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每日财报
个人简介:国内专业财经新媒体平台
IP属地:未知
2关注
202粉丝
0主题
0勋章

网商银行:用“小微服务”定义交易银行

交易银行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网商银行不仅要成为小微“信贷专家”,也要成为小微“资金管理专家”。 文/每日财报 张恒 九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从步履蹒跚到逐渐壮大成为19家民营银行中“佼佼者”的网商银行来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且坚定行稳致远,所收获的成绩斐然。 庞大的客群数量就是最好的印证。截至2023年底,网商银行已累计服务小微用户超5300万,这一数量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机构中居于前列。 客观而言,能够服务于数量如此之多的组成民营经济坚实力量的小微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网商银行所构建的小微金融业务,具有高延展性的温度与长期价值发展趋势。 从成立起始,网商银行便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目标使命,并持续拓展着服务的边界,一众小微用户也从中广受裨益,得到了广度和深度兼具的金融服务,对网商银行的需求不断加强。 可以这么说,如今网商银行与一众小微用户正如“水与鱼共生关系”那样,紧紧依偎,相互依存。 这一点也并非过分赞誉,网商银行行长冯亮曾在2023年年报中这样致辞道:“在这充满变化的环境中,网商银行坚持‘无微不至’的初心,既充满期待,以前瞻性的思考谋划未来,也脚踏实地,寻找当下增长与风险的最佳平衡,用心服务好每一位诚信经营的小微商家,始终与我们千千万万的小微客户相伴同行。” 落实在每一步具体战略中的网商银行,也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该理念。在成立九周年之际,网商银行首次对外解读其交易银行战略。 不难看出,网商银行在服务小微客群的过程中,不断求知、求变,发掘小微客户交易场景中的痛点,持续对战略进行迭代升级,调整经营打法。 ▲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在9周年媒体见面会演讲 对此,冯亮公开表示,交易银行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网商银行不仅要成为小微“信贷专家”,也要成为小微“资金管理专家”。 持续拓展服务边界,网商银行一直在前行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在当下整个消费环境并没有达到预期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
网商银行:用“小微服务”定义交易银行
avatar每日财报
07-02 17:29

问界从“唯一”变“之一”,丢掉“灵魂”的赛力斯还能走多远?

来源:天下车智 丁萌 华为“四界”的到来,让问界的独特性受到挑战,丢失“灵魂”的赛力斯还能凭借问界走多远,是个未知。 最近的赛力斯汽车可谓赚足了眼球。 其一,公司市值超越理想。6月18日,赛力斯报收100.35元/股,大涨8.02%,开始超越理想的1509.82亿元市值。 其二,首次出现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实现营收约265.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2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6.251亿元增加了8.4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能实现这两个愿望,早在4月问界新M5发布会现场,赛力斯总裁何利杨用一句话道出原因:“感谢伟大的华为”。 原本走在市场边缘的赛力斯,凭借着华为的光环打造出了问界这一款“爆款”,但是,赛力斯的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吗?答案不是确定的。在《天下车智》看来,赛力斯亮眼的成绩背后藏有隐忧,问界的流量会被后来者分散,毕竟“灵魂”不在手中,底气尚有不足。 亮眼业绩背后四大隐忧 如果梳理赛力斯成名的历史,与华为的合作是最大的转折点。 2019年,赛力斯前身小康汽车与华为举行了签约仪式,拉开了两者之间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的大幕,但是具体是由并未透露,直到2020年,华为官宣不造车,只帮助车企造好车的理念,小康汽车便成为了其涉足新能源汽车的桥梁。 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赛力斯SF5改款车型亮相,搭载了华为提供的DriveONE电驱系统、HiCar车机系统、以及SOUND车载音响等解决方案。遗憾的是,这款车并没有名声大噪,也没有让华为在汽车圈立足脚跟。 真正的转折点是问界的推出,一场由华为主导的造车大秀才缓缓拉开。首款车型问界M5让坊间开始察觉到华为在汽车圈的存在,那么问界M7则让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走向前台,并让同行们开始担忧。 “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
问界从“唯一”变“之一”,丢掉“灵魂”的赛力斯还能走多远?
avatar每日财报
07-02 15:35

某车企强制员工加班,声称“周六是奋斗者的工作日”

