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心

探索智能汽车的万象与新知。

IP属地:上海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20 14:24

      “车上吃火锅”,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MPV 还有哪些空白需要填补? 过去 MPV 市场呈现出两种形态并行的格局,走家用车多功能路线的课代表是大众 T1 这类的欧式 MPV,走多乘员路线的课代表就是别克 GL8 典型的美式 MPV。 前者主要聚焦 MPV 市场个性化、实用的空间和功能性,停产前累计生产超过 180 万辆;后者则填补国内公、商务用车市场巨大空白,巅峰时期(2021 年)占整个中国 MPV 市场的 15.7%,去年同比下滑 12.60%。 这符合 MPV 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成长曲线:2010 年以前是萌芽期,2011 年~2016 年是功能导向期,2017 年至今是体验导向期。 市场重心转移的背后,2023 年 MPV 车型的私人占比已经接近 60%,消费者逐渐从纯粹的刚需转向改善性需求。 甚至一位奶爸把自己开了 7 年的奥德赛换成极氪 MIX,图的为了让孩子能有像游乐园的座舱,以前奥德赛只能载孩子上下学,但极氪 MIX 能解锁很多的带娃方式。从好开到好用,再到好玩,今天中国 MPV 市场正在发生巨变。 为了让极氪 MIX 有无数个玩法,极氪产品经理绞尽了脑汁——座椅原地调头后,两个人可以下象棋、三个人斗地主、四个人打掼蛋、吃火锅,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场景限制的移动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极氪除了要回答在车上吃火锅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之外,还得回答为了能为一家人坐在车吃火锅到底有难。 传统 MPV 或许是在商务和家用之间摇摆不定,但极氪 MIX 开始思考,在一辆车上凑齐 MPV 的空间、轿车的舒适性、SUV 的通过性。 01、极氪 MIX 回答三个无解 无论是革传统 MPV 的命,还是在这片新蓝海市场破局、打造爆款,关键看极氪 MIX 对「三个无解」的回答。 一是如何在低于 4.7 米的车长上,实现超过 3 米的轴距和小车的转弯半径。 极氪 MIX 极致的四轮四角造型,拥有 0.64 极高轴长比。 极氪 M
      94评论
      举报
      “车上吃火锅”,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18

      年轻人的心思,被智界新 S7 看穿了

      关键车型配年度旗舰,鸿蒙智行百试百灵的典型打法。 据华为余承东透露,智界新 S7 和史上最强大的 Mate 在月底一起发布。 字越少,事越大。上次因为一款手机引发了破圈蝴蝶效应的是问界新 M7,最快一周卖一万台,如今年度交付突破 17 万台,实现了自身销量与均价的双重飞跃。 问界新 M7 的案例证明,要增量就必须破圈,用价格和产品去抵达「真正的消费者」,所以无论是升级还是品价比,都是智界新 S7 和鸿蒙智行为必经之战所做的准备。 20-30 万纯电市场,是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也是最体现车企整体实力的细分车型,而这考验了智界新 S7 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更明白如何超越用户需求。 这也难怪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惊呼:智界新 S7,这牌只有鸿蒙智行敢打。 所谓「敢打」指的是,智界 S7 本身产品力已经足够完整了,究竟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以及在这个拥挤的细分市场,智界新 S7 为什么还要反复打磨这款产品。 01、谁还在看车标买车? 在新的汽车定义和品牌价值中,新能源和科技早已成为代名词,而这一点恰恰体现在市场的变化上。 10 年前,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是日系最畅销的家用轿车,宝马 3 系、奥迪 A4 和奔驰 C 级是豪华轿车的不二之选。 10 年后市场又经历了新的洗牌、发牌和出牌的阶段,曾经属于合资车的江山正在不断的被本土品牌蚕食。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1-9 月,国内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前 5 名中有 4 家都是自主车企,其中有 3 家车企今年前 3 个季度的销量都比去年同期呈现增长,而合资阵营市占率从 2014 年超过 70% 降至如今的 40%。 具体到新能源市场,主流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市占率比例为 5.1%:59.4%,尤其是 20-30 万元各方虎视眈眈的大蛋糕,主流合资品牌已经丢失了超过 20% 的市占率。 说白了,在燃油车大盘下行与新能源汽车逆袭的当下,汽车
      100评论
      举报
      年轻人的心思,被智界新 S7 看穿了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14

