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叔投资笔记
柄叔投资笔记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一个不务正业的互联网产品汪关于投资的感悟和商业分析札记。
IP属地:上海
8关注
173粉丝
1主题
0勋章

国庆不能买A股耽误赚钱?你需要这份ETF秘籍

大A这一轮波澜壮阔的暴涨,把所有股民/非股民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网友戏称放假耽误赚钱了,强烈要求国庆期间开盘:) 让A股节假日开盘是做不到了,但是思路转变一下——美股还是照常营业的啊,想上车的朋友们不妨来瞅瞅都有些什么选择: 做多ETF: 杠杆ETF: 这些ETF主要投资的标的也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白马公司,前十大持仓股可以看到交集还是挺多的: ASHR:沪深300ETF 图片 ASHS:中证500ETF 图片 KBA:中国A股ETF 图片 CNYA:MSCI中国A股ETF 图片 CNXT:中国中小企业板创业板ETF 图片 FXI:中国大盘股ETF 图片 MCHI:MSCI中国ETF 图片 KWEB:中国海外互联网ETF 图片 另外其实还有做空ETF,如对标FXI的1-3倍做空ETF:YXI、FXP、YANG,不过短期内估计大家用不上,也不希望用上吧:)
国庆不能买A股耽误赚钱?你需要这份ETF秘籍

中概股的春天要来了吗?

2022年开年,随着芒格加仓阿里,腾讯连续回购,中概股走出了一波独立的反弹行情,连低迷了一整年的港股也跟着涨了几天。即使是昨天纳斯达克大跌2%的时候,美股中概也没有跟跌,拼多多B站贝壳甚至一度微涨。问题来了:中概股这回算是触底反弹了吗?柄叔认为:跌得多、价格足够便宜只能说明安全边际相对更高了,能赚一波反弹的钱,但并不代表能够股价能够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中概互联网的系统性风险并没有解除,抄底依然可能被埋。我在上篇文章《2021投资总结——见证两个时代的转变》中曾经提到过:整个中概互联网行业的底层估值逻辑都可能要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高增长预期将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成长股的估值体系将不再适用于互联网。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方针下,平台不再能够无边界的开疆拓土,只能在已有业务范围内精耕细作,想象空间被大幅压缩了。在“共同富裕”的号召下,各大巨头纷纷拿出利润做社会价值,财报业绩增速放缓。带头大哥腾讯不仅出钱(一千亿),也出力(脱虚就实,做好实体经济的小助手),小马哥也公开表态:“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当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做更低毛利率的事,未来业绩成长如何保持高增速?而如果失去了高增速,支撑股价增长的核心动力不就没有了吗?另外回到资金面来看,中概互联网的定价权其实一直都在外资机构手上。而在中美关系依然紧张的当下,政策面影响对行业的威慑力依然存在,外资机构有什么理由重新开始投资中概互联网呢?美股在经历了2021年的上涨之后,今年面临加息的压力,大盘依然有不小的回调压力。当美股巨头们
中概股的春天要来了吗?

