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IP属地:北京
0关注
113粉丝
0主题
0勋章

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

图片 出品|达摩财经 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环境下,背靠腾讯这颗“大树”的微众银行也出现了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 近日,微众银行披露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从业绩上看,微众银行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依旧表现不俗,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2023年,除了尚未公布年报的江西裕民银行外,18家民营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12.5亿元,微众银行一家的净利润贡献过半,在民营银行中一骑绝尘。 虽然微众银行的业绩在一众银行中表现仍较为突出,但随着流量效应逐渐减退,微众银行发展的脚步也逐渐放缓,业绩增速较前两年不可同日而语。 业绩增速放缓 2023年,民营银行千亿俱乐部再次迎来扩容,新网银行凭借1029.3亿元的资产规模昂首挺进,从营收、净利润的增速上看,新网银行也是头部五家民营银行中表现最优的一家。 图片 反观一直处于民营银行前三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苏商银行,三者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均明显放缓。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也均提到了消费疲软的问题,网商银行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相对疲弱,小微信贷行业不良风险压力明显上升。网商银行服务的客户都是实体经济的最小单位,在穿越经济周期过程中,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微众银行则表示,疫情疤痕效应仍然存在,消费者信心仍偏弱,消费品价格上涨乏力,消费市场的回暖仍不够充分。 2021年和2022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5.8%、31%,2023年大幅下滑至11%;在净利润增速上,微众银行2021年时增速为38.9%,2023年则下滑至21%,降幅达到17.9个百分点。 微粒贷一直以来都是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依托微信、QQ等腾讯旗下产品的流量效应使微粒贷为微众银行贡献了过半的业绩。给微众银行真正创造收益的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用户,
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

极氪上市首日大涨近40%,跨越里程碑后新故事即刻开始

图片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动汽车(EV)领域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5月10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正式以“ZK”为股票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极氪开盘价定在26美元,较21美元发行价高出了23.8%。当日盘中,极氪一度较发行价上涨40%,截至收盘,极氪股价报收28.26美元/股,市值达到68.67亿美元。 极氪从认购上就获得了亮眼的表现。本次IPO极氪总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较原计划的1750万股ADS进一步提升;每股ADS 21美元的发行价也位于拟定发行区间(每股ADS 18美元至21美元)顶部。 2021年4月15日,极氪品牌发布,短短三年时间就叩响美股大门,也成为了“史上最快 IPO”的造车新势力。吉利控股CEO李东辉对此表示,“极氪在这个全球交易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 本次极氪成功赴美上市,不仅完成了其成长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让极氪的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逐渐显露。 极速成长,来势汹汹 极氪的诞生,是吉利控股对新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绿色未来的坚定承诺。它以“共创极致体验的出行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科技与潮流交织的出行新时代。在以安聪慧为代表的核心团队带领下,极氪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者和梦想家。 2021年3月23日,吉利汽车在2020年度财报会上官宣,极氪智能科技正式成立。同年4月,极氪便推出了旗下首款产品——极氪 001。 极氪001在首次交付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10000台的总交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这是中国主要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和高端纯电汽车中交付速度最快的车型之一。2022年10月,极氪向市场交付了10119辆极氪001,使其成为中国纯电汽车品牌打造的首款单月交付量超过10000辆的纯电高端车型。 在新能源“内卷”愈加严重的当下,极氪
极氪上市首日大涨近40%,跨越里程碑后新故事即刻开始

换帅!上海家化业绩越来越差,潘秋生辞职,前阿里高管接手

出品|达摩财经 5月14日,上海家化(600315.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潘秋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长、CEO、总经理等职务。同时,董事会决定聘任林小海为公司CEO兼总经理,并提名林小海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将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批。 潘秋生拥有丰富的化妆品行业从业经验,曾就任于欧莱雅中国,并在任职期间主导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的线上化转型。之后出任上海家化大股东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副主任,被平安集团钦点为上海家化董事长,一度被寄予厚望。 潘秋生执掌上海家化已四年有余,在当初上任时,上海家化还特意为其制作了一份股权激励计划。如今四年时间已过,在潘秋生的管理下,上海家化的业绩远远未达到当初制定的业绩目标,且被珀莱雅反超,夺走了国产美妆头把交椅的地位。因此对于此次潘秋生全面卸任,业内并不意外。 潘秋生也在其个人朋友圈表达了对卸任上海家化的感想。 此次接任上海家化CEO兼总经理的林小海也是快消行业的老将。资料显示,林小海曾于宝洁中国担任大中华区营销总裁,2016 年至 2020 年,任阿里巴巴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阿里巴巴实现对高鑫零售(6808.HK)的控制后,林小海赴任高鑫零售,全面接管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的整体经营。 3月26日,高鑫零售公告称,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CEO,因需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当日,业内就有不少传闻称,林小海已从阿里正式离职。四天后,阿里“零售通”平台宣布正式关闭。现如今,林小海接棒潘秋生掌管上海家化,能带领这家老牌日化巨头重新找回昔日荣光吗? 原地踏步的上海家化 上海家化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美妆日化企业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至今已126个年头,拥有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等知名日化品牌,在众多细分市场排名靠前。 年报显示,2023年,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收入65.98亿元,同比下滑7.16%,这也是自2
换帅!上海家化业绩越来越差,潘秋生辞职,前阿里高管接手

