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商业评论

在这里,读懂商业。

IP属地:未知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14:23

      时代性与实战性,这才是中国企业需要的商业必修课

      导语:全球化与智能化能力,是当下中国经济新一轮跃迁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要素。 砺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创新“学习型组织”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除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之外,还有一个较被忽视,但意义重大的“知识”宝藏,即优秀企业历经艰难挫折所沉淀出的珍贵经验与知识。如果这些“知识财富”能够得到系统梳理与对外赋能,将会大大提升中国商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众多优秀企业中,最具学习价值的当属那些穿越多个经济周期、技术周期与产业周期,至今依然屹立在中国商业舞台中央的“长青企业”。 其中,中国著名的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联想在40年发展过程中与20年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其不仅是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历史,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的历程。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所言:“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精神则是联想能够从代理到创立自主品牌,从国际化到多元化,并在AI人工智能时代大显身手的利器。”在此过程中,联想集团沉淀出了大量宝贵的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当下寻求商业突围的众多企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而让人欣慰的是,联想集团近日成立了全新的“全球学习中心”,进一步升级“学习型组织”建设,致力于总结提炼联想成立40周年与全球化20年来的核心精华。 “学习型组织”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的佛瑞斯特教授提出,后由他的学生彼得圣吉通过《第五项修炼》一书发扬光大的一种理想企业组织形态。学习型组织的决定性特征,是强调优秀的人才广泛分布在组织的各个角落,而不是只处在高位,其致力于通过集体学习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提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进而避免企业“夭折”和“短寿”。对于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具体路径,彼得圣吉也给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与“系统思考”的五项具体修炼方法。 在推进学习
      27评论
      举报
      时代性与实战性,这才是中国企业需要的商业必修课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25 09:51

      韦尔股份走出“至暗时刻”

      导语:韦尔股份半年报业绩的大幅增长,不仅打消了市场对其成长性的质疑,同时也为半导体板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李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业绩飙升 继一季度业绩回暖之后,中国著名半导体企业韦尔股份二季度业绩再次向上,这也令人看到了半导体行业反转的潜力与希望。 7月5日,国产芯片龙头企业韦尔股份发布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2024年上半年,韦尔股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19.04亿元至121.84亿元,同比增长34.38%到37.54%;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加754.11%到819.42%。 按照半年度预测数据测算,韦尔股份第二季度营收约为62.6亿元-65.4亿元,同比增长38%-45%,环比增长11%-16%;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5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1530%-1747%,环比增长34%-52%。 面对业绩的大幅增长,韦尔股份表示,2024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增长,伴随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 需要看到的是,韦尔股份净利润的暴涨更多是来自于低基数效应。2023年上半年,受核心产品CIS价格下滑以及存货减值等因素影响,韦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8.58亿元,同比下滑19.99%,净利润仅为1.5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3.25%,扣非净利润则出现了7896.13万元的亏损。 由于公司利润端波动较为剧烈,不少投资者对韦尔股份业绩复苏的持续性表示怀疑。不过,从营收规模来看,韦尔股份营收规模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回升。其中,2024年1-3月,韦尔股份实现营收56.44亿元,同比增长30.18%。 按照最低预测数据,韦尔股份第二季度营收约为62.6亿元,单季度营收规
      80评论
      举报
      韦尔股份走出“至暗时刻”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24

