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过股灾
在港股投资这些年,我有个体会,港股每隔几年就会给你提供上重仓的机会,这种机会来源于极度低估。太远的不提,近几年就有,2016年,2018年,2020年初,以及现在。把握好每一次危机,都能让资产上一个台阶。
现在看,未来5年15%的增长预期,以及8%的股息(某材),或者未来5年10%预期增长,12%股息率(某油),只是平平无奇,还能找出更便宜,或者增长预期更好的股,其实换个市场,换个时间节点,这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作为一个老股民,我想聊聊,每次都一样的事,和这次不一样的事。
市场从不缺乏解释家,所谓“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不管市场跌得有多惨,股票有多么低估,总有分析师会告诉你,当前的低估是合理的,以及为什么还会跌更多。永远都不用怀疑,股价最低的时候,是利空消息最多的时候。
2016年在担忧港股边缘化问题,18年在担忧茂@易战,20年担忧疫情,22年担忧果进民退。分析师永远担忧,但长期看,港股兜兜转转总能新高。这个道理,放到A股市场其实也一样。只是A股相对更看重预期,所有的判断要更领先一个身位。
每一次下跌的理由,似乎都是充分的,致命的。但最终,大盘总会涨回去,有些利空因素被证伪了,如港股边缘化。也有一些,甚至一直没有消除,比如关税、毛衣战,疫情,汇率。只要市场开始趋势性上涨,市场马上不关注了这些负面,分析师开始唱“只要赛道好,神都挡不了。”
每一次危机,不被吓掉仓位,也不被过高的杠杆杀死,赚钱,事后看总是理所应当的。只不过身在浪潮中,或多或少有焦虑罢了。
如果想在理所当然的利润之外,多赚点,得到超越指数的表现,就需要一些主观的判断。这是我的第二部分,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每次大跌都是买入的良机,但是每次大跌之后,并不是所有股票都又创了新高,更不是所有股票都同步反弹。不同的时空环境下,需要有不同的配置策略。
如果对比上一次港股深跌,2020年3月国内的疫情已经彻底被控制,国外的疫情严重,是美股暴跌带动港股暴跌,对于那时候的A股和港股来说,主要是流动性危机,基本面没毛病,甚至于我们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看到,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出口红利,人民币不断升值。再看2022年,年初先是Omicron重创香港,接着防控又几乎瘫痪了华东经济圈。2020年,我们展望短期的企业财报,除了航空等极少数行业,总体不必担忧,某些行业,比如地产,电商,短视频甚至交出了颇亮眼的答卷。而22年除了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少数行业,多数行业的短期业绩雷声隆隆。2020年,疫情只是经济发展中的暂停键,一切的节奏,在疫情控制以后,立即重回轨道。经过了3年的疫情,站在22年年中,高教,地产,互联网平台,已经不再是暂停,而颇有些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此外,值得重视的是,经过了20年,21年连续两年抱团恶炒,港A股不少赛道的估值,仍然高高在上。
以上是企业和估值基本面的情况,如果看看流动性,也就是资金面。2020年,美股连续熔断,史诗级暴跌,接着就是美联储开直升机撒钱。整个20-21年,资金面极为充裕,特别是市场上的美元资本,高瓴在港股有了点石成金的钞能力,点谁谁翻倍,甚至翻十倍。美元泛滥之下,新能源股,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屎币,傻币,群魔乱舞。22年,俄乌冲突了,大宗商品疯了,通货膨胀破了40年来的记录,Terra币几个小时从100跌到0.1,比特币从6万美元跌到2.6万,美股连续数月下跌,美联储这还没有开始正式缩表呢。国内的资金面情况也不好,四月的社会融资你们都看到了,居民和企业可能都无心更无力举债。
是不是就没法投资了,倒也不至于,假如是纯价投,不可能因为一两个财报季预期不佳就把下金蛋的鸡给卖了。从投机来看,20,21年美国经济总体上都不好,美股如火如荼,只要钱够多,猪都能飞。22年,经济基本面和预期都够差,对于国内货币政策,可以有更多期待。虽然有人认为,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都会限制人行的宽松,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书生之见。如果再不拿钱出来纾困,倒闭潮,断供潮,各种花样的危机都来了,还顾得上那么多?而且,我认为真正限制货币宽松最大的阻碍——房地产已经根本上预期被扭转了。央行宽货币,只要房价不发疯,其他的需求,旺盛一点对经济没有坏处,毕竟现在国内的经济是过冷,而不是过热。
