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智能
光锥智能
AI产业第一媒体,关注千行百业的数智化。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31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8-30

氢能重卡打响锂电“阻击战”

文|刘雨琦对于新能源来讲,2022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2021年是光伏补贴的最后一年,新能源汽车也即将在明年正式取消补贴政策,在两个主要角色可以“自我造血”之后,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下一个能源增长点:氢能。2020年3月20日,国家氢能规划出台,确定了全产业的奋斗目标,即在2030年以100GW装机目标促进绿氢在行业中的快速推广应用。在此背景下,氢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政策支持的重点对象。光锥智能向多位长期关注碳中和及氢能赛道的多位投资人与分析师了解到,当下氢能的发展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如何降低氢的使用成本,这部分3-5年内以国家补贴政策为主,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二是如何找到氢能的使用场景,让氢真的用起来,而不是仅停留在“理想化”的能源里。“氢能技术经过全球40多年、中国2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从0到1,大致可对标2015年的锂电产业,目前正处于爆发前夜。未来的三五年,中国将实现氢能动力系统与传统燃油系统平价。”势乘资本合伙人谢晨星表示。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报告显示,在国家补贴政策和产业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下,有望在2025年-2030年之间实现氢能与传统燃油能源的平价,这需要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规模化效应。图源氢能联盟研究院当下,更重要的是找到氢能的使用场景。双碳背景下,交通领域作为氢能及燃料电池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一直是各方关注重点方向。中国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遵循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先发展的特点,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集中在物流、客车等领域。维纳集团董事长王顺冉认为,氢能重卡是物流车的突破口。“在运输半径不超过100公里的短倒运输区域,重卡每天要跑好多趟,这个场景是新能源商用车的突破口,虽然当下仍然是换电重卡的主战场,但换电重卡存在一些问题,氢能重卡有机会。”王顺冉讲道。氢能重卡很有可能从当下蓬勃的锂电格局下,切下一块蛋糕。01 被“选中”的
氢能重卡打响锂电“阻击战”

字节、快手、Vidu“打野”升级,AI视频小步快跑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继9月份版本更新之后,光锥智能从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朋友圈获悉,Vidu大模型将于本周再次进行版本升级,Vidu-1.5版本即将上线。 此版本更新方向仍是重点延伸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和主体一致性问题。上一版本重点是单一主体的一致性,而最新版本则能够理解和整合人物、物体、环境等多个概念,遵循用户指令30秒内生成多个主体融合的相关视频结果,率先实现视频创作中的多主体一致性生成。 除Vidu外,自今年9月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字节旗下即梦AI、快手可灵AI、Runway、智谱清影、爱诗科技PixVerse、Pika等主流的AI视频生成平台,都已经进行了版本更新。 当前,在爆火的AI视频生成赛道中,大模型创企、互联网大厂等纷纷入局,而在经过前期各家密集进行产品发布阶段后,如今已进入产品迭代升级比拼阶段。 通过各家版本更新的内容,不难发现,AI视频生成大模型能力迭代的大方向,仍是生成视频的时长、画面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主体前后的一致性上。 但与此同时,各个玩家又在实际功能应用中,开始出现“分野”,各有侧重,部分中小玩家也开始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 比如Runway最新版本中更新了可将真人面部表情精确复刻给AI角色的Act-One,以能够实现3D化的AI摄像头控件。PixVerse则上线了各种万圣节特效、毒液特效等。 对此轮各AI视频生成平台的更新,星贤文化创始人、AI原创玄幻IP《山海奇镜》制作人陈坤认为:“最大的更新应该是Act-One这种表情迁移,提供了人物表演的基础可能性。”而对于人物主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进步,但并没有代际型进步。” 在AI视频创作者尾鳍Vicky看来,相比上半年初代产品,最新更新的AI视频平台,除了在底层模型能力上的迭代之外,在功能上也进行了更新,比如首尾针、画质和帧率的补足、配音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完善,实际上是比上半年
字节、快手、Vidu“打野”升级,AI视频小步快跑
avatar光锥智能
2023-07-01

