年营收减少 2024年上半年,东莞银行营业收入53.99亿元,同比减少9891.86万元,降幅1.80%,2021年以来首次中报营收同比下降;净利润23.98亿元,同比增加4722.57万元,增幅2.01%。 其中利息净收入36.18亿元,同比减少4.46亿元,降幅达到10.9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9亿元,同比减少9374.55万元,降幅达17.27%。两部分主要收入来源均产生双位数的同比下滑。 最终是投资收益“力挽狂澜”,上半年达到12.25亿元,大幅增加4.02亿元,增幅达48.80%。加之营业支出中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17.08%至10.28亿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利润仍保持增长。 和行业形势趋同,近年来该行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经营压力倍增。 东莞银行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95.11亿元、102.79亿元、105.87,2022年及2023年营收增幅分别为8.08%、3.0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20亿元、38
东莞银行16年IPO梦难圆:4年来营收首次下滑,房地产贷款分类审慎性存疑

没一罚三!证监会重拳出击!获利2400万元,罚没9600万元!

没一罚三!证监会重拳出击!获利2400万元,罚没9600万元!
没一罚三!证监会重拳出击!获利2400万元,罚没9600万元!

通威股份年投645亿逆势扩产,卷死同行还是熬死自己?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近期,低迷许久的光伏圈因一场史无前例的并购案再次沸腾。 8月13日,通威股份(600438)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润阳股份、上海悦达新实业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润阳股份相关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意向协议》。 公告显示,通威股份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合计取得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股份作为硅料、电池领域的双龙头,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厂商,而润阳股份亦是2023年全球电池片出货量TOP5供应商。一线龙头兼并重组二线巨头本就不常见,而这次交易金额更是创下光伏史上最大规模并购案记录,Buff值叠满。 业内人士分析,该并购是鼓励行业整合案例,有望加速光伏行业整合进程,加速行业出清。2024年7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表示,光伏行业调整宜重宜快,建议推动落后产能出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光伏全产业链崩盘 2023年3月,通威股份创始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接棒谢毅成为新任掌门。 在谢毅掌印四年间,通威股份经历飞速增长时期,营收额由2019年的375.55亿元增至2022年的1424.23亿元,尤其是2021年和2022年,通威股份的年复合增长率达79.51%。2022年,通威股份还曾以257.26亿元归母净利润登顶光伏行业“盈利之王”。 但身处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刘舒琪上任不久,过去狂飙多年的光伏产业却在技术更迭的过程中陷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困境,踏进“寒冬”时刻。 据统计,2024年以来,在A股市场被ST的光伏上市企业数量已增至8家。其中,ST阳光在经历28个跌停后已于7月10日正式摘牌,成为2024年光伏行业退市第一股。ST亿利、ST爱康紧随其后接连被摘牌。此外,ST航高也于近期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退市已是临
通威股份年投645亿逆势扩产,卷死同行还是熬死自己?

永诚财险上半年归母净利大幅下滑近8成,新任掌门由华能派任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随着非上市险企陆续发布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各家险企上半年经营业绩相继摆上台面。作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保险公司永诚财险(834223)正内外交困。 核心高管大换血 8月9日,永诚财险发布董事长任命公告,选举魏仲乾为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许坚因到龄退休,不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职务。目前新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 值得注意的是,新旧董事长工作背景相差较大。原董事长许坚出身保险,任永诚财险董事长6年有余。此前曾在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紫金财险多有任职,保险经验丰富。 盘点魏仲乾履历,1976年出生,现年48岁。背靠永诚财险实际控制人中国华能集团,此前曾多任职于华能系统财务部门。历任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主管;华能淮阴电厂财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主持工作);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主任等职。 新任董事长精通财务,对公司来说是一大助力。然劣势也过于明显,缺乏保险公司管理经验。 不过与魏仲乾搭档的孙增产作为永诚财险时隔近八年以来首位获监管批准的总裁,则是经内部选拔的职业经理人。 孙增产此前一度以永诚财险副总裁身份主持工作,直至2024年3月起任职资格获批,由副总裁升任总裁。 其财险经验相对丰富,更早供职于平安财险,任河北分公司财务部经理,廊坊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等职。进入永诚财险后担任过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公司销售总监、总裁助理、财务负责人等职,在永诚财险工作超12年。 除核心高管变动外,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永诚财险一连任命3位副总裁,分别为韩亮、史少华、邵雷。3人均有保险从业经验,韩亮和邵雷与总裁孙增产同出一脉,均出自平安财险;史少华曾在中国人保和天安保险地方支公司任职。 核心高管变动是否会影响公司战略持续性,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悉,2018年
永诚财险上半年归母净利大幅下滑近8成,新任掌门由华能派任