2021投资总结——见证两个时代的转变

2021收官了,收益率最终算是超预期达成了: 美股+港股: A股: 但回头看去,这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年初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美股+20%,港股+20%,A股+15%。当时觉得还挺难完成的,但没想到一月第一周,伴随着美股科技和中概股的全面大涨,就提前达成了年度收益率目标。如果说特斯拉的暴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那么招商银行的大涨则是完全的超预期事件,这也导致招行的投资计划被打乱,仓位一直没能加够。 二月是个疯狂的月份,春节前所有持仓都在创新高,当时自己隐约觉得美股有加速赶顶的迹象,于是在840减掉了三分之一的特斯拉仓位。但面对疯狂的中概还是没管住手,融资加仓了B站和拼多多。随后就迎来了春节后一浪比一浪更凶狠的下杀。 接下来一直到六月,中概股都在不断的下跌。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认为好公司只要基本面足够优秀,就不用在意短期的波动。甚至在下跌的过程中不断的补仓美团和腾讯。这也为全年港股收益率的巨大回撤埋下了伏笔。 六月初伴随着滴滴上市被强力监管。我终于下决心清仓了所有美股中概。但依然保留了美团和腾讯的仓位。之后就是美团腾讯的补跌,直接让我的港股账户从年初高点回撤了近80%。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美股我只留下了特斯拉,在675加仓过后,又在580-740之间做了回波段,但大部分时间只是等。 下半年特斯拉又重新开启了升势,只不过这回是每天1个点的慢慢涨,直到年底赫兹租车的合同直接引爆一波暴力拉升。突破万亿之后我又再次减掉了三分之一的仓位,在后面的震荡行情中又逐步的减到了五成。 十二月底,在圣诞行情的调整前,又把特斯拉加到了七成仓,剩下的现金则买了AMD、英伟达和TQQQ,打算吃一波圣诞行情的红利。 后视镜来回看这一年,很庆幸自己做对了几个大的决策: 1.始终保持了七成以上的仓位在美股,而港股和A股的仓位都相对较低。所以当特斯拉在下半年王者归来之后,整体的盈利增长是
2021投资总结——见证两个时代的转变

已经脚踝斩的贝壳还有戏吗?

近日,贝壳$贝壳(BEKE)$股价连创新低,距离当初高点的79美元回撤高达75%以上,可谓直接来了个脚踝斩,相当惨烈。 为何会如此连跌?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影响造成的: 1.创始人离世,市场对公司管理团队的信心不足。 左晖先生的突然离世,当时即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左先生是个非同寻常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坚持做难而正确事,并且能够真的把正确的事做成;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超越常人的宏观格局视野,能够系统性而不是局部的对产业链进行改造。这样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是很难被别人所替代的。 2.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对行业前景不再看好。 这大半年来,面对各地房价上涨的势头,调控政策接踵而至:深圳二手房指导价、土地出让金征收方式改变、上海出台挂牌核验价、学区政策调整导致学区房投资价值毁灭等等,房产交易市场受到全方位的严格调控,导致整个市场对房地产行业都不再乐观。 3.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前所未有的加强,引发对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集体看空。 对大平台开展反垄断调查、对赴美IPO的企业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贝壳作为事实上已经行成部分区域垄断的公司,被监管盯上也是无话可说。更何况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房产行业,更加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民怨。 4.教培行业一纸禁令,引发对中概股整个底层投资逻辑的担忧。 教培行业被政策一棒子打死之后,直接引发了中概股的集体雪崩。下一个政策会杀死哪个行业?没人知道,也无法判断,所以不如先跑为敬。此时已经是完全不看基本面的恐慌式出逃,贝壳显示是被错杀的。 那么经过此番连续暴跌之后,贝壳是否已经跌出了投资价值? 柄叔的观点是: 长期价值依然存在,但短期还需承压。 我们拆开来看: 长期价值: 房地产行业不管如何调控、打压,但长期势必是会一直存在的。而政府对房产行业的调
已经脚踝斩的贝壳还有戏吗?

险些破发,已经脚踝斩的贝壳还有戏吗?

