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头条上曾经发过一篇文章,实际阅读量有几十万,评论内容五花八门。我看大部分评论其实和文章内容关系并不大。 前两天写了一篇从《茅台和腾讯,谈耐心等待安全边际》,发布第二天阅读量越来越大,开始上来一些评论,然后我就很认真的在和评论的人在交流。 随着评论越来越多,我逐步发现,这篇文章关注点可能又和文章表达的观点又偏离了。 于是,我最近两天在想,怎么能把这种偏离拉回来一点。 首先,从我内心的声音来说,其实公开自己如何思考某个公司的思路,其实我是不那么在意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你研究一家公司那么久,你就那么愿意分享你真正的研究成果么? 其实,在真正的生活中,我遇到的大多不是我不愿意分享的问题。我往往遇到更多的问题是,在分享过程中,因为认知的差异,往往会产生误解或者最终对方根本没有办法拿到他想要的答案。 比如,我们就拿上面这篇文章为例。其实,我文章主要内容就在说一个核心,如果我们能谨慎估值,然后坚持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价格再买,就能买的低一些。坚持安全边际对我们的投资收益是有很大益处的。 我举的例子可能不恰当,因为我举腾讯的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我就不是所有钱都买在最低点,但我是在最低点加了90%以上的仓位。90%仓位出去吃也有卖掉其他股票换成腾讯的,也有一些现金。 从我个人的经历上来说,这不是100%的确定性机会,我觉得后面腾讯涨起来也有运气成分。 但是,我觉得能在比较低的价格想办法加仓,也需要对能力圈的考验。 其实,之前评论里也有人聊到,如果你x价格买入,腾讯又跌到0.75x呢。其实,安全边际买入关键不是买入后是否会继续下跌。安全边际买入的核心还是估值是否审慎,基于审慎的估值后的折价价格是否能坚持到。 我回顾起来看,当时从更高的价格一路买下去有一大原因还是经验不足,估值不够审慎。虽然,看似有外部经济变化的原因,但是外部原因不是最主要的。 我觉得,投资交流的误会主要出在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