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掌柜频道
周掌柜频道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趴在弹坑里”,遥望客户香槟举起,为胜利而高兴!
IP属地:海外
33关注
2059粉丝
1主题
0勋章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9-29

周掌柜咨询 | 美联储持续加息也是一场金融战争

注:本文结合多家媒体新闻翻译编辑从今年3月起,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应对高通胀,截至9月已连续加息5次,累计加息300个基点。自6月起,美联储启动量化紧缩(QT),维持每月475亿美元的缩表规模,9月后加码至95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美国从利率几乎为零,要加到比中国的利率更高,美联储要抽走过去3年投入的所有新增流动性。周掌柜咨询对于美联储加息一直非常关注,原因有三个:一是美联储加息势必带来美元走强,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极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崩盘;二是从美国和欧洲的西方阵营对抗俄罗斯的角度,很可能超越市场预期用加息的金融武器维护强势美元,进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这个决心可能比外界预期的大;三是我们认为中国对此的准备还不算充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中国经济目前的健康度尚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外部剧烈紧缩政策。实际上,美联储加息的联动效应已经出现,9月底美元对人民币已经升值到7.2,美元指数最新价是114,刷新20年来新高,疫情初期只有90。对新兴市场冲击显而易见: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7月,新兴市场已连续第5个月遭投资组合资本流出,创下2005年以来的净流出时间最长纪录。资本外流也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今年以来,包括欧元、英镑、日元、斯里兰卡卢比在内的多种货币对美元汇率触及数十年来低位。而且,美联储加息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我们看看影响决策的重要美联储官员的最新言论:当地时间9月28日,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W. Bostic)表示,支持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以应对比他预期更糟糕的通胀。“迄今为止(抗通胀)缺乏进展的情况让我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现在必须采取适度的限制性立场。” 博斯蒂克说,“我倾向于2022年年底加息至4.25%-4.50%区间。”博斯蒂克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加息75个基点,然后在12月加息50
周掌柜咨询 | 美联储持续加息也是一场金融战争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9-28

周掌柜咨询 | 谷歌面临欧盟和韩国围剿

注:本文结合多家媒体新闻翻译编辑9月15日,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判定谷歌滥用安卓手机生态系统的主导地位一案上诉败诉,这意味着谷歌终究无法逃避40亿欧元的天价罚款,而这也是欧盟竞争主管机构有史以来最大的罚款。该案始于2015年,原因是谷歌要求安卓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制造商安装谷歌的搜索应用程序和网络浏览器,以访问其Play应用程序商店和全套的应用程序。谷歌与移动设备制造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达成“收入分成协议”,前提是他们同意不预先安装竞争性搜索服务“以确保安卓设备上的流量流向谷歌搜索引擎”,欧委会竞争专员说。 谷歌的搜索引擎是为谷歌带来了绝大部分收入,欧委会发现以这种方式构建安卓系统是为了在互联网搜索从台式电脑转向移动设备期间确保这项业务持续给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2005年谷歌收购了安卓系统,到2018年7月,全球超过80%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在使用该系统额。欧委会对于谷歌的罚款也是在2018年开出的,金额也是“在适当考虑了需要对谷歌处以具有威慑作用的罚款”而设定的,同时裁决要求允许手机制造商和电信提供商在其设备上安装非谷歌应用程序。谷歌对最初的决定提出上诉,认为安卓系统带来了创新、更多选择和更低的价格,并且用户可以下载他们程序的替代品。而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表示,它“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委员会的决定,即谷歌对安卓移动设备制造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实施非法限制,以巩固其搜索引擎的主导地位”。谷歌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法院没有撤销这一决定感到失望。安卓为每个人创造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选择,并为欧洲和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成功企业提供支持。”该公司现在可以再次向欧洲法院上诉。然而,在谷歌决定下一步行动之前,需要一些时间来审查其立场。这场胜利也让欧盟监管机构松了一口气,他们最近在针对英特尔和高通的反垄断调查中败诉。欧洲议会德国议员马尔库斯·费伯表示:“今天的裁决是数字领域公平竞争的明确
周掌柜咨询 | 谷歌面临欧盟和韩国围剿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9-19

周掌柜咨询 | 手机暗战之“五星巨头”