资本“宁夏帮”被查,天娱数科、亚钾国际四年迷局等待揭蛊

出品|达摩财经 四年前,被前实控人朱晔搞崩盘、濒临退市的天神娱乐迎来“救星”。以徐德伟为首的宁夏背景团队进驻接管(参见达摩财经2019年10月报道:《天神娱乐宫斗结束:朱晔团队出局 “宁夏系”上位》),施展债转股、扭亏、转型连环招数后,这家2018年的A股“亏损王”改名天娱数科(002354.SZ),股价从2020年初最低谷的1.64元硬生生拉起,短短两年间涨幅三倍。 随着朱晔所持的股权被逐渐拍卖清理,天娱数科(2023年夏天后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当初卖壳给朱晔的老股东为新公司持股仅2.93%,被动成了第一大股东)董事会进一步改组,实际操盘的徐德伟在2023年8月正式担任天娱数科董事长,同时还有一位名人、财经评论员“水皮”吕平波出任独立董事。 吕平波曾公开唱赞天娱数科。他在2023年9月发布的一篇名为《无实控人的天娱数科实践》的文章中,特别对徐德伟的资本操盘术给予了肯定。 图片截图自公众号“水皮ESG会客厅” 现在,徐德伟的故事结束了。 5月12日,天娱数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德伟因涉嫌共同职务违法,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 就在不到一周前,吕平波因个人原因辞去天娱数科独立董事职务。截止目前,吕平波还是迪信通(6188.HK)的独立董事。 关于徐德伟被立案及留置的原因,天娱数科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徐德伟个人的调查,与公司无关。 天娱数科5月13日开盘即跌停,最新股价3.75元较一年前高点已跌去55%,最新市值62亿元。今年4月底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天娱数科继2022年转亏后,2023年又亏1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娱数科并不是资本“宁夏帮”操盘的唯一上市公司。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亚钾国际,也正卷入“宁夏帮”被查的风暴。 资本“宁夏帮”被查 徐德伟为19
资本“宁夏帮”被查,天娱数科、亚钾国际四年迷局等待揭蛊

昔日主导440亿美元收购,中国化工前董事长任建新退休六年后被查

出品|达摩财经 先正达650亿元IPO撤回不足两个月,曾主导收购先正达的中国化工原董事长任建新、总经理杨兴强双双被查。 5月1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建新,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兴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和浙江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任建新1958年1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祖籍河北冀县,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蓝星集团前身)创始人,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曾任中国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兴强则是任建新身边的重要人物之一,出生于1967年2月,甘肃静宁县人,曾长期在蓝星化学任职。任建新出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后,杨兴强接棒担任公司总经理。2021年,转任中国盐业集团总经理。 任建新可谓中国化工界的传奇人物之一,其发迹于工业清洗产业,企业壮大后先后对天津石化、黑石化、哈石化、济南裕兴、济南石化等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同时,一手推动了中国化工集团的组建,被业内称为化工界“并购大王”。 2017年,任建新完成其职业生涯最后一笔重大收购,斥资近440亿美元将全球知名农业集团瑞士先正达收入麾下。次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免去任建新的中国化工董事长职务,刚过60岁的任建新退休。 化工界的并购大王 1984年,时任化工部兰州化学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的任建新花费250元购买了一项名为“lan-5”的酸洗技术专利,注册蓝星清洗公司,挂靠在兰州化学机械研究院名下。 蓝星从清洗茶垢开始,后来又到工业锅炉,再到400米的输油管道,最后一直到载人飞船发射设施。逐渐占有了国内工业清洗市场90%的份额,硬把日、德对手挤出了中国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在任建新的带领下,蓝星清洗对超过百家国有化工企业进行了收购兼并,被誉为中国的“并购大王”。1996年,蓝星清
昔日主导440亿美元收购,中国化工前董事长任建新退休六年后被查

