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向善财经
IPO向善财经
关注ipo,关注财经,关注巨头,更关注大事件背后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12粉丝
0主题
0勋章

抵制萝卜快跑的,跟抵制农夫山泉的是同一波人

$百度(BIDU)$ 文:向善财经 如今的当红炸子鸡,无疑是萝卜快跑,可谓是火出了天际,舆论层面骂声一片。 天眼查APP显示,萝卜快跑隶属于阿波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上次百度这么火,还是百度副总裁璩静在线硬怼打工人那档子事儿。 这两件事,本质上来讲,是一件事,倒不是事情有多严重,而是这两起事件都成功挑逗到了大家敏感的神经。 我白天在公司当牛马,下班了刷个短视频,还要被霸总在线PUA; 铁人三项(网约车,快递,外卖)是我的退路,网约车司机相比快递,外卖(没有侮辱快递员,外卖员的意思),相对更体面点,最起码有辆车,有空调,还可以遮风挡雨的,你现在搞个无人驾驶出租车,我中年人的体面往哪里放? 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着实该骂。 骂完了,爽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件事,对我们普通人的伤害到底大不大。 全民裁员情绪,放大了对号入座的焦虑感 璩静这件事,不少人真的是爽点满满,被老板PUA一肚子火,终于可以找个发泄对象了,在线怼完大厂高管之后,自信心爆棚,这个世界果然就是个草台班子啊,千万年薪的大厂副总裁水平也不过尔尔,突然觉得自己又行了,我能力也没那么差,缺的就是一个机遇。 对,就是一个机会,劳资时运到了,也能走向人生颠覆,迎娶白富美。感谢璩静,治好了不少人的精神内耗。 可谓是反向励志的典型。 我们再来看看,萝卜快跑。在武汉区区三五百辆,能闹起多大动静? 跟璩静那件事一样,都是情绪:我们怕失业,怕没有退路,你让我在思想层面紧张了,我就不爽。 更多的是社会的焦虑情绪被无限制的放大了。 萝卜快跑,即便是在全国铺开了,其实也没那么快。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而是小鹏汽车老板,何小鹏说的:能力,法规、商业闭环都还没有到,说很快能打平是因为很多账没有算。但是在加速,我认为大概两年后会开始进入转折点。 这段时
抵制萝卜快跑的,跟抵制农夫山泉的是同一波人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文:向善财经 最近这段时间,正在接受IPO辅导的桂林银行有点备受关注。 先是披露了一则重大关联交易公告,桂林银行第四大股东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下属企业——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申请5987万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 要知道,早在2023年末,桂林银行通过贷款、债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向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授信风险敞口规模,占资本净额比例已达到了12.68%。这个占比在彼时就已然接近监管红线,更不说现在继续加码了。 此外就是,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桂林银行8279万股份被拍卖,转让底价为3.26亿元,股权转让方为——南方电网旗下公司广西鑫盟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虽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要求下,近年来不少央企都选择了加速清退非主业金融投资,比如中国电信、中粮集团等,所以这大概率并非是桂林银行出了问题。 不过即使如此,从现在的市场反应来看,频繁的波动还是让不少人开始担忧其IPO之路,会不会出现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的困境? 所以借着这个契机,透过桂林银行的发展脉络和业务数据,本文将尝试回答两个问题: 1、该行的上市底气怎么样? 2、现在困扰桂林银行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哪些? 3、该行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多项数据未达标,桂林银行的“硬伤”何时化解? 去年8月,桂林银行正式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进入了IPO辅导期。 如果顺利的话,桂林银行的辅导计划将于2025年4至6月完成,并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虽然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谁也不知道,但是据中信证券在今年4月披露的第三期辅导报告指出,桂林银行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因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存在少量自有房产未取得土地证、产权证或房产权证的情况;二是该行在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诉讼。 不过老实说,上述历史问题或许麻烦,但我相信这对于准备已久的桂林银行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的障碍。真正能影响桂林银行IPO之路的最大不确定性
十年IPO之路,吴东和张先德能否把桂林银行拉上岸?