本文首发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五星出东方,往往意味着大时代的到来。大争之世,烽烟四起,顺势则昌,逆势则亡,文弱或野蛮都可能成为时代的尘埃。 中国手机品牌的“五星”显然指的是OPPO、vivo、华为、荣耀、小米,这五大智能手机竞争胜出者,他们一直是行业的骄傲,无论从体量规模、技术积累、管理水平、全球化能力来说,五大巨头都当之无愧的代表中国制造最高水平。 然而,在2022年三季度的新冠疫情当下,经济下滑带来的全行业挑战前所未有,五大巨头能携手过关吗?还是会出现惨烈的淘汰赛?这是多方关注的焦点。巨头竞争的背后,代理商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他们往往见证了行业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现在手机品牌老板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实际上我们代理商都是水深火热,巨额亏损”,一位北方代理商这样吐槽,他认为智能手机行业真实情况要比外界感知的严峻得多。据他披露:其运营的几十家手机专卖店都运营着某国产品牌,面对疫情和价格战,自己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最让他挠头的另有其事,“每次和客户大领导开会,底下人都提前和我们对口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上面根本听不到真正的问题。”换句话说,激烈内卷竞争的背后,唯上不唯实的作风再次泛起,这似乎也意味着这次的挑战更严峻、隐藏更深。 另一位访谈的四川代理商同样愁眉莫展。他反馈直观数据包括:2022年他代理的手机品牌利润下滑三分之二,销售额下滑一半,毛利率下滑20-30%,投资手机代理的利润甚至还不如银行理财。“滚动发展到现在,库存就有近1个亿,利润不但没拿走,反而被强势品牌厂商捆绑到喘不过气来”,用这位经销商的话就是“车头变车尾”,手机代理从一个炙手可热的生意变成烫手山芋。这个真情实感的反馈确实也说明了行业的神经在极度紧张紧绷状态。 本文,基于周掌柜咨询团队为期两个月线下渠道的实地调研,通过和20多位代理商和业内人士的第一手访谈,以及结合知名数据公司Sandalwood(紫
周掌柜咨询 | 手机暗战之“五星巨头”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9-15

周掌柜咨询 | Tik-tok与Meta的短视频大战一触即发

最近,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将短期内的未来都押在短视频应用Instagram Reels上了,在他看来其短视频功能是Meta面对TikTok以及整个市场最好的回应。 要知道过去的一年对于Meta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首先,苹果公司对于iPhone操作系统所做的改变严重削弱了Meta提供个性化广告的能力;其次,Tiktok对于青少年的吸引能力已经远超过Meta,让平台流量急剧下滑。 根据7月的数据,Meta的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公司市值也从最高点下跌了6200亿美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速在段视频平台方向的加速推进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要想真正在段视频市场上争得一个席位,Meta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据Meta内部2022年8月发布的调研文件《Creators x Reels State of the Union 2022》:Instagram用户每天累计花费1760万小时观看Reels,仍然不到 TikTok 用户每天在该平台上花费的 1.978 亿小时的十分之一。 对于Reels而言,参与度是最大的挑战,大多数的Reels用户没有参与度。核心原因之一是Instagram一直在努力招募人员来制作内容,而不是鼓励创作者创作。要知道美国大约有 1100 万创作者在Instagram Reels的平台上,但每个月只有大约230万也就是20.7%的创作者在该平台上发作品。如何鼓励创作者进行长期定期的创作已经成为了Reels最大的挑战,而这一点Tiktok想的很清楚,就是人海战术鼓励创作,并从作品中让用户筛选高价值内容启动大面积传播。 根据这份Meta的内部文件数据,近三分之一的Reels视频都是从在其他平台(通常是 Tik-Tok)上创建的,之后再上传到Reels,并非专门为Reels而制作的。对于Reels用户来说,如果他们经常看到从其他平台回收的视频,那么打开Reels的意
周掌柜咨询 | Tik-tok与Meta的短视频大战一触即发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8-01

德国企业抵挡不住中国市场的诱人魅力

PART 01奥乐齐在中国的冒险攻势:计划开设数百家新店图片来源:supermarkt inside上海前几个月的封锁结束后,德国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正在加紧扩张,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其他城市。今年春天,上海的封锁对奥乐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个国际大都市的26家奥乐齐商店不得不持续关闭。奥乐齐的员工组织了集体送货,为整个社区提供食物。开设新商店的计划停滞不前,所有建筑工程不得不停止。但现在扩张正在全力推进,奥乐齐公司正计划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店。”奥乐齐中国区负责人Roman Rasinger表示:“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是所有领域中最有趣的市场之一。因为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增长,食品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诚然,中国市场已经无情地粉碎了德国重量级企业在中国获得立足点的几次尝试。但是,如果奥乐齐成功,该公司可以在这里为其未来的德国业务学到大量的东西。到目前为止,奥乐齐公司只在上海出现。三年前,奥乐齐在这里开设了第一批自己的商店。现在,该超市已经在上海这个新市场上获得了很多经验,可以加速进一步扩张。Roman Rasinger认为,拥有2500万居民的上海,以及拥有1亿多居民的长三角,是奥乐齐“目前的重点”。仅就上海而言,奥乐齐认为有可能“开出三位数的店”。北奥乐齐Aldi Nord前高级经理Marc Houppermans也认同这一评估。如今,他作为折扣零售咨询公司的执行合伙人为零售商提供咨询,其中包括在亚洲建立折扣机构。他表示:“中国的潜力非常大,仅在大上海地区,奥乐齐就可能有500至600家商店。”Roman Rasinger强调:“但奥乐齐的计划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在长三角,杭州和南京等众多其他大城市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目前正在评估下一步要去哪个城市。"他预测,奥乐齐在填补“供应地图上的白点”方面有很大潜力。PART 02在中国为德国市场进行学习图片来源:spiegel中国是南
德国企业抵挡不住中国市场的诱人魅力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7-30