硅谷老钱和中国巨头,AI并购潮的同行不同命

文丨姚悦、郝鑫 ChatGPT拉开了AI新一轮创投热潮,但在中国和硅谷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在国内,刚获融资的大模型初创企业光年之外,因创始人王慧文身体抱恙,被紧急1元接盘;另一边,国外一天就诞生了三起大额并购,其中就包括年内AIGC领域最大并购案——数据巨头Databricks以13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MosaicML。 资本市场一冷一热所折射的,正是身处发展初期的中国AIGC产业,面对商业模式不清晰、技术层面的不足,大批国内创业者仍征途漫漫。 王兴出手,接盘上铺兄弟 王慧文因身体抱恙离岗,随后光年之外迅速被美团接手。 6月29日,美团发布公告称,已经签订协议全面收购光年之外。代价包括购买境外股权支付2.3亿美元(约合16.68亿元),境内债务3.67亿元,以及现金1元。 (图源:美团公告) 总代价20.35亿元,马上被喊出国内今年也出了最大AIGC收购。但事实上,光年之外账上还有2.85亿美元(约合20.67亿元)的现金。“这就相当于1块钱卖了出去,没有溢价。从交易根本看不出公司的任何价值。”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据IT桔子数据,就在6月5日,光年之外才刚获得了2.3亿美元(约合16.68亿元)的战投,投后估值达到12.3亿美元(约合89.2亿元)。这笔钱加上王慧文自带的5000万美元(约合3.63亿元),和账上的现金相差无几。可见晋升独角兽的光年之外,还没来得及花钱做更多事情体现价值,就遭遇变故。 科技大佬王慧文和背后的一众支持他的兄弟和资本,出师未捷,令人唏嘘。 (图源:网络) 就在几个月前,王慧文“带资”挂帅,又有豪华VC天团撑腰,外界对于光年之外始终保持很高的期待值,如今其命运走向也自然备受关注。 基于已经被美团收购的事实,有乐观的猜测认为,在大模型火爆之前,王兴就已经很感兴趣,美团也已经扩张算法团队。而王慧文坚持的AGI(通用人工智
硅谷老钱和中国巨头,AI并购潮的同行不同命
avatar光锥智能
2023-08-31

年收入超10亿美金?OpenAI 的“赚钱戏法”

点击关注 文丨郝鑫、刘雨琦,编丨刘雨琦 “我当时见到他不到三分钟,就在想,啊,19岁的比尔·盖茨估计也就这样了吧!” 在YC创始人Paul Graham(格雷厄姆)的眼里,28岁的Sam Altman与19岁的比尔·盖茨一样,名校肄业、特立独行、坚信世界可以被改变,利他主义与极致野心相交织,但Altman更为激进,野心甚至超过了硅谷能容纳的边界。 算起来,格雷厄姆是Altman第一位伯乐,2014年,Altman被格雷厄姆选中,担任创业孵化器CEO。而众所周知,Altman成立OpenAI后,找到了他的第二位伯乐:微软现任CEO纳德拉。 事实证明,Altman确实是一匹千里马,Altman接任YC孵化器CEO的5年里,开辟了多项新业务,带领YC总市值冲向约1500亿美元,投资网络覆盖4000多个创业园区以及1900多家公司。而时至今日,一直在双向极端评价中的OpenAI,也初步交出了成绩单。 8月30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消息,OpenAI 预计在未来 12 个月内,通过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及其计算能力,将获得超过 10 亿美元的收入。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毕竟早在3个月前,OpenAI还挣扎在“生死线”,印度新闻媒体平台Analytics India Magazine的一份报告中称,OpenAI仅运行其人工智能服务ChatGPT每天就要花费约70万美元,OpenAI目前正处于烧钱的状态,若不加速自身商业化进程,很有可能在2024年底不得不申请破产。 这种推测并不是捕风捉影,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OpenAI营收约3600万美元,但这一年,他们花掉了5.44亿美元,也就说,光去年一年,就净亏5亿美元。 一直被喻为“吞金兽”的OpenAI突然开始有了规模化营收,这让所有人心生疑窦:Altman究竟变了怎样的生钱戏法? 更重要的是,OpenAI是大语言模
年收入超10亿美金?OpenAI 的“赚钱戏法”
avatar光锥智能
2021-12-02

增长加速、利润减半,Salesforce的进化启示录

PaaS+SaaS模式,保证了大客户的订阅服务,减少了定制化。但深入PaaS产品也同时意味着更多的研发投入,以及更昂贵的市场销售费用。 文|张艺 Salesforce是道琼斯指数中比较受欢迎的成份股之一。不过,这个“当红炸子鸡”刚发布的2022财年Q3财报(非自然年),让华尔街略感“不淡定”。 从Q3的业绩来看,Salesforce再一次提速:总营收为68.63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67.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54.19亿美元相比增长27%;净利润为4.6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10.81亿美元相比下降57%;每股摊薄收益为0.47美元,去年同期的数据为1.15美元。 数据显示,Salesforce近7个财年的营收增速稳定:2015-2019年平均复合增长率25.38%,2019-202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6.5%。 Q3的整体数据与市场预期不相上下,但是Salesforce对Q4的预期却稍显信心不足。其预估Q4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72至0.73美元,低于华尔街预测的0.8美元。这一消息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6%。 增长加速、利润却减半。 原因就在于,这个1999年横空出世的SaaS巨无霸,正在朝SaaS+PaaS进化。 Salesforc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说:“Salesforce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性,因为每家公司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之路。凭借Customer 360平台和Slake,我们有望在2026财年达到500亿美元的收入。” 对比Salesforce当前的营收,意味着其将在三年左右实现86%的营收增长。500亿美元的营收水平意味着什么?老牌软件巨头甲骨文在2021财年总收入为405亿美元,微软2021财年的商业云年收入超过500亿美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字化席卷,演变成全球性新的科技风口。“国内企业服务依然和硅谷有5年的差距,这
增长加速、利润减半,Salesforce的进化启示录
avatar光锥智能
2023-04-18