一季度不良率持续下降,北京银行不良处置质效再提升

$北京银行(601169)$ 文:向善财经 近日,有朋友关注到北京银行一家分行处置一笔不良债权包,对于这件事儿,大家各有看法。 有人觉得,同是三万亿以上规模的城商行,北京银行的不良率比其他两家略高,又到了年中降不良的窗口,此时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不难理解,也有人觉得,对外报价1.5亿、总债权6.53亿报价有点甩卖的意思。 我倒觉得,银行处置不良这件事儿总归是要做的,而且当下这个环境下,晚做不如早做,及早处置不良进一步提效,未来也就有更多的增长机会。 对于城商行而言,处置不良不只是满足合规的底线政策要求,也是城商行能提抗风险能力、释放未来营收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果断处置不良资产增长提效增质方面,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龙头,给同行打了个样。 一季度不良贷款率稳降,北京银行经营提质 如果从增长的维度看,北京银行的业绩增长势头还是不错的。 天眼查APP财报数据显示,23年年报以及24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业绩均有增长。 2024Q1数据显示,北京银行营收同比增长7.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其他非息收入的较快增长,要知道,银行业净息差下行的当下,非息差收入能不能贡献出更多增量,对于城商行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 业绩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优化资产质量。所以,城商行在降不良率上面有动作不难理解。 从落地层面上看降不良率这事儿,总行一旦定下了战略目标,分行就要坚定地落实下去。 2023年报中,北京银行提到,2024年要坚持“控大额、控累加、控占比、控限额”的授信原则,进一步控风险。由此来看,控风险、降不良率也是2024年工作中的既定目标。 从分行继续处置不良资产的动作来看,北京银行降不良的工作正在逐步落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北京银行不良率为1.31%,同比减少0.
一季度不良率持续下降,北京银行不良处置质效再提升

光明乳业的繁花时代:从鲜奶中来,到鲜奶中去?

$光明乳业(600597)$ 文:向善财经 就在前几天,光明乳业公告了件有意思的事。 下属海外子公司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目前银团贷款额度5亿新西兰元。其中,有1.3亿新西兰元贷款将于2024年7月15日到期,但是其受境外贷款加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到期难以偿还。 所以,为了帮助新莱特完成到期债务,光明乳业的全资子公司光明乳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准备向新莱特提供1.3亿新西兰元(约等值 5.61亿人民币)贷款。 在经过备案和审议后,光明乳业国际便向建设银行申请了借款,由光明乳业做担保,最终还款来源是光明乳业的综合现金流。 整体看下来不难发现,光明乳业似乎非常地重视新莱特,或者说其背后的海外市场。 但问题是,这个新莱特的业绩表现并不好看。2023年,实现营收73.6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约2.96亿元。2024年前5个月,再次亏损了9437.98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有投资者开始担忧,如果新莱特未来盈利和资金表现迟迟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剩下的贷款,是不是还将由光明乳业解决? 要知道,现在光明乳业在国内市场的增长停滞已经够闹心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不断流血亏损的新莱特,哪怕未来能通过海外市场看到重回增长的可能,但资金硬实力恐怕也抗不到那时候啊…… 一时之间,市场对光明乳业未来的走势,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和担忧…… 新莱特和海外市场,是光明的救星,还是“拖油瓶”?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光明乳业的境外营收为73.21亿元,几乎正对着新莱特过去一年的营收表现。 并且按地区划分,相比于中国区大本营市场营收的连续负增长,同期,光明的境外营收增速为5.95%,新莱特营收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6.37%。看到这,似乎也就不难理解光明乳业为什么愿意顶着巨大压力,为其慷慨解囊了。 毕竟,现在光明最大的问
光明乳业的繁花时代:从鲜奶中来,到鲜奶中去?

三年跌去超千亿,洋河股份和张联东等待被救赎

文:向善财经 $洋河股份(002304)$ $舍得酒业(600702)$ 在硬挺了一段时间后,洋河股份在资本市场的风向最终还是走到了“看衰”的一面。 从4月27日交出两份“不及格”成绩单后的各种判断拉扯,到从5月下旬开始的11连阴,再到最近受茅台价格下跌给整个白酒板块带来的影响,截止到6月21日收盘,洋河的每股股价已经下探到了85.25元,为4年多以来的历史低点,总市值仅剩1284.24亿元。 也就是说,自张联东出任洋河股份董事长3年多以来,公司市值累计已跌没了超千亿元。 这个表现,真可谓是跌麻了。 不过,投资就是这么有意思。或许是出于对白酒股一贯的价值投资坚持,也或许是对管理层股东们的信任,所以虽然大部分洋河投资者们都选择了看空,但还有一部分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有火中取栗选择抄底的,有骂骂咧咧等分红,然后除权再挨一刀的,还有在搞极限推演,证明即便未来洋河增长放缓,也是个高股息的好投资对象的…… 但无论是那种形式的看好,这部分“抄底”的投资者也很清楚,一切的前提必然是建立在洋河未来能维持住百亿利润,能实现持续增长而不是倒退的业绩基础上。 那么对于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的洋河,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增长了? 主动降速的洋河,何时再跑出加速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想知道未来洋河能不能增长,我们不妨先看看洋河现在为什么会增长大幅放缓。 对于这点,按洋河的话说是主动降速。为了控制市场库存和中高端白酒库存,公司调整优化了销售结构,(去年)下半年收缩供给量,导致销售量下降。 老实说,如果这个解释属实的话,那么洋河和张联东的这种牺牲自身利益,主动为同行竞争品牌们让出市场空间的行为,堪称白酒行
三年跌去超千亿,洋河股份和张联东等待被救赎

当“清收”遇上合规催收,张为忠和浦发银行何时“招兵买马”?