金徽酒耐人寻味的幕后资本局

出品|达摩财经 5月6日晚间,金徽酒(603919.SH)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济南铁晟叁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铁晟叁号”)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截至公告日,铁晟叁号持有金徽酒无限售流通股份253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本次铁晟叁号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1521.78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3%。 铁晟叁号是山东国资委旗下的投资基金,2023年7月,其与复星系旗下豫园股份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豫园股份所持有的金徽酒5%股份。截至公告日,其持股时长尚不足十个月。 在签订股份协议时,豫园股份与铁晟叁号约定,若铁晟叁号通过集合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卖出所持有可流通的标的股份,豫园股份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购买权。不过在本次公告中却未透露豫园股份会否行使这一权利。 截至3月末,亚特投资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金徽酒26.57%股份,甘肃富豪李明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可以确定的是,即便豫园股份将铁晟叁号的全部股权收入囊中,25%的持股份额依然无法动摇李明实控人的位置。 蹊跷兜底协议 自2021年底以来,因债务问题凸显,复星系便不断变卖旗下非核心资产以获得资金补充。从豫园股份和铁晟叁号当初签订的股转协议来看,金徽酒的这笔股权转让颇值得让人寻味。 2023年7月,铁晟叁号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5.99亿元的对价,自复星系旗下豫园股份手中获取了金徽酒5%的股权,受让价格为23.61元/股。 彼时,铁晟叁号表示,公司受让金徽酒股份主要是基于对金徽酒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规划及业绩成长前景的看好。但是,未来一年中,公司没有继续增持金徽酒股权的计划。铁晟叁号同时承诺,在持有金徽酒股份的前 12 个月内,不以低于协议转让价9折的价格减持股份,即不低于21.25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豫园股份和铁晟叁号还约定了差额补足以及超额收益
金徽酒耐人寻味的幕后资本局

长安保险陷入泥潭,国厚资产雪上加霜

出品|达摩财经 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国厚资产再交出一份大幅亏损的成绩单。 近日,国厚资产发布2023 年度发生超过净资产10%以上亏损的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度,国厚资产的净利润为-6.68亿元,亏损金额达到上年末(即2022年末)净资产的13. 46%。 国厚资产将2023年度的大幅亏损归因于对长安保险的投资。2023年,国厚资产联营企业长安保险的归母净利润为-7.66亿元,发生重大亏损,致使国厚资产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07亿元,净利润出现较大亏损。 国厚资产于2019年入主长安保险。彼时,长安保险因偿付能力不达标收到银保监会的监管函,被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等。国厚资产遂通过对长安保险增资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23年9月末,国厚资产持有长安保险31.68%股份,仍为第一大股东。 1月31日,长安保险曾发布公告称,将延迟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及偿付能力等相关信息。然而,直至5月8日,这份迟到的报告依旧未见踪影。 国厚资产在年报中提到了长安保险的大概业绩表现。2023年,长安保险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6.6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61%。截至2023年末,长安保险的净资产为-8.63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长安保险的财务困境 2007年9月29日,长安保险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2.5亿元。 长安保险在开业之时,身上也是光彩熠熠,其成立是根据国务院“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十部委共同支持组建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责任保险公司。 不过长安保险的增长似乎没能达到预期,时至今日,其资产总额也没能突破80亿元。同时,长安保险的盈利能力同样一直令人堪忧,自成立以来,长安保险净利润表现最好的一年还要追溯到2010年,归母净利润为4700万元。 2018年,长安保险迎来重大转折,其因涉足P2P履约保证保险而
长安保险陷入泥潭,国厚资产雪上加霜

众安在线14亿购入百仕达物业,左右互搏的欧亚平在打什么算盘?

