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WAVE

融入时代巨潮,发现商业决策

IP属地:未知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6 17:13

      ​创维汽车抓到沙特救命稻草

      文 | 胡墨 编辑 | 杨旭然 高合汽车未能抓住的沙特救命稻草,创维汽车抓住了。 创维汽车官网近日发布的资讯称,5月7日-5月8日,沙特阿拉伯皇室 HRHP Rima bint Abdullah bin Abdulaziz Al Saud. 公主控股的“KAG集团”CEO到访江苏徐州,并与创维汽车进行十年战略合作洽谈及合同签署。二者在第一阶段的合作中就规划了100亿人民币。 其实,这已经不是沙特第一次渴望在其本土建设汽车产业链。此前,沙特与捷豹路虎签过一份协议,计划斥资12亿美元在当地建立一座完整的整车厂,后来迟迟未能落地;之后又希望引进丰田建设汽车大型装配厂,结果因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能谈成;沙特投资的Lucid,更是被马斯克阴阳“我造的娃都比它造的车多”。 创维汽车相比其他风头正盛的新势力,市场表现要差的多,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国内不敌友商,海外市场就成了创维汽车考虑的方向。 与此同时,沙特也急需与新能源车企达成多样化的合作,尤其是一些能够更多发展沙特本土制造业的中国车企。二者的合作,似乎并未考虑创维汽车在中国有怎样的销量。 对于创维汽车来说,不论未来是在国内发展还是在沙特发展,这次合作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必须要把握住的机遇了。   01 为什么是创维? 根据创维汽车官方消息,创维汽车与沙特王室控股的KAG集团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五年合作业务规划100亿人民币,第二阶段五年合作视第一阶段情况进一步开展。 这已经不是中东资本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第一次股权合作了: 此前,蔚来宣布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 Holdings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和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与约旦最大的私营公司Manasee
      107评论
      举报
      ​创维汽车抓到沙特救命稻草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5

      极氪,一个被低估的“富二代”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在美股“打卡签到”,极氪汽车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在其许多宣传口径中,都在强调“史上最快IPO的造车新势力”。极氪汽车从官宣成立到如今成功登陆纽交所,用时才刚过三年。 相比之下,小鹏用了6年,理想用了5年,蔚来用了4年。这里面反映出来的,其实是极氪汽车的发展节奏,要比其他新能源汽车创业企业要快不少。快当然是有原因的,作为吉利集团的子品牌,极氪汽车的起点要比其他新势力高不少。 这样的背景既是优势,也会给极氪带来些许烦恼。投资者眼中的极氪汽车总脱不开浓浓的吉利痕迹,隐藏的一层意思,就是会对其自身造血能力有所顾虑。 但其实3年来,极氪在销量、收入、毛利率等重要的指标上都在明显增长,极氪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也早已经坐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牌桌。 但资本市场的犹豫——甚至可以说偏见,仍会存在一段时间,这集中表现在极氪如今上市市值,要比当初A轮融资时的估值低了大约一半。   01 “富二代”的成长 纵览一下极氪汽车发展历程的时间轴,会发现这个电动领域的新兵走得飞快。 2021年3月,极氪品牌正式宣布成立。仅仅一个月之后,极氪001就已经开始首发预售。而理想汽车从成立到首款车型理想ONE的发布用时三年,蔚来用了三年,小鹏用了两年。 极氪汽车在成立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已经完成了品牌发布、预售上市、产品订单售罄、架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 极氪汽车天赋异禀是一方面,“来自长辈的关照”同样重要。 极氪汽车成立四个月后,分别以8亿元100%收购吉利中欧研发中心(CEVT),900万元收购浩瀚能源30%股权,8.6亿元增资宁波威睿。 CEVT是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创新和技术公司,2013年9月投入运行,拥有2000多名技术人才,每年运营费用就达到了3-4亿元。从这一公司诞生的“CMA平台”耗资200亿元。浩瀚能源曾是吉利汽
      470评论
      举报
      极氪,一个被低估的“富二代”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5