$浦发银行(600000)$ 文:向善财经 银行业的“稀奇事”,在近两年是越来越多了。 先是去年的“反向讨薪”热搜引发广泛关注,随后就是在最近,不少银行又亲自下场招揽“催收人才”。有的要求还不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法律、金融专业背景、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这几乎跟刻板印象中的催收从业者——五大三粗、面露凶相的“黑衣大汉”,完全不沾边。 是不是很魔幻?那么这些曾经几乎是拿上了台面的操作,为什么现在突然“火”了? 原因很简单:一是今年4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炉,明确规定了催收的“红线”,不能暴力、不能骚扰等。随后,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又要求每日电话催收不能超过3次,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等一系列更细致的规定。 这些都是在告诉银行,催收这事儿,以后得正规,得文明,得有底线…… 二是银行吸纳催收人员背后,有不容乐观的资产质量,也有对利润增厚的迫切需求。前者对应的是,我国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了1414亿元。 后者,在银行业净息差明显承压的当下,提升资产质量,从不良里“挤”出了一定利润的空间,自然就成了银行业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之,现在银行主动成立催收“正规军”的本质,是为了搞好贷后管理。 如果单纯来讲,这事做的确实没毛病。但问题是,当看到各家银行层出不穷的被监管处罚后,我们也很难说现在不良贷款规模走高背后,没有银行过去的贷前风险审慎管理不足的原因。 所以这也使得,现在哪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谁就最尴尬。 看到这,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被媒体戏称为“投诉之王”的浦发银行,可能就有点“难受”了…… 发力催收,为高不良贷款率“买单”? 2023年,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8%,较2022年的1.52%下降了0.0
当“清收”遇上合规催收,张为忠和浦发银行何时“招兵买马”?

飞天茅台价格逼近2200,高端白酒的量价逻辑要变了?

文:向善财经 $泸州老窖(000568)$ $贵州茅台(600519)$ $五粮液(000858)$ 茅台价格“跌爆了”。 据今日酒价数据,6月14日,53度飞天茅台500ml散瓶价格已经跌到了2230元,年初的53度飞天茅台散瓶单价是2800元。 经销商们直言:“没见茅台这么跌过”。 茅台下跌,不是张德芹的“锅”。天眼查APP信息显示,6月11日,茅台刚刚完成法人变更。张德芹到任也不过才一个月。 二级市场上,贵州茅台股价也从年初的1600元每股跌到如今的1500多元。自5月底丁雄军卸任,张德芹新任茅台掌门,茅台股价持续跌了一个月。这里面的逻辑其实不复杂,整个白酒市场需求不足,白酒企业库存高企,而茅台也一直都是高溢价销售。 行业整体变差的情况下,即便是茅台要调整一波价格,只是,这波价格持续下跌还是有点出乎意料了。 不过,对于茅五这样的高端白酒来说,价格调整永远是阶段性的。只要市场还认茅台,那么就大可不必为茅台库存操心,稀缺品始终是稀缺品,今年茅台卖不出去,5年后8年后还卖不出?说不定会卖得更好,而且溢价更高。 但茅台降价这事儿,对行业来说其实是个警醒。 连茅台都降价这么厉害,其他酒企的渠道价格管控还有没有效?接下来冲高的目标还能不能完成?量价策略怎么调整?这些才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茅台降价,降的是市场预期 茅台一降价,最先坐不住的肯定是黄牛。 市面上消息在传,今年618期间在电商平台扫货的黄牛在大范围“跑路”,原因无他,电商节期间,一些平台的发货周期拉长到20天,茅台批价又天天跌,黄牛这波亏大发了。 有网友戏称这
飞天茅台价格逼近2200,高端白酒的量价逻辑要变了?

