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投资大复盘——拥抱未来十年的资本常青树

2020年转眼来到年底,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比较忙很少更帖,年底社区搞活动那就必须支持一波啦。

今年其实从年初至今仔细想想发生了很多事,新冠疫情、外围动荡、美国大选等等,如果年初我要是知道今年外围这么多风险,我一定会把仓位尽可能调低,但人生没有如果,所以虽然很多的大级别风险把我吓得够呛,但也算没有被甩下车,算是基本做到了知行合一。

收益方面主要由两部分组合,一部分是股票,另一部分是基金。我的股票部分主要由A股和H股组成,基金主要有两家,分别为盛信(庄总)和正心谷(林总)主理。仓位分配现在应该在7:3左右吧,私募产品收益没有到年底暂时先不公布啦,基本我看都在50%+的收益,估计市场到年底没有特别大的动荡估计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啦,今天主要还是谈谈股票吧。

组合结构展示

一、个股交易层

1、收益汇总

个股由于我账户有几个,粗略算了下,A股大概有60%+的收益,H股也差不多又60%+,但是由于今年港/人民币的贬值影响,需要扣除10%,所以H只有50%+。

2、交易细节举例披露

在今年Q1疫情来袭的时候其实收益基本上是不到10%的,春节归来大盘当日暴跌7%,基本上就是三月份从零开始,当时比较庆幸的是在春节回来暴跌那天果断加仓/调仓了消费,当时我认为消费还是最确定的板块,而消费最确定的当时我选择了两只个股,一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茅台,另一只为港股的颐海国际,当然这两只股票我本身就有不少底仓,所以一直都有在跟踪,这也是当时敢于外界一片悲鸣敢于果断加仓的主要逻辑。

2月份加仓订单披露

Q2Q3两个季度其实真正跑出收益的是6、7两个月份,基本两个月跑出了全年70%以上的收益,当时由于是以1400-1500的价格把2月加仓的茅台除了一部分,在Q2,大概30几块的位置开始买入亿纬(第一买点),而后是在Q3回调继续选择加仓,Q4于62-64元左右分批清仓,也算是追了一波新能源的趋势。

Q4交易订单披露

当然A股今年Q1做的比较好的票还有五粮液(剩点钱买不了其他的随便搭的)、人福医药(赌困境反转)等,但仓位都不是特别重,就不细说了。

港股由于今年就是针对两支重仓股死死抱住,一支是腾讯(现已买成第一大重仓),颐海国际(第二大重仓)。其余的仓位也追了点美团、百济之类趋势股,但仓位都不大,就不细说了。

当前H股重仓(部分仓位)

二、投资反思

今年经历的很多事件对我个人来说确实事前没有预料到,所以我总在想,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我该如何去调整和面对,反应到实际操作上就是我应该如何更为稳妥的精选个股。

这里我最主要讲两点,内生与外生——

内生链路的延展

过去我选股的过程是这样的:

通过行业报告/调研挑选增长最快并在能力圈之内的行业——全产业链内挑选品质最棒的公司(列入观察仓)——等待合适的价格重仓买入。

这样挑下来其实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公司被列入观察仓,而个人经历又有限实在跟不过来,所以还需要再此基础上进一步精挑细选,那筛选的逻辑需要我再重新思考。 

这个期间我看了很多书,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柯林斯的那本《基业长青》。

我过去的基本面选股逻辑:财务表现(覆盖)——业务增长预期(空间)——上下游(稳定性)——商业模式(企业护城河,即确定性)。而现在我又在这条链路上继续增加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项,企业组织的敏捷性与企业的文化。

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抽象,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海底捞这家公司大家都知道是做餐饮连锁的,所处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也很饱和,它凭什么能做成餐饮最大的企业,从中又催生出颐海这种千亿级别的供应链公司(其实还有蜀海等,只不过没有上市)。

这里我认为最本质的还是企业文化,文化就像是空气一样,每一个员工都能确实的感受到,逐渐影响员工的价值观,最终影响客户的体验,所以我们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到海底捞大部分门店的客户留存率其实很高。这块其实不用我细说,很多去过海底捞的人应该都会感受得到。

 

那以此为标准,我们在国内所有的上市公司能够形成企业文化和很强的一致性价值观的有多少家呢?——屈指可数,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呢,基本都是震荡向上。最直观的,阿里、顺丰、腾讯、海底捞(颐海)、美东。。。。。。当然,美股当中数量会多一些,包括我很喜欢的苹果、谷歌、默克制药、3M、索尼等等。

