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五六七八九”,更上一层楼
@经济观察报:
编者按:2012年至今的十年时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换挡,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在经济的起伏中保持了增长的韧性,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的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 在规模增长之外,十年时间中,民营企业在起伏的经济中发生了何种变化,遇到了何种问题,是否寻找到了前进之途,其脉络和解答或许就藏在庞杂、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之中。 陈永杰/文 4年前的2018年11月1日,国家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是对民营经济地位与作用四十年大变局做出的最权威评价。 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有更新和更多的数据、更具体地证明上述重大判断:民营企业以占用不到30%的国家自然(土地、矿产等)资源和金融资源,不到40%的政府科技投入资源,创造了全国50%以上的投资、税收和进出口,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产品,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创造了全国10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来源! 未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将如何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是否会进一步提升?**二十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向中国与世界做出了庄严承诺与美好描述。同时,**二十大重申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期方针,并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要求。下面,我们结合二十大报告描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就其中的三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与民营经济主体作用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通过简单计算,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至少要保持6.8%的增速! 2020年,发达经济体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4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超过3万(意大利为3.1万、西班牙为2.7万)美元,以此为参考标准,即2035年全国的GDP达到约40万亿美元(假设人口规模基本不变)左右。这相当于2020年美国GDP总量(21万亿美元)的2倍左右。这是一个空前宏伟的大目标。 假如按“十三五”期间的平均汇率1美元兑换6.76元人民币计算,届时中国的GDP总量要达到270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中国的GDP为100万亿元,这意味着2020-2035年的15年间,中国GDP总量要增长1.7倍,年均增长6.8%左右!这里尚未考虑发达国家自身也要再发展15年! 国内各方面专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有多种预测,可概括为:1,“保(底)4”;2、“稳(定)5”;3、“争(取)6”;4、“冲(刺)7”。主流观点是“稳5”与“争6”。 宏伟目标的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冲7”,“争6”只能实现9成,“稳5”只能实现8成,“保4”只能实现7成。从世界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史比较看,在高基数之上,再要连续高增长15年,实现“保4”已属很优秀,“稳5”、“争6”已属于特别优秀,“冲7”则是超级优秀。 不管是保底的4%,还是冲刺的7%,这都已经是全球经济大国中新的高速发展了!中国能否再创人类历史空前纪录,中国抱希望,世界在等待。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上大台阶,最大主力仍是民营经济。 2010—2020年十年间,全国GDP年均增速为6.8%,其中前5年为7.9%,后5年为5.7%,增速降低1/4多。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6.4%,其中前5年为7.8%,后5年为5%,增速降低1/3。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绝对数计算)年均增长4.5%,其中,私营工业7.1%,国有工业3.7%,外资工业2.6%。 2012—2021年的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按绝对数计算)年均增速为7.8%,民间投资年均增速为8.0%。前5年,全国投资和民间投资年均增长率都是10.4%,后4年,分别增长4.6%和5.2%,增速降低一半。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民营、国有和外资,目前大约各占GDP的65%、25%和10%。 以下是简要计算的全国GDP在保持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下,各类企业未来在GDP的总量和份额。(见表1) 若保持目前政策力度格局基本不变,三驾马车仍保持过去十年(2010—2020)的增长速度,民经高于国经,国经高于外经,增速若有变化,三者同步增减。那么,到2030年,民营经济将占75%左右,国经占20%左右,外经占5%左右,以后若干年各自的占比可能基本稳定。 若调整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明显提升国企发展速度,适度超过民企速度,更超过外企速度,则到2030年,民营经济将占65%左右,国经占30%左右,外经占5%左右,以后若干年各自的占比可能基本稳定。 若大力度调整政策,大幅度提升国企发展速度,明显超过民企速度,民企速度下降,但高于外企速度,则到2030年,民营经济将占60%左右,国经占35%左右,外经占5%左右,以后若干年各自的占比可能基本稳定。 不管今后政策是基本保持不变,还是适当调整,甚或重大调整,民营经济仍然都是中国经济最大主力。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已经形成的一个基本国情,一种基本经济格局,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难以根本改变。 今后,如果不是保持与扩大民营经济主体地位与主力作用,而是降低其地位与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重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 一是中国经济增速要“保(底)4”“稳(定)5”“争(取)6”“冲(刺)7”的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二是中国庞大的城镇就业,特别是新增就业和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主要靠谁来解决? 三是中国城镇目前有3亿人口、今后农村还要转移2亿多的低收入人群,多半需要逐步进入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自身收入水平要逐步提升到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至少门槛水平,这一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四是中国巨大的外贸出口总量的保持、增量的提高,庞大的出口顺差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五是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总量保持、甚或有所增加的来源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六是中国财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还有七、八、九、十,乃至更多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靠谁来解决?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和基本政策是,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重点关键行业领域中的骨干与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外资经济在重要新产业、新技术行业领域中的引领作用。 三驾马车共同发展,各归其位,各显其能,平等保护,公平竞争,相互协调,相互融合!这是中国式改革开放、中国式社会主义、中国式市场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更具根本性的特点! 二是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了到20世纪末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将其量化为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的小康生活水平目标。**二十大在过去的“四个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并将其量化为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现代化是人类追求高级文明的一个主要理想与目标。西方现代化国家在实现这个理想与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西方现代化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现代化的样板,提供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展示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现代化的共通特征。脱离这个基本共通特征,就不是现代化国家。