近日,一位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另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奇瑞为了掩盖加班的事实,甚至将员工加班时间在系统上统一改成了下午5点。此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有业内人士称,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为上市合规,奇瑞汽车关闭了所有员工打卡历史记录,并于近日关闭员工打卡时间查询权限,默认展示为8:30~17:00(实际要求8:25~20:00),这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此前,奇瑞汽车就因高强度的工作制度上热搜,据了解,此前2023年进入奇瑞汽车的应届生就向相关媒体报料称,奇瑞汽车人才流失率较高,应届生几乎不到一年走掉了七成,剩下的也只准备积攒两年工作经验后跳槽。据他统计,5月一共加班了120小时,加上正常上班的174小时,总计工作时长近300小时。但他到手的薪资只有4800元左右,算下来时薪只有16元。 多位证券人士向媒体表示,奇瑞汽车正在重启IPO,按照预定计划将在2025年前完成A股上市。考虑到当前IPO审核进一步收紧,且大概率明年未有放松可能性,奇瑞汽车能否按照既定安排完成上市仍是未知数。 而早在去年3月,就有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发布内部邮件称,“通知所有的员工,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工作日。”此邮件一出,被网友认为是“道德绑架式自我感动”。 据天眼查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尹同跃,注册资本约54.7亿元人民币,由张伟、孙翔、王挺、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其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存在上百条法律诉讼信息,其中近30条为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今年1月,奇瑞控股集团发布2023年度销量:随着12月份以215,690辆的单月销量收官,奇瑞集团2023年实
某车企强制员工加班,声称“周六是奋斗者的工作日”
avatar每日财报
07-02 13:38

创始人周富裕重新掌舵,周黑鸭在求变

周黑鸭不仅要面对绝味鸭脖、煌上煌等老对手的竞争,还要应对久久丫、精武鸭脖、卤三国等新兴品牌的追击。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又一创始人亲自“出山”。6月12日晚,周黑鸭(01458.HK)披露一则人事变动:行政总裁张宇晨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富裕兼任行政总裁。 对于这则消息,许多消费者和投资者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周富裕作为公司创始人,对周黑鸭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理解,他的复出无疑将为周黑鸭带来新的活力和方向。 但市场上也有另一部分质疑:创始人回归能否“救火”?作为头部卤味企业,周黑鸭此时换帅,真的能破局吗? 创始人亲自“出山”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董事长与行政总裁职责应有区分,不应由一人同时担任,但周富裕还是选择“一肩挑”。 周黑鸭在公告中解释称,目前公司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变革时期,由创始人兼任董事长及行政总裁的角色,可有力推进集团关键策略落实,确保在推进长期战略方面的贯彻领导,并进一步优化本集团运营效率,提升本集团经营质量。 另外公告中提及的还有吕汉斌、王亚利已被委任为新的执行董事,前者现任集团供应链首席官,后者现担任集团华中大区总经理,负责华中地区总体销售及管理工作,同时是公司战略级项目二合一模式升级的负责人。 周黑鸭此时换帅有何考虑,战略、业务等方面未来会做哪些调整?周黑鸭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财报》,目前,战略变革就是要重回经典——产品重回经典、口味重回经典,更聚焦鸭脖、鸭翅、鸭掌、鸭锁骨、鸭舌五大单品。“周董是做产品出身的,创业的时候就在研发产品,只有周董下场才能推动产品研发重回经典,更聚焦。” 诚然,没有人比周富裕更懂周黑鸭,此番创始人的回归,更有助于企业优化运营效率。 周富裕在休闲卤制品业拥有20多年经验,为该公司的业务策略及取得今日成就的“主要驱动力”,并会继续监督集团的营运、业务及销售网络的管理。 而董事长、总裁一肩挑的周富裕,走马上任后随即快速
创始人周富裕重新掌舵,周黑鸭在求变
avatar每日财报
07-02 11:14

人保资产高层变动:黄本尧“火速”离任,黄明挑“大梁”