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再思考

每当说起亚马逊的发展,“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都是一个必定被谈及的话题,这个来自于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ins)《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书的概念在诸多科技巨头的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从优秀到卓越》的说法,无论最终的结果有多么伟大,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绝不是做对了某个奇迹事件最终就产生了指标,一定是不断推动一个沉重的巨轮,一圈圈旋转,最终终于产生突破,自己开始转起来。1亚马逊飞轮第一环:运营1995年,亚马逊成立,最初不过是一个自营的、主要卖书的电商而已,并于1997年在NASDAQ上市,当时市值不过4.38亿美元。1998年、1999年,亚马逊开始延伸进入更多品类,例如CD、玩具、电子产品等。此时,值得关注的是贝索斯每年的《致股东一封信》。1997年,贝索斯强调的是“长期(Long-term)”,所有的客户增长、销售增长、品牌发展都是为了长期,全文核心只有两点,“一切都是关于长期(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和“醉心于消费者(Obsess Over Customers)”,同时还提到了一个词,“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这在后来也成为了亚马逊进行各类投资的领域。1998年,贝索斯强调的是“要对你的消费者保持恐惧”,他写道,“我一直在提醒我的员工要感到害怕,每天起床时都要感到害怕。不是怕竞争,而是怕我们的消费者——消费者们定义了我们的业务,他们是和我们有关系的、他们是我们有所亏欠的。我们认为,消费者对我们是忠诚的——直到其他什么人为这群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1999年,贝索斯表示要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提升,他开始意识到,技术领域最大的机会一定是平台驱动的,当你的一切建设于一个正在快速发展、快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时,你的红利不仅仅来自于
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再思考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7-21

硅谷之父和他的斯坦福帝国

系列目录【地利篇 – 斯坦福工业园】电子产业集聚的起源【人和篇 – 肖克利】诺奖得主大败局【产业篇 – 仙童半导体】巨鲸落而英特尔、AMD生【天时篇 – 两次“电子热”】当美国市场第一次为电子而沸腾【别传 – 加州往事】加州的早期历史与地理环境作者丨凡卓投研智能团队 半导体组、宏观组俄乌冲突中有人问过,为何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没有留下知名的电子公司?实际上不仅苏联,其他地方也是类似:美国曾有过德州和波士顿Route 128产业圈;日本曾有过围绕NEC公司的产业集群;英国曾有STC、GEC等巨头。然而今天,留下的只有硅谷。所以,为什么是硅谷?中国的“硅谷”在哪?我们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如何把社会资源投入到产业中,塑造产业集群,获得超额回报?这些问题是凡卓资本所关注的。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我们用四段历史来说明,硅谷早期是如何集聚起来的。本篇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斯坦福工业园。直到今天,斯坦福工业园也是硅谷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我们相信,它的历程说明了,为什么在加州旧金山湾区能够产生硅谷需要的产、学、研、投——以及我们中国的产业集聚可能需要什么。以下,enjoy硅谷起源于何时?这里通常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惠普公司的诞生,一个说法是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件事。惠普公司成立于1939年,它的两个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他们两位的导师就是后世被成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惠普早期也收到了特曼的投资与指导。特曼是斯坦福大学的副校长和工程学院院长,也是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者。在1951年斯坦福工业园成立的时候,惠普也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所以,要想理解硅谷,我们需要先理解斯坦福工业园。斯坦福大学今天世界闻名,它建立于1885年,1891年首次招生——但直到二战时,它还远没有承载科技产业集聚的能力,甚至算不上是一家一流大学
硅谷之父和他的斯坦福帝国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26

元宇宙的定义和 7 大无限特征

导读:基于对元宇宙的多维度分析,这里不妨对这个概念(或者叫理念)做一个明确的定义。作者:周掌柜来源:大数据DT(ID:hzdashuju)01 元宇宙的定义 元宇宙是新型的“虚拟+现实”融合形态,也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具备多重无限特征。元宇宙通过新型内容生产方式解决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3D交互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鼓励用户创造知识,驱动AI高效进化,孕育机器人生命体,最终推动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融合进化。我们在宏观叙事中将元宇宙表达为一种“理念”,在产业叙事中将元宇宙表达为一个科技“生态”,在企业微观叙事中将元宇宙表达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战略”。中小企业将元宇宙看作一个“新机会”。 那么基于以上概念,我们不难理解VR、AR、MR、XR和社交网络公司为什么成为元宇宙投资的热点。因为它们构建的就是新型的虚拟世界表达系统,或者说是自身元宇宙战略的入口。从内部生态的逻辑上看,大型游戏更接近于元宇宙的形态,只不过也需要类似VR这种表达方式升级其内部的3D仿真能力。腾讯的“全真互联网”应该首先就是从游戏角度思考的。区块链公司和NFT发行公司在前沿创新中虽然还没有太强的技术能力构建超大型游戏架构或者硬件系统,但由于其理念和元宇宙接近,自然也更乐于从元宇宙角度阐述创新。消费电子和VR/AR设备厂商下一步大概率会快速跟进,努力追求自身的元宇宙入口。可见,元宇宙将是一个对多个产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长期趋势。02 元宇宙的“七大无限特征”从产业视角看,我们通过哪些标准来判断一个元宇宙商业模式是否真正创造了元宇宙呢?图1-1展示了元宇宙的“七大无限特征”。这七大无限特征支撑着元宇宙的“无限创造”,也是无限创造的根本保障。▲图1-1 元宇宙的“七大无限特征”1. 无限接近仿真,即社交即时化从这个特征看,元宇宙中的交互长期趋势应该和现实交互没有本质差别。2. 无限接近平台无障碍,即平台无障碍参与元宇
元宇宙的定义和 7 大无限特征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24