2、外生边界的爆发性

这里反应为企业所处市场的扩张速度有多快,直接决定这里出现独角兽公司的概率,其他不谈,这里我只说一个关键因素——这个行业是否是站在时间这一边,即产品/服务是否在年轻人当中有很强的粘性。

我们知道年轻人喜欢的品类爆发力超级强,比如近几天暴涨的B站,比如最近上市的泡泡马特,还有电子烟(relx、思摩尔),化妆品(完美日记),宅经济的方便食品(自热小火锅)还有一级市场的抖音(头条)、元气森林。。。。。。他们的产品引导了年轻人的兴趣偏好,基本覆盖了当代年轻人的方方面面,那么等这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只要自己不作死,其实还会有很长时间的增速,底层原因在于年轻人的消费额每年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他们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覆盖到这些品类上。过去二十年,最受益最典型的公司是腾讯,未来我相信只要公司的内核不变,腾讯的路大概率仍旧会在这些公司里出现。

那么这些公司我找到一批,我改买哪些呢?答案是尽可能选择高频刚需的消费品,因为高频刚需是最容易塑造品牌的有了品牌,企业就在市场中有了一席生存之地,相当于拿到一张通往未来的车票,押注的时候一定要押注有票的,而且是拿着特等座的,这个时候我们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相当于有了几只成长股的名单,我们选择其中财务、业务数据表现最强的,估值都可以往后放一放,我认为投资成长股的重要逻辑是,千万不要为了便宜退而求其次,这点也是我今年总结的一个教训。

、关于2021年的展望

这里我就简单说说吧,我们知道过去十多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大牛股是很多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消费、医疗、科技,所以未来也是一样,所以一些强周期类的个股,即便弹性再大,现在我也不想去研究这类,我们只需要把这三个领域的最强的蓝筹价值股和成长股找出来3-5支死死抱住,不论你多少资金量收益都不会差多少。 

【消费】——

消费从当前市场环境下我更看好新消费,什么是新消费呢?我刚才也解释了,拥抱年轻人的消费。细节我不多说了,简单列几个方向吧:

1)化妆品成品,OEM-ODM-OBM转型的公司,代表:逸仙电商、诺斯贝尔;

2)互联网时长占用较高的公司,代表:腾讯、B站、字节跳动;

3)宅经济,代表:B站、颐海国际;

4)电子烟:思摩尔、悦刻,亿纬锂能;

【医疗】

从美国来看,医疗相关的80%的大市值公司都是医药公司,所以未来出牛股的领域还是药物,而非器械。药里面现在国家也一致倡导的创新药,我们看到恒瑞也好,包括信达、百济这类当前的估值相对财务数据也都不便宜。但是从fic,bic的角度看,其实我们的创新药企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时间点我建议还是看一看原料药,尤其是对外出口的原料药,从估值上看比较合适甚至偏低(市场风格原因)。要知道,原料药这块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出口项,包括美国和欧洲,部分产能释放主要集中在这两年,这一个黄金窗口大家是可以去看看的,当然长期来看还是创新药利润最为丰厚,但是不确定性也最强。

 

【科技】

虽然我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很火很火,但是由于我已经清仓了,所以让我硬去推我也不太敢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目前增速其实很低,新能源汽车更多地是看渗透率,算是一个存量行业的扩张,当然,他也是站在时间这一侧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电动车作为家里的首辆车。

未来的展望的话,如果要打开更大空间,还需要看人机交互相关技术的进展吧,就像十年前的乔布斯用手指在手机上的轻轻一滑,我也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比较确定的机会的话,我现在其实很看好工业互联网,也有叫产业互联网的。包括上游的数据中心,中游云计算,下游的业务适配等等,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现在是全产业链条布局,所以这块很纯的独立的上市公司其实很少,具体如下:

1)数据中心:DLC、equinix、万国等,国内逻辑主要看REITS政策批复和超级城市的能耗指标

2)云计算:amazon、microsoft、腾讯阿里。。。

3)场景应用:金蝶国际、广联达、腾讯阿里。。。

总之吧,明年的收益预期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放低,以最确定的蓝筹股作为组合骨架,找一点成长股作为超额来源,当然最好有一定的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在明年取得自己满意的收益吧。

$特斯拉(TSLA)$ $蔚来(NIO)$ $小米集团-W(0181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