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谈

对话100位CEO,写点自己感兴趣的。

IP属地:未知
    • 树龙谈树龙谈
      ·07-31 23:03

      微软是怎么硬气起来的?

      01 今天,微软公司发布了2024财年(截至6月30日)业绩。 这个财年,微软的营收是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是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微软2024财年财报 业绩不错,微软宣布向员工发放一次性绩效奖金。 2020年以来,微软的股价不断走高,目前市值高达3.14万亿美元。 微软股价节节走高 微软常年和苹果争夺“全球最值钱公司”的宝座。 目前,美股科技股市值排名,苹果第一(3.36万亿美元)、微软第二、英伟达第三(2.55万亿美元)。 微软公司成立于1975年,苹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他们都从个人电脑硬件/软件起家。 接近50年后,微软和苹果仍是科技行业的霸主。 这期间,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网浪潮、AI浪潮来势汹汹,波涛汹涌,但是都没能打倒这两家公司。 当然,唱衰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 和老对手苹果相比,微软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受到的质疑要更多。 但似乎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继续增长。 02 微软现在靠什么赚钱? 微软把自己的业务分成三块:生产力和商业业务、智能云业务、个人计算业务。 我们简单罗列下这三块业务旗下包含的产品和服务。 生产力和商业业务:主要包括Office、领英、Dynamics,主要面向企业/个人提供软件服务。智能云业务:主要包括Azure和其他云服务、解决方案,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云服务。个人计算业务:主要包括Windows、硬件(Surface、HoloLens等)、游戏(Xbox、暴雪等)、搜索和新闻(Bing、Microsoft News、Microsoft Edge等)。 简单粗暴点理解,就是:Office、云、Windows。 这三块业务的营收增速排名是:云20%、Windows13%、Office12%。云业务势头最好。 营收贡献占比分别是:云43%、Office32%、Windows25%。 微软三大业务收入构成 你以为
      9432
      举报
      微软是怎么硬气起来的?
    • 树龙谈树龙谈
      ·07-30 21:07

      有钱豪横的宁德时代,连奥运会都不放过

      有钱的人都去巴黎看奥运会了,有钱的公司都去奥运会打广告了。 阿里巴巴、蒙牛、海尔、特步,这些品牌参与奥运会我们能理解,毕竟都是面向消费者卖货的公司。 但是卖电池的宁德时代也来凑奥运会直播的热闹,就让有的网友不理解了。 您不是toB(面向企业)企业吗?怎么也来做toC(面向个人)广告? 另外一个网友给完美解释了,toC广告多打打,你买车的时候不就会问销售——你家电池用的是不是宁德时代? 这是用toC广告反向拉动toB销售啊!高,实在是高。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卖电脑芯片的英特尔? 英特尔利用广告返点策略,成功把自己的logo打在了每一台搭载英特尔芯片的电脑上,这使得英特尔芯片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从而称霸芯片市场很多年。 当然有人会问,这么打广告不计算ROI(投资回报率)吗?不考虑广告能带来多少实际的销售吗? 小了,格局小了。你要知道,宁德时代和顶峰时期的英特尔一样,有钱、豪横,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大节目,绝对不能放过。 至于打广告要花多少钱、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根本不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宁德时代有多豪横,我给你展开讲讲。 宁德时代实际上是跟着电动汽车的步伐,和特斯拉、比亚迪一同起飞的,你看它的股价,从2019年底开始飞速上升,2021年底达到顶峰,随后起起伏伏,现在市值仍然高达8000多亿人民币。 去年,宁德时代营收4009亿元,净利润441亿元,平均每天净赚1.2亿,简直是印钞机。 现在电动汽车卖得很火爆,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是494万辆,渗透率不断走高,估计很快将会保持在50%以上。 什么意思呢?以后每卖出2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是宁德时代业绩增长的大背景。 大家都知道,宁德时代是卖电池的,连续7年动力电池(也就是给电动汽车用的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今年前5个月,全球市场占有率是37.5%。 除了动力电池,宁德时代还卖储能电池(面向发电场
      181评论
      举报
      有钱豪横的宁德时代,连奥运会都不放过
    • 树龙谈树龙谈
      ·07-28

