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

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光明就在年底,万科和中国平安的一季报点评

@贫民窟的大富翁本人
万科和中国平安的一季报点评$中国平安(601318)$ $万科A(000002)$ $富途控股(FUTU)$ 今晚中国平安和万科出来了一季报,做个简单的点评。 第一、万科一季报点评 万科22日披露一季报,期内营收623亿,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13亿,增长3.4%;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795亿,增长30%。期末,万科持有货币资金1966亿元,远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724亿元;净负债率15.5%;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69.5%。至此,万科全面达标“三道红线”监管要求,符合“绿档”标准。 房地产企业的当期销售和会计报表有两年左右的时间差,一季报营收增速远大于净利润增速,这说明公司的结算净利率还在下降,应该是18年和19年拿的高价地还在消化。公司也做了说明:第一季度本集团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收入的毛利率(已扣除税金及附加)为16.1%,毛利率下滑主要和近年来地价占房价比例提高有关。 扣非净利润增加13.765,非常不错。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671.44%,这说明万科的赚的是真钱,更说明今年一季度万科拿地少了。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火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8.2%。报告期内本集团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104.4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7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0.2%。 万科的销售面积增速不到平均增速一半,但是销售金额增速高于平均增速,非常优秀。 截至一季度末,本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有5,352.0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合同金额约7,623.8亿元,较2020年底分别增长8.8%和9.2%。除了结算部分,锅里的肉还在增加。 在限贷针对客户端,三道红线针对企业端,限价针对销售端的严峻调控下,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没了,剩下的只有高周转,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高毛利,这取决于面包和面粉的差额。 关于毛利率,保利地产和万科的看法一致,都认为“行业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收窄,公司将持续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周转效率和收益水平。” 但是两个公司采取的策略不同,保利地产大力拿地,在中心城市拿地,截至2020 年末,公司拥有在手资源17096 万平方米,其中38 个核心城市占比65%;其中待开发面积7747 万平方米,可满足公司2-3 年的开发需求。 郁亮则认为行业要回归实业属性,意味着行业的回报水平也会逐渐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意味着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向开发经营并重,开发越来越像耐用消费品,经营像服务业,企业不能再靠囤积原材料、赚土地升值的钱了,不能再靠加杠杆赚金融杠杆的钱了。未来的竞争会更加全面和激烈,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只有一条,踏踏实实向制造业学习,通过我们的劳动挣加工制造和服务的钱。 在郁亮看来,家电行业证明,处于管理红利时代的行业依然大有可为:白色家电行业10多年前就进入了“管理红利时代”,家庭“三大件”早已不再短缺,2007年市场已逐渐饱和接近“天花板”。但经过残酷的行业洗牌,存活下来的龙头企业比如美的、格力、海尔,最终都凭借着产品性价比越来越高赢得了市场,给股东创造了良好的回报。 这就是万科和保利在对行业发展前景判断一致下,但是拿地态度相反的来源。 非常有意思,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我两个都买了,仓位差不多。 第二、中国平安一季报点评 1、业绩概况。2021年第一季度,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23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8.9%至391.20亿元;基本每股营运收益为2.21元,同比增长8.9%;年化营运ROE达20.0%。平安个人客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3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超2.20亿,较年初增长1.0%;其中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个人客户数8,457万,占比提升至38.3%。2021年第一季度,团体业务综合金融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9%。 我们都知道传统企业的经营业绩要看扣非净利润,对于保险行业的经营业绩要看的是营运利润,现在看8.9%的增速还可以。 寿险,2021年第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5.4%至 189.80亿元;营运利润同比稳定增长 4.2%至 255.80亿元。同时,平安寿险改革工程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我本来以为寿险改革的成效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就能看到效果,目前看滞后了整整一年,严重不及预期,当然也是所有人都低估了改革的难度。我们后半年看效果吧。 平安的产品有两个看点: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布局及强大科技能力,革新全景式的“产品 +服务”体系,努力形成产品的差异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保障,降低价格,实现了产品性价比的提升,新业务价值率也从2020年的33.4%降低到2021年一季度的31.4%,我认为短期内新业务价值率不会提高,除非产品差异化战略得到突破性进展(很难,中国人的观念问题)。 