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财经
贝多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贝多财经官方账号,洞察商业故事,破解资本迷局。
IP属地:北京
61关注
1307粉丝
1主题
0勋章

强达电路提交注册:计划在创业板上市,准备募资6亿元

近日,深圳市强达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强达电路”)递交招股书(注册稿),进入提交注册阶段。据贝多财经了解,强达电路于2022年6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本次冲刺上市,强达电路计划募资6亿元,其中,4.8亿元将用于南通强达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6万平方米多层板、HDI板项目,另外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3年3月31日,强达电路上会并顺利通过。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强达电路成立于2004年5月,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653.18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祝小华,股东包括祝小华、宋振武、何伟鸿、贡超等。 据招股书介绍,强达电路的主营业务为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样板和小批量板的PCB企业。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通信设备、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医疗健康和半导体测试等领域。 强达电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PCB产品,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值为99.74%,按订单面积分为样板、小批量板和大批量板,按产品层数分类为单/双面板和多层板。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强达电路的营收分别约为7.10亿元、7.31亿元和7.13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6806.91万元、9090.07万元和9106.41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6395.71万元、8194.72万元和8503.24万元。 按订单面积来看,强达电路的收入主要来自样板。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样板收入分别约为2.72亿元、3.01亿元和3.33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39.40%、42.87%和48.70%,占比逐步提升。 按产品层数来看,强达电路的收入主要由多层板贡献。报告期内,该公司来自多层板的收入分别约为5.34亿元、5.50亿元和5.60亿元,分别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77.31%、78.40%和81.
强达电路提交注册:计划在创业板上市,准备募资6亿元

绿联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约189亿元,IPO前分红4亿元

7月15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SZ:301606 $绿联科技(301606)$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本次上市,绿联科技的发行价为21.21元/股,发行数量为4150万股,募资总额约8.8亿元,募资净额约7.7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绿联科技原计划募资15.04亿元,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最终,绿联科技的募资金额缩水约7亿元。 上市首日,绿联科技的开盘价为40.00元/股,较IPO发行价上涨88.59%,盘中一度涨至48.88元/股。截至收盘,该公司的股价报收45.55元/股,较发行价的涨幅为114.76%,总市值约起189亿元。 特别说明的是,急于上市融资的绿联科技其实并算不缺钱。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2019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现金分红5000万元和1.70亿元。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分别进行现金分红1.20亿元和5974.56万元。 以此来看,绿联科技在过去五年发生多次股利分配,现金分红共计近4亿元。按照股权结构,这些现金大部分流入了张清森、陈俊灵的口袋。其中,绿联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清森直接持股50.3019%,副董事长陈俊灵持股19.2880%。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3.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何梦新,股东包括张清森、陈俊灵、高瓴等。 此前,深圳证券交易所曾在第一轮问询函中要求绿联科技说明其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合理性,现金分红的资金流向及最终用途,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流向客户、供应商及关联方的情况等。 绿联科技在回复时称,该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主要将其用于购买理财、保险产品、
绿联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约189亿元,IPO前分红4亿元

龙图光罩将在科创板上市:募资缩水1亿元,收入增速持续下滑

7月26日,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图光罩”,SH:688721 $龙图光罩(688721)$ )开启申购,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龙图光罩的发行价为18.50元/股,发行数量为3337.5万股,募资总额约为6.17亿元,募资净额约为5.53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龙图光罩于2023年5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龙图光罩原计划募资6.62亿元,将用于高端半导体芯片掩模版制造基地项目、高端半导体芯片掩模版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以此来看,龙图光罩最终的募资金额相对减少约1亿元。龙图光罩在招股书中表示,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上述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足部分由公司通过自筹方式解决。若实际募集资金超出投资资金需求,超出部分将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或其他项目投入。 据招股书介绍,龙图光罩的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掩模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独立第三方半导体掩模版厂商,产品应用于功率半导体、MEMS传感器、IC封装、模拟IC等特色工艺半导体领域。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龙图光罩成立于2010年4月,前身为深圳市龙图光电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叶小龙,股东包括叶小龙、柯汉奇、张道谷、同创伟业等。 目前,龙图光罩的客户包括中芯集成、士兰微、积塔半导体、华虹半导体、新唐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立昂微、燕东微、粤芯半导体、长飞先进、扬杰科技、英集芯、芯朋微、斯达半导体、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龙图光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14亿元、1.62亿元和2.18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4116.42万元、6448.21万元和8360.8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4139.07万元、6105.
龙图光罩将在科创板上市:募资缩水1亿元,收入增速持续下滑
avatar贝多财经
07-26 23:43

