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DoNews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1关注
168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DoNews
12-20 20:47

AI+AR之路怎么走?还得要看Rokid

撰文 | 雁秋 题图 | Rokid  2012年,Google Glass上线发布,这是目前能够追溯到的首款大众耳熟能详的AR眼镜。谷歌对其抱有极大信心,认为它可以“替代手机”。然而,Google Glass最终迎来BE的结局,仅发布三年后便停止了售卖。 就在Google Glass暂停发售的前一年,中国本土AR公司Rokid成立。深耕十年期间,成功推出多款行业领先的AR眼镜。2024年11月18日,Rokid推出其新一代AR眼镜Rokid Glasses, BOLON眼镜、高通、钉钉、支小宝、爱奇艺纷纷现身打call,排面十足。 眼下是“百镜大战”的档口,随着AI大模型应用的深入,AR眼镜又有了新的故事可说。AR技术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也再次点燃了人们关于AR的梦想。 Rokid Glasses的出现,打破这一局面,甚至引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AR眼镜的最终形态。 一、把智能助手“架”在鼻梁上 国内拥有庞大的眼镜用户群体,如何让大家从选择一副普通眼镜,到选择一副AR眼镜,是这条赛道上每一家厂商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而Rokid则真正做到了,把智能助手“架”在鼻梁上。 戴着Rokid Glasses参观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大熊猫时,只需问一句,眼镜便会提供关于这只熊猫的背景信息,包括它的名字、年龄,甚至兴趣爱好。其内置的1200万像素摄像头,也可以抓拍更多精彩瞬间,留下珍贵的旅行回忆。 当戴上Rokid Glasses去逛菜场,它不仅能判断出菜品是否新鲜、适合哪种烹饪方式,还可以计算出美食的热量数值,给出用户减肥期的食用建议。 Rokid Glasses还可以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当扫视题目的一瞬间,眼镜屏幕上便会出现详细的解题步骤。Rokid Glasses内置了强大的AI搜索功能,可以识别并解析各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
AI+AR之路怎么走?还得要看Rokid
avatarDoNews
12-19

七轮十亿,轻舟智航IPO指日可待?

撰文 | 孙晓巍 编辑 | 杨  勇 题图 | IC Photo 10月28日,轻舟智航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此轮资金主要用于全栈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中高阶NOA方案的量产交付,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轻舟智航也已有上市规划,2025年会逐步启动上市相关节奏。” 继地平线、文远知行在港交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轻舟智航能否再次掀起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资本盛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智能驾驶正在上演一场大逃杀? 轻舟智航此时筹备上市,并不是最优解。 过去两年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短暂却又充满变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销量995.3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7.3%。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更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1%,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到80%。 如此规模的自动驾驶市场下,自然孵化出众多赛道玩家,据统计,已有数十余家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企业,踏上了上市这一关键性的征程,其中既涵盖了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样产业链完备的整车竞争者,能够自主研发并推出自动驾驶整车;也包含了像轻舟智航、Momenta、知行科技等专注细分领域、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能够提供专项领域技术和服务。 而轻舟智航显然有更大的野心。其正在加大全栈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推进中高阶NOA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交付,试图实现从L2++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渐进式进化,推动L4级自动驾驶时代的进程。这样的前景得到了逐鹿聚航基金的认可,其对轻舟智航的C+融资正面肯定了轻舟智航的技术创新和量产成绩。 除去逐鹿聚航基金,今年6月,轻舟智航还拿到了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的数亿元C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强化已量产交付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并打造平台化的产品体系和标准化的交付
七轮十亿,轻舟智航IPO指日可待?
avatarDoNews
12-17

当旗舰变得「不太旗舰」,是无奈还是巧取?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临近年底,回看这一年手机行业的发展似乎有些尴尬——以为到了天花板,实则是卷到了头。厂商虽把精力集中在了AI,也推出了不少诸如“一句话点咖啡”的功能,但杀手级应用暂未出现,市场也未迎来所谓的换机潮。 更为反常的是,国产旗舰正经历着一边涨价一边减配的现状。 TrendForce报告显示,这轮集体涨价后,中国旗舰手机的起售价已经跨过了600美元(约合4200元)。但与此同时,很多旗舰机的配置原地踏步,甚至还公然“倒车”。(DoNews先前做过整理,详见《售价攀新高,旗舰手机真有“贵的道理”吗?》)  旗舰机变得「不太旗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01、根源:毛利较低,成本承压 国内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本土手机品牌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手机市场上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然而,从以往依托低价走量,到如今纷纷冲击高端市场,国产手机的毛利依旧处于较低水平。 把时间拨回到十年前,大洋彼岸的iPhone6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为5288元,相关机构拆解分析其实际成本仅1227元。凭借超高的硬件毛利,苹果赚的盆满钵满。 苹果能有如此惊人的利润,产品品质出色是其一,但更关键的还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可以让他们获得基于成本的100%、甚至更多的收益。 图源:IC photo 彼时,国内不乏年出货量达数千万部级的厂商,但大都是以低价换来的。卖不上价格,带来的就是利润率偏低的问题,比如华为推出的P6,定价只有2688元,余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这一价格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国内厂商心知肚明,想赚钱,就需要和苹果一样打造出足够有实力的明星产品,这也是近年来发力高端的原因。但直到今天,无论是销量还是毛利,依旧无法与苹果比肩。 据Canalys发布的2024年Q3数据显示,国内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约合4
当旗舰变得「不太旗舰」,是无奈还是巧取?
avatarDoNews
12-16

