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相对论
智能相对论
个人简介:智能和车,边评边测;未来和家,且品且鉴
IP属地:未知
5关注
522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1-10-29

王传福的梦想,不止7000亿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Alex Chiang (图源:网络) 不久前,福布斯中国公布了2021最佳CEO榜单,小米集团雷军位列榜首,海康威视胡扬忠位列第二,现年55岁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位列第三。 十余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母亲骤然离世,嫂子卖嫁妆供他上学……从安徽芜湖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到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位列第三,王传福的身上,究竟藏着多少故事? 专注, 才能博得“生机” 男人都是花心的吗? 至少王传福说得上是较为专一的。 (图源:网络) 《智能相对论》查询到,1987年,王传福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中南大学合并主体中南工业大学前身) 冶金物理化学系,三年后又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主持“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课题的研究,1992年成为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研究室负责人,主攻电池开发。 从湘江之畔到帝王之都,从岳麓山脚到长安街西,但王传福人生的主轴始终没有偏移——搞电池。多年的专注让他“孵化”出了诸多成果,斩获了诸多头衔。 他被提拔为有色金属研究总院301研究室负责人时,年仅26岁,同时也是当时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一年后,王传福由北京南下深圳,被任命为比格电池公司总经理。从实验室的研发人员,转变为企业总经理,王传福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而这次转变,也将撼动不久之后的亚洲电池产业格局。 (图源:网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日本吃够镍镉电池的红利后,以环境污染为由,宣布退出镍镉电池市场,三洋、东芝等日本巨头企业逐步退场,转而开始研制、生产锂电池,并将已经成熟的镍镉电池产业转移至其他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 赴北京开会的王传福,偶然在一份外文报纸上瞥见这一消息。在当时的动力电池领域,日本独占大头。1992年,仅松下一家日本公司在当时全球镍镉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就达约42%。 日本此举,在王传福的心中激起了不小
王传福的梦想,不止7000亿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11-08

能链智电,“重”症在身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陈选滨在过去的1-9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27.8万辆,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比为1:2.6,距离工信部此前提出“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充电服务市场的风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成熟和普及也将继续扩大,有着非常不错的商业前景。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64.2万台,同比增加70.3%。作为当前时代的“新基建”,充电服务行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增长提速显著。在这样的趋势下,但凡是搭上这辆“快车”的企业,总能在风口中迎来自己的狂欢。能链智电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根据能链智电公布的2023年Q3财报,其单季度收入超1.7亿元(234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536%。很显然,能链智电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但是,对于这样几近翻倍的业绩,究竟是市场风口的托举所得,还是能链智电的奋斗而来,不好说。透过增长再来细看其背后的经营数据和业务情况,这家行业新秀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其商业模式中暗藏风险。01  警惕“风口上的猪”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来。诚然,在很多蓬勃发展的行业,特别是有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很多企业顺势便能起飞,从而掩盖了很多其自身存在的问题,甚至是让外界将行业本身的增长趋势代入到企业身上。目前,充电服务行业正处于上升期,能链智电站上了市场的风口,虽有增长,但是从经营数据反馈出来的商业风险却是不低。一方面,能链智电的资产负债率相比上一季度仍在扩大,高达90.58%,远远超过了70%的通用警戒线。在过去的三季度,能链智电亏损了6.80亿元,而上一季度的经营亏损为4.47亿元,面对持续扩大的亏损面,后续还需要“烧”多少钱仍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能链智电最为看重的营收增长,细看下来更
能链智电,“重”症在身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08-25

既“躺不平”又“卷不赢”,漩涡之中的ARM该如何自救?

国产ARM红海竞争,趋同下的内卷已不可避免。 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情况中,面对“长板不够长,短板太明显”的ARM生态,以及X86和全面自研两条路线国产CPU的围猎,昔日芯片霸主ARM正陷入尴尬之境:既躺不平,又卷不赢。 如何“自救”?成为摆在ARM和国产ARM厂商面前的难题。 趋同下“内卷”漩涡,卷不赢 纵观整个芯片市场,ARM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近年来,国产ARM厂商的发展可以用“狂飙”一词来形容:一方面是凭借低功耗优势搭上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是低门槛属性吸引了国产厂商的蜂拥入场。 然而国产ARM市场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由于大部分厂商的产品方案都是基于ARM核来展开的,这也直接让国产ARM厂商不可阻挡的被迫跌入同质化的巨坑。以MCU领域为例,应用ARM核的厂商达到90%以上。然而超高的市场占比带来的却是毫无特色的“千篇一律”。相关行业人士在对MCU赛道中的16家汽车控制类芯片厂商进行调研时,不少调研对象给予了“平平无奇”的“差评”。 上帝所有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早前,由于ARM的低门槛属性,直接吸引了众多国产ARM厂商的加入,并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其授权机制,在直接决定市场化进程、技术发展路线的同时,也直接限定了国产ARM厂商发展的天花板。尤其是2022年ARM先进芯片设计IP停售,大部分国内厂商只能停留在ARMv8.2版本。 在此大背景下,“低门槛带来的有限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国产ARM玩家涌入”,尤其是在产品趋同且增量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低维度竞争魔咒几乎成为“宿命”。这也直接将国产ARM厂商们被迫推入趋同下的内卷“漩涡”。 而眼下,ARM正加快推动赴美上市计划,可预料的是,上市后ARM公司与美国的绑定将进一步加深,这也让未来授权“解禁”的希望变得更加遥远。 对于国产ARM厂商而言,想要卷赢的概率,似乎渺茫如梦。 ARM红海竞争,躺不平 ARM的危机远非
既“躺不平”又“卷不赢”,漩涡之中的ARM该如何自救?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1-06-29