出品|达摩财经 4月30日,众安在线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收购两处位于上海外滩中央商务区的物业,总代价为14.37亿元。 买卖协议显示,本次众安在线购买的其中一处物业为圆明园路219号洛克·外滩源项目的新建建筑219号楼中全部地上可售面积,总建筑面积为6563.47平方米,代价5.91亿元。另一处则为位于北京东路108号、118号及122号洛克·外滩源项目的新建建筑27号楼中全部地上可售面积,总建筑面积为9380.51平方米,代价8.45亿元。 众安在线目前的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69号协进大楼4-5楼就位于洛克·外滩源,本次买入的物业项目均为洛克·外滩源项目中的新建建筑。 本次协议卖方为上海洛克菲勒集团外滩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中国注册成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出租、出售及相关的物业管理,是Rockefeller Group Asia Pacific, Inc.(RGAP)的附属公司。 RGAP由洛克菲勒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百仕达分别拥有51%及49%。众安在线非执行董事欧亚平持有百仕达已发行股份中51.54%的权益,为百仕达的实际控制人。 虽然欧亚平在2023年7月卸任了众安在线董事长一职,但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欧亚平弟弟欧亚非通过深圳加德信持有众安在线9.09%股份,欧亚平通过日讯网络持有众安在线5.51%股份,二者合计持股14.6%,欧亚平仍为众安在线实际控制人。 也正是因为百仕达与洛克菲勒之间微妙的持股,众安在线在公告中否认了此次收购与欧亚平有直接关系。众安在线表示,卖方并非欧亚平的联系人。因此,就上市规则而言,卖方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为独立第三方。 外滩源往事 洛克·外滩源百年建筑街区坐落于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东临圆明园路和33号公园绿地,西靠虎丘路,北濒苏州河路,南达北京东路,总占地面积约17000㎡。街区由11
众安在线14亿购入百仕达物业,左右互搏的欧亚平在打什么算盘?

江苏银行新领导班子亮相,却惨遭股价“打脸”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6日,江苏银行召开业绩交流会,新任董事长葛仁余、行长袁军等领导班子成员亮相,就投资者关心的资产质量、业绩趋势、分红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财报显示,2023年,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42.92亿元,同比上涨5.28%;归母净利润为287.5亿元,同比上涨13.25%。在业绩交流会上,江苏银行管理层对营收、净利双双上涨给予了肯定。 江苏银行在业绩交流会召开的同时,却遭到股价“打脸”。4月26日,江苏银行股价大幅低开,盘中一度逼近跌停,截至当日收盘,江苏银行股价大跌9.12%,北向资金净卖出金额9.99亿元,58.92亿元的成交量也创下了其上市以来新高。 不少投资者在业绩交流会上表达了对股价问题的关注,希望江苏银行管理层给予解答。不过,江苏银行并未正面回复股价异动问题,对相关问题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 业绩变脸,低于预期 江苏银行是由扬州、无锡、苏州和南通等多家江苏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来。2016年,江苏银行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相较于2007年上市的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晚了近十年。 江苏银行上市虽晚,但是在成长上毫不逊色。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末,江苏银行总资产约3.4万亿元,在上市城商行中仅次于资产规模3.75万亿的北京银行。 从2023年全年表现来看,江苏银行的业绩还算可圈可点,在已公布财报的上市城商行中,江苏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排在第一位;从业绩增速上看,江苏银行营收增速排名第8,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第6。 但是,这样的增速表现仍然低于市场预期。中金公司2023年10月曾预计,江苏银行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期307.6亿元,同比增长21.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357.1亿元,同比增长16.1%。 机构之所以对江苏银行给出这样的预期,主要是因为2023年前三季度的优异表现。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实现营收586.8亿元,同比增长9.15%,实现
江苏银行新领导班子亮相,却惨遭股价“打脸”

中国平安核心业务重燃增势,差异化新引擎引领价值增长

4月24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2455.69亿元,归母净利润387.09亿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平安凭借其深厚的业务基础和综合金融模式,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发展。在整体经济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平安第一季度整体经营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公司经营保持稳健,核心业务恢复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87.09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恢复增长,三项业务合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0.3%。 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国平安在保持业务规模的同时,也实现了盈利水平的提升。这不仅反映了公司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体现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满足。 作为一家拥有多元化金融业务的大型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在科技、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布局和创新,也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中国平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坚守主业,三大核心恢复增长 作为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业务在一季度均实现了不小的增长,为中国平安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有效的壁垒。 在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上,中国平安持续深化“4渠道+3产品”战略,渠道全面拓展和业务质量提升,以及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推出,使得平安寿险经营稳健发展。 今年一季度,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优化,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4%。同时,外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社区网格化经营也为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提供不小的增量,截至2024年3月末,网格推广城市的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从产品销售来看,平安寿险持续聚焦财富、养老和保障三大市场,财富及养老类产品通过优化产品形态、丰富产品交期设计等,不断健全产品体系,保障类上新兼具财富管理及重疾保
中国平安核心业务重燃增势,差异化新引擎引领价值增长

业绩“大增”,杭州银行为何分红有点“抠”?