“土味”回潮,“摇子”平反 | DoNews观察

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张诗尧抖音直播连线陈诱惑截图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2024年毕业生秋招”,会发现两道互联网奇景:一个是对于网红羊毛月的声讨,另一个则是张诗尧发起的青海摇秋招。前者是嘲笑00后找不到工作,而后者则是要给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 曾几何时,“社会摇”连同“喊麦”等被视为小众文化的边缘产物,爱好者被冠以“二流子”、“混子”、“社会人”乃至“网络小丑”的称号,遭受着主流社会的偏见与排斥。如今“摇子”们却转身一变,成为了“就业导师”和被追捧的“精英群体”。 而在土味文化回潮的背后,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何种情绪? 01、00后争当“摇子”? “关刀划过红玫瑰,爱我尧家英雄会!” 随着一声号起,号称青海摇“祖师爷”的张诗尧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起“百人青海摇团队”直播招聘。 说起来,这场“人才选聘”的起因还颇具戏剧性——因为听闻东北摇的代表人物“宇将军”即将出狱(据说是因为线下约架被拘),所以张诗尧在互联网上招兵买马,直播连线当BOSS挑选好“摇子”,来整一场声势浩大的“百人青海摇”以示“欢迎”。 尽管起因十分抽象,但架不住招聘条件的异常诱人。网上流传:工资每月7K,按规缴纳社保,不仅周末双休,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公司每月还有三次的团建,最重要的是朝十晚四。这样的薪资待遇,现在社会中大部分公司都是给不到的。而想拿到offer,也并不需要求职者全能肯干、任劳任怨,只要会摇就行。张诗尧团队还对应聘者提出了学历的要求——不得高于大专及以上。 因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张诗尧秋招”也被戏称为00后最后的机会。目前应聘成功的案例已经出现,网红陈诱惑凭借一套丝滑连招惹得祖师爷张诗尧连连称赞后没两天,就跻身于张诗尧的面试直播间,进门首秀时更被祖师爷慷慨地让出了C位。最令人瞩目的是,随后有粉丝爆料称,陈诱惑已经喜提奥迪A8,这一消息无疑为这场招聘增添了更多成功
“土味”回潮,“摇子”平反 | DoNews观察
avatarDoNews
12-15

IPO一波三折,港股是影石创新的福地?

作者|张宇 编辑|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智能全景影像品牌影石创新(又称“影石Insta360”)的上市进程迎来了新动态。 近日,有消息称影石创新正考虑赴港IPO,并且可能会寻求至少150亿元的估值,同时还可能考虑在上市前进行Pre-IPO轮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影石创新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于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产销,是以全景技术为基点的全球知名智能影像设备提供商,发展形成了由全景技术、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摄影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覆盖全景新闻直播、国防军事、政法警务、全景街景地图、VR看房、全景视频会议等领域。 事实上,影石创新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10月,影石创新便申请了科创板IPO,经过四次问询和两次上市委审议,最终于2021年9月成功过审。不过,此后影石创新却迟迟没有获得证监会批文,其上市一事也就此陷入僵局,历经四年未能成功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尽管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遂,但影石创新的业绩却十分亮眼。2021年,影石创新的营收就已超过10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近十倍,2022年的营收超过了20亿元,而2023年的营收增长至近4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 如果转战港股,影石创新能否继续高飞? 一、科创板IPO搁浅四年 影石创新在2021年9月成功过审后,其上市之路便戛然而止。 2022年11月,证监会在注册阶段发出问询,明确要求影石创新补充说明自然人“陈斌”的持股情况及对外转让股份的背景、动机等。原因是陈斌可以确定为“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 据了解,陈斌的身份颇为特殊,他于1999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担任多个职务,包括高级经理、综合研究所所长助理、副主任研究员等,并一度兼任深交所驻福建省首席代表及深交所上市公司研究组组长。此外,2007年至2009年期间,陈斌还曾借调至中国证监会
IPO一波三折,港股是影石创新的福地?
avatarDoNews
12-15

车企爆雷,股东买单,百度和吉利责任所在还是冤大头?