凯迪仕、小米们真能把智能门锁千亿市场炒热么?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蒋思憬 (封面图) 林语堂曾言:懒惰使人进步。 对于出门总是忘带钥匙的“懒人”们来说,福音已至。 4月,智能门锁品牌“凯迪仕”完成近1亿美元B轮战略融资,为行业单轮最高融资;在“2020中国准独角兽企业100强榜单”中,国内智能门锁服务平台云丁科技排名前列;在刚刚过去的618,小米智能门锁品类全平台销额突破2亿元。 在智能家居的浪潮下,智能门锁也逐渐走到了台前的位置。这一步相对于其他智能家居品类有点晚,但却颇有“一把锁开一扇门”的前景。 这把锁,究竟能撬开多大的市场呢? 喊了这么久, 智能门锁的春天终于来了?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家居已经浸入日常生活,而智能门锁作为居家防卫的第一道“关口”,承载着作为堡垒的功能,也正在经受着越来越多的瞩目。 国际咨询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调研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门锁市场规模达到31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市场将达到80亿美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或达15.4%;此外,从增速上来看,亚太市场的增速最快,预计2021-2028年亚太区域智能门锁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4%。 将视线聚焦到国内,目前对于国内智能门锁的市场规模尚未有官方统计,「智能相对论」通过查证比对多方数据后,得知2019年国内智能门锁的市场规模约为280亿元;另据据洛图科技(RUNTO)调研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门锁销量为1640万套,同比增长幅度为17%。 体量上来看,与智能家居的其他细分板块相比,智能门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或者说智能门锁在智能家居整体业务中还是一个较小的版块。以智能冰箱为例,早在2018年其零售额就已达到930亿元,这还是在换购需求减缓的背景下。那么为什么智能门锁的市场规模和行业体量相对较小呢?「智能相对论」认为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三方面: 其一是用户习惯尚未形成。国内用户目前大部分还
凯迪仕、小米们真能把智能门锁千亿市场炒热么?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12-08

灰熊做空商汤: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做空,已经走入死胡同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叶远风 在互联网的舆论环境中,关于网友与网友就某些话题的“友好互动”,一个现象十分典型: 不同“站队”的人,总是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先对某件事预设一个结论,然后想法设法为这个“基于自身立场得出来的结论”去寻找各种论据来支撑。 其结果,是谁看起来都说得挺有道理,但细品逻辑又不是那么完美自洽。在“立场不能让”的背景下,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而如果说这只是网络世界的一种无伤大雅的现象,那么在真刀真枪的资本市场里,这种做法带来的杀伤力则不可同日而语。 不久前,著名做空机构灰熊针对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商汤科技发布做空报告,就让商汤的股价来了个实打实的震荡。 而做空报告的本质,同样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行为。 一开始,很多人为做空报告叫好,它切切实实帮助投资者避免踩坑。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做空报告的“论据”空间越来越有限,为了坚持那个“结论”而要找论据变得越来越麻烦,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明显。 做空报告带给资本市场的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了。 逻辑对做空报告不重要,挑起话题才重要 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做法,在普遍的逻辑中并不被认可,它本身缺乏正常的推导过程。 在严肃的科研论文撰写中,这种做法是大忌,大量低质量论文的根源都在于撰写者先预设了一个结论,然后用各种试验、数据试图去证明,最后缺乏论证能力而草草收场。 更严重的,很多国际知名的论文造假事件,在根源上都是因为创作者想要给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但实际各种搜查刮肚找不到合理的论据,就硬凑甚至编造数据,让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伟大发现”最终证明是骗局。 不过,虽然做空报告同属此类,但它的目的,和论文撰写甚至网络对骂的“说服人”有着本质不同: 做空报告并不需要“有逻辑地说服”,只要能够“挑起消息面”引发股价震荡,就能实现套利或者其他目标。 某种程度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被做空,如果你想要做空它且不惧怕各种法
灰熊做空商汤: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做空,已经走入死胡同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9-26