      智驾玩家,打响「云」上突围赛

      今天的自动驾驶,已经到了拼「数字基建」的阶段。 从「BEV+Transformer」成为公认的算法架构开始,算法壁垒其实在被逐渐打破,曾经神秘的端到端范式,也在一点点揭开技术面纱。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躬身入局,华为、博世等供应商们也纷纷亮出了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可以看到,各家都到了端到端模型的落地阶段,这时比的是谁迭代速度更快,谁上车体验更像「老司机」。 从技术角度出发,这指向了冰山之下数据闭环的建设能力。 英伟达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认为,数据闭环已经成为实现高阶智驾的「华山一条路」,没有一家车企可以绕开。 所谓数据闭环,它的底层逻辑是: 车端与云端形成闭环,车端将数据反馈给云端,在云端集中进行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与仿真,再把模型数据发回车端,进行 OTA 部署及更新,两端进行协同互补,由此完成了智驾技术的迭代与进化。 而端到端的技术架构,从感知到规控端串联成一整个 AI 神经网络,要让 AI 像人一样思考、决策,则意味着云端的训练数据足够大且精,算力足够大,算法足够强,否则泛化性、准确率和召回率就难以保障。 这也意味着,在 AI 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化竞争的重心,集中到了车端到云端的数据闭环上。 往更深层次着眼,数据闭环的落地,又需要强大的工程化能力进行支撑,即数据从采集、传输到存储、训练、优化的全流程环节,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与工具链。 由此,围绕这条自下而上的方法论,智驾玩家们都开始从基础建设着手,与云服务商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紧密绑定。 比如,博世近期就宣布与腾讯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在自动驾驶公有云、专有云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01、搭上「云梯」,博世后发而先至 近两年,国内智驾肥沃的土壤,已经生长出不少技术、量产能力过硬的智驾玩家。 后来者想要入局,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差异化成绩。 对于博世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一是市场竞争残酷,在国内智能驾驶、智
      150评论
      举报
      智驾玩家,打响「云」上突围赛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13

      “雷学”,被小鹏玩明白了

      何小鹏是目前为止唯一学到雷学精髓的人。 11 月 7 日小鹏 P7+发布会最后十分钟,何小鹏在公布价格之前,希望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随后背后大屏幕换上了「穿越风暴」的雷军式 PPT,现场氛围到达高潮。 台下的观众呐喊着等不了,希望何小鹏能直接公布价格。 每个人都有预感,P7+将是小鹏载入史册的一次绝杀。 P7+Max 限定版 21.88 万元,一轮欢呼声涌来。紧接着 590km 和 700km 的 Pro、Max 版本陆续公布:18.68 万元、19.88 万元,所有人的情绪都被点燃了。 发布会后半个小时,媒体们正在焦急等待何小鹏接受采访时,小鹏 APP 锁单入口已经被挤爆。 原本,小鹏内部按照平时 5 倍对 APP 扩容,而这一次随着 P7+涌入的流量是他们想象中的 20 倍。 何小鹏和品牌营销团队会后庆祝 P7+爆单 小鹏 P7+接过了 MONA M03 的爆款定律,发布会不到 24 小时,大定 3.2 万辆创下小鹏历史最高记录。 这一幕在小米 SU7 也上演过,发布 24 小时大定 8.8 万辆。 小鹏 P7+和小米 SU7,在 2024 年一头一尾成为了纯电轿车里的大小王。 从上半年「刮骨疗伤」的小鹏,再到下半年两次创造爆款的小鹏,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01、爆款小鹏 P7+的三种刀法 找准核心用户的诉求,集中所有资源给到用户超出期待的产品,这是小鹏 P7+爆单的前提,但在此原则之上,还讲究刀法的精准、速度、深度。 比如,刀法找到了,下刀太浅就不行。 往常在各类汽车发布会经常能看到对标 Model Y/3 的参数与指标,这一次小鹏 P7+放弃了对标特斯拉 Model Y。何小鹏解释,所谓对标无非是比某款车型大一点、强一点、快一点、便宜一点,但做不到颠覆性创新。 这就是刀太浅。 何小鹏希望打造的爆款车型要下准刀、狠刀、快刀。 在他看来,小鹏 P7+的诞生最大的不
      162评论
      举报
      “雷学”,被小鹏玩明白了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08

