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想的总结、反思和展望

1)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章里提到的所有上市公司,仅作为分析之用,不作为交易参考

2)本公众号不荐股、不诊股。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仅是个人对公司的分析看法,不做估值,仅供阅读,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出海板块继续随大盘调整

这几天大盘比较弱势,上证跌破3000点,出海指数也被带下来一点了。

和创业板同比,也是连跌三天。

昨天出了一些海关出口数据,后面应当还会有更多的出海细分领域的数据。

三、理想投资回顾

最早在2020年投资蔚来,后来在高位撤出,现在回顾,投资蔚来是这一次相当成功的操作,最关键是在高位撤出了,没有卖在最高,但是也是在高位,从底部重仓到高位基本有20倍。

在投资蔚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关注理想了,但是李想那时说搞技术的懂个屁,让我基本就忽视忽略了理想,也没有研究。在22年理想一路暴跌,理想One换L9的时候销量暴跌,也没有去研究,只是看戏。

但是后面10月11月开始L9大卖,开始引起我的注意,然后每个月都在增长,这就吸引了我,开始研究为啥理想销量能够这么持续增长。

23年1月份的时候就深度研究理想,确定了理想的基本面后开始逐步建仓,一开始仓位很低,2月横盘的阶段不断加仓,2月份涨涨跌跌,跌的时候还有浮亏,整体成本在90左右,因为会有一些调仓,导致成本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时因为理想的销量节节攀升,形势一片大好,这时市场还没有发现理想,也还没有意识到理想的潜力,所以研究理想的不多,3月初我找了一些朋友共同研究,3月7日到3月10日理想连续大跌,击破了几位朋友的心理线,他们减持。因为研究时间还不长,对理想的股性还不熟悉,没有在这个深V处加仓。

2月7日的时候就发了理想的投资文章

新能车的投资机会分析

2月21日继续发了理想深度研究

一只万亿潜力新能车公司的深度研究

在二三月完成了重仓的建仓过程后,一直在成本线上下波动,终于在熬到5月11日理想发布一季度财报以后,理想开始了起飞之旅,之前这段时间其实一直是调整,美股和港股类似,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业绩就死活不涨,没有A股的预期你的预期。

之后理想一路大涨,涨到8月创下历史最高。

到了8月,出了2季度财报,又是一份好业绩财报,这时理想已经完全可以用PE估值了,但是市场大盘不好,持续下跌,也把理想带下来了,23年是大盘比较惨烈的一年,但是由于重仓呆在理想中,23年的收益还是不错的。

理想在23年的销量是每个月都在增长,堪称完美,所以23年的持股过程其实是比较轻松的,虽然8月以后开始调整,但是基本面好,就无惧调整,而且相当而已,这个调整幅度远好于其他板块了。

下图是我23年年初开始研究理想的时候,不断的跟踪销量,计算净利润的一个表格。

所以在8月份传出历史新高以后,虽然持续调整,但是我并没有动理想的仓位。

23年,对于理想来说,我最关注的就是问界对理想的影响,新M7爆款,M9爆款,这些对理想是有影响的,是直接竞争的,但是理想的应当也继续堪称完美,通过隐形降价,使得销量是持续增长的。

问界没有对理想的销量产生实质性影响。

当然,问界的爆款,对理想的投资心理是有影响的,使得理想之后一直没有创出新高。

在24年一月被大盘带下来,跌到100左右,其实理想的基本面依旧很强,一月的交付量依旧强劲。

但是Mega一直不顺,从第一次Mega外形爆光被质疑,李想在微博说如果设计成这样要跳楼。到后来,为了避开问界M9的光芒,推迟发布。现在回顾,对Mega一路的不顺重视不够总能给他找理由。

