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虎财经V

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

IP属地:广东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11 09:38

      阿里的“618”选择题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5月6日,淘天集团大促项目组在商家大会上公布了 2024 年 618 大促的规则调整,最重要的变化是取消预售 —— 5 月 20 日晚八点直接售卖,全程价保。京东也在两天后,宣布取消预售。 在此之前,预售这套规则已经实行了10年之久。 把时间调回2022年以前,取消预售这件事是足以证明平台转变风向的大事件。但在今天,不过是淘天人事和战略调整的余波。 过去几年,国内电商行业格局生变。面对来自拼多多和抖音的猛烈冲击,阿里进入了调整期。 用户体验被管理层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发布的访谈视频中,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做出反思:“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是使用APP进行购物的人,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 用户可见的是,之前的两年里,淘天对于用户体验的改善:百亿补贴、跟随的“仅退款”政策、重启网页版淘宝。 不过做出改变的难题不仅仅是行动本身。预售制影响了相当部分的大促收入,主打“大而全”的淘宝需要解决的商家关系也远远复杂于友商。 从不再执着于 GMV到追求用户体验,这是阿里面对新竞争做出的选择,但选择显然不止于此。 01 为了抓住用户,可以放弃短期收入 消费者们早就苦“预售”久矣。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预售的投诉已经超过8万条。比如现货商品下单变预售,预售的商品不能按期发货,补差价出现涨价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在大促期间,本可以下单三天内就收到货,但因为活动,从支付定金到签收快递,通常要一周以上,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 不过在一些内部人员看来,预售是天猫的核心玩法,不会那么容易取消。 比如,过去很多预售商品都通过淘宝直播售卖,尤其是美容护肤、彩妆等品类。 而这些品类对淘天很重要。根据魔镜市场情报数据,2023 年天猫 618 预售中,预售额第一的行业为美容护肤,其预售销售
      56评论
      举报
      阿里的“618”选择题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10 09:43

      同样是卖水,怡宝为何敌不过农夫山泉?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4月22日,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若上市成功,华润饮料将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第18家上市公司,也是继农夫山泉之后港股上市第二个国内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 01 行业第二,华润饮料的底气 华润饮料是华润集团旗下消费四子之一,以“怡宝”纯净水为主打产品。招股书显示,2023年,怡宝售出超过146亿瓶纯净水。按零售额计算,是中国饮用纯净水的龙头公司,市场份额达到32.7%。 在包装水市场,华润饮料则稳居第二。据灼识咨询,按零售额计,2023年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农夫山泉市占率达到23.6%,华润饮料则以18.4%的市占率位列第二,排在第三的乐百氏仅有6.1%。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12月,怡宝、农夫山泉的瓶装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4%、20.1%,怡宝首次超过农夫山泉成为包装饮用水行业的“一哥”。不过,次年就被农夫山泉反超。 怡宝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华润集团的加持。 1990年,华润怡宝的前身——中国龙环有限公司坐落于改革开放之城深圳,并率先从香港引入包装水概念。1991年末,怡宝被万科收购,后因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被进行剥离。 之后,华润收购怡宝。2001年,怡宝完成全新品牌形象升级,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绿瓶”。2004年,华润怡宝明确了自身定位,要做全国专业化的饮用水公司。2006年时,怡宝已成为广东包装水市场的领头羊。 与华润啤酒相似,华润饮料采用“蘑菇战术”,即先占据小市场中的大份额,再逐渐向外渗透,打造全国性的饮品集群。 招股书显示,华润饮料与华润集团旗下相关业务在销售渠道、数字化、原材料采购、工程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在销售渠道,其产品通过华润万家遍布全国的商超进行销售,增加品牌曝光和消费者触达。 资料显示,华润集团业务覆盖消费、置地、大健康等产业板块,其中华润万家自营门店总数
      44评论
      举报
      同样是卖水,怡宝为何敌不过农夫山泉?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09