收购、盖楼和扩张:比音勒芬狂飙模式的利与弊

文:向善财经 $比音勒芬(002832)$ 在硬挺了一整年后,不少比音勒芬投资者吊着的心,终于是死了。 原来,从去年就开始传闻比音勒芬将花费巨额资金盖大楼的消息,在最近迎来了“靴子”落地。 公告显示,比音勒芬湾区时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不超过23亿元人民币(含土地价款),预计8至10年建设完成。 这个投入规模,几乎就相当于比音勒芬过去四年的净利润总和。 并且更重要的是,现在比音勒芬能够保持高毛利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轻资产优势,可一旦选择了盖楼,似乎就要转变成重资产模式。 这在当前宏观经济复苏缓慢,且比音勒芬自身营收增速又有所放缓,而去年刚收购的两大海外奢侈品牌又等着进一步投入改造的背景下,绝对不算是个好消息。 如果再加上此前就存在的业绩真实性质疑,这一次比音勒芬和创始人谢秉政,无疑正面临一场更大规模的市场诘问和经营考验…… “亚细亚”的前车之鉴,会成为比音勒芬的“后车之师”吗? 先来看此次的争议点,比音勒芬盖大楼有必要吗? 首先,有投资者认为,作为国内少有的轻奢服装品牌,比音勒芬盖楼本身,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长期的品牌营销手段,能够极大地提升品牌的奢侈品调性。 并且海外的不少奢侈品牌也都曾建有过艺术中心大楼,比如Fendi的四方竞技场、又比如LV的酷似帆船造型的The Fondation Louis Vuitton等等。 这个解释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问题是,这些艺术中心基本都是奢侈品品牌确立地位后才翻新或修盖的,而不是靠盖楼提升的品牌调性。 而且在我看来,海外为什么能够出现服装奢侈品品牌?除了经济消费水平不谈,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海外有贵族和平民的阶级残留。但是对我们来说,现在几乎就不存在靠一件衣服能显示出更高的社会身份阶层地位,甚至是西装革履,还反而会被当成是卖保险的、搞推销的……
收购、盖楼和扩张:比音勒芬狂飙模式的利与弊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文:向善财经 $昆仑万维(300418)$ 最近一年多时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上,大模型都很火。 特别是在最近几天的高考季,大模型填报志愿等各种新奇功能,可谓是火出了圈。 不过回头来看,和大多数新风口一样,大模型刚诞生时,资本市场也是一贯地先讲故事,爆炒概念。 但是讲到最后,一个项目要证明自己有投资价值,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要从市场上赚到钱来。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AI创业者和投资人,又开始将大模型的商业模式挂到了嘴边。 可直到现在,外界能看到的商业变现途径,不是大模型卖课就是算命、填报志愿等“旁门左道”,至于付费会员和打赏方式也是杯水车薪。 那么从卷技术到拼价格,国内大模型玩家们打了这么久,商业模式都走的怎么样了?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要说大模型行业最近的大事,无疑就是降价潮了。 从字节跳动高调入局大模型战场,并带领豆包大模型击穿市场底价开始,到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 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紧跟着,百度智能云也跳出来表示,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 然后就是科大讯飞也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至于最近,此前已经有过一次降价举动的智谱,则又宣布了对旗下全模型矩阵的价格大幅下调。 如果再加上更早之前的海外OpenAI宣布其最新模型GPT-4o的价格下调50%,一场大模型界的“618”大促正在席卷整个行业。 而有意思的是,在这降价潮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一种大模型商业化的尝试,即向ToB的企业(包括政府、开发者)们寻找变现空间。 可以发现,此次降价的大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公有云版本的接口成本降低,以及轻量化模型的调用成本调优,所以本身就有点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沪农商行的亮点与痛点:踩中风口,但飞得不够高

$沪农商行(601825)$ 文:向善财经 就在前两天,从年初一路火热到现在的银行板块突然闪了一下腰。 整体跌幅接近2%。 虽然这相比于年初至今最高超19%的涨幅,几乎不算什么,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有银行却险些为此折了腰。 就比如沪农商行,当日开盘直线下跌,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最后收盘整体跌幅也达到了7.34%。 这看得不少投资者是一脸懵圈。 随后,有大V分析称:沪农商行的股价大跌,可能是因为此次并未被纳入沪深300指数,打破了此前市场的预期;也可能是此前股价涨的过于猛了,这次回调一下…… 不过,或许是因为板块的微跌与沪农商行的“闪崩”对比过于强烈,所以不少投资者认为,这背后,或许还有其他更系统性的原因。 那么还有什么呢? 我想,剩下的可能就是沪农商行业绩基本盘的问题了…… 沪农商行:涨潮领先,退潮亦“领先”? 对于有投资者说到的“此前沪农商行涨的太多了”,从2024年至今的股价走势来看,确实如此。 年初,沪农商行的每股收盘价尚且为5.77元,但随后便一路飙升到了最高8.25元/股,涨幅高达42.98%。 这个表现对于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赛道来说,可谓是相当的亮眼了。 那么如此漂亮的涨幅,理应配有一个“底盘”同样优秀的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吧? 很有意思的是,并没有。 在成长性方面,如果单看2023年,沪农商行的业绩表现其实还算不错。营收264.14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121.42亿元,同比增长10.64%。 但可惜就是,把时间线拉长来看,2021年—2023年,沪农商行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已出现了明显的连续下滑态势,分别同比增长9.64%、6.05%、3.07%和18.84%、13.16%、10.64%。 其中,在2023年让利于实体、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的市场背
沪农商行的亮点与痛点:踩中风口,但飞得不够高

