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调整年终奖方案,员工靠期权“一夜暴富”还有可能吗?

图片

过去,吸引人才的是业务势能本身;当企业放慢脚步后,更精细化的人力制度则变得至关重要。

文丨祝颖丽

周二晚上,字节通过全员邮件公布了对年终奖绩效方案的一些调整,包括把激励月数上限提升;10股以内期权的激励(1.3万元以内的)改为现金一次性发放,低于30股期权的激励当月就能归属完毕。

可以再回顾一下年初字节公布的年终奖绩效方案——主要调整是将员工年终奖超过3个月的部分折算为期权,同时按比例增发10%。此外,总包不变,原本18薪的产品团队都改为15薪,平均到每个月的薪资更多。

总结年初和年末的两次调整,字节对员工的态度很明确:希望用期权更长期地绑定优秀员工;而对普通绩效员工也更爽快,该发现金就发现金。

员工们普遍欢迎这种直接发现金,能把钱分摊到每个月的做法。但对期权调整的方案感受则不太一样,有人觉得这是“鼓励大家继续卷起来的意思”;还有人评价这还是一个“羊毛出在羊身上——用你自己的钱激励你自己”的鸡肋方案;也有人觉得,这是公司在创造普通人也仍然可以“一夜暴富”的幻觉。

大部分人都不再相信期权能有所谓“一夜暴富”的可能。一个共识是,那个时代、那些大机会早就过去了。

即便第一时间瞄准机会来到字节电商的人也不觉得自己乘上了快船,他们只感到自己来得还是太晚了,机会早就被更早的人瓜分完毕,而自己再努力也跟不上这家公司的成长速度,抓不住那些看起来很大的机会,走不到更高的位置。

对自驱力人本身就很强的人来说,他们觉得期权多一些、少一些并没有改变他做事的动力。

多数员工都承认,字节是一家对员工还算善意的公司。奖金、食堂、工区设施,都足够体面。但在字节身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这两年也的确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过去,不少字节员工会更主动地愿意将工资兑换为期权——这是一个投资逻辑,因为他们都相信,随着公司的发展,期权价格会水涨船高;而近两年,外部资本市场的变化、内部业务增速变化都混合在了所谓的“信心”里,相比押注未来,大家更愿意直接换成现金。

从企业角度,年初到这次的调整也有自己的逻辑。每家企业的HR都希望能准确规划给员工的钱,但年终奖会随着业务和员工的表现有所波动,将现金比例控制在3个月无疑增加了企业现金支出的确定性。

而超出3个月以上的现金换成期权,一则是减少了现金支出,二则是对高绩效员工有更强的绑定作用,或者要么让他们留得更久,要么因为归属的条件,可以降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字节曾是奈飞文化的中国学习者,至少在某些方面学得很到位,比如文化上推崇坦诚;人才上只雇用,不培养等等。奈飞的文化手册还有一点主张是,1个高绩效的员工抵得过10个平庸的员工。字节过去很多个业务,比如电商、本地生活,在快速增长时没办法只招聘最高绩效的人,从竞争对手处挖人时,通常是先把各个岗位角色的人先码齐再说。

但随着业务进入成熟期,人员其实开始变冗余、甚至互相踩脚,拉开员工之间的区分度,激励和捆绑高绩效的员工变得更重要。

公司在高速发展时,吸引人才的往往是业务势能本身;但当企业开始放慢脚步,用更精细化的人力制度稳住这艘商业大船的前进则变得至关重要。

字节在某种程度上也到了更需要精细化运营人力的时刻了。

根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年前三个季度,字节中国区单季度广告同比增速已经从40%下跌到了17%,过去两个季度均没有达成既定目标。

这其中,抖音电商的速度放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晚点 LatePost》报道称,其销售额增速从年初60%降低到了9月的不到20%。

员工的感受是猝不及防。一位抖音电商员工形容那种感觉,“你过去一直都在高增长的环境里,谁也不习惯突然变慢”。

惯性的感受不因理智上知道这一天必然会到来而有所缓解。而这种对公司的信心,留下来的动力既需要靠业务竞争重新找回,也需要在组织层面给更多制度保障。

vote年终奖,你是喜欢期权还是现金?(单选)
0 人参与· 距离结束还有6天
# 期权Q&A:期权知识,你问我答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