汤臣倍健旗下品牌全线销售不振,重金营销难挽业绩颓势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保健品一哥”汤臣倍健(300146. SZ)在2024年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 2024年上半年,汤臣倍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56%至46.1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34%至8.91亿元。 或为提振市场信心,发布半年报当日,汤臣倍健紧急抛出一份规模为1亿至2亿元的回购计划。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并没有没能阻挡股价下跌。截至8月13日收盘,汤臣倍健报收11.58元/股,较半年报发布前下跌超10%。 三大品牌全线下滑 事实上,汤臣倍健的颓势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已出现,彼时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53%至16.25亿元。进入2024年后公司营收滑坡更为显著,在2024年前两个单季度中,汤臣倍健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4.87%、20.93%。 在2024年半年报中,汤臣倍健将这一现象归结于“消费环境持续发生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阶段性经营策略未能有效推动年初预期目标实现”。 根据欧睿数据,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VDS)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673.2亿元增长至2023年225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14%,2028年有望达到2931.5亿元,2023年-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5.40%。 中国VDS市场正处增长阶段,赛道难掩火热。如云南白药、同仁堂、九芝堂等传统药企,飞鹤、贝因美等乳企都在该领域有所涉猎,甚至不少企业将其作为“新曲线”。同时,Swisse、GNC健安喜等海外品牌也不断蚕食国内保健品市场。 在此背景下,汤臣倍健受市场因素影响业绩似乎在情理之中。不过在2024年上半年,同处于VDS赛道的仙乐健康(300791.SZ)却依旧实现营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可见汤臣倍健的说辞或难令人信服。 汤臣倍健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或在于品牌老化,使其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吸引消费者群体。2024年上半年,汤臣倍健三大主
汤臣倍健旗下品牌全线销售不振,重金营销难挽业绩颓势

南海农商银行IPO申报6年未果:业绩双降,普惠金融不达标

作者:陶文远 出品:全球财说 A股IPO审核速度再次放缓,不少排队多年的公司上市前景再次变得缥缈。 2024年6月29日,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农商银行”)更新招股书。 历数南海农商银行的IPO过往,早在2019年6月,南海农商银行就曾向证监会提交深市主板上市申请,但中途因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受牵连被中止审查。2023年2月,南海农商银行成为全面注册制下首批平移至深交所的拟上市公司之一,重启IPO。截至目前已更新5版招股书,但仍未获问询。有分析认为,目前未上市的主要是中小银行,一般经营风险更高,公司治理也存在不足之处,股权结构复杂甚至存在纠纷等,因此监管层面会更加审慎。 南海农商银行的IPO进展缓慢,与IPO的整体环境有关,但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营收净利双降,债券投资大增 从业绩上来看,2021年-2023年(“报告期”),南海农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87亿元、69.86亿元、68.61亿元,2023年同比减少1.25亿元,降幅1.79%。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43亿元、27.28亿元和23.82亿元,净利润连续下降,且降幅逐渐扩大,分别为10.38%、12.66%。 其中利息净收入分别为41.11亿元、43.11亿元、43.35亿元,增幅分别为4.87%、0.55%,2023年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 净息差分别为2.04%、1.90%、1.72%,逐年下降,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其中农商行净息差为1.90%,南海农商银行低于平均值0.18个百分点。 报告期各期,该行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分别为2013.09亿元、2272.49亿元、2522.25亿元,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17%、3.94%、3.7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分别为1196.82亿元、1333.94亿元、1492.24亿元,平
南海农商银行IPO申报6年未果:业绩双降,普惠金融不达标

