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财帝

在这里读懂新商业,微信公众号懂财帝(znfinance)

IP属地:未知
    • 懂财帝懂财帝
      ·05-13

      高瓴张磊的「朋友」与「敌人」

      图片 再顶级的捕手也难以抵挡时代的大势,无法全身而退,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下错棋子。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对价值投资的经典诠释,也是被外界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之一。 曾经,张磊在二级市场的言行被视为风向标。但近年来,他高调投资“吆喝”、低调减持或清仓,战绩少了往日的亮丽,投资者不再摸着他的石头过河。 张磊的高瓴资本(以下简称“高瓴”)钻监管漏洞,通过转融通绕道减持隆基绿能(以下简称“隆基”),被视作对价值投资和百万股民的又一次“背叛”。时隔5个多月,这场风波终于划下句号。 4月19日晚间,隆基发布公告,称高瓴旗下HHLR承诺在1个月内购回全部立案标的减持股份。当日高瓴已完成首次购回,持股比例由4.98%增加至5%,重返大股东序列。 同一天,高瓴宣布已募集完成一支规模约60亿的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比例,继续投资于A股市场。 在资本市场这个冒险乐园,投资者参与了造神的过程,却遗忘了失败才是常态。强如孙正义,2023Q2软银集团亏损353亿元人民币。   01 | 信仰崩塌   截至5月10日,隆基为18.62元/股,远低于高瓴35.6元/股的成本价,是目前其单笔亏损金额最大的投资,难怪张磊不惜踩红线,也要从隆基脱身。 2020年光伏板块欣欣向荣,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股价更是从低点11元,冲到72.55元的历史高位。 当年12月19日,隆基前大股东李春安因“个人资金需求”,将持有6%、对应数量为2.26亿股的股份,以70元/股、158.4亿元的作价,转让给高瓴。后来隆基送股票给老股东(转增),高瓴成本降到35.6元。 公开信息显示,因隆基送股,截至2022年中报,高瓴持有股份增至4.43亿股,持股比例为5.85%,到年末也没有变动。但在这期间
      38评论
      举报
      高瓴张磊的「朋友」与「敌人」
    • 懂财帝懂财帝
      ·05-13

      曹操出行冲刺IPO,李书福的资本版图再扩大

      图片 聚合模式下,高德打车是天花板,滴滴为C2C模式的天花板,但在B2C模式下,尚未有哪一个玩家成为天花板。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4月29日,曹操出行正式提交招股书,成为继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如祺出行之后,又一家冲刺IPO的网约车平台。   曹操出行上市并不意外。早在去年,就传出了其会在今年上半年申请IPO的消息。但和同行相比,曹操出行或许是比较着急的。   曹操出行孵化自吉利集团,李书福相当重视,鞭策高管要把曹操出行做到超越滴滴,也给予了众多资源支持,目前李书福旗下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83.9%。   李书福望子成龙,曹操出行却未能达到期望。以2023年的业绩计算,曹操出行营收106.68亿元,仅为滴滴的5.5%;亏损收窄至19.81亿元,滴滴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迫在眉睫的是,曹操出行已连续两年没有融到外部资金,日常经营主要依赖银行借款。去年从银行贷款三笔总计7亿元,期限均为1年,最近一期的还款时点为2024年11月。   而截至2024年2月29日,曹操出行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亿元,流动负债中存在借款51.76亿元,资金缺口近43亿元。   此外,曹操出行在融资过程中曾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若未成功上市,或将触发股权回购。   曹操出行来到了生死边缘,背靠资本操盘高手李书福,它能率先上市吗?   01 |李书福的厚望   “我们希望以曹操专车平台为起点,结合车载人工智能,优化智能网络空间,加快推进变革,把吉利控股集团从汽车制造商向交通运输服务商、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型。”在李书福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中,曹操出行无疑是重要一环。   曹操出行成立的时机,正是网约车混战正酣之际。   2015年初,滴滴打
      236评论
      举报
      曹操出行冲刺IPO,李书福的资本版图再扩大
    • 懂财帝懂财帝
      ·05-13