一年内总裁两次换新。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在保险公司的运营与发展中,资产端和负债端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支柱”,它们的重要性是等同的,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保费收入巨大的大型保险公司来说,其对于投资管理能力的需求更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负责资产管理的核心领导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日,管理资产超1.6万亿元的人保资产就发生了高层人事变动,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经公司审议通过,黄本尧不再担任总裁职务,董事会指定黄明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新的人事任命下,《每日财报》还注意到,于今年4月份黄本尧被监管核准人保资产总裁任职资格才仅仅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其又被迅速调任国寿集团担任党委委员,也就是说,从时间线来看,黄本尧掌管人保资产的时间尚不到一年。 硬币另一面,一般而言,国企在人事调动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严谨性,然而此次头部险企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其背后的原因和意图着实令人好奇。 一年内总裁两次换新,“新帅”黄明履历几何? 时间往回看,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保资产的主要领导层经历了两次变动。首先是在2023年7月,曾北川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再担任人保资产总裁的职务。随后人保资产的董事会作出决定,临时委任黄本尧为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直到董事会选出新的总裁并且任职资格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正式批准为止。 直到今年4月份,黄本尧担任人保资产总裁任职资格才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仅仅一个半月后,5月22日,国寿集团官网更新的集团领导信息显示,黄本尧已任国寿集团党委委员,成为该集团现党委班子中的第三位70后。 据悉,黄本尧是中国人保“老将”,不仅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而且投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历任人保资产发展规划部、市场开发部总经理助理,财务会计部、组合管理部、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人保健康党委委员、副总裁、首席投资执行官、财务负责人;人保资产副
人保资产高层变动:黄本尧“火速”离任,黄明挑“大梁”
avatar每日财报
07-01 17:02

外销占比近九成 规模不及同行,逆变器老兵三晶股份能否如愿上市

IPO通过之后迟迟不能正式上市。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去年12月29日,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晶股份)提交了沪市主板IPO的注册申请,之后IPO再无更新信息。 实际上,近年来户用储能逆变器企业“扎堆”IPO,爱士惟、首航新能、艾罗能源等光伏逆变器企业先后递表,扎堆谋求上市。 作为光伏赛道中的一员,三晶股份目前整体规模较小,相较同行业公司仍存在一定劣势。虽然三晶股份的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境外销售占比较高且逐年上升。此外,IPO招股书还存在很多疑点,尤其是经销商、供应商及实控人迷幻往事更是让市场高度关注。 依赖欧洲单一市场 高增长难以为继 公开资料显示,三晶股份于成立于2005年在广州成立,主营业务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系统、电机驱动与控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应用于家庭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场景。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时期。在光伏、储能相继爆发的背景下,公司收入、利润一道飙升。 从近几年的营收来看,三晶股份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2022年,三晶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4.24亿元、7.1亿元、15.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50万元、9868.89万元、2.86亿元。 然而问题在于,当风口逐渐过去,三晶股份的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当下的“光鲜业绩”?甚至于是否会因为业绩变脸而无法上市都值得进一步讨论。 从当下的市场形势来看,要实现上述增长恐怕很难。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系统等产品主要销往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 报告期各期,公司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分别为2亿元、4.83亿元、13.76亿元,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47.38%、68.03%和88.85%,境外销售占比逐年提升。 同时,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也显著提
外销占比近九成 规模不及同行,逆变器老兵三晶股份能否如愿上市
avatar每日财报
07-01 11:57

五粮液,在行业深度调整中强化龙头地位

如约而至,近千名投资者齐聚宜宾;稳健自信,五粮液交出两位数增长的成绩单。6月28日,五粮液2023年度股东大会正式举行。数据显示,2023年五粮液销售收入达到833亿元,连续8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销售收入连续4年每年迈上一个百亿台阶,今年拟分红达到181亿元,连续9年位居深市白酒上市公司第一。 “变化大”“布局远”“确定性高”……参会者纷纷投出了信任票。在宏观变局与行业新局交织的阶段,五粮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龙头地位、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引领发展方向,为深度调整的行业锚定确定性。 “五个聚焦” ,精准把握“时与势”勇担使命 欢迎、感谢、报告、交流……一年一度的五粮液股东大会是观察白酒产业发展的最佳样本,也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历来备受关注。当前,中国酒业迎来了分化之年、变革之年、转型之年和重塑之年的历史节点。在宏观上,市场的蛋糕不再那么容易做大;在中观上,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在微观上,则是不同主体间竞争加剧、“内卷”增多。 “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会上,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表示,去年以来,五粮液实现了“五个聚焦”,“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不断蓄积、“好”的效应持续显现—— 聚焦“稳增长”,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2023年销售收入达到833亿元,连续8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销售收入连续4年每年迈上一个百亿台阶。 聚焦“提品质”,品质建设再上新台阶。酿酒生产、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均取得重要进步。 聚焦“树品牌”,纵深推进品牌建设和打造,成功实现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全年品牌曝光度超过220亿人次,品牌价值达到4498亿元,品牌强度指数全球最高AAA+评级,位居白酒品牌
五粮液,在行业深度调整中强化龙头地位