到2月市场稳定,理想股价也逐步回升,在理想发布发布大超预期的23年财报之后,点燃市场热情,理想股价大涨,已经接近新高,要创历史新高了。

但是随后的Mega周五发布,订单远远不及预期,周一开始暴跌,当天就暴跌10%。

由于之Mega是海南给媒体圈拍摄,反馈非常好,各大博主都统统叫好。而且Mega的小定确实好,李想认为还要好于M9,呼吁上游供应商搞定产能。

发布会之后,mega的外形被黑,小定转大定的数据很差,之后的大定数据不行,但是由于惯性思维,大部分朋友认为Mega是好车,是慢热的,以后大街上跑的多了,销量就会起来,之前理想One就是这样。

有个群友是理想深度粉丝,之前一直说要买Mega,也下定了,但是试驾以后没有转大定,这时我已经在对Mega有比较深的疑虑了。

在Mega订单持续没有起色之后,我再重新审视理想的投资逻辑,因为之前的惯性太大了,所以从mega发布后暴跌,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纠正对理想投资逻辑的理解。后面一段时间才全部清仓。

整体来看,投资理想的收益还算凑合,从高点下来回撤也不少。

3月就清仓了理想之后。

先说一下理想逻辑的变化,再对自己做点反思。

1、理想在Mega之后大败,有其深刻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想的傲慢被放大了,他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他去年讲了产品方法论,但是在Mega设计的时候没有遵循自己的方法论,导致Mega大败。这里面有比较深层次的原因,现在回顾,Mega从第一次外形进入公众视野,就被诟病,Mega的外形设计太超前,但是李想认为他是乔布斯,能够引领需求,而不是迎合市场需求。这是李想太高估自己了,包括后面他的宣传是乔布斯会设计出Mega这样的车型。

李想是最强产品经理,但是在Mega上反倒失去了他最强项,李想的最强项是洞察客户需求,之前他洞察了增程需求,冰箱沙发大彩电的需求,但是对于Mega和纯电,他洞察了大家里程焦虑的需求,但是采用的方法是奇葩的,是设计外观流线型,降低风阻,降低能耗,而实际上降低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之前也测算了,这个奇葩的外形带来的能耗降低最多是增加十几公里的续航。但是李想在这个方面有点自欺欺人。想通过宣传来让大家接受,最终任何口号都需要实践检验和时间检验的。而Mega从一开始的设计方向就偏了,当然,5C充电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惜充电站太少,这就是李想的另外一个弱点,在关键领域太扣了。对于里程焦虑,业界的方式是加大电池量,当然这个方式也是有缺陷的,成本高,而且到了一定的电池量,由于电池自重 ,对实际里程的增加不明显,然后就是通过一体化压铸和铝车身降低车重。但是理想并没有从这个方向出发去研究。

回顾一下,李想找到了增程和大空间这两个成本低的大需求,但是在纯电领域,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

2、由于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做的微创新,特别是外形这种创新,就是大败笔,如果后面的纯电还是这个外形,那大概率会继续失败。

3、理想逻辑的另外一个变化是市场形势的变化,市场竞争对手的变化。之前因为小鹏蔚来太菜了,所以可以爆击这两家。但是24年开始是真实力竞争,对手是华为、小米和比亚迪。这三个都是非常强的对手,之前理想是避开比亚迪,但是无法避开华为和小米,华为虽然一开始是学理想,但是华为持续在技术领域投入,已经在技术上形成了市场认知优势,至少在智驾领域大家会认为华为第一,其次,M9树立了科技车皇的形象,以后大家对华为智选的认知就是技术第一。而今年华为会增加很多车型,问界M8也会上市,M9已经是50万以上第一,对L9形成了压制,M8上来以后,M789形成矩阵,对理想形成全面竞争。虽然去年理想应对问界很成功,但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是全方面竞争,无死角。

同时小米今年下半年发布SUV,以后小米的车也会形成矩阵,也会和理想形成竞争,小米的Su7已经显示了强大的产品力。其实,小米和理想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这方面,以前理想是第一,现在小米有超越之势,所以未来理想也会面临小米强大的竞争,可能24年25年都不是太明显,但是到了26年,小米车型矩阵完成了,对理想影响会更大,因为小米和理想都是对需求的把握。

所以,理想的未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面临小米华为的竞争,并无轻松

4、理想的纯电看不到未来,增程会受到来自小米华为的竞争,那理想的市场空间就会被大大的限制,虽然理想目前的销量还不错,但是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

5、那么理想还有未来吗?