阿里云「海外战事」再升级:从出海到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沈浪 前三! 在全球云计算赛道上,中国终于跑出了一家国际级的云服务商。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阿里云以9.5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前三,其中在亚太市场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25%,稳居第一,是目前唯一具有主要国际市场地位的中国云服务商。 而这一地位的奠定,离不开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高速成长,根据官方数据,阿里云连续六年实现了全球市场份额增长,其中近三年的市场规模增长10倍以上。与此同时,阿里云似乎也并不满足于此,仍有继续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打算。 70亿! 日前,在泰国举办的国际云峰会上,阿里云高调宣布将继续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并在波尔图、墨西哥城、吉隆坡、迪拜等地增设6个服务中心。 可见,对于海外市场,阿里云雄心勃勃。而这一信号的释放也表明,在海外市场的争夺上,阿里云正在不断消解过去在「品牌出海」的论调中所建立起来的边界感,而是去寻求建立一种更本土化的生态模式,来融入到当地的数字化进程中,促使阿里云能成为一个更有国际化意识的云服务商品牌。 「海外战事」再升级:从出海到本土化 过去常说「出海」,大多是把产品卖出去或是把人才团队带出去,做完项目之后再带回来,是一种以本国为中心进行业务扩展的模式。而在国际本土化的生态建设上,阿里云正在打造一种多中心的业务服务体系。 在过去的一年,阿里云在海外新增了七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韩国、泰国、德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在德国和印尼,阿里云则是已经拥有来三座本土数据中心,形成3AZ模式,直接就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可靠、低时延的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服务的资源或基础设施均来自本土——这是阿里云「海外战事」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如今,阿里云在海外的本土化部署越来越完善且成熟,更多的服务和产品大多来自本土的服务团队或本地基础设施提供,也不再是“漂洋过海”而来,在服务流程上这就
阿里云「海外战事」再升级:从出海到本土化,再到国际化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7-20

“为了买台手机,研究大半个月后仍然无从选择”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徐树为了换台新手机,我询问了周边12个90后的朋友们,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12个朋友中,10个人用的都是iPhone,从8到13各种型号应有尽有。虽然12个随机抽样还不足以概括全貌,但已让我大为惊讶。因为工作的缘故,身边的朋友来自不同圈层。平时这群年轻人可是最撑国货的那一批。说好的“国货当兴”,为何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之时,却有那么多人丢了对国货的“偏爱”?还是说智能手机是个特殊的品类?有人说“我笔记本电脑是Mac,耳机也是苹果的,生态绑得死死的,不可能买其他手机了。”也有人说“可以不买苹果,但前提是,出现比苹果更稳定流畅的手机系统。”甚至有人说“他曾因为安卓系统的手机卡顿,差点丢了工作。”2022年了,国产手机品牌为何还是不受待见,至少在中高端市场还是如此?在华为不能尽展全部实力的环境下,国产品牌的高端之路到底能走通吗?国产手机真的差?还是苹果实在太香?我手上的华为Mate20X坚挺了快4年,拜鸿蒙系统所赐,如今手机流畅程度与新机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部分配置已经跟不上越发精致的手游需求,为了完美的游(原)戏(神)体验,我萌生了换台手机的想法。就换什么手机这件事,身边各种朋友且不止一次对我说“不如就换台iPhone吧,13不香吗?”当然,这对于从未用过iPhone的我并不管用,加上带着些许“国产手机真的不行吗?”的偏执,开始寻求答案。“除了苹果还会选什么?真不知道,我从4S时期开始一直是用的苹果,十多年了期间换了6、8S、12和现在在用的13,基本上每台机器都能用个2、3年,说实话我现在找不到不用苹果的理由。”一位朋友在问及换机需求及选择时,他是这么说的。“再加上,现在我笔记本电脑是Mac,耳机也是苹果的,生态绑得死死的,换台手机意味着其他硬件也要跟着换,划不来也没必要。”另一位朋友会选择苹果则因手机差点让他丢了工作“在用苹果之前,我也是用的安卓,从
“为了买台手机,研究大半个月后仍然无从选择”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02-04

抗衡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实至名归?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佘凯文 前有ChatGPT带动之下大热的AIGC,后有仍在大银幕热映的《流浪地球2》,要问今年开年,哪个赛道最火?非机器人莫属。 机器人行业有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之称,其技术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端制造业水平,过去从影视作品或其他渠道,我们看到的都是国外机器人产品的“高大上”,但近年来国内市场也终于迎来了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这是政策上开始聚焦的表现。 市场端也很快给出回应,1月31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必选科技)正式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而在上下两极的多方驱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拐点。 人形机器人“争先”,行业一触即发 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诞生于1927年,由美国西屋公司制造,名为“Televox”,但近二十年来,因高灵敏度而被耳熟能详的还得是波士顿动力的“Atlas”。 从1927年至今,在经历了制造、行走、高运动性能的三个阶段后,如今全球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商业化初期阶段”,而这一时期或将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赶超的时期。 当然困难也依旧暂时存在。从优必选科技的招股书中能看到,2020财年和2021财年其营收分别为7.40亿元和8.17亿元,同比增幅为10.4%;2022年前三季度,优必选科技的营收为5.29亿元。营收稳健但却面临难盈利的问题,原因在于每年研发开支平均要占到总营收的60%。 以至于,“硬科技”在前期难盈利,基本已成为行业共识。近一点的如国内的“AI四小龙”,远一点的比如美国波音都在亏损,是他们能力不行吗?以波音为例,它有着美国工业技术的“起动机”之称,过去半个世纪,凭借大胆的技术升级重
抗衡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实至名归?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8-10

