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接连失利,揭开了十个残酷的行业真相
@商业新研社:
时至年末,极越汽车资金“爆雷”的事件,正在引发从企业到行业的连锁反应。 对于极越汽车后续的处理和进展,也已经从员工围堵维权,到了股东方的认领和兜底,再到CEO夏一平的长文反思。 如果拉长到这一年时间来看,从威马汽车、高合汽车的破产重组,再到哪吒汽车、极越汽车因为资金问题遭遇“停摆”,可见这个市场的残酷。 威马、高合、哪吒和极越,都曾都有过高光时刻。比如威马以100亿创造了行业单笔最大融资,更是豪气地成为当年新势力中第一个敢自建工厂的车企;高合曾霸榜“5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的销冠;哪吒也坐过2022年销量的头把交椅;极越则是因为百度、吉利两大股东,被称为是含着金汤匙的“最强富二代”。 但所谓“飞得越高,摔得也越狠”,上一刻还在意气风发的展示新车,下一刻可能就遭遇各方讨债、原地解散。 透过这些造车新势力命运起伏的年关,商业新研社也发现了其中十个非常残酷的命题,这也是关系到车企存亡、行业发展的十大“难关”。 1、需要多少资金才能玩“造车”? 造车本身是个“烧钱”的行业,不仅能拿钱,更要会用钱、能赚钱,只有这样才能可能留在牌桌上。就像蔚来汽车李斌很早之前就说过,一家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 工厂投建、技术研发、渠道建店、交付运营以及市场营销,这些都需要车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对于尚未形成交付规模的车企,发展前期需要吸取外部资金维持正常运转,因此需要不断开拓融资渠道。有时候可能就是其中某个资金没有周转过来,成为压垮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极越的困境直接起因于百度撤资,而百度的退出又源于其对极越财务状况的不满和盈利能力的质疑,极越可能存在高达70亿元的财务漏洞。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极越汽车此前有三笔融资记录,包括2021年获得的3亿美元启动资金,以及2022年1月的近4亿美元的A轮融资,由百度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共同增持。按照这样的资金量去造车,显然是不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