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侃见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江苏
6关注
3009粉丝
0主题
0勋章

浙江前首富,走到了退市边缘

曾经,周杰伦那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让美特斯邦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美特斯邦威也一度是潮流和时髦的代名词。如今,美特斯邦威已经“命悬一线”了,其到了面值退市的边缘了。
浙江前首富,走到了退市边缘

疫苗行业之“困”,增持1000万,康希诺该如何破局?

疫苗行业的非理性下跌,深深的困扰着行业的每一家企业。 根据统计显示,进入2024年以来,疫苗行业作为医药行业最悲惨的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跌幅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其中智飞生物跌幅超过了54%,康泰生物跌幅达到了42%,沃森生物的跌幅超过了51%,康希诺的跌幅达到了44.8%,华兰疫苗跌幅超过了35%…… 疫苗行业的悲剧,在于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在于行业大单品的严重内卷。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尽管预期悲观,但是股价非理性下跌已经击穿了行业的基本面,更像是一种市场情绪的宣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疫苗行业的PE超过了200倍,当下该行业的PE已经下降至20倍左右,市盈率已经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众所周知,疫苗行业在医药领域中属于较为特殊的存在。 疫苗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耗费资金大、准入门槛高等特点,再加上该行业特殊的批签发管理制度,导致了该行业也相应竞争壁垒比较高。但长期以来,国内疫苗企业和国际巨头之间存在着代差,一般都在10年至15年之间。 因而,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疫苗的国产替代化是一个很好的赛道。加上前几年疫情的催化,国内疫苗企业终于诞生了可以和欧美医药巨头抗衡的疫苗大单品,例如康希诺、科兴等企业,都在疫情当中,赚到了足够支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发的资金。 但随着疫情的消散,疫苗行业的高景气度并未一直维持,例如康希诺,其仅在2021年取得了19.14亿的净利润之后,其后便继续延续此前的亏损。而股价方面,康希诺A股也从最高位797.2元/股,跌至当下的41.09元/股,跌幅超过了95%,同样悲催的还有智飞生物、沃森生物以及康泰生物等行业龙头,他们的跌幅大多超过了85%,在业绩还算尚可的情况下,当下的股价反应,的确能称得上是非理性下跌了。 当然,从更大的层面上,股价是市场的对于企业的评判。在当下行业加速努内卷的情况下,如何破局对于疫苗行业企业而言是共同的难题,但也并非无解。
疫苗行业之“困”,增持1000万,康希诺该如何破局?

暴增14.4亿!90后亿万富豪,难关已过

当一门抽象的生意被具象化,那么他的商业模式,一定有可圈可点之处。 作为一家成立九年的运动科技公司,Keep似乎已经开始摆脱“水逆”期。其不仅在业绩方面,开始稳步盈利。股价方面也摆脱此前跌跌不休的状态,开始逐步回暖。 据统计显示,自二月低点至今年最高点五月初,Keep $KEEP(03650)$ 股价涨幅最高超过了150%;尽管之后有所回落,该公司涨幅也接近60%。 市值也从最低18.14亿港元,上涨至32.54亿港元。 由此可见,Keep最终还是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逐渐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回归。当然,从市场大环境来看,Keep并不是个例,而是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所必经阶段。 回头来看,大约十年前,一波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互联网+”的概念让许多传统行业焕发了生机。例如共享单车领域诞生的两家独角兽企业、潮玩领域诞生的泡泡玛特、出行领域诞生的滴滴、互联网电商行业诞生的拼多多…… 当时,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资本对于企业的考量就只有——用户增长数据。在各种补贴的加持下,一年成为独角兽企业也不是稀奇事。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明星赛道,健身行业线上化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于是Keep就孕育而生。 同大部分互联网赛道的创业企业一样,Keep成立之后,也面临着用户增长问题以及盈利问题。但好在这个赛道足够的大,理论用户也足够的多,Keep只需要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就能完成商业的闭环。 幸运的是,作为90后的王宁和Keep也最终解决了部分商业化的难题,让企业往前走了一大步。 2023年7月,Keep终于在港交所挂牌,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上市之后,Keep一路高歌猛进,市值一度突破了220亿港元。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然而,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太久,随着市场的震荡,Ke
暴增14.4亿!90后亿万富豪,难关已过

