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的文章里写过,VOO超越SPY指日可待~如今这一刻终于发生了
截至周二,VOO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318亿美元,而SPY是6303亿美元。也就是说先锋集团的VOO把老牌霸主SPY给挤下去了,成为了全球最大的ETF
而全球最大ETF易主也是美国ETF市场上贝莱德和先锋“双雄争霸”的一个缩影。
VOO是靠什么超越的?VOO背后的先锋又是什么来头?
VOO凭什么逆袭?
先给不熟悉的小伙伴科普下,VOO和SPY都是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标普500指数,你可以理解为美国股市里最牛的500家公司组成的“精英俱乐部”。
SPY可是ETF界的“老祖宗”,1993年就出道了,长期位居美国ETF Top 1。但最近一年,VOO像开了挂一样,资金疯狂涌入,规模蹭蹭往上涨。
2024年VOO净流入230亿美元,而SPY遭遇160亿美元资金撤离。
VOO能后来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费率超低,省到就是赚到
VOO的年度费率只有0.03%,而SPY的费率是0.09%。别小看这零点几的差距,长期下来对收益率的影响可不小
-结构优势,更适合“懒人”投资
VOO是开放式基金,可以立即将股息再投资。而SPY是单位投资信托,需要将股息以现金形式持有,直到分配。
-"买入并持有"策略的胜利
VOO更受长期投资者、养老金和个人退休账户的青睐, 它们大多采取"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
不过,尽管失去了王冠,但 SPY 对某些投资者来说仍保持优势,尤其是在交易量和流动性方面。
SPY的日均成交额超过290亿美元,而 VOO 为28亿美元,使其成为机构投资者和活跃交易者等高频交易者的首选。
除了VOO和SPY,还有一只跟踪标普500指数的ETF也值得关注,那就是贝莱德iShares旗下的IVV。这三只ETF,可以说是标普500 ETF的“三巨头”。
IVV原来规模仅次于SPY,去年被VOO反超,费率和VOO一样低。另外,除了这三大巨头外,道富还推出了费率更低版本SPLG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长期持有、追求低成本的投资者,VOO 或 IVV 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高频交易、看重流动性的投资者,SPY 依然有优势。SPLG虽然费率最低,但规模和流动性相比之下都略差。
ETF世界的“双雄争霸”
说到VOO背后的先锋集团,就不得不提全球资管行业的"双寡头"格局。《ETF全球投资第一课》这本书里详细的介绍了美国ETF发展历程,“双雄争霸”的脉络可以说是贯穿其中。
贝莱德和先锋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突破10万亿和9万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在ETF市场,两家巨头更是独占鳌头,截至2023年底,贝莱德和先锋管理的ETF资产规模分别达到2.6万亿和2.3万亿美元。
有趣的是,这两大巨头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贝莱德追求的是"大而全"。作为来自华尔街的"交易派",他们旗下拥有400多只ETF产品,覆盖几乎所有资产类别,善于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各类投资需求。
而先锋则坚持"小而精"的路线。他们只有80多只ETF产品,主要聚焦于传统的股债宽基指数。有趣的是,流入先锋的资金中,超过一半都集中在VOO、VTI(先锋总股票市场ETF)和BND(先锋总体债券ETF)这三只宽基基金上。
在贝莱德眼中,每个ETF都代表着一类特定资产,便于客户构建投资组合。很多ETF的推出,本身并不是为了让投资者长期持有获益,而是为了满足投资组合在某个阶段的交易需求,因而贝莱德旗下很多ETF的资产规模变动很大。
换句话说,贝莱德要做市场上最好的“卖铲者”,提供最好的风控系统,成本最低、最全的投资产品。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投资者都能在贝莱德找到合适的投资产品。至于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这是客户的事。
ETF就是贝莱德给客户的“术”,但却是先锋笃信的“道”。
先锋的这种"简单"源于其创始人博格的理念: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是买入并长期持有覆盖股债的广泛市场指数。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先锋保持着华尔街独一无二的"共同所有制"结构——公司的盈利归基金投资者所有,这也让先锋能够将ETF费率压到极致。
这种坚持也体现在先锋的重大决策上。比如在ESG投资和比特币ETF这两个热门话题上,当贝莱德积极拥抱时,先锋却选择了保持距离。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些都不符合他们帮助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健回报的理念。
正是这种专注于低成本和长期投资的策略,让先锋收获了大量"死忠粉",特别是来自理财顾问、散户和企业401(k)计划的长期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费率极其敏感,因此也成为了先锋最忠实的客户群体。
随着先锋份额的稳步提升,市场普遍预期其很快将超越贝莱德,成为"ETF之王"。这场"双雄争霸"的好戏,远未结束。
----------------------------------------------------
你对世界的认知,用ETF来证明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