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阵亡,阿里:这锅我不背!

刚刚!阿里"坟场"又添一员。

就在上周,阿里旗下虾米虾米音乐宣布停止运营。

许多网友感慨:"阿里巴巴让我们剁手,现在又要剁掉一代人的青春?"

更有的人将阿里比作"行业冥灯"、"投资界的成龙",投资一个项目就死一个,优酷、天天动听、UC浏览器等软件一进阿里深似海.

曾是中国视频第一网站的优酷进了阿里,如今活跃用户被腾讯爱奇艺远远甩开;曾是全球最大中文浏览器的UC如今泯然众人;小而美的天天动听被高晓松折腾完了之后直接被并购,曾经的三大音乐软件虾米也面临关停,难道阿里真是"行业冥灯"?

其实非也!

那么本文就从虾米关停出发,另一个角度,梳理一下阿里的投资逻辑。

阿里的投资和并购版图之下,其实是有更为深层的逻辑存在。

那么阿里投资的背后究竟暗含什么样的目的?

马云PK马化腾,又有哪些不同?

且听本文一一道来!

阿里VS腾讯:谁是最会投资公司?

人们喜欢将另一位巨头腾讯拿来和阿里巴巴进行对比。

在2020年公布的全球十大投资公司榜单之上,腾讯和阿里双双入选全球前十,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2015年,阿里巴巴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还不过266.8亿元,而腾讯投资的公司总市值为5074.1亿元。

而在五年后的2020,阿里巴巴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万亿美元,投资的独角兽企业(即在某一垂直细分领域中估值超过10亿的公司)总估值1.2万亿元。

而腾讯参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4亿元,投资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1.8亿元。

作为参考,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地方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8万亿元,也就是说,腾讯和阿里已经可以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资本能量。

实际上,在早些年"BAT"格局开始形成的时候,三家公司之所以叫"互联网三巨头",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市值领先,而是因为他们分别占据了三个重要的流量入口。

腾讯拿下了社交流量、阿里巴巴拿下了电商流量、百度拿下来信息流量,因为三家拥有的基本盘不同,所以发展的版图也就不一样。

社交大战电商:流量的本质不同

那么腾讯和阿里的基本盘本质有什么不一样?

一句话形容则是:腾讯和阿里最大的差别就是对待流量的态度不同。

腾讯拥有的流量是社交,和阿里拥有的电商流量有着本质属性上的不同,前者拥有的是人际交流的必要属性,而后者的购物消费更像是一种工具属性。

通俗来说就是,跟人交流是必要的,必须的,而买东西逛街购物只是需要的时候才会去用,谁会一天都在购物呢?

但是人可以一天不购物,但不可能一天不说话。

据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用户已经突破12亿。所以腾讯的闹心在于守着动辄近十亿的流量,怎么变成钱;而阿里就不一样了,天天在愁怎么才能让用户在自家的APP上多花一点时间。

不信你回去看手机上某信和某宝的使用时间,前者几乎是一直在线主动打开,而后者往往只有被动时才被需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腾讯收购投资的企业,就会受到自家的流量扶持,例如腾讯支付页面的九宫格中,就曾为京东、大众点评进行流量扶持,轻轻松松实现上亿流量的赞助。

更为直观的数据是同为"腾讯家"的马蜂窝和同城艺龙。

在2018年之前,马蜂窝的活跃用户达到了2300万,同时期的同城艺龙仅为400万,但接入某信九宫格之后,同城艺龙的用户数迅速增长,在2019年末,超过了马蜂窝,来到了4000万大关。

更不用说最近如日中天的拼多多,就是在微信中一刀一刀砍出来的,,他能成长这么快,跟微信这个"流量大海"有关。

而被阿里收购的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阿里本身并不具备流量池的功能,反而需要不断有流量涌入,例如早期的支付宝做社交、种树、养鸡、集五福,都是为了导入更多流量。

更为典型的则是,接入饿了么、共享单车、口碑等,将属于他们原本的流量汇聚到阿里手中,而这些企业本身已经是较为垂直的"独角兽"企业了。

同样具有工具属性的这些软件,在阿里手里的他们并不具有一家独大的本事,依旧难逃流量被分流的命数,这也就是阿里的尴尬之处。

从另一方面来讲,阿里的核心依旧是电商和支付,那些本地生活,外卖、生鲜、包括社区买菜,阿里会想方设法的导流到消费、到购物的场景中去。

也就是说,淘宝和支付宝更像是一个"吸血鬼",把一切可能的流量都收入囊中,淘宝支付宝本身已经很赚钱了,投资这些企业只是为了维持自身的流量。

而腾讯本身的社交流量除了赚点广告费没什么钱,只能将社交流量导向游戏、视频、本地生活等回收资金。

从这一点看,两家打成平手吧。

电商撤退:腾讯的手下留情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将社交流量直接导向电商购物?

实际上是有的,淘宝早期,腾讯就搞出了拍拍网,但当时的拍拍和淘宝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腾讯觉得自己能追上,但是半路杀出来一个京东,更不必说当时还有一些新兴电商例如国美也在布局。

互联中有一个著名的"721"法则,即某个行业的第一往往能占据70%的份额,第二往往能占据20%的份额,其余玩家瓜分剩下的10%。

当年的拍拍本是为了对抗淘宝,但却深陷与京东的鏖战,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后来,不知道是腾讯战略性放弃,还是有所预测,莫名其妙的就放弃了拍拍网,选择投资京东,并将拍拍的资源导向京东。

实际上,当时的腾讯等不及了,QQ用户的增长疲软,腾讯需要找到重新的流量池。

毫无疑问的说,腾讯的拍拍如果继续持久作战,也不见得会比如今的京东差,毕竟京东创办之后与淘宝打了十年之久,才实现盈利。

如果我们从现在往回看,倘若真的腾讯做成了电商,那么也活不过2020年的冬天,如果社交、电商都被腾讯拿下,反垄断的宝剑刺向的也就不是阿里了。

腾讯在支付领域的耕耘并不比阿里差、或许在十年前马化腾就已经预测到了垄断的危机,选择对阿里手下留情,看似撤退,实则也是在保护自己。

所以,事后诸葛亮一点,是腾讯手下留情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阿里的投资往往在控股收购之后,会将创始人队伍踢出局,例如饿了么的张旭豪。

而对一个独角兽企业来说,创始人就是公司的灵魂,例如古永锵之于优酷,将初创团队踢出局之后,派驻自己的高管进驻,顺带带入阿里的运营规则、企业文化,这样就极其容易出现"排斥"反应。

反观腾讯则更侧重于"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从创办早期的"抄袭"什么都自己做一个类似的,到如今选择控股,背后发财,腾讯变了。

所以,他们本身的流量属性不同,也就决定了二者投资逻辑不同,在今后,阿里多半依旧会持续自己的投资方针,继续为核心业务淘宝电商导流。

不论是风头正热的"饿了么"、还是颓势尽显的"优酷",亦或者不温不火的"UC浏览器",都还在阿里的海洋中挣扎。

就是不知道,下一个倒下的阿里系成员是谁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社区买菜的时候,人民日报下场批评"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候。

原本以为已然掉队的百度,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布局社区买菜的互联网巨头,反而在2021年1月宣布和吉利合作造车,你仔细品品其中意味?

参考资料:

燃财经:IPO之路上,是谁捅了马蜂窝?

新经济IPO:**国GDP20%!揭秘腾讯阿里的20万亿投资版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大公司头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
  • 老虎诈骗坑人
    ·2021-01-13
    不严谨,有错误
    回复
    举报
  • pxczy
    ·2021-01-12
    写的通透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