火药味十足 华熙生物“对峙”前员工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近日,华熙生物(SH:688363)前员工枝繁繁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夸迪官方客服号在所有的代理商群内公然造谣称代理商被拖欠的货品和奖励与其有关,最终起诉华熙生物,要求后者公开道歉、澄清事实。枝繁繁曾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自己被前公司职场霸凌。 “华熙生物”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公司“在人员引入时出现过鱼龙混杂,个别行为作风有待商榷的社会人员被招聘到相关岗位”“他们与华熙生物的气质和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必然成为这一轮组织变革的重点调整对象”。 不论谁对谁错,现实情况是,在维持数年高速增长之后,华熙生物在2023年遭遇业绩“滑铁卢”。年报显示,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归母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其中,主攻高端市场、定位为专业级抗老护肤产品的夸迪也未能幸免。 据了解,2018年6月华熙生物夸迪品牌正式发布,定位为专业抗老品。此后,夸迪从2018年销量不到5000万元,到2022年在全平台销售额突破15亿元大关,成为华熙生物旗下第二个10亿级品牌,后续经历销量阵痛,目前正调转航向。而枝繁繁也在社交媒体上自称曾为夸迪品牌主理人。 据了解,2023 年华熙生物就已开始组织人事架构调整,包括研发体系的变革,以及部分重要品牌的管理团队也相继被撤换和调岗,2024年以来华熙生物也有多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变动。今年4月份,华熙生物核心技术人员马守伟提出离职,对于离职原因公司仅表示“个人原因”。 另外根据年报,华熙生物员工的薪酬待遇也有所降低。2023年度职工薪酬约为4.7亿元,同2022年的5.3亿元相比下降11.3%;另据梳理,2023年华熙生物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243.24万元,同比下降超15%;董监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300.19万元,同比下降超60%。 6月28日,华熙生物报收56.57元,总市值2
火药味十足 华熙生物“对峙”前员工

警银联动暖人心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成功追回一笔涉诈资金

近期,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杭州良渚小微企业专营支行(以下简称“杭州良渚支行”)通过警银联动机制,成功追回一笔涉诈资金。该行工作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及强烈的责任心,获得了山西太原公安发来的感谢信。 2024年6月4日8点49分,杭州良渚支行柜面人员收到一户涉案账户名单下发,显示该卡为涉案一级止付卡。营业经理了解情况后高度警觉,第一时间查看账户情况。经查,该账户于6月2日17点44分收到一笔8000元的陌生账户来款,随后于6月3日16点11分转出至其本人支付宝,从交易流水来看,该笔陌生来款极有可能为涉案资金。营业经理立即电话联系该客户询问情况,客户一开始坚称该笔款项为工资收入且声称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营业经理敏锐抓住漏洞不断追问,客户终于松口,全盘托出该款项的来龙去脉,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客户该过账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客户表示该笔资金还在其支付宝账户中,并愿意归还给受害人。营业经理随即联系止付公安机关,将该客户的情况告知。在公安机关的指导和协助下,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客户返款并持续追踪进度,客户于6月4日15点30分将涉案资金原路返还至受害人账户,并经公安机关核实款项收到无误。警银联动,在公安干警和银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为电诈受害人挽回了损失,公安机关对该行工作人员的积极协助表示肯定并发来感谢信。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时有发生。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保护客户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该行将持续加强账户的排查与监测,保持敏锐度与责任心,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奉献绵薄之力,竭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警银联动暖人心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成功追回一笔涉诈资金

资本充足率承压、净息差收窄,兰州银行发债50亿“补血”

