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三观!

   今年的315又是刷新大家三观的一天,一些商家的底线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几年直播带货成了行业的香饽饽,动辄以万为单位的销量,惊诧众人。一些直播间,随随便便就能几十万几百万的观看量,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点赞,商品放出链接,销量就成指数式增长,日销10万+不是梦。

   不可否认我们拥有庞大的网购大军,但大家的钱也不是这样造的,这些数据背后有多少水分,只有商家们知道了。

   最近晚会就曝光了某网络水军操控直播间的问题,只用一台手机就可以操作200-2000台手机,达到同时操纵两万个水军的效果,所以直播间看到的某些活人,很有可能就是个“托儿”。

   甚至还有一条龙服务,点赞量、评论量、在线观看人数等等,都可以明码标价,价格还很亲民,所以一些看似热闹的直播间,不少是由水军撑起来的,甚至一些粉丝数量,也是刷出来的。

   除了在流量上的包装,还有在剧情上的包装,以前直播间总爱上演“砍价大戏”,总有宁愿自己赔钱也要把优惠送给“家人”的热心主播,但套路看多了,大家回过味来了,也就不上当了。

   于是现在又出现了“苦情戏”,“儿子”们专门骗老人买“神药”。

   提前设计好剧本,雇人来演戏,通过普通家庭矛盾的戏码让中老年粉丝感同身受,并自称为“儿子”或“女儿”,叫粉丝为“爸妈”,再顺势将戏中的药品卖给中老年粉丝。不得不说主播的演技不当演员可惜了,丝滑程度甩了小鲜肉好几条街。

   当然这“儿子”也不是白当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切皆因有利可图,主播绕这么一大圈实际就为了卖药。

   晚会曝光的这款“神药”,实际成本只要1.2元,但直播间却卖99元10盒,主播卖一单佣金80元,目前已经卖掉了一两千万盒,也就是说销售额一两个亿,算下来主播们的佣金也是千万上亿级别。难怪一些没听过名字的主播,逮着偷税漏税罚款都天文数字,相比之下,咱们的想象力还是太保守了。

   流量数据是包装,上演苦情戏也是包装,包装的目的是为了数据好看,营造人气火热,进而收割粉丝。同理,产品包装、业绩包装、甚至财报包装,也是为了获取投资者人信心,所以包装这事,存在于各行各业,有些浮于表面的数据,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充其量也就是个参考数据。

   四大行总是大企业吧,下面的员工们有业绩考核要求,有时候考核最后一天存款、贷款达不到业绩,总有找人冲量的时候。认识的一个人,账上一直都留存了N百万的资金,专门给四大行做冲量业务,一天1.2‰的补贴,一天就能赚几大千,相当于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了。算下来年化能上40%,但通常这种冲量就一天,一个月多串几单也足够了,像这种几乎是没什么风险,顶多就是业务员承诺的补贴不到位。

   还有像很多年前,某些Y行只要你存够了多少钱,就能安排个人进去上班,甚至存的钱多了,还能挂个职。有需求就有市场,只有人需要这种东西,自然就有人去销售这种东西,所以有些数据,就是这样冲量冲出来的,和刷人气、刷流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不免也有包装的成分。甚至有些债券都搞违约了,利润还做的老高,毕竟有利润才可以搞分红,这钱才能揣进股东的腰包,至于公司欠的钱,那就和股东无关了。

   因此有些时候不要迷信数据,把数据当成万能标杆,包装出来的东西,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最原始的东西是什么,这个包装是锦上添花,还是挂羊头卖狗肉,需要甄别。有些东西看着玩的热闹,它并不一定能赚钱,很有可能是别人挖好的坑,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世界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

# 闲聊几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7

  • 推荐
  • 最新
  • 早知
    ·2023-03-19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回复
    举报
  • 广阔无疆
    ·2023-03-19
    回复
    举报
  • 张士平
    ·2023-03-19
    好的
    回复
    举报
  • 倪文珍
    ·2023-03-19
    已阅
    回复
    举报
  • 紫贝壳1
    ·2023-03-19
    回复
    举报
  • 李玉清
    ·2023-03-19
    回复
    举报
  • 银环蛇
    ·2023-03-19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