徕卡光学全新突破,小米13 Ultra开启移动影像光学时代”

​​ ​ 4月18日,小米集团在京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全新的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手机小米13 Ultra,以及小米电视大师 86" Mini LED、小米平板6、小米手环8、小米Sound Move便携智能音箱、米家皮皮灯等五款小米科技生态新品。 ​小米13 Ultra定位人文影像专业旗舰,它搭载移动影像领域迄今最完美的徕卡Summicron镜头,配备全焦段徕卡光学四摄、一英寸可变光圈、2K 专业超色准屏幕,推出全新的专业原色模式,行业首创专业影像印制服务,带来移动影像的全链路光学体验提升。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13 Ultra的发布,回归影像的光学原点,让移动影像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移动影像光学时代从此开启。 回归影像原点,小米影像战略升级开启“第二章” 小米13 Ultra搭载了小米与徕卡共同设计、开发,移动影像领域迄今为止最完美的Summicron镜头,真正将徕卡的专业光学能力系统性带到移动影像时代,让移动设备真正具备了出色的光学表现,拥有了相机般的创作能力。 ​雷军表示,小米与徕卡全面深度合作,用徕卡光学的标准,做出了最完美的移动摄影光学系统。小米13 Ultra,不只是一款全新人文影像专业旗舰手机的发布,更是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第二章”。 ​徕卡相机公司CEO Matthias Harsch也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我给徕卡小米的合作打满分。给小米13 Ultra同样满分,影像体验这么优秀的的智能手机真是前所未有。” ​徕卡光学全新突破,成就专业人文影像引领 ​小米13 Ultra首度实现了徕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重大突破,做到了光学性能、小体积、大光圈以及经久耐用的最佳平衡。为了实现高性能,镜头设计采用了“超高阶偶次多项式”,镜片拟合精度达到纳米级,逼近光学极限。多层镀膜大幅度削弱了眩光和鬼影,并且在极寒和极热环境下也具备稳定
徕卡光学全新突破,小米13 Ultra开启移动影像光学时代”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8-13

劳模雷军,跟马斯克学“做人”

文|卢滢西劳模雷军,开始跟马斯克学“做人”。8月11日,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原型机亮相发布会,这是继去年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后,小米机器人Cyber家族的又一新成员。据悉,CyberOne身高177CM、体重52KG,艺名“铁大”,能够感知人类情绪、视觉敏锐、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据业内人士向光锥智能透露,CyberOne的原型机由小米机器人实验室自研,而此前的Cyberdog“铁蛋”则是由小米生态链公司追觅科技参与研发。人形机器人风头正劲,不少科技公司都把人形机器人当做秀肌肉的方式之一,除了波士顿动力、特斯拉和小米以外,戴森、优必选、追觅等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波士顿动力的“跑酷王”Altas火热出圈、戴森招募上千人计划在10年内研发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而追觅科技也在去年8月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的项目。不过,从成品来看,除了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动作灵巧,其他公司目前还处在简单“挪动”、甚至是概念阶段。功能的简单、成本的高昂,让人形机器人目前仍处在“秀”的阶段:用之鸡肋、不做可惜。01 巨头扎堆,波士顿动力一骑绝尘2018年6月28日,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停止人形机器人阿西莫的研发。这个取名灵感来源于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伟大作品”在1986年启动研发,曾被认为是全球最早具备人类双足行走能力的类人型机器人。尽管“阿西莫之死”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人类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其中不乏知名科技公司的参与。波士顿动力是仿生机器人领域不得不提的“老大哥”。去年8月,波士顿动力在YouTuBe上发布一段人形机器人Atlas的跑酷视频,该视频展示了Altas几乎接近于人类的弹跳以及躯体稳定性。波士顿动力Altas的跑酷视频凭借着在仿生机器人上的技术优势,当赛道的其他玩家还在为机器人平面行走发愁时,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ltas早已
劳模雷军,跟马斯克学“做人”

放弃“颜值”,15年的美图开始拼“生产力”