出品|达摩财经 杭州银行又闹出了“乌龙”。 4月19日,杭州银行发布2023年财务报告,与之一同发布的还有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杭州银行宣布“每股派发现金股利5.20元”。随后该行火速发布了更正公告,每股派发现金股利由5.20元更正为0.52元。 这一乌龙事件引起业内一片哗然,要知道,按杭州银行59.3亿的股本计算,按照未更正之前的方案,杭州银行的年度分红将高达300亿元。 事实上,杭州银行的乌龙事件并非首次。2016年9月,杭州银行披露的招股书中就曾把摘要中募资额的“亿”写成了“万”,37.67亿元写成37.67万元。2023年6月26日晚,杭州银行在披露125亿规模的定增预案之后,又火速在6月27日盘前,将定增规模调减至80亿元。 如此反复的“迷之操作”也为杭州银行引发出新的信任危机,让人不得不对杭州银行光鲜的业绩外表重新审视。 业绩上涨靠投资?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0.16亿元,同比增长6.33%,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对比之下,如此高增长的业绩表现,在净息差下行的大环境中,让杭州银行在上市城商行中显得格外出众。 近两年,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增长表现都很不错。2022年和2023年,杭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11%和23.15%,表现优于大多数城商行。但是,杭州银行在这两年内,一直在通过减少信用减值损失来实现净利润的增长。 2021年至2023年,杭州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分别为210.95亿元、228.58亿元和243.51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17.16%、8.36%和6.53%。也就是说,抛开信用减值损失对净利润所带来的影响,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实际上已经明显放缓。 从收入分布上看,2023年,杭州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表现并不是很抢眼,这与不断下行的息差有很大的关系,也比较符合银行业的整体趋势。 202
业绩“大增”,杭州银行为何分红有点“抠”?

茶百道上市首日跌近30%,排队中的新茶饮“瑟瑟发抖”

出品|达摩财经 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故事”。 4月23日,茶百道(2555.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茶百道此次上市发行价为17.5港元/股,最终发售股份数目为1.44亿股,募资总额为25.86亿港元,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募资额最大的IPO。 但是,资本市场对这只新茶饮巨无霸似乎并不买账。茶百道开盘即跌破发行价,股价持续走低,临近午间最大跌幅达到38%,最终尾盘略微拉升至12.8港元/股,跌幅为26.86%,总市值189.14亿港元。 近年来,新茶饮赛道引发了一轮消费热潮,各大新茶饮品牌野蛮生长。但随着行业的日益饱和,新茶饮市场增速放缓,各品牌集体卷入规模战、价格战的漩涡。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份额的争夺,推着新茶饮们走向上市之路。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光环在港交所上市,与茶百道同样,也出现了上市首日破发的表现。奈雪的茶上市首发价格为19.8港元,上市首日当天下跌13.54%。截至4月23日,奈雪的茶股价报2.28港元/股,上市以来的累计跌幅达到87.9%。 除了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和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都在排队等待上市。虽然新茶饮已经迈入万店时代,但是从融资端和市场表现看,似乎资本对新茶饮赛道的热情已经褪去,未来新茶饮能否在资本市场闯出一片天地仍充满未知。 茶百道上市首日折戟 2008年,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和刘洧宏夫妇在成都开设了首家茶百道门店。经过15年的扩张发展,截至2月18日,茶百道在国内共有8010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仅次于2.73万家的蜜雪冰城和9137家的古茗。 招股书显示,定位于中端的茶百道在新式茶饮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6.8%。2023年,茶百道零售总额达到169亿元,加盟店贡献了公司99.2%的收入,茶饮店集中在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总销量超过了10亿杯。 事实上,对于茶百道首日破发的股价走势也有迹可循
茶百道上市首日跌近30%,排队中的新茶饮“瑟瑟发抖”