中信建投泄露IPO客户信息背后:以保荐人身份突击参股望圆科技

又有券商出现合规问题。 7月26日,一则网络视频显示,一位自称是龙头券商中信建投证券的实习生记录了其在投行部门工作的一天。该实习生自称是985大一,在视频中开着北京牌照保时捷帕拉上下班,还展现了下班后的丰富生活,如打高尔夫等。 根据该实习生发布的视频,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的logo有多处露出。不仅如此,该实习生还将中信建投正在跟进的IPO项目,以及涉及的客户信息等重要内容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中。 其中,中信建投证券共有3家客户信息出现,包括“海柔创新项目”“望圆科技先锋项目”“国能信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望圆科技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书,于2024年3月选择了撤回。 事情发酵后,中信建投证券于7月26日回应称,视频内容涉及公司客户敏感信息,违反了合规管理规定。目前,该公司已责令该学生终止研学,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同时,该公司将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肃纪律要求。 据贝多财经了解,望圆科技的全称为天津望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7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付桂兰,股东包括付桂兰、中信建投资本等。 据招股书披露,望圆科技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其全资子公司——中信建投资本为发行人(即“望圆科技”)股东中信建投南京基金、中信建投嘉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间接控制发行人3.5060%表决权,穿透后持有发行人0.7012%股份。 同时,中信建投证券之全资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资为发行人股东中信建投南京基金的有限合伙人,穿透后持有发行人0.2697%股份。综上,中信建投证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建投资本、中信建投投资间接控制发行人3.5060%表决权,穿透后持有发行人0.9709%股份。 此外,中信建投南京基金、中信建投嘉善基金作为股东,委派王坚为望圆科技董事。招股书显示
中信建投泄露IPO客户信息背后:以保荐人身份突击参股望圆科技
avatar贝多财经
07-26 23:38

能链智电的危与机:持续亏损、股价崩塌,CEO王阳如何寻求出路?

近日,能链智电(NASDAQ:NAAS)发布未经审计的2024年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速稳健,核心充电服务的规模效应得到释放。 能链智电在财报中透露,该公司于6月首度实现了单月经营侧净利润转正,今年的目标是第三、四季度持续盈利。但贝多财经发现,能链智电至今仍未实现盈利,整体业绩走势波动较大,负债率等核心指标也不容乐观。 具备先发优势却未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已成为能链智电的一大痛点,也是资本市场最为担忧的心病。如今的能链智电,一边面对无人驾驶汽车自动充电服务的发展契机,一边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挑战。 一、资不抵债,营收利润南辕北辙 公开信息显示,能链智电面向新能源全产业链,积极布局自动驾驶、自动充电场景,为充电桩制造商、运营商、主机厂、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合作方覆盖理想、小鹏、问界、吉利等国内诸多主流新能源主机厂。 据介绍,能链智电是中国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2021年至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345.30万元、9281.40万元和3.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2.80%、177.45%和244.86%。 得益于充电服务网络覆盖度的拓展,能链智电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8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877.60万元增长121.68%;毛利润为3045.3万元,同比增长59.36%;毛利率亦与2023年同期相当,稳定在约29%的健康水平。 但能链智电的利润端,却是另一番光景。虽然能链智电称其2024年二季度的亏损缺口出现大幅收窄,达到1.35亿元的历史最低水平;但该公司截至上半年末仍录得3.63亿元的净亏损,至今依旧深陷入不敷出的泥潭中。 继续往前追溯可知,能链智电营收与利润背道而驰的经营状态持续已久,该公司2021年至2023年的净亏损分别达到2.60亿元、56.37亿元和13.07亿元。据此计算
能链智电的危与机:持续亏损、股价崩塌,CEO王阳如何寻求出路?
avatar贝多财经
07-26 23:29

连续被强制执行,营收、利润双降,不良走高,大连银行怎么了?

