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港股复盘:朋友们早晨,港股复盘改为早上发文了哈,因为晚上消息汇总复盘,在开市前两小时给大家更新,方便大家阅读和交易。

昨日(11月26日)港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微涨0.04%,报19159.2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31%,国企指数跌0.16%。港股通方面,昨日港股通(南向)净流入68.65亿港元。

盘面上,科网板块股走势分化, $小米集团-W (01810.HK)$ 跌4.23%, $百度集团-SW (09888.HK)$ 涨4.17%, $京东集团-SW (09618.HK)$ 涨1.88%, $阿里巴巴-W (09988.HK)$ 涨1.71%, $美团-W (03690.HK)$ 涨1.42%, $网易-S (09999.HK)$ 跌0.97%, $快手-W (01024.HK)$ 涨0.86%, $腾讯控股 (00700.HK)$ 跌0.35%, $哔哩哔哩-W (09626.HK)$ 下跌0.42%;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海运股普遍走弱, $中远海控 (01919.HK)$ 跌超4%, $象兴国际 (01732.HK)$ 跌超3%, $招商局港口 (00144.HK)$ $太平洋航运 (02343.HK)$ 跌超2%, $东方海外国际 (00316.HK)$ $天津港发展 (03382.HK)$ $青岛港 (06198.HK)$ $秦港股份 (03369.HK)$ $中远海能 (01138.HK)$ $日照港裕廊 (06117.HK)$ 跌超1%。

消息面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表示,黎以停火协议“接近”达成,双方就停火协议不同意见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但仍需采取一些措施以促进其达成。受上述消息影响,市场短线对红海复航的预期升温。今日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日内跌超11%,收盘跌近9%,刷新月内新低。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餐饮股再获资金关注, $国茂控股 (08428.HK)$ 涨超14%, $上海小南国 (03666.HK)$ 涨超8%, $易站绿色科技 (08475.HK)$ $海伦司 (09869.HK)$ 涨超5%, $稻香控股 (00573.HK)$ 涨超4%, $今米房集团 (08300.HK)$ $佳景集团 (00703.HK)$ $太兴集团 (06811.HK)$ $九毛九 (09922.HK)$ $奈雪的茶 (02150.HK)$ 涨超2%。

消息方面,国家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此前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的新政策。五个城市也将出台配套政策。比如,上海、广州将推出首店首发、首秀首展支持和奖励政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将发放餐饮、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券。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光伏股多数上涨, $阳光能源 (00757.HK)$ 涨超3%, $水发兴业能源 (00750.HK)$ $协鑫科技 (03800.HK)$ 涨超3%, $协鑫新能源 (00451.HK)$ 涨超2%, $福耀玻璃 (03606.HK)$ $福莱特玻璃 (06865.HK)$ $信义能源 (03868.HK)$ $信义光能 (00968.HK)$ 涨超1%。

消息方面,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消息,11月22日下午,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的“光伏行业对外贸易企业自律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张钰晶会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竞争交织,我国光伏行业作为外贸“新三样”典型代表,正面临着“内卷式”竞争日趋激烈和海外市场贸易壁垒频发的双重压力。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部分汽车股走低, $蔚来-SW (09866.HK)$ 跌超5%, $广汽集团 (02238.HK)$ 跌超4%, $北京汽车 (01958.HK)$ 跌超3%, $长城汽车 (02333.HK)$ $APOLLO出行 (00860.HK)$ 跌超2%, $小鹏汽车-W (09868.HK)$ $零跑汽车 (09863.HK)$ $恒大汽车 (00708.HK)$ $比亚迪股份 (01211.HK)$ $理想汽车-W (02015.HK)$ 跌超1%。

消息方面,蔚来跌幅居前。消息方面,高盛将蔚来2024-2026年净利润预测下调2%-13%,以反映销售、毛利率下降及营运支出上升。目标价由38港元下调21.1%至30港元,因预计蔚来或在明年首季竞争加剧,市场推广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故降其评级,由“中性”下调至“沽售”。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恒生指数 (800000.HK)$ 恒指这位置震荡企稳,后续往下极端点,估计补了缺口,那么这轮调整的空间是足够了的,后续大概率就是震荡修复,向上为主。

