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秦英林:决定命运的那一刻,是怎么跨过去的?
@格隆汇:
作者 | 深鹏编辑/校对 |墨眠、顾树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本文共计7144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1992年,河南小伙秦英林很苦恼,到底是辞职下海,还是继续待在原来的国营单位南阳市食品公司肉联厂。现在看来,这似乎不应该为之困扰,但是当时,确实不是那么容易选择。那年最大的事件,是邓公的南巡,一次极具标志性的南下,结束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一页,随之而来的全民经商热潮,大量的公务员、国企职工开始离开原有单位,投入商海,还诞生了影响一个时代的“92派”。此时的秦英林,也不淡定了,看着滚滚的时代浪潮,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干点啥,总不能在原地踏步,何况,原地也并不好。那个年代,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铁饭碗”的观念中,秦英林作为大学毕业生,又进入了国营单位,妥妥的人生赢家,但实际情况却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营单位早就没有了当年的威风,摇摇欲坠的裂痕已经出现。走还是留,第一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的他,没有答案,于是回了一趟老家,希望能从老父亲老母亲那里获得一些开导。01乡土生于河南农村的秦英林,有着很重的乡土情结。这也是他高中毕业时放弃河南大学报送资格,改选河南农业大学的原因。小的时候,中国正值贫穷落后,吃饱饭都是奢望,吃肉就更不用想了。那时的秦英林,就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梦想,希望能多吃几顿猪肉,如果家里有多几头猪,那真是天大的美事。14岁的时候,秦英林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叫黄兴文的人靠养猪成了万元户,养猪还能致富,这可真的让秦英林动心了,对于一个时常饿肚子的人,有什么既能填饱肚子,还能赚钱的事情重要?于是,他极力鼓动父亲养猪,老实巴交的父亲也被他说动了,用辛苦攒下的800块钱,买了20头猪仔,开始了养猪致富之路。然而,命运有时总喜欢开老实人的玩笑,美好的憧憬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由于缺乏防疫经验,猪仔得病后一家人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