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回乡见闻,二线小城的一些观察体会

@33_Tiger
南拳妈妈有一首《牡丹江》,很真实地唱道: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2016-2018这三年的春节我都没有在家过,这期间大概回家了两次,都是因为有事,回去两三天来去匆匆的。 今年老爸要求必须回家过年,主要是看看老人,难得在家呆了5天。回老家还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当我看到《逐渐消失的东北互联网》那篇文章,颇有感触,中国是在太大了,不同地方差距真大,与文章恰恰相反,我的家乡没有去互联网化,反而互联网更加渗透到生活中。 首先,我老家是福建福州,一个东南沿海的省会城市,常驻人口700多万,GDP排名全国二十几名,算二线城市居中。 相信很多人去过我们福建的厦门,作为第一批重点开放的沿海城市,厦门算福建的明星城市。厦门实际非常小,仅占整个福建的面积1.x%,人口也才400多万,但由于发展的早,GDP排名福建第三名。 除此之外,大家可能对福建晋江、石狮一带的服饰品牌有所耳闻,比如安踏、特步、七匹狼等。他们都来自福建GDP第一大城泉州,泉州人的披金链戴金镯的壕气也一直在网上流传。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GDP一直在全省遥遥领先,福州居次,还是这几年才略有缩小与泉州的差距。 福建省内经济分化很严重,沿海的几个城市经济较好,而内陆占地面积大的地区至今仍比较落后。若以省为单位,福建应该是沿海省份中GDP最弱的。 大家对福建还有什么了解的吗?茶?莆田系医院?龙岩系大佬张一鸣、王兴?其实我离开家时候才十来岁,对家乡其实也不算了解。 大白话跟大家说说我们那过年的几点体会。 一、异军突起的朴朴超市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奇 先介绍一下背景,被腾讯加持的 $永辉超市(601933)$ 是福州本土品牌起家的,打从我小时候,永辉就遍布福州,或者可以说一度垄断本地超市,很长一段时间似沃尔玛、大润发等外来者在福州都水土不服。永辉的超级物种在福建覆盖广口碑好,可能在福州人气更胜盒马。 以前过年家里都要提前去超市囤货,我们家现在都是APP下单,送货上门了。如果都在永辉下单我也不惊讶,我惊讶的是,我爸在一个叫朴朴的APP买日常生鲜日用品,又从永辉APP买品牌糕点和一些好的食材。去我舅舅家日用品和平日吃的也都是在朴朴买,就连我70多岁的姨婆也会用朴朴。 于是我特意查了一下朴朴,2016年才在福州成立的一个本地生鲜超市,两年多已经让大佬级的永辉忌惮。体验像每日优鲜,但可能福州地方小,它可以承诺30分钟配送,春节人手紧张会慢一些,但是大家都理解,目前只覆盖福州。福州城区覆盖超过80%。写的核心优势是前置仓运营,不建门店,但自建配送团队。 用户通过APP下单,朴朴利用设在居民小区附近的货仓,实现3公里内的及时配送,19元起免运费,单个仓库日均订单量在2018年中达到3000-4000单,预计2018年开30个仓库。成为永辉超市在福州地区最大的威胁。 但是我觉得前置仓和自建配送队这两点并不算新鲜,盒马永辉也是都是前置仓模式和自有的配送。但是朴朴没有实体零售店,因为仓库都在核心地段和居民区,如果建一个实体超市成本要大许多,400-500平的仓库中可以放下相当于1000平超市体量的货。另外,虽然覆盖的品类很多,已经做到一站式购物,但是主要拉单量的还是生鲜日用品,这类商品的特点是消耗大,复购高,基本天天都要用,而且都是成熟品牌不太容易出错。加上配送快和配送人员训练的好,据说非常有礼貌,离开顺便倒垃圾,在小区很容易得到口碑的扩散。猜测本地化运营做的相当好,毕竟对一个创业公司来说2年多算很长时间,但仍然稳扎稳打的做一个市场,据说去年底进入厦门。 没有查到目前的融资状态,传言是本地完成了PreA轮,暂时没有巨头加持,这么烧钱的行业,完全靠自己扩张的能力还是抱有怀疑的,毕竟本地有零售巨头已经在了。但是能在巨头眼皮下做到现在一定有过人之处。 