导语:上市融资未达所愿,发债以求资本补充 文/每日财报 程意 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近年二级资本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保持高位,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已发行“二永债”规模达7675亿元,同比增长约125%。6月17日,据中国货币网公告,兰州银行将发行2024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规模20亿元,期限10年。 银行密集“补血”背后有自身资本压力的强驱动。近三年来,兰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在2022年1月17日,兰州银行于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但这也并未扭转其资本充足率指标下滑的态势。 同时,近年来在市场利率下行、让利实体经济的情况下,兰州银行净息差也持续收窄。继去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次低于1.7%后,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54%。在净息差收窄、经营业绩承压情况下,对中小银行而言,发行二永债等资本工具是相对较易实现的资本补充方式。 资本充足率告急,兰州银行急发债50亿 6月12日,兰州银行公告称,该行获准发行50亿元二级资本债。6月17日,据中国货币网发行公告,兰州银行将于6月20日至6月24日(共三个工作日)发行2024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规模20亿元,6月24日起息。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该行二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增强营运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等。 该债券期限10年,采用市场上常见的“5+5”模式,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采用固定利率形式,最终票面利率将根据簿记建档结果,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按照适用的有关规定,协商一致后确定。 兰州银行急于发债的背后,是其资本的告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末,兰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7%、9.94%、8.48%,较上年末相比均有小幅提升,但在上市城商行中兰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垫底。 其实,近年来兰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便持续下
资本充足率承压、净息差收窄,兰州银行发债50亿“补血”

大股东变更获批后,习酒变局猜想

​随着股权变更的落地,新的掌舵人选会很快落地。 文/每日财报 杜康 6月2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披露,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晟国资)收购贵州习酒51%股权案获批。 此次交易之前,贵州习酒是贵州国资委的下属企业,交易完成后,黔晟国资将持有贵州习酒51%的股权,贵州省国资委持有贵州习酒49%的股权。黔晟国资也是贵州国资委旗下企业,注册资本544.68亿元,有资本运作、实业经营、要素交易、资产管理“四大板块”。 两个月前,贵州省政府将习酒从大二型国有独立企业升格为了与茅台规格相同的大一型国有独立企业。由此资本市场对其大股东变更和企业级别调整充满了想象,猜测可能借壳上市,但如今白酒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受到严格监管,“习酒借壳”的可能性并不大。 黔晟国资未披露收购目的,但是随着习酒集团原董事长张德芹就任贵州茅台董事长,习酒未来如何变局留给市场众多猜测。 增速放缓,库存高企 2023年,是习酒“脱茅”后的第一年,但与独立于茅台之前相比,习酒的营收增速放缓。 据公开资料,2019年至2021年,习酒营业收入分别为79.8亿元、103亿元和15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5%、29.1%和51.3%。2022年,习酒宣称其全年营收额突破了200亿,但贵州省国资委透露,习酒集团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77亿元。 在行业调整期,去年的业绩略与2022年几乎持平极为不易。根据5月29日贵州习酒发布的《习酒集团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贵州习酒营收为198.64亿元,利润总额为90.6亿元,销售额为224.4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7.86%;以营收维度来看,习酒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七,仅次于古井贡酒;若以利润总额计算,其排名则是高于古井贡酒位列第六。 尽管2023年习酒表现不错,但压力巨大。酱酒降温还在持续,整个茅台镇产区的酒企日子都不好过,就连风光一时的
大股东变更获批后,习酒变局猜想

直击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下滴水之功,持续改善基本面

6月26日下午,民生银行举行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会上,民生银行的高管们坦诚、务实,直面回应市场关切,回应了投资者提出的近20个问题。 改革转型初见成效,直面挑战,立足长远 “从财务指标来讲,民生银行经过几年的调整,希望在企稳的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但也面临不小挑战。”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坦言,受内外部因素影响,营业收入、净息差等指标承压。原因主要在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信贷有效需求不足,加上房地产发展模式重大转型,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使得信贷投放不及预期。同时,LPR持续下调,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贷款收益率持续走低,存款成本降幅低于贷款收益,净息差持续承压。 从民生银行来看,近几年来持续压降非标投资,同时加大对高评级客户的信贷投放,以及利率债的配置,信用风险大幅降低,收益率相应下降。另外,加大房地产分层分类经营和风险管控,优化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结构。以上业务调整短期内对营业收入产生影响,但有利于民生银行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整体看,民生银行按照既定战略目标稳步前进,各项改革进展符合预期。”高迎欣在交流中表示,通过战略与改革持续落地,该行经营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业务发展更加稳健。资产端压降非标投资,负债端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资产负债结构持续改善。二是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更加注重客户基础、客户需求和客户价值,战略客户、中小微客户、个人客户的客户基础明显增长。开户、结算、存贷款等基础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是资产质量稳固向好。把握有利时机,顺利完成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三年规划目标,优化审批模式,强化三道防线建设,不良贷款生成率连续三年稳步下降,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四是发展特色更加鲜明。落实以战略客户为牵引的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推动特色鲜明的小微新模式落地,升级社区金融3.0模式,以数据增信驱动线上贷款产品模式创新等,差异化市场竞争
直击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下滴水之功,持续改善基本面

2亿入股国民养老,安联“跑步”入局意欲何为?