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于2024年6月12日公布了大连银行的一份被执行记录,记录显示大连银行新增78万元执行标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2024年以来大连银行收到的第二份被执行记录了。 早在2024年2月6日,大连银行就曾有一条41万元的被执行记录。银行成为被执行人本就不多见,更何况大连银行尚未到年底,便有了119万元的被执行金额,外加2023年大连银行在盈利、资产质量、内控和股权方面的表现均不如人意,着实让人为其新一年的经营状况捏把汗。 截自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一、内控系统拖后腿 大连银行除了新增的被执行记录,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2023年至今,该行共收到行政处罚580万元以及4次警告,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虚假整改,购买银行虚假理财并以复杂交易结构实现不良资产二次虚假出表;超监管限定比例对小贷公司发放贷款;违规为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 截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另据天眼查APP,大连银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旭同时任职24家不同经营领域的企业,分别担任14家企业的法人代表,8家企业的股东,以及12家企业的高管,这些企业横跨金融、科技、汽车等多个领域,其中的小部分企业目前处于吊销未注销或注销状态,这也不免让人质疑大连银行高管的专业度。 截自天眼查 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反映管理者投资能力的重要方面。据天眼查APP,大连银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全部存在或股权冻结或股权出质的情况,虽然大连银行高管们的投资眼光看起来不算很优秀,但他们似乎仍然偏爱高风险投资,从该行的营业机构中就能看出。 截自天眼查 二、营收、利润双降 2023年年报显示,大连银行的资产规模4883亿元,同比增长3.4%,营业利润2.8亿元,同比上涨17.7%,利润总额3亿元,增幅21%,但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下降17.5%,净利润6亿元,同比下降6.3%。 截自大
连续被强制执行,营收、利润双降,不良走高,大连银行怎么了?
avatar贝多财经
07-25 19:26

经销商联合“逼宫”,在华销量连年缩减,保时捷中国心余力绌?

近日,保时捷股份公司(下称“保时捷”)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自2024年9月1日起,Alexander Pollich将正式就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 公告中,保时捷将Alexander Pollich描述为“国际工作经验丰富的销售专家”。与此同时,保时捷中国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将调任保时捷集团内的另一重要职位。 在贝多财经看来,保时捷此番换帅是基于该品牌在华业绩表现、经销商口碑等层面做出的综合性考量。而重塑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中的增长曲线,重构品牌与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将成为Alexander Pollich上任后的首要任务。 一、销量不振,集团业绩深受拖累 本次卸任保时捷中国高管的柯时迈,曾是该品牌中国市场的传奇人物。2012年到2016年期间柯时迈曾担任保时捷中国首席运营官,并将中国市场打造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随后开始在亚洲其他国家大展拳脚。 然而,时隔六年再度掌舵中国市场的柯时迈恐怕没有想到,如今的市场格局已是今非昔比。保时捷2022年的全球交付量为30.99万辆,同比增长2.6%;然而,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却同比下滑2.5%至9.33万辆,是该品牌唯一下滑的市场板块。 2023年,保时捷中国市场的下挫更为显著,在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3%至32.02万辆的基础上,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7.93万辆,降幅达到15%,不仅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细分市场,销售规模还被北美市场反超,领先优势不复存在。 彼时保时捷CEO奥博穆(Oliver Blume)仍对中国市场满怀信心,认为保时捷其它地区市场的销售量有所上升,能够弥补中国市场的下滑;且根据各个区域市场的不同需求,该品牌还在2023年调整了对于中国的产品供给。 奥博穆的底气,一部分源自于保时捷仍在上扬的业绩表现。虽然该品牌在中
经销商联合“逼宫”,在华销量连年缩减,保时捷中国心余力绌?
avatar贝多财经
07-25 19:21