次高端白酒的困境与潜力,舍得酒业继续等风来

文:向善财经 $舍得酒业(600702)$ 人人都说看川酒,要看“六金花”。但是最近这两年,哪怕是身为“六金花”之一的舍得酒业,也越来越难增长了。 最直观的,从2021年到2023年,舍得酒业的营收增速一路从83.8%降至了16.93%,呈断崖式下跌。对应的,2023年舍得酒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也骤降至了5%。 至于到了2024年一季度,舍得酒业的归属净利润就彻底绷不住了,同比下滑3.35%,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老实说,现在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业绩表现,与其全国化名酒的头衔,以及从2020年开始的背靠复星这棵大树的经营配置完全不匹配。 这也让外界不禁开始担忧起舍得未来的市场想象力。 毕竟,如果舍得想要解锁2024年激励计划,就必须在今年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100.2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0.5亿元。 但是看到现在舍得和整个白酒行业的情况,无论是完成业绩还是股权激励计划,好像都不太容易…… 舍得业绩大考,要看股东高管们是否愿意让利“放行”? 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2亿元,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今年舍得的营收同比增速至少要达到41.5%以上。这个成绩在过去9年间,舍得只出现过一次。 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奇迹呢?几乎不太可能。 且不说今年一季度开门红,舍得营收只增长了4.13%,后续三个季度的压力将会更加巨大。 单说现在白酒行业的渠道库存堰塞湖,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情况,都已经足够让不少品牌白酒开始放缓增长目标,调低未来预期了。 或许正因如此,有参加了舍得投资调研活动的股民透露,现在舍得内部对百亿营收目标也信心不足,而是把希望放到了净利润上。 毕竟,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舍得净利润17.71亿元,距离2024年目标仅差2.79亿元。 事实上,在利润方面,舍得还真有
次高端白酒的困境与潜力,舍得酒业继续等风来

“茅五汾”到来前夜,华润为何要减持山西汾酒?

$山西汾酒(600809)$ 文:向善财经 最近,有A股白酒投资者感叹道: 无论何时,资本市场上的风云都在不停地变幻,晴空万里与愁云薄雾几乎在刹那间就能够完成交替。 就像山西汾酒,在前段时间的财报季里,每股股价走势还相当不错。 一路从245.58元,杀到了最高273.68元的市场高点,颇有一副要重回300元大关的豪迈气势。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此背景下,山西汾酒的第二大股东华润系华创鑫睿却突然宣布了减持。 虽然减持的不多,减持比例不超过800万股,预计套现也就超20亿元左右。但问题是,从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现在山西汾酒正处于市场上升期,身为第二大股东的华润在此时减持似乎并不算是个特别明智的选择。 而且放长远来看,这还是华润从2018年战略入股山西汾酒以来的第二次减持,距离上次减持还不到9个月的时间…… 所以哪怕减持的理由说得很充分——基金到期退出安排,但还是激起了不少投资者们的担忧,甚至华润减持山西汾酒还在近几天成了A 股白酒板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或许是受此影响,山西汾酒原本的股价上涨态势不仅被打断了,甚至还开始了一路震荡下滑…… 华润减持山西汾酒,有哪些可能? 老实说,现在投资者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华润减持山西汾酒,其实就是担忧减持之外会不会有其他的“潜台词”。比如说嗅到了山西汾酒某些潜在的风险?又比如说山西汾酒的估值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阶段性顶点? 还有就是,现在已经发生的减持会不会给山西汾酒带来更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疑问,目前有些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但有些或许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是减持时机方面,2018年2月,华创鑫睿以近52亿元价格受让山西汾酒11.45%的股权时,双方就曾约法三章。华润鑫睿在股票过户后60个月内不得转让给他人,但可在36个月后转让给其接控股股东华润创业;
“茅五汾”到来前夜,华润为何要减持山西汾酒?

头部主播都卖不动了,抖音何去何从?