      这家全球行李箱龙头,在LV手中重生

      导语:LV品牌成名源自泰坦尼克号沉入深海却不进水,全球著名行李箱品牌RIMOWA(日默瓦)的成名却来自一场毁灭性的空袭。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941年,德国在欧洲战场节节溃败。 德国科隆市的轰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炮弹带着死亡的呼啸,让RIMOWA(日默瓦)工厂四十年的繁华转瞬成空。 站在硝烟弥漫、焦黑的废墟上,工厂第二代掌门Richard眼里布满了血丝和泪痕。 工厂被夷为平地,连做行李箱的皮革、木头和布料都被烧得一干二净,但不死心的他还在废墟中苦苦寻找…… 炮弹几乎摧毁了他的一切,突然之间,废墟之中安然无恙的铝片,成了他全部的希望。 这场让RIMOWA一无所有的轰炸,如何让它凤凰涅槃般地成为世界行李箱的领头羊?又如何让它改变了旅行的世界? 1 第一代:违心开篇 父亲夜以继日的苦口婆心,还是让Paul Morszeck“缴械投降”了。 他咬着牙放弃了“不务正业”的音乐梦想,接手了家里的行李箱生意。出生在157.31米的科隆大教堂旁,耳濡目染着贝多芬的故事,Paul Morszeck渴望着高耸入云的美好与崇高。 现实却将他丢进了制作马具的家庭小作坊。 不甘平庸的Paul像高耸入云的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尖塔,渴望着一飞冲天。 他很快就找到了新目标:做一个“完美行李箱”给资深旅行者提供专业旅行解决方案,这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1898年,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立了“Kofferfabrik Paul Morszeck行李箱制造公司”。 RIMOWA开始了一场数十年的酝酿。 该年,RIMOWA推出首款着眼于轻巧结构及高稳定性的实木木材旅行箱。RIMOWA的第一款旅行箱是通用的木材结构,但它通过改造箱体结构,增加了稳定性并降低了自重。 Paul确定了“聚焦单一旅行箱品类,品质第一,营业额、获利第二”的价值观,这成为Morszeck家族的家训,也是RIMOWA公司
      130评论
      举报
      这家全球行李箱龙头,在LV手中重生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22

      双汇发展的“发展”隐忧

      导语:随着资产负债表的全面恶化以及经营业绩的一再下滑,投资者对双汇发展的长期“发展”感到担忧。 李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营收连续缩水 “根据双汇23年年报,贵司流动比率为1.17,为近5年最低,速动比率为0.3,为近5年最低,存货周转天数为52.13,为近5年最高,如此低的速动比率加如此高的存货周转天数,在遭遇个别极端情况下会不会造成流动性枯竭?” 近日,“火腿肠大王”双汇发展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与负债率攀升等问题一再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在双汇发展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公开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和疑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600.97亿元,同比下滑4.20%;实现归母净利润51.02亿元,同比下滑10.11%。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双汇发展营收同比下滑23.98%,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53.35%。 对应四季度业绩的超预期下滑,双汇发展在业绩交流会中表示,公司肉制品销量同比下降,肉制品分部利润同比减少,且冻品影响生鲜品分部利润同比减少。另外,由于猪价、鸡价的下行,公司禽产业和养猪业利润同比减少。 从营收构成上看,双汇发展主营业务共分为生猪屠宰与肉制品销售两部分,其中屠宰业务包括冷鲜肉与冷冻肉的销售,肉制品则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此外,公司还有一块是其他业务,主要包含畜禽养殖以及调味料等,占比相对较小。 2023年,双汇发展屠宰业务实现营收309.7亿元,同比减少7.45%,收入占比51.71%;肉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4.14亿元,同比减少2.85%,收入占比44.1%;其他业务实现营收90.18亿元,同比增长23.85%,收入占比15.06%。 不难看出,2023年双汇发展两大核心业务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形。这其中,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是一个重要原因。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到72662万头
      91评论
      举报
      双汇发展的“发展”隐忧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9

      跌破千亿市值的隆基绿能,能再次豪赌成功吗?

