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霖资本:美股IPO正回归常态,未来2年将是赴美上市窗口期
从去年年底亚朵赴美IPO破冰到如今显露出的“热潮”苗头,中企赴美密集上市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中概股的窗口期或许已经到来。上周,启霖资本成功举办2023年中概股投资论坛,通过经验分享和深度对话为中概股投资市场带去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为什么说窗口期已至?企业如何把握机遇?本次,我们将提炼论坛中的精彩观点,全面看待当前形势并延伸出新的思考,为企业和投资人带来借鉴和指引。
一、第5波赴美IPO热潮?
美国市场一直是中企在海外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过去几年里充当着重要的融资角色。随着互联网兴起,新经济产业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粗略统计,过去中国公司共经历了4波赴美上市热潮。第1波浪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同步,以千禧年前后为节点,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 $网易(NTES)$ 先后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第2波浪潮以携程、百度为代表,出现在2005年;第3波浪潮是2014年,代表企业是京东和微博;离我们最近的第4波浪潮出现在2018年-2021年这个区间,代表企业如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而言,已有212家中概股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4871亿美元(截至上周)。
随着12月15日中美审计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摘牌”倒计时进入重置,美国股市基底优势叠加国内经济环境向好,逐步刺激投资信心回升,中概股冲击美股市场正在提速。据启霖资本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家中企成功赴美IPO;从12月截至目前,已有分蛋科技、新瑞鹏宠物医疗等十余家中企披露招股书,意欲赴美上市。
三大指数的恢复也是IPO市场向好的一大预兆。截至今年年初,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大概涨幅为15%-20%,美股指数上扬较多、二级市场恢复会给企业和投资人更多信心,势必带来下一年IPO个数大幅上涨。
过去几个月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中概股冲击上市成功的案例。亚朵 $亚朵(ATAT)$ 、禾赛科技 $禾赛(HSAI)$ 、量子之歌等几个中概股先后上市,标志着美股市场从破冰到回暖。其中禾赛科技的上市更是给予业内极大的信心,发行额达到了20倍,已经回到了过去几年最高峰的水准。
据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分析,目前赴美排队上市大部分是存量,即2021年启动赴美IPO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成的企业,还有一些增量的公司。因此初步预测,现在开始准备明年初完成IPO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二、内外利好打开窗口期
二级市场的数据表现不俗,国内外政策和企业发展环境变化也在释放积极信号。启霖资本合伙人岑赛铟预测,2023年到2024年将是去海外上市融资的重要时间窗口。
国外来讲,中美审计监管已达成协议,可视为中概股退市和上市的最大风险解除。这也是今年以来几家中概股纷纷上市的前提之一。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中企赴美上市的通道其实从未消失。此前的十几年间,中国公司在美上市不需要和其他国家一样,接受审计底稿审查,但随着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通过,规定中国企业在三年之内让美方审查审计底稿,否则无法在美上市,已上市的企业也会面临“摘牌”。这意味着美方决定收回给中方这方面的“特权”,公事公办。所以近两年中企赴美遇冷不是因为路堵了,而是因为路上多了几条减速带。直到如今中美双方再次达成合作,中企赴美的通道才再次畅通。
审计底稿这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最大风险点暂时得到解决的同时,国内政策方向也有转变。去年年底开始,各部门纷纷发声支持中国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中国证监会表示,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与此同时,近日业内流传A股IPO红绿灯相关文件更新,资金将偏重那些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的企业,包括芯片、新能源、大数据、创新药等硬科技类企业,而不是消费、影视娱乐、互联网等行业。
结合监管层对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声音以及A股IPO相关变化,可以初步推测上层对产业、资本未来规划的路径思路。启霖资本合伙人岑赛铟认为,一方面A股不支持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另一方面,国家在逐步打通到海外上市融资的路径。这些信息或许指向“行业出海”,即鼓励这些难以得到A股支持的行业,去海外利用国际资金支持企业自身发展。
开年以来,得益于中国向好的经济环境和乐观的增长前景,中企似乎正在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2022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我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2%,价格形势保持平稳。我国经济保持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尽管同处急剧变幻的国际环境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中,中国的经济大盘却能保持平稳发展,是全球经济最具韧性的国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GDP增速处于较快的水平,且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放开后的防疫政策,消费和经济活动的超预期恢复,都在不断提高外资对中企的期待。近期就有不少外资机构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上调至5.2%。高盛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上调至5.5%。可见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抱持极大的乐观态度。
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长期效益显现。荔枝集团财务副总裁及代理CFO鲁成方结合自身经验谈到,过去两年市场经济不好,上市企业都在增强内部驱动力追求更良性的发展,如今大多数企业的自身经营能力已变得更强,整个财务表现更好,传统的互联网烧钱模式已经不是主流。
2023年,能感觉到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关注度比去年明显提升,市场能够快速捕捉企业热点并给予明显反馈。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令人期待。
三、把握窗口期
对企业来说,利用好资本市场将会对自身发展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
特斯拉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市场黄金期的典型案例。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分析道,2009年美国市场出现牛市,2010年特斯拉旋即上市,融资2亿美元,对应估值17亿美元,在十年间的增发后市值曾高达万亿美元,即使去年回落也还有几千亿美元,十几年的牛市让特斯拉成为了一个体量庞大的超级企业。前面也提过,今年上半年上市的企业大多数还是2021年的存量,如今市场转好就开始排队上市。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显然选择余地更大。
克服时间差抓住窗口期,需要提前做好上市准备。如果有上市计划,可以从审核的角度出发,先准备向SEC递表,再去等待风口。今年首家中概股量子之歌一个月就完成上市,也是因为其花费了很多时间去做前期工作。
当然,美股较短的准备时间和灵活的审核机制也赋予了其更多余地,现在开始准备,到今年下半年三四季度或是明年年初就有可能赶上窗口期。另外,在再融资方面,美国从锚定投资者到最后发行周期短。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整个估值和资本市场出现热度也更容易快速把握。
最后,对未来资本市场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要看到更多挑战。中美双方达成审计监管协议之后意味着目前风险已经解除,但不代表未来没有风险。因为美国的监管机构未来会长期持续视察做中概股IPO的审计事务所底稿工作情况,在这种PCAOB常规性工作下,对企业内控要求更高,企业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和研究,保证自身合规性,提升对资本市场的应变能力。
(声明:本文全部内容仅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