      高瓴张磊的“朋友”与“敌人”

      再顶级的捕手也难以抵挡时代的大势,无法全身而退,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下错棋子。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对价值投资的经典诠释,也是被外界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之一。 曾经,张磊在二级市场的言行被视为风向标。但近年来,他高调投资“吆喝”、低调减持或清仓,战绩少了往日的亮丽,投资者不再摸着他的石头过河。 张磊的高瓴资本(以下简称“高瓴”)钻监管漏洞,通过转融通绕道减持隆基绿能(以下简称“隆基”),被视作对价值投资和百万股民的又一次“背叛”。时隔5个多月,这场风波终于划下句号。 4月19日晚间,隆基发布公告,称高瓴旗下HHLR承诺在1个月内购回全部立案标的减持股份。当日高瓴已完成首次购回,持股比例由4.98%增加至5%,重返大股东序列。 同一天,高瓴宣布已募集完成一支规模约60亿的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比例,继续投资于A股市场。 在资本市场这个冒险乐园,投资者参与了造神的过程,却遗忘了失败才是常态。强如孙正义,2023Q2软银集团亏损353亿元人民币。 01 | 信仰崩塌 截至5月10日,隆基为18.62元/股,远低于高瓴35.6元/股的成本价,是目前其单笔亏损金额最大的投资,难怪张磊不惜踩红线,也要从隆基脱身。 2020年光伏板块欣欣向荣,龙头企业隆基绿能的股价更是从低点11元,冲到72.55元的历史高位。 当年12月19日,隆基前大股东李春安因“个人资金需求”,将持有6%、对应数量为2.26亿股的股份,以70元/股、158.4亿元的作价,转让给高瓴。后来隆基送股票给老股东(转增),高瓴成本降到35.6元。 公开信息显示,因隆基送股,截至2022年中报,高瓴持有股份增至4.43亿股,持股比例为5.85%,到年末也没有变动。但在这期间,隆基泡沫破灭,股价曾跌至39.76元,接近高瓴买入的成本
      209评论
      举报
      高瓴张磊的“朋友”与“敌人”
    • 懂财帝懂财帝
      ·05-13