百望云再度破发:市值相对缩水36亿港元,营收越多亏损越多

近日,百望股份(HK:06657,下同“百望云”)再次跌破发行价。 7月9日,百望云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上市,百望云的发行价为36港元/股,拟全球发售926.2万股份。按此计算,该公司的募资总额约为3.33亿港元,募资净额约为2.29亿港元,总市值约为81亿港元。 特别说明的是,百望云此前拟定的发行价区间为每股36港元至40港元,最终落脚点在下限。上市首日,百望云的开盘价为32港元/股,发行价下降11.11%,盘中一度报28港元/股,跌幅达到22.22%。 截止收盘,百望云的股价报38.90港元/股,较IPO发行价的涨幅为8.06%。次日,百望云的股价则飙升至51.50港元/股,单日涨幅约为32.39%,股价创历史新高,对应的总市值约为116亿港元。 而后,百望云的股价则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跳水”,股价回落至与IPO发行价持平。截至7月25日收盘,百望云的股价报收35.40港元/股,较发行价的累计跌幅为1.67%,较历史最高价则累计下跌31.26%,总市值相对减少36亿港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百望云已与基石投资者江苏原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原力”)订立基石投资协议。其中,基石投资者已同意按发售价认购百望云约2.60亿港元可购买数目的发售股份,占发售比例的77.98%,持股3.20%。 据招股书介绍,百望股份是一家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该公司的百望云平台提供 SaaS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处理各种交易凭证,包括但并不限于发票、收据、单据及其他会计凭证。 目前,百望云已经产生规模化收入,但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约为4.54亿元、5.26亿元和7.13亿元,净亏损分别约为4.48亿元、1.56亿元和3.5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约为1673.9万元、7029.5万元和8341.2万元。 与此同时
百望云再度破发:市值相对缩水36亿港元,营收越多亏损越多
avatar贝多财经
07-25 12:05

达安基因进退维谷:风口过境经营承压,金融业务“顶风作案”?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安基因”, SZ:002030)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达安基因预计其上半年的净利润将录得负值,较2023年同期由盈转亏,营业收入规模也将有所回退。 曾经,深耕荧光PCR诊断试剂产品开发多年的达安基因,是抗疫期间核酸检测技术的重要贡献者。但随着市场对核酸检测的需求渐弱,身处后疫情时代,达安基因的日子也渐渐变得不好过起来。 显性流量红利不再,为了挽救骤降的业绩,达安基因开始向着网贷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跨界运营并非易事。 一、特殊红利渐弱,业绩表现“打回原形” 根据业绩预告,达安基因2024年上半年的净亏损约为3.5亿元至4.3亿元,而2023年同期则为净利润4.03亿元,由盈转亏;扣非后净亏损约为1.3亿元至1.8亿元,亏损缺口较2023年同期的3631.31万元亦有扩大。 达安基因在公告中解释称,受市场需求减少及集采价格调整影响,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少,导致利润下降。此外,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其归母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2.5亿元,此部分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诚然,生物医药赛道中能够自我“造血”,稳定盈利的企业并不多见,但作为一家2004年便在A股上市的老牌分子诊断公司,达安基因早已通过临床检验试剂、仪器和配套耗材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实现了商业化。 2020年新冠核酸试剂的推出,给达安基因带来了巨大的成长契机。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一度从2019年的10.98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53.41亿元,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76.64亿元和120.46亿元,亦分别增长43.49%和57.17%。 另据界面新闻测算,达安基因上市二十年的累计收入为307.13亿元,累计利润126.74亿元。而该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49亿元、36.18
达安基因进退维谷:风口过境经营承压,金融业务“顶风作案”?