      导语:豪赌单晶路线和全产业链布局获得成功之后,隆基绿能再一次重注BC电池,这一次它会成功吗? 李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创纪录亏损 7月9日晚间,隆基绿能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隆基绿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8亿-5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为48.39亿-55.39亿元。 此前的一季报显示,2024年1-3月,隆基绿能净亏损23.5亿元。由此计算,隆基绿能二季度亏损金额约为24.5亿-31.5亿元,环比一季度亏损金额继续扩大,创出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纪录,也是已披露业绩预告光伏上市公司中亏损金额最大的一家企业。 针对上半年业绩的大幅下滑,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受制于光伏行业整体供需错配、各环节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导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量不增收、对参股硅料企业的投资收益减少,预计计提存货减值金额45亿-48亿元,短期盈利承压。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隆基绿能实现净利润91.78亿元,扣非净利润90.60亿元,双双创下半年度业绩历史新高。然而,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下跌。据东吴证券统计,2023年度,多晶硅价格跌幅高达68.78%,硅片价格下跌52.97%,电池片价格跌幅55%,组件价格跌幅44.75%。 进入到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价格战竞争依然惨烈。根据硅业分会数据,今年上半年,硅料硅片的价格跌幅接近40%,行业陷入普遍亏损状态,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光伏设备等细分领域无一幸免。在已披露预告的光伏企业中,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等八家企业上半年业绩亏损上限超过10亿元。 随着中报业绩的持续爆雷,光伏板块股价一再走低。截至2024年6月底,光伏产业指数跌至20
      147评论
      举报
      跌破千亿市值的隆基绿能,能再次豪赌成功吗?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8

      这家全球保温杯第一品牌,如何穿越百年?

      导语:如同雀稗草在荒漠和海水中顽强生存一样,被称为“耐受之王”、在极热和极寒之间游刃有余的膳魔师品牌,有着同样的生存智慧。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被称为“荒漠之王”的雀稗草,原产于欧洲,不足半米的草却可以扎出近2米的根系。 它能适应荒漠,还能抗水淹,甚至在盐碱地也能存活,海水浇灌不死,大火焚烧后也能迅速发芽。拥有这样强的耐受能力,雀稗草作为入侵物种,如今在中国随处可见。 作为保温杯第一品牌,如今占据44%的市场份额,膳魔师品牌的成功与雀稗草的普遍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雀稗草?是物竞天择的适者生存,还是基因突变的偶然而成,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复。 但谁成就了膳魔师,却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1 耐受力 1892年,麻烦缠身、脾气暴躁的苏格兰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首次在零下240摄氏度的低温下,压缩氢气变成液态氢。 为了保存液态氢,杜瓦设计了中间真空的双层玻璃瓶,将玻璃内表面涂上银膜,加上绝热性良好的瓶塞,杜瓦瓶诞生了。 和许多发明家一样,杜瓦并不是一个商业头脑极强的人,他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也没有从自己的发明中获利。杜瓦的德国助手莱因霍尔德·伯格尔意识到它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保温,开始将它从实验室带向广阔的“土地”。 伯格尔开始根据日常生活需求,对杜瓦瓶进行“基因改良”。他改进了设计,在瓶子外面罩上金属壳,安上保护用橡胶底托。1903年,伯格尔在德国申请真空瓶的专利,并开始建厂生产。 颇有商业头脑的伯格尔举行了一场有奖征名活动,这种在实验室里保存零下240摄氏度低温产品的容器却有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名字——Thermos(膳魔师源于希腊语“therme”,意思是“热”)。 Thermos不但成为了公司的名字,作为保温瓶领域的先导,Thermos甚至成了保温瓶的代名词。 彼时,距离第一辆汽油驱动的汽车在马萨诸塞州首次亮相已经过去了十
      120评论
      举报
      这家全球保温杯第一品牌,如何穿越百年?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6

