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流量成本”成大势所趋 深读商业(shendushye)原创 作者 | 耿秋瑜 编辑 | 刘满心 “之前加购的衣服没付款,隔一个月一看又涨价了。明明这年头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商家还一直涨价,是不是想钱想疯了?”最近,消费者顾女士在某公众平台发帖吐槽,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共鸣。 但对商家来说,也十分冤枉,有苦说不出:一方面,从成本上看,原材料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比如,前不久“羽绒服涨价和猪肉价格有关”的热搜,就让外界看到了“猪肉价格处于低位-消费者更愿意买猪肉-禽类需求下降、鹅鸭出栏量降低-绒少-羽绒服涨价”的隐秘成本链。 另一方面,消费者不知道的是,流量成本也占据商家支出的大头,逐渐成为商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前不久,头部女装品牌罗拉密码闭店离场,其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昂贵的流量成本是闭店的关键原因——“流量成本翻了有10倍吧”。 撑不下去的商家退出战场,还在苦苦硬撑的商家则采取了涨价等手段,把高昂的流量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尽管商家叫苦连天,但消费者同样无法从中获益,反而要承担更高的购物成本。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商家、消费者“两头满意”?解法只有一个——从流量分配机制入手,多方配合,将流量成本卷下来。 一、当商家开始“下注”买流量:赌注越来越高,赢面越来越小 “大家可能有个刻板印象,以为流量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买流量的成本只占整体成本很小一环,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电商领域,流量甚至意味着一切,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平台自然流都少得可怜,商品想被人看到,就只能花钱买量。”羽绒服商家章栋如是说。 章栋说,行业有一个计算公式,实际收益 = GMV - 成本 ,也就是 “流量*转化率 * 客单价 * 购买频率”减去“生产成本 + 营销成本 + 物流成本”。电商生态中,流量是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