      海底捞打出中餐出海最响一枪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已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正筹划赴美上市。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味,火锅是很多国人聚餐时的首选项,更是中餐出海的典范品类。随着Tiktok等社交媒体在海外风靡,火锅逐渐破圈,在海底捞吃火锅成为UP主们的绝佳素材,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时也想看一看甩面,尝一尝辣味。 中餐品类众多,复杂度高,很难做到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即便是同一条街相邻的两个饭馆,做出的同一道菜的口味甚至会南辕北辙。 无法标准化导致中餐届没有诞生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餐饮巨头。相比眼花缭乱的菜系和烹饪技巧,火锅易于标准化也更方便复制扩张,已经成为中餐标准化最成功的细分领域,同时也正在成为出海大军里的强势部队。 乘着中国文化输出的浪潮,中餐正在面临新的一轮全球化机遇期。以数量不断增加的海外华人为基本盘,辅以改良本地口味开拓本地食客,中餐在全球拥有巨大的蓝海市场。 特海国际在中餐全球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全部以自营形式开店,保证服务和菜品质量,同时构建本地化供应链等等。火锅业态在海外的高关注度,正成为中国商业输出和文化输出的一张名片。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01 出海新故事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商,有华商的地方就有中餐馆。” 60多年前,江孙芸在旧金山创办高档中餐厅“福禄寿”,把地道的中餐带到美国主流社会,她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中餐“脏乱差”的刻板印象,甚至将餐厅开到了比弗利山庄。 优雅的陈设,精致的菜肴,吸引力众多明星前来打卡,迈克尔·杰克逊、列侬、帕瓦罗蒂都是福禄寿的座上宾,江孙芸被誉为推广中餐功不可没的第一人,她也因此获得美国餐饮“奥斯卡”James Beard 奖的终生成就奖。 99岁的“中餐女王”江孙芸 此后,她的儿子江一帆创办华馆(P.F.Chang’s),并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餐馆。不过,该公司于2012年
      451评论
      举报
      海底捞打出中餐出海最响一枪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3

      锂周期反转可能比预期的要早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一则行业文件的公布,引爆了锂电股的一次涨停潮。 5月8日,工信部发布了对锂电池行业的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被称作做锂电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锂电产业链刚经历过一轮炸裂的周期演变。下游销售火爆,中游电池供不应求,上游“挟锂为王”,甚至出现了“整车企业为电池企业打工,电池企业为锂矿企业打工”的状况。 但这样的局面并未维持多久,随着锂矿-电池企业疯狂扩产,动力电池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国内碳酸锂价格从60万/吨的历史高位,一路跌破9万元/吨关口,目前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基本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 周期行业的低谷要持续多久,通常都是很难判断的,但如今已经有人选择逆势加码。5月7日晚,锂矿龙头赣锋锂业计划25亿元加仓海外锂辉石矿项目,被外界看做是锂周期反转的一个迹象。 目前,许多机构预测2025年碳酸锂仍是现供大于求,价格回升要到2025年以后。但行业参与者——尤其是重要参与企业的决策,对于行业周期的判断其实更为重要。 当前海外多个锂矿项目宣布停产或减产,随着产能出清加速,行业脱离周期底部的时间节点似乎已经渐行渐近。周期会重复,但不会简单的重演。‍   01 逆势加码 由于锂价急速下坠,今年一季度,锂矿企业从“小甜甜”变为“牛夫人”。 锂矿板块中的19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有6家净利润亏损。天齐锂业因参股的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陷入税务诉讼裁决,以及产品毛利大幅下降,一季度暴亏38.97亿元。赣锋锂业、盛新锂能也未能幸免,分别亏损4.39、1.44亿元。 但天齐锂业的业绩亏损并未影响赣锋锂业买矿的节奏。根据5月7日的公告,赣锋国际拟斥资3.427亿
      198评论
      举报
      锂周期反转可能比预期的要早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2