近日,贝壳股价连创新低,最低跌到了21.27美元,距离当初高点的79美元回撤高达75%,可谓直接来了个脚踝斩,相当惨烈。 为何会如此连跌?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影响造成的: 1.  创始人离世,市场对公司管理团队的信心不足。 左晖先生的突然离世,当时即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左先生是个非同寻常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坚持做难而正确事,并且能够真的把正确的事做成;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超越常人的宏观格局视野,能够系统性而不是局部的对产业链进行改造。这样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是很难被别人所替代的。 2.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对行业前景不再看好。 这大半年来,面对各地房价上涨的势头,调控政策接踵而至:深圳二手房指导价、土地出让金征收方式改变、上海出台挂牌核验价、学区政策调整导致学区房投资价值毁灭等等,房产交易市场受到全方位的严格调控,导致整个市场对房地产行业都不再乐观。 3.  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前所未有的加强,引发对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集体看空。 对大平台开展反垄断调查、对赴美IPO的企业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贝壳作为事实上已经行成部分区域垄断的公司,被监管盯上也是无话可说。更何况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房产行业,更加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民怨。 4.  教培行业一纸禁令,引发对中概股整个底层投资逻辑的担忧。 教培行业被政策一棒子打死之后,直接引发了中概股的集体雪崩。下一个政策会杀死哪个行业?没人知道,也无法判断,所以不如先跑为敬。此时已经是完全不看基本面的恐慌式出逃,贝壳显示是被错杀的。 那么经过此番连续暴跌之后,贝壳是否已经跌出了投资价值? 柄叔的观点是: 长期价值依然存在,但短期还需承压。 我们拆开来看: 长期价值: 房地产行业不管如何调控、打压,但长期势必是会一直存在的。而政府对房产行业的调控,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房住不炒”。房住不炒的意思就
险些破发,已经脚踝斩的贝壳还有戏吗?

房产新巨头,贝壳究竟做对了什么?

贝壳找房成立不过短短三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房产行业不可忽视的巨头存在。柄叔去年曾经小范围分享过贝壳这家公司的逻辑,今天就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说贝壳是一家至少五年内都看不到竞争对手的公司。由链家孵化出的贝壳找房,2020年8月13日正式挂牌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市值就超过400亿美金。如今半年过去,其峰值市值一度达到900亿,甚至被称为中国除阿里外的第二大商业平台。而在投资圈,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甚至美国的著名基金ARK都对贝壳青睐有加。要了解贝壳,就需要先了解房产中介行业。传统的房产中介行业核心业务是租赁、二手房买卖和新房代销。三种业务类型的工作模式抽象来看,拼的都是信息服务,核心是三个点:房、客、(经纪)人。经纪人挖掘房源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散播信息触达客户,再到线下通过销售手段来做房客源的撮合转化,所以中介公司的日常工作,通常就是围绕这几点来展开: 想办法挖到更多的房源; 获得更多的客户; 培养更多优秀的经纪人; 房源获取主要靠经纪人线下扫楼、打业主电话,客源获取主要靠线上流量平台和小区驻守门店来客等等,而经纪人的培养则主要靠招聘和挖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到整个行业产业链多个角色的效率都很低,因为:1.中介公司层面,重复建设、重复劳动多。市场上的房子就这么多,但每家公司都把房源当成核心资源不愿共享,互相之间是信息孤岛。导致每家公司只能自己建同样的团队去做挖房源、线上推广、线下带看、交易及售后这些事。并且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是重复劳动,甚至在公司内部,门店之间、经纪人之间,经纪人自己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做房源信息的重复录入(内网系统录一遍,各个流量平台各录一遍)2.经纪人层面,流量获取难,恶性竞争激烈,导致经纪人和c端用户的体验都很差。主流流量平台(58、安居客、房天下等)的商业模式是卖广告,根据房源信息的展示和点击来收取广告费。这种模式下,广告(房源信息)的量越大
房产新巨头,贝壳究竟做对了什么?

狂奔的贝壳,是否会就此放慢脚步?