年轻人需要多读读乔布斯

注:周掌柜订阅号读者你们好,为了保持订阅号自主选题的社会价值并维持读者纽带,请同时关注周掌柜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000,增加一个联系管道以备不时之需。新眸年轻组作品作者|刘思璇编辑|桑明强上帝把苹果给了三个人,夏娃、牛顿和乔布斯。伊甸园太神秘,万有引力太抽象,唯独乔布斯,距离大众的感知最近,桑田沧海,曾经那个偏执到刻薄的天才已经离开了十年,在刚刚过去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人们仍在消化他所带来的改变,平凡的事物会褪色,在这个造神不断的时代,回头看乔布斯仍旧闪光。从不擅长课业的加州男孩,到苹果公司创始人,一度引领手机和PC行业,七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乔布斯是极客们的共同信仰。和多数人一样,乔布斯的一生,经历过赏识、追随,也遭遇过背叛和抛弃,始终不变的,是他对自我的坚持。很少有人不认识他,也很少有人能够读懂他。无论是果决、智慧、创造,还是自私、狂妄、冷漠,形容他的词汇比较多,两极分化明显,喜欢他的人很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十分讨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乔布斯时徘徊在路口的交汇处,一念神魔。在创新匮乏的年代,就连创新本身也变得乏善可陈。创业历程、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乔布斯的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年轻人反复阅读。01艺术品世界上的事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能够拿百分比衡量进度,另一类只由阈值决定成败。但在乔布斯眼中,世间万物,皆为后者:没做成,就是纯粹的“垃圾”;做成了,就是天才。当初年少轻狂,乔布斯被苹果高层踢出他一手带起的Lisa团队。怀着近乎报复的心态,他从前项目负责人拉斯金手中抢过了不被看好Mac。在原有设想中,为了补足Lisa放弃的低端市场,Mac将搭配成本更低、性能较差的微处理器摩托罗拉6809,将成品价格控制在1000美元以下。乔布斯当然不会同意在性能上做出牺牲。早在设计Apple Ⅱ的时候,乔布斯就向团队明确传达过设计原则:极致和简约。“至繁归于至简”,绝不是在产
年轻人需要多读读乔布斯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23

产业元宇宙3年、10年、20年进化趋势

导读:元宇宙产业进化趋势是很多人关心的,本文由大数据DT公众号精选自畅销书《元宇宙大爆炸》核心内容,通过产业大逻辑研究做一个趋势性的大胆预判。作者:周掌柜来源:大数据DT(ID:hzdashuju)注:周掌柜订阅号读者你们好,为了保持订阅号自主选题的社会价值并维持读者纽带,请同时关注周掌柜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000,增加一个联系管道以备不时之需。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把元宇宙产业应用分为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是产业分析和预判的简单逻辑。 第一种,独立构建系统元宇宙商业模式的公司,Meta、腾讯、Roblox这种都属于超大型元宇宙实践。 第二种,在设备端、应用端或者经济系统方面小切口推动元宇宙创业的厂家,这种情况和上述超大型元宇宙实践的指向基本一致。 第三种,元宇宙内容构建,包括类似App的智能应用、内容建造和内容创造。 从产业的热度和发展上看,进化必然随着产业进步展开,涉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也涉及增量和盘活存量的逻辑,同时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也不容忽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就是基于以上三种情况预测出来的。01 未来3年看“设备+数字人”未来3年,元宇宙设备(VR、AR、MR、XR)销量大爆发没有悬念,因为这是增量用户的入口。在这个阶段,元宇宙理念的落地应用毫无悬念是VR和AR的应用,这两块已经有10多年的产业积累,产品体验更加成熟,技术上光学进步基本解决了眩晕感等问题。而且内容在多年积累之后更加丰富,在之前相对VR短片的基础上,带有明显元宇宙色彩的大型游戏等产品引爆市场的概率非常大。Meta眼镜销量超过1000万台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仅说明VR的用户体验获得了广泛认可,也说明VR必然驱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传统消费电子巨头的进入无疑会放大这个热点,实际上三星这样的消费电子巨头早已经有了一系列成熟的VR眼镜产品,终端大规模销售也箭在弦上。苹果公司计划在2022年发布V
产业元宇宙3年、10年、20年进化趋势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22

