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
特斯拉:Model Y国产引发的十大猜想
@复兴计划:
事件 2021年1月1日,特斯拉正式发售国产版中型SUV Model Y。其中,长续航版Model Y起售价为33.99万元,相比预售价下调14.81万元;高性能版Model Y起售价为36.99万元,下调16.51万元。此外,特斯拉发售改款国产Model 3,其中,升级版Model 3(标准续航版)较老款新增电动尾门、热泵空调、双层隔音玻璃等配置,售价仍保持24.99万元;原售价为30.99万元的长续航版Model 3被下架,高性能版Model 3售价从41.90万元下降至33.99万元。$特斯拉(TSLA)$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AX汽车研究” 摘要 ■商业模式变革驱动特斯拉改变行业定价规则,Model Y经济性、实用性和智能化兼备,助推特斯拉加速进入大众市场,智能化时代或将加速到来。Model Y和Model 3定价相近,打破了传统车企的定价规则,核心在于商业模式的变革,智能化驱动特斯拉盈利从前端售车转为了后端软件收费。Model Y相比Model 3,核心是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在国产化和新技术的应用下,Model Y成本仍有下降空间,随着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搭载,低价标准续航Model Y将进一步拉低起步价,在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SUV的共同作用下,特斯拉有望加速进入大众化市场,推动汽车加速进入智能化时代。 ■Model Y国产化或将引发蝴蝶效应,由此引致十大猜想。1.智能化时代,降价是电动智能车大趋势,其他车企或将跟进;2.数据为王,时间成本巨大,苹果等科技巨头或将加速入局;3.预埋硬件叠加硬件降价,拥有持续降本能力的供应商是智能车的最佳伙伴;4.智能化时代,产业主导权转移到特斯拉等科技巨头手上,传统车企难以推动的CTC和一体化铸造等方案或将迎来破局;5.随着价格触角的不断下探,自动驾驶走向订阅服务或只是时间问题;6.特斯拉本土化,尤其是自动驾驶算法的本土化,将为国内车企智能化培育供应链和人才,铸就国内优势;7.智能车大规模放量需要安全冗余,搭载激光雷达和智能网联或难以避免;8.苹果、谷歌和华为等科技巨头若造车,代工模式或是最佳选择;9.随着智能化推动利润贡献从前端转为后端,传统车企或将面临更大压力;10.智能化加速电动化普及,电池高低温性能是普及拦路虎,热管理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Model Y国产为特斯拉高增长增添强劲动力,特斯拉产业链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重点推荐宁德时代、拓普集团和旭升股份等特斯拉核心供应商,以及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等,建议关注华域汽车和新泉股份。 ■风险提示:上海工厂产能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全球疫情失控风险。 1.Model Y国产,助推汽车加速进入智能化时代 Model Y国产引爆市场需求,2021款国产Model 3再降价。2021年1月1日,特斯拉正式发售国产版中型SUV Model Y。其中,长续航版Model Y起售价为33.99万元,较此前48.80万元的预售价下降14.81万元,降幅为30.35%;高性能版Model Y起售价为36.99万元,较此前53.50万元的预售价下降16.51万元,降幅为30.86%。此外,特斯拉发售改款国产Model 3,其中,升级版Model 3(标准续航版)较老款新增电动尾门、热泵空调、双层隔音玻璃等配置,售价仍保持24.99万元,加量不加价;原售价为30.99万元的长续航版Model 3被下架,高性能版Model 3售价从41.90万元下降至33.99万元。 国产Model 3频频降价,以价换量效果显著。2019年下半年以来,标准续航版Model 3已调整过5次价格,调整后的到手价格分别为35.58万/29.91万/30.36万/27.15万/24.99万, Model 3一跃成为国内最具性价比的高端中型轿车之一;此外,2020年5月推出的长续航版Model 3也已经调整过1次价格。可以看到,国产Model 3的每一次降价均会带来销量的提升,2020年11月Model 3的销量已经突破2万辆,2020年1-11月国产Model 3累计销量达11.54万辆。 自动驾驶时代,数据为王!降价走量,驱动产品力提升,销量提升,形成正向闭环,车企也实现了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的跨越,未来或将形成庞大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国产降本,通过降价带动销量上涨,快速提升了特斯拉在华保有量,海量真实路况数据助力特斯拉自动驾驶算法加速迭代升级,不断优化的自动驾驶体验提升了特斯拉的产品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自动驾驶推动汽车商业模式的转型,从前端盈利转为后端盈利,车企实现了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的跨越,未来随着智能网联的全面普及和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的入局,智能汽车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圈。 2.Model Y提升实用性,驱动特斯拉进入大众市场 Model Y相比Model 3主要是提升了实用性,驱动特斯拉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的跨越。