      曹操出行冲刺IPO,李书福的资本版图再扩大

      聚合模式下,高德打车是天花板,滴滴为C2C模式的天花板,但在B2C模式下,尚未有哪一个玩家成为天花板。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4月29日,曹操出行正式提交招股书,成为继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如祺出行之后,又一家冲刺IPO的网约车平台。 曹操出行上市并不意外。早在去年,就传出了其会在今年上半年申请IPO的消息。但和同行相比,曹操出行或许是比较着急的。 曹操出行孵化自吉利集团,李书福相当重视,鞭策高管要把曹操出行做到超越滴滴,也给予了众多资源支持,目前李书福旗下Ugo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83.9%。 李书福望子成龙,曹操出行却未能达到期望。以2023年的业绩计算,曹操出行营收106.68亿元,仅为滴滴的5.5%;亏损收窄至19.81亿元,滴滴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 迫在眉睫的是,曹操出行已连续两年没有融到外部资金,日常经营主要依赖银行借款。去年从银行贷款三笔总计7亿元,期限均为1年,最近一期的还款时点为2024年11月。 而截至2024年2月29日,曹操出行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亿元,流动负债中存在借款51.76亿元,资金缺口近43亿元。 此外,曹操出行在融资过程中曾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若未成功上市,或将触发股权回购。 曹操出行来到了生死边缘,背靠资本操盘高手李书福,它能率先上市吗? 01 |李书福的厚望 “我们希望以曹操专车平台为起点,结合车载人工智能,优化智能网络空间,加快推进变革,把吉利控股集团从汽车制造商向交通运输服务商、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型。”在李书福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中,曹操出行无疑是重要一环。 曹操出行成立的时机,正是网约车混战正酣之际。 2015年初,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第一轮烧钱大战结束,并宣布合并,共同开启针对Uber中国的新一轮烧钱大战。 同年1月,则是网约车的重要节点。 一方面,老牌租车公司神州租车上线神州专车,数
      48评论
      举报
      曹操出行冲刺IPO,李书福的资本版图再扩大
    • 懂财帝懂财帝
      ·05-07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图片 新董事长谢宁和南京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巨大,继续“重仓”南银法巴消金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消费金融这一仗,南京银行必须尽全力拿下来。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南京银行2023年报中,罕见未披露子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数据。   财报仅显示:南银法巴资产总额334.52亿元,净利润1.11亿元,贷款规模达315.31亿元,较年初增加275.33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对于营收,只字未提。   不仅如此,消金业务的地位似乎也有所改变。   南京银行2021、2022年报中,消费金融被视为零售贷款的“三驾马车”之一。高层亦寄予厚望,行长朱钢在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南银法巴将打造零售业务新的增长期,同时也增强对母公司的支撑度和贡献度。”   而在2023年报中,相关表述变更为“零售贷款协同可持续发展”,并着重强调了业务的“利民惠民”属性,以及稳健发展的总基调。   新董事长谢宁掌舵,他出身监管机构,是否意味着经营方向的变化? 01|「重仓押注」消费金融 要知道,南京银行筹谋消金市场已有十余年。   早在2007年3月,其内部就成立了消费金融中心(CFC),但一直未取得牌照。根据监管规定,没有牌照,城商行消金业务就不能异地展业,资产只能放在表内,放贷杠杆也大幅低于持牌机构。   为了突破限制,2022年8月,南京银行以3.88亿元收购了苏宁消金41%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56%,跃居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   对此,有多家媒体报道,南京银行在与苏宁的谈判过程中表现十分强势,甚至不惜以新增授信作为条件。   尔后,南京银行更是“重仓”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3月,几乎在南京银行披露《关于收购苏宁消费金
      310评论
      举报
      谢宁掌舵南京银行:消费金融「削锋芒」?
    • 懂财帝懂财帝
      ·05-07

      冲破外资封锁:毛戈平如何逆袭成为国货美妆的「高端化标杆」?

      图片 懂财帝认为,强者恒强。毛戈平有望在未来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博弈中保持强劲竞争力,并率先吃到一部分时代红利,锁定长期成长性。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中国美妆40年浮沉,外资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在高利润的中高端市场,更是近乎垄断。   国产品牌在夹缝中艰难求生,但它们从未放弃逆袭翻盘的机会。   过去几年,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货美妆新势力”紧紧抓住线上红利,以“平价替代”和“国潮”概念为矛,猛攻中低端市场,目前已占据一席之地。   而毛戈平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它凭借硬核产品力、独特的渠道优势,解开了产品爆红和品牌长红的密码,也让人们看到了国产美妆的旺盛生命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数据,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毛戈平已跻身中国前十大高端美妆集团,其排名第八,而其他九家公司都是外资;旗下主品牌MAOGEPING已成长为中国前十五大高端美妆品牌中唯一的中国品牌,占据1.2%的市场份额。   尽管已经冲破了外资的重重封锁,但与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相比,国产美妆在研发、构筑多品牌矩阵以及全球化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而未来几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还将以8.2%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2027年将有望达到1.35万亿元规模。   商业机遇稍纵即逝。作为“行业老兵”和“高端化标杆”,毛戈平希望能尽快把差距补上。其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书,拟募集资金强化自身竞争力。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根据创始人毛戈平的构想,他要做一个值得中国人骄傲的高端美妆品牌。“品牌要走远,这才是我所追求的。” 01|国产美妆「高端化标杆」 “博主的皮肤状态好棒,日常用的面部精华是什么牌子的?”“妆后竟然没有卡粉,求推荐粉底和遮瑕的链接。”在小覃(化名)发布vlog后,迅速有粉丝留
      337评论
      举报
      冲破外资封锁:毛戈平如何逆袭成为国货美妆的「高端化标杆」?
    • 懂财帝懂财帝
      ·05-06