新能源汽车堆料 是排面还是心虚

来源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张左文要说最近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话题王,自然是高合的新产品HiPHi Z。高达80万元的售价,直接让一众网友傻眼,直呼“凭什么”。高合新品HiPHi Z而通过高合的新产品线上说明会可以看到,HiPHi Z的卖点并不在于“革命性的电控技术”或“领先的动力系统”等涉及汽车驾驶功能的技术革新。而是“往全车缝隙里”使劲填满的一些“未来科幻”。无论是环绕汽车一圈的交互式LED(高合称之为“整车环绕式星环ISD光幕系统“)、无框对开门设计、感应式车门开启方式、装有机械臂的中控大屏、品牌型号参数未详细透露的32个驾驶辅助传感器……都让人感觉高合在强行往“科幻”和“未来”上贴边。而这种“强行”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已经不是个例。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北汽、吉利等传统车企,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充斥着越来越浮夸的灯语系统、以数量取胜的氛围灯、越来越多的屏幕、并不智能的人工智能……仿佛让消费者看到了智能手机刚在国内兴起的那个年代,不断的功能堆料,让人不禁感慨,原来除了时尚圈,科技圈也是一个轮回。新能源汽车步入“堆料时代”不同于现在的“争奇斗艳”,新能源汽车在一开始还是非常素朴的。在特斯拉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彼时的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这一概念还是秉持着怀疑的态度。而Model 3那“伊拉克”风格的朴素内饰,更是让引来一众嘲讽——“这样的内饰还敢卖大几十万?”“没有发动机,内饰还不行,这是花钱买个大玩具吗?”特斯拉Model 3内饰虽然嘲讽不断,但就像苹果手机影响了一众国产智能手机一样。在新能源汽车刚火的那一阵字,特斯拉的简装内饰也影响了一众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和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推出的首款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类似的简装风格。似乎去除繁琐的物理按键,让驾驶室尽量的简洁才能体现新能源汽车“舍去枷锁”的真正内核。在2019年到2020年的那段时间,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在以特斯拉作为标
新能源汽车堆料 是排面还是心虚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1-11-04

有人在忘记“滴滴出行”,却无人想起“腾讯地图”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陈选滨 今天,在各大应用商店里,依旧搜不到“滴滴出行”App的身影。距离滴滴出行因信息安全问题被下架已有近4个月的时间,相关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与此同时,出行市场空出来的这个窗口期,依旧拥堵着各大品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再度上线打车服务,网约车服务品牌曹操出行、首汽约车、享道出行、T3等都相继加大广告投放,结合补贴政策,趁着这个时机抢占出行市场。 变局之下,同样少不了另一类与出行最为接近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地图导航”。 在过去的4个月时间内,阿里系的高德地图狂发打车补贴,甚至在应用商店上直接拓展名字为“高德打车”;百度地图也同步加大广告投入和关键词强调“打车”相关优惠,App启动页广告直接换成“用百度地图打车更快!”的标语。 AB两家竞逐出行市场,其势汹汹。 然而,就在几大品牌打得轰轰烈烈之际,中国互联网的另一极腾讯倒显得有些沉寂,旗下地图导航产品腾讯地图并没有太多动作,要不是主动刻意去百度资讯里翻,才找到“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与腾讯地图签订合作协议”的信息,《智能相对论》真的好久没有被动看到腾讯地图的相关新闻了。 通过对腾讯地图的观察,《智能相对论》发现,即便面对市场空窗期也未能顶上来的腾讯地图,面临着三个颇为现实的问题: 1. 腾讯地图没有抢占出行市场的空窗期,是否只是因为长期落后AB的地图导航产品,棋差一招? 2. 腾讯地图To C乏力,又将如何另辟蹊径To B赋能发展? 3.To B赋能数字化,腾讯地图不是第一个,是否可以“后发制人”? 这三个问题,很大程度关系着腾讯地图今后的发展,更是腾讯向产业互联网拓展的一个焦点。 棋差一招? 在地图导航市场,腾讯地图确实显得有些乏力。虽然稳居业内第三,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在这个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楚汉争霸”的赛道,其他玩家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在地图导航领域,长期以来都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两分天下。根据Q
有人在忘记“滴滴出行”,却无人想起“腾讯地图”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8-09