与Model 3相比,Model Y作为一款中型SUV,在尺寸、轴距和空间等优势显著。Model Y对Model 3的不足进行了针对性补足,进一步提升其产品力,意在驱动特斯拉加速进入大众市场。 1)外观设计:Model Y的窗线和门把手选择“黑化”处理,相比于Model 3的高光镀铬,更加美观;高性能版Model Y配备了全新设计的21英寸涡轮造型轮圈,密集的辐条和较大的尺寸更显霸气。 2)内饰设计:舒适性方面,Model Y的前排座椅底部设置凸起,将座椅抬高,而座椅下方中间位置为中空设计,后排乘客乘坐体验更好;相对Model 3的移动设备支持,Model Y更新了手机无线充电底座,并且将车内前后排的四个USB接口中的三个更新成了USB Type-C接口,支持18W的充电能力;前排座椅上方,Model 3的遮阳板采用卡扣设计,不易吸合,而Model Y进行了优化,采用类似Model X的磁吸式设计,操作相比Model 3更简便且更不易坏;Model 3后排座椅只有中间头枕可以伸缩,而Model Y的后排3个座椅均配备了可以伸缩的头枕;Model Y在Model 3大天窗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天窗尺寸并且去除了遮挡后排视线的横梁,从而使得Model Y拥有了绝佳视野的全景360度大视野天窗;相比于Model 3,Model Y在后排门板上新增了紧急逃生开关,提升安全性;此外,Model Y还增加了HEPA生物武器防御模式,确保驾乘者免受严重空气污染的危害。总体而言,Model Y在舒适性、便利性、实用性和安全性方面较Model 3有较大提升。 技术创新聚焦降本,Model Y成本仍有下降空间。特斯拉汲取了Model 3在车架设计过度冗余的问题,通过改进制造工艺,简化了Model Y的车身结构,提升了车体的一体化程度,加快生产速度,并降低了生产成本。Model Y在白车身的低重心、坚固结构和碰撞保护方采用了大量铸造工艺,相比Model 3,白车身零件大幅减少。标准续航版Model Y规划续航是230英里(EPA),低于马斯克认为的最低续航——250英里,因此目前尚未推出。而标准续航版Model 3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同时通过优化软件与效能提升续航里程的经验,或将帮助标准续航版Model Y突破230英里的续航里程限制,实现上市销售,拉低Model Y售价。此外,国产版Model Y 使用的是LG的三元锂电池,成本相对较高,后期随着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搭载,国产版Model Y的成本有望进一步走低。 对标美国加州,国产版Model Y销量大概率超越Model 3。在美国加州,Model Y开始交付的第2个季度,Model Y的交付量已经超过Model 3。考虑到,1)美国Model Y与Model 3同级别价差6-9%,国产高性能版Model Y和国产高性能版Model 3的价差为8.83%;2)美国加州经济发达,电动车畅销,特斯拉在中国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而且相比于轿车,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于大尺寸大空间的SUV;3)Model Y 不仅弥补了Model 3的不足,还在Model 3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本,随着后续更低售价的标准续航版Model Y的上市和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搭载,我们认为国产版Model Y销量大超越Model 3。 3. Model Y的鲶鱼效应,由此引发的十大猜想 Model Y和Model 3价差显著小于传统车,改变了行业的定价规则,或对传统车企造成较大冲击。与BBA中同级别的宝马X3、奔驰GLC和奥迪Q5相比,Model Y的售价和智能化配置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Model Y与Model 3的价差远小于BBA中SUV和轿车的价差,预计国产Model Y将获得更多的豪华车消费群体的购买热情,叠加大城市中新能源的牌照优势,Model Y预计将会给BBA带来较大压力。未来,随着标准续航版Model Y的入列和特斯拉“降价策略”的展开,BBA紧凑型SUV预计同样承压。特斯拉如此定价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传统车企需要加速转型应对。 十大猜想 Model Y国产化吹响了智能汽车进入全面普及时代的号角,引致十大猜想: 1.智能化时代,降价是电动智能车大趋势,其他车企或将跟进。 2.数据为王,时间成本巨大,苹果等科技巨头或将加速入局。 3.预埋硬件叠加硬件降价,拥有持续降本能力的供应商是智能车的最佳伙伴。 4.智能化时代,产业主导权转移到特斯拉等科技巨头手上,传统车企难以推动的CTC和一体化铸造等方案或将迎来破局。 5.随着价格触角的不断下探,自动驾驶走向订阅服务或只是时间问题。 6.特斯拉本土化,尤其是自动驾驶算法的本土化,将为国内车企智能化培育供应链和人才,铸就国内优势。 7.智能车大规模放量需要安全冗余,搭载激光雷达和智能网联或难以避免。 8.苹果、谷歌和华为等科技巨头若造车,代工模式或是最佳选择。 9.随着智能化推动利润贡献从前端转为后端,传统车企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10.智能化加速电动化普及,电池高低温性能是普及拦路虎,热管理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1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 社区成长助手·2021-01-04终于等到了您的初发帖[比心][比心]发帖时关联相关股票或者相关话题,可以获得更多曝光哦~如果您想创作优质文章,请查看老虎社区创作指引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