钟睒睒央视坦白心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洗刷污名更重要

作者:林洛栩 出品:全球财说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2005年到2024年,漫长的20年后,钟睒睒再度接受央视《对话》栏目的深度访谈。 从意气风发到头发花白,身着浅色衬衫的钟睒睒并不在意岁月痕迹,直言称“20年里白头发多了但知识面拓宽了,所有经历皆是财富,人生的丰富性是坑一个一个踩出来的”。 相对比看,2005年时更多是中早期对于品牌营销、对于企业管理的探究。历经多年洗涤沉淀,目前农夫山泉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产品也更为成熟多元。 此次,深度访谈题为《钟睒睒:理想主义的疯子》。 不能否认的是,2024年无论农夫山泉亦或钟睒睒个人,均是多事之年。“负面言论”犹如洪水般气势凶猛且源源不断,曾有很多人因无法洗刷污名化而被压倒,向来低调的钟睒睒则选择坦然面对。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贯穿于钟睒睒的人生关键词,围绕着“水”也产生了诸多标签。 但世界上所有的偏见都来源于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在一个个标签的背后同样有着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和思想。在此次《对话》访谈中,钟睒睒揭开标签谈及财富、舆论风暴、农业建设、未来规划,甚至是接班人、企业传承等敏感话题。 「首富」责任在哪里 首富,是外界对于钟睒睒印象最为深刻的标签。 四次蝉联中国首富后,钟睒睒将自己称为“登上时代巨轮的幸运者”,却也表示“成为首富让我失去了自由,自由非常重要,我希望有私人空间”。 “在非议面前,首富获得的金钱就有原罪”,但钟睒睒转言之,“这种财富也是消费者或市场对一个企业家的褒奖,让我重新思考首富的责任在哪里”。 在关于农夫山泉的诸多谣言中,“只捐24000瓶”是对首富身份最直接的诟病,即便公司曾针对捐赠制度进行解释,但强加的莫须有言论,仍难以控制。 钟睒睒称,从汶川大地震起的多次救援经验积累中,公司完善了对于民生类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原则,从省级各大区到各市级经销商均赋予不同权限,本着就地、就近、就快原则,第一时
钟睒睒央视坦白心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洗刷污名更重要

百润股份旗下RIO鸡尾酒销量下滑,威士忌赛道能否带来新希望?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2024年,预调鸡尾酒龙头百润股份(002568. SZ)经历了不平静的上半年。 2024年2月,百润股份董事长刘晓东因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并被实施87天的留置措施。期间,百润股份以“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及公司自身项目建设进度”为由,终止了自2023年8月便开始筹划的定增项目。 定增方案显示,计划募集资金20.25亿元,其中17.83亿元用于巴克斯酒业的产能扩充。巴克斯酒业是百润股份布局预调鸡尾酒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主营“RIO(锐澳)”牌预调鸡尾酒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若扩建项目全部完工,百润股份将新增9000万箱的鸡尾酒产能。 市场多认为,巴克斯酒业扩产计划终止或与百润股份鸡尾酒业务增长见顶相关。 根据近期发布2024年半年报显示,在经过2023年的恢复性增长后,百润股份2024年业绩再度下滑。 2024年上半年,百润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38%至16.28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8.36%至4.02亿元。其中,为百润股份贡献近9成营收的预调鸡尾酒(含气泡水等)板块营收额同比下降1.42%至14.31亿元。 行业龙头倚重营销 作为鸡尾酒赛道中的绝对龙头,自2014年市占率首超冰锐以来,锐澳RIO便稳坐鸡尾酒行业第一宝座,巅峰时期2021年市占率可达89.4%。 之所以能在同质化较高的鸡尾酒行业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与其长期刷屏式营销策略,在消费者中建立起认知优势不无关联。 成立于1997年的百润股份,以香精业务起家。直至2003年,刘晓东成立子公司巴克斯酒业并推出鸡尾酒品牌“锐澳RIO”才正式切入鸡尾酒赛道。 在发展初期,锐澳RIO的市场定位是夜场用酒。但彼时,夜场还是以啤酒、洋酒为主流,鸡尾酒消费中也已被紫星、冰锐等品牌所瓜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锐澳RIO面临着销售不畅的困境。 2009年,筹备A股上市的百润集团决定聚焦香精主业,将债台高筑的
百润股份旗下RIO鸡尾酒销量下滑,威士忌赛道能否带来新希望?