      格局打开:特步多品牌战略跑出新平衡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将亏损品牌从上市公司体系中剔除,特步国际似乎在用一种“割肉”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结构,向市场表达公司将兼顾股东短期利益与中长期利益的决心。 5月9日晚间,特步国际公告称将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盖世威、帕拉丁品牌出售给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及其家族。 受此消息影响,公告第二天特步国际的股价一度高开大涨7.59%,但最终收涨于0.56%。这种冲高回落,体现了市场对此番运作的认可,和相对乐观的态度。 特步国际股价表现(自2023年11月至今) 01 稳局面 剔除盖世威、帕拉丁这两个品牌后,特步国际的财务报表会变得更好看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集团内还在亏损的品牌确实不多。 2023年特步国际实现营业总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特步品牌收入119.5亿,同比增长7.4%,专业运动JV(索康尼&迈乐)收入8亿元,同比翻倍,且索康尼已实现盈利。 相较而言,盖世威、帕拉丁品牌业务自2019年起持续亏损,总金额已超过1亿美元,且今年大概率也会录得亏损。这对三年营收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特步国际财报而言,确实会形成一定拖累,影响一些投资者信心。 相比短期的业绩表现,多品牌的特质是更倾向于长期战略价值。例如特步旗下聚焦跑步和社会双精英人群、售价在千元左右的索康尼,已经在2023年实现了收购后的首次盈利,其今年一季度的流水和盈利表现也都好于预期。增加通勤和经典系列后,还将有望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索康对特步的意义,也许不亚于FILA对安踏的意义。虽然索康尼目前的营收规模还不能与FILA相比,但至少这条通过收购国际中高端品牌,来丰富中国市场产品线的道路,是有先例证明了可以走通的。   02 找平衡 无论是渠道经营,还是品牌经营,获得年轻的认可,可以说是当下所有品牌的战略重点。此番剥离盖世威与帕拉丁,并不代
      241评论
      举报
      格局打开:特步多品牌战略跑出新平衡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0

      高铁涨价背后逻辑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五一将近尾声时传来消息,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和杭深铁路杭甬段4条热门高铁线路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票价准备上涨。 京广高铁武汉至广州南间二等座公布票价较现行票价调升19%,执行票价以公布票价为上限实行灵活折扣,最低5.5折为304元、较现行票价调低34%。 受此消息影响,5月6日高铁概念股开盘后迅速拉升,广深铁路当日股价涨停,京沪高铁收涨于3.34%,铁龙物流收涨于5.09%。 资本市场看好高铁板块投资价值的同时,也有相关带情绪的话题热度攀升。 但事实的情况是,高铁本身并非完全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是也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涨价更多是供需关系影响价格的逻辑在起作用,其公共利益属性与商品属性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而不是过度偏向其中一方。   01 出行火爆 每到节假日,想抢到一张时间合适的铁路票都不太容易。在火爆的出行需求下,铁路运输即使加开班次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覆盖。 据央视网报道,本次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69万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新高,而5月5日的假期返程客流最高峰,全国铁路则预计发送旅客1865万人次。 其实自今年春节以来,旅客出行需求便明显反弹,铁路运输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反弹速度更快。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计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3月5日)客流总量约为18亿人次,比去年增长13%左右。其中全国铁路将収送旅客4.8亿人次,与2023年春运相比将增长37.9%,与2019年春运相比将增长18%(国铁集团数据)。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4年清明节3天假期内,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则达到日均24679.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8.9%。 其中铁路客运量4968.2万人次,日均1656.1万人次,比2023年
      242评论
      举报
      高铁涨价背后逻辑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10