安联投资入股一家新兴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传递和释放出外资机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号。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养老”已成为持续多年的高频热词,今年同样如此,不仅频频出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战略远景规划中,也出现在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如果对比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措辞,会发现有一丝微妙变化:2021年提出“规范发展”,2022年是“继续规范”,2024年则是“积极发展”。 短短几字看似平淡无奇的变化,实则折射出国家层面在不断加码扶持和完善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亦同时透露出为应对国内老龄化社会的紧迫感。 我国不少保险公司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以期给当下养老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和变化。 6月24日,国民养老对外正式发布公告称,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公司拟以发行新股增资方式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本次增资完成后,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将由111.5亿元增至113.78亿元,安联投资将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2%,成为公司首家外资股东。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安联投资入股一家新兴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传递和释放出外资机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号。 增资超2亿,安联入股国民养老 此次国民养老引入外资战略融资落定的时间线非常“巧妙”,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就曾重点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 从高层出台一系列养老政策,再到放开并鼓励外资对国内金融市场投资力度的表态,凸显出我国金融
2亿入股国民养老,安联“跑步”入局意欲何为?

永杰新材IPO,受锂电影响业绩“过山车”,能成功过会吗?

​永杰新材选择积极向新能源领域靠拢,其营收与锂电行业紧密绑定。 文/每日财报 秦楠 2023年,受锂电行业下行的影响,我国铝板带(含铝箔坯料)的产量约为123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0万吨。但就这这样的背景下,一家铝材加工企业却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近期,浙江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杰新材”)公布了上交所的首轮回复函。 值得一提的是,永杰新材早在2022年便已向主板提交了招股书。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920万股股份,拟募资总额为20.89亿元。其中,7.37亿元将用于年产4.5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箔技改项目,5.51亿元将用于年产10万吨锂电池高精铝板带技改项目,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3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面对行业的不景气,永杰新材选择积极向新能源领域靠拢,其营收也因此与锂电行业紧密绑定。但是在当下行业不景气,且公司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下,永杰新材能够成功过会仍然是个未知数。 业绩变脸 永杰新材从事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包括铝板带和铝箔两大类。2019-2022年,永杰新材的营收分别34.00亿元、38.32亿元、63.03亿元、71.5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4.72万元、4261.62万元、2.24亿元、3.66亿元。 但营收和净利润高速增长的趋势未能延续到2023年。 问询回复显示,2023年永杰新材的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4亿元、2.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04%、-32.55%,双双出现下滑。 该公司表示,2021年和2022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锂电池、电子电器等客户领域毛利额的快速上升。 但是在2023年锂电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对公司铝合金板带箔营收造成了影响。 从最能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来看,永杰新材主营业务毛利率也由2022年的9.68%下滑至202
永杰新材IPO,受锂电影响业绩“过山车”,能成功过会吗?

全球资管500强出炉!国内11家保险资管入榜,综合实力哪家强?

保险资管前三甲格局确立,分别为国寿资管、平安资管和泰康资管。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在保险市场上,当负债端将“防风险”置于核心地位,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时,资产端却不断放宽限制,得到了较大的自由度。这一背景下,一系列有利于资产端发展的政策被推出,为保险资管机构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近日,国际知名机构欧洲出版集团“欧洲投资与养老金”(以下简称“IPE”)发布了《2024全球资管500强》榜单。其中,中国内地共有52家机构上榜,其中11家保险资管公司表现格外亮眼。 具体来看,这52家机构涵盖了四大类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理财公司和证券。其中,基金公司共有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及一家养老保险公司,15家银行理财公司,3家证券。52家机构在2023年底合计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约72.4万亿人民币。 这些机构中,有41家参与了2023年的排名,并且它们的总资产管理规模相较于去年有了一定的增长,具体增长了1.7%。这表明,尽管市场环境可能有所波动,但我国头部资管公司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资产管理规模持续扩大。 不过,此次排名也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我国资管机构在全球资产管理领域与世界巨头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但这也恰恰表明了国内资管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1家保险资管入榜 前三“军团”成绩亮眼 尽管中国资管机构在总规模上实现了小幅增长,显示了一定的市场活力和扩张能力,但在全球或行业内的排名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呈现下滑趋势。其中,证券、基金和银行理财系公司的排名下降尤为显著,有些机构排名出现了大幅下跌。 然而,国内保险资管机构截然相反。纵观整个榜单,与国内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相比,保险资管公司在2023年的业绩和市场地位相对稳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保险资管机构在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方面的独特优
全球资管500强出炉!国内11家保险资管入榜,综合实力哪家强?