贝壳找房今天先后发布了两个“爆炸”新闻:先是发布了一份业绩爆炸的Q1财报,紧接着就是一个更加爆炸的、令无数圈内人扼腕的沉痛消息——贝壳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先生因病离世。 第二个消息实在是过于震撼,以致于市场的反应是对创始人离去的恐惧大大盖过了对高光财报的乐观预期,盘前股价大跌12%。 作为一个曾经的房产互联网从业者,柄叔对于左先生的离去也是深表惋惜。左先生这十余年来一直秉承着“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为房产中介行业的颠覆式革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贝壳找房这套商业模式能够真正落地做成,为整个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亦令无数同行深深折服。 左晖作为链家和贝壳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无疑是为这家公司注入了深入骨髓的信息化思维,以及非常正直的价值观和商业观。这样一个具有大格局的创始人的离去,是否真的会对公司的运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呢? 柄叔的观点是:短期情绪面会有影响,但对公司长期的基本面没有太大影响。 为什么说对基本面没有太大影响呢? 柄叔之前的文章里曾经详细的讲解过贝壳这家公司的业务逻辑,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先回顾一下:房产新巨头,贝壳是如何炼成的? 先说重点:贝壳是一家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做精细化运营非常强悍的公司,它的管理思路是内部所有业务流程都尽可能的信息化,通过数据来驱动业务的不断精进。这就意味着从公司运营的层面来看,它更多依赖的是体系和制度,而不是个人。而这套体系在经过三年时间在全国各地的沉淀之后,已经被证明是有效且成功的,并且可复制、可规模化。公司的增长飞轮已经运转起来,接下来并不再需要通过创始人的个人影响力去推动了。 从另一个方面看,贝壳找房的CEO彭永东,不仅仅是贝壳大平台的掌舵人,他从2014年开始就担任了当初的链家网CEO,2018年更是从0到1完整带领贝壳找房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左晖作为董事长,在2013年就已经查出肺癌,因此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参与也逐渐减少。可以说接班人在长期培养
狂奔的贝壳,是否会就此放慢脚步?

特斯拉2021年一季度财报速读

美东时间周一,特斯拉于美股盘后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 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103.89亿美元,市场预期102.92亿美元,去年同期59.85亿美元; 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38亿美元,市场预期5.25亿美元,去年同期0.16亿美元; 2021年第一季度每股盈利0.39美元,市场预期0.47美元,去年同期0.02美元; 第一季度汽车业务的总营收为90.0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1.32亿美元,同比增75%。 几个重点柄叔想特别提一下: 通过出售比特币,Q1获利1.01亿美元,并且这是计入损益表的。而排除积分和比特币收益,公司盈利依然还有几千万,但相比去年Q4盈利是下滑的。 能源毛利率方面,Q1仍为负数。这是由PPA业务中与太阳能相关的成本和冬季季节性因素驱动的,特斯拉正对Powerwall去年Q4的积压进行管理,竭尽全力提高产量,随着数量的增加有助于该业务的盈利。马斯克也补充说明了太阳能业务亏损的原因主要还是集中在安装问题上,很多客户由于屋顶安装不了导致大量退款。所以现在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捆绑销售,用power wall的钱补贴太阳能板,从而保证盈利。 4680电池的生产情况:目前已拥有中试工厂,弗里蒙特工厂产能有望突破10GWh。作为实现2.5万美元版EV的关键,4680电池有望在12-18个月内,即2022年左右在柏林超级工厂实现量产。而这些自产电池是仅作为宁德、松下、LG的额外供应支援,并非为了替代现有供应商,且特斯拉正在加大供应商的电池订单。预计明年从供应商端的订货量将为今年的两倍。储能业务虽然不及车辆业务成熟,但未来的目标是取得与其相近的利润。 备受瞩目的FSD月费制即将推出,会短期影响现金购买者的资金收入,但长期销售收入巨大。这点类似传统企业软件的一次性采购转变为SaaS订阅制,对公司的收入增长必然是更好的模式。 总的来说,特斯拉这次财报有惊无喜
特斯拉2021年一季度财报速读

千亿大减持,腾讯会面临再一次的大跌吗?