撰文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国产新能源汽车年底最热闹的新闻,莫过于哪吒和极越的接连爆雷。同样是资金流断裂,但对于坠落的姿势,前者选择了在沉默中死亡,后者却选择一番神操作,把用户、员工和大股东都炸上了热搜。 整个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场大型的互联网“罗生门”,所有相关者都被卷入舆论的漩涡,激荡起无数争论。但在尘埃落定之前,笔者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次在鸡蛋和墙壁之间,百度、吉利这两位“强者”比起“弱者”极越,却是有苦难说的一方。 有社会责任感的股东担起了原本不属于它们的责任,让众多员工和车主终于看到了希望,笔者对百度和吉利的好感确实增加了一点点。 一、从明星项目到爆雷 就在不久前,极越还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明星项目”,背靠百度和吉利,前者有智能技术,后者是汽车业巨头,出生就自带光环。 但是在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突然发了一封内部信,宣布公司进入「创业的2.0阶段」。 12日在上海嘉定的极越汽车总部,许多员工进入公司和夏一平对峙,要求对无法保证发放的工资和社保等作出解决,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不过夏一平也有要投诉的对象,就是公司的两大股东:百度和吉利。据晚点报道,夏一平表示自己虽然是极越投资人也是 CEO,但对大的决策没有权限。 “公司最艰难的时候,没人承担,两个股东(百度和吉利)都没站出来。” 即将溺水之时,每一根稻草都会被抓住,尤其是“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的惯性思维,让舆论的矛头指向两家巨头,极越的车主、员工和供应商都在催促两家巨头下场兜底。但说真的,这合理吗?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和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车品牌,其中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并邀请了原摩拜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夏一平担任CEO。2023年8月,百度和吉利又成立了新的公司——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借用吉利的资质生产来顺利造车,而吉利和百度分别持有极与越汽车科技 6
车企爆雷,股东买单,百度和吉利责任所在还是冤大头?
avatarDoNews
12-13

疯狂的造车游戏:品牌整合与分化

撰文 | 许  芸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编者按: 这是一场关于造车的游戏。 从十多年前新能源车逐步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到如今各家车企疯狂争夺用户,卷配置卷价格,这期间发生了诸多事件。 有的车企如期上市,有的车企因经营困难破产重组,有的车企品牌不断分拆和合并,有的车企在出海中寻找机遇——这是造车“历险者”们的游戏。作为中国汽车商业历史的记录者,DoNews 2024年终系列为大家带来《疯狂的造车游戏》系列,我们将从品牌、出海、销量三个方面为大家剖析这场疯狂的造车游戏。 今天,为大家带来系列的第一篇。 在整个2024年的中国车市,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都卯足了劲儿抢占市场份额,甚至不惜压缩利润大打价格战。 但在同样面临成本、销量、盈利等方面压力的情况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发展策略:以上汽、吉利、长城为首的传统车企进行战略收缩,对旗下品牌进行整合;初步在车市立住脚跟的造车新势力则通过推出新系列、新品牌进行分化扩张。 当造车游戏变得疯狂,进入需要持久“烧钱”的拉锯时刻,车企们做出了各自的抉择,以期更好地度过难关,力求不被市场淘汰。 一、从分化到整合 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了50%的门槛,并在截止11月的几个月中均保持了这一水平。汽车产业逐渐过渡到新能源汽车时代,燃油车时代的车企大佬们却因为新能源转型不利,处境日渐尴尬,纷纷开启了“抱团取暖”模式。 2024年下半年,关于上汽、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进行品牌整合的消息络绎不绝。 9月,在成都车展上,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宣布荣威与飞凡营销体系整合;此后的10月28日,上汽乘用车宣告“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同行”,这意味着飞凡汽车正式回归上汽乘用车。 10月初,欧拉宣布,欧拉ORA App预计将在2024年12月初从各应用市场下架,无法下载;并
疯狂的造车游戏:品牌整合与分化
avatarDoNews
12-12

刚融资就大裁员,云鲸智能进入寒冬?

