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潮IC

一起”芯“潮澎湃吧~

IP属地:北京
    • 芯潮IC芯潮IC
      ·11-01

      半导体并购有多火?超40家企业股价暴涨,最高涨幅400%

      深秋股市,风起云涌。 在近期接连重要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文件的发布下,大盘趋势已经成一个国民级话题,很多人都过上了生活里缝缝补补,股市里挥金如土的生活。 在这波行情中,半导体芯片板块表现强劲,是不可忽视的领涨先锋。更引人注目的是,头顶“并购重组+半导体”题材的股票,近期统统涨势喜人,让人直呼杀疯了:双成药业、光智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最近在二级市场上都喜提连板;富乐德更是复牌即拉出20cm涨停,28日总市值从70亿冲到了225亿元,涨幅高达225%。 踏空的痛苦比套牢要强1万倍,在生恐错过暴富机会的情绪下,有人连夜学习炒股技巧,还有人到处筹资凑本准备入市。一场热潮,更多的故事,即将拉开大幕。 01 涨幅最高超400%,40余只半导体并购重组概念股迎集体暴涨 翻翻百度搜索指数,近一个月以来,人们对“牛市”一词的关注度,仅次于2020年7月,彼时沪指成功突破3300点,创5年最大单日涨幅,深证成指也有显著上涨,创业板指也不断攀升。 将眼光放回半导体圈,火爆行情是实打实的: 根据芯潮IC不完全统计,2024年进行了并购重组的40余家上市公司,股价无一下跌,实现了全员均有涨幅,其中光智科技涨幅最大,超过400%。 总结来说就是:半导体并购重组概念都是牛股,40多支股票买到就是赚到。 (请勿根据表格进行投资行为,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有人选对了半导体概念股票,一年工资到手,年底的海岛冲浪旅行已经安排🏄🏻👌🏻;有人熬灯守夜锁定重组牛股,还在等待翻身🐟。 但在繁荣的高点加杠杆,极有可能暴富发财,自然也有极大的风险踏空。炒股10年、20年以上的人见过比眼下更疯狂的时刻,也经历过更多牛熊变换下的大起大落:05年上天台喝酒烤肉庆祝的热闹还在眼前;16年上天台思考人生的落寞也很难忘却。 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以天为单位计算收益的人,赌的是奇迹和运气;以年为单位计算收益的人,靠的眼光和能力。不由得
      634评论
      举报
      半导体并购有多火?超40家企业股价暴涨,最高涨幅400%
    • 芯潮IC芯潮IC
      ·10-24

      百亿独角兽击碎破发魔咒,市值超650亿

      10月24日,智驾科技头部企业地平线(9660.HK)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首日,开盘涨超20%,最新市值超650亿。 自从地平线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始,关于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讨论就没停止过。地平线身处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虽然已经成为了首家且每年均为最大的提供前装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但他面临着前有英伟达盘踞市场,后有其他初创公司和车企加速自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围猎。 不过,地平线从2015年成立至今,在无数的“dirty work”中,有超过 30 家中国车企成为了量产客户。同时,地平线也是芯片领域耀眼的独角兽企业——自成立以来,地平线已进行了 11 轮 15 次融资,投资方既包括上汽集团、广汽资本、长城汽车、东风资产、比亚迪、一汽集团、奇瑞汽车等车企资本,也包括红杉中国、高瓴、中金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英特尔、SK Hynix、宁德时代、立讯精密等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至此,地平线是近年来自动驾驶赛道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可是,地平线常年巨额的研发投入,却依旧未能实现盈利,这也成为了这家明星公司的重大挑战之一。那么,地平线究竟如何拨开迷雾?资本市场如何看待这家身披金光闪闪斗篷的巨无霸独角兽呢? 南大学霸的芯片独角兽,市值超650亿 从科学家到商人,余凯如何完成蜕变? 科学家出身的余凯履历足够耀眼。余凯曾就读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毕业后,余凯的学术之路一路顺畅,曾任职于美国 NEC 硅谷实验室(国际深度学习研究的重镇),后来在百度牵头成立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他是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也是中国深度学习技术主要推动者。 2015年,余凯做了一个令学术圈和创业圈意外的决定。他意识到,人工智能真正要发生革命性的力量,撬动它的点不在软件,而在新的处理器架构。于是,余凯创办了
      456评论
      举报
      百亿独角兽击碎破发魔咒,市值超650亿
    • 芯潮IC芯潮IC
      ·10-17