      冰箱出口大王再战海外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奥马电器即将更名为“TCL智家”,这意味着李东生在白电产业大刀阔斧的整合,马上要进入到下个阶段了。 资本市场上,奥马电器命运多舛。它起初由蔡拾贰、王济云等科龙容声的离职人员创立,靠ODM出口起步;但京东原副总裁赵国栋入主后,便打起了互联网金融的算盘,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收紧,奥马电器陷入巨亏泥潭,期间还一度被“ST”。 但其实,奥马冰箱一直头顶全球冰箱出口的桂冠,属于名副其实的行业细分“隐形冠军”。 深耕家电产业多年的李东生,自然深知奥马电器的价值。自2021年起,TCL频频举牌奥马电器,并成功获得实控权。 此后在TCL的支持下,奥马解决了历史问题,并通过吸收TCL白电业务,拟收回子公司奥马冰箱49%股权,奥马电器浴火重生。 家电出口回暖之际,改头换面的“冰箱出口大王”,正在强势回归。   01 海外主战场 回归主业的奥马电器,在海内外需求复苏、大股东支持、资产重组的三重利好下业绩气势如虹,股价也逐步脱离底部区域。 2023年,公司营收突破150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近70%,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一季度高增长态势得到延续,营收41.98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7.83%。 奥马电器逆袭反转,和出口周期回升密切相关。 受益于全球消费复苏、海运价格回落等因素,冰箱出口景气度持续升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冰箱出口额同比大增33.2%,出口量同比增长34.4%。 作为冰箱出口最大玩家,公司受益匪浅。2001年,蔡拾贰离开被顾雏军收购的科龙电器,后自立门户创立奥马电器。一开始,他就将公司定位为类似富士康的ODM模式,并和惠而浦等国际巨头达成了战略合作。 目前,奥马电器已经连续15年蝉联冰箱出口量冠军,连续16年位居冰箱出
      148评论
      举报
      冰箱出口大王再战海外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8

      瑞士名表遭遇断崖式大降温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瑞士名表的天,要变了。 根据瑞士钟表行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3月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下跌16%至20亿瑞士法郎,瑞士手表出货量下跌25%至110万枚。 这样的下跌并非毫无征兆。在2024年2月,瑞士手表行业就已经显出颓势,出口额21.55亿瑞士法郎,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8%。即便是说2024年1月份瑞士手表行业19亿瑞士法郎的出口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也只是微增了3.1%。 2023年,瑞士手表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6%,达到了创纪录的267亿瑞士法郎的总额,紧接着就迎来了迅速的大降温。 2024年的这波颓势中,中国市场尤其明显。3月份,瑞士手表最大市场美国出口额同比下跌6.5%,但是第二大市场中国内地和第三大市场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同比暴跌了42%和44%;在2月份,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出口额也分别同比下滑25.4%和19%。 显然,这是一个过于剧烈的下跌行情。 曾几何时,手表从一种计时工具,靠着涨价与奢华的设计,逐渐演变到带有奢侈品属性的“类珠宝商品”,并在全世界备受追捧。 但是这种所谓的珠宝属性和奢侈品属性,在如今国人消费习惯更迭,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已经迅速瓦解。   01 涨成奢侈品 19世纪之后,工业革命兴起,手表应运而生。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其诞生之初就成为当时贵族阶级的专属品,自带奢侈品气质。 进入20世纪,随着工业生产的加速,手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淡化了奢侈品属性,行业也产生了差异化的定位——中国是较低端手表的主要生产国,产量一度占全球产量的80%,深圳手表更是以**国产量53%、占全球产量42%而声名大噪,甚至有了“深圳手表按斤买”的传说。 与之相反的是,瑞士手表长期坚持着更加高端的产品定位。 本质上看,无论是20块一块的中国手表,还是20万一块的瑞士名表,他们的基
      277评论
      举报
      瑞士名表遭遇断崖式大降温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7