图文 | 躺姐 “口红经济”也崩塌了。 在宏观经济增速下降时,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选择相对廉价的非必要消费品,如口红等等,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又被称为“口红经济”。很多投资人会以这个现象来决策经济下行周期时的投资标的,相应的商家或是平台也会向这方面倾斜,寻求更多的利润。 但在今年618,这个定律似乎失效了。 最近几天,各大平台的618活动都已经陆续开始,对于风头正劲的各个直播间来说,美妆是必争的战场。然而,不管是李佳琦还是抖音头部,大量直播间已经出现了“脚踝斩”式的崩塌。 抖音许多头部主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飞瓜数据,同样是在618首播的成绩: 抖音的广东夫妇,去年成交额4.5亿,今年6114万,同比下跌86.4%; 琦儿,去年1.11亿,今年1292.3万,跌88.46%; 潘雨润,去年2952.9万,今年674.8万,下跌77%…… 被抖音倾斜资源最多的贾乃亮,享受了最好的选品和优惠券,以及最优质的流量,但在5月21日首播,成绩是近12小时成交3.8亿,次日播9小时成交7000万,抖音几乎倾注所有资源,仍与去年广东夫妇有很大差距。 而去年的最大顶流广东夫妇,今年也无法延续成绩。今年5月26日,寄望甚高的爆发场仅卖出1.44亿,比去年峰值下降68%。 显然,这个成绩没办法令人满意,更反映出整个美妆品类在被直播电商近几年“压榨”之下的疲态。 而一个更关键的趋势是,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之间竞争的天平,也开始出现了变化。 //美妆风光不再? 今年抖音商城618于524正式开卖,但很多主播从515就开始抢跑618。至今,大部分涉及美妆的抖音头部主播都完成了首秀。小杨哥淡出,东方甄选(HK:01797)、交个朋友多平台经营,让全行业都风头不盛。 不仅是前述那些抖音美妆的王牌主播成交额出现下滑,新晋主播也后继乏力。 例如,新晋抖音美妆头部主播的呗呗兔,今年5
头部主播都卖不动了,抖音何去何从?

控风险不成反被“控”,杭州银行也出了个“百度璩静”?

$杭州银行(600926)$ 文:向善财经 就在前几天,杭州银行举行了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会上,杭州银行的一众管理层们解答了不少问题,同时也向资本市场释放出了相当多的、对2024年的积极信号。 这使得现在不少投资者们对杭州银行的评价变成了:有些许瑕疵,但整体和未来却是瑕不掩瑜的…… 不过,该夸的确实要夸,但该骂的,投资者们也不没有藏着。 在会上,虽然杭州银行的管理层们无论是谈业务模式,还是对未来业绩的展望,几乎都是三句不离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甚至虞利明行长还直言“控风险就是创收益”。 但问题是在稍早之前,杭州银行的自己人就先搞出了个乌龙公告。在发布的《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中,把每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52元(含税)的分配比例,疏忽错误地写成了每股分5.20元(含税) 这不仅引得投资者们空欢喜一场,更让资本市场对杭州银行的风控管理产生了质疑。 毕竟,银行作为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的行业,越严谨就意味着资产越安全。但现在“连这么重要的红利分配方案都出错,董秘是怎么审查的?最后又是如何层层过关交由行长确认的?要知道,这已经杭州银行第3次出现这种低级错误了……”一位股民朋友评价道。 看着杭州银行这种嘴上喊着控风险,结果先把自己给控住了的“翻车”经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百度前公关副总裁璩静,搞公关的,最后把自己公关住了…… 绩优生背后的投资质疑? 老实讲,杭州银行在当前的城商行领域中,绝对算是个妥妥的绩优生。 截至到2023年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18413.31亿元,同比增长13.91%。贷款总额807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4.94%。 对应的,杭州银行实现营收350.16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利息净收入234.3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
控风险不成反被“控”,杭州银行也出了个“百度璩静”?

城商行们如何在“新质生产力”中掘金?

$宁波银行(002142)$ $北京银行(601169)$ $南京银行(601009)$ 去年10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被放在首位。 时下,银行业绩增长承压,此背景下科技金融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在过去的2023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较上年回落超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净息差下降的压力下,银行业绩增长承压。 城商行方面,主要的上市城商行业绩仍在增长。15家上市的城商行中,有13家年营收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最高的是江苏银行,净利润超过280亿元。 那么,在净息差下降、资产质量承压、信用成本上升的新周期中,城商行该如何写好金融科技篇章?如何用科技金融挖掘新质生产力,实现自身业务的稳步增长?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科技金融深入产业,城商行的高质量增长之道 从2007年到现在,银行资产的增速从14%下降到10%左右,这要求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可持续增长。 银行需要找到持续经营的增长点,科技金融是重要的方向。而金融科技的作用,就在于挖掘需求,寻找增量,进而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产业,实现金融赋能实体产业,并从中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那么对于城商行来说,怎么一边浇灌实体,一边寻找新的增长? 答案可能就在于深耕区域产业,充分抓住区域优势,精准把握企业端的金融需求,从而找到新增量。 科技金融要融入产业,要有灵敏的嗅觉。 新时代要求下,银行的使命不仅仅在于追求营收和利润
城商行们如何在“新质生产力”中掘金?

