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十宗罪:极不负责任的中国车企?

不知何时,比亚迪已经成为可以和特斯拉相提并论的名字。然而,比亚迪在快速扩张的背后,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细数比亚迪这个极不负责任的中国车企的十宗罪。 $比亚迪股份(01211)$ $比亚迪电子(00285)$ $比亚迪(002594)$ $比亚迪股份-R(81211)$ $比亚迪ADR(BYDDY)$

一宗罪:虚情假意

一方面率先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另一方面无脑开启价格战,挤压竞对的市场空间,不仅在国内市场危害其他车企,也在国际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等)影响国外车企,被迫调整价格策略,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低价战略严重影响其他公司的盈利能力,挤占市场占有率,别的国家为了贸易保护,不得不对中国车企施加关税大棒,不断恶行竞争,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可以说比亚迪是罪魁祸首,始作俑者。

二宗罪:压榨供应链,破坏行业生态

比亚迪的价格战使得利润减少,对零部件供应商和上下游企业造成压力,不断对供应链压价,进而影响就业和经济稳定。供应链价格降低,工人收入就会减少,进而消费能力下降,消费需求降低,严重者供应商裁员,被裁者影响房贷、影响家庭。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危害中国经济。

给供应商快速回款,并不意味着需要提高产品价格。成本控制=技术革新提升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花费(比如豪华接待中心、广告费、高管办公室……尤其是错误的商业/技术决策带来的损失)。保障供应商利益的同时,在研发和生产上持续投入,力求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和产品。提高产品价格提高利润,工人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会旺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而比亚迪做的恰恰相反。

三宗罪:对现金流和供应商账期的不负责任

作为中国销量最多的车企,价格战致使自己利润减少的同时,现金流并不是最多,给供应商的款项时间甚至比理想小鹏还要长,更不用提只有100天账期左右的特斯拉。与供应商伙伴同生共赢,通过技术革新来增效降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行业才能更繁荣,消费者才能持续得到最棒的产品。

四宗罪:技术创新乏力

尽管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曾经领先,但近年来核心技术突破有限,主要依赖过去的积累(如刀片电池)。相比之下,特斯拉、小鹏等品牌在自动驾驶、软件生态等前沿领域的投入显得更加前瞻。

比亚迪在巨额销量下,研发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战略更关注市场扩张,而非长远的技术布局。

在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比亚迪的软件生态仍显单薄,用户体验方面与特斯拉、新势力差距明显。

五宗罪:国际市场野蛮扩张

比亚迪通过价格战大举进军国际市场,试图迅速占领东南亚、欧洲等地,但扩张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和后续支持不足的问题。

在海外市场售后服务网络尚不完善,难以为消费者提供与其销量匹配的服务体验,损害中国车企的整体声誉。

比亚迪缺乏针对性策略来适应不同地区的文化、法规和消费习惯,让人更加反感。

六宗罪:拖延供应,恶性竞争

比亚迪不仅是自身车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其他品牌的电池供应商。小鹏Mona 03和乐道L60等车型虽采用了比亚迪的电池,但比亚迪却拖延供应,严重影响了这些车企的生产进度。通过延缓电池的供应,让其他车企的订单无法正常交付,转而让这些想要购买的人去买比亚迪的车,导致其他车企经营受到重大影响,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尽管比亚迪一再宣称自己是支持中国车企的代表,但通过延缓供应等手段压制友商,实际上是在进行恶性竞争,破坏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比亚迪本应通过合作与共赢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其选择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企业利益,给行业带来负面效应。

比亚迪一方面高举“中国制造”的旗帜,另一方面却采取恶性竞争策略,这不仅违背了行业的道德,也践踏了企业应有的责任感。

七宗罪:低价战略引发交通管理困境

比亚迪的低价战略虽然帮助其卖出了大量车辆,但其中许多被用于跑滴滴和出租车。这种现象在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停车难加剧:车辆的快速增加使得城市车位资源愈发紧张,停车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难题。

交通环境恶化:部分网约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不守交通规则,例如随意停车、占道载客,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堵和交通秩序混乱。

社会反感情绪:比亚迪车型的高普及率,尤其在出租车和网约车领域,使得部分消费者对其品牌形象与交通问题产生负面联想,损害了品牌的长期美誉度。

比亚迪在推动销量的同时,未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生态的承载能力,使得“高销量”成为“高问题”的代名词。这种短视行为,对社会秩序形成挑战。

八宗罪:充电资源争夺

比亚迪通过低价策略售出大量新能源车,甚至推出双枪充电车型来吸引眼球。然而,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亚迪却毫无投入,缺乏社会责任感。

比亚迪自身未参与充电网络的建设,却依靠市场扩张让大量新车涌入现有的公共充电网络,进一步加剧充电桩资源的紧张局面。

双枪充电车型虽然技术创新,但一个车占用两个充电桩的设计,让其他新能源车主深受其害,充电等待时间大幅增加,导致用户体验恶化。

比亚迪通过抢占公共资源,转移基础设施成本,表面上降低了车辆售价,但实际上增加了社会整体的充电压力,影响整个行业生态。

比亚迪在追求销量的同时,未能承担新能源车企应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导致充电资源争夺激化,严重影响其他车主的权益和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宗罪:环保责任缺失

作为一家传统转型新能源的车企,比亚迪在环保领域的实际表现却与其“绿色出行”的口号相去甚远,暴露出明显的责任缺失:

工厂环保问题:部分工厂被曝存在违规排放等环保问题,不仅损害了周边生态环境,也让消费者对其绿色承诺产生质疑。

电池回收体系缺乏:比亚迪在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处理方面缺乏系统性规划,可能导致电池废弃物污染水土,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隐患。

车辆自燃隐患:比亚迪部分车型自燃事件频发,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环保价值产生担忧。

比亚迪理应在环保方面树立标杆,而不是仅停留在营销口,做忽悠社会、忽悠消费者的企业。

十宗罪:公关行为反噬品牌形象

比亚迪的营销策略屡遭争议,过于高调的宣传与其实际产品实力不符。

比亚迪的某些宣传言过其实,例如过度强调“超越特斯拉”,却难以在高端市场与之抗衡。

直接指责对手的营销行为容易引发消费者反感。

比亚迪在追求市场扩张和销量增长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行业道德。从供应链管理到环保责任,从技术创新到国际市场竞争,比亚迪的行为不仅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所以做空比亚迪,All in Tesla! $特斯拉(TSLA)$

# 纷争不断!比亚迪PK特斯拉,你站谁?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4

  • 推荐
  • 最新
  • 这怎么解释呢

    回复
    举报
    收起
    • Hermione
      请确认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这个图很模糊,一眼假,如果有中国经济网的原文,可以甩链接
      11-29
      回复
      举报
  • 比亚迪在整个产业链上话语权还是很强的,但邮件发的太像地皮流氓了

    回复
    举报
  • 极致压缩不但是供应商,也是自己的员工,所以对这个企业没好感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