      宁波银行2024年增长逻辑,藏在金融科技里

      图片 宁波银行以金融科技为矛,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培养灵活适应的柔软性,正是穿越周期的长久发展路径。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24年第一季度,宁波银行开门红,业绩超预期。其营收175.09亿,同比增长5.78%;净利润70.13亿,同比增速6.29%。 从今年的第一份成绩单,可以看出宁波银行保持向上生长的态势,多项指标位居业内前列。 在整个银行业“双降”的当下,宁波银行仍能做到营收利润“双增”,有赖于规模显著扩张、净息差回升、成本支出减少等多重因素。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8882.0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51%,净息差为1.9%,环比上涨2bps,体现了该行稳健经营的长期主义和拓展市场的不俗成效。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经营,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并持续护航资产质量,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图片 01 |金融科技强支撑   宁波银行所在的浙江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11月底,注册资本在 1000 万以下的企业数量约 317 万家,占全省企业数量的85%。 基于这样的地域禀赋,宁波银行贯彻“差异化”经营的打法。深耕当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该行的经营主线,也是其强项。2023年末,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六成以上。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该行每年投入重资于科技研发,不断进行金融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模式的现代化升级。 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外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高,进出口企业规模庞大。 为此,针对客户的外贸业务特色,宁波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陆续推出了包括“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以及“波波知了”综合服务平台、“宁行云”云端载体等在内
      101评论
      举报
      宁波银行2024年增长逻辑,藏在金融科技里
    • 懂财帝懂财帝
      ·05-06

      “水仗”三十年:“瓶装水双雄”的恩怨情仇

      怡宝估值约为22.75亿美元,约合178亿港元,农夫山泉最新市值5358.94亿港元,二者相差30倍。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中国饮用水的“祖师爷”——怡宝,正冲刺港股IPO。 招股书显示,2023年,怡宝售出超过146亿瓶纯净水。按零售额计算,是中国饮用纯净水的龙头公司,市场份额达到32.7%。 怡宝也是唯一没被农夫山泉打败的纯净水品牌。 中国饮用水激战三十余年,钟睒睒先后发起三轮进攻,不仅击溃了乐百氏、娃哈哈等纯净水品牌,还将康师傅等矿泉水品牌“斩于马下”。 怡宝背靠国资,却愈战愈勇,其市占率逐步攀升,甚至一度成为“行业一哥”。如今在包装饮用水赛道,怡宝市占率达到18.4%,位居第二,仅次于农夫山泉(23.6%)。 而同时期,景田仅占据6.1%的市场份额,娃哈哈、康师傅的市占率仅分别为5.6%、4.9%,已经很难对头部公司构成威胁。 同样是卖水,但资本市场只给了怡宝传统公司的估值。根据今年2月,怡宝第二大股东麒麟控股的交易信息,怡宝估值约为22.75亿美元,约合178亿港元。 与之相比,农夫山泉被誉为“液体印钞机”,最新市值5358.94亿港元。 估值相差超过30倍,为什么行业老大和行业老二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01|掉队与逆袭 原因是,怡宝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1990年,中国龙环饮料(蛇口)公司生产出第一瓶怡宝纯净水的时候,宗庆后还在卖儿童口服液,钟睒睒刚刚成为娃哈哈在海南、广西两地的总代理,都还没发现瓶装水蕴藏的巨大商机。 搞房地产的王石倒是先发现了。次年,万科收购了龙环饮料51%的股份,把怡宝揽入麾下。但到1999年,王石大刀阔斧地剥离非核心业务,怡宝又被出售给了华润。 彼时,华润的重心都放在啤酒业务上,加上怡宝多元化战略受挫,华润一度想用它来置换达能在武汉、唐山的两家啤酒厂,最终未能成交。 而由于多次易主,怡宝失去了先发优势,与同业的差距越
      228评论
      举报
      “水仗”三十年:“瓶装水双雄”的恩怨情仇
    • 懂财帝懂财帝
      ·05-06