“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GTC 2022过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奔走相告,黄仁勋又带着他的新“核弹”来“炸街”了。具体发布的新产品和技术,很多文章都已经详尽地介绍过了,一言以蔽之:牛!其中最炸裂的是H100 GPU,采用了台积电4纳米制程工艺,集成1800亿个晶体管,浮点计算能力相比前一代A100快了三倍,被看作英伟达的新一代“核弹”。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工业界盼到了“算力怪兽”,消费者们也迎来了显卡降价的日子。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英伟达是“为AI继算力,为众人送温暖”的大善人吗?无论粉丝还是看客,都必须承认,英伟达是一个商业奇才。作为最传奇的数字经济股,它的营收远低于英特尔或Meta,但市值却遥遥领先,这显然不是“技术信仰”所能够解释的。用黄仁勋本人的说法,英伟达历史上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技术推出,背后其实都是对自家 GPU 技术的发展成果进行了“泛化”(generalize),发现它居然可以做更多不同的事情。究竟是新需求催生了新产品,还是新产品激活了新需求,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英伟达的行动与结果的相关性中,总结出一个屡试不爽的模板:在主流需求未曾触顶的时候,扩充丰富产品线,哪怕“穿马甲”也要全面布局,将利基市场挖掘到最大价值;而一旦主流需求出现颓势和退潮,超过当前市场需求的核弹级产品就会被抛出(当然功耗也爆炸了),再次点燃大众和华尔街对GPU的想象空间,进一步英伟达的估值推向新高。比起“卷王之王”,英伟达更像是稳坐钓鱼台的姜太公,把全球消费者和产业界拿捏得明明白白。四次供需“反弹”,英伟达的算力霸主之路英伟达的算力霸主地位,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细数历史上的几次里程碑事件,会发现有四次关键“反弹”。第一次反弹:个人电脑的增长风暴。从1993年成立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英伟达在群雄林立的显卡市场中并没有占据太大的领先优势。当时研发显示芯片的厂商多如牛毛,除了IBM、
“卷王”英伟达的真面目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6-01

上海不可替代

在停摆两个月后,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正在“有序复工复产”中迎来重启。与最初说的封控4天期限相比,这个时间长度已大大超出许多人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事实上再不重启也不行了:4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1.5%,第三产业由于其更需要人与人接触的行业性质,所遭受的重创可想更为惨烈。这是无数上海人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景象。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希望原先那个上海快速复原,但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仍是此刻需要冷静想清楚的:要怎么做,才能让这座都市恢复生机活力?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对城市治理来说,这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撰 文 | 维 舟责 编 | 施 杨从上海这次重启的节奏来看,它似乎首先被当作是一座工厂:“复工复产”不仅在“复市”之前,更是重中之重。这当然有其道理,不仅因为制造业方便封闭式管理,也因为很多地方已经等不及了:不少高精尖产品集中于上海,因而上海的停摆远不止上海的事,而是波及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末梢。像一些微创手术的精密医疗器械,上海的几家企业是仅有的制造商,远在云南的医院也焦急地等待上海供货。有时,这还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效应,一个关键产品的断货,可能导致大得多的损失。有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广州一栋写字楼,高压柜进低压配电房有条200米长的母线电缆,只有上海能生产,一旦坏了,整栋楼就无法开业,每天损失高达60万。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复工复产”,并不仅仅是“让上海的工人有活干”,倒不如说是需要重启那些重点企业,补上全国经济活动中的关键节点,使整个体系得以维持运作。也就是说,这体现的其实是各地经济活动对上海工业产品的依赖程度。上海并不只是一家大工厂,它所扮演的角色,乃是连通全国乃至世界的超级市场网络中的枢纽节点。就像血液循环一样,心脏的梗阻,势必对所有神经末梢都产生潜在的影响。根据清华大学等联合发表的论文《封控的经济成本有多大》,全
上海不可替代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30

Apple元宇宙战略的“密谋”与“阳谋”