吴向东同时卖酒:为何华致酒行不如珍酒李渡亮眼?

$华致酒行(300755)$ 文:向善财经 最近这段时间,华致酒行的投资者们可能有点纠结。 一是公司大客户的头部白酒企业们,虽然现在业绩一个比一个亮瞎眼,但是从去年白酒价格倒挂到今年茅台酒价大跌,市场多少让人有点心慌。 第二就是华致酒行自己的业绩表现了。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01.21亿元,同比增长16.22%,首次迈进了百亿营收俱乐部,这绝对算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 但美中不足的是,归属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下滑35.78%;扣非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滑46.86%,连续第二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然后有意思的来了,今年一季度华致酒行的营收、净利却又表现不错,分别实现了10.42%和28.24%的双位数增长…… 或许是受前后两份业绩的影响,财报公布后的前两个交易日,华致酒行的股价微涨0.43%和0.18%,但随后又跌了回去,24日下跌0.24%,25日后再次有所上涨。 那么这也不禁令人疑惑,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华致酒行盈利的连续失速?一季报的转好是否意味着吴向东已经带领华致酒行走出了困境呢? 盈利表现承压,华致酒行的问题出在了哪? 从客观来讲,此次一季报的亮眼成绩,究竟是华致酒行整体开始向好的信号,还是昙花一现?由于时间刻度太短,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所以其对投资者们有一定的积极参考意义,但是不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两年来,华致酒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盈利失速。 天眼查APP显示,在营收连续增长的背景下,其归属净利润却从2021年同比81.03%的增速,直接降至了2022年和2023年的-45.77%和-35.78%。 对此,以2023年为例,从财务视角来解释,华致酒行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20.67%,明显高于同期16.22%的营收增速,对应的毛利率便从14.03%下
吴向东同时卖酒:为何华致酒行不如珍酒李渡亮眼?

飞鹤与满趣健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深化国际化布局

$中国飞鹤(06186)$ 继获得加拿大地区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后,中国飞鹤的海外征途再添新动作。4月25日,中国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与美国婴童用品巨头满趣健(Munchkin)在北京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彰显了中国乳企的硬核实力,也是飞鹤深化国际化布局、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重要标志。 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左)与满趣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 Dunn(右)合影 1991年,满趣健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其凭借“高品质、更安全”的品牌理念与创造力, 在美国已取得超过40个业界奖与超过80项专利技术,产品在全球深受欢迎。满趣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eve Dunn表示,与飞鹤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对飞鹤严格质量管理体系、高水准品质把控、智能化生产方式的高度认可,以及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深刻印象。他表示:“作为中国奶粉的第一品牌,飞鹤正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合作伙伴。希望双方能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近年来,飞鹤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加快国际化步伐。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对于中国乳业来说,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飞鹤将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推动中国乳业走向世界。满趣健将是飞鹤未来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相信今天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 据了解,中国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于今年4月份获得加拿大地区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的批准下,将开始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是加拿大首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飞鹤不仅受住了加拿大当地最高安全、质量和标准的检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乳业的雄厚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沙利文显示,2019年-2023年度,飞鹤奶粉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连续5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婴幼
飞鹤与满趣健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深化国际化布局