      群攻之下的比亚迪,领先优势越来越大了

      导语: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比亚迪这家企业的强大,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它到底强大到了什么地步。 砺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随着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家独大,近两年其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同行围攻的对象。但比亚迪的根基不仅没有被这些同行撼动,相反其竞争优势还在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各大汽车厂商的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含腾势、仰望、方程豹及出口车辆)销量为160.7万辆,在全行业遥遥领先。 熟悉中国汽车产业的读者会了解,上半年并非比亚迪汽车的发力期,代表其当下最前沿技术的Dmi5.0于5月份刚刚发布,搭载该技术的前两款车型秦L Dmi与海豹06 Dmi也刚在过去的6月份经历第一个完整的交付月份。虽然只是刚上市不久,比亚迪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便展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近日,笔者在大街上已经陆续能看到一些比亚迪新交付的秦L与海豹06的Dmi车型。之前已经在4S店见过这两款车的实车,但在大街上再见到,还是对这两款起售价只有9.98万人民币的车能做出如此高的品质而感到惊艳。虽然其他车企也可能做出一款不逊于秦L的车型,但成本至少会比比亚迪高出不止20%,这便让比亚迪有着充足的成本优势与定价权。而这种成本优势与定价权几乎很难被竞争对手复制,因为其叠加了比亚迪的战略优势、组织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与一体化供应链优势等多个要素累积而成。 秦L与海豹06给笔者带来的冲击,也反映在具体的市场销量上。6月份销量数据显示,秦L与海豹06的销量分别高达20100辆与14000辆。随着产能爬坡与交付速度的提升,这两款车在未来几个月还将持续创出销量新高。 而秦L与海豹06还只是比亚迪在2024年进行产品发力的一个开端,接下来的下半年其还将按照史无前例的节奏推出一大波新品。一方面是比亚迪主品牌旗下现有产品完成Dmi5.0的升级与L、海豹、海狮产品线的产品补齐,另
      4401
      举报
      群攻之下的比亚迪,领先优势越来越大了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5

      跌破千亿市值,爱尔眼科增长背后的模式争议

      导语:股价跌跌不休,曾被誉为“眼界茅台”的爱尔眼科怎么了? 李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背道而驰 股市艰难,诸茅不易,“眼茅”爱尔眼科尤甚。 2020年9月,wind茅指数横空出世,30家各行各业的“类茅台”上市公司被包括其中,意指入选企业在行业里有着贵州茅台在白酒行业里一样的地位。2021年7月1日,专做眼科生意的爱尔眼科股价最高涨至42.49元,总市值逼近4000亿元,12个月滚动市盈率达到178倍,“眼茅”成为爱尔眼科专属的荣耀。 在地产周期下行与消费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以往这些细分赛道中的佼佼者纷纷遭遇到成长的烦恼,就连茅台本尊的高增长也已经成为过去式。时至今日,茅指数自高点回撤已经将近50%,中国中免、金龙鱼等个股跌幅更是超过80%。 爱尔眼科同样未能幸免。就在近日,爱尔眼市值跌破千亿大关,年内累计跌幅超过30%。此前的2021年-2023年,爱尔眼科年跌幅分别为-26.87%、-4.32%、-33.8%。 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估值去泡沫之后,爱尔眼科12个月滚动市盈率仅为28倍。然而,尽管市值已经临近跌破千亿关口,爱尔眼科的股价仍然未有预期般的反弹,“眼茅”价值信仰塌方了。 与通策医疗、中国中免、智飞生物等公司不同的是,爱尔眼科经营业绩并未出现下滑,反而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全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203.67亿元,同比增长26.43%,这也是爱尔眼科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归母净利润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业绩增速在茅指数板块中位列前茅。 另外,与防水茅、酱油茅等遭遇到行业天花板压力的各类茅不同的是,爱尔眼科所在的眼科赛道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037亿,预计到202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2522亿,年复合增速高达15.9%。这其中,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手术
      123评论
      举报
      跌破千亿市值,爱尔眼科增长背后的模式争议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2