撰文 | 张宇 编辑 | 杨勇 题图 | IC Photo 12月9日,扫地机器人“独角兽”云鲸智能被曝出正进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据报道,云鲸智能本轮大规模裁员涉及业务部门广泛,包括开发部门、测试部门等,且以组为单位,一些组别的人员直接减半,极端的组别裁员比例高达65%,大量应届生、试用期员工均遭到了裁撤。 一位自称云鲸智能员工的人士透露,早在9月中旬开始,云鲸智能就在裁员了,当时集中裁了一波后,10月又开始裁员,然后就裁到现在。被裁人员如果立刻签字走人,可获得N+1赔偿,但如果拖延离职,就只能获得N赔偿。 被大规模裁员的不仅是普通员工,云鲸智能的高层团队也被曝出非常动荡。另一位自称云鲸智能员工的人士透露,公司共12位总监级领导,但在近一年内有3位离职走人,“流动性非常大。” 云鲸智能成立于2016年10月,创始人兼CEO张峻彬师从李泽湘,在其创办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开启创业之旅。云鲸智能的发展还算顺利,几乎每一年都会获得至少一轮融资,并且背后的投资方阵容也十分豪华,包括源码资本、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腾讯投资、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目前估值超过70亿元。 如今云鲸智能陷入“大规模裁员”窘境,不仅暴露了其当前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扫地机器人及洗地机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尽管云鲸智能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其还是没能真正站稳脚跟。 一、刚刚融资就裁员 天眼查数据显示,云鲸智能在2024年11月完成了由盈峰集团投资的E轮融资,不过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截至目前,云鲸智能已完成10轮融资,仅已披露融资金额就超过了数亿元。 如果按照上述云鲸智能员工的说辞,意味着在明知道已经或即将有大笔融资进入的情况下,云鲸智能仍然启动了大规模裁员。 值得关注的是,云鲸智能近年来的销售业绩并不差。2019年“双11”期间,云鲸智能首款扫地机器人云鲸J1正式面市,主打“洗扫拖一体”功能,
刚融资就大裁员,云鲸智能进入寒冬?
avatarDoNews
12-11

“割不动”的戴森,正经历至暗时刻

撰文 | H.H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肉眼可见的是,戴森的热度和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低。 戴森跑不动,体现在销量上尤为明显。今年618国产品牌徕芬在天猫平台的销售额超越戴森拿下第1名,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戴森的吹风机产品线上销售份额仅剩7%,双11期间高速吹风机排行榜前几位更是看不到戴森的身影。 吹风机卖不动,另一大拳头产品吸尘器同样乏善可陈。除了在今年双11期间拿下吸尘器单品热销榜首的宝座之外,很少有人对戴森吸尘器展开讨论,取而代之的是哪款扫地机器人或洗地机能够更好地满足日常需求。 不可否认,戴森曾凭借较高的颜值、强大的技术和其高端定位在国内市场掀起过一股热潮。只是当戴森还沉浸在过往的成功中时,国产品牌借助自身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众多能够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超越甚至是取代戴森的产品,国内乃至全球市场都能看到这些品牌的身影。 全新的竞争环境早已到来,戴森却在这个过程中掉队了。 一、中产收割机,跑不动了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有关“戴森”的讨论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很少有人主动提及这个品牌。 热度消退反映在消费市场上,就是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逐渐式微。据中金公司所发布的研报显示,2023上半年戴森旗下的吹风机产品在线上的销售份额从巅峰时期的30%下滑至12%,到了今年上半年更是进一步跌至7%,高速吹风机销量榜单中的前6位都看不到戴森的身影。 唯一表现还算亮眼的是戴森吸尘器,以天猫双11吸尘器热销榜数据看,戴森V12 Fluffy占据着榜首的位置,前十名当中戴森独占两席。 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在自身品牌效应和大促优惠的带动下,戴森吸尘器取得亮眼的成绩。毕竟就国内清洁电器市场而言,吸尘器的整体销量正处在下滑通道。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吸尘器在国内清洁电器市场中的份额只有13%,反而是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分别占据了40%和36%的份额,
“割不动”的戴森,正经历至暗时刻
avatarDoNews
12-10

停发工资的智驾“独角兽”纵目科技,已经狂奔至悬崖边缘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智驾“独角兽”纵目科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1月25日,纵目科技宣布因公司业务未达预期,自本月起暂停工资发放,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随后,舆论迅速发酵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纵目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先保生产,加上之前和一家国资谈好,今年年底会有资金进来,所以正好在这个时间段,对员工薪资发放有所调整。”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中国乘用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0%;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4.9%;在中国乘用车APA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5.6%。 实力不俗,让纵目科技备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纵目科技共完成了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控股、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长安汽车、兴业银行、君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IPO前估值超过了90亿元。 在资本热捧下,纵目科技曾数次冲击资本市场。2017年,纵目科技在新三板短暂挂牌,但不到一年时间便宣布摘牌。2022年11月,纵目科技申请在科创板IPO并获得上交所受理,随后又撤回了上市申请。2024年3月,纵目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然而由于招股书满六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其上市申请于2024年9月失效。 纵目科技陷入“停薪”窘境,不仅暴露了其当前遭遇的困境,同时也反映出自动驾驶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纵目科技在自动驾驶领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其还是没能真正站稳脚跟。 一、难以摆脱亏损泥潭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2.25亿元、4.69亿元和4.98亿元,同一时期的净亏损分别为4.34亿元、5.88亿元和5.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 通过近三
停发工资的智驾“独角兽”纵目科技,已经狂奔至悬崖边缘
avatarDoNews
12-10