“国资云”和“国家云”能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丨智能相对论作者丨沈浪从“国资云”到“人民云”,再到“国家云”,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新生概念一个比一个厚重,也不断地搅动着市场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阿里云、腾讯云等一众从市场野蛮生长起来的云厂商不得不面临着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拷问——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加速变动,作为市场竞争的结果,云厂商应该如何定位,与“国家队”形成错位竞争格局,是个问题。这一刻,国内的云计算市场也注定要站在了变革的前夜。“国家队”的虚与实去年8月,一份《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红头文件截图在社交平台流出,并广泛引起热议。“国资云”的概念一炮而红,开始频繁的进入市场的视野。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部署了国资云项目,如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赫然在列。在此之前,活跃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大多是背靠互联网品牌的云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华为云等等。根据《中国云服务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四朵云”占市场份额比达到78.8%。“国资云”概念的出现,一下子就挑动了市场的情绪。目前,云计算市场主要方向是政企服务领域,华为云Stack总裁尚海峰曾坦言:“政企市场是一个重要战场。”各大云厂商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自家的政企服务业务矩阵。阿里云先是细分了18个行业,再又面向16个区域推动服务下沉,满足各方面的政企服务需求。向来佛系慢半拍的腾讯云也在今年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持续拓展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由曾任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以及360政企安全集团CEO、时任公司副总裁的李强带队。由此造就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戏剧性一幕:一方面,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摩拳擦掌,对政企市场势在必得,而另一方面,“国资云”概念横空出世,想来政务部门、国企、央企等似乎对于市场品牌仍存疑虑,上云的选
“国资云”和“国家云”能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10-20

小米造车:“价格屠夫”还挥得动刀吗?

来源 | 趣解商业 作者 | 张凯旌 小米汽车可能是近一段时间最神秘的车企。一方面,媒体、分析师、各路网友都在爆料与小米汽车有关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小米官方一直三缄其口,不承认也不否认,让外界摸不清其虚实。 不过,官方的态度并不妨碍小米汽车热度持续升温。10月13日,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推,称小米汽车首款预计2024年发售,出货量预估5-6万部,关键卖点为自动驾驶、软件生态和800V快充与动力配置,估计售价低于30万元。 更早之前,有关小米汽车生产资质进展、选择增程式电动车路线、上线公众号等消息也不胫而走;其外观、电池等细节更是早在“发烧友”中广为流传。小米第一台汽车的脚步越来越近,似乎一切都在按照雷军“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计划推进。 “我在等,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社交平台中,持如此态度的网友不在少数。有了“年轻人第一台手机”的印象打底,大家对小米能否在汽车上延续此前的性价比路线尤为关注。 图片来源:微博 而这样一句玩梗式的调侃,会在小米汽车的身上成真吗? 01.小米汽车,为吸引年轻人下了什么功夫? “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这句口号或许是很多网友对小米的第一印象。用雷军的话说,小米是通过大幅度的模式创新,颠覆传统成本链条,将优质的产品卖出了便宜的价格。 具体而言,模式创新体现在研发体系、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用精英小团队替代普通大团队、用社交媒体口碑传播代替传统市场营销、用电商代替线下零售店,诸如此类,然后不断复制。 而这一套打法,还成就了“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年轻人的第一台两轮平衡车”……让小米与年轻人的绑定越来越深,甚至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 现在,压力来到了“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这边。不过,小米之前的产品中,鲜有汽车高净值低频的属性,因此简单的复制将不再奏效。那么在汽车领域,年轻人的偏好是怎样的?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今年9月,懂车帝联合新
小米造车:“价格屠夫”还挥得动刀吗?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9-13

关怀“钉子户”,魅族卷对了方向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佘凯文神仙打架的日子,智能手机市场再难有了。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4亿部,同比下降了16.9%。这个数据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差成绩。不少机构预计2022年国内市场将首次跌破3亿台销量。消费者对于现有产品创新的不满,延长了手机换新的周期,加上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硬件能力的过剩,使得不少消费者对手机抱着“不坏不换”的态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为了找寻新的出路,各大品牌方纷纷调整方向,“新老用户”之争成为焦点,而服务“钉子户”也成为部分品牌的选择。手机存量时代,竞争不减反增消费者选择“躺平”,但智能手机赛道的竞争却是一点也没变轻松,反而是越发“内卷”,毕竟做存量市场的生意只能比谁更卷。有媒体统计,2022年上半年包括华米OV、荣耀、三星、realme、魅族、一加等在内的13家主流智能手机品牌共发布了51款新品,虽然不及去年的54款,但在形态上或者说竞争模式上却更显差异化。今年智能手机赛道,最热的话题是折叠屏之争,去年年底到今年8月份,包括OPPO、荣耀、vivo、华为、三星、摩托罗拉等厂商,或首推或更新了自家的折叠屏产品。从2018年至今,市场已经推出了多达20多款折叠屏产品。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折叠屏产品出货量逆势增长超过110万部,同比增幅近70%,折叠屏已成为近两年唯一增长品类。加上前不久摩托罗拉已经将折叠屏产品的价格干到了6000以下,在价格刺激、产品成熟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折叠屏产品正在从尝鲜走向普及。其次,今年智能手机市场在功能突破方面也走向了更极致的方向。例如前不久,vivo旗下IQOO发布的10系列产品,其主打手机快充,现阶段一般智能手机充满电大概30-40分钟,而IQOO 10系列则号称只需10分钟;又比如,中兴发布的努比亚Z40S Pro,推出了18G运
关怀“钉子户”,魅族卷对了方向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6-13