图片 文|郝    鑫 “美图是一家AI公司”,美图在2023年财报的一开头就迫不及待地重申了自己的“新身份”。 这背后源于美图去年到现在对AIGC的一连串疯狂押注。 2023年6月,美图一口气发布了美图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和六款AI产品,覆盖了AI图片、AI视频、AI设计和AI数字人多个领域; 2023年10月,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升级至3.0版本,产品应用渗透至电商、广告、游戏、动漫、影视行业; 2023年12月,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再次更新至4.0版本,同时探索AI设计领域; 2024年,Sora热潮来袭,美图高调官宣布局视频生成。赶在3月底,正式发布了60秒的大模型视频生成效果MV; 官方释出消息,6月即将迎来新一波的产品更新。 在美图变得厚重之后,产品架构也越来越像Adobe。 图片 美图搭建起了以奇想智能为底座,开放平台为中间层,产品应用为顶层的三层架构。对标Adobe的Creative Cloud服务,美图应用层也聚合了图片、视频、设计类产品。针对企业侧,Adobe推出了企业方案,美图则开拓“生产力”场景,形成了美业等行业解决方案。 去年,Adobe在一众AI明星独角兽公司中杀出重围,凭借Firefly的AI新故事,市值上涨超过1100亿美元。 老牌公司资历、形似的产品架构、定位于生产力工具、相似的AI战略,中国的美图能否再次上演Adobe的剧本? 从美颜到生产力 AI让美图变厚 在这波AIGC技术潮来临之前,美图的王牌产品是美图秀秀,以美颜、P图为核心功能收获了市场的C端用户。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3,美图秀秀的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2亿,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APP。 尽管稳坐拍摄美化行业的第一把交椅,但美图秀秀背后的问题也很明显——增长乏力,几近停滞。 美图2023年年报显
放弃“颜值”,15年的美图开始拼“生产力”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6-24

上车进行时,留给国产激光雷达的时间不多了

文|周文斌6月21日晚间,理想发布了新款SUV理想L9,为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再添一员。就在6天前,蔚来新发布的SUV ES7也同样搭载了一颗由InnoVusion提供的1550nm激光雷达“猎鹰 ”。事实上,自2021年小鹏新车P5发布,开启智能汽车搭载激光雷达的序幕之后,激光雷达就已经成为新车标配。2022年被称为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元年,而国产激光雷达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开数据显示,今年预计上市并且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有近20款,其中中国车企占比达到一半以上。而在这近20款车型中,有14款采用的都是国产的激光雷达方案。速腾聚创创始人、CEO邱纯鑫在stack-up全栈能动2022的圆桌讨论环节表示:“今年将要交付几十万颗激光雷达,占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的一半以上,压力非常大。”但就在2021年12月,作为激光雷达的鼻祖,Velodyne却正式决定裁掉中国北京办公室包括直销团队和部分技术支持团队在内的20多位员工,并将其销售模式从“直销”恢复到刚进入中国的“代理模式”。图源:盖世汽车资讯机遇在前,资本也在加紧布局。央视网报道,去年全球激光雷达领域融资138亿,我国独占50.89亿,同比增长155.15%。4月底起,上市公司炬光科技迎来了281家机构上门调研,股价也从谷底开始反弹。国产激光雷达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了“价格屠夫”,让昂贵的激光雷达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快速落地。目前,行业普遍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将会是难得的窗口期。但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也提到:“对于车载的中长距激光雷达来说,再过两三年如果还不能拿到一个足够调动整个生态的市场份额,接下来的确会特别辛苦。”因此,面对“上车”的关键时刻,国产激光雷达企业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这其中,从路线之争到产品之争,面对领先的国外企业,国产激光雷达又是否能够弯道超车?一、上车进行时激光雷达行业方兴未艾,但市场给到激光雷
上车进行时,留给国产激光雷达的时间不多了
avatar光锥智能
2022-12-23

当喜马拉雅装上AI引擎,音频行业还有机会吗?

文|光锥智能 周文斌 “风雪夜归人”,凭这样一句话,画一幅水彩或者油画,需要多长时间? 熟练的画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但AI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 将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录制成音频需要多长时间? 经验丰富的播音员一次过大概需要15分钟,但通过AI文字转语音只需要一分钟,而且情感充沛。 近期,AI绘画再次爆火,其快速的成长速度,超高的“工作效率”都令人吃惊。而以AI绘画为代表,如今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生产结构和商业模式。 图:ChatGPT编写的代码 比如在音频创作领域,喜马拉雅近期公布的一则数据显示,其用单田芳AI合成音制作的TTS(语音合成)专辑总播放量已经破亿。这一数据,喻示着在喜马拉雅“UGC+PGC+PUGC”内容生态之外,又多了一个AIGC的内容生态。 事实上,音频行业其实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单个创作者创作形式单一、生产周期长、内容成本高等等。而为了突破这些问题,音频行业一直也都在做各种尝试。 比如,喜马拉雅最近上线了喜韵音坊创作者平台,试图用AI为创作者赋能的方式,以技术手段来解决行业沉疴。恰好也是今年,喜马拉雅的两项智能语音技术相关论文被2022年国际音频、语音与信号处理会议(ICASSP)收录。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之前也提过,喜马拉雅是一家科技驱动的内容公司,科技是手段,文化是目的。 那么,在这次喜马拉雅以通过科技赋能文化的过程中,又是如何改变音频行业的呢? 01 配音小说用AI工具一天更新上百集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音频节目可以一天更新上百集。”这是喜马拉雅的音频主播“CV千索”用过喜韵音坊之后的感叹。 喜韵音坊,喜马拉雅近期上的一个创作者平台,它通过TTS技术帮助主播实现与AI共同创作音频节目。“CV千索”就是通过这项技术在喜马拉雅上创作了有声书《史上最强捡漏王》,上线一个多月,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当喜马拉雅装上AI引擎,音频行业还有机会吗?
avatar光锥智能
2023-01-31