高层动荡、股价狂跌,耐克艰难自救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  勇 题图 | IC Photo “这是鞋类销售的好时机,但绝不是耐克的。”2024年至今,全球市场频频发出“Nike到底怎么了”的质疑: 产品质量上,今年春天耐克为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提供的制服出现材质过于透明带来不良视觉效果、制服上的字母过小且出汗导致变色,引发球员和球迷不满。双十一期间,国内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耐克女子运动鞋出现溢胶开线、线头多、logo不齐、左右鞋不对称等各种质量问题。 经营业绩上,2025财年Q1(2024年6月至8月),耐克净收入同比下降28%至11亿美元,收入同比下降10%至116亿美元。这一增速创下2021年至今耐克最终增速,甚至不及大流行期间增速。且耐克已撤回对2025财年的全年预期,转而采用季度指引。首席财务官Matthew Friend表示,耐克当前季度收入预计将下降8%至10%。北美市场销售额下降11%至48亿美元,大中华区因打折促幅度较大,销售额下降4%至16亿美元。 图源:耐克财报 股价上,6月28日耐克日跌幅比例高达20%,创下44年以来的日最大跌幅、截至10月1日,耐克股价已下跌约18%,但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超过20%。杰富瑞董事总经理Randal Konik称,因2025年以后耐克产品线缺乏清晰规划,耐克的股票将处于“无人区”。 高层管理上,自2020年1月执掌耐克四年多的CE0 John Donahoe已退休,由耐克资深人士Elliott Hill接替。高层之间的动荡,让耐克原定于11月举行的投资者日活动不断推迟,甚至未来到底何时举办耐克也尚未给出说明。 业绩暴雷、股价狂跌、高层动荡、市场担忧情绪蔓延的背后,正是John Donahoe执掌耐克期间,产品、渠道、战略管理上的失误,让当前的耐克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抛弃。随着国内外运动产业的持续生变,耐克想要实现追赶
高层动荡、股价狂跌,耐克艰难自救
avatarDoNews
12-09

国产AI眼镜驶入“快车道”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AI眼镜可谓是目前最火爆的AI硬件,“引爆者”正是Ray-Ban Meta,一个扎克伯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产物。 只要说一句“Hey Meta”,就可以与Meta AI对话,可翻译、可识别、可拍照,再加上299美元的“亲民”售价,直接风靡全球。 据The Verge(美国科技媒体网站),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销量超100万台,年出货量预期超200万台。EssilorLuxottica(全球领先眼镜制造商)还在2024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Ray-Ban Meta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60%的雷朋专卖店中是最畅销的产品。 图源:Meta官网 穿戴式智能设备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此前业界发力的方向是XR(扩展现实,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但苦战多年未有捷报。 字节跳动旗下的虚拟现实品牌PICO进行大裁员;微软解散仅成立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而目前Meta的元宇宙业务每个季度仍在亏损数十亿美元⋯⋯单纯依赖XR技术路线显然难以支撑企业的盈利需求,Ray-Ban Meta的爆火让众人意识到,AI智能眼镜倒是可作切入市场的突破口。 于是,这股热潮从海外直卷国内。从今年4月开始,国内各大厂商陆续发布/发售了AI眼镜:4月,AR品牌“李未可”发布了AI智能眼镜Meta Lens Chat;8月,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推出了界环AI音频眼镜;同月,雷鸟创新与博士眼镜成立合资公司,首款产品预计年底发布;11月,百度和Rokid陆续发布了搭载AI的智能眼镜...... 图源:小度 DoNews整理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的AI眼镜大军可以归为四类,分别是消费电子企业(华为、小米)、互联网大厂(百度、字节)、AR眼镜厂商(Rokid、李未可科技)以及传统眼镜厂商(博士眼镜、BOLON)。
国产AI眼镜驶入“快车道”
avatarDoNews
12-06

估值腰斩、造血乏力,明略科技难解增长之困

撰文 | 张宇 编辑 | 杨勇 题图 | IC Photo 11月29日,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明略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明略科技主要是通过整合大模型、行业特定知识和多模态数据,为企业提供营销和营运决策及流程优化服务。目前,明略科技已为全球135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客户覆盖零售、消费品、食品和饮料、汽车、3C、化妆品、母婴用品等行业。 图源:明略科技招股书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总收入计算,明略科技是中国最大的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供应商。在行业内占据绝对优势,使得明略科技深受资本青睐,从2006年成立至今,累计完成了6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快手战投、淡马锡、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弘卓资本、华兴资本等数十家投资机构。招股书显示,腾讯持股比例高达26.96%,为最大外部投资方。 尽管头顶“独角兽”光环,但明略科技仍面临诸多隐忧,比如估值大幅下滑、业务增收疲乏、技术落地难等。上市能否成为明略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仍是一个未知数。 一、仍陷于亏损泥潭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明略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10.43亿元、12.69亿元、14.62亿元和5.65亿元。 图源:明略科技招股书 按照业务构成,明略科技共有营销智能、营运智能、行业AI解决方案三个业务板块,其中营销智能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销智能业务收入分别为8.21亿元、8.03亿元、7.53亿元和3.23亿元,下滑趋势明显,同时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呈现出下滑态势,由2021年的78.7%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57.1%。 营运智能业务曾是明略科技的第三大业务,但在2022年超越行业AI解决方案业务成为第二大业务,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0.78亿元、3.63亿元、5.95亿元和2.3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由7.5%
估值腰斩、造血乏力,明略科技难解增长之困
avatarDoNews
12-05