中煤保险近两年盈利依赖农险,新任总经理出身引关注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经过近7年内外部选拔,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煤炭行业背景的保险公司中煤保险总经理正式落定,法律人跨界保险颇受市场关注。 作为成立16年的老牌险企,中煤保险保费体量和盈利能力仍稍显稚嫩。立足煤炭行业,业务结构却以车险和农险为主,让这家颇具地方特色的专业保险公司“泯于众人矣”。 总经理难觅,法律人上位 7月25日,中煤保险发布公告称,张振军总经理任职资格被核准,一度引发行业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中煤保险总经理一职空缺将近7年。期间虽历经多位临时负责人,却始终未能成功上位。张振军任职资格获批,意味着至此中煤保险将帅补齐。 2017年底中煤保险发布公告称,公司潘跃飞董事长和蒲海成总经理双双离职。与总经理空悬多年不同的是,中煤保险新任董事长人选很快落定,2018年2月郭建民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并履职至今。 而随着蒲海成卸任,中煤保险总经理经历了漫长的选拔。2017年底经公司董事会决议,推举时任党委副书记的王建宏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据悉王建宏监管出身,曾任宁波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西藏保监局副局长等职。王建宏代行总经理职权1年有余,直至2019年3月其离职,中煤保险总经理人选仍未落定。 2个月后,中煤保险采取公开招聘方式选聘总经理。于2019年12月末,郜延华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尽管具有中华财险、平安财险、华农财险大型公司高管任职经历,然到2021年3月离职,郜延华仍未能转正。 中煤保险总经理历时6年多的内外部选拔,最终花落张振军。颇有些“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 盘点新任总经理履历,张振军实则是公司旧人,加盟中煤财险至少13年。此前为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还兼任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法律责任人等职。说起来,张振军以往工作经验更多集中于法律领域。曾任山西第二律师事务所律师;山西恒帅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等职。相对来说,保险公司
中煤保险近两年盈利依赖农险,新任总经理出身引关注

债强贷弱,南京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长的秘密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今年上半年,银行股逆市翻盘,涨幅位列各行业板块之首,成为A股各板块的“显眼包”。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银行又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否由此推断金融基本面已经企稳,从而再进一步推断经济有企稳迹象? 这个推断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推断依据之一就是起码得有数据支撑。近日,南京银行在上市行中首发2024年中报,整体报喜,南京银行是今年银行股中涨幅最高的银行,通过南京银行中报或能对银行业基本面改善情况了解一二。 债券牛市推动业绩增长 东方不亮西方亮。 南京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喜,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2.16亿元,同比增长7.87%;实现归母净利润115.94亿元,同比增长8.51%。 但是《全球财说》发现,该行业绩增长不是利息收入的推动,而是另一扇窗,非息收入的大增而推动。 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8.11亿,同比下滑5.97%;非利息净收入134.05亿元,同比增加27.25亿元,同比上升25.51%。非利息净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上升7.19个百分点,达51.13%,略超半数。 此消彼长间,南京银行营业收入得以实现增长。 非利息净收入的大增,与今年债券牛市紧密相关,今年上半年不少债基净值增长就超过4%。南京银行的债券投资在上市行名声显赫,其很早便在债券投资方面进行布局,是首批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者。债券牛市背景下获益多多。2024年上半年,该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暴增477.9%,在非息收入占比中已经超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次于投资收益。 再回过头看利息净收入,该行净息差继续呈下降态势,掉至“2”以下,为1.96%。利息收入由于贷款数量的增长,同比增长3.73%,但是低于利息支出的增幅,利息支出同比增长9.26%。 至少从南京银行看,还看不出净息差拐点,无法预期行业情况。 资本充足情况来看,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较快,202
债强贷弱,南京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长的秘密