      国产半导体,押宝“PlanB”

      作者 | 十巷 出品 | 芯潮IC 数十年来,芯片制造的巅峰追求聚焦于先进制程技术,引得业界竞相追逐。从早期的56nm、28nm,到14nm、7nm,再到目前广泛讨论的5nm、3nm,以及台积电正全力推进的2nm...在摩尔定律的指引下,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精进,更预示着芯片性能与能效的显著提升。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浪潮时代,先进制程芯片一卡难求、价格飙升,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熟制程芯片的价格战硝烟已在全球悄然弥漫。 01 另辟蹊径,国产半导体押宝“旧技术” 众所周知,自2022年以来,美国高度重视限制中国高端半导体生产,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并拨款数百亿美元来激励美国先进芯片的本地化生产。 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严峻挑战面前,中国半导体产业必须迎难而上,勇敢地迎接各种困难与考验。 为此,我国开始重点关注不太先进但广泛使用的“传统”芯片(成熟制程芯片)。 所谓成熟制程,通常指的是28nm及以上的制程工艺。该工艺曾经一度被部分人误解为“低端”、“又老又慢”的代名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成熟制程芯片,尽管技术上不如先进芯片复杂,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些工艺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技术相对成熟,生产成本较低,稳定性高,聚焦于中小容量的存储芯片、模拟芯片、MCU、电源管理、模数混合、传感器、射频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家电,以及医疗和工业设备等领域。 从芯片需求数量来看,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艺,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三左右的份额,而先进工艺只占四分之一。 由于工艺优化、材料创新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成熟制程在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增强可靠性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同时,面对定制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成熟制程技术也展现出了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优化。 最近几年,中国大力发展成熟芯片工艺,在提升自给率、
      379评论
      举报
      国产半导体,押宝“PlanB”
    • 芯潮IC芯潮IC
      ·08-29

      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今日闭幕!全栈技术与产品展现产业荣景

      8月29日,由博闻创意会展(深圳)有限公司主办的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正式闭幕!此次展会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全面展示了全栈技术和产品,旨在加速电子产业的复苏,并共同迎接AI时代的到来。 作为电子行业的年度盛事,elexcon2024亮点纷呈,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体验。展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涵盖了多个前沿领域的新应用和新生态。超过400家优质展商齐聚一堂,分别展示了嵌入式AI、存储技术、汽车芯片元件、智能传感器、RISC-V、chiplet、SiC/GaN、TGV玻璃基板等一系列热门技术与生态。 展会现场,AI芯片、嵌入式处理器/MCU/MPU、存储、智能传感、RISC-V技术与生态、AIoT方案、无源器件/分立器件、PMIC与功率器件、Chiplet和SiP先进封装等技术和近千款产品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科技爱好者的盛宴。汇聚了Arm、NXP、英飞凌、瑞萨、富士通、兆易创新、顺络、中电港、Digikey、矽力杰、江波龙、西安紫光国芯、海康存储、华润微封测事业部、华大电子、太阳诱电、德明利、珠海半导体、国芯、敏矽微、威刚、灵动微电子、东芯半导体、朗科、三叠纪、易灵思、立功科技、富瀚微、Mouser,茂睿芯、雅特力、SGS、越摩、银联金卡、中微半导、汇春科技、高云半导体、思尼克、泰克科技、小华半导体、极海半导体、杰发科技、北极雄芯、共模半导体、安路科技、芯驰科技、苏试宜特、英锐创、美新、明皜传感、矽睿、金天弘、知芯传感、久好电子、芯进电子、普晟传感、独角兽联盟、易感芯、云潼、爱仕特、闳康、美阔、清纯、阿基米德等400+全球供应商厂商 除了技术和产品的展示,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还特别注重新应用和新生态的推广。展会上,AI硬件、电动汽车与新能源、AI PC与数据中心、边缘智能、工业电机控制、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一
      622评论
      举报
      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今日闭幕!全栈技术与产品展现产业荣景
    • 芯潮IC芯潮IC
      ·08-16