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会切走多大块的云市场“蛋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文丨智能相对论作者丨陈选滨时至今日,在云计算领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分化愈发显著,国内市场或将走出一条与国际市场截然不同的路径,而其中最大的变量则来自三大运营商的进场与冲击。以天翼云、移动云和联通云为代表,国内通信运营商的云品牌逐渐在众多云厂商之中“杀出”,逼近国内云市场第一梯队的边界。通信运营商的「云」游戏:国际巨头败走,国内巨头杀入“决赛圈”就通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的表现来说,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国际市场上,通信巨头早已败走退场。2017年,Verizon、AT&T相继退出云服务市场,前者将虚拟私有云业务卖给了IBM,后者则与Oracle(甲骨文)达成交易,将数千个电信运营商内部数据库迁移到Oracle Cloud IaaS和PaaS。比起云计算,现如今国际通信巨头更关注自家的通信技术服务和产品的发展。今年以来,Verizon先后激活了数千座5G信号塔,以此来为客户提供5G服务。而对于需要用到云计算的业务,则是与微软Azure、谷歌、AWS等国际云巨头开展合作,比如Verizon就正在与微软Azure、谷歌等联合开发边缘云计算产品。相对通信巨头在国际巨头的清冷处境,在国内市场,通信运营商做「云」却是一片红火。尽管此前也由于国际通信巨头的退场备受争议,但现如今伴随着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业绩越来越突出,国内通信运营商似乎也已经尝到了云业务的“甜头”。根据2021年财报数据,2021年中国电信天翼云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102%;移动云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114%;联通云稍弱,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46%。对比市场上的其他厂商来看,阿里云营收792.5亿元,同比增长30.2%;华为云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30%;百度智能云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尽管市场体量比不上阿里云、华为云等,但在今天的环境下,通信
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会切走多大块的云市场“蛋糕”?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1-04-04

蔚来、小鹏新势力抢滩,比亚迪能否突围?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蒋思憬 (封面图) 2020年,新能源汽车板块大爆发。特斯拉十倍市值的增长神话,一道带动了蔚来、小鹏、等国内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的表现也同样不俗。 据统计,过去一年,比亚迪A股股价从47元一路飙升至194元,全年涨幅308.11%,最高市值站上了6000亿元;而在H股,比亚迪股价全年涨幅达到423.93%。 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下,资本市场空前活跃。然而,行业景气度快速拉升的同时也招来“估值泡沫”的质疑。对于经历了一年暴涨的新能源车企,确实要用业绩说话了。 北京时间3月30日,比亚迪发布了2020年年报,透过这份年报,回溯比亚迪的2020年,能够探寻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 电动车“干”不过燃油车 在一众车企哀鸿遍野的2020年,比亚迪却“幸免于难”。 据比亚迪年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包含“比亚迪股份”和“比亚迪电子”)去年全年总营收为1565.9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1277.39亿元,同比增长22.59%。 (图源:「智能相对论」搜集、整理)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补贴降幅最大的一年,再加之国六标准于当年7月在国内部分地区的先行实施,给了车企们一记猛拳,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78%。 日历往后翻了一页,车企们的愁绪却未能消散一分。流年不利,国内车企们又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一年。2020年上汽集团营收和净利创下五年来新低;吉利2020年营收跌破千亿元大关,净利润下滑超三成。 (图源:每日汽车观察) 而比亚迪2020年的营收增速,在目前已公布全年报的车企中位处前列。除去2020年一季度营收受疫情影响负增长之外,其余三季度均实现了正向增长。与全年营收负增长的车企对比来看,比亚迪在2020年下半年的恢复速度还是较快的。 撑起比亚迪全年营收增长的,主要是其汽车及相关产品收入。据财报
蔚来、小鹏新势力抢滩,比亚迪能否突围?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18-11-19

澎湃S2始终不见踪影,小米自主芯片之路已经凉凉?