      宁波银行2024年增长逻辑,藏在金融科技里

      宁波银行以金融科技为矛,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培养灵活适应的柔软性,正是穿越周期的长久发展路径。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24年第一季度,宁波银行开门红,业绩超预期。其营收175.09亿,同比增长5.78%;净利润70.13亿,同比增速6.29%。 从今年的第一份成绩单,可以看出宁波银行保持向上生长的态势,多项指标位居业内前列。 在整个银行业“双降”的当下,宁波银行仍能做到营收利润“双增”,有赖于规模显著扩张、净息差回升、成本支出减少等多重因素。 财报显示,宁波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8882.0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6.51%,净息差为1.9%,环比上涨2bps,体现了该行稳健经营的长期主义和拓展市场的不俗成效。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经营,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并持续护航资产质量,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01 |金融科技强支撑 宁波银行所在的浙江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11月底,注册资本在 1000 万以下的企业数量约 317 万家,占全省企业数量的85%。 基于这样的地域禀赋,宁波银行贯彻“差异化”经营的打法。深耕当地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是该行的经营主线,也是其强项。2023年末,宁波银行对公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六成以上。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该行每年投入重资于科技研发,不断进行金融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模式的现代化升级。 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外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高,进出口企业规模庞大。 为此,针对客户的外贸业务特色,宁波银行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陆续推出了包括“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以及“波波知了”综合服务平台、“宁行云”云端载体等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某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超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66评论
      举报
      宁波银行2024年增长逻辑,藏在金融科技里
    • 懂财帝懂财帝
      ·04-23

      网约车上市混战,如祺出行押注Robotaxi翻盘?

      图片 如祺出行、滴滴、嘀嗒,分别代表着网约车不同的商业路径,谁最先登陆港交所,也是验证在合规性与规模化之间,谁先胜利。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近日,如祺出行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网约车上市之途向来坎坷。滴滴曾被港交所拒绝,突击纽交所上市不久,便遭遇溃败,如今退居美国粉单市场。嘀嗒五次申请,近期才终于通过证监会备案,迈出重要一步。   究其原因,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各平台创新有限,也没有哪家找到规模化与合规性平衡的最优解。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如祺出行的注册用户数为 2380万名,月均活跃司机达3.7万名,日单量峰值超过37.5万单。   相较之下,滴滴拥有4.5亿用户、超过2100万车主、日均单量3300 万单,嘀嗒也有超1.8亿用户、认证私家车车主约1520万名。   体量差异影响了估值,如祺出行已完成4轮投资,B轮交易后估值为53.6亿元,和滴滴的160亿美元、嘀嗒的100亿元相差甚远。   或许看到了自身作为网约车平台的局限性,如祺出行要争下的,并非港交所“出行第一股”,而是“出行科技第一股”,试图讲述关于自动驾驶、科技服务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如祺出行能成功说服资本市场吗?   01 |另辟蹊径还是难觅缝隙?   与滴滴、嘀嗒相比,如祺出行在全国的知名度不算高。其实,它也出自豪门,背靠广汽集团和腾讯。   打开微信的“出行服务”,如祺出行即使价格更高,但仍被推荐在“经济型”最前列。可见,腾讯还是重视如祺出行的。   图片 如祺出行诞生时,网约车市场已是红海,“一超多强”格局固定。为避开滴滴的锋芒,差异化成为如祺出行的生存之道。   一方面,它采用“涟漪模式”,先在经济发达的大湾区
      339评论
      举报
      网约车上市混战,如祺出行押注Robotaxi翻盘?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