      泼天流量下的香飘飘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鹿丸 这个五一,香飘飘意外迎来了“泼天富贵”。 在社交网络上,有博主称“五一假期去日本,在华人超市的饮料柜里发现,香飘飘Meco的包装上用中日双语印着嘲讽核污染水的文字。” 这件事直接得到了国内舆论的积极回应。在社会层面,“香飘飘日本超市讽刺核废水”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阅读量达到了2亿。 香飘飘也选择正面接下这泼天的流量,不仅官博高调发文,称“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董事长亲自到机场为赴日回国员工接机,还在直播间播放《亮剑》等歌曲。流量很快转化为真金白银,在香飘飘抖音直播间,吃瓜群众们两天消费超过100万元,日本同款杯套在上架后不久便售罄。 在二级市场,香飘飘的股市直接涨停了。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收盘,香飘飘每股报价19.21元,创下了2023年7月以来的新高,总市值一天涨了7.19亿元至78.9亿元。 对于绝大部分90年以后出生的朋友们来说,关于香飘飘最鲜明的记忆莫过于那句“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语。五一假期的这波流量更像是无序的潮水,把这个曾经的国民品牌冲到了观众面前。 今年4月份,香飘飘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5亿元,同比增长15.90%。对于香飘飘来说,这是难得的好消息,要知道,香飘飘在此之前已经连续三年营收下滑了。 跳出事件之外,历时性地复盘一下香飘飘的商业动向,或许更能理解香飘飘的商业故事。 01 营销的魔力 香飘飘的创始人蒋建琪出生于浙江湖州,早先做着棒棒冰等食品生意。一次,在杭州出差的蒋建琪发现街头台湾珍珠奶茶店门外正排着长队。于是,他开始琢磨怎么把奶茶做成一个产业。 做出奶茶战略有着极强的现实因素,蒋建琪曾经对21世纪经济报道回忆说,棒冰只能卖夏天,而热乎的奶茶则可以在秋冬季节卖的更好。 那是在台湾珍珠奶茶爆火的2004年。除了coco、街客(避风塘
      73评论
      举报
      泼天流量下的香飘飘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08

      搏杀9.9,这次瑞幸也没扛住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陈平安 9块9的价格战,瑞幸有点想停战了。 继今年2月,瑞幸每周9.9元喝一杯活动只剩8款指定饮品适用后,伯虎财经发现目前瑞幸每周的9.9专区在增加了橙C冰茶和柚C冰茶的同时取消了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选项,可选饮品进一步缩小到了5款。 缩水的原因或许可以从财报中找到。今年一季度,瑞幸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营收增长喜人的情况下却亏损6510万元,营业利润率来到了-1%。 电话会上,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瑾一表示,亏损一方面是受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公司将市场占有率作为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有关。过去一个季度,瑞幸仍然保持了高度的开店节奏,季度净增门店高达2342家。 不只是瑞幸,另外一个主打高端的巨头星巴克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星巴克发布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数据(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星巴克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同时全球订单同比下滑6%、客单价下滑2%。 不过和瑞幸一样,开店仍然是星巴克这个财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根据财报,今年1-3月,星巴克中国新增门店118家,总门店规模达7093家。 当巨头们纷纷选择规模优先,或许也意味着,中国咖啡市场的战事已经进入白热化。 关于中国市场的咖啡生意,星巴克全球首席执行官纳思瀚曾提出一个看法:中国人均咖啡消费是12杯,日本是200杯,美国则是380杯,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咖啡生意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在闯入,特别是以蜜雪冰城、茶百道等为首的茶饮品牌们。 01 瑞幸的平台期 关于九块九的咖啡能不能挣钱的问题,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给出了观点:关键在于是否能形成规模。 “在规模化运营之下,基本上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在5.5元,包括豆子、糖浆、牛奶等。按照日均400杯的杯量测算,房租的成本分摊约1.25元一杯。通过技术化的平台,库迪咖啡节约
      1,178评论
      举报
      搏杀9.9,这次瑞幸也没扛住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07

      美的不想只当家电老大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安晓 美的赴港上市,为了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4月底,美的集团第二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美银证券。美的曾披露,“港股上市不是为了募集资金。”对于募资用途时还表示,“将用于全球科技研发、智能家居、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等方面。” 自从花费315亿元巨资收购全球顶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时,美的就有意进军科技领域了。过去5年,美的研发投入近600亿元,2023年该部分投入近146亿元。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还披露,“目前集团在科技领域累计投入超过24亿,在全球拥有超过500名技术研究人员,其中资深专家与博士数量超过200人。” 赴港上市,不仅利于美的募集资金,还利于其在国内外品牌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对塑造全新科技形象也更有利。这次冲刺港交所,美的能成功吗? 01 不甘只做全球家电老大 从业绩上看,美的底气是作为家电行业老大。 最新招股书显示,2023年,美的收入达3737.10亿元,净利润达337亿元,增速分别约为8%和13%。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美的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市场份额达到7.9%。 按业务划分,美的业务分为智能家居业务(To C家电)和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To B)两大版块。其中,智能家居业务主要包含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及其他家电;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其他业务。 不过,作为美的“基本盘”的家电业务收入增速却开始放缓,近三年该部分收入增速分别13%、-1%与5%。 进一步细分来看,美的家电业务中收入占比最高空调业务,盈利能力也一直不如同行格力。2023年,美的空调收入为1130亿元,毛利率为26.1%;同期,格力的空调收入达到1512亿元,毛利率高达37.04%。 如今,家电市场渐入存量时代早已是不争的
      43评论
      举报
      美的不想只当家电老大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05