      萝卜快跑的对手,要上市了

      前两天(美东时间7月26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也就是要准备上市了。 文远知行这个公司,你没听过不要紧,萝卜快跑总知道吧? 文远知行和萝卜快跑都是做自动驾驶的,文远知行的创始人韩旭以前还是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的首席科学家。2017年,韩旭离开百度创立文远知行(最初叫景驰科技),和老东家正式成为对手。 如今,文远知行有2227名员工,在7个国家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业务。具体有五大块:自动驾驶出租车(类似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车、自动驾驶环卫车和高级辅助驾驶。 之前萝卜快跑在武汉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很多人担心自动驾驶出租车会抢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其实啊,整个自动驾驶行业还处在技术发展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自己的饭碗还没端稳呢,抢别人饭碗就更说不上了。 不信你看看文远知行的财务情况。 2021到2023这3年,文远知行的营收分别是1.3亿元、5.2亿元和4亿元,净亏损分别是10亿元、12.9亿元、19.4亿元。什么概念?每年要烧掉十几个亿。赚的钱和花的钱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那么钱都花在哪了呢?主要花在了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上,其实就是给这2227人发工资,你要知道,研发自动驾驶需要最尖端的人才,哪怕每个人每年的成本是50万,2000多个人光工资一年就得10多个亿。 烧钱这么快,那么文远知行账上还有多少钱呢?招股书显示,目前其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18.3亿元。也就是说,还够烧一年,所以融资还不能停。 哎,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哪是自动驾驶啊,这是自动烧钱。 现实很骨感,但理想很丰满。文远知行预计,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高达1.7万亿美元,中国的自动驾驶市场也会有6390亿美元,其中最有钱景的就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货运车。 自动驾驶如果真的实现了,其实有很多好处。 比如说安全,现在全世界每年有4
      937评论
      举报
      萝卜快跑的对手,要上市了
    • 树龙谈树龙谈
      ·07-26

      俞敏洪,还是不够体面

      01 昨天(7月25日),董宇辉终于和东方甄选分手了。 他的老板俞敏洪,为单飞的董宇辉送上了1.4亿元的“分手礼”。而且主动认领“好人牌”,和网友互动的时候说,董宇辉购买“与辉同行”这个公司的钱,是他安排的,等于公司是送给董宇辉的。 这些表态的效果很明显,以前网友不是爱骂俞敏洪“铁公鸡”吗?这回马上改口称老俞是“体面人”、“有格局”。 对于这件事,我好奇的是:俞敏洪是真体面还是假体面?或者说,谁为俞敏洪的体面买单了? 02 我们先科普一下董宇辉和东方甄选之间的关系。 东方甄选这家公司,以前叫新东方在线,主营业务是在线教育。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新东方在线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只能转型谋生,做起了当时正热的直播带货生意。 到了2022年中,董宇辉因为独特的带货风格,迅速走红,把新东方在线的直播带货业务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后来,转型成功的新东方在线直接把公司名字改成了东方甄选。 转型前和转型后的反差有多大,看看这几个数字就知道了。 股价涨得厉害,2022年,新东方在线股价最低时只有不到3港元,2023年,新东方在线股价最高时高达75港元。这是25倍啊。 利润也不含糊,2021财年,新东方在线的营收只有14.2亿元,2023财年涨到了45.1亿元;2021财年,新东方在线一年亏了16.6亿元,2023财年一年净赚9.7亿元。 真有点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意思。 03 公司是赚翻了,最大功臣董宇辉怎么样呢? 一是没股份,董宇辉在东方甄选一直是没有股份的;二是薪资不高,传言只有1000多万,跟普通人比那肯定不少了,但是跟他做出的贡献比,真的不多;三是地位不高,去年年底的小作文事件里,一个基层小编都敢怼董宇辉。他在公司的地位,你能想象吧? 所以,董宇辉和东方甄选之间的矛盾,总要爆发的,小作文事件就是这个爆发的高潮。 04 俞敏洪怎么处
      1,1925
      举报
      俞敏洪,还是不够体面
    • 树龙谈树龙谈
      ·06-13