暴增14.4亿!90后亿万富豪,难关已过

当一门抽象的生意被具象化,那么他的商业模式,一定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一家成立九年的运动科技公司,Keep似乎已经开始摆脱“水逆”期。其不仅在业绩方面,开始稳步盈利。股价方面也摆脱此前跌跌不休的状态,开始逐步回暖。据统计显示,自二月低点至今年最高点五月初,Keep股价涨幅最高超过了150%;尽管之后有所回落,该公司涨幅也接近60%。市值也从最低18.14亿港元,上涨至32.54亿港元。由此可见,Keep最终还是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逐渐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回归。当然,从市场大环境来看,Keep并不是个例,而是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所必经阶段。回头来看,大约十年前,一波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互联网+”的概念让许多传统行业焕发了生机。例如共享单车领域诞生的两家独角兽企业、潮玩领域诞生的泡泡玛特、出行领域诞生的滴滴、互联网电商行业诞生的拼多多……当时,市场一片欣欣向荣。资本对于企业的考量就只有——用户增长数据。在各种补贴的加持下,一年成为独角兽企业也不是稀奇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明星赛道,健身行业线上化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点,于是Keep就孕育而生。同大部分互联网赛道的创业企业一样,Keep成立之后,也面临着用户增长问题以及盈利问题。但好在这个赛道足够的大,理论用户也足够的多,Keep只需要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就能完成商业的闭环。幸运的是,作为90后的王宁和Keep也最终解决了部分商业化的难题,让企业往前走了一大步。2023年7月,Keep终于在港交所挂牌,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上市之后,Keep一路高歌猛进,市值一度突破了220亿港元。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然而,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太久,随着市场的震荡,Keep股价也开始一路暴跌,最高跌幅甚至超过了90%。但站在更高的层面,经过下跌的洗礼,经历完所有的挫折,企业才能更高、更快的进入新阶段。进
暴增14.4亿!90后亿万富豪,难关已过
avatar侃见财经
07-02 10:28

账面只剩7000美元,贾跃亭的合股“游戏”,能拯救FF吗?

账面只剩7000美元,贾跃亭的合股“游戏”,能拯救FF吗?
账面只剩7000美元,贾跃亭的合股“游戏”,能拯救FF吗?
avatar侃见财经
07-02 09:39

冲击上市!哪吒汽车,别无选择?

哪吒汽车也要冲击上市了。 据报道,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6月2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若最终能够成功上市,哪吒汽车将有望成为继小鹏、理想、零跑及蔚来汽车之后第5家在港上市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对于哪吒汽车而言,其实现在并不是上市的好时机,但也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进入2024年后,哪吒汽车销量低迷。根据车企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全系交付10,113台,同比下滑22.4%;1-5月全系交付43,564台,仅完成全年30万辆销售目标的14.5%。 即便真的成功上市,但受到销量低迷的影响,哪吒汽车在资本市场压力应该也不会小。 当下,除了上市之外,哪吒汽车实际上并无更多的选择。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哪吒汽车账上仅剩28.37亿元现金,同比减少39.21亿元,再结合今年以来哪吒汽车频繁传出“拖欠奖金”的相关消息,可以判断今年哪吒汽车的现金流或许有些紧张。 别无选择 实际上,此次并非哪吒汽车第一次冲击上市。 据相关报道,早在2020年,哪吒汽车就启动了科创板上市的相关申报工作,不过由于特殊原因,申报最终被迫终止。折戟科创板后,哪吒汽车又将目标转向了港股市场。 2021年,市场传闻哪吒汽车将在港交所上市,并筹资约10亿美元,但没有实现。 到了2023年,市场上又多次传出了哪吒汽车将赴港上市的消息,可以说,关于哪吒汽车上市的消息一直没停过。 不过,这一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哪吒汽车冲击上市的消息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哪吒汽车而言,其实2021和2022年都是一个上市的好时机。从销量来看,2021年哪吒汽车实现销量69674辆,同比增长362%;到了2022年,哪吒汽车的销量更是突破了15万辆,同比增长118%,凭借着这一销量成绩,哪吒汽车成为当年造车新势力销冠。 不过,可惜的是,哪吒汽车并没有抓住时机。随着销量不断攀升,哪吒汽车在连续冲击上市失败
冲击上市!哪吒汽车,别无选择?
avatar侃见财经
07-02 09:13