作者|小刘掌柜来源|摘编自《元宇宙大爆炸》(机械工业出版社)“江郎才尽”的苹果真的会缺席元宇宙吗?“下一代核心技术”、“未来战略制高点”、“21世纪颠覆式科技”太多太多的标签被寄于元宇宙身上,这背后既有市场对如今科技创新滞缓的焦虑;另一方面,也真切反应出在全球经济低迷且缺少创新驱动力的情况下,各方实际上都渴望一个引领性的新纲领。在这种情绪之下,不管是海外巨头还是国内大厂都在纷纷砸重金杀入元宇宙。不同于高调宣布进军元宇宙的Meta和Google等科技公司,消费领域的霸主苹果一直按兵不动,在元宇宙方面布局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然而事实证明,在元宇宙上,苹果虽迟但到。 苹果正式向董事会介绍自研MR头盔2022年5月中旬,苹果公司向其董事会成员演示了正在测试中的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头盔。与此同时,苹果加速了对ROS(Reality OS, “现实操作系统”)的研发,该系统将用于混合现实硬件设备。虽然苹果官方没有表态,但是彭博估计,这套产品很可能在几个季度内满足公开发布的条件。如果上述报道属实,那将是2015年Apple Watch发布以来,苹果首次开启一条全新的产品线,这也将意味着苹果继Meta (Facebook)、微软、谷歌之后,正式加入“元宇宙”的战局。网络上对苹果密谋元宇宙的猜测和分析众说纷纭,但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产品层面的讨论,缺乏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商业演变逻辑的思考。因此,本文从产业和公司两方面来理解苹果元宇宙背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01为什么选择MR切入元宇宙?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元宇宙的生态战略。周掌柜咨询团队在《元宇宙大爆炸》一书中将元宇宙的发展化为三个阶段:早期以入口竞争为特点,中期以行业场景应用为主,后期则是硅基文明和碳基文明的深刻变革,这里不对中期和晚期做过多展开。在元宇宙早期更多是从入口角度展开的战略布局竞赛,
Apple元宇宙战略的“密谋”与“阳谋”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28

上海失业殇城:冰冷数据背后的鲜活故事

| 屋漏偏逢连夜雨 于航记得很清楚,那是4月28日的下午六点,一天的工作忙了七七八八,领导发来微信消息,说要打电话“聊聊”。 电话那头,领导诉说了公司的若干个难处,“不容易”、“快倒闭了”,最后于航听到了重点:要裁员,而他是被裁的员工之一。 对此,于航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他已经在这家上市家具企业旗下的数字科技子公司工作两年。接到这通电话的时候,因为上海疫情,全公司已经居家办公一个月又十天,而他刚刚在一周之前忙完了一个重要的项目。 一切都“进展”神速,和领导通话之后,包括领导、人事和于航得三人微信小群就建好了,仅仅不到24小时之后的第二天下午五点,人事又和他打电话“聊了聊”。 和领导不同,人事唱得是“黑脸”,不仅语气坚决,要求于航必须在当天下午六点前做出决定:同意离职,拿N+1,由于拟定的交接日距离于航入职两年还有几天,因此N按照1来计算;此外,人事“劝”于航,如果不爽快同意,可能会影响下一份工作的背调。 措手不及的于航进行了短暂的挣扎,他给12333(全国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打电话,人工客服一直没有人接听。 下午六点,于航在网上发帖求助,但是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七点半,在专属于航的三人裁员小群,人事和领导先后@他:“请确认是否同意。”纠结了一个小时,他回复了“同意”。 于航提供的微信截图 经历过2020,打工人对“疫情裁员”这件事并不陌生,于航本人就是在两年前疫情时被裁员才入职了这家公司。居家办公不代表可以摸鱼,打工人深知自己走钢丝般的处境,对工作不敢懈怠。 也许正因如此,当裁员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打工人会有“情理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感觉,依旧是手足无措。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个月上上0.3个百分点,其中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9%。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定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
上海失业殇城:冰冷数据背后的鲜活故事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19

“赛先生”:Omicron正在加速结束新冠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新的病毒突变株不断出现,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强的感染能力或更强免疫逃逸能力。 目前全世界最关注的当属Omicron突变株,Omicron变异病毒正在全球掀起另一波腥风血雨,国内疫情升温,多城遭重新封锁。 2022年5月18日,美国加州大学格莱斯顿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 Limited cross-variant immunity from SARS-CoV-2 Omicron without vaccin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在接种疫苗的人中,Omicron突破性感染增强了疫苗引发的免疫力,这意味着,Omicron或许正在加速结束新冠大流行。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感染Omicron可以诱导针对Omicron变体体液免疫反应,但不能对其他变体产生广泛的保护。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原始毒株、Delta、Omicron在过度表达人类ACE2的转基因小鼠中感染,通过鼻内感染,检测小鼠的症状。 研究发现,Omicron感染的小鼠症状较轻,与原始毒株和Delta不同,Omicron在受感染动物的肺部和大脑中复制水平较低,导致轻度疾病,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减少,肺内T细胞活化减少。 感染Omicron症状较轻 为了确定三种毒株感染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在感染后7天从小鼠收集血清,并测试了对病毒的中和效率。 正如预期,来自未感染小鼠的血清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表现出中和作用。 来自原始毒株感染小鼠的血清,有效中和原始毒株,较小程度中和Beta和Delta毒株,但对Omicron无效。 相
“赛先生”:Omicron正在加速结束新冠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16