微软盯上ChatGPT,豪赌生成式AI

文|光锥智能,作者|卢滢西,编辑|刘雨琦 “Web3没那么重要,元宇宙没革命性,人工智能最重要。” 当整个科技界对Web3和元宇宙的讨论到最高点的时候,比尔盖茨在美国社交新闻网站Reddit问答帖下的亲自回复,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网友在下面评价:“微软这位47岁的‘互联网老人’无法接受任何最新的事物”,甚至翻出比尔盖茨曾经在2015年对AI的警惕发言和抵触态度。彼时,恰逢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期,距离2016年谷歌的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打败李世石也不过一年的时间。 但那时候的微软还没有完全意识到,AI将会给业务带来多么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从1975年成立至今,微软就像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不同于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外界对于微软的标签仍然是“业务传统、增长稳健”。当人们提起微软的业务,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 然而2023年开年发生的一切,让不少唱衰微软的人大跌眼镜。 2022年年底,ChatGPT的一把火,彻底引燃了生成式AI的热度,狂热之时,恐怕没人想到,它将是微软“撬起地球的支点”。1月开始,一反常态的微软开始密集宣布接下来的战略规划。当人们还在讨论ChatGPT接入必应搜索将如何颠覆传统搜索时,微软已经把目光放在了生成式AI对旗下所有业务的底层革命上。 如果说接入必应搜索是小试牛刀,接下来,又有消息称,微软计划将ChatGPT整合到Office生产力程序套件中,这意味着,这款全球最大的内容生产工具即将有了自主生产的大脑;1月16日,微软在一篇最新的博客中表示,除了相关的基础技术之外,ChatGPT本身很快将通过微软的云服务提供;1月17日再有消息,微软可能会在2024年问世的全新Windows12操作系统中接入大量AI应用,彻底颠覆Win11之前的系列操作系统。 紧接着,当地时间1月23日,微软宣布将通过OpenAI和Chat
微软盯上ChatGPT,豪赌生成式AI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5-30

首年盈利后,云业务何时能成阿里“现金牛”?

文|刘雨琦编|王一粟从成立到盈利,阿里云用了十三年。5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年度财报。报告显示,2022财年,阿里云在抵消跨分布交易(扣除来自为其他阿里巴巴业务提供服务的收入)的影响后总收入为745.68亿元,同比增长23%。近五年,是中国数字经济开端的五年,也是阿里云真正开始爆发的五年。阿里云的营收规模从2018财年的133.9亿元,增长到2022财年(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底)的745.68亿,5年增长456.9%。(注:2022财年Q1开始,钉钉与云计算合并为云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2022财年,阿里云EBITA利润(息税前利润)从去年的亏损22.51亿元到今年的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唯一,也是全球除了亚马逊云AWS之外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头部云服务商。(注:2022财年Q1开始,钉钉与云计算合并为云业务)阿里云的基本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云服务商面临的情况:盈利并不容易,但已经有了好的开始。云厂商盈利难,不仅国内腾讯云、华为云,连微软云和谷歌云也尚未盈利。但是,只有一个例外,云业务AWS一直是亚马逊的“现金牛”,收入占比仅10%左右,但经营利润的贡献率近些年来在不断增高。近三年来,AWS经营利润占公司总运营利润的比例,2019年为63%、2020年为59%、2022年则高达74%,可以说,AWS是亚马逊名副其实的现金牛。那么,阿里云如何能修炼出AWS般的“钞能力”?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云计算市场正在进入集中盘整期。3月21日,Canalys发布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1008亿元,同比增速56.6%,2021年,中国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约1832.61亿元,同比增长45%,较去年增速有明显放缓。不止整体增速变慢,从近期阿里、华为
首年盈利后,云业务何时能成阿里“现金牛”?
avatar光锥智能
2022-12-21