圣贝拉IPO:高榕资本等减持,多次被罚,间接子公司资金链断裂

近日,中国证监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4年7月12日—2024年7月18日)》。信息显示,证监会国际司共对3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涉及绿茶餐厅(绿茶集团)、广州星梦(星梦影城)、圣贝拉等。 其中,绿茶餐厅、圣贝拉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广州星梦则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与绿茶餐厅、广州星梦相比,圣贝拉所涉及的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该公司境内经营实体的合法合规性。 证监会国际司指出,贝康集团、杭州贝康广禾曾因虚假广告等被行政处罚,要求圣贝拉说明相关违规行为的整改情况,以及主要境内运营实体是否还存在其他虚假宣传、制售假药、强迫交易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另据公开报道,圣贝拉旗下月子中心上海“悦阁”存在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并引发大量纠纷和投诉。对此,证监会要求其说明上述事项的解决进展,以及是否会对本次发行上市产生实质性影响等。 贝多财经拆解发现,圣贝拉所存在的隐患仍不少。 一、股东变动频繁,高榕资本等减持 据招股书介绍,圣贝拉是一家综合家庭护理品牌集团,在产后护理及修复、家庭儿童护理、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方面开发产品服务。究其根本,圣贝拉的主营业务为月子中心,主打产后护理及修复。 招股书显示,圣贝拉于2017年在杭州开设首家月子中心,并持续扩张。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圣贝拉、Bella Isla及小贝拉三大品牌,又于2021年收购广禾堂,将自身业务拓展至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方向。 成立至今,圣贝拉合计完成了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高榕资本、国寿投资等。其中,腾讯通过Tencent Mobility斥资1.5亿元参与了对该公司的C轮融资,当前的持股比例为11.61%,高榕资本持股8.26%。 有加码的,自然也有退出的。2018年2月,World Trade斥资65万元成为圣贝拉(贝康集团,杭州贝康)的天使轮投资人。而在2022年3月
圣贝拉IPO:高榕资本等减持,多次被罚,间接子公司资金链断裂

广东华兴银行7000万元业务招待费难解经营困局

作者|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2023年8月3日,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发布了一则针对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为智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中提到赛为智能未及时披露及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关联交易。 其中包括,2019年12月27日,赛为智能向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银行”)申请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的保理贷款。2020年1月6日,华兴银行向赛为智能发放贷款2.5亿元。 2020年1月16-22日,周勇安排将上述贷款资金分多笔转出,用于协助华兴银行退出赛为智能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事项。上述占用贷款本金及手续费、利息合计288,548,077.53元。 截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换句话说,赛为智能宁可在华兴银行背上巨额贷款及利息也要帮助该行不买自己的股票。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桩只有华兴银行获利的交易,即增加了华兴银行的贷款余额和利息收入,又减少了该行的风险投资,不禁让人好奇,华兴银行何以如此大的魅力让一家公司如此付出? 至少从华兴银行2023年的年报数据中很难看出,倒是能看到华兴银行2023年在资本补充、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内控系统和股权稳定性方面正在全面承压。 一、补充资本压力大 回顾华兴银行的历史沿革可知,该行并没有过多补充资本的记录。 华兴银行是在原汕头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汕商行”)基础上重组复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汕商行于1997年2月在汕头市13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注册资本4.14亿元。后因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于2001年8月10日起停业整顿,2008年10月进入重组程序。 重组时华兴银行将原汕商行的历史债务和资产全部剥离,只承接其营业执照,并于2011年重组完成,当年10月正式营业。 华兴银行于2011年重组后注册资本50亿元,总股本50亿股。其中原汕商行股东所持股份以20:1的比例缩股转为该行股份,合计2,
广东华兴银行7000万元业务招待费难解经营困局

