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短与长(上)


最近,阅读了一本探索人类内心思考过程的优秀著作。这是一本在西方受到极大好评的书,用《经济学人》的评价来说,本书“意义深远。就像哥白尼否定地心说、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一样,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 诺贝尔获奖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的代表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同理,我们的投资行为也分为短线和长线。大部分人偏爱短线,却不擅长技术分析,无法把握自己的心理,在高风险的投资市场里短线更像是赌博,所以80%的人投资结果是失败的。而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他只做价值投资,Apple 股票一拿就是五年,最后收益颇丰。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投资行为,继而导致不同的投资结果呢?通过分享《思考,快与慢》这边书的内容,我们来分析投资的两种思维模式及在投资过程中心理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目录


01.探索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02.心理学还是经济学?

03.同一个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04.每个人都是默认懒惰的

05.脑补模式和晕轮效应

06.可能会偷换概念的启发法

07.靠不住的数字与回忆

08.认知放松与认知紧张

09.我们对风险的判断基于提问的方式

10.我们其实没有那么理性

11.可能出错的心理图像

12.结语:一个关于把妹的案例


01.探索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这个世界很多事物会随着人们的认识,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或者说很多事物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边界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只有两个东西除外:浩瀚的宇宙,和人类的内心世界。对于这两者的探索,也在不断地继续。


02.心理学还是经济学?


丹尼尔·卡内曼是一位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的学者,50多年的心理学研究,最终厚积薄发为两本最有名的著作,一本叫 Jud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这是一本经典论文集,比较学术烧脑,另一本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在西方非常畅销的 Thinking, Fast and Slow(《思考快与慢》)。比较搞的一点是,《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在国内被划定在“经济类”的类别里,为什么呢?因为丹尼尔·卡内曼教授在2002年,曾经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可能是出于宣传的原因,他的著作被划为“经济学类别”,虽然他是一个标准的心理学家,而这本书也是一本标准的心理学著作。真是“不想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作者不是好的心理学家”啊!为什么一个心理学家,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因为他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状况下人类判断、推理和决策的研究,卡内曼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这正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卡尼曼目前他从事行为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了解了本书作者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看,《思考快与慢》,具体是关于什么样的研究。


03.同一个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思考快与慢》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的行为是如何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决定的,一个无意识的,另一个是有意识的。

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场引人注目的戏剧,两个主角之间有着电影般曲折、戏剧化、紧张的情节。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冲动的、不假思索的、依靠直觉的系统1和谨慎的、深谋远虑的、仔细计算的系统 2。当他们相互斗争的时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将如何思考、作出判断和决定以及采取行动。

系统1是我们大脑的一部分,它通常依靠直觉快速地工作,不受我们意识的控制。当你听到非常响亮但没有预料到的声音时,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个系统的运作。比如突然听到“呯”地一声巨响,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你可能会立即无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声音上,去看发生了什么,甚至身体不自觉地做好了应对的姿式,这就是系统1。这个系统是我们进化而来的产物:能够做出如此快速的行动和判断,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优势。

当我们想象大脑中负责我们个人决策、推理和信念的部分时,我们便开始使用系统2了,它主要处理有意识的活动,如自我控制、选择以及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的事物。

例如,想象你正在寻找人群中的孕妇。你的大脑有意识地专注于这个任务:大脑会想孕妇的特征以及一切有助于找到她的事物(比如摇篮车,或是母婴用品店)。这种专注有助于消除潜在的干扰,使你几乎不会注意到人群中的其他人。如果保持注意力集中,你可能会在几分钟内发现她,而如果你注意力分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你就很难找到她。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04.每个人都是默认懒惰的


《思考快与慢》提出的系统1和系统2,也揭示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精神层面的懒惰是会导致错误并影响我们的智力的。

我们先通过一个著名的球拍和球问题,来看看这两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球拍和球共花1.10元,球拍比球贵1元,请问球多少钱?

最可能出现在你脑海中的价格是0.10元,这是系统1直觉性的、无意识的答案,但它是错误的!现在花一点时间,认真计算一下。球拍和球共花1.10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你看出你的错误了吗?正确的答案是0.05元。

实际情况是你的冲动的系统1控制并依靠直觉毫无意识地给出答案 ,但它回答得太快了。通常,在遇到无法理解的情况时,系统1会请求系统2解决问题,但在球拍和球的问题中,系统1被欺骗了。它把问题理解地简单了点,并且错误地认为可以自行处理。

有的时候如果换一个场景,比如说你是通过了几轮面试的竞争之后遇到这个问题,或是在类似高考这样的考试中碰到这个问题,你会认真地想,这问题怕是没那么简单?当你使用系统2来分析时,就会发现的确如此。因为你在有挑战或是不太舒适的场景下,会优先采用系统2来思考,为什么呢?