净利持续下行,却不妨碍高管领高薪,友邦人寿在下一盘什么棋?

友邦人寿近两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在于赔付支出和保险责任准备金双双大涨所致。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历经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后,如今的中国寿险市场似乎正步入一个新的调整阶段。 在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下,寿险公司正面临着利率走低与增员优势丧失的双重压力,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而作为行业基石的代理人队伍规模,也从昔日的千万之众锐减至如今的二百余万,公司的偿付能力更是频频触及风险警戒线,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正在困难爬坡中跌宕前行。 生存焦虑下,各大寿险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希望“火苗”来安然度过寒冷周期。作为曾经的领头羊——友邦人寿,在当下关键时期,也未能逃过周期影响,如今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每走一步似乎也备感艰辛。 业绩滑坡,净利润持续下行 一直以来对行业趋势判断有着较强前瞻性的友邦人寿,2023年启动“新五年计划”,提出以“客户驱动、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三大核心关键词和“产品与服务、卓越营销员渠道、卓越多元渠道、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支柱。 进入新五年规划的深入之年,友邦人寿今年以来的业绩却遭受重创,不免引发业内外对其在中国市场稳健发展的担忧。 2024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友邦人寿当期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8.81亿元,同比增加24.31%;净利润却备感意外的比“腰斩”还要厉害,同比2023年同期的15.96亿元大幅下降78.2%,至3.48亿元。 友邦人寿形成“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早已出现端倪。从保费端来看,自“偿二代”推行至今的8年多时间里,友邦人寿的保费规模一步步上探。到2022年末,保费收入已迈进500亿关口,2023年更是以607.61亿元保费规模跃居寿险第十。 不过,与乘势向上持续增长的保费规模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净利润高开低走,近些年罕见出现了“跳水”现象。 2016年以来,友邦人寿净利润一度扶摇直上,期间翻倍式增长,2019年达到82.02亿元高点,随后在20
净利持续下行,却不妨碍高管领高薪,友邦人寿在下一盘什么棋?

“长寿时代”下养老金融如何更进一步,看中信银行给出样本解法

长寿时代,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人生的CFO。 文/每日财报 张恒 如果要提炼一个当下金融市场发展的热门关键词,非“养老金融”莫属。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养老金融被列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其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被推至新的高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长久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事实上,在长寿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医护康养需求与日俱增,相关支出也在持续增长,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开始发力,无疑对人们的财富管理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以此为契机,人们一切观念的改变往往是从行动开始,如今,“储蓄养老”过渡到“投资养老”正在变为居民的主流选择,同时人们对养老生活的目标也从“生存型养老”逐步向高质量的“生活型养老”而转变。这些新趋势、新变化也给中国的养老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挑战。 不过,相比成熟市场,我国养老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和大力支持,更是需要广大金融机构深度参与、谋篇布局,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近日,始终积极秉承长期主义精神,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品牌联动,为行业共创共建养老金融生态树立标杆的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日前举办了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走进中信银行总部大楼”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活动。 活动日当天,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围绕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进行了深度剖析,并表示中信银行始终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已将“五篇大文章”相关的要求和工作融入新三年战略规划,积极布局“五篇大文章”的业务定位。 同时,针对当下养老金融市场的不同年龄层、不同客群的养老需求,中信银行也给出了自己独特差异化的“中信解法”。 “长寿时代”已经到来,多重考验如何解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布过预测数据,到2035年中国大陆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长寿时代已悄然而至。 长寿是美
“长寿时代”下养老金融如何更进一步,看中信银行给出样本解法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昆仑健康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