基于以上的一些事实和分析,我们把布局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避险,在熊市过程中少亏一点,其次是进攻,如果当局开始救市,买什么能尽可能多获取收益。
简单说,要想少亏,得买疫情中受伤不太重的、低估值高分红的企业。比如说,我和不少人讨论过航空股、博彩股的抄底价值,最后的结论就是,三年多和未来还没有时间点的疫情,已经让航空股,博彩股受伤过重,这种重伤,可能会变成政策性的股票增发,那么股东权益就在低价被摊薄了,虽然破产的危险解除了,但抄底的意义实际上也就失去了。甚至像是博彩股,要是股价进一步下跌,然后再被摊薄权益,那对投资来说,就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而想多赚,首先是金主要喜欢,中美宽货币一个主要的区别可能是,美国是直接给居民发支票,那居民的偏好,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和估值,疫情来了以后,美国给居民发了很多钱,居民开始居家办公,在家购物,购买游戏,电影等虚拟产品,所以电子产品,电商,游戏等产品热销,推动股价和利润同步创新高。国内未来,不管是“消费券”,“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又或者投资稳增长。总归,国内花钱的主体,不太一样,消费偏好也不太一样,被花钱企业的日子,总就会过得比较好,甚至能够获得高速增长,这种企业的股票也容易获得更高的反弹回报。你想想,哪些行业更容易在稳增长政策到来以后,获得金主的青睐,被花钱?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稳赚姐姐·2022-05-19前面的分析喜欢,后面感觉虎头蛇尾了1举报
- 哎呀呀小伙子·2022-05-18国内的经济不是过冷,而不是过热?没看懂点赞举报
- Julio堂·2022-05-19有点意思,看问题高屋建瓴又引发思考,如果结尾不是再留引子的话[贱笑]4举报
- Max虎·2022-05-19疫情开始那会儿发过消费券,基本是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最近一些城市购房政策放松了,但大家都反应平淡,假如楼市回暖会成为很多炒房客最后套现的机会!1举报
- 和时间赛跑zilong·2022-05-18老股民怎么从2016年谈起,一般2008年吧3举报
- 猛逃·2022-05-19大趋势已经变化了,今后也就是有点小机会就投投机而已……1举报
- 福斯特09·2022-05-18大宗商品疯了,通货膨胀破了40年来的记录,大宗商品应该还有机会1举报
- 先救我她有对象·2022-05-18股价最低的时候,是利空消息最多的时候,这话我比较认同1举报
- 老夫的少女心_·2022-05-18哪些行业更容易在稳增长政策到来以后,获得金主的青睐,被花钱?1举报
- pxczy·2022-05-19不错 不过后面不够通透1举报
- sway·2022-05-18竟然以一个问号结尾,说的全是废话1举报
- 小时候可帅了00·2022-05-18难得的理性的声音,感觉你看到了很多人看不到的东西点赞举报
- 低买高卖谁不会·2022-05-18看着大方向炒股确实是一种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很多人不具备点赞举报
- 丹尼尔加·2022-05-18这么好的文章竟然没有什么人气,这个很是不科学呀点赞举报
- 豆腐王中王·2022-05-18嗯,文章有点点枯燥了,可读性不强,但是文章干货很多点赞举报
- 刀哥拉丝·2022-05-18把握好每一次危机,都能让资产上一个台阶,现在就动手吗?点赞举报
- 张阿瓜·2022-05-20最后一个问号让我很难受点赞举报
- 豆豆天下·2022-05-19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点赞举报
- zara·2022-05-18看问题看不到本质点赞举报
- dongzz·2022-05-18哪些行业更容易被花钱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