深度 | 谷歌元宇宙战略将从沉浸式地图突破

作者|周掌柜 (知名科技战略专家、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科技专栏作家) 来源|本文核心内容摘录自华章出版社出版的周掌柜最新著作《元宇宙大爆炸》,了解更多内容可从文尾链接购买。 谷歌沉浸式地图创新方向,我们认为本质上还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突破,归结为谷歌的整体元宇宙战略支撑应该并不为过。本文,我们将系统介绍包括沉浸式地图在内,谷歌在“虚拟+现实”的元宇宙战略上有哪些布局。 延续去年火热的元宇宙议题,在今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Google宣布针对地图导航和购物,加入更多沉浸或AR体验功能,在Google地图上推出沉浸式3D实景导航(Immersive View)功能,用户能以手机观看整座城市细节,甚至不同时的城市面貌,都能一览无遗,另外AR购物也将支持多重商品的虚拟展示,让消费者在商店购物也能有线上购物一样体验。Google表示:新推出的沉浸式导航Google 3D地图,结合卫星街景照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所生成,能提供比传统Google的3D地图更高分辨率以及更生动的亲临体验,地图上可以真实反应出现实世界的街道、建筑景观、餐听,用手机就能查看,还可以放大来观看街道、不同商店细节,犹如一座城市的元宇宙。 视频:谷歌2022年I/O大会上发布沉浸式3D地图 一直以来,相对于Meta如此高调,谷歌从战略动态上看起来并没有展示那么大的雄心,也没有直接发布过元宇宙相关计划。不过从这家世界领先创新公司在AR眼镜、智能手机、AI新架构以及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前沿创新来看,其战略指向于未来元宇宙趋势也非常清晰。但我们确实不需要为了证明元宇宙而武断地把现在的谷歌列为元宇宙商业模式的样板代表。本节通过介绍谷歌的元宇宙相关投入力求呈现元宇宙趋势的创新坐标。 我们先来看谷歌2021年10月的Q3财报,里面显示了这家公司多个业务最新进展。总体从营业利润表现来看,谷歌服务依旧强劲,利润
深度 | 谷歌元宇宙战略将从沉浸式地图突破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12

告急!第一大产业房地产倒下后,第二大产业汽车面临危机!

此轮供应链危机,不仅发生在物流端。运输、机场/港口、仓库、工厂等各环节均被波及。 撰 文 | 齐 卿 责 编 | 施 杨 2021年下半年,奥密克戎以其极强的传播性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2022年2月开始,奥密克戎先后在深圳、长春、上海等地大范围传播。为遏制传播,各城市先后采取强有力的管控措施。 在强管控之下,病毒的传播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同时,由于交通管控,供应链问题再次爆发。大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4月9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受疫情影响,蔚来汽车零部件开始断供,整车生产受到影响。蔚来合肥基地出现了短暂的生产暂停,4月14日左右,开始逐渐恢复生产。除蔚来汽车外,长城坦克、上海特斯拉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至今未完全恢复。 4月12日,苹果产品的大型代工企业和硕表示,其位于上海和昆山的两个工厂已经停工。这是和硕唯一的iPhone生产基地,其产能大约占全球全部的20%~30%。 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将面临停工停产。 上海大量半导体企业也面临严重困境。临港,张江、漕河泾、松江、闵行紫竹等均有大型的芯片产业片区,其余多地也有芯片公司散布。2019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706.56亿元,同比增长17.65%,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4月4日,中国十大半导体封测企业之一的上海安靠封装测试公司,多人确诊,导致多部门停工。中芯国际等企业,则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集中居住公司宿舍,以保障生产。 此轮供应链危机,不仅发生在企业端。物流、机场/港口、仓库、工厂等各环节均被波及。 卡车司机:运费大涨,高速几天动不了 在最前端的物流环节,一位货车师傅在接受《中欧商业评论》采访时告诉我们,“平时南通到上海外港送货的话,运费一般
告急!第一大产业房地产倒下后,第二大产业汽车面临危机!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5-11

FT中文网:比亚迪成就背后的“刺鼻气味”

作者|周掌柜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最近关于比亚迪环保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显然这是“人民内部矛盾”,看不到国外IP操纵的影子。但比亚迪强势报警了,并声称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写作本文的笔者已经列入了追究法律责任的范围内。 对于普通人而言,比亚迪的表态是足以让人畏惧的,因为老百姓和大公司打官司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何况是一家目前代表了中国制造先进水平的高科技公司。不过,从诸多产业研究或者媒体评论者的角度,比亚迪的强势恰恰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勇气,这就让事情从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瞬间升级,被提高为舆论事件的高度,以至于我们这些品牌中立的行业研究者都不得不对此发表评论,目前的连锁反应显然不是比亚迪高层希望看到的。而且,事件正在快速发酵,从中国企业家、凤凰网科技、腾讯科技、新华每日电讯、财视传媒等国内诸多影响力媒体报道看,普遍偏负面。说白了就是比亚迪站在了媒体价值观的对立面。 回到事情本身,因果逻辑并不复杂。据《中国企业家》披露的情况:5月7日晚,长**亚迪工厂周边居民集体来到工厂维权,此前已经连续维权数日。维权原因是居民认为工厂排放的废气对周围小区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参与维权的郑女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她家所在的中建嘉和城小区距离该工厂不远,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偶尔会闻到焦味臭味等刺鼻味道。今年4月以来,刺鼻味道愈发严重,日夜存在,晚上尤为明显。据说今年4月以来,部分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的居民持续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刺鼻气味的困扰,且出现头晕、咳嗽等不适症状,周边小区上百个孩子出现不明原因鼻出血,看新闻图片有大概几十名周围居民在维权。从我们第三方视角看,很难相信这是敌对势力、敌对公司有序组织的抹黑,因为难度太高了。 而这个事情是否存在呢?媒体也披露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上的一份整改公告,这份2021年5月8日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一览表
FT中文网:比亚迪成就背后的“刺鼻气味”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4-24