2、产险部分。2021年第一季度,平安产险 综合成本率为 95.2%,同比下降 1.3个百分点;实现营运利润 51.19亿元,同比增长 平安好车主 APP作为中国最大的用车服务 APP,截至2021年3月末,注册用户数突破 1.33亿,较年初增长 5.1%。 流量有了,成本低了,赚钱了。金融行业本来就是很赚钱的行业,只有经营者不愚蠢去犯错,就可以持续赚钱。 我们看一个13精的数据,平安和人保作为产险的前两个巨头,在车险改革前后的业绩和行业相比出现了逆转。 综改前,2020年二三季度,人保和平安都是在抢保费,增速明显高于行业也高于其他险企。综改后,从去年四季度至2月末,增速持续下滑且幅度较大,反而被其他险企超越。也就是说,综改后中小险企的表现反而优于头部险企。 根据上周银保监会在发布会上介绍的,一季度末车险综合赔付率高达71%,较改革期提升14个百分点。 现在拼命吃下的保费可能就是日后亏损的根源。 联想到昨天传出的平安产险拒绝为特斯拉承保,我对中国平安严谨的经营作风是放心的,当前迷雾重重,当子弹继续飞,晚点我们才知道谁是赢家。 3、华夏幸福 2021年第一季度, 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金额为 182亿元,对 税后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 100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 29亿元。 182亿是减值准备,并没有真实发生,所以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182亿可能的亏损要在计算纯利润的时候扣除,税前182亿,扣除所得税大概136亿(25%所得税),再提出少数股东损益,归母净利润大概减少100亿。 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是540亿,减值182亿,大概三分之一。我认为这个减值幅度已经较高,后面继续大额减值的可能性不大。 2021年第一季度,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5%,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1%,很差。希望中国平安投资端能借这次机会走出阴影,继续向前吧,吸取教训的同时也不要畏手畏脚。 4、客户经营 2021年第一季度新增个人客户794万人 ,其中有35.2%是从互联网用户转化而来。截至 2021年 3月 31日,集团互联网用户量超 6.11亿,较年初增长 2.2%;年活跃用户量超3.22亿。 一直有人认为互联网会冲击中国平安,其实看用户量和活跃用户量,中国平安自己就是定级的互联网公司,其活跃用户量仅次于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高于公认的互联网巨头美团。 5、大健康领域 平安运用领先的医疗科技,通过12家医疗健康相关业务单位有机协作,搭建和赋能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横向打通与纵向协同,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横向打通方面,平安从用户端出发抓住用户流量,从支付端长臂管理机构,并赋能服务方,实现价值最大化。纵向协同方面,平安通过服务医疗管理机构,撬动医院、医生、医药核心资源,并借助科技抓手,赋能生态圈成员,建立竞争壁垒。平安全面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涵盖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支付、科技等医疗产业各环节参与者,致力打造最领先的医疗服务生态,颠覆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平安智慧医疗通过提供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机构监管、AskBob医生站、临床辅助决策、智能影像、慢病管理等方案有效服务监管部门、赋能医疗机构。截至2021年3月末,累计覆盖161个城市,赋能超3.7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75万名医生。同时,平安与各地医保局开展紧密合作,2021年第一季度,新中标7个省级医保平台建设工程项目。 在互联网大健康领域,我认为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有可能真正成功的公司。 6、公司持股计划的实施情况 先看核心人员持股计划。 2021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 的股票来源为本公司二级市场流通股票。 自愿参与。本公司2021年度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核心关键人员共1,754人 ,参与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 67030.32 万元 来源于 员工的合法收入及业绩奖金额度。 对于2020年,2020年共计1522人茶几与,成交金额为6.38亿。 一句话:公司的管理层在增持。 再看长期服务计划。 2021年度长期服务计划的股票来源为本公司二级市场流通股票。 自愿参与。本公司202 1年度长期服务计划的核心人才共90960人,参与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418409.95 万元 来源于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对比2020年,共32022人参与,成交金额39.88亿,。于报告期内,有 804名员工因离职或绩效不 达标等原因不符合长期服务计划方案及相关约定细则所明确之条件,相应取消资格并收回股票 1,294,047股。 一句话:公司的中下管理层也在增持。 我个人判断,平安的资产端在改善,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保险+健康的产品差异性,渠道端代理人数量从140万减低到100万人左右,将保持稳定,银保渠道继续发挥平安银行的发动机作用,这是很大的优势,投资端超大计提,但是一季度投资收益和同行相比差距较大,估计投资端的压力较大,后面慢慢来吧。 负债端一时半会也急不来,资产端压力较大(是谁都会有心理压力),渠道端目前也不会有爆发性增长,互联网业务和科技公司目前体量太小,我觉得吧,未来六个月中国平安的基本面不大会出现变化,希望赚快钱的可以走了。 好的消息的,最坏的情况似乎已经过去,今年的新业务价值有望实现个位数增长,如果改革成功,这个可能性很大,那么中国平安将会迎来脱胎换骨的质变,企业的估值很可能在业绩起飞之前就开始提高。 我的微信公众号:股海沉思,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
最坏时刻已经过去,光明就在年底,万科和中国平安的一季报点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