影高文化/星梦影城冲刺纳斯达克上市,财务数据前后矛盾遭质疑

近日,中国证监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4年7月12日—2024年7月18日)》。信息显示,证监会国际司共对3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涉及绿茶餐厅(绿茶集团)、广州星梦、圣贝拉等。 关于广州星梦,证监会主要关注了该公司的股权架构、备案报告、规范运作、股东情况等。据贝多财经了解,广州星梦指的是影高文化(Cine Top Culture Holdings Limited),在境内的主要经营主体为广州中喜文化有限公司(下称“中喜文化”)。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中喜文化成立于2012年9月,前身广州中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全资股东为香港影高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全资控股了广州星梦电影城有限公司(即“广州星梦”)。 特别说明的是,中喜文化曾于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月摘牌。根据公开信息,影高文化于2022年1月在美国证监会(SEC)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7月、8月、9月、10月和12月,该公司均分别进行了更新。 2023年2月和2024年6月,影高文化再次进行了更新。本次冲刺上市,影高文化计划发行375万股普通股(ADS),证券代码为“CJOY”。按每股(ADS)4美元计算,该公司的募资金额为1500万美元。 据招股书介绍,影高文化是一家位于华南地区的影院运营商,2012年开业。影高文化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一直在租赁的商业物业上开发和运营影院,收入主要来自影院放映的电影票房、食品和饮料的特许经营销售、以及影院的相关电影商品。 目前,影高文化通过广州星梦拥有4家以IDC国际影院品牌运营的影院,分别是IDC番禺、IDC白云、IDC中山、IDC三亚,共有31块银幕和4247个座位。此外,该公司还有3家在建影院,分别是IDC珠海、IDC增城、IDC南宁,预计新增26块银幕、2850个座位。 2022年、202
影高文化/星梦影城冲刺纳斯达克上市,财务数据前后矛盾遭质疑

绿茶餐厅冲刺上市:业绩波动,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套现2.3亿元

近日,中国证监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4年7月12日—2024年7月18日)》。信息显示,证监会国际司共对3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涉及绿茶餐厅(绿茶集团)、广州星梦、圣贝拉等。 关于绿茶餐厅,证监会主要关注了该公司的股权架构、股东情况、股权激励、大额分红,以及合规经营等问题。据贝多财经了解,绿茶餐厅早在2021年3月就提交了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至今未能成行。 另在2022年3月,绿茶餐厅曾通过聆讯,并披露了聆讯后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绿茶餐厅曾在招股书中将“流动负债总额”错写成“流动资产总额”,而本该为负的流动资产净额也因未打括号而“由负转正”,出现了信息披露不审慎的情形。 直至2024年6月,绿茶餐厅又一次递交招股书,再次冲刺港交所主板上市,花旗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7月3日,绿茶餐厅发布公告,进一步委任广发证券、国元证券为其整体协调人。 据招股书介绍,绿茶集团是一家休闲中式餐饮运营商,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始人王勤松夫妇于2004年创办的绿茶青年旅舍。2008年,王勤松夫妇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第一家融合菜餐饮店“绿茶餐厅”,主打人均消费60元至80元的高性价比餐饮服务。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绿茶餐厅的收入分别约为22.93亿元、23.75亿元和35.8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14亿元、1657.9万元和2.9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1.38亿元、2521.6万元和3.03亿元。 不难发现,绿茶餐厅的营收增长在2022年基本停滞,而2023年则有了明显的复苏。与之对应的是,该公司的净利润规模也在2022年大幅缩水。但在2023年度,绿茶餐厅从增长的困境中暂时“脱身”。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餐厅共拥有餐厅382家。同时,该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和213家新餐厅,并
绿茶餐厅冲刺上市:业绩波动,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套现2.3亿元

奈雪“脱下长衫”:开店门店步伐放慢,陷入降价与降量困局?