茅台降价,“困”住了五粮液

贵州茅台价格下跌的影响,仍在继续。 截至7月1日,2024年茅台飞天(散)行情价格为价2300元左右,价格仍在进一步“下探”中。 不过,在这一轮降价潮中,贵州茅台或许并不是最慌的一个,虽然飞天茅台的价格确实在下跌,但如今市场价格仍在2000元以上,和1499的指导价仍有不小的距离,反倒是行业“老二”的五粮液,处境似乎更为尴尬一些。 近期,贵州茅台因为跌价引来了不少的关注,但五粮液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据媒体统计,在某宝大型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频道,五粮液第八代普五补贴后价格低至836元/瓶;而截至7月1日,五粮液第八代普五的批价在940元/瓶左右,换而言之,五粮液第八代普五的价格已经倒挂超过了100元。 此外,在降价潮的影响下,五粮液的股价也在不断走低。 截至7月1日收盘,五粮液股价报收128.3元/股,和5月20日的最高点159.8元/股相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粮液的股价已经跌去了超过15%,市值则大幅缩水超1000亿。 降价的压力 作为行业龙头,茅台就像是一把“锚”,决定着所有白酒的走势。 五粮液自然也是如此。回看过去,茅台与五粮液旗下核心单品的价格,几乎是“同涨同跌”的走势。 1988年,中国白酒放开管制,由企业进行自主市场化定价,彼时的茅台定价为250元一瓶,而五粮液定价为120元一瓶。在后面一段时间里,五粮液的价格一度反超茅台——接连的涨价,让五粮液的价格在1995年直接超过了茅台。 不过,由于五粮液 $五粮液(000858)$ 自身的战略失误,2008年茅台的市场成交价格再度反超五粮液,4年后茅台更是将出厂价调整到五粮液之上,贵州茅台由此正式反超五粮液。不过,虽然茅台的价格要高于五粮液,但两者依旧还是“同涨同跌”。 例如在2018年1月,茅台将价格从819元提到了969元,而五
茅台降价,“困”住了五粮液
avatar侃见财经
07-01 09:56

反击!上汽“破局”,底气是什么?

欧盟要玩不起了!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王炸尽出之后,欧盟直接就耍赖掀了桌子。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拟对进口自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数值仅为加征部分。如果这个政策一旦落实,再算上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中国车企最终面临的关税税率可能高达近50%。 比如,“出海顶流”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600104)$ 面临最终关税税率可能要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加征关税,受损失的绝不仅仅是中国车企,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中国电动汽车质优价廉,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如果最终因为关税问题被拒之门外或者加价出售,最终的市场损失还是由欧洲消费者买单。 那欧盟又缘何冒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风险,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举动呢?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又该如何突破出海中的“政策围城”呢? 欧盟市场危机 2023年,对欧洲汽车工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23年欧盟境内乘用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达13.9%,其中电动车销量超过15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37%,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4.6%,首次超过了柴油车。与此同时,汽油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了约1.1%。 2023年,同样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在这个令人兴奋的数字里,新能源汽车成为其中的新增量。近年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迅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近7万辆,仅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0%,但在2023年,这一比例跃升至22%。 比如作为中国头部车企的上汽集团,海外销量以120.8万辆的规模,同比
反击!上汽“破局”,底气是什么?
avatar侃见财经
07-01 08:48

那英“中招”,带状疱疹,危害有多大?