文 |木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从2017年2月小米发布松果澎湃S1以来,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即便媒体多次传出S2即将面世的消息,始终未见其踪影。小米旗下的松果电子就如同它的官网一般低调,如果不是9月份爆出和阿里旗下中天微的合作,很多人几乎都要忘了它的存在,尽管它曾经让小米一跃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芯片的手机厂商。 遥遥无期的澎湃S2,究竟是被什么所阻挡,中兴事件后国内曾掀起一股“芯片热”,但芯片这种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晚的高壁垒行业,可不是谁都能玩的,尤其对于主营业务不在于此的公司而言,小米砸了十多个亿好不容易做出了第一代松果芯片,还会继续这种亏本买卖吗? 澎湃之芯,不澎湃的市场 作为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自然是作为重磅产品被推向市场,为了保证销量,这款雷军口中“卖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的手机最终以1499元开售,在同等价位区间依然在配置上延续了超高性价比,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处理器的表现。发布会当天,驱动中国便做了澎湃S1在主流中端芯片中的对比分析。 在同段位的四种处理器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澎拜S1在CPU和GPU参数上和其它三者并无多大差异,但在处理器核心的基带和制程上明显有落后,这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续航和散热能力。在后来的媒体测评和用户反馈中,这果然成了小米5C最为诟病的问题。 最终小米5C没能如预期那般成为爆款,这个锅多半还得处理器来背,这似乎更验证了一个道理,在芯片的战场里只看性能,情怀和品牌都无法产生多余的溢价效应,小米互联网思维在这里失灵了。当然,作为首度试水,外界也对澎湃S1的表现多表示鼓励,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言下之意就是,和芯片同行相比你还有距离,对照华为麒麟芯片的面世即引爆市场,这中间差别可想而知。 这一切或许早在就在预料之中,雷军也曾做过“十亿起步,十年结果”的心理准备,孤注一掷的
澎湃S2始终不见踪影,小米自主芯片之路已经凉凉?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4-24

智能学习灯“照出”薛定谔的“三角”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 石榴 受政策的影响,2021年至今,基础教育阶段的在线教育企业受到重创,仅在2021年上半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就同比下降5567万人。 于是资本开始将眼光放到其他赛道,“转型自救”也成为了2022年K12和一部分线下教培机构的“主旋律”与“生命线”,在它们之中,有人选择成人教育、有人选择教育信息化、有人倾向于教育智能硬件,当然也有选择多线并行的。 4月7日,继词典笔、口袋打印机、听力宝等产品后,网易有道正式推出了有道智能学习灯这一全新的智能硬件。 当然关于智能学习灯的上市,2月24日有道在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财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就已经简单的提及过,而网易有道CEO周枫更是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今年将是我们在智能硬件的转折点。”当这个赛道再次引起市场的注意后,智能教育硬件的“转折点”是否还能如期而至?战事升级,教育硬件 这把火“烧”向智能学习灯 双减之前,为了降低获客成本、增加流量入口,多家教培机构就曾推出过一部分智能教育硬件产品,比如有道的词典笔、听力宝等等。然而,双减落地之后,这个原本“锦上添花”的行为反而成为了部分K12玩家“自救”的武器,战事骤然升级。 “全拓数据”显示,2020年时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还是343亿元,其中传统品类市场规模为254亿元;新兴品类市场规模为89亿元。(数据来源:全拓数据;制图:智能相对论) 如今,市场规模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叠加去年“双减”的影响,预计到2024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整体市场有望达到千亿规模。不过在《智能相对论》看来,智能教育硬件的普及已是必然趋势,“双减”更多起到的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毕竟从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关于智能教育硬件、教育信息化的行业政策一直在密集出台,教育硬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比较明确了。 在这两年,智能教育硬件这把“火”开始烧到了智能学习灯领域。经过对比
智能学习灯“照出”薛定谔的“三角”

海尔智家徐萌:份额遥遥领先、高端绝对引领

“我们相信,只有坚持高端创牌,与时代共振、与用户同频,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的品牌。”3月13日,海尔集团政企战略事务总经理、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在生态大会上表示,只有时代的品牌,才能站在时代最前沿,定义高端品牌的发展之路。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海尔智家始终坚持自主创牌,让世界看到、认识并认可了中国品牌,实现欧睿国际全球15连冠;同时,海尔智家也在通过高端创牌,布局全球最强高端品牌集群,为全球用户不断解决生活痛点、持续创造最佳体验,实现各区域市场引领。 时代在发生巨变。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深刻推动着用户家电消费趋势的变化。海尔智家以用户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最强的7大高端品牌集群以及全球首个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定制场景品牌三翼鸟,实现了全球范围多个区域的高端第一。 在北美,GE Appliances高端品牌份额排名第一;在欧洲,海尔智家连续8年市场增速最快;在澳新,斐雪派克稳居新西兰白电市场第一;在亚太,海尔智家高端品牌整体份额28.1%,排名第一;在中东非,海尔智家成为亿万家庭首选品牌,份额TOP3。 全球市场引领背后,在于海尔智家实现了各类人群全覆盖、以及各类需求全满足。 全球顶奢家电品牌斐雪派克,是海尔智家引领超高端市场的重要品牌战略布局。斐雪派克基于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与设计,发挥本土化的天然优势,构筑起最强的产品能力、最优的商业模式、最全的资源保障“三大差异化优势”,为用户提供的不止是家电,更是一整套完整的生活解决方案。 高端品牌卡萨帝,经过17年努力已成为现象级品牌。2023年,卡萨帝实现平均单价、高端份额、复合增速均为行业第一。这背后,在于卡萨帝基于高端用户趋势持续迭代,实现了“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三个创新:品牌创新方面,卡萨帝通过原创精研科技、空间智序美学、高端智感生活,成为高端生活方式
海尔智家徐萌:份额遥遥领先、高端绝对引领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3-10-16