      腾讯,复制抖音

      补课,跨过地狱模式 今年开始,我感觉身边的朋友几乎都在做视频号。 我媳妇说,这叫“孕妇效应”——如果你怀孕了,就会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有孕妇。 确实,最近我突破心魔、拉下老脸发了几条口播类的短视频,也有意观察、学习朋友们的作品。但视频号的繁荣印象,应该不仅仅是由我的选择性注意带来的。 现在有多少人经常使用视频号? 腾讯的财报不披露视频号的用户数,但有第三方报告(来自国海证券)估算,视频号2023年的日活跃用户数为4.5亿,也就是平均每天有4.5亿人使用视频号。这份报告还估算,抖音2023年日活跃用户数为7.6亿,比视频号多69%。快手财报则显示,快手2023年的日活跃用户数为3.8亿。 抖音第一,视频号第二,快手第三。 要知道,视频号是2020年才上线的。晚于快手转型短视频社区8年、晚于抖音诞生4年。 实际上,2020年底,我就和两个朋友合作开始耕耘视频号,但那时候的视频号产品太过糟糕。作为用户,你看到的视频基本都是从其他平台搬运来的,而且连刷好多条都不符合你的喜好;作为创作者,你发的视频基本只能被你的亲友、最多再包含他们的亲友看到,每一条视频的播放数据都低得很稳定。所以坚持很久之后,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并且觉得这个产品以后也就那样了。 视频号真正开始翻身是在2023年。 并不是说视频号团队在这一年干了啥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是因为视频号熬过了一个平台型产品最艰难的冷启动阶段。 平台型产品,往往一出场就是地狱模式。马化腾早期为了推广QQ,还得假扮女生跟人聊天。因为在QQ这样的产品里,一个用户的体验取决于其他用户的数量和质量。人少的时候大家的体验都很糟糕,人多之后体验会越来越好。淘宝也是这样,买家越多,卖家就越多、商品也更丰富;卖家越多,买家的体验也就越好。滴滴(双边)、美团外卖(三边)也差不多。 平台型产品,一旦突破规模的临界点——多边用户都较为满意的点,就会形成“飞轮
      285评论
      举报
      腾讯,复制抖音
    • 树龙谈树龙谈
      ·05-15

      聊聊阿里和腾讯财报

      阿里和腾讯在同一天发布了一季度财报,摘录一些有趣的点,并且简单分析。 01 阿里主动宣传的亮点有三个——淘宝天猫GMV增长,淘宝天猫订单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增长。 腾讯新闻稿里宣传的亮点有两个——游戏总流水增长,视频号带动营收和利润增长。 阿里讲的是“回归电商主业的故事”,腾讯讲的是“游戏+微信(特别是视频号)双引擎的故事”。 02 营收和利润是最基本的财务指标。 阿里Q1营收22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净利润9亿元,同比下降96%。净利润大跌,阿里解释,主要是因为投资亏损。如果不考虑投资亏损、股权激励等项目,阿里的净利润为244亿,同比仍然下降了11%。 阿里财报,Q1净利润同比下降 财报发布后阿里股价下跌,也就不奇怪了。 腾讯Q1营收1595亿,同比增长6%;净利润427亿,同比增长62%。净利润大涨,净利润率从去年Q1的18%上升到27%。腾讯解释,微信视频号及搜一搜广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推动了盈利大涨。 腾讯财报,Q1净利润大涨 视频号正在势头上。 03 看看核心业务的情况。 阿里主要是六大业务(按营收贡献排序):淘天、阿里云、阿里国际、菜鸟、本地生活、大文娱。从营收增长趋势看,淘天和阿里云增速相对较低;菜鸟和本地生活增速较快;但最亮眼的还是阿里国际,45%的同比增速;拖后腿的是大文娱,负增长。 阿里财报,阿里国际增速亮眼 蒋凡(带领的阿里国际业务)厉害。 腾讯主要是三大业务: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增值服务主要是游戏,收入同比是下降的,所以前面只强调了“总流水增长”?网络广告增长迅速,最大引擎应该就是视频号。 腾讯财报,游戏营收下滑、广告营收增长 腾讯开始靠视频号养家了。 04 阿里核心业务的前景如何? 阿里大刀阔斧改革,把重心放在淘宝天猫上,提升用户体验,巩固主阵地,没毛病。上个月我听不止一个朋友
      5591
      举报
      聊聊阿里和腾讯财报
    • 树龙谈树龙谈
      ·03-28