近期,在《歌手2024》竞演中,那英化了半边脸的妆容,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其后,主持人何炅解释道:“那姐在前两天感染了带状疱疹,这个很疼”。 那英还告诉何炅,(带状疱疹)不长背上、胳膊上,它长脸上,长我眼睛里…… 随后,#那英带状疱疹#便上了热搜。 那么,带状疱疹到底是什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主要的感染人群是儿童和老人。 不仅如此,该病毒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 例如,儿童时期感染带状疱疹病毒的主要表现为出水痘,水痘消失后,病毒依然会潜伏在体内,伴随着年纪的增长,免疫功能下降之后,带状疱疹有可能再度出现;目前,50岁以上的群体属于易发人群,且年纪越大越容易患带状疱疹,病情也更严重。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带状疱疹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此前,北京市卫健委官网曾发文显示,“(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那么就会有传染性。不过带状疱疹的传染性,比起经过呼吸道传染、水疱疱液传染的水痘的传染力度要小得多。 实际上,目前针对带状疱疹病毒,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分析指出,预计至2025年,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规模达5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4%。 而带状疱疹疫苗疫苗在疫苗行业一直都算一个大单品,并且疫苗厂商对带状疱疹布局都比较完善。 根据绿竹生物此前的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美国50岁以上人口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率是26.8%,欧盟是5.2%,中国的数据只有0.1%。 换句话说,中国的带状疱疹接种率并不算太高。疫情过后,大众对于主动免疫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但是依旧有限,当下国内疫苗厂商进入到了价格内卷时代,部分二类疫苗价格大幅下调,例如二价HPV疫苗。根据相关机构预计,中国带状疱疹疫苗市场规模将于2031年达到100.7亿元,6年复合增长率
那英“中招”,带状疱疹,危害有多大?

日本首富,错失10000亿

在软银年度股东大会上,孙正义回顾自己投资生涯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就是过早的清仓了英伟达股票,错失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潜在收益,约合人民币10893亿元。孙正义称,“我不得不含泪抛售英伟达股票,因为当时软银的投资工具愿景基金觉得有必要锁定回报。这条溜走的鱼很大。”
日本首富,错失10000亿

上海“服装大王”,离退市仅剩一步之遥

美特斯邦威“命悬一线”。 6月28日收盘,美邦服饰 $美邦服饰(002269)$ (002269)股价报1.01元,逼近1元的面值退市线,总市值仅剩25.38亿元。 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来看,2021年6月至今,美邦服饰股价累计跌幅已超80%,总市值蒸发超100亿元,相比巅峰时期蒸发的总市值超300亿元。 在业绩亏损、关店潮、品牌知名度下降等一系列危机之下,美特斯邦威正在被资本市场抛弃。 回顾美特斯邦威的巅峰时刻,2008年,美特斯邦威登陆A股,成为“休闲服饰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31.5元/股,总市值高达389亿元。 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中,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以136亿的身家成为浙江首富,力压娃哈哈宗庆后、万向集团鲁冠球、复星国际郭广昌等一众浙江大佬。 “服装大王”周成建 曾经,周杰伦那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让美特斯邦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美特斯邦威也一度是潮流和时髦的代名词。 农民出身的周成建,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早在17岁,周成建便开始接触服装行当,在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学成后,大胆的周成建,便在青田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厂。 凭借着一股拼劲和裁缝的天赋,周成建在当地迅速积累了人脉资源,服装加工的订单不断。 商业嗅觉敏锐的周成建,并不甘心一直做代工生意,开始萌生了打造自有品牌的想法。 1993年,周成建注册成立了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生产“邦威”休闲服饰品牌服装,这便是美特斯邦威的前身。 1995年,他正式注册了“美特斯·邦威”商标,就此一代国民服饰品牌诞生。当年4月,周成建便在温州开出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不走寻常路的周成建,将店内所有服装的成本价全部公开,包括面料、纽扣、电费等成本,然后由消费者给服装定价,只要高于成本价,都可以
上海“服装大王”,离退市仅剩一步之遥