打新茶百道:品得人生酸苦辣百味

文:向善财经 $茶百道(02555)$ 这次茶百道IPO,算得上教科书式的“灾难级”的IPO。 上市首日,港股盘中一度跌超37%,到24日收盘跌幅仍达33.71%,股价从17.5港元的发行价,跌到11.6港元。 破发之后,媒体惊呼,上市一小时跌没了3年净利润…… 谁能想到,三年之后的新茶饮IPO,还是这个配方,还是这个味道。 2021年奈雪的茶赴港IPO发行价19.8港元,当日随即破发,股价跌了13%,一个月后到7月27日,股价暴跌26%……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平心而论,比起动辄流血上市的公司,茶百道的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近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56亿、9.54亿和11.39亿。23年的营收更是破了57亿。 对比之下,同样营收50多亿的奈雪的茶,净利润只有一千三百多万,茶百道业绩还是有含金量的。 为什么茶百道业绩含金量这么高,IPO首日还破发这么严重?新茶饮赴港为何这么会被这么看空? 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灾难”级的破发背后,为什么市场不买账? 新股破发总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时间节点太差,市场情绪悲观,要么就是估值太高。 茶百道IPO,这两点原因可能都有。 市场对打新不感兴趣,似乎跟近期港股的市场热情不高有关。上周五开始恒生指数“三连阴”,回调近5%,空头的趋势明显。这个时候新股上市,并非最佳节点。 从估值的角度看,20倍的PE以及30倍的PB可能还是有高,雪球博主“星辰大海的”评价很中肯:“20xPE 30xPB,在这种背景下的港股市场贵到离谱,因为pre-ipo30亿美金,不想倒挂”。 虽然说茶百道的盈利比奈雪要好看不少,但投资人也有话要说,作为市场参考标的奈雪上市后跌了这么多,这个估值究竟划算不划算,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毕竟,新茶饮过去的估值泡沫还没出清完毕,又有多少人
打新茶百道:品得人生酸苦辣百味

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北京银行启动大零售转型

$北京银行(601169)$ 文:向善财经 前阵子,北京银行发布了最新的年报,整体看下来,有些差强人意。 期内,北京银行营业收入667.1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256.2亿元,同比增长3.49%。 乍一看,这个成长性表现是不是还不错? 但可惜却经不住市场比较。 除了现在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约3.75万亿)还维持在“城商行一哥”的位置外,在市值方面,其早已被宁波银行和江苏银行所超越。 另外,比起同期宁波银行6.4%的营收增速10.66%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北京银行这个年报的业绩表现,更是要再黯淡不少…… 净息差持续承压,资本充足率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银行的营收基本都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两大板块。 2023年,北京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03.5亿元,同比下降2.15%;非利息净收入163.61亿元,同比增长10.41%,算是为整体表现“挽尊”不少。 不过具体来看,在非息收入中,北京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7.52亿元,同比下降了46.9%,真正撑起大梁的其实是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4.4%,并超过了百亿规模。 可是,对“有钱”的银行来说,无论投资收益再高,其也不会增厚北京银行的股价估值,想要坐稳“城商行一哥”的宝座,其还是要回到经营层面,也就是利息净收入发力才行, 在这方面,北京银行将利息净收入的下滑归因为,受市场影响,净息差收窄。 老实说,在去年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和国内需求转弱,以及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个银行板块息差水平收窄的确是客观事实。 但问题是,2023年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69%,城商行净息差为1.57%,而北京银行的净息差却仅为1.5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并且把时间线拉长来看,北京银行的净息差连续三年下滑,净息差、净
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北京银行启动大零售转型

上任江苏银行行长,袁军的“三把火”会烧向何方?

$江苏银行(600919)$ 文:向善财经 随着老对手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们提前交出了2023年财报,无数江苏银行的投资者们也都开始盼望着,自家的“大猪蹄子”能够早点公布年报,给银行板块一个更加亮眼的业绩震撼。 不过直到现在,年报没等来,但投资者们却等来了江苏银行新行长的上任。 4月15日晚间,江苏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决定聘任袁军为该行行长,并提名为董事候选人。资料显示,袁军曾任江苏省纪委监委派驻江苏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 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袁军的落定也意味着江苏银行已经实现了整个管理层团队的大换血、大变动。 天眼查APP显示,去年下半年,先是该行CIO葛仁余接棒了江苏银行董事长。然后,江苏银行的副行长也出现不少变动。2023年半年报显示,江苏银行有四位副行长,分别是副行长兼董秘吴典军,副行长顾尟、赵辉、周爱国。但在2023年11月13日,该行获批了三位副行长罗锋、高增银、丁宗红。 如果再算上期间数个董事的辞职和董事会候选人的调整,现在江苏银行的管理团队几乎是换了个遍。 如此一来,尽管从3季报和后续的投资者交流活动纪要来看,江苏银行在2023年的业绩表现大概率还是相当炸裂,但不少投资者还是生出了一个疑问:如果真的干得好了,怎么会突然换人呢? 市场对江苏银行此次年报的期待,是不是要降低一点了? 成长性的喜与忧,江苏银行瞄准“城商行一哥”宝座? 虽然现在年报尚未公布,但是有着前三季度的亮眼表现做支撑,2023年江苏银行的整体业绩恐怕也不会差太远。 比如在成长性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86.8亿元,同比增长9.15%;净利润256.5亿元,同比增长25.21%。 这个成绩怎样呢?横向对比曾经的“城商行一哥”北京银行来看,北京银行在同期实现
上任江苏银行行长,袁军的“三把火”会烧向何方?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