      马斯克来华,自动驾驶迎来“奇点时刻”?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日,特斯拉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跟2023年业绩一样,似乎仍然不达市场预期。不过,尽管业绩不算靓丽,但特斯拉的股价却在一季报公布后出现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超13%,也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特斯拉今年以来近40%的跌幅。 在此之前,无论是特斯拉宣布降价、全球裁员,都未能带动股价出现大幅起色。而伴随一季报出现的,是特斯拉的两大“好消息”: 一个是可能提前廉价车型的量产时间;另一个则是将会加快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包括近日马斯克访华,也被外界认为是为在中国市场推出全自动驾驶做准备。 在市场份额、销量和毛利率持续被国内电动汽车品牌压制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似乎是更符合马斯克人设的“浪漫冒险”,但这一决定,将能引导特斯拉走向怎样的“钱途”? 01 挪腾资金,为自动驾驶开路 特斯拉2024年一季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213亿美元,同比下降9%,创下了特斯拉十二年来的最大降幅;净利润为11.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腰斩过半。 在今年国内电动汽车的轮番“价格战”下,特斯拉一度引以为傲的毛利率也经不住折腾,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7.6%,是过去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特斯拉去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08.82亿美元,是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利润下降。 不仅是营收、利润全面下滑,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蚕食,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6%,但这一数字在去年底已下降至6.7%左右。即便在大本营美国市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的62%下降至去年的55%。 当前,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在退烧,竞争对手为了抢夺市场,只能更频繁地在价格、配置、营销上出招,特斯拉的交付量也受到了影响。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主力车型Model3和ModelY交付36.98万辆,同比下降了10%,低于市场预测的40万辆。 过去特
      180评论
      举报
      马斯克来华,自动驾驶迎来“奇点时刻”?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5-04

      2024,AI手机“元年”?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铁观音 2024年,小米、荣耀、vivo、一加、努比亚等品牌的AI手机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这一年也被业界广泛视为AI手机的“元年” 试想,当你轻触屏幕,你的手机不仅响应你的指令,更预测你的需求——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AI手机所带来的现实变革。在不远的未来,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 AI浪潮下,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回归现实层面,眼下这一新旧模式的过渡阶段,各路手机厂商们的创新,有何迭代与差异?哪家更有潜力抢占先机? 01 本质是OS变革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的是,为什么是AI手机? 从应用承载终端来说,PC和手机是最适合AI结合的两大载体——PC通常配备更强大的处理器和图形卡,能够处理复杂的AI算法和大型数据集,并且续航更加持久,适合进行多线程的AI处理;而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更容易接受和习惯使用AI应用,是AI融入用户生活场景的重要媒介。 现实层面,AI手机还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概念。目前来说,AI手机通常指集成了AI技术,能够执行高级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的智能手机。 当然,在技术动因之外,促使AI手机加速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智能手机卖点趋于匮乏,无论技术还是营销层面,手机厂商们都亟需找到新的突破点。 去年8月,华为宣布HarmonyOS 4系统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成为全球首个嵌入AI大模型能力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随后,小米训练出轻量级语言大模型,参数规模为13亿和60亿两种。同年年11月,vivoX100系列也首次搭载vivo蓝心大模型。 2024年一开年,OPPO Find X7系列与荣耀Magic 6系列相继发布,均搭载70亿参数端侧平台级AI大模型。 2024年的AI手机市场称得上百花齐放,荣耀的Magic系列、vivo的
      151评论
      举报
      2024,AI手机“元年”?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4-30