近日,奈雪的茶(HK:02150 $奈雪的茶(02150)$ ,下同“奈雪”)发布公告称,2024年二季度该公司新增48间直营门店,并关停48间直营门店。奈雪的茶对外透露,今年新开设的自营店规模预计将低于之前几年,并将调整或关闭部分表现不佳的直营门店。 奈雪的茶自2023年起开始入局加盟模式,拥抱下沉市场,其一以贯之的高端茶饮定位也随着价格的下调落下帷幕。然而,不同于早已找到全新跑量模型的友商品牌,奈雪的茶发展路径似乎遭遇了瓶颈期,门店规模、经营指标均难言乐观。 如今,新式现制茶饮市场强敌环伺,全面“掉队”的奈雪未来想要突围,压力重重。 一、“大店”模式经营,加盟模式增长缓慢 自2015年成立以来,奈雪的茶便定位“茶饮+烘焙”的双品类模式,并坚持大店模式,致力于将线下门店打造成具备社交属性的高端“第三空间”。据悉,该品牌的PRO店面积在80至200平方米,扎根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奈雪的茶共计在93个城市开设了1194家门店,上半年净增126家门店。该公司在财报中称,其坚持在现有的一线、新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进一步扩张茶饮网络,并提高市场渗透率。 2023年7月,奈雪的茶宣布启动“合伙人计划”,“加盟+直营”双模式并行,加速品牌向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彼时的奈雪仍坚持“大店”策略,对于加盟门店面积的要求在90平方米至170平方米之间,单店投资的基础资金为98万元。 在奈雪的茶看来,以高标准要求加盟店,是为保证合伙人门店与直营门店之间的“零差别”。但事实却是,大店模式下高昂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令不少加盟商踌躇不前。截至2024年2月末,奈雪的茶仅开设了约200家加盟店。 加盟扩张遇阻,奈雪的茶不得不放低加盟门槛。该公司单店投资的基础资金降至58万元起,2024年6月30日
奈雪“脱下长衫”:开店门店步伐放慢,陷入降价与降量困局?

苏州天脉IPO注册生效,实控人谢毅、沈锋华夫妇学历均不高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天脉”或“天脉导热”)的IPO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意。目前,苏州天脉的审核状态已经变更为“注册生效”。 据贝多财经了解,苏州天脉于2022年6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创业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苏州天脉计划募资3.95亿元,其中,2.95亿元用于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5020万元用于新建研发中心项目,另外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苏州天脉成立于2007年7月,前身为苏州天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67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谢毅,股东包括谢毅、沈锋华、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 据招股书介绍,苏州天脉的主营业务为导热散热材料及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以及安防监控设备、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 苏州天脉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在材料配方、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自动化等多个方面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能够为电子行业客户提供精准的导热散热产品及创新的散热解决方案。 据介绍,苏州天脉的产品应用于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联想、华硕、蔚来汽车、宁德时代、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极米、松下、京瓷、罗技等终端产品,客户还包括比亚迪、瑞声科技、富士康、启碁科技、中磊电子、长盈精密、捷邦科技等。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苏州天脉的营收分别约为7.08亿元、8.41亿元和9.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53.53万元、1.17亿元和1.5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6343.05万元、1.12亿元和1.51亿元。 按产品结构来看,苏州天脉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均温板、热管、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及其他收入。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均温板收入分别约为3.12亿元、3.85亿元和5.
苏州天脉IPO注册生效,实控人谢毅、沈锋华夫妇学历均不高

华为哈勃、智谱AI等入股硅动科技

近日,北京硅动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北京硅基流动科技有限公司,新增股东华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智谱AI关联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360旗下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23.9万元增至约137.6万元,并新增多位主要人员。 天眼查App显示,北京硅基流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袁进辉,经营范围含计算机系统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据媒体报道,近日,硅动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六零、智谱AI、水木清华校友基金、耀途资本等共同参与。官网显示,硅动科技致力于打造生成式AI计算基础设施平台。
华为哈勃、智谱AI等入股硅动科技