      融资寒冬、IPO失败、并购受阻,国产芯片难!难!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边,是在竞争激烈的芯片市场苦苦挣扎的英特尔,裁员1.5万人并暂停派息的消息,致其股价当天跌超20%,创1982年来最大跌幅。 另一边,全球汽车半导体巨头英飞凌又宣布,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400人,并将另外1400个岗位迁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行业巨头的举措,是反映半导体产业整体走势的样本。 大厂尚且如此,国内芯片初创企业们自然也难逃阵痛——融资受阻、IPO失利、破产清算、并购维艰...全球半导体风云变幻,大浪淘沙。 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与“绝处逢生”的奇招中,深陷泥潭中的国内芯片企业如何破局,成为一个关键命题。   01 国内芯片创企,深陷泥潭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几经波折。前几年备受资本追捧,“遍地黄金”的赛道,转眼迎来资本寒冬。 寒冬之下,“看不清、不敢投、没钱了”一度成为了贯穿行业的基调,半导体“盲投也能挣钱”的时代宣告结束。 这对于国内芯片初创公司,尤其是那些不断靠融资输血,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公司来讲,或将是一场“厄运”。 企业接连倒闭 倒闭,或许是对资本转向最直接的佐证。 众所周知,半导体是一个前期投资巨大、回笼资金漫长的行业,资金对其发展异常重要。对于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公司来讲,长期入不敷出带来的结果是业绩的大幅下降和利润亏损。 以往,在资本市场火热时,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只要故事讲得好,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落地能力,总有大把资金愿意为此买单。而如今,随着资本热度降温,大家不约而同的收紧了口袋,缺乏生命力的公司逐渐融不到下一轮。 在此环境和形势下,一些经营不善的初创企业很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Atomic管理合伙人兼CEO Jack Abraham发出警告表示:“有三分之二的半导体初创企业最多还能生存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初创企业大规模消亡的时代。” 2023年,哲库的突然解散让业界震惊。而
      1,254评论
      举报
      融资寒冬、IPO失败、并购受阻,国产芯片难!难!难!
    • 芯潮IC芯潮IC
      ·07-30

      《赤热》到底咋样?狂看20集后,我们不吐不快

      文 | 一休 报道 | 芯潮IC 近几年,在广电总局的倡议下,聚焦现实题材的的作品越来越多。最近,一部聚焦半导体科技领域的商战创业剧《赤热》登陆央视八套开播,存在感在业内拉得满满的。   很多芯片行业从业者,从开播前就对这部剧抱有不小的期待。有人积极号召家属一起观看,希望和家人孩子稍微解释下自己的职业;也有人抱着回顾中国半导体20年迭变的想法,想从科创人的赤子之心与奋斗历程中汲取一些精神力量;当然比较多的,是希望在找找乐子找找茬之余,积累点职场闲聊话题。 从业人士视角下的行业剧,究竟真实不真实?科技梦想与影视创作还有哪些芯碰撞?狂看20集后,我们有几点不吐不快。 一、一星骂、五星夸:《赤热》,看得业内人的天灵盖都紧了? 根据灯塔专业版7月28号发布的数据,赤热上线14天,正片播放量达到856.3万,市占率2.61%。作为一部兼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电视剧,《赤热》在播放期间多次登顶央视收视榜,也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口碑。懂行的和不懂行的,打分都有各自的理由:   首先是很多朋友表示,张江程序员的穿搭风格、发量和电视剧不符:  谁能想到,看电视剧也能看得跟上班似的,成为芯片人的隔空团建  这也就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眼光毒辣的专业朋友,痛心疾首地捉虫: 一条最为陡峭的评论是: 此外,还有一些朋友的观后感特别另辟蹊径: 不得不说,下行周期,这还真有点狠狠共鸣了。   诚然,《赤热》或许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疏漏与不完美,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提升,但这并不能遮掩它本身存在的光彩。而这也是很多观众打出五星的原因:   首先从主题上来讲,《赤热》是国产剧中第一次将芯片发展历程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电视剧。剧中,男主携300名博士归国搞科研、隐喻真实事件的堂芯一号事件、及将以长城一号芯片为核心的小灵犀手机推出市场等情节
      696评论
      举报
      《赤热》到底咋样?狂看20集后,我们不吐不快
    • 芯潮IC芯潮IC
      ·06-25