因为关税预期近期也要落地了,这个10%之后市场应该会price in大部分预期了。另一个维度我们的政策对冲也很可能会及时跟上了,而不是继续等着。大部分利空都要在近期price in了。

前晚有一个利好是美债收益率终于回落了,美元指数回落了。特朗普上台预期发酵过程中美元一直涨,对人民币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这对于港股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但贝森特上台后,大家担忧有些缓解,这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另外马斯克现在天天叫嚣着要裁美国政府的员,美国政府雇员占美国就业比重10%,大规模裁员必然会带来失业问题上升需求下滑。美元持续强势的预期在这两个维度下终于开始缓解了,本来也是一些很虚无的预期,缓解也是正常的。

这个缓解可能有助于港股的企稳,港股这里企稳1-2周后国内迎来经济工作会议,如果伴随政策能更超预期,可能调整也就要结束了。

-------------

最近制造业的话题,基本都围绕着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机这种大型产品,实际消费电子也有些新进展,那就是AI智能眼镜。

11月12日,百度在世界2024现场发布了首款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戴上这副眼镜,相当于随身带着一个AI助理,眼前看到的所有东西都能被用来分析:路过一栋楼就跳出来建造时间和各楼层信息,看着一道菜就知道有多少卡路里,和外国人聊天能实时精准翻译等等。

原来只能在科幻片里看到的场景,已经慢慢照进了现实。

港股复盘+科幻片场景,照进了现实,未来的主流行业!

虽然百度没有直接承认,但观众们都心知肚明,这款产品是暗暗对标着MetaRay-Ban(眼镜巨头雷朋和科技巨头Meta联合打造的AI眼镜),后者在全球已经卖出300万台。

聊到眼镜,前两年VR眼镜就曾经很火爆,当时团队实习生小朋友还买了一套字节Pico设备,我们这群“老年人”厚着脸皮轮流试用,结果用完还低情商地补了一句:这个产品估计卖不火。

话虽伤人,但却是真情实感,最主要原因就是VR眼镜戴着很厚重,基本没有可能戴着走出门。既然是消费电子,便捷性还是非常重要的。

当时我就在内部分享说,如果以后AR/VR眼镜(当时还没有AI大模型)能做的和普通眼镜一样轻薄,市场就会大得多。

现在真的做出来了,和普通眼镜一样便捷,而且还附带AI智能,用咱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超预期。

坦白说,我还没有到线下去体验过新款AI眼镜,写起来有点“纸上谈兵”,但不管了,就当是为了线下调研做铺垫吧,多了解总是没坏处的。

先回顾下眼镜的升级过程。从普通眼镜,到智能眼镜(有音频能通话和放音乐),到AI眼镜(有大模型),再到AR眼镜(能显示出来),很明显是越来越高级。

而“高级感”的关键,就是摄像头。

如果没有AI,眼镜上有摄像头能实现第一视角的拍摄,就像电视剧里特工那样,轻拍眼镜就能留住重要证据,现实里留下的就是亲眼所见的美景。

现在有了AI,摄像头就更不得了,相当于替代了人类的眼睛,你看得到什么大模型就能看得到什么,你看不到的大模型也能看得到,走到哪儿都有AI撑腰,很有底气。

如果再有AR功能,能够在眼前显示虚拟屏幕,这样一来,以后出门戴个眼镜就行,连手机和电脑都不用带了。

想象一下:

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戴着AI智能眼镜去上市公司调研,走到门口就有AI帮忙整理好基本资料,见到管理层时就已经知道生平事迹,参观工厂时边走就边留下影像(合规允许下),交流刚结束就已经整理好纪要。想想就幸福啊。

当然,金融男对于应用端会更看重,并不能代表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有卖方小伙伴专门做过调查和统计,观察消费者购买AI眼镜时的意愿排序:

1)价格:这个毫无疑问,如果像刚开始VR眼镜那样定价2-3万人民币,估计大部分消费者都直接放弃。

现在的AI智能眼镜是什么价位呢?海外Meta Ray-Ban眼镜售价299美元,大概是2200元人民币;国内同类型产品价格普遍在2000-3000元之间,比如雷鸟、XREAL、Rokid 等等。