火山引擎、腾讯们,看透了大模型这场“猫鼠游戏”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沈浪 “数据飞轮”是火山引擎面向B端市场重点打造的概念,其目的在于以“数据消费”为核心,构建“用数据驱动业务提升,用业务推动数据提效”的数字商业模式。 尽管当前AI大模型引爆了市场,各大厂商相继发布自家的产品,但是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品牌——火山引擎似乎并不着急,其重心依旧还是放在“数字飞轮”的构建上,大模型只是服务于“数据飞轮”的新技术。 9月在上海举办的“数据飞轮・V-Tech 数据驱动科技峰会”上火山引擎数智平台VeDI推出“AI助手”,通过接入AI大模型,实现用自然语言 “找数”、辅助数仓模型研发、优化代码,同时还能完成可视化图表的生成,对话时实现归因分析等功能。 在此之前,7月,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标准委指导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宣布我国首个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科大讯飞、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联合担任。 这意味着,百度、阿里、华为等大厂正式入局大模型“国家队”。 而火山引擎则还在“摆弄”着自家的“数据飞轮”,其自研的云雀大模型正在内测中,并在8月也才刚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 火山引擎总裁 谭待 那么,火山引擎真的滞后了吗?下一步,大模型正在加速走向各行业、场景应用,已是共识,市场对大模型的关注也从通用领域转向垂直领域。正对应了那句话,“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市场迫切地需要大模型应用能深入地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回过头来看,火山引擎的思路有着独特的坚持,在大模型上落后一程,在场景应用上却始终主攻自家擅长的数据领域。这家新晋大厂,虽然不急于表现自家的大模型,却也不想落后于大模型时代。 大模型的终局仍是“猫鼠游戏” 从云计算到大模型,技术概念的迭代层出不穷。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终局,都必然是一场“猫鼠游戏”,即“猫抓老鼠”对应技术应用要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拆
火山引擎、腾讯们,看透了大模型这场“猫鼠游戏”
avatar智能相对论
2022-04-01

告别“手搓时代”,全屋智能会更好卖吗?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佘凯文 彭先生是一位深度智能家居爱好者,从2019年至今,前前后后投入了不下30万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智能化升级,早已拥有“小米全家桶”的他,在每年各品牌新品发布周期都会忍不住“折腾”一番。 “只能说智能家居硬件迭代真的太快了,家里的一些东西也好久没更新了,这不,才又买了些小玩意。”看着一地还未拆封的快递盒,彭先生笑了起来。 像彭先生一样喜好“智能生活”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上,就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分享他们的“智能成果”。然而与数以亿计的家庭相比,享受到智能家居便利的人还是极少数,特别是真正实现全屋智能的更是“凤毛麟角”。从多年前智能硬件开始兴起时,行业就将其视为下一个万亿市场,只是这个万亿市场的缺口如此难以打开,或许是所有行业玩家都没想到的。 2.0时代, 全屋智能往哪边走? 如果将盲目堆积硬件数量,零星碎片化的使用场景,仅靠一台智能音箱就喊着万物互联的时代比作全屋智能1.0的话,那么如今各路玩家纷纷将视野对准打造从“控制到硬件”系统化的时代,无疑可以被看成是全屋智能2.0时代。 2.0时代亦是行业从分散到集聚面向全屋智能的全方位转向。去年4月,华为发布全新“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此前“All In One”的IoT战略细化到了“1+2+N”。不到一年时间,华为又举办了2022年全屋智能及全场景新品春季发布会,拿出了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及全新的全屋智能主机SE,实现了主机系列化。 3月17日,与华为发布会仅隔一天,云米发布全新升级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N44”。 紧接着3月18日,Aqara官方宣布旗下妙控屏系列集悦妙控屏S1 Pro正式发布。作为新一代Aqara全屋智能中控产品,内置全屋智能管家,使用户可以语音控制查看全屋设备和场景。 同样是3月18日,萤石也召开了智能家居2022春季发布会,在智能家居摄
告别“手搓时代”,全屋智能会更好卖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