      GPU性能提升1000倍背后,英伟达掀翻行业的另一把“镰刀”

      报道 | 芯潮IC 作者 | 十巷 前几日,英伟达市值冲破3万亿美元,将苹果公司甩在身后的故事还没来得及回味。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第一的新闻再次登上各大热搜(发稿前,英伟达市值已出现较大回落)。 作为AI芯片巨头,英伟达近年来可谓风光无限。 过去,我们看到了很多有关英伟达GPU和CUDA护城河的介绍。诚然,经过多年的投入,他们已经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优势。但除此以外,英伟达还有很多隐形护城河,其中,互联技术也是其在AI浪潮中取得成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关键。 日前,黄仁勋在Computex的主题演讲中,再次透露了未来几年GPU和互连技术的路线图;而另一边,八大芯片巨头抱团取暖,成立UALink推广组意在制定行业标准,以打破市场领导者英伟达的壁垒和垄断。 如今大模型时代来临,随着越来越多的加速器被集成到一起,性能损耗和带宽瓶颈逐渐显现,如何高效传输数据成为了AI芯片互联领域亟待攻克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行业厂商加速入局,试图抢占GPU互联市场的新高地。   01 为什么需要GPU互联技术?   长期以来,冯·诺依曼架构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CPU的计算速度与内存访问速度之间的不匹配,尤其是与存储设备的速度相比更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业界著名的“内存墙”,其不均衡的发展速度对日益增长的高性能计算形成了极大制约,成为训练大规模AI模型的瓶颈。 与此同时,随着高性能存储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组件间通信的带宽再次成为限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从“Pascal”P100 GPU一代到“Blackwell”B100 GPU一代,八年间GPU的性能提升了1053倍。 在此趋势下,GPU作为AI时代的核心处理器,单卡GPU算力和显存有限,无法满足训练需求。为适应算力需求,需要联合大量GPU甚至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分布式训练诉求快速提升。 GPU服务结构   在分布式系统中,大模
      957评论
      举报
      GPU性能提升1000倍背后,英伟达掀翻行业的另一把“镰刀”
    • 芯潮IC芯潮IC
      ·05-15

      从一封信到一个量子军团

      “白宫严选”再次上新!   5月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中发布了一则极具争议性的最终规则,又将37家中国企业赫然列入了所谓的“实体清单”。   其中包括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多个研究所、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本源量子等多家量子技术研究机构和实体。可以看出,这一次,美国打击的范围从半导体扩散到量子计算领域。   要说中国科研院校和机构被列入实体清单并不是第一次,但这次为何选中了中科大?   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专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现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中科大以其卓越的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工程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王牌专业闻名。此外,中科大在量子领域实力强大,学校成功实现了“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并实现了最大规模的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GDP”三位院士 (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更是为量子领域输送了诸多精英。   依托中科大,合肥乃至整个安徽围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积极打造量子创新技术策源地,正在成为量子科技创新的枢纽重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在合肥这片土地上,中科大与量子计算茁壮成长的二三事。 01 合肥接纳中科大,却意外种下了“量子之都”的种子 合肥与中科大背后是一段患难见真情的故事。   该校于1958年在北京创立,是专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在首任校长郭沫若的带领下,中科大在创办的第二年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1969年,在京高校不得不外迁疏散到全国各地,中科大就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那个年代,高校迁址难度不小,中科
      1,082评论
      举报
      从一封信到一个量子军团
    • 芯潮IC芯潮IC
      ·04-23

      裁员、撤离、转移,芯片大厂在害怕什么?