国企混改基金入股埃斯顿旗下公司

近日,埃斯顿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3.49亿元增至约3.63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埃斯顿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诸春华,现由埃斯顿(002747)、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高端装备产业股权投资(桐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其中埃斯顿为控股股东。
国企混改基金入股埃斯顿旗下公司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登记成立 出资额合计890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分别为450.01亿元、225.01亿元、215.01亿元,经营范围均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合伙人信息显示,三只基金合伙人均包含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海通证券(600837)旗下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601211)旗下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等。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分别披露公告,宣布拟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布局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据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为有限合伙企业,分别对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重点方向,总规模约890亿元。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登记成立 出资额合计890亿元

力聚热能开启申购:募资净额约9亿元,何俊南为实际控制人

7月22日,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聚热能”,SH:603391 $力聚热能(603391)$ )开启申购,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上市,力聚热能的发行价为40元/股,发行数量为2275万股股份,募资总额为9.1亿元,募资净额约8.34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力聚热能于2022年7月预披露招股书,准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冲刺上市,力聚热能原计划募资15.36亿元,将用于年产3000台套高效低排热能装备未来工厂,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以此来看,力聚热能最终的募资金额相对缩水了约7亿元。力聚热能在招股书中称,如果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不能满足以上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足部分将通过公司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等途径解决。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力聚热能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前身为浙江力聚热水机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825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俊南,股东包括何俊南、湖州欣然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据招股书介绍,力聚热能的主营业务为热水锅炉与蒸汽锅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用于供应采暖和生活用水,以及供应工业生产所需的蒸汽,主要客户包括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 根据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出具的证明:(1)2020年度至2022年度,力聚热能属于工业锅炉行业头部企业;(2)2020年度至2022年度,该公司在国内真空/微压相变热水锅炉细分领域中位列行业第一。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力聚热能的营收分别约为7.94亿元、9.84亿元和12.04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82亿元、1.64亿元和2.6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54
力聚热能开启申购:募资净额约9亿元,何俊南为实际控制人

销量不振,却逆风提价,出尔反尔的宝马在作茧自缚吗?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宣布主动退出价格战。 近日,社交平台上有关宝马涨价的传闻不胫而走,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相关报道称,有业内人士在社交平台透露,因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宝马将从7月起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缓解门店经营压力。 而宝马宣布退场背后,是传统高端燃油品牌先发优势失守下,面对“价格战”裹挟,基于品牌销量与经营效益实际情况做出的抉择。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下维系品牌价值,巩固高端定位,将是退出价格战后的宝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售价将回调,拒绝交付引发不满 据财经网报道,在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经销门店后得知,宝马旗下全系产品正在进行不同程度价格调整,售价呈大幅上涨趋势。不仅如此,多名销售人员表示宝马未来大概率还将继续上调售价,调价周期“长则一星期,短则两三天”。 以宝马i3 eDrive35L为例,深圳一家宝马4S店的销售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称,截至7月16日该款车型的价格为20余万元,而一星期前的价格为19万元出头,已较一个月前网传的“17万元买宝马”涨价2万元。 不过,也有其他门店透露,宝马并非网上所言那般“全系涨价”,价格涨幅较大的集中在年轻款车型,该类车型的价格涨幅在3万元左右,也存在价格波动较小、相比而言较为稳定的车型,总体而言“油车涨价比电车慢”。 另有宝马4S店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解释,宝马此举并不算涨价,而是价格回调,回调的主要原因是“之前亏得太多,线下门店已经经受不住冲量车型降价幅度带来大额亏损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登上热搜后不久,蓝鲸财经报道称,多名消费者反映自己在涨价期前就已经订购的宝马汽车,遭到了当地4S店的拒绝交付,并被告知需要临时加价才能提车。 其中,4S店拒不交付的车型主要集中在宝马i3、ix3、3系,而门店要求加价的理由也各有说辞,面对已签订合同、交付定金的消费者,门店称是因车型
销量不振,却逆风提价,出尔反尔的宝马在作茧自缚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