年赚20亿,马上消费金融仍在等待上市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重庆百货(600729.SH)发布了2023年年报,旗下备受瞩目的马上消费金融全年业绩数据也随之公布于众。 财报显示,2023全年,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157.95亿元,同比增长15.69%;净利润19.82亿元,同比增长10.85%,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业绩稳健向上。 截至2023年末,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为712.80亿元,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在700亿元之上的,除马上消费金融外,还有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以及中银消金四家。马上消费金融也凭借过百亿的营收与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一起成为“消金三巨头”。 在消金行业发展初期,凭借高额度杠杆和不限额的借贷利率,不少消金公司很快实现了资本积累。不过随着监管的加强,消金公司的处境已变得越来越艰难。在马太效应加剧、存量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通过上市带来的资本补充以及更低的融资成本已成为现阶段消金公司绕不开的话题。 事实上,早在2020年9月,重庆银保监局就曾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马上消费金融也差点冠上“消金第一股”的名号。但随后原银保监会对马上消费金融列出“七宗罪”,致其IPO计划落空。 2023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马上消费金融已经选定创业板作为上市目标,正在接受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辅导。不过马上消费金融随即出面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 在经过快速跑马圈地过后,消费金融行业正保持着合规、稳健的发展态势。在不断地变化中,行业也都在期待着“消金第一股”的到来。 增速放缓 马上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起家于线下3C产品分期,随后快速成长,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和扩张,如今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官网资料显示,马上消费金融主要聚焦循环额度信贷与商品分期产品,拥有安逸花、马上金融、优逸花三款APP。据马上消金介绍,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9亿,合作金融机构超200家。
年赚20亿,马上消费金融仍在等待上市

“白衣骑士”欲集体跑路,昔日海航系险企再度飘摇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一则招商项目显示,某人寿保险公司计划将65%的股权进行公开转让。本次项目的招商主体为四家公司,采取集中方式进行招商,挂牌起止日期为2024年4月12日至2024年5月24日,如果没有征集到意向合作方,将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期,直至征集到意向合作方为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招商项目中,标的公司名称、招商主体公司名称、参考价格等关键信息悉数被隐匿。 毫无疑问,对于这家寿险公司来说,关键信息被隐去可以极大的降低此次挂牌转让对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项目中标的企业概况以及业务概况等多种迹象不难发现,此次挂牌交易的标的公司直指鼎诚人寿。 项目概况与鼎诚人寿官网对比图 鼎诚人寿长久以来一直饱受业绩亏损的困扰,自2009年成立至今,鼎诚人寿无一财年实现盈利,合计亏损约17.5亿元。本次高达65%的股权转让,更是足以引发鼎诚人寿控制权、管理层人员、管理机制以及公司战略的变更,不禁让人对这家寿险公司的未来感到担忧。 昔日“白衣骑士”集体清盘 鼎诚人寿是一家全国性合资寿险公司,公司前身为2009年3月成立的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初由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与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50%组建,总部设在北京。 苦于公司一直未能实现盈利,新光海航人寿偿付能力跌至负数,原保监会对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要求从2015年11月起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停止开展新业务并尽快落实增资。 2018年,由于深陷债务危机,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人寿股东行列。新光海航人寿借机变更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12.5亿元,引入柏霖资产(现更名为为顺正新)、香江金融、国展投资、乐安居、上海冠浦5家地产系“白衣骑士”成为新股东。 增资完成后,新光人寿持有新光海航人寿25%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顺正新和香江金融各自持有20%股权,国展投资、乐安居、上海冠浦
“白衣骑士”欲集体跑路,昔日海航系险企再度飘摇

医美江湖生变!山西女富豪逼宫“玻尿酸女王”

出品|达摩财经 4月15日,锦波生物(832982.BJ)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1-3月业绩大幅上升,归母净利润为8500万元至1.0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7.65%至144.16%。 锦波生物如此强劲的业绩表现再度让业内哗然,一时之间,重组胶原蛋白将接棒玻尿酸“神话”的声音不绝于耳。 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一直是医美领域拿来对比的关注度最高的产品。2019年,华熙生物顶着“玻尿酸第一股”的光环登陆A股,短短两年时间,华熙生物的股价一路飙升至313元/股,总市值高达1500亿元,风头无两。 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于玻尿酸类产品的热情似乎有所减退,华熙生物等一众玻尿酸企业的业绩及毛利率开始下滑。 随着“颜值经济”的不断发展,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不断增值。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到2026年,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专业护理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超过透明质酸,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6%。 面对如此广袤的未来市场,不少昔日医美玩家也在加紧布局,江苏吴中、丸美股份、巨子生物以及爱美客等纷纷加入胶原蛋白市场的争夺,医美江湖的地位亦或将就此改写。 昔日玻尿酸第一股优势渐失 凭借爱美女性的超强消费力,玻尿酸成为前几年最热门的医美项目之一,在生产玻尿酸的企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当属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原料起家,定位为一家赋能整个生物活性材料行业的技术公司,专注B端市场。坐拥全球约40%的玻尿酸原料的华熙生物,2019年11月成功登陆科创板,董事长赵燕被业内称为“玻尿酸女王”。 华熙生物上市后,开始逐渐从玻尿酸原料生产转型向C端销售功能性护肤品,旗下拥有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四大功能性护肤品品牌。2019年至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营收分别为6.34亿元、13.46亿元和3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2%、147%,连续三年营收增速
医美江湖生变!山西女富豪逼宫“玻尿酸女王”

兴业银行“掉队”,发生了什么?