      关于生成式AI,硅谷VC张璐的9个观点

      2023年,标普500指数的70%增长由The Magnificent Seven(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特斯拉和亚马逊)推动,而这些公司大部分都在硅谷。 硅谷一向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由OpenAI掀起的生成式AI浪潮,则进一步强化了硅谷的地位。把硅谷再次推向繁荣的,除了巨头公司、创业公司,还有数量众多、非常活跃的VC资本,FusionFund就是其中一家。 FusionFund创始人叫张璐,2010年她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读研期间凭借自己的专利创办了一家医疗设备公司,后来这家公司被美国一家五百强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收购,她转型成为投资人,并在2015年创立了Fusion Fund,专注医疗、人工智能和深科技领域投资。 Fusion有核聚变的意思,她认为,用小的资本去投资早期的伟大的技术,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从而推动产业的进步。因此,过去近10年,她专注在To B方向,在具有海量高质量数据的行业中,寻找出AI在其中可以发挥作用的投资机会。 FusionFund创始人张璐 最近我跟张璐进行了一次交流,就硅谷的AI生态、投资趋势、产业机会,以及中美AI创业者的偏好和差异,她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生成式AI行业巨变,投资重点从应用转向AI Infra(基础设施) 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投资AI,2018年GPT第一代刚刚出现,但大模型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直到2022年底ChatGPT3.5的出现,才让大家看到了AI技术巨大的优越性以及广泛的商业应用可能性。 Fusion Fund的投资一直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用层面,另外一个是AI Infra层面。去年3月份之前投应用更多,3月份之后,OpenAI的API可以驱动大量应用被生成,现在投AI Infra更多,但两个层面都还在投资。 在应用层面,C端市场非常拥挤,且C端的消费者数据较为杂
      245评论
      举报
      关于生成式AI,硅谷VC张璐的9个观点
    • 树龙谈树龙谈
      ·02-19

      对话李笛:大模型已退烧,卷参数没意义

      提起人工智能,一定绕不开一家老牌AI公司——小冰。提到这轮大模型浪潮,更是绕不开一位经常发表“降温”言论的技术人——小冰公司CEO李笛。 因为同样和微软关联紧密,小冰公司经常被拿来和OpenAI比较。小冰团队从2013年开始做AI,2020年从微软分拆、成立独立公司,代表产品“小冰”是为数不多依然活跃的人工智能助手。OpenAI的大股东是微软,它的ChatGPT则划出了AI时代的分水岭。 两位掌舵人听起来截然不同的观点,更是添了几分博弈的色彩。重掌OpenAI大权的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说,GPT-5会更令人惊叹。李笛则因为“大模型会退热”的言论,被贴上了看衰大模型的标签。 “就连我们自己的投资人都说,你是不是反对大模型?”李笛说,自己对大模型真的狂热不起来,“这一波技术创新去年5月就到此为止了,应该考虑怎么把新的技术能力落地,但行业还是在卷大模型,现在一堆大模型都‘烂尾’了”。 小冰公司CEO李笛 日前,小冰公司宣布已成功获得“小冰大模型”国内备案,小冰克隆人、歌手克隆人分支等一系列测试产品转为正式发布。这些都是小冰利用大模型的技术能力升级后的产品。 而小冰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变过,一直是“创造人(克隆人),买卖人”,一套人工智能技术框架支撑三种业务,to C的网红克隆人、歌手克隆人和to B的数字员工。 五年前,我们曾和李笛有过一次长谈,那时小冰还没脱离微软,李笛的角色是小冰的全球负责人,五年之后再见,小冰公司已经独立。我和李笛这次对话,他分享了小冰公司在这轮大模型浪潮中的“为”与“不为”。 李笛还聊了一些一度让他头疼的问题:诸如,卖API不挣钱,怎么让AI的价值被认可,把利润做上去;克隆人如何成为人的情感纽带,和人建立长期关系;克隆人在C2C模式下,怎么规避擦边和违规风险;小冰要引入外部投资,一个产品经理出身的CEO怎么和投资人“博弈”……
      239评论
      举报
      对话李笛:大模型已退烧,卷参数没意义
    • 树龙谈树龙谈
      ·01-25