      曾经盛产“爆款车”的本田汽车,正在中国市场走向没落

      导语:本田汽车去依靠燃油车所建立的市场优势,正在遭受新能源浪潮的冲击,其市场地位也正处于快速滑落之中。 张军智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跌落神坛 1996年,广州标致项目失败后,广州市政府开始寻找新的外资合作伙伴。彼时,广州市政府的最大王牌是,手握全国小汽车生产定点的资质。90年代,国外车企想要来华合资生产汽车,必须与国内“三大”(一汽、二汽、上汽)“三小”(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广州标致)进行合作谈判。 消息一出,很快就吸引到了欧宝、现代、起亚、宝马、菲亚特、福特、奔驰、马自达等众多国际车企巨头前来探寻。 本田是来得最晚的,但却是决心最大的,时任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会长宗国旨英后来回忆说,他是怀揣着谈判失败就准备辞职的心态来的。由于从1991年开始就和东风合作的惠州项目毫无进展,此次合作被本田看作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后一个机会。 谈判中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国家对汽车有40%的国产化率要求,广州市政府希望能努力达到,但本田却坦率告诉广州市政府领导,不要说40%的国产化率,就是把所有的零部件都交给中方,中方也不会装。客观来说,彼时横扫美国市场的本田,确实是中国车企仰视般的存在。 由于本田的决心以及在技术转让和资金投入上的诚意,最终,广州市政府在多个“买家”之中,选择了本田。事后也证明,广州市政府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而本田也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1999年3月26日,第1辆雅阁下线,仅仅九个月后,第1万辆雅阁下线,十年之后,雅阁在华就已经有了近百万用户。截至今年,仅一款雅阁车型,本田在中国市场就累计卖出了330万辆。 除了雅阁,本田在中国市场还推出了一系列现象级的产品,比如开创中国城市SUV先河的东风本田CRV、A级车市场的王者思域、A0级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飞度、MPV市场头部产品奥德赛……从城市到乡村、从高速公路到乡间小道,到处都有本田汽车的身影。 发展
      276评论
      举报
      曾经盛产“爆款车”的本田汽车,正在中国市场走向没落
    •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
      ·07-11

      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胖东来模式重做一遍

      导语:过去的两年的时间,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先生充分发挥了无私的大爱精神,为行业中大量的困难零售企业提供了尽心的帮扶,并取得了很好成效。本文分享了于东来在帮扶这些企业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方法论。 刘学辉、于东来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来源 从事商业研究与商业咨询很多年,前半程时间主要还是基于一些传统的西方经典管理理论与一些西方著名企业的优秀管理实践来展开的。 随着中国商业发展历程的丰富,也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这促使砺石最近几年尝试摆脱传统管理经验的束缚,一方面结合了苹果、星巴克、微软、谷歌、宜家、丰田、华为、腾讯、阿里与比亚迪等国内外大量杰出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回归哲学本质,从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勒留、叔本华与托尔斯泰等东西方多位哲学大师中吸取智慧,就“什么才是正确的企业经营”做了大量的独立思考,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感悟。让我惊喜的是,当我们这些感悟逐渐成型后,发现竟然与胖东来所践行的核心理念,以及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获得这些感悟的路径不谋而合,他也是经过大量的案例学习与哲学思考才走到这条路的。 对于胖东来模式,外界较为浅显的了解只是关注到其优美、干净的卖场环境环境与员工热情周到的服务;稍微深入一点的会关注到其远高行业平均水准的员工薪酬、优厚的员工福利、充足的员工假期、高品质的商品标准与超预期的售后服务。但上述都是胖东来模式成功的“果”,而非成功的因。在于东来解决“作为企业,何为正确”之前,其首先解决的是“作为人,何为正确”的问题。 于东来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与爱”,摆脱被虚荣、傲慢、贪婪、嫉妒与嗔恨之心束缚的奴性状态,而是走向快乐、阳光、自由、真诚、公平、正义、知足与博爱的美好人生。而作为企业家要实现这种美好人生,就需要构建一种能够给企业家带来美好人生的全新企业经营体系。在这种“自由与爱”的原则引导下,给予员工更多的
      142评论
      举报
      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胖东来模式重做一遍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