出品|达摩财经 兴业银行“掉队”了。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08.31亿元,同比下降5.19%;实现归母净利润771.16亿元,同比下降15.61%。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101583.26亿元。 从规模上看,兴业银行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经营层面上看,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双双下滑,也让投资者对兴业银行的价值不得不重新审视一番。 从已发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对比来看,大多数银行在2023年的表现都是增利不增收,与兴业银行同样实现同比双降的仅有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浦发银行至今仍未公布2023年正式财报,目前在已公布财报的股份行中,兴业银行以-15.61%的净利润增长处于垫底位置。 兴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也反映到了其股价中。2024年以来,A股42只上市银行股中仅有4只股票未实现上涨,兴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截至4月16日,兴业银行股价为15.93元/股,自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73%,涨跌幅在42只银行股中排名倒数第三位。 上市后首次净利润下滑 2017年,兴业银行曾以-10.89%的营收增长率出现了罕见的营收回退。不曾想,在时隔六年后,兴业银行再一次出现了营收负增长的局面。 从收入组成上看,2023年,兴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465.03亿元,比2022年增加12.3亿元,同比增长0.85%。在息差下行的环境下,兴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稳定息差,并通过以量补价,来保持利息净收入稳定。2023年,兴业银行生息资产余额86881.73亿元,同比增长9.94%。 拉长时间来看,兴业银行近三年利息净收入年复合增速仅有0.69%,不论是三年期还是与基期相比,均大幅低于生息资产同期增速,显示出兴业银行规模增长不经济,即资产转化为经济收入效益不佳。 与利息净收入相比,非利息净收入的收缩成了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财报显示
兴业银行“掉队”,发生了什么?

背靠五粮液的宜宾商行IPO,酒企银行高薪酬惹关注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宜宾市商业银行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建银国际和工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2023年6月30日,宜宾市商业银行就曾向港交所递表,最后却以失效告一段落。如果本次能成功实现港股上市,这家资产规模不足千亿的银行将是继H股泸州银行、A股成都银行之后四川省第三家上市的城商行,也将成为港股市场最为“袖珍”的上市银行。 作为宜宾市最大的本土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的股东背景与当地白酒产业联系紧密,其单一最大股东为白酒产业龙头企业五粮液集团。 事实上,像五粮液集团这样参股或控股银行的酒企不在少数。公开资料显示,茅台集团持有贵州银行12%股份,为该行第二大股东;泸州老窖是泸州银行和泸州农商行的第一大股东,分别持股约15.97%和12.26%;此外,舍得集团、汾酒集团、古井集团等均对不同城商行实现了参股或控股。 在银行业息差不断下行的大环境下,不少商业银行在2023年都透露出增长乏力的现象,相比之下,有酒企大股东依托的城商行虽在规模上不及大中型银行,业绩表现却表现反而更显优异。但是,在业绩向好之外,白酒+银行这种特色运营模式背后的一些问题也同样值得思考。 酒企银行的业绩表现 宜宾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6年12月,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宜宾市城市信用社,是宜宾市第一家政府控股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2014年至2016年,天风证券通过股份认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合计获得宜宾市商业银行近1.75亿股股份,一度凭借14.57%的持股比例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在2020年及2021年,宜宾市商业银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增资扩股,最终五粮液集团取代天风证券成为第一大股东。 截至招股书披露,五粮液集团持有宜宾市商业银行19.99%股份,仍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既然五粮液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作为回报,宜宾市商业银行也免不了为五粮液集团提供一定的业务回馈,近年来宜宾商行将自
背靠五粮液的宜宾商行IPO,酒企银行高薪酬惹关注