与此同时,西方各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有各国的自身特点。 中国在过去的“四个现代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仔细分析这五个基本特征,其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准则和共通特征,并无根本区别。当然,就像其他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都有自身现代化的特点或特殊性一样,中国也有自身现代化的特点或特殊性。但最基本的特征应是相通和共通的。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十四亿,规模巨大这是事实。但印度也在追求现代化,印度人口马上超过中国,印度的现代化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并且,相对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承载的人口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德国等现代化国家,其人口规模并不算小,而其人口的密度远大于中国,其人均的土地与矿产资源量,更是远低于中国。因此,考虑人口规模问题时,人口的绝对规模数量很重要,而人口的相对规模数量即人口密度,同样重要。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我们正在追求的目标,但并非已经成为现实。衡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国家有两条基本成功经验与基本标准:一是人均GDP或人均收入居于世界高水平,如目前是3万至4万美元;二是基尼系数较低,比如在3.5甚至3以下。中国的人均GDP目前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上限水平,但中国的基尼系数进入了4.5以上的世界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行列。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矛盾与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的未来目标,我们目前离此目标还很远;我们虽然正在不断地追求,但实现的难度之大,可能远大于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同样并非已经成为现实。两个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相互协调,也是世界各国基本公认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物质文明自然要追上去,精神文明也要追上去。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这是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早已提出的口号与目标追求。西方国家是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深深地认识到人类追求现代化时破坏自然环境的沉重代价。中国四十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其对自然环境的严重负面影响,是历史空前的,更是世界少有的。中国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巨大问题。我们正在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只是结合中国的特点,提出中国的方案,反复强调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大,经济体量大,特别是制造业庞大,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中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认识到战争对人类进步的灾难性影响。因此,二战之后,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和平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过去是战争的严重受害者,因此,中国更加珍惜和平、追求和平。中国在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再到中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一直奉行与各国和平共处原则。这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未来,中国在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现代化强国的行程中,更要强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主体是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市场主体是国企、民企和外企三驾马车。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看,三驾马车各自都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从各自角色的作用分量看,民营经济起着最大的主体作用。 一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力人口规模巨大,城镇劳动力人口规模巨大,城镇劳动力中民营经济劳动力人口规模巨大。中国人口十四亿,其中,劳动人口7.5亿;劳动人口中,城镇近4.7亿人;城镇劳动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人口占80%;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口中,几乎百分之百由民营经济提供;农村转移城镇就业的人口,绝大多数也由民营经济承接。由此可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体体现者或担当者,就是民营经济。这完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民营经济承担这么巨大规模的就业、新增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中国人口和劳动力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二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目前阶段,最根本的是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减少低收入人群比例,缩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营经济。中国目前高收入人群大约1亿人,中等收入人群大约4亿人,低收入人群大约8亿-9亿人。除农村外,城镇中等收入人群的一半、低收入人群的90%以上,归属于民营经济领域,主要是民营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体户。总体看,民营经济是中国共同富裕的主要担纲者。如果民营经济中的几亿低收入人群的多半人口不能进入中等收入人群,中国的共同富裕就实现不了。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特别是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才有条件真正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减小低收入人群比例。 三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是对政府的要求,是对全社会的要求,也是对三大市场主体——国企、民企和外企的要求。由于民企数量庞大、就业队伍庞大、企业体小而分散、经营环境条件相对低下、人员文化技能相对不高、产品服务质量问题较多、劳资矛盾纠纷相对较多等因素,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任务,落在民营企业身上的更重、更大、更多、更广和更难。如果中国广大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两个文明协调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就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主要微观基础。 四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到的共识结论。回首过去发展,国企、民企和外企,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严重问题。几十年来,中国大地上大量地、长期地、广泛地存在的,诸如滥采乱挖、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相对而言,发生在民营企业身上的数量更多、问题更大、矛盾更深、影响更广、解决更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人有责,家家有责,企企有责。其中,民企、民企老板、民企员工面临的责任更多、更重、更广。因此,可以说,民营企业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担纲者。 五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发展,既是国家大事,也是企业大事。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国际条件。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是和平发展的微观担当者、体现者和践行者。民营企业是中国外贸的最大主体,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群体,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群体,也是中国在境外参与当地市场平等竞争的最大群体。中国民营企业要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使者,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平发展、平等发展、合规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系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