上海“服装大王”,离退市仅剩一步之遥

美特斯邦威“命悬一线”。6月28日收盘,美邦服饰(002269)股价报1.01元,逼近1元的面值退市线,总市值仅剩25.38亿元。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来看,2021年6月至今,美邦服饰股价累计跌幅已超80%,总市值蒸发超100亿元,相比巅峰时期蒸发的总市值超300亿元。在业绩亏损、关店潮、品牌知名度下降等一系列危机之下,美特斯邦威正在被资本市场抛弃。回顾美特斯邦威的巅峰时刻,2008年,美特斯邦威登陆A股,成为“休闲服饰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涨至31.5元/股,总市值高达389亿元。在2008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中,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以136亿的身家成为浙江首富,力压娃哈哈宗庆后、万向集团鲁冠球、复星国际郭广昌等一众浙江大佬。曾经,周杰伦那句“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让美特斯邦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美特斯邦威也一度是潮流和时髦的代名词。农民出身的周成建,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早在17岁,周成建便开始接触服装行当,在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学成后,大胆的周成建,便在青田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厂。凭借着一股拼劲和裁缝的天赋,周成建在当地迅速积累了人脉资源,服装加工的订单不断。商业嗅觉敏锐的周成建,并不甘心一直做代工生意,开始萌生了打造自有品牌的想法。1993年,周成建注册成立了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生产“邦威”休闲服饰品牌服装,这便是美特斯邦威的前身。1995年,他正式注册了“美特斯·邦威”商标,就此一代国民服饰品牌诞生。当年4月,周成建便在温州开出了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不走寻常路的周成建,将店内所有服装的成本价全部公开,包括面料、纽扣、电费等成本,然后由消费者给服装定价,只要高于成本价,都可以成交买下。这一营销策略,在当时非常超前,“美特斯邦威”的品牌一炮打响。之后,周成建以温州为大本营,开始探索门店拓展,很快将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开到杭州、上海。为了进一步打出知
上海“服装大王”,离退市仅剩一步之遥

200亿资本大鳄,崩了!“鹏欣系”栽了

200亿资本大鳄,崩了!“鹏欣系”栽了
200亿资本大鳄,崩了!“鹏欣系”栽了

贾跃亭的合股“游戏”,能摆脱退市危机吗?

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超级白热化阶段。 退潮之后,一些曾经的超级明星车企也逐渐被市场抛弃,其中就包括号称“特斯拉杀手”的Rivian,以及“十年磨一剑”的法拉第未来。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当下美股电动车有不少已经破产、退市。依然存活的,其中跌幅超过90%以上比比皆是。其中已经退市的包括Fisker、Lordstown、Proterra、Arcimoto等美国造车新势力,市值缩水超过90%包括Mullen、Canoo、WorkHorse、Nikola以及法拉第未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车企大多已经徘徊在了退市的边缘。 众所周知,从共享经济开始,全球创业的风口轮动就开始加快,一轮又一轮的创业潮中诞生了不少独角兽企业。 当下,全球创业的风口已经到了AI领域,且随着OpenAI的相关应用的落地,极大的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股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加大AI领域的投资,共同撑起了这一轮AI市场的繁荣。 但是,有升起就会有落下。 伴随着全球进入AI时代,押注新能源产业行业的资本开始腾挪,而行业内的企业的竞争,也开始由之前的炒概念阶段快速进入考核业绩阶段,这对于一些还在亏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种背景下,例如之前的明星车企Rivian登陆资本市场之后,便开始了一路下跌,至今跌幅已超过90%。 当美股科技企业纷纷突破前高时,行业龙头特斯拉市值依旧在6000亿美元附近徘徊,明星车企的窘境,反映了行业的现状。 龙头如此,一些还未量产的车企则更加的悲惨,而贾跃亭FF就是其中代表。这两年实际上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处境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首先,要考验法拉第未来的是交付数据,这点对于贾跃亭而言,目前用于量产的资金存在明显的不足。 此前,贾跃亭曾宣布将个人IP商业化,用于还债以及支持企业的发展。 从结果来看,如果单靠贾跃亭个人商业化带来的收入,那么很难支撑法拉第未来
贾跃亭的合股“游戏”,能摆脱退市危机吗?

500亿医药巨头,出手!医药的春天,要来了?