腾讯的大股东Prosus时隔三年再次宣布计划减持1.9亿股。 公告宣称:Prosus将以每股575-595港元的价格出售1.919亿股腾讯控股(00700.HK)股份,涉资至多1141.8亿港元,对其持股将从30.9%降至28.9%。此前Prosus承诺,至少在未来三年内不会再出售任何腾讯股票。腾讯控股理解并支持Prosus的意向。 要说腾讯这个大股东也真是厉害,从2001年购入腾讯33%的股份至今,这才是第二次减持。经过20年,这单笔投资挣了7000多倍,浮盈1.6万亿人民币。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啊! Prosus于2019年上市,作为上市公司业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近Prosus股价实在不争气,主营业务有多项亏损,为了维持公司的现金流,出售腾讯的股票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这次减持和18年的第一次减持一样,也是2%左右的份额,也同样宣布三年内不再减持。所以很显然并不是大股东真的不看好腾讯的未来了,而是按自己的节奏在长线分批退出而已。估计三年后还会再来2%,估计那时候大家就不会那么大惊小怪了。 从今天的盘面来看,机构们也很给面子,今天盘前就已经全部交割完了,而这么天量的交易,腾讯的股价却没怎么跌,看来市场对腾讯的共识还是非常强烈。 今天的腾讯和18年的腾讯相比又有了很大的进化。经过18年的组织架构大调整以后,腾讯之前被诟病的几块短板都得到了肉眼可见的加强:2B业务在重新整合后的腾讯云带领下连年保持高增长,而经历了去年疫情之后不仅企业微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异军突起的腾讯会议也成为了一只新的生力军。 而社交领域的基本盘不仅牢不可破,并且护城河在越来越深。微信月活已经来到12亿,小程序生态蓬勃发展,2020年交易额翻番,几乎等同于再造了一个PDD。视频号生态也已逐渐成型,直播等新业务的开展为微信商业化又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至于一直以来的现金牛——游戏业务,可以看到王者荣耀、和平精
千亿大减持,腾讯会面临再一次的大跌吗?

房产新巨头,贝壳是如何炼成的?

贝壳昨天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业绩增长非常亮眼,开盘后股价也是应声大涨,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兴趣。柄叔去年曾经小范围分享过贝壳这家公司的逻辑,今天就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说贝壳是一家至少五年内都看不到竞争对手的公司。 由链家孵化出的贝壳找房,2020年8月13日正式挂牌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市值就超过400亿美金。如今半年过去,其峰值市值一度达到900亿,甚至被称为中国除阿里外的第二大商业平台。而在投资圈,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甚至美国的著名基金ARK都对贝壳青睐有加。 要了解贝壳,就需要先了解房产中介行业。传统的房产中介行业核心业务是租赁、二手房买卖和新房代销。三种业务类型的工作模式抽象来看,拼的都是信息服务,核心是三个点:房、客、(经纪)人。经纪人挖掘房源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散播信息触达客户,再到线下通过销售手段来做房客源的撮合转化,所以中介公司的日常工作,通常就是围绕这几点来展开: 想办法挖到更多的房源; 获得更多的客户; 培养更多优秀的经纪人; 房源获取主要靠经纪人线下扫楼、打业主电话,客源获取主要靠线上流量平台和小区驻守门店来客等等,而经纪人的培养则主要靠招聘和挖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到整个行业产业链多个角色的效率都很低,因为: 1.中介公司层面,重复建设、重复劳动多。 市场上的房子就这么多,但每家公司都把房源当成核心资源不愿共享,互相之间是信息孤岛。导致每家公司只能自己建同样的团队去做挖房源、线上推广、线下带看、交易及售后这些事。并且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是重复劳动,甚至在公司内部,门店之间、经纪人之间,经纪人自己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做房源信息的重复录入(内网系统录一遍,各个流量平台各录一遍) 2.经纪人层面,流量获取难,恶性竞争激烈,导致经纪人和c端用户的体验都很差。 主流流量平台(58、安居客、房天下等)的商业模式是卖广告,根据房源信息的展示和点
房产新巨头,贝壳是如何炼成的?

面对大跌,如何调整心态?