      对话王晟:AI投资,认知要早

      2021年下半年,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开始认真研究大模型,想找一个大模型项目投点钱。 当时美国硅谷出现了一批大模型相关的项目,发展很迅猛。比如年初成立的Jasper,在市场上非常火爆,它只需一个简单提示,就能生成各种风格的营销文案,当年就赚了3000万美元。而Jasper的底层系统,来自于OpenAI在一年前推出的大语言模型GPT-3。 王晟留意到了GPT-3,觉得这个方向或许隐藏着大机会。虽然当时生成式AI的质量还不太理想,但他觉得对于投资而言,或许到了一个合适的时点。 但当时国内做大模型的创业团队不多。2021年底,英诺天使基金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一个奖学金项目,支持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研究,2017级博士岂凡超申请了这个项目。王晟意外发现,岂凡超正在做的大模型项目,正好就是他想投的方向。 2022年4月,临近毕业,岂凡超对王晟透露了想创业的想法,王晟果断决定投资,深言科技成立了。 天使轮之后,岂凡超开始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三个月内谈了四五十家VC,没有一家愿意投资。“大家都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大模型。”王晟对我回忆。 9月下旬的一个周五,王晟拉着岂凡超跟红杉资本的一个合伙人吃了顿饭,三天后就收到了详谈的邀约,岂凡超聊完拿到了红杉的TS(投资意向)。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 王晟 行业看起来一切如常,但一些嗅觉敏锐的投资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大模型行业即将到来的波涛汹涌。 2个月后的11月底,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因为效果惊艳,整个科技圈大为震撼。一时间,AI大模型爆火,科技公司纷纷跟进,整个投资圈一蜂窝冲上去看大模型项目。深言科技在随后又拿到了腾讯、好未来、春华资本、三七互娱等机构的投资。 2023年的“百模大战”中,VC对着十来家大模型公司猛投,项目估值一时被拉到很高,很多投资机构陷入迷茫。按照王晟的话说,“大家第一看不懂,第二不敢投,第三投不
      170评论
      举报
      对话王晟:AI投资,认知要早
    • 树龙谈树龙谈
      ·01-16

      对话司马华鹏:真人直播做不好,数字人也没戏

      提到AI数字人,一定绕不开一家公司——硅基智能。 2017年,连续创业者司马华鹏在南京成立硅基智能,主营业务是语音(电话)机器人。次年,硅基智能决定进入数字人领域,并在2019年推出首个AIGC数字人。 那时候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尚不成熟,数字人的效果一般,行业里的热度也不高。司马华鹏带公司团队把各行业很多大V联系了一遍,免费送很多人也不愿尝试。 转折发生在2022年。10月,商业大V刘润在年度演讲中重磅推荐硅基智能的数字人,表示自己的短视频口播内容已经“不是本人”;11月底,ChatGPT横空出世,快速点燃了人们对AI大模型的热情。到了2023年初,抖音放开本地生活中的数字人直播,硅基智能的数字人批量“上岗”。 现在,有几万个直播间在用硅基智能的数字人,有的单天销售额已经做到了百万元以上。江南春、刘润、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等50多万名大V,都由硅基智能克隆了其数字人分身。大部分时候,你很难分辨屏幕里的人究竟是真人还是AI。司马华鹏说,希望在2025年为全球造一个亿的硅基劳动力。 “硅基”已成AI行业热词,相比人类这种DNA编码的“碳基”生物,硅基人的可复制性更强,正在很多岗位上替代人类。 司马华鹏早在2007年就提出“硅基”概念,当时他在海外创业,看到《变形金刚》上映、汽车人激战荧幕,大为震撼;后来他做杀毒软件“拯救”电脑,他认为电脑人、机器人、汽车人都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后来再创业时,他将公司取名“硅基智能”。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难免会有争议。数字人直播运营门槛不低、可能被应用到电信诈骗,以及其背后的伦理和法律风险,都是未来待解决的问题。 硅基智能已进入快车道,司马华鹏则化身数字人产业的布道者。他传递宏大愿景,拆解商业逻辑,输出价值观。 硅基智能创始人、CEO司马华鹏 近日,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和司马华鹏在南京进行了一次长谈。以下是对话要点。 01 “我们做的是知识传递的
      357评论
      举报
      对话司马华鹏:真人直播做不好,数字人也没戏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