药明康德等CXO企业如何穿越寒冬?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自2024年年初,美国参议院收到《生物安全法案》以来,以药明康德(603259.SH;2359.HK)为代表的CXO企业好似雾里行舟。 根据药明康德近期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五大业务全线下滑,总营收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8.64%至172.41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20.2%至42.39亿元。 二级市场同样不振。Wind数据显示,2024年初至今,A股已上市的35家CXO企业中有34家股价呈现下跌状态。截至2024年8月6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报收43.40元/股,较年初下跌近40%,港股报收35.25港元/股,较年初跌近55%。 尽管法案目前立法前景不明,但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还是让中国CXO企业不得不直面国际药企需求下降风险。 业绩雪上加霜 CXO是医疗外包公司的总称,包括CRO、CMO/CDMO、CSO三大部分,分别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 中国CXO起步于世纪之交,由于彼时欧美国家的CXO行业已发展较为成熟,与此同时外资药企发现了亚太地区低廉的人工成本,将研发重心转移。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老牌CXO企业也是在这期间相继成立。 中国CXO楼起之时,或可追溯至2015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推行,让更多创新型制药企业、小型研发公司可以委托CXO企业生产药品。此后,创新药企对CXO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外加之后三年疫情也为CXO额外增加了大量订单。 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中国CXO行业市场规模从548亿元增至14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5%。不过,在经历前几年的野蛮生长期,随着2023年新冠订单锐减,CXO行业曾经高速增长态势一去不复返。 以药明康德为例,2018年至2022年,药明康德年营收额由96.14亿元增至393.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24%。但进入2023年后
药明康德等CXO企业如何穿越寒冬?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惊现百万罚单,新领导班子上任1年净利由盈转亏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惊现“百万”罚单。总分机构齐被罚,12名相关负责人被追责,再次挑动了市场神经。 2024上半年,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增收不增利,净利由盈转亏。让上台近1年的新领导班子,压力倍增。 内修不足招致百万罚单 监管对行业乱象和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保险机构面临强监管态势。经统计,2024上半年,监管部门开具上千张罚单,罚款总额接近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3成。 近日,有“专业健康险七子之一”之称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被监管出示“百万级罚单”。 7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罕见开出罚单,剑指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总分机构及相关负责人经营中存在违规行为。 从处罚缘由来看,主要涉及四方面违规。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其中,后三项违规可以说是保险业“沉疴顽疾”。 为此,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总部被罚38万元,分支机构被罚120万元,公司层面合计罚款158万元。对项开宝、陈雄斌、刘益成、尹志军、代强、潘麟、胡峻、李正、王利钿、廖志洪、彭裕群、吕志坚12名相关负责人分别给予警告并共计罚款19万元。 据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回应来看,此次处罚为“旧案新罚”。违规行为要追溯到2020年,彼时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了以上违规问题。声称目前公司主要问题点已整改完毕,且此次处罚对公司业务经营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监管高压态势下,保险机构不可掉以轻心。百万级别罚单背后,暴露的是市场激烈竞争下,公司内控机制和合规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总而言之,还是险企“内修不足”,招致隐患。不仅会损害公司声誉和市场信任度,增加公司经营和合规风险,还会侵犯消费者权益。 而侵犯消费者权益最容易招致投诉和纠纷。据统计,2024上半年在专业健康险7家机构中,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被诉超百起,超过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健康等大型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惊现百万罚单,新领导班子上任1年净利由盈转亏

8月金股:全球性股灾开始?机构积极判断A股下行空间有限

作者:周绘 出品:全球财说 8月5日,全球股市迎来“黑色星期一”,受美国经济数据及地缘冲突影响,多地股市出现暴跌。 日经225指数跌12.40%,日本东证指数跌幅也扩大至12.23%,先后触发熔断机制,创下自2011年核电站危机以来最糟糕的单日表现;韩国综合指数跌8.77%,KOSDAQ指数跌超11%双双熔断;台湾加权指数跌幅8.35%,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截至8月5日23时30分,道琼斯指数下跌2.7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11%,开盘时曾一度跌达6.36%,目前仍存有持续下行可能;标普500下跌3.36%,曾一度跌达4.25%。 美股“科技七雄”仍旧下跌,英伟达、苹果、特斯拉、英特尔均有较大跌幅,其中英伟达开盘跌超15%后有所拉升。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周末发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其抛售3.89亿股苹果公司股份,幅度达到49%引市场关注,甚至被视为美股见顶信号。 欧洲市场同样呈现普跌。英国富时100下跌2.42%;法国CAC40下跌1.86%;德国DAX下跌2.10%。 同时,人民币兑美元离岸汇率盘中升破7.1元关口,创年初以来新高;人民币兑美元在岸汇率一度探至7.1150元。 分析认为,外盘市场大跌,人民币升值,边际上有利于外资流入,对A股形成一定利好。但7月地产销售数据较为一般,制造业PMI依然位于荣枯线以下,整体而言经济数据偏弱,但是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下行空间有限,因此对未来谨慎乐观。 回看7月,A股整体处于震荡下行状态,三大指数有所分化。其中,上证综指收于2938.75点,全月下跌0.97%;深证成指收于8754.09点,全月下跌1.07%;创业板指收1688.14点,全月上涨0.28%。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6月份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均较6月份下降
8月金股:全球性股灾开始?机构积极判断A股下行空间有限