百度AI眼镜大概是明年上半年上市,目前还没有公布售价,市场猜测会在2000元价格带,甚至会有个“惊喜价”。

落在2000元以内,大部分消费者是能承受的,毕竟算是AI高科技产品,何况还有相机(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和耳机(采用4麦克风阵列设计)的功能。

2)款式:平时大家去买眼镜的时候,肯定都会问同行人一句“好看吗?”,要直接戴在脸上的产品,“好看”是非常重要的特征。

“好看”是个很主观的词,每个人审美都会不同,但正因为有多样性,那么对应着就需要AI眼镜有更多的款式(业内叫SKU),谁有更多选择,谁就能吸引消费者。

例如上文图片里,Meta Ray-Ban就有多种颜色可选。

3)品牌:消费电子的品牌效应是很明显的,手机、电脑、耳机都是泾渭分明,常规眼镜似乎说不出个集中度特别高的品牌,等升级为AI眼镜后,具备电子产品属性,很可能就会有品牌差异化。

Meta算是有点名牌效应,百度能不能起到同样效果,暂时还要观察(车端好像是反响一般)。

如果苹果做出AI眼镜,会不会有很多“果粉”去购买呢?

如果小米AI眼镜推出,雷老板会不会再次凭借强大影响力让其出圈?

如果华为打算入局,国内市场格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4)材质:AI眼镜需要承载各种电子元器件,所以可选材质基本差不多,但份量上是有讲究,要戴在耳朵和鼻子上,肯定越轻越好。

一副普通眼镜大概是20-30克,Meta Ray-Ban是49克,百度AI眼镜是45克,似乎差得不太多。

因此,大概排序就是价格>款式>品牌>材质,其中品牌力可能会随着科技巨头进场而发生改变,国内消费者还是挺看重这方面(要面子)的。

到这里,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发现一个BUG(漏洞)?那就是AI眼镜的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本来就要戴眼镜的(太阳镜是少数场景)。

而相比于欧美地区,中国人口近视率大概是50%,比例非常高。如果再聚焦到青少年(更容易消费),截至2023年国内初中生近视率为70%,高中生的近视率为80%。‌‌因此,AI智能眼镜在国内很有市场潜力。

同时,基于现有这么多眼镜店,国内在渠道铺设方面会容易得多。不像笔记本电脑或耳机,直接放在体验店就行,眼镜要搭配着镜片,还是专业店更好一些。

总结一下:有越来越多的好产品(供给),有足够多的潜在消费人群(需求),有不断惊喜的价格(量产后更便宜),大胆判断,AI智能眼镜很可能就是硬件端的下一个风口,且落地时间会早于机器人和低空经济。

当然,国内厂商想要卖到几百万台甚至上千万台,还有很多挑战要解决。

比如,要替代常规眼镜就需要更久的续航或更快的充电速度;

比如,遇到骑行、跑步、滑雪等场景,就要更牢固的脸部贴合;

比如,AI模型功能强大,自然就能帮学生解题,做作业和考试时怎么办;

再比如,AI智能眼镜配有摄像头和音频,如何确保个人隐私,如何能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等等。

科技的进步总会伴随着质疑声,我想这些问题都能够去慢慢解决,但AI眼镜无疑是AI端侧最佳落地场景之一,因此值得单独写上一篇。

至于投资端,国内AI眼镜离量产落地还有段距离,绝大部分环节都是概念阶段,看基本面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不过都已经写到这个份上,只字不提好像也不太厚道,那就搬运下卖方小伙伴的产业链标的吧:

AI芯片:恒玄、星宸、晶晨、瑞芯微、全志、乐鑫、蓝讯等;

整机组装:歌尔、立讯、龙旗等;

光学相关:韦尔、舜宇、水晶等;

互联/硅麦:敏芯、瑞声等

渠道:博士眼镜等。

这些上市公司可供牛牛圈朋友们参考,但还是那句话,做投资是要找到AI眼镜能“锦上添花”的好公司,而不是想靠AI眼镜“雪中送炭”的后排企业,切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
  • meigu333
    ·11-27 10:01
    哇塞,这篇分享太有深度了,感谢你的见解[惊讶]
    回复
    举报
  • 未来可期!🔥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