科学和历史告诉我们:病毒并不可怕但不可以被消灭

2022年,我们每个人都很不容易,尤其是处于封控状态下,对抗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种的上海人、吉林人、苏州人、西安人、深圳人…… 我知道,这份名单会很长。 我们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让渡了出行的自由、经济的活力,更源于借助疫情,枉顾科学常识传播谣言、不实信息的幕后黑手们,上下其手,贩卖焦虑所制造出来的集体精神压力。 明哥尽己所能,抨击一切谣言。 今天也科普下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保证任何学习过中学生物科目的人,都能重归常识,拒绝别有用心之人,给我们戴上病毒恐惧症的帽子。 1 什么是细菌?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具有独立的生长繁殖能力。 直径大小在0.5-5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能看到。 什么是病毒? 非细胞生物,仅有核酸和蛋白衣壳; 不具有细胞结构,无法生长繁殖、能量代谢; 寄生在细胞内存在,体外不能用培养基培养; 直径大小20-400纳米,体积只有细菌的千分之一,需要放大万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才能看清。 病毒的英文名称是:Virus,从古拉丁语的词根Vir-来看,既是蛇的毒液又是人的精液,既毁灭生命,也创造生命。 它跨越了无机和有机,介于了生命、非生命之间。 遗憾的是,从第一种病毒被发现是有害的开始,就取了Virus的英文名字,就注定了这种微生物,被污名化的历史。 直到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细菌、病毒,作为微生物既有有益的种类,也存在有害的种类,并非全部有毒,却再也无法改变命名方式了。 地球的历史有45亿年了; 细菌、病毒,已经存在了30亿年了。 它们,就像万千生命森林中的蜜蜂,传递着信息,嫁接着基因。利用太阳的能量和地球的资源,它们创造出生物圈,同样创造出了人类。 人类只有200万年的历史。 不是细菌、病毒要侵袭人类; 人类作为病菌的子孙,才是这片土地的后来者。 单纯从数量来说,人体90%的比例都是细菌、病毒。 一个正常人体,拥有着100万亿数量的活跃细菌
科学和历史告诉我们:病毒并不可怕但不可以被消灭
avatar周掌柜频道
2022-04-21

一文读懂Lululemon高增长秘诀

作者|叶静 编辑|桑明强 成立10年不到上市,上市后市值从16亿美元飙涨到400多亿。 靠着惊人的成长速度,Lululemon一直是研究消费案例的中心。前不久冬奥会上,为加拿大队打造的冬奥系列羽绒服,让Lululemon迅速出圈,据微信指数显示,人们对Lululemon的关注度也在开幕式当天达到峰值。 相比耐克、阿迪达斯这类老牌运动公司,Lululemon靠卖瑜伽裤起家的出身显得小众。彼得·德鲁克认为,如果说增长布局是企业目的或者结果,其中推动增长业绩变量的关键则是用户,而人们在总结这家公司的成功经验时,往往将它增长的秘诀归结于洗脑式的营销:将品牌变成了信仰,而消费者成为了非理性忠诚的信徒。 新眸也曾在《瑜伽界的LV,Lululemon是如何做到的?》一文中详细解读过Lululemon的营销法则:一方面打造KOL团队,借助专业口碑提升品牌信任感;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展示店来具化社群效应,Lululemon遵循着典型的朋友圈传播法则。 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营销维度时,很容易忽略一个品牌的其它基本面,毕竟最健康的增长不仅是客户,因为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消费品牌,仅靠讲故事吸引用户就能实现持久的增长,企业如何提高在客户钱包里的份额地位,才是他们角逐的最终目的。 01 定位与定价 同样是瑜伽裤,价格300块和1000块,你会怎么选? Lululemon的一条瑜伽裤国内的零售价在750元以上,隔壁的耐克紧身裤价格还在300-700元区间徘徊,即便如此,瑜伽爱好者们仍热衷于为前者买单。 其实品牌从定位搭建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溢价效应。追溯Lululemon的高定价缘由,首先取决于它对目标用户的画像:24岁到36岁之间,年收入8万美元以上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有自己的房子,每天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锻炼,生活态度积极向上。 2000年到2008年之间风靡美国的“瑜伽热”,让被运动品牌忽视的女
一文读懂Lululemon高增长秘诀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