      休闲零食的渠道战争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李木木 被折扣业态搅动一池春水的休闲零食行业,分化正在初步显现。 近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纷纷发布2024年一季度的财报。三只松鼠一季度营收36.4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1.83%,净利润为3.08亿元,同比增长60.80%。 这得益于它延续2023年的变革成效,以及“高端性价比”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新供给体系,实现了终端产品更具性价比,同时保持核心品类的毛利率稳定。 同样亮眼的玩家是盐津铺子。一季度营业盐津铺子收入达到12.23亿元,同比增长37.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元,同比增长43.10%。 良品铺子显得有些挣扎。一季度营收24.51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79%,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57.98%。盐津铺子们做对了什么?良品铺子还有反击的机会吗? 01 渠道战争 过去一年,休闲零食行业受到的最大冲击来自折扣业态——量贩零食。 一方面,国内的零食集合店从好特卖早期的软折扣模式逐渐向硬折扣转变。另一方面,量贩零食赛道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23年,中国量贩零食赛道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23年10月,中国零食集合店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2万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为809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239亿元。 大量的量贩零食改变了休闲零售的价格生态,也革新了线下触达的格局——传统KA渠道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受此影响,各家纷纷出台政策应对。 三只松鼠推出了“高端性价比”的策略。 依靠电商风口崛起的三只松鼠一直想改变线上线下的渠道比例。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近年来频繁走访一线市场,意在进一步深耕线下分销业务。从2018年开始,三只松鼠就通过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平台拓展线下渠道。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三只松鼠对线下市场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良品铺子。 一方面,三只松鼠通过丰富
      250评论
      举报
      休闲零食的渠道战争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4-28

      反击抖音,美团的新牌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4月18日,在美团CEO王兴发布的内部邮件中,宣布了新一轮架构调整:此前整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将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而出任核心本地商业CEO的就是王莆中。 同时,美团将不再设置到店事业群和到家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原下辖各部门调整为直属于“核心本地商业”。此外,美团还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大范围调任和轮岗,并成立多个子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团今年第四次架构调整,上一轮进行架构调整还是2017年。 业内认为,放在更长久的视野下考量,王莆中或许是自王慧文退隐以来,美团核心管理层长期调整的最终选择。 01 何以密集调整组织架构? 2020年,抖音正式成立本地生活团队。到了2022年,抖音生活GMV同比增长7倍,已经覆盖超过370座城市与200多万门店。据海通国际研报数据预计,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达2000亿元,约是美团的1/3,且绝大部分是由到店业务完成。 本地生活这场纷争,抖音是搅定了。 今年年初,时任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的张川,在内部信中,将与抖音等平台在本地生活的竞争称为“一场残酷并且煎熬的堑壕战”。十天后,美团股价破发。 由抖音为代表的友商,掀起的竞争威力,的确威胁到美团了。 在过去几年的交战中,美团并没有占上风。其应对之策为见招拆招,在抖音引领的方向中进行较量。 比如,抖音补贴商家和消费者,美团也跟着加大力度。2023年美团营销费用比前一年增长189亿元,营销费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幅增长的营销投入,导致美团季度利润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约77亿元,逐渐下滑至第三季度的57亿元和第四季度的44亿元。 此外,2022年8月,美团开始测试短视频功能,2023年底又将短视频入口放在APP 首页底部Tab栏;今年3月则新添“剧场”频道,汇集各类短剧。颇有在美团里造一
      7,223评论
      举报
      反击抖音,美团的新牌
    • 伯虎财经V伯虎财经V
      ·04-26

      做高端的小电驴是原罪吗?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小牛电动,2022掉队了一年。2023年,再度心碎。 2023年初,小牛电动定下全年销售100万辆至120万辆的销售预期,但实际远远不如预期。 据财报显示,2023年全年,小牛营收为26.518亿元,同比下降16.3%;全年净亏损为2.718亿元,相比上一年的净亏损4950万元,亏损幅度显著扩大。 与此同时,小牛销量也在逐步下滑,去年小牛电动整车销量为70.98万辆,同比下降14.6%,这已经是公司销量连续第二年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小牛电动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其ceo李彦把整体销量下滑的原因归因于锂电涨价造成的成本拉升,他提到,“2022年至2023年,锂电价格涨了七成,这一单一成本项占整车成本从40%涨到70%,势必会带来一些影响。”(伯虎财经发现,4月24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11.05万元/吨,与2021年初的价格相比,上涨价格超过两倍有余。) 为了应对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保住毛利率,小牛曾在2022年全系锂电产品零售指导价上调200-1000元,结果是,销量减少了20万辆。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同行竞争的加剧。 早期,小牛电动凭着“高端化”和“智能化”迅速崛起,但现在已经不算是新鲜的故事。小牛带领两轮电动车售价走高的同时,其竞品也在抓紧冲击高端化,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电动自行车的线下销量方面,在4000-4900元的品牌销量中,小牛排在第四位,落后于雅迪、爱玛和台铃。(业内普遍认为,4000元以上的两轮电动车就属于高端市场)5000元以上品牌销量中,小牛落后于九号,排在第二位。7000元以上产品的市场份额中,小牛占比43.8%,也落后于九号。 01 做高端,难道错了吗? 对于高端两轮电动车,市面上一直存在争议,有
      312评论
      举报
      做高端的小电驴是原罪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