医药行业,已经击穿了估值底线。 跌跌不休的股价,让很多医药大白马已经跌回了疫情之前。面对增长的业绩,医药行业的估值何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发生如此大的改变? 医药行业一直是一个朝阳行业,庞大的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需求,催生了这个十万亿级的市场。尤其进入2016年之后,我国创新药领域也开始蓬勃发展,其中不乏百济神州这样的全球重磅级医药企业。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我国不少创新药企,开始在技术方面缩小了与欧美医药巨头之间的差距,但遗憾的是,这种优势并未一直持续。 进入2022年之后,随着美加息周期的开始,一些医药产业的投资开始萎缩,尤其是创新药领域,明显的感觉到了寒意,为了平安的度过寒冬,一些创新药企业砍掉部分管线,另外一些药企则选择卖掉部分优势管线,来为公司争取更多的现金流。 在这种背景下,各家药企开始八仙过海。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跌跌不休的股价就市场给出的答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答案也不总是“准确”的,不少医药龙头明显存在被“误伤”情形。以恒瑞医药为例,其今年一季度营收为59.98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13.69亿元,同比增长10.48%。而2023年全年,其业绩也保持着一个增长的趋势,但股价层面却极其悲观,如果从最高位算起,恒瑞医药的跌幅达到了60%。 在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恒瑞医药如此跌幅,实在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且在医药行业当中,恒瑞医药并不算个例。 侃见财经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市场对于行业未来预期的改变。 为了应对这种超出市场行为的下跌,不少医药行业也开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回购注销、私有化退市等。 6月24日晚间,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02196)$ 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与另一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即被合并方)订立《吸收合并协议》,根据协议
500亿医药巨头,出手!医药的春天,要来了?

500亿医药巨头,出手!医药的春天,要来了?

医药行业,已经击穿了估值底线。跌跌不休的股价,让很多医药大白马已经跌回了疫情之前。面对增长的业绩,医药行业的估值何以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医药行业一直是一个朝阳行业,庞大的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需求,催生了这个十万亿级的市场。尤其进入2016年之后,我国创新药领域也开始蓬勃发展,其中不乏百济神州这样的全球重磅级医药企业。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我国不少创新药企,开始在技术方面缩小了与欧美医药巨头之间的差距,但遗憾的是,这种优势并未一直持续。进入2022年之后,随着美加息周期的开始,一些医药产业的投资开始萎缩,尤其是创新药领域,明显的感觉到了寒意,为了平安的度过寒冬,一些创新药企业砍掉部分管线,另外一些药企则选择卖掉部分优势管线,来为公司争取更多的现金流。在这种背景下,各家药企开始八仙过海。反映在资本市场上,跌跌不休的股价就市场给出的答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答案也不总是“准确”的,不少医药龙头明显存在被“误伤”情形。以恒瑞医药为例,其今年一季度营收为59.98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为13.69亿元,同比增长10.48%。而2023年全年,其业绩也保持着一个增长的趋势,但股价层面却极其悲观,如果从最高位算起,恒瑞医药的跌幅达到了60%。在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恒瑞医药如此跌幅,实在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价值,且在医药行业当中,恒瑞医药并不算个例。侃见财经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市场对于行业未来预期的改变。为了应对这种超出市场行为的下跌,不少医药行业也开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回购注销、私有化退市等。6月24日晚间,复星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与另一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即被合并方)订立《吸收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复星新药拟以现金及/或换股方式收购并注销复宏汉霖其他现有股东持有的全部复宏汉霖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并私有化复宏汉霖。据公告
500亿医药巨头,出手!医药的春天,要来了?

营收破10亿!王宁,海外“再造”泡泡玛特

出海“淘金”,已经成了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头部消费类公司的必选项。最近两年,“潮玩第一股”、“90后的茅台”似乎也度过了水逆期,股价逆势大涨的背后,是海外战略的一次大胜利。而这场胜利,似乎也为其他消费类企业指明了一些方向。对于还在内卷的国内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增量,或许未来三到五年时间,红利都不会消失。  
营收破10亿!王宁,海外“再造”泡泡玛特