      孤勇者张裕

      文 | 胡墨 编辑 | 杨旭然 葡萄酒行业哀鸿遍野的环境下,张裕A交出了一份不错的2023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43.85亿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了24.20%。 大多数葡萄酒厂商还在亏损运营的时候,张裕却创下了近几年最好的业绩和最高的增速。让还在关注这个领域的商家、消费者、投资者一度以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春天要回来了。但今年一季度张裕的营收、净利润再次下滑。 对比2011年营收60.28亿、净利润19.07亿元,张裕已经离开巅峰很久了。 进口葡萄酒市占率的提升、价格战的冲击、低劣产品劝退消费者,都是以张裕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厂商长期面临的重重问题。 于张裕而言,目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能够拥有更强势的本土葡萄酒文化,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能够发生改变。但显而易见,这个进程太漫长,太复杂了。   01 难言复苏 2023年是张裕自2020年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营收、净利增速都创下了十年来的新高,也顺利完成了去年42亿元的经营目标。 拆分来看,2023年张裕葡萄酒营收31.39亿,同比增长10.48%;白兰地实现营收11.53亿,同比增长16.35%;旅游版块实现营收8298万元,同比增长8.59%。 值得注意的是,白兰地作为张裕近年来才开展的高端业务,如今营收占比已达到四分之一,且是增速最快的一个板块,逐步成长为张裕的第二增长曲线。 张裕之所以能在去年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主要源于四个字:量价齐升。 销量方面,根据年报,张裕的葡萄酒和白兰地产品销量均实现了产量和销量的增长。其中,葡萄酒去年卖了6.57万吨,同比增长0.21%;白兰地去年卖了2.99万吨,同比增长8.8%。二者加起来一共实现9.56吨的销售量,同比增长2.75%。 价格方面,根据张裕总经理孙健在去年5月份投资者交流
      324评论
      举报
      孤勇者张裕
    • 巨潮WAVE巨潮WAVE
      ·05-06

      吉利已经不再依赖沃尔沃

      文 |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吉利控股近期计划出售持有的沃尔沃集团全部B类股份的消息逐渐发酵,根据市场测算,这部分股份约折合人民币96.3亿元。受此消息影响,沃尔沃股价明显下行,近一个月的跌幅已经达到14.6%。 其实年初以来,吉利控股已连续数月减持沃尔沃集团的持股,累计套现超过70亿瑞典克朗,使其股权比例从8.2%降至6.8%。完成全部B类股减持后,吉利控股仍可以凭借手中的8850万股沃尔沃集团A类股,稳坐第二。 吉利控股年初的解释是,主要为了获得现金以偿还债券。而现在吉利控股的理由已经变成了战略调整——即将沃尔沃集团纳入其汽车制造和投资组合,是“集团进行风险管理和推行多元化投资战略的一环。” 当然,市场更好奇的是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安排。毕竟沃尔沃集团主营卡车、客车、航空航天、建筑等业务,而独立运营的沃尔沃汽车才是对吉利更具有战略意义的那个。 虽然吉利控股在去年11月少量减持了沃尔沃汽车的股份,持股比例从82%下降到78.7%,两者的电动汽车业务也面临直接竞争。 目前来看,吉利完全抛售沃尔沃汽车的可能性非常低。只是吉利的长期发展战略,早已不再必须依赖沃尔沃才能完成。   01 盈利 吉利汽车的销量一向能打,2023年吉利汽车超额完成销量目标,全年累计销量168.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8.7万辆,同比增长48%,占到集团整体销量的三成。 2024年1-3月,吉利汽车累计销售47.6万辆,同比增长47.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4万辆,同比增长130.9%。 强势的汽车销量也是支撑住了吉利的营收数据,2023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达53.08亿元,对比2022年撇除一次性溢价收购受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51%。 在新车型研发和生产上不断加大投入,并通过收购或参股沃尔沃
      390评论
      举报
      吉利已经不再依赖沃尔沃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