      1 年前被质疑“无图”,如今成为大预言家

      高阶智驾正在进入资本与技术对齐期。 过去自动驾驶资本与技术互不对齐。资本来临时,技术尚未成熟,资本褪去时却正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今年下半年,高阶智驾的资本与技术进入对齐期,迎来 IPO 与融资潮。 仅十月,地平线、文远知行先后成功上市,文远知行一度涨幅超 27%,达到 19.73 美元/股。Momenta、小马智行也正在筹备上市中。 11 月初,元戎启行获得了今年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C 轮融资超 7 亿人民币,由国内头部车企长城汽车集团独家投资。 这是今年少数能拿到产投融资的自动驾驶企业。有业内人士告诉汽车之心,产投与政府投资有本质区别,对于成长型企业,产投不仅投钱,还可以带来产业链资源。 这也拉出高阶智驾的另一个隐喻:自动驾驶需要的不仅是补血,更是造血能力,要依靠量产订单与敏锐的技术思路,才能支撑自动驾驶下半场。 现在,中国高阶智驾市场正上演一场关于狼人、守卫与预言家的中场战事。 01、华元魔,狼人、守卫与预言家 在游戏的中场,所有玩家最在乎两个字——量产。 与之相对应的是高阶智驾的爆发。 今年上半年理想开通城区高阶智驾,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爆发。6 月份理想销量增长至 4.7 万台,随后一直保持在 4.5-5 万/月,截止目前理想销量已突围 100 万辆,问鼎新势力第一名。 智驾是理想销量再上一层楼的利器。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当前国内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高阶智驾配备率已接近 100%。 从高阶智驾量产订单来看,方案商华为、元戎启行、Momenta,已经成为了高阶智驾市场的抢单王。 这三家公司的定位恰与狼人杀中狼人、守卫与预言家相似。 狼人杀里每个角色都有赖以为生的技能,映射到智驾,这些技能也决定了中场得分的能力。 引望智能(前身为华为车 BU)更像狼人,引望智能与华为车 BU 联系紧密,采取了技术与商业销售绑定策略,只有全域采用乾昆智驾、鸿蒙座舱以及销售渠道
      218评论
      举报
      1 年前被质疑“无图”,如今成为大预言家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01

      算力超 500TOPS 的智驾芯片,小米先投了

      10 月,北京亦庄深秋的季节里,空气格外冷冽。 与此同时,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展厅内,人潮涌动。 台下坐着的,是亦庄产投、蔚来、小米、经纬恒润等一众投资者角色,他们目光交汇在一颗芯片上。 这颗芯片来自辉羲智能,这家初创企业用两年时间,研发出第一颗数据闭环定义芯片——光至 R1。 造一颗芯片的难度,不亚于造车。 辉羲智能创始人徐宁仪把这项突破比喻为攀登上海拔 7500 米的慕士塔格峰。 登顶慕士塔格峰意味着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标准,辉羲选择把芯片对标 OrinX,代表其挺进了国际造芯第一梯队。 7nm 制程,拥有 450 亿个晶体管,符合车规级要求; 500TOPS 算力,相当于两颗 Orin; 8 核 SIMT 架构,24 核 CPU,15 核 GPU; 带宽超过 200GB/s; 2025 年,光至 R1 将率先在一家国际车企上量产上车。 辉羲还定下目标,要让这颗芯片成为国内量产上车速度最快、业内最好用的大算力智驾芯片。 芯片市场已经群雄林立,前有英伟达等巨头企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后有黑芝麻、地平线等上市企业分食剩余市场蛋糕,辉羲想要冲出重围,它需要做出更极致的动作。 这个极致包括产品性能、交付速度、降本增效等。 同时,辉羲必须保证,从决定造芯的那一刻开始,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容有错。 01、造芯方法论:打造可扩展的数据闭环 1950 年,阿兰·图灵在著作《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描述了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两条路径: 基于抽象计算,聚焦抽象任务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做针对性算法训练,比如国际象棋; 基于具身学习,给机器配置传感器,像人类幼儿一样与环境互动,培养感知、学习与认知能力。 两种路径的区别是,前者依靠规则,应用范围有限,但上车快;后者强调智能,泛化性、适应能力强,但要求极高的数字基建能力。 图灵认为,这两条路径,都值得探索。 于是,在人工智能 70 年的发展脉络中,两条路径
      257评论
      举报
      算力超 500TOPS 的智驾芯片,小米先投了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1-01

      鸿蒙智行的“第五界”,合创接了?