放弃全面电动化,路特斯的豪车梦不好做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致力于在2028年成为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路特斯,宣布转向插电混动市场,并且计划在2026年推出一款新型“超级混合动力”动力系统。 对此,路特斯CEO冯擎峰表示,考虑到全球充电补能网络的不均衡发展,插电混动技术能够更好解决用户需求,“路特斯不会停止也不会放缓电动化的发展节奏。只是电动化的形式,路特斯要能够探索到一条更好的解决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路特斯紧急转向,意在打开增长空间。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九个月,40万元以上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微增1.8%,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而同价位段的插电混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2.3%,显示出插电混动技术在高端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显著提高。 此前,路特斯曾将2.6万辆的2024年销量目标下调至1.2万辆,但2024年前九个月,其销量仅为7617辆。如果按照846辆的月均销量进行估算,路特斯想要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并不容易。 不过,冯擎峰坦言,路特斯的超级混电技术正处于开发阶段,市场推出日期尚未确定。这意味着路特斯的销量在短期内依然难有明显的起色。尽管路特斯已经成功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但在豪华电动汽车领域,至今还没有一家车企能够交出符合市场预期的答卷,路特斯的前路注定遍布荆棘。 一、放弃全面电动化 路特斯是第一个向全面电动化转型的豪华超跑品牌。 2018年10月,路特斯推出了“Vision80”品牌复兴计划,宣布向全面电动化、智能化转型。2019年,路特斯推出了首款纯电超跑EVIJA,此后便不断推进电动化进程,并预计将于2027年实现100%全线纯电动汽车产品组合。 这让路特斯不得不面临三大挑战:动力电池技术、续航里程和市场接受度。 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的瓶颈是当前纯电动车型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尽管动力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安全
放弃全面电动化,路特斯的豪车梦不好做
avatarDoNews
12-05

1688的新故事:下场做贴牌业务,1688源选靠什么弯道超车?

撰文 | 金  佳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中国电商整体进入红海竞争时代,手握源头产业链优势的1688开始讲述新故事,谋划新的增长曲线——发力贴牌业务“1688源选”。 今年9月,1688就已试水贴牌业务,推出两款名为“源·醇酿”“源·匠藏”的500毫升53度酱香型白酒,并在1688 App和淘宝的1688严选旗舰店上线。 两个多月过去,1688的贴牌故事书写下新的篇章。据1688严选总经理潘杰介绍,目前,1688源选已筹备SKU有24个左右,基本都属于清洁线的高复购、高囤货品类,并计划在12月中、12月底分两轮上线销售。 事实上,电商平台或者一些大型企业尝试贴牌业务已非新鲜事,比如网易严选、京东京造、小米有品、山姆等,且随着新消费“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理念的提出,消费者的细分需求近几年也不断被挖掘、满足。作为后来者的1688源选做贴牌的自信源于何处,选品逻辑是什么,又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 一、引领产业的野心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重要的批发业务平台和国内最大的B2B线上交易平台,1688如今的消费群体早已不再局限于B端,越来越多寻求物美价廉商品的消费者向1688聚拢。 “95后”田恬(化名)在婚后成为了1688的忠实用户,“上大学的时候其实就知道1688了,当时和同学在上面批发了一些学生会用到的小商品到学校里卖,确实便宜,不过后来同学不想做了也就再没用过。等再听说1688是前几年看到一些讲家居、收纳平替的博主介绍在1688上买东西比较便宜,个人买也是批发价,而且质量很不错,性价比很高。” “举个例子,我以前滚筒粘毛器都是用无印良品的,有次在1688上买了个替换装发现品质和无印良品的差不多,但价格要便宜很多。现在我们家的一些家庭清洁用品、家居收纳用品等基本都是在1688上面买,尤其是有了小孩之后,需要的比如小衣架、玩具收纳盒等琐碎物品更多了,
1688的新故事:下场做贴牌业务,1688源选靠什么弯道超车?
avatarDoNews
12-04

