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财报季“见光死”?究竟哪些资金在预期炒作?

近两周公布财报的港股公司有不少都迎来了回调,即使业绩本身并无大碍,但也遭到了投资者抛弃。盘中的 $舜宇光学科技(02382)$ 大跌-11%、 $比亚迪电子(00285)$ -10.65%。

以舜宇的业绩为例,虽然称不上“完美”,但市场对此的预期也较为充分。综合来看:

  1. 车载镜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智能手机市场复苏(手机镜头及模组出货量分别增长13.1%和13.3%,高端机型渗透率提升),因此收入端增速也超预期

  2. 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成效,因此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改善;

  3. 重要的是市场的看法,从盘面上表现,可能担忧2025年复苏不及预期,尤其是手机光学业务。

结合上周,不少公司,尤其是科技、消费行业的公司在财报公布后也出现了“见光死”。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

$金山软件(03888)$ (-5.55%)

$安踏体育(02020)$ (-4.85%)

$众安在线(06060)$ (-5.21%)

$名创优品(MNSO)$ (-8.90%)

甚至股王 $腾讯控股(00700)$ 在财报后也大跌3.8%。

这一系列的反应也给这波中概股”高预期“的行情走势带来负面反应,更像是一种”利好出尽“的集体抛售,而非针对业绩本身的评判。

那什么样的资金构成了这波行情的波动?

$恒生指数(HSI)$ 在年初突破 24000点大关 后,随即进入震荡回调的阶段。尽管南向资金继续大举流入,成为推动本轮行情的重要力量,但这也暴露出一个现实:南向资金无法完全掌控港股定价权,尤其在关键位置上缺乏主动推升的动力。

1.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但“定价权”有限

春节后,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十分明显,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特征:

  • 单日净流入超100亿港元的交易日已达10次之多。

  • AH股溢价指数在年后也一度收窄至130.5%的低位,反映出南向资金持续抄底港股,推动估值修复。

2. ETF资金与个人投资者加速流入,市场情绪升温

除了南向资金,内地ETF资金也在加速涌入港股市场:

  • 2月份,可投港股的ETF资金月度净流入创下新高,显示出机构资金对港股的持续看好。

  • 个人投资者的参与比例明显增加,反映出散户情绪被调动,资金结构逐渐从“机构主导”向“散户热情”转变。

    图片图片

3. 中小市值标的异常波动,游资、私募资金疑似入场

港股市场中,部分中小市值标的的波动性明显放大,这与A股中小盘行情的特征高度相似

  • 不排除有游资与私募资金借道港股通进行短线炒作的可能性。

  • 这一现象在港股通标的中尤为明显,与过去几轮A股市场“中小盘异动”如出一辙。

4. 公募、险资增配港股科技,高分红标的持续受青睐

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依然重点配置港股高分红标的,同时也在明显加仓港股科技板块

  • 高股息红利标的持续成为稳健资金的“心头好”。

  • 随着AI、智能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复苏,港股科技板块的配置比例在不断提升

5.海外资金:配置“矛盾”,增量有限

尽管南向资金不断加码,但海外资金的表现依然“犹豫不决”

  • 被动和交易型资金(HF)为主的资金在近期回流,但规模和速度明显小于去年9月底的行情。

  • 主动型资金仍在持续流出,且并未表现出进一步回流的迹象。

这种“矛盾配置”意味着:

  • 被动型资金只是阶段性追踪市场情绪,但没有大规模增量入场的信心。

  • 主动型资金依旧保持谨慎观望的状态。

图片图片

因此就造成了这波南向资金难以独撑大局,一旦停止就会出现回调。而后续增量资金来源仍存隐忧,可能的两大来源:

  • 欧美长线资金:这些资金更关注基本面和政策的长期稳定性,若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好转,可能带来新一轮增量。

  •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若内地资金持续看好港股,南向资金依然可以起到维稳和推升的作用,但其边际效应正在减弱。

# 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你会上车比亚迪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Steven12
    ·03-25
    美股的财报和港股的财报发布,相差太大啦。
    港股不管是好与不好都是前期预期那一波📈行情已经结束了。你发任何财报都是↓↓
      和基本面都没什么关系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