小米年末大裁员,营收已连续三季度下滑

文|光锥智能 周文斌 创业至今未裁员的小米,也在年底开始裁员了。 12月19日,小米被传开启新一轮裁员,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个部门。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传言中,小米此次裁员或涉及6000人。 此后,小米内部人士回应称,年底裁员确有其事,但实际上裁员规模并没有这么大,公司履行了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双倍金额折算。 从脉脉上的投票情况来看,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手机部、中国区、和互联网部,汽车业务也有受到波及。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大肆招人的时候,手机部招聘人员最多,如今小米13刚刚发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研发任务会有所降低。 互联网部与中国区则可能与业绩有关系。毕竟今年三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同比下滑9%至190.6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7%至70.7亿元,两者都是各自自上市以来的最低数据。 至于小米汽车,由于之前传言自动驾驶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小米第一辆车可能部分采用供应商方案,那汽车部分也可能面临结构性调整。 整体大环境下,小米裁员其实无可厚非,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业务的转向。 今年,在疫情和手机行业下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作为小米基本盘的手机业务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小米大力投入的新造车业务又在持续增大。 如今,对小米来说,适逢新旧增长曲线交替的关键时期,如何降本增效,平衡资源和人才的配置,实现公司在新旧业务上的平稳过度,成为“裁多少人,裁哪些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01 消失的利润 早在今年年初,就曾有过小米裁员的传言,当时小米的回复是,创业以来从未有过裁员。 在当时,小米的回复是有说服力的。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成为全球第二。也正是在这一年年底,雷军在小米12的发布会上斗志昂扬的提出了全面对标苹果,三年做到全球第一的愿景。
小米年末大裁员,营收已连续三季度下滑

商汤科技杨帆:AI基础设施将带动中国AI生态爆发

文|刘俊宏 在这个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关于技术、未来和创新的深刻讨论。 在「2024 AI科技峰会」上,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提出了对AI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展示,更是关于如何通过构建强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以及如何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 现场,演讲嘉宾解析商汤科技如何通过AI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产业的自我造血和健康发展。从信息化和智能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到AI产业的发展趋势,再到AI技术的商业化挑战,杨帆的洞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理解AI如何在各行各业中重塑现有业务模型和工作方式。 核心观点如下: 1、在未来20年,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2、AI产业想要在未来自我造血和健康发展,需要从围绕应用场景和降低AI利用成本两个方面着手。 3、AI产业必将分化成有人来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AI基础能力,AI三要素都会被基础设施化。 4、商汤希望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降低人工智能的使用门槛,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视为新的战略方向,以大装置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推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下为嘉宾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跟大家聊一聊商汤最近两年在大模型领域做的探索和尝试。 伴随着新一代生成式AI的成熟,我们正在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生态,全方位地重构整个信息化系统。过去50年信息化系统以流程的驱动为核心,未来伴随AI能力持续增强,新一代信息系统将以数据为核心。类比编程,就像是过去面向过程编程到今天面向对象编程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整个信息化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通用服务业渗透到各行各业,相信在未来20年,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级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
商汤科技杨帆:AI基础设施将带动中国AI生态爆发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7-20

在农田里工作10年,我用无人机帮果园称重

文|卢滢西深夜,寂静的房间里只听得到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王超岳的手边摆放着翻了不知几遍《三体》,而电脑屏幕上,一个虚拟世界正在被打造。王超岳是一名数字孪生应用算法工程师,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3D建模,在电脑里构建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模一样的“数字世界”,这个数字世界可以是一座工厂、一座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物流基地。当39岁中年程序员被毕业,当产品经理不再是大厂香饽饽,一群新技术下的新职业却在悄悄崛起......不久前,人社部发布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和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布的18个新职业里有9个新职业涉及数字化,其背后反映的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蓬勃需求。数实融合的趋势下,以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实体企业,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这些人中,有人在农田里耕耘了10年之久,了解农业种植每个环节的痛点和需求,希望借助新技术帮农民卖出更多农产品;有人从卫星通讯测试跨界而来,训练无人车像培养孩子一样不厌其烦;有人从海外名校毕业,赶上了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大潮,想利用算法构建一个数字世界,实现儿时的“科幻梦想”;有人当起了一碗燃面的数字化“军师”,奔赴千里调研、亲临工厂走访,只为把一个地方特产卖向全国。他们是行业的拓荒者,也是传统和创新的粘合剂,在追求自己职业价值的同时,也无意间写下硬科技的未来。光锥智能将推出《100个数字产业人物》系列,希望能通过每一个具体的身影,复刻出数字中国的未来。01 十年农业人,用无人机帮果园“称重”在农田里工作近10年后,一脚迈进了科技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10年硕士毕业后,文雅有近10年的时间,都待在农田里。图为文雅拍摄的农田在传统农场里,每次看着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甚至滞销的时候,都让文雅感到心急如焚。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业12年,
在农田里工作10年,我用无人机帮果园称重
avatar光锥智能
2022-11-29