售价攀新高,旗舰手机真有“贵的道理”吗? | DoNews财经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小米发布会 01、遍地是旗舰 11月26日晚,又一台国产旗舰机面市。全网欢呼余承东带来了史上最强的华为Mate手机,发布会还没结束,主角就登上热搜第一。 图源:微博截图 除了没有搭载鸿蒙NEXT操作系统有点遗憾之外,Mate70的基础硬件配置,尤其在AI功能上的表现,如AI隔空传送、AI动态拍照、AI通话等,基本达到多数人的预期。 该说不说,从10月份发布vivo X 200开始,下半年国产厂商们推出的旗舰手机是不是有点多?售价也攀升到了历史新高。 DoNews据网络资料整理 一个事实是,在手机整体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相比以往,以旗舰机为代表的高端手机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平均价格和市场占比双双增长。 2020年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换机周期达到25.3个月,到2024年,这一数字变成了40个月。至于全球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则夸张地达到51个月。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均价为365美元,较去年上涨3%;IDC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6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29.3%,同比增长了3.7个百分点。 “往年5000多块能买到旗舰里的旗舰,今年这价格只够迈个门槛。”作为一名资深米粉,谈及手机圈近几年的变化,小冯感概良多。他曾被小米发布会打出的1999元深深震撼到,“2011年啊,当时同级配置的手机普遍要卖到三四千,小米给到的是普通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而现在,他还没真正体验到AI手机究竟是什么,反倒是涨价带来的感受更为强烈。 国产旗舰集体涨价为哪般?越来越贵的旗舰机真的值得买吗? 02、涨价的理由 涨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般来讲,旗舰手机的物料成本里,价格最贵的元器件是SoC,其次是屏幕、大底主摄像头模组和内存等等(排名
售价攀新高,旗舰手机真有“贵的道理”吗? | DoNews财经
avatarDoNews
11-29

股价暴跌七成,网易有道准备靠广告翻身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11月14日,智能学习公司网易有道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网易有道的总营收为15.7亿元,同比增长2.19%;净利润为0.86亿元,2023年同期净利润为-1.03亿元。 网易有道业绩反弹,带动了其股价增长。截至美东时间11月14日美股收盘,网易有道的股价上涨2.48%至4.95美元,总市值为5.92亿美元。 尽管如此,网易有道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依旧一言难尽。2019年10月,网易有道以17美元/股的发行价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总市值超过19亿美元,但如今已蒸发超过七成。 二级市场对于网易有道的消极态度,源于其转型难言成功。过去数年,网易有道先后经历了教育行业政策调整、广告宣传监管加强等冲击,不得不开始了艰难的转型,陆续推出过十多款智能教育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护眼灯、口袋打印机、听力宝、词典笔、AI学习机等等,但大多产品由于缺乏护城河而陷入同质化竞争之中,始终没能突围成功。 AI浪潮爆发之后,网易有道将AI视为改变转型困局的“秘密武器”,然而“AI+教育”的道路尚未完全走通,“AI+广告”却为网易有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问题在于,AI驱动下的在线营销服务业务是否具备差异化优势,以及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仍是一个未知数。 一、广告业务持续增长 网易有道承载着网易布局教育业务的重任,但现在广告业务已经抢了教育业务的风头。 按照业务结构划分,网易有道的收入来源可分为学习服务业务、在线营销服务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三大部分。2024年第三季度,学习服务业务收入为7.679 亿元,同比下降19.2%;在线营销服务业务收入为4.894 亿元,同比增长45.6%;智能硬件业务收入为3.153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学习服务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8.9%,在线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为31.2%,而
股价暴跌七成,网易有道准备靠广告翻身
avatarDoNews
11-28

产品力不足、发展存掣肘,商汤绝影难突围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11月27日,商汤科技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商汤绝影召开了2024绝影实力Al Day。 在Al Day活动上,商汤绝影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舱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比如真一端式端对端自动驾驶技术,包括UniAD、DriveAGI以及AI Agent(智能体)等核心技术,智能座舱大模型创新产品A New Member For U(你的家庭新成员),以及驾-舱-云三位一体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架构和产品体系等等。 图源:2024绝影实力Al Day 商汤绝影于2021年7月正式独立,随后成立了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进一步明确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三大业务板块的全栈体系。截至目前,商汤绝影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车企达成合作,覆盖100余款车型,预计至2024年年底,累计量产交付车辆将突破350万辆 尽管商汤绝影在规模化量产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商汤绝影仍面临着商业化落地难、技术难度大、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等困境。此外,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也是商汤绝影的一大难题。 一、发展存在不少掣肘 商汤绝影是商汤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根据商汤科技的财报,2024年上半年,绝影智能汽车业务收入为1.68亿元,同比增长100.4%。 尽管增势良好,但商汤绝影的发展仍存在不少掣肘。 首先,商汤绝影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而商汤科技目前正面临着持续亏损的难题,导致资金压力增大,进而影响或限制对商汤绝影的资金投入。 根据财报,2018年至2023年,商汤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34.28亿元、49.63亿元、121.6亿元、171.4亿元、60.45亿元和64.4亿元,如果再加上2024年上半年的24.57亿元净亏损,商汤科技在六年半的时间里,累计净亏损超过了5
产品力不足、发展存掣肘,商汤绝影难突围
avatarDoNews
11-27

直播“对对碰”,让人上瘾的新骗局?