二、互联网观察 《逐渐消失的东北互联网》中作者的家乡正在去互联网化,比如打车直接电话约车、不用外卖APP而是找跑腿、手机里只有微信和快手。 我们那恰恰相反,打车还是用滴滴,可能是因为过年人少直接路口拦车也挺方便的。问了家人,叫外卖和团购券还是饿了么和美团的多。共享单车现在主要是哈啰。之前是ofo,也还有看到,但是哈啰反馈更好。至于手机里的APP就丰富太多了。 我回家前就想好要看看我们那儿是不是$拼多多(PDD)$的典型用户群,我一直以为我姑、我姨婆那些应该是拼多多用户,谁知还真不是。我们家人竟然都不用拼多多。随意问了几个我爸我舅的朋友同事有的听过,或者用过一两次,但是对此无感,没有特别评价。直观感受拼多多的用户群会再下沉一些。 人人都有微信就不说了,倒是头条系在我们家亲戚朋友手机中少则装了1个APP,多的装了3个APP。除了今日头条客户端、抖音,还有多闪就让我很意外。抢红包推广还是好使,确实拉新。年夜饭时候看隔壁桌和服务员都在说抢红包的事,哪个平台几点几点的,还有不少下了百度APP为了春晚红包。问我姨抢三四个平台红包,还有个集5福抢红包的群,每天就图个乐子。 我们家几乎进入无卡无现金时代。除了我爷爷那辈还用现金,我爸我舅这辈基本是移动支付化了,年夜饭都是支付宝买单的。福州大街小巷就没有支付宝和微信不能付款的地方,我是身无分文从北京回到福州,除了过年红包就没用过现金。福州地铁是2017年初才开始试运营的,但是2017年底就可以手机支付了,应该比北京地铁还早。互联网领域沿海城市发展快且接受度相当高的。 三、关于消费的零碎感受 今天我看《这个春节,大家突然不舍得花钱了》很多媒体都转发了,文中几点:增速创8年新低,旅游人次增速首次跌入个位数,电影票房持平但观影人次下滑,返乡置业不再。 中国的城市差距太大了,我在福州无论是自己体验还是跟人聊天都感觉消费挺好的啊,该吃吃,该买买,该玩玩。 我们家从除夕到初三都是在外面吃,饭店都是爆满的,但是我们那饭店不开票就给打折。年夜饭在福州的一个老牌酒楼,走进去把我shock到了,桌子都摆到了电梯口啊,各种挤,年夜饭没订到包间,据说要提前半年订,我们家年夜饭人不多,没太讲究预定,大概是11月底才找了熟人订了大厅一桌。那大厅根本不是平时的大厅,椅背挨着椅背,桌子挨着桌子,一个大厅平常估计400-500人(40-50桌的容量),除夕应该翻倍有余,然后电梯口、大厅外门口都摆满了。也突显二线城市饭店的不规范。除了饭店,酒店房间、KTV也是爆满,原以为春节应该没有了商旅酒店应该好定,结果早就被订满了。KTV都是设了低消。 再说看电影,对于没有外出游玩的人,看电影是不是假期的必选娱乐?初一到初四,热门的三部春节档福州院线天天爆满,而且票价赶上一线城市。我看 imax的《流浪地球》票价100,还有更贵的豪华厅,查了一下普通3D的根据时段有68-85不等,对比同一天北京的票价也差不多100左右。过去几年没在福州看过电影,不知道平时什么行情,据说价格较平时翻倍了?看数据说,虽然春节档总票房同比微微涨了1.3%, 但是观影人次同比下滑了10.4%,票价上涨成为票房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数据显示今年票价总体上涨超过15%,票价的上涨直接导致票房趋于头部作品,口碑和质量才能真正的驱动单片票房,毕竟当票价涨到了100一张大家选择会更理性,有的片干脆不进电影院看了。 二线城市物价也不低。全国连锁的品牌统一价格就不说了。本地品牌,比如福建七匹狼这种冬天随便一件衣服也两三千,不过过年促销活动,门店开了十几年还屹立不倒,说明生意还可以。盒马、超级物种这些都跟北京的价格差不多,福州的海产品貌似更多,进口的也很多。Ole超市这样的价格都跟北京一样,但比本地的永辉之类贵不少,本地的超市优惠活动也比较多。打车算比较便宜的,起步价10元,春节期间打表再加10元过节费。 絮絮叨叨了一些感受,由于我们家不太讲究,过年除了天天吃也不操办啥,没法跟你们说福建传统过年习俗了,我们那边鞭炮相对不严,很多人偷着放,还有舞龙舞狮的,希望大家也说说自己的过年体验。#家乡见闻#
回乡见闻,二线小城的一些观察体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