纵目科技冲上市,抱小米大腿,给芯片打工,为车企干活

文|周文斌 又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准备上市了。 11月23日,根据上交所官网信息,纵目科技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这是一家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和技术供应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纵目科技最有名的光环可能是小米官宣造车之后投资的第一家产业链企业。也正是完成那次融资之后,该公司就曾表示“有科创板上市的计划”。 本次IPO,纵目科技计划发行25%的股份,募资2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除此之外,由于纵目科技仍未盈利,所以有部分资金补充到公司的流动资金中。 在申请IPO之前,纵目科技已经连续完成了10轮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份完成的,由东阳冠定领投的10亿元E轮融资。如今,纵目科技的股东列表已集齐了联想控股、君联资本、小米、高通等豪华阵容。 制图:光锥智能,数据来源:纵目科技招股书 从招股书情况来看,从2019年到2022年3月,纵目科技营收分别为4966.01万元、8383.04万元、2.27亿元和9003.48万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4.01%。 但到目前为止,纵目科技仍未盈利,从2019年到2022年3月,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2.09亿元、-4.16亿元和-1.6亿元。且报告期内还存在-11.19亿元未分配净利润。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纵目科技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0.75%、16.43%、13.21%和10.38%,相比于业内同业公司20%左右的毛利率,纵目科技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且未发现有改善趋势。 继经纬恒润在今年4月上市后,纵目科技或将成为今年国内自动驾驶供应链公司的第二家上市企业。一方面,它将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学习样本,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纵目科技上市,一窥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情况。 给车企干活,为芯片打工? 和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一样,纵目科技目前
纵目科技冲上市,抱小米大腿,给芯片打工,为车企干活

OpenAI错过的7个月,智能体2.0借终端爆发?

文|魏琳华  刘俊宏 编|王一粟 2024年3月,OpenAI关停仅运营两个月的GPT Store。 时隔仅7个月,同样是做Agent平台,OpenAI现任董事会主席Bret Taylor创立的新公司,融了45亿美元。整个AI界在前后发布的Claude的“Computer Use”和智谱的AutoGLM智能体下,开始了一场“丢下”OpenAI的狂欢。 10月26日,微软开源了基于纯视觉的GUI屏幕解析工具OmniParser,谷歌的同类产品“Project Jarvis”也有望在12月上线。 加入狂欢的不止是大模型厂商。和智谱宣布达成深度合作的一个月后,荣耀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10月30日,荣耀CEO赵明展示了AI智能体YOYO自主处理任务的能力,只需要对手机说一句“订2000杯咖啡”,YOYO就帮他在附近下单成功,忙坏了周围的咖啡店和外卖员。 无论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Agent开始真正实现了“自主性”:从点咖啡到买牙膏,无需人类操作,一句指令就能让AI完成所有任务。和前一代只能提建议的Agent相比,AutoGLM实现了从1.0到2.0的进阶。 二级市场的热度,也被智能体点燃。发布AutoGLM后,一众投资、参股智谱,或是和智谱合作密切的公司股价明显上涨,“智谱概念股”走强。上周开始,智谱概念股持续活跃,豆神教育、思美传媒、常山北明等相关概念股一度涨停。 当端侧大模型开始落地到手机端,苦于落地的大模型厂商,不仅仅只将目光放在了软件能力上,从智能体到做以大模型为能力中心的“AI OS”,大模型创企们找到了AI大模型商业化的新道路。 在OpenAI错过的7个月中间,Agent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AI Agent进入2.0时代 为什么智能体突然点燃了二级市场的热情? 华泰证券指出,AI Agent已经解决了大模型从“言”到“行”的突破。 对比上一
OpenAI错过的7个月,智能体2.0借终端爆发?

爆“卷”的AI视频,大厂向左,创企向右

文|白 鸽 编|王一粟 “生成的人物一转身就变成老外,怎么解决呢?” “没有办法,10s中动作大的,人物一致性有问题,只能抽卡,多刷几个,选择一个变化不大的。” 在一个以Ruanway学院为主题的群中,不断有各种针对AI视频生成的问题产生,而群内有AI视频生成使用经验的,则也在积极分享自己的使用方法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这样的AI视频生成相关的群聊并不在少数,且每个群都相当活跃,大部分用户对AI视频生成工具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兴趣,并在各种平台上分享自己基于AI视频生成工具所创造出的视频内容。 国内用户积极对AI视频生成工具探索和使用的背后,是今年2月份Sora的发布,作为行业发展风向标,彻底引爆了国内AI视频大模型生成赛道。 3月字节跳动旗下剪映Dreamina(即梦)开放内测;4月,AI企业生数科技发布号称首个国产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Vidu;6月,快手可灵AI正式开放内测。 7月,商汤推出最新AI视频模型 Vimi,阿里达摩院也发布AI视频创作平台“寻光”,爱诗科技则发布PixVerse V2,快手可灵宣布基础模型再次升级,并全面开放内测,而智谱AI也宣布AI生成视频模型清影(Ying)正式上线智谱清言。 同时,这些AI视频大模型生成工具大部分都已经向公众开放使用。7月30日,生数科技的AI视频大模型Vidu也正式面向全球公众开放使用。 历经大半年,国内大模型赛道终于进入Sora时刻。从AI跳舞、火柴人,到5秒~16秒的高质量视频生成,AI视频大模型的生成能力整体都迈入了下一个阶段。 不过,相比于至今仍未开放的Sora,中国的AI视频大模型已然开启加速模式。在技术能力不断迭代升级的同时,还在持续进行技术应用和商业化落地探索。 事实上,相比于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AI视频生成大模型作为一个具有工具属性的产品,天然就具备商业化变现能力,现阶段开放给公众使用的AI视频生成工
爆“卷”的AI视频,大厂向左,创企向右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7-28