2024年7月8日第12个“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即将到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时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健康保险”)积极响应行业号召,围绕“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年度主题,秉持“身心富足,方为健康”的品牌理念,策划并启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作为保险行业每年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根据行业协会的要求,昆仑健康保险精心组织“网络宣传、基层活动、绿色结合”等系列活动,依托各地分公司贯彻落地,旨在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普及保险理念,守护并提升客户和大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在网络宣传方面,昆仑健康保险邀请公司管理层与业内专家进行“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直播,围绕“五篇大文章“及健康险特色,普及保险知识,为公众答疑解惑。 在基层活动方面,昆仑健康保险号召各地分公司积极开展“保险五进入”宣传服务,深入学校、农村、社区、机关和企业,将昆仑健康保险的理念与服务带到基层一线,依托公司大健康特色服务,通过健康科普、疾病预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与市民面对面普及金融保险理念,针对具体问题互动答疑,宣传保险功能作用,引导树立科学、健康、理性的金融消费观念,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以“身心富足,方为健康”的品牌理念为驱动,昆仑健康保险重点组织开展“78奋力前行”公益健步走活动,倡导乐观、积极、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依托“78奋力前行”保险公益健步走微信小程序,带动公司及市民通过健步走捐赠步数参与公益,同时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用身心健康和保险知识,让生活的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 昆仑健康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已在全辖正式启动,未来几周昆仑健康保险将在各地分公司持续推动落实“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展示保险企业积极向上、奋发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昆仑健康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

整合优质创新资产!复星医药拟54.07亿私有化复宏汉霖

6月24日盘后,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子公司复宏汉霖(02696.HK)。 根据协议,复星医药拟以现金及/或换股方式收购并注销复宏汉霖其他现有股份持有的全部复宏汉霖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下同)并私有化复宏汉霖。目前,复星医药集团合计持有59.56%的复宏汉霖股份,交易后,将持有复星医药100%股权。 其中,现金对价部分。本次吸收合并交易的现金对价港币24.6元/股,对复宏汉霖H股不受干扰日收盘价的溢价为36.67%;对前30个交易日的溢价为52.04%。本次吸收合并现金对价合计不超过约54.07亿港元或等值人民币。 股价对价部分。复星新药拟新增发行注册资本以收购及注销本公司另外两家控股子公司(即复星医药产业及复星实业)持有的共计57724918股复宏汉霖,具体按照1元新增注册资本收购并注销约4.289864016股复宏汉霖的比例,向复星实业及复星医药产业支付股份对价。 截至5月22日停牌,复宏汉霖已在港股上市近5年,市值约102亿港币。复宏汉霖作为复星医药的核心创新资产,交易完成后,将助力复宏汉霖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加强复星医药在创新生物药领域的战略布局。
整合优质创新资产!复星医药拟54.07亿私有化复宏汉霖

重新认识创新驱动:三十年过去,我们更关注复星医药的未来

可及性是医药企业创新的归宿。 文/每日财报 张恒 一款新药的诞生,从临床到最后投入使用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而且未必成功。为此,资本市场给予了创新药企高估值。 但近两年,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冲突的持续导致全球通胀,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频率、IPO数量都在下降。全球Biotech公司高估值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除了面临国际影响,还受集采等冲击,投资机构对其价值判断趋于谨慎。 在经济新常态下,投资生物医药的逻辑更加务实,看得见商业转化前景的创新、能挣现金流的创新成为实用的投资逻辑。 事实上,为了降低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过去十年,包括辉瑞、强生、诺华、默沙东、罗氏等全球医药巨头,普遍采用商业合作、研发合作、金融合作、许可合作、并购整合等多种模式,以更开放的创新来丰富和强化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据相关统计,2023年全球医药领域前10名并购事件总额达1152亿美元,单笔交易金额均在35亿美元以上。 2024年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期间,跨国药企针对医药领域达成的并购交易总额达超45亿美元。进一步印证了,跨国药企除了内生式自研外,外延式扩张并购也将是近几年的主旋律。据Pharma Voice统计,到2030年,有近200种药物的专利将到期,几乎所有主要制药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将迫使药企需要通过从外部寻找好的项目来满足盈利需要。 中国药企中复星医药当属“整合创新”的领军者。成立30年的复星医药一直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发展基石,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 可及性才是创新的归宿 可及性的创新更被市场认可,让患者受益才是王道。 在全球医药领域,越来越多的颠覆式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全球跨
重新认识创新驱动:三十年过去,我们更关注复星医药的未来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