市值缩水1200亿!广汇汽车,“至暗时刻”来了

唏嘘!曾经的经销商巨头广汇汽车,如今却走到了面值退市的边缘! 6月26日开盘,广汇汽车继续被几十万手封单稳稳“压死”在跌停板上,而这已经是其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股价跌停了。庆幸的是,当天广汇汽车打开了跌停板,随后股价快速拉升,最终走出了“地天板”的走势。 截至当天收盘,广汇汽车股价报收0.78元/股,总市值为64.2亿,和最高点16.15元/股相比,如今广汇汽车的股价已经跌去了95%,市值缩水超过1200亿。 虽然股价终于打开跌停,但目前广汇汽车的股价仍没脱离危险,退市的危机依旧笼罩在了广汇汽车的头顶。 广汇汽车如今的处境,难免让人感到叹息。作为往日的头部车企经销商,在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广汇汽车仍位列第103位。 跌下神坛 时间回到2002年,凭借着地产业务“发家致富”的孙广信,将目光瞄准到了汽车市场。 当时,国内汽车行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孙广信毅然杀入了汽车经销商行业。凭借着自身雄厚的实力,孙广信背后的广汇集团接连在新疆、广西、河南等地不断进行“收并购”。据报道,当时广汇集团将多家汽车销售企业收入囊中,一张庞大的汽车经销商网络逐渐形成。 2006年,广汇汽车正式成立。 成立后的4年里,广汇汽车又相继完成了对安徽、重庆、甘肃、河北、宁夏、山东等地汽车经销公司的收购。在一连串的收购之后,2012年广汇汽车跃升至全国头部车企经销商,3年后,广汇汽车通过借壳完成上市。 不过,广汇汽车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据财报显示,自从进入2018年之后,广汇汽车的业绩便开始触顶回落,在2018—2020年,广汇汽车分别实现净利润32.57亿、26.01亿和15.16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27%、-20.16%和-41.72%。虽然2021年业绩出现小幅回暖,但到了2022年,广汇汽车迎来“至暗时刻”,当年净利润巨亏26.69亿,净利润增速下滑265.92%。
市值缩水1200亿!广汇汽车,“至暗时刻”来了

市值突破800亿!东鹏饮料继续“狂奔”

自从2021年上市后,东鹏饮料便一直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完成全国化布局之后,只要功能性饮料市场不见顶,那么东鹏饮料就能继续增长。而根据相关数据,到了2021年,功能性饮料的零售市场规模为537.34亿元,市占率为9.22%。头豹研究院则预测,在2026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536亿元,CAGR将会达到11%,换而言之,功能性饮料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市值突破800亿!东鹏饮料继续“狂奔”

海底捞“救火队长”卸任,什么信号?

海底捞营收、净利创出新高之后,“救火队长”杨利娟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了。 6月21日,餐饮龙头企业海底捞发布公告,宣布了公司高层的人事变动,杨利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职务。 据悉,杨利娟卸任之后,将加盟特海国际。 根据特海国际公告显示,杨利娟将成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统筹特海国际的管理和战略发展。 资料显示,苟轶群接替杨利娟成为海底捞新任CEO。据悉,苟轶群曾担任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多个职位。在被任命为海底捞首席执行官之前,苟轶群为海底捞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 从两家公司体量来看,很显然海底捞要比特海国际大很多。但是从未来的增量来看,特海国际又显得比较重要。 对于杨利娟而言,此前接替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担任CEO一职时,很明显就是救火队长的角色。 在杨利娟的大刀阔斧下,海底捞平稳地推进了“啄木鸟”计划。到2023年年初,实际上海底捞就已经度过了“至暗时刻”,解除了因为张勇时代盲目扩张带来的危机。 到了2024年,海底捞交上史上最好的年度财报,其2023年营收414.53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了44.99亿元。 良好且稳定的数据,稳固了海底捞的龙头位置,杨利娟的阶段性任务基本算是完成了,因而近期出现的人事变动,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海底捞的股价始终徘徊在低位,市场行为似乎已经失效。 困扰海底捞的问题已经从业绩的亏损,变成了市场价值的重估。 侃见财经认为,由于近两年国内市场的增速问题,其消费行业企业的估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市场给予的估值已经到了“冰点”。 因而,此时换帅对于海底捞而言,并非坏事。 另外,对于国内互联网以及消费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言,“出海”则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之一,也是企业最主要的增量方向。资料显示,杨利娟曾主导了海底捞的出海进程,这家餐饮企业分别于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
海底捞“救火队长”卸任,什么信号?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