      汽车市场格局的动荡走到了风口浪尖。 光是 2024 年,就出现过一系列新闻:「大众中国集团总部裁员」、「东风本田裁员 2000 余人」、「广汽本田大规模裁员」,更有着宝马全球首家 5S 店倒闭、保时捷 Macan 打六折等消息。 一句话总结就是,国际汽车巨头终于撑不住了。 大众将近九十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在本土关厂的经历,而面对燃油车市场增长乏力,价格战无限压缩利润空间的现实,大众接连减少车型数量,下调汽车产量,以及在德国至少关闭三家工厂。 大众集团 CEO 奥利弗·布卢姆承认,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激烈竞争,大众已经无法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汽车行业出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意味着将有更多车企从豪情万丈迈向万丈深渊,裁员、下调产量和关闭工厂都会变成一种常态,而这不仅仅是针对传统车企。 有消息人士透露,「合创在今年 2 月份停掉了所有的生产线,整个团队从最高的 1006 人(2022 年)到现在只剩下了几十人,一部分员工跳到了广州的另一家车企。」 公开工商信息显示,合创旗下公司被冻结股权高达 18 次,累计执行数额超过 1 亿元。 不难看出,如今的合创正处于生死边缘,一位合创前员工向汽车之心透露,「合创还在寻找出路,目前已经跟华为接触,希望成为鸿蒙智行的第五界。」 鸿蒙智行是一个华为主导的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深度合作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目前在售的六款合作车型,覆盖 20-60 万元新能源车市场。 在合创按下暂停键的大半年里,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而鸿蒙智行或许是合创快速重回市场的关键。 01、三年三次动荡,合创真带不动 比起合创这个名字,或许广汽蔚来的名气来得更大些。 合创的前身由广汽新能源和蔚来在 2018 年合资成立,彼时的广汽作为国有车企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急先锋」,找到了刚起步阶段的蔚来联手创立新品牌。 在广汽的主导下,双方基于广汽
      325评论
      举报
      鸿蒙智行的“第五界”,合创接了?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0-25

      数据驱动时代,自动驾驶开发如何造「飞轮」?

      随着 L2+自动驾驶逐步渗透,行业向高阶自动驾驶发起新一轮进攻。 整个算法架构也随之不断演进: 从独立模型过渡到多任务学习; 从传感器数据后融合到前融合; 从规则主导转变为深度学习; … 另外,端到端成为各车企、Tier1 绕不开的技术关键词。 比如理想发布「端到端+VLM」的全新模型架构,打出快慢系统的组合拳,能让 AI 做出拟人化的驾驶行为。 而这些模型性能的进阶,是基于底层开发工具链足够强大。 具体要求是,能够向更高效的网络设计与算法优化不断靠拢。 这是 NVIDIA 的优势。 在近期《汽车之心·行家说》NVIDIA 专场中,作为全球领先的 AI 计算助推者,以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和数字孪生仿真平台等推动行业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提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同步传输,实现快速感知与准确决策的相机全链路方案; 打造高效并行计算、实时 AI 推理于一体的软件开发平台 NVIDIA DriveOS™; 强算力且算力灵活调配,集成多种智能汽车功能的车载计算平台 NVIDIA DRIVE Thor™; 具备先进渲染技术,提供高逼真虚拟环境进行模型训练、测试与验证的数字孪生平台 NVIDIA Omniverse™; …… 这一整套软硬件耦合的开发体系,贯穿从数据处理到仿真训练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发者们能够高效进行研发任务,并实现超越预期的高性能表现。 而如何熟悉并快速上车这一系列工具,突破自动驾驶的开发瓶颈,在《汽车之心·行家说》NVIDIA 专场中,NVIDIA 及丽台科技的技术团队对此做出了细致解答。 01、聚焦 Multicast 应用,打造相机全链路方案 NVIDIA 专为自动驾驶打造了一套基础平台 NVIDIA DriveOS,使汽车能够高效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利用深度学习实现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并满足严格的安全标准。 从针对 Drive Thor 打造的软件堆栈示意图上
      396评论
      举报
      数据驱动时代,自动驾驶开发如何造「飞轮」?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0-14