球拍和球问题所暴露出来的是我们天生的心理惰性。当我们使用我们的大脑时,我们倾向于尽可能为每项任务使用最小的能量,这被称为“最小省力法则”。因为用系统2完成问题需要使用更多的能量,所以当我们的大脑认为它可以通过系统1解决的时候,就不会使用系统2。这种懒惰可以省下精力和能量,在生存的角度来说,能省力的话,就有可能面对之后更多的危险,存活的几率更大一些。或者说,这种懒惰可以让我们活得久一些。

但这种懒惰却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因为使用系统2是我们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练习与系统2有关的任务,如专注和自我控制,可以提高智力的得分。球拍和球的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使用系统2作答,以避免出现这个常见的错误。这其实也是狗熊我常说的,要跨出自己的舒适圈的科学解释。在舒适圈之外,你会强迫自己使用系统2来解决问题,而系统2用得越多,就越能提升你的智力与能力。相反如果停在舒适圈内,解决问题都只是使用省力的系统1,你就不会得到进步,因为由于默认的懒惰和避免使用系统2,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智力。


05.脑补模式和晕轮效应


当你看到词段“SO_P”,你会怎么想?也许并没有想法。但如果你事先思考一下“EAT”这个单词呢?现在,当你再看到“SO_

P”这个词段时,你就很可能把它填成“SOUP”。这个过程被称为 “priming”,狗熊觉得可以翻译成“脑补”是最合适的。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词、概念或事件时,我们就会联想到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如果你在上面看到“SHOWER”而不是“EAT”,那么你可能会把这些字母写成“SOAP”。

这样的脑补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就像大脑会受到某些词语和概念的影响一样,身体也会受到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研究中,读了一串与老年人有关的词语比如“Florida”(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称为老人的天堂)和“wrinkle”的参与者会以比平时慢的速度行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行动和思想的脑补是完全无意识的,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此,尽管仍存在着很多争议,脑补效应的结果表明,我们并不能总是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行为、判断和选择。相反,我们总是被某些社会和文化情况所影响。

例如,凯瑟琳·沃斯(Kathleen Vohs)的研究证明了金钱这一概念会滋生个人主义。有金钱的概念想法的人,例如,通过看金钱有关的图片,会表现得更独立,不愿和他人在一起,不愿依赖他人,也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凯瑟琳·沃斯的研究的一个含义是,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诱因的社会里,金钱可以让我们的行为远离利他主义。

和其他社会因素一样,脑补效应会影响个人的想法,从而影响个人的选择、判断和行为。这些都反映在文化中,严重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社会。

大脑如何做出快速的选择,即使它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合理的决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晕轮效应”。

想象一下,你在聚会上遇到了一个叫Ben的人,你发现他很容易相处,和你聊得起来。后来,有人问你是否认识想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你可能会想起Ben,尽管你知道的关于他的唯一的事情是他很容易相处,和你聊得起来而已。换句话说,你喜欢Ben性格的一个方面,所以你认为你会喜欢他的一切。我们常常会表现出对一个人的喜欢或不喜欢,即便我们对他了解得很少。这一点,在那些偶像追星族身上特别明显,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偶像歌唱得好,可能做饭也会比较厉害!

然而,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过分简化事物往往会导致判断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晕轮效应:对Ben的平易近人的正面感受会让你给Ben加上了一个光环,影响你对他其他方面的判断,尽管你对他了解甚少。换句话说,你的大脑在要做判断时偷了个懒,快速地做出了一个判断。

晕轮效应不是我们的大脑在做判断时走捷径的唯一方式,另一种捷径是“证实性偏见”,即人们倾向于同意支持他们以前已有的观点的信息。比如“James是否友好?”这个问题,研究表明,面对这个问题,即便没有其他信息,我们也会倾向于认为James是友好的,因为大脑会自动确认建议的想法。

“晕轮效应”和“证实性偏见”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急于做出快速判断。但这往往会导致错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准确的调用。我们的大脑依赖于错误的暗示和过度简化来填补数据的空白,从而导致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像“脑补效应”一样,这些认知现象在没有我们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判断和行动。


06.可能会偷换概念的启发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出快速判断。为了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大脑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捷径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周围的环境,这些被称为启发法。

启发法(heuristics,源自古希腊语的εὑρίσκω,又译作:策略法、助发现法、启发力、捷思法,)是指依据有限的知识(或“不完整的信息”)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依据关于系统的有限认知和假说从而得到关于此系统的结论的分析行为。由此得到的解决方案有可能会偏离最佳方案。通过与最佳方案的对比,可以确保启发法的质量。 典型的启发法有试错法和排除法。鉴于启发法基于经验,有时它也可能是基于错误的经验(如感知偏离和伪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过程都非常有用的,但问题在于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过度使用它们,将它们应用于不适合的情况会导致我们犯错误。为了更好地理解启发法以及它们可能导致的问题,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其中的两种类型:代表性启发法(这里可译为,替代性启发法)和可得性启发法。

在代表性启发法中,我们回答的是一个比实际提出的问题更简单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例,“那个女人是厨师候选人,她有多大可能可以成功当选?”我们会自动用一个更容易的问题来替代我们应该回答的问题,比如,“这个女人看起来像一个会成为好厨师的人吗?”

这种启发法意味着,我们不是在研究候选人的背景和政策,而是问自己一个更容易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女人是否符合我们心目中的好厨师的形象。不幸的是,如果女人不符合我们的厨师形象,我们可以否决她 ,即便她有多年的厨房经验足以使她成为理想的候选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beginnerRio
    ·2018-03-16
    靠不住的数字与回忆
    回复
    举报
  • 古风里
    ·2018-03-16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有幸拜读过、、
    回复
    举报
  • Johnliu08
    ·2018-03-16
    回头去读
    回复
    举报
  • 栋哥
    ·2018-03-16
    好东西
    回复
    举报
  • richegg
    ·2018-03-16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