1149亿天价代理费拖累业绩,邮储银行的“问题”不止于此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邮储银行披露了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营收、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3425.07亿元,同比增长2.25%;净利润864.24亿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总资产达到15.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0%。 整体来看,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还算差强人意,但仍有些许不足。 尽管邮储银行的总营收有所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当然其中原因与逐渐下行的净息差不无相关。但从分部来看,邮储银行由于贷款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已经出现被投资利息收入赶超的趋势。 另外,邮储银行净利润的增长也相对有限,这表明邮储银行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仍需努力。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提高业务效率,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以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多位高管还存在超期履职现象。该行副行长姚红、徐学明二人在副行长岗位上分别任职长达17年以及11年之久,或已违反了银行关键岗位人员“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 自2022年4月25日张金良辞任董事长一职后,行长刘建军就一直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至今已近两年,而监管明确规定代为履职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未来邮储银行管理层会否发生大幅变动仍存变数。 贷款利息收入能力减弱 2023年,在银行业整体面临压力挑战的背景下,邮储银行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按收入结构来看,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为邮储银行的业绩推动做了主要贡献。2023年,邮储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818.03亿元,同比增长3%。 年报显示,2023年末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1%,显著高出同期国有银行1.62%的平均水平和全国商业银行1.69%的水平,在同业中维持领先。 在净息差下行的条件下,大部分银行都靠拉动贷款规模以保证在收入上显得不那么“难堪”,邮储银行即使净息差保持领先,但在扩大规模这一点上也不例外。 2023年,
1149亿天价代理费拖累业绩,邮储银行的“问题”不止于此

30亿收购14亿出售,买主是抖音

出品|达摩财经 为了攻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抖音要花十几亿,再揽入一张全国支付牌照。 上市公司海联金汇(002537.SZ)4月3日与天津同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同融)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三级全资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联动商务)100%股权转让给天津同融,评估值为13.82亿元,转让价格主要为7.5亿基准对价+6.48亿净资产。 天津同融由北京石贝科技持股100%,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持有石贝科技99%股权,抖音集团董事长张利东为天津同融法人代表。截止2023年末,天津同融资产总额约697亿元,2023年营收近45亿元,净利7970万元。 海联金汇公告称,天津同融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武汉合众易宝合并联动商务。武汉合众易宝为抖音支付牌照主体。本次交易将为抖音集团生活服务等线下交易业务场景提供支持。 联动商务2023年末资产总额16.88亿元,净资产6.48亿元。当年营收18.9亿元,净利8128万元。央行官网信息显示,联动商务在2011年首次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是为数不多的全国全类支付牌照。 近年来,行业严监管的背景下,支付牌照价值明显缩水。按照双方转让协议,联动商务这张全国支付牌照本身价值7.5亿元。2016年,海联金汇是以30亿元的价格、溢价近五倍收购联动商务母公司联动优势,给上市公司增加商誉近25亿元。 海联金汇收购联动商务这张支付牌照后,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近年来更是屡因违规收到大额罚单。此次出售后,海联金汇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自己的智能制造即汽车零部件业务。 母公司业绩下滑 拖累海联金汇 本次的交易标的联动商务是海联金汇的三级子公司,于2011年1月19日由联动优势出资1亿元设立。联动优势是一家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3年,面向金融机构和产业经济提供综合性金融科技服务,助力政府机构
30亿收购14亿出售,买主是抖音

浙商银行喜中藏“忧”,地产沉积风险持续暴露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浙商银行(601916.SH)披露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截至2023年末,该行资产总额3143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1%。 受困于息差下行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普遍业绩承压的环境下,浙商银行如此业绩表现显得可圈可点。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的银行,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双位数的银行。 但是从股价表现上来看,年初至今,在银行股普遍上涨的局面之下,浙商银行并没有因为其业绩表现而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截至4月3日,浙商银行的股价为3元/股,比其4.94元/股的发行价仍有近40%的降幅;总市值为823.94亿元,为9家股份行中最低。 作为A股最年轻的股份行,浙商银行昔日与浙银资本、浙商产融采用“投贷联动”的打法,规模扩张一度比较激进。但是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也不可避免地埋下了不良资产风险隐患。 随着浙商银行前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以及多名高管相继落马,浙商银行的问题逐渐被公之于众。在陆建强接管浙商银行的两年里,过往激进发展遗留下的风险也在加速出清。但是,在这份亮眼的财报背后,浙商银行依然有诸多问题在等待浙商银行管理层解决。 营收净利双增 资本充足率承压 2023年,浙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双双实现增长。其中,利息净收入475.28亿元,比上年增长0.99%,占营业收入的74.61%。非利息净收入16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5%,占营业收入的25.39%。 浙商银行2023年贷款业务的增长强劲,截至2023年末,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总额分别为11281.70亿元和4766.92亿元,对比上年均实现了14%的增长。但受到息差下行的影响,二者的收益率对比2022年也呈现出不同的下跌。
浙商银行喜中藏“忧”,地产沉积风险持续暴露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