亮亮视野获东方嘉富投资,势乘资本担任独家资本顾问

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合伙人刘英航表示:我们长期关注AR/VR、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赛道。AR赛道沿着ToB→ToC、垂直→通用的路径逐步落地,当前已处在B端通用场景及C端垂直应用的爆发阶段。亮亮视野作为国内AR+AI解决方案领航企业,凭借全栈自研的光学及整机、AI及平台能力,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在ToB产品服务世界五百强等客户的同时,ToC产品有望服务各类专业人群和垂直客户。相信亮亮视野团队经历多年研发创新和产业积累,必将厚积薄发,深度赋能产业和生活!近日,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亮亮视野”)获东方嘉富投资,本轮融资由势乘资本担任独家资本顾问。据悉,蓝驰创投、经纬中国、建银国际等多家投资机构曾参与其融资,此轮融资后,亮亮视野将在AR光学、硬件、平台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加大投入。据悉,亮亮视野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AR+AI行业解决方案。经过7年B端市场深耕,形成端到端的全栈产品布局,从核心技术到商业场景落地,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深度整合5G、IOT、大数据,并建设形成多产业协同,为企业提供高效AR交互体验。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表示,亮亮视野引入东方嘉富投资后,将进一步夯实核心技术实力,高筑领先壁垒,扩大应用落地,发挥行业领跑作用。在AR光学、硬件、平台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加大投入,将AR工具贯穿工业数字化生命全周期链条,深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搭建工业“元宇宙”体系。同时,亮亮视野正加速推进AR+AI为C端消费者提供切实价值,将新技术、新产品带给消费者全新体验。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徐晓表示,随着5G、AI和AR相关基础技术成熟度已经全面到达商业化临界点,AR眼镜极有可能继计算机和手机之后,成为引领下一波大商业浪潮的交互方式。AR全行业正从产业发展低谷走出,企业级AR市场已在爆发前夜。亮亮视野在To B领域已经证明了自己,不仅找准了产业发展
亮亮视野获东方嘉富投资,势乘资本担任独家资本顾问
avatar光锥智能
2022-03-24

涨价的新能源,难甩电池魔咒

文丨孙光辛编|文斌不打算涨价的理想也涨价了。3月23日上午,理想汽车宣布,4月1日起,理想ONE价格上调11800元,涨幅3.4%。涨价的原因也是原材料价格上涨。3月19日,理想汽车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发微博称,“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在约一周的时间里,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威马等多家车企均宣布涨价。据不完全统计,进入3月以来,已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的40余款电动车宣布涨价。其中,特斯拉近两次涨价间隔仅5天,部分车型最高涨约3万元;比亚迪、威马、小鹏汽车等今年也是第二次涨价,而且小鹏汽车除宣布部分车型涨价,还削减了1000度免费充电等车主权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部分电池企业改变了价格谈判规则。根据乘联会发布的3月第三周周度分析,部分电池企业今年改变了价格谈判规则,价格每季度谈定,并有价格开口,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签订新订单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买车堪比投资,面对新能源汽车近期集体涨价的情况,有网友调侃称,“提车两周后又涨价,已经比我买的时候贵了9000,这算不算净赚9000?”一向耿直的李想也表示,“战争、政治、疫情让买车还能升值,美国二手车整体涨价30%”。此次涨价后不少人开始在各平台上寻求低价转单。即通过加价从别人手中购买还未交付的订单,由于转单价格低于车企的涨价幅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提车时间,也成为一些人曲线购车的方案。“本次涨价通知的很突然”,北京一位比亚迪销售人员向光锥智能表示。“5月可能还会涨,但还没有官方消息,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关于本次涨价的原因,各大车企的回答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因为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疫情影响等原因。具体来看,补贴退坡的影响早已预见,本轮新能源车
涨价的新能源,难甩电池魔咒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