    理想目前还没发看大太远,因为纯电是否有新的思路还不知道。但是最近李想把希望寄托在视觉全程智驾,我觉得这又是李想的一个误区,李想本来就不重视技术,技术也不是他的强项,所以判断智驾的技术方向不是他的强项,就像之前李斌吹牛说要搞固态电池,22年开始使用,到现在也没使用,李斌也不是技术出身,对技术的判断也不是他的强项。

即使是特斯拉的全视觉全程智驾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离商业化还有很远距离,而且现在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形成商业化的利润。特斯拉的RoboTaxi可能26年都无法推出。

全视觉对算力要求极高,特斯拉今年智驾新版本进展快,就是因为英伟达的上万块卡到位了,但是依旧有很多特定场景智驾需要人工接管,目前看看不到特斯拉的智驾可以到RoboTaxi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李想押注全视觉目前看不到商业价值

那么理想还值得投资吗?我认为理想当前的增程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守住当前的市场问题不大,但是要有大的增长目前是看不到的。即使在25年,华为和小米有竞争,理想依旧可以守住自己的这部分市场。今年50万,明年50万应当也问题不大。李想有个优势,就是扣,所以,理想有这个销量,净利润会不错。当然,今年二季度可能会亏损,因为有一些裁员的一次性费用,包括mega这么点销量一定会有单车型的亏损,而且应当有库存要处理。但是二季度之后轻装上阵,三季度四季度的业绩应当会不错。

理想被市场一顿爆锤,目前已经开始显示价值了,但是这个价值不是成长的价值,而是低估,PE低估了,所以,理想在跌透之后,在明显的右侧之后,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而不是成长的机会。

我的反思:

1、因为持股时间比较长,有比较强的惯性思维,没有及时从Mega的溃败中分析后面的原因,当然,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有点影响,大部分持有理想的朋友在那段时间都会继续对理想盲目乐观,也让我多少对理想有点乐观了。当然,现在依旧有乐观的,也有一些朋友在跌破100加仓了。

2、新能车市场和市场格局变化比较大,要紧密跟踪变化,要找到低估的时机新能车更适合做大的波段。长线持股对大多数人来说难度太大,是非常考验认知的。今年做的比较好的是赛力斯是做了大波段,而且依旧准备继续做大一点的波段。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1

  • 推荐
  • 最新
  • 科比特
    ·06-23
    精彩
    华为又不止问界一个品牌…华为智驾的矩阵成形可能可以吊打30万以上的所有玩家……毕竟中高级车车主更在意领先的智能化…从以前的服务器竞争到后来的手机竞争都能看出华为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主要理想模式容易被复刻…所以理想衰退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要延缓这个进程靠高性价比去谋求市场占有率,同时提高技术上的投入不要落下太多
    回复
    举报
  • 李想的原话是:“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向我们BB,毫无用户思维,他们搞出什么技术来了?”
    回复
    举报
  • 所以买点理想的股票做价值投资没问题

    回复
    举报
  • 中概股又有哪一个不是被低估的?

    回复
    举报
  • 理想其实还是有一点点怕华为的

    回复
    举报
  • Alex_0099
    ·06-24
    这才叫投资
    回复
    举报
  • Loongs
    ·06-29 13:45
    还考虑冲理想吗
    回复
    举报
  • 梓坚
    ·06-25
    👍👍
    回复
    举报
  • Loongs
    ·06-24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回复
    举报
  •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
    回复
    举报
  • 梓坚
    ·06-24
    👍👍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