数字银行: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推动者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分别以机器化、电气化、信息化为突破中心,对三大生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深刻而全面的转型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同样处于动态变革中,时至今日,金融业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转型升级,数字银行成为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过去十年间,数字银行的数量显著增加,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也日渐增加。 近日,奥纬咨询(Oliver Wyman)联合微众银行发布了《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235家数字银行的样本研究,揭示了过去十年数字银行的发展经验,探寻未来数字银行的发展。 金融体系的创新推动者 欧洲见证了最早一批数字银行的设立。 2010年到2015年间,在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推动下,欧洲涌现了一批数字银行,包括Monzo、OakNorth、Starling Bank、N26、Revolut等,自设立以来总共吸引了超过数亿名客户。 同时,北美、亚洲、南美等市场也纷纷出现了类似的新设银行,以提供银行服务的金融科技企业。中国也出现了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 近年来全球数字银行数量显著增加。根据报告,2023年,全球累计成立的持有银行牌照的数字银行总数达到235家,而更广泛的提供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机构数量则早已超过300家。亚洲则成为数字银行最多的地区,2023年约有100家数字银行,欧洲约有70家。 图1:全球持牌数字银行数量 数字银行可以分为原生数字银行和衍生数字银行。原生数字银行,通常为新设银行或金融科技企业,以线上服务为核心,借助金融科技,为传统银行业务欠发达地区以及传统银行业务无法覆盖的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例如,微众银行、Nubank。衍生数字银行则是由传统银行衍生而来。 随着数
数字银行: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推动者

半导体周期趋势向好,哪些ETF值得关注?

作者:尹柏 出品:全球财说 7月的最后一天,A股无惧外围市场强势上攻,半导体板块在震荡回调后再度大幅上扬,申万一级行业电子单日上涨3.45%,二级行业半导体单日上涨3.82%,位列124个二级行业第5名。 回望半导体行业近期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9日,近60日涨幅中申万一级行业电子位列第一,区间涨幅达13.40%,明显高于第二、三名的公共事业、银行等中特估、高红利概念。以申万二级行业细分来看,近60日元件、消费电子、半导体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27.18%、16.84%、16.29%。 自进入7月22日后的一周多时间里,A股整体普遍回调,7月22日-26日电子下降幅度居前,单周下跌达5.29%。 与此同时,美股半导体出现大幅震荡回调,费城半导体指数攀至5900点后持续回落并跌破4900点,仅7月30日单日跌幅就高达3.88%。但是,经历了半个月的大幅回调后,7月31日费城半导体指数再度上攻,直接高涨近7%,一举收复5200点大关。 消息面显示,科技半导体急速反弹与AI芯片巨头AMD和三星电子二季度业绩超预期有关,同时摩根士丹利维持英伟达增持评级。虽然机构提示潜在风险,但对于未来前景仍持乐观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费城半导体指数短期大幅回调,但2023年年初至今涨幅仍超100%。而同期A股申万二级行业半导体却下跌13.55%。 券商观点认为,美股与A股走势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成式 AI 爆发影响下产业链率先受益。那么A股半导体行业投资价值几何,也是大部分投资者所关注的重点。 回看2024年,以申万二级行业半导体指数为例,2月份至今先后迎来了几轮较为明显的波动,近三个月基本满足震荡上行趋势,但较年初点位还有所差距,相较2021年高点仍有极大上升空间。 以估值水平来看,当前A股半导体行业无疑是处于相对具有吸引力的位置。截至7月31日,半导体行业最新TTM市盈
半导体周期趋势向好,哪些ETF值得关注?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