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自研芯片背后的艰辛故事

小米做芯片的公司叫松果电子,成立于2014年10月,当时松果电子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签署了《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联芯科技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

2017年2月,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松果电子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手机所用SoC芯片主要包括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和BP(Baseband Processor,基带芯片)两部分,其中手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应用程序跑在AP上,BP主要负责手机与附近基站的通信。当时,澎湃S1这款SoC芯片的BP部分,主要搭载的五模LTE基带,就是来自联芯SDR1860平台。

澎湃S1在松果电子成立不到3年的时候就推出,震惊了不少人。当时,雷军解释了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芯片,因为“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在2014年10月16日成立松果电子来做自己的手机芯片。”

当然,雷军从一开始也意识到了做芯片的难处,表示“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元,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

当时澎湃S1从项目立项到最终芯片量产,只花了28个月时间。不过澎湃S1芯片上市后有点雷声大雨点小,销量不佳。在技术上,澎湃 S1芯片和高通、联发科等厂商的芯片工艺差距较大,澎湃S1芯片采用的是28nm制程,而当时主流的手机处理器已普遍采用16纳米或14纳米的工艺。

此后,从2017年至今,澎湃S1的迭代版本——澎湃S2一直没有发布。

芯片在完成设计之后,还面临流片、量产等难题。华为在芯片自研的过程中吃了很多亏,质量现在才跟高通一个水平。

S1、C1之后,小米$小米集团-W(01810)$ 宣布了第三款澎湃芯片——澎湃P1。

澎湃P1是一款智能充电芯片,做到了续航和充电性能的最佳平衡,实现单电芯120W有线秒充,相比双串电芯效率更高。

澎湃P1是首个谐振充电芯片,拥有自适应开关频率的4:1超高效率架构,谐振拓扑效率高达97.5%,非谐振拓扑效率为96.8%,热损耗直线下降30%。

昨晚发布的小米12 Pro是第一款搭载澎湃P1的智能手机,它支持有线120W澎湃秒充、50W无线秒充和10W无线反向充电。

这几年,手机厂商都开始了芯片研发。国外有苹果、三星,国内有小米、华为、OPPO、VIVO。

苹果$苹果(AAPL)$ 发布自研 5nm M1芯片,结束了英特尔对苹果笔记本电脑CPU的垄断局面。苹果因为M1芯片节省了约25亿美元的硬件成本,苹果采用自研芯片,每年等于省出4.25个小米的利润,大约0.78个华为赚的钱。说明了自研芯片的好处。

华为早在 2004年就开始投入手机芯片研发,2009年,华为海思推出了第一款手机应用处理器K3V1,但由于策略失误,K3V1“阵亡”在了上市前夕。一年后,华为推出了首款支持 TD-LTE的基带处理器巴龙700,为华为手机的崛起打下了基础;2014年,华为麒麟920问世,后来又推出了升级麒麟925、麒麟980、麒麟990等,麒麟系列芯片助力华为手机登上了巅峰。

当下全球芯片短缺压力山大,中美贸易关系又充满不确定性,华为芯片被禁事件敲响警钟,芯片自主化问题备受关注,对于小米厂商来说,开始布局自研芯片是缓解“缺芯”之痛的一种解决方案。小米新款自研芯片的推出,也为国产自研芯片注入了新的力量。@小米公司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