      当智驾遇上国庆,头部玩家亮出「真本事」

      自步入「金九银十」以来,汽车行业火热非凡。 众车企纷纷发布重磅车型。有数据统计,刚过去的 9 月共有 30 多家车企发布了约 46 款车型,成为今年最多新车发布的月份。 这其中有很多新车,其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卖点,它们都搭载了华为乾昆智驾系统。 而就在国庆前夕,不少人发现华为乾昆新广告牌悄然登陆全国各大机场,打出了全新口号:「乾昆守护,智驾九州」。 8 字广告语,不仅应景了国人十一假期出行的场景,更彰显了华为乾昆的价值主张,让用户安心畅享智驾出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智驾」二字,尽显当下潮流生活方式新趋势。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10 月 1 日至 7 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为 20.08 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 4.1%。 公路出行方面,人员流动量累计约为 18.5 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 3.9%。 其中,自驾出行的占比,更是超过了八成,成了国庆假期出行的绝对主流。 国庆期间复杂的交通场景,成为检视智驾产品真实效果的一次绝好机会。随着智能驾驶产品性能的提升,高阶智驾渗透率也在不断攀升,「智驾出行」正有望成为国民出行的全新标签。 以华为乾昆、理想为代表的头部智驾玩家们,纷纷秀出自家国庆假期智驾出行「成绩单」。 10 月 9 日,华为车 BU 发布的《2024 华为乾昆智驾国庆出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 10 月 1 日 0 点至 7 日 24 点,所有搭载华为乾昆合作车型的使用人数(即智驾里程不为 0 的车辆数)达到 27.8 万人,智驾总里程达 8571.7 万公里。值得注意是,华为乾昆用户的智驾里程占累计行驶总里程比例,已经超过四成(41.1%)。 在「自驾」人群中,「智驾」比例之高,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从「自驾」到「智驾」,驾驶新潮流背后的推手们,正是以硬核技术著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参与者们。 而面对车流量暴涨,目前智驾技术的「高地」城
      161评论
      举报
      当智驾遇上国庆,头部玩家亮出「真本事」
    • 汽车之心汽车之心
      ·10-12

      特斯拉的野心,不止 Robotaxi

      特斯拉的 Cybercab(即 Robotaxi)终于舍得上线了。 从 2016 年在「宏图第二篇章」提及概念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 3000 多天。 马斯克在预热中强调,「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发布会」。 但全球 200 多万人等了近 1 小时后,马斯克终于开场,只讲了 20 多分钟便马上离场。 留给观众的,是一种惊喜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绪。 因为马斯克这场发布会,关于无人车的信息量不算少,但饼也不算小。 一款 Cybercab,金属感外观,双门、双座,无方向盘、无脚踏板、无任何控制装置,使用成本未来低至 0.2 美元/英里左右,2026、2027 年之前实现大规模量产; 另一款 Cybervan,高铁车头的炫酷造型,双向座椅,可搭载 20 人或运输货物,使用成本将会在每英里 5-10 美分,量产时间未定。 马斯克的确把赛博朋克搬进现实,他认为未来不会如《银翼杀手》电影中描绘的荒凉一般,而是足够有趣、令人振奋。 但很显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未来遥不可及,至少大概率不会在两三年后。 投资人已经释放了唱衰情绪,发布会结束后,特斯拉股价下跌超 5.5%,市值蒸发超 400 亿美元。 资本明白的很,不把落地这事讲清楚,再前卫的 Robotaxi,都是空谈。 01、没有激光雷达,能无线充电、自动洗车 发布会开场,马斯克把观众期待攒足后,来了个高调亮相。 一辆 Cybercab 停在跟前,蝶翼式车门向上打开,车内没有任何与司机驾驶有关的设施,仅有两个座椅,和一块大显示屏。 只见马斯克从容坐进车内,在夜幕聚光灯交汇下,这辆车开启自动行驶,平稳到达发布会舞台。 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车配置上,马斯克没有任何虚话,和此前《马斯克传》作者爆料的完全一致。这是一款双门、双座的紧凑型汽车,类似 Cybertruck 一样,配有棱角分明的边缘和不锈钢饰面。 另外,从发布会信息中还看到了一些意外之处。 一是不装雷
      96评论
      举报
      特斯拉的野心,不止 Robotaxi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