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全红婵抖音截图 工作日的晚上十二点,25岁的上班族叶子在一家穿戴甲“对对碰”的直播间里已经蹲守了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前,她下了一笔68.9元6拆的订单,只是直播间里似乎单量爆满,一直没有轮到拆她的单。 什么是“对对碰”?这是一种融合了“拆盲盒+消消乐”玩法的直播销售新模式。游戏开始前,消费者需要在直播间的购物车中选择不同的套餐,这些套餐包括不同数量的盲袋或盲盒,每个盲袋内都藏有一个直播间所售商品。观众下单购买一定数量的盲盒后,主播会在直播间镜头下代为拆开,依次摆放在屏幕前的九宫格上。 图源:抖音对对碰直播间截图 拆盒过程中还会设置不同的奖励机制,包括许愿(拆出用户指定颜色)、对对碰(盲盒里的商品出现两个同色)、三连(三个同色商品连成一线)、全家福(九宫格中乌商品色完全不同)、清台(九宫格中的商品龟由于对对碰、三连全部清除)等,核心玩法在于“对对碰”,满足条件即赠送相应数量的盲盒。(不同直播间适用的规则和奖励数量略有不同) 图源:微博 如果连续多次触发不同的奖励机制,消费者最终收到的商品数量,甚至会翻倍增长,主播也会不断为买家的“好运”发出感叹:“宝子,太欧了!”即时反馈的游戏玩法、拍一得 N 的满足感、情绪价值拉满的购物体验,让不少观众忍不住剁手。 01、全红婵带火“对对碰” 往前回溯,直播间“对对碰”模式的走红源于今年8月初,彼时正值巴黎奥运会期间,大众的目光锁定在我国参赛的奥运健儿身上,跳水选手全红婵在赛前进入一个“乌龟对对碰”直播间并疯狂下单的举动,也被不少网友捕捉到。 而全红婵赛夺冠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网上晒出“乌龟大军”,数条围绕着“全红婵晒夜光乌龟”的话题即时登上热搜。什么样的乌龟竟然能吸引奥运冠军在比赛间隙蹲守?越来越多的网友冲进直播间,“乌龟对对碰”也快速走红网络。 图源:全红婵抖音截图 “乌龟”其实是
直播“对对碰”,让人上瘾的新骗局?
avatarDoNews
11-26

假货横行、争议不断,南孚电池道阻且长

撰文 | 曹双涛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南孚电池和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与央视网共同打造的“与马龙一起探秘南孚聚能工厂”视频时,消费者李梅(化名)叹气地说道,“现在市场上假南孚电池太多了,怎么才能买到真南孚电池呢?” 图源:抖音 消费者叹气的背后,正是近两年南孚电池深陷“假南孚”风波之中。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报道称,曹女士因在电商平台售卖假南孚电池,42万货款被平台罚空。据沂源融媒报道称,当地警方摧毁假南孚电池制假售假犯罪网络。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4月徐州多个烟酒店、文具店、超市因售卖假南孚电池遭到南孚电池联合起诉;据黑猫投诉报道称,女子购买一板南孚电池,撕开外皮竟没有一节是真。 另在短视频平台能搜索到大量博主发布的如何区分真假南孚电池。此外,国内多地市监部门不定期对当地市场上销售的假南孚电池进行查处。 图源:抖音 安徽一家超市老板胡瑞(化名)对DoNews说道,业内85%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高、制假利润大是市面上存在大量假南孚电池的根源。真南孚电池终端进货价为1.9元/只,零售价为2.5元/只,假南孚电池终端供货价为0.7元/只。试想下从制假团队到销售方,各个利益链条下的利润能有多大。 虽然南孚电池长期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假冒产品,其行动重点是针对制假源头。但市面上大量假南孚的存在,不仅导致南孚品牌信誉受损、市场份额流失、打假成本增加,且假南孚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在提高防伪认证、联合多地相关监管部门的打假路上,南孚恐怕仍有诸多功课要做。但摆在南孚电池身上更棘手的问题则是,如何尽快探索出第二增长曲线。 一、假南孚使终端销量受冲击 胡瑞继续对我们说道,电池体积相对较小不占用超市货架、电池消费强调即时性、价格稳定、保质期极长是很多超市老板此前愿意售卖南孚的原因。如夏季很多中老年家中空调遥控器无电时想立即更换空调遥控器
假货横行、争议不断,南孚电池道阻且长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