      近日,芯潮《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一时成为网络热文,赤裸裸地揭露了半导体行业的残酷现实——“每天有30家公司消失,芯片暴富梦碎。” 半导体行业的寒气,无情涌向国内的芯片初创公司们。一个个冒进与热衷的“故事”,为中国芯片产业洗牌埋下了伏笔。 行业泡沫逐渐破碎,一堆小企业倒下了。 而另一边,半导体市场又在经历新的“风暴”,那些曾在中国这片广袤大地上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大厂,如今在行业的风云涌动下,裁员、清算、转身离去。 “蒙眼狂奔”的中国半导体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阵痛。 国外大厂,不约而同“搬离”中国 01 SK海力士:重组中国区业务 据报道,韩国半导体巨头之一SK海力士正在重组中国区业务,计划关闭其在上海的子公司,该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 根据SK海力士发布的2023年审计报告,去年四季度以来该公司一直在清算其上海子公司,并计划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其半导体制造工厂所在的无锡。 据悉,目前无锡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已经成为SK海力士在中国的核心业务,上海公司的销售额持续下降。 据知情者表示,由于上海和无锡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公司在中国区的业务中心已转移到无锡,因此 SK海力士决定清算上海销售公司,以提高运营效率。此外,SK海力士希望通过对重要性相对较低的销售公司进行先期重组,以降低业务风险。 此外,过去两年存储行业的持续低迷给SK海力士造成了不小冲击。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存储厂商也在不断发力蚕食其份额,众多因素导致其亏损增加。 02 设备大厂Lam Research考虑搬迁到越南 前不久,越南总理会见了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泛林集团(Lam Research),敦促其投资 10 亿美元用于本地生产。Lam Research正在考虑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并警告其中国业务将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的打击。 2023 年,中国市场占Lam Research收入的26%,低于2022年的31%。
      1,418评论
      举报
      裁员、撤离、转移,芯片大厂在害怕什么?
    • 芯潮IC芯潮IC
      ·04-21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作者 | 王艺可 来源 | 芯潮IC原创 春江水暖鸭先知,猎头最能体会到半导体行业的寒气。 赵橙是一名资深的半导体行业猎头,她说自己正在寻找新的就业方向,“我和芯片公司一起消失了,今年已经离开芯片行业。” 赵橙的朋友圈已大半年没更新过芯片行业动态,最新一条是心理咨询相关内容。她的离场,可以部分反映芯片行业的真实情况。 过去一年,不少芯片企业负面消息满天飞,裁员、解散消息不断,更有不少破产清算的企业在无人的角落悄悄消失——钛媒体援引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已经有1.09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工商注销、吊销,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近30家芯片企业消失。然而,海水的另一半是火焰,反观新注册的芯片相关企业,2023年共有6.57万家,同比增加9.5%。 旧的公司离场,新的项目纷至沓来,这个产业的“新陈代谢”从未停歇。 每天近30家芯片企业消失 裁员、倒闭、清算与融资、上市、独角兽等词语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的说法,2023年,中国有3243家芯片设计公司(许多公司部分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措施),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年收入不到1000万元人民币。如果这些公司没有造血能力,恐怕很难熬过这个寒冬。 时间往回倒拨,过去数年,初创芯片公司在资本和政策带动下,成群结队注册公司、组建团队,几轮融资后就变成了现象级独角兽公司。 “那些画大饼,5年内规划上市,并没有国际芯片大厂工作背景的海归博士,成为投资人争抢的对象。”三伍微创始人钟林这样回顾国产芯片公司“扎堆诞生”的现象。 钟林是一位射频芯片领域创业者,多次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出行业风险提示,“很多投资人都是不懂芯片的,他们借用互联网投资逻辑和半导体创业画像去选择投资项目。” 部分投资人的冒进和热衷“讲故事”的惯性,为中国芯片产业洗牌埋下了伏笔。 如果投资人拉海归博士入局还算有门槛,那么从事功率半导体
      1,135评论
      举报
      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