春节期间摩拳擦掌盼着开盘的各位股民,春节后都被连续的大跌锤得天天关灯吃面。而且这一波大跌是全球联动,像柄叔这样沪港美都有配置的股民,那真是白天吃面晚上吃面,从早到晚被反复爆锤。说实话,心里不难受是不可能的,但是相比其他人,柄叔的心理承受能力还算是不错,至少还能保持镇定的该干啥干啥,每天晚上还是美股开盘后看一个多小时就差不多睡,也不熬夜看盘。 截止周五,柄叔账户上今年年初的账面利润基本已经回撤完了。正应了“盈亏同源”这句话,仓位最重的特斯拉、美团、贝壳都回撤了30%+,其他拼多多、B站也回撤了20%+。涨得多的跌起来也猛。 在这种时候,柄叔认为,咱们该思考的是几个问题: 自己的操作风格是短线投机还是长线价值投资? 如果是长线价值投资,需要思考: 公司的基本面有没有变化?在行业内竞争优势是否依然显著领先? 长期逻辑有没有变化? 时间周期拉长到3年以后,大概的估值水平是多少?如果不动,是不是大概率还是能盈利? 假设此时自己空仓,在这个价位,自己会不会选择买入? 如果是短线投机,那么就要思考止损线是不是到了?如果到了,及时认错及时了结,不要恋战。 柄叔07年入市,经历过当年上证指数从6000点到1700点的大跌、15年的熔断大跌、去年美股的连续熔断,在尝试过多次投机失败之后,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现在除了打新偶尔短线以外,主要都专注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长线价值投资。所以在每次面对大幅回调的时候,柄叔都会问自己以上几个问题,来提醒自己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左右。 就拿柄叔的持仓来说,特斯拉这波最高回撤了40%,甚至超过了去年500-310那波。但你说最近一个月,公司的基本面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竞争优势是否依然显著?虽然最近传统车企都在纷纷发力电动车,福特野马纯电动车的月度交付数字也非常可观,但在电机的成本,功率,电池的密度,电池成本,电池管理软件,充电桩数量,充电速度,续航里程,流水线优化软
面对大跌,如何调整心态?

美股大跌,却让我人生第一次实现了10倍收益

收益率镇楼: 看到图,熟悉特斯拉的朋友肯定要问了:TSLA股价最高的时候不是到了900吗?怎么你大跌以后才达到十倍?你是做空了吗? 作为特斯拉的忠实拥趸,柄叔当然是不会去做空它啦,再说特斯拉的期权也都不便宜,我还是选择长期持有正股。只不过当有一段连续的大幅上涨之后,会通过一些波段操作,使得成本得以下降,从而实现了收益率的提升。最近的一次,就是在840的时候卖出了三成仓位,然后在周二晚大跌的时候以675的价格买回来,这一下成本就降了一半,所以才达成了超过十倍的新成就。 但是,我并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这么做。 为什么?因为对于一家处在风口行业的龙头公司来说,试图通过择时来规避风险或提高收益的频繁操作,远不如坚定持有的绝对收益高。 回顾一下去年到今年的交易记录: 大体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次建仓】 时间段: 20年1月-2月。 心态: 极度看好,打算满仓持有五年。 过程: 去年年初,在拆股前的450左右开始买入,一两个月时间暴涨到了960,中间不断加仓,甚至在财报大超预期的当天勇敢追高加仓,成本也提高了不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美股瀑布式下跌,刚开始也没当回事,认为长期持有不用在意短期的回调。但在指数连续大跌之后,柄叔也没有逃过人性的恐慌,为了避险在640清仓了。 【第二次建仓】 时间段: 20年3月-7月。 心态: 对大盘悲观,试图在熊市筑底的过程中规避风险,短线套利。 过程: 当时的美股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连续的熔断,让市场情绪极度悲观。而作为经历过07和15年A股股灾的柄叔,思维定势的认为,顶是尖的,底是圆的,美股也应该会在暴跌之后迎来阴跌。所以这个阶段并不敢坚定满仓。(事实证明大哥还是大哥,美股跟A股就是不一样。) 在一段更为残暴的连续下跌之后,股价来到了350的黄金坑,此时柄叔的判断是从个股的角度看,下跌的空间已经远远小于上涨的空间,所以柄叔又重新开始逐步建仓。但因为对大盘不
美股大跌,却让我人生第一次实现了10倍收益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