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子哥

公众号:把子哥

IP属地:上海
    • 把子哥把子哥
      ·04-01

      4月2日关税炸弹来袭!美股生死线就在这一天?

      静待4月2日关税落地后的方向选择 背景分析 近期,美国股市陷入震荡格局,投资者在通胀韧性、美联储政策路径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多重夹击下保持谨慎。而4月2日即将落地的美国对华新关税政策(注:假设指向特定行业加征关税的节点),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变量之一。这一政策不仅关系到中美贸易关系的短期走向,更可能通过供应链成本、企业盈利预期和通胀传导路径影响美股估值逻辑。 一、关税政策对美股的影响机制 行业盈利冲击 若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关键矿产等战略行业加征关税(参考近期媒体报道),将直接冲击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企(如特斯拉、太阳能开发商)及在华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如苹果、耐克)。供应链重构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率承压,拖累标普500盈利预期。 通胀与美联储政策的连锁反应 关税可能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美国核心通胀黏性。若4月CPI数据因此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时点的押注或进一步推迟,压制成长股估值(如科技板块)。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贸易战期间,关税对美CPI的直接影响约0.3-0.5个百分点。 地缘政治情绪扰动 关税升级可能被视为中美博弈再度升温的信号,触发市场风险偏好收缩。资金可能阶段性转向防御性资产(美元、美债),压制风险资产表现。 二、当前市场的观望逻辑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交易动能 据CBOE数据,美股波动率指数(VIX)近期徘徊于年内高位,期权市场显示投资者加大对冲力度。机构投资者倾向于推迟仓位调整,等待关税细节(如税率幅度、豁免条款、生效节奏)明确后再做决策。 “靴子落地”后的潜在反弹机会 若关税力度符合或低于预期(如仅针对有限行业且税率温和),市场可能利空出尽,科技、消费等对华敞口较大的板块或迎来反弹。反之,若政策超预期严厉,标普500可能下探关键支撑位(如5000点心理关口)。 三、历史经验与情景推演 2018年贸易战案例:美国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
      6,6731
      举报
      4月2日关税炸弹来袭!美股生死线就在这一天?
    • 把子哥把子哥
      ·03-29

      3月31日周展望+各大指数分析

      一周散户心里:我们散户真的很难,包括游资现在也很难了周一:乐观试探,跟风买入。 周二-三:焦虑摇摆,自我催眠“明天会好”。 周四:恐慌割肉,卖完就反弹,心态崩了。 周五:麻木躺平,祈祷周末出利好。 这周又白干了,下周……还能相信光吗? 周末晚上躺床上,脑子里循环播放: “要不要周一开盘就跑?” “万一跑了又涨怎么办?” “不跑再跌怎么办?” 最后决定:“明天看情况再说。”(经典散户式拖延决策) 3月31日周展望行情分析开始: 3月24日周指数总结:上证没跌多少,微盘股很惨,港股和美股一样都在上周中预判了会下跌,大家可以参考上周的专栏。 上证的打错是3308. 大方向没错恒生科技指数一样看5400左右,目前周五的夜盘还差一点就到。 纳指也是只差一点就到布局点了。 大A:大盘股相对比较稳定,情绪面非常的差,板块没有持续性,半日游,一日游基本上都是,只要追,第二就是大面,上证没跌多少,个股确比较惨。 观点:行情处在混沌期,下周财报密集期,应该规避一些垃圾股或者小盘股,以及没预期的都可以规避,​正常医药和消费,还有银行的业绩相对会比较好一点,很多小票都要公布财报,10个里面9个坑,所以要尽量避免。等财报过去,在好好选个股了。 恒生科技指数:就如上周预测的一样,继续挑战第一支撑点5400点,相对好很多的是,之前是买盘高位枯竭,现在是南向资金又开始买入了,只不过外资比较狡猾而已,估计也是在规避下周的风险事件。 观点:目前下跌速度已经放缓,南向资金持续买入,下周可以继续布局中线,一些大公司的业绩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大公司,包括下周小米50以下,可以适当的入一些仓位。我自己已经轻仓买了一些7226。 下周如果继续跌,则中线继续买,一路跌一路买,买到5000点上到中线重仓位 纳斯达克:本周行情和上周预计的一样,继续下跌,就是川普那个疯子,整天瞎搞,搞的人心惶惶,前几天的反弹,3天全部回到最低位
      1.37万1
      举报
      3月31日周展望+各大指数分析
    • 把子哥把子哥
      ·03-25

      恒科现在是中线布局的好时机吗?三大方向+仓位策略全解析

      一、当日走势回顾 早盘低开低走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低开1.71%,随后跌幅持续扩大 午后加速下跌 收盘指数日内跌幅扩大至3.82%,报5517点。 个股方面,舜宇光学科技、比亚迪电子跌超6%,小米跌超5%,汽车股普遍下挫。 南向资金动向 上午南向资金净买入95亿港元,显示部分资金逢低布局,但未能逆转市场情绪。下午持续流入收盘流入138.95亿港元 二、中线布局的时机判断 短期风险因素 当日跌幅扩大至4%,技术面呈现破位下行趋势,需警惕短期进一步调整风险。本人已经小小仓位在买了7226,如果明天继续或者之后继续下破5400左右将会把仓位上到1/4 市场情绪受挫,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领跌,可能与宏观经济预期或行业利空有关。 潜在机会点 若指数回调至关键支撑位(如5400-5500点附近),且成交量缩量企稳,可能提供中线布局窗口。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显示长期资金对港股科技板块的认可。 三、布局方向建议 高弹性科技龙头 半导体及硬件:舜宇光学科技、比亚迪电子等超跌个股(当日跌超6%),若基本面未恶化,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互联网平台:腾讯、阿里巴巴等权重股近期回调后,长期增长逻辑未变,可关注政策面改善信号。 关于机器人方面:港股并没有比较好的机器人公司,且很多都是新股面临着解禁问题,选择就相对比较困难一些。 新能源与汽车智能化 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股短期承压,但行业渗透率提升趋势未改,中线可逢低关注。 ETF或指数基金 若个股选择难度较大,可配置恒生科技指数ETF,分散风险并把握板块整体反弹机会。 四、仓位管理策略 分批建仓 当前市场波动较大,建议分2-3次逐步买入,避免一次性重仓。 仓位比例 稳健型:20%-30%仓位,侧重ETF或龙头股。 进取型:40%-50%仓位,结合个股超跌机会,但需设置止损(如跌破5000点则减仓)。 风险控制 若指数进一步下跌超5%,可继续参与中线布局,企
      7,9951
      举报
      恒科现在是中线布局的好时机吗?三大方向+仓位策略全解析
    • 把子哥把子哥
      ·03-24

      闪电融资53亿美金!小米豪赌电动车!

      一、利端分析 加速电动车业务发展 此次融资规模最高达53亿美元(约413.4亿港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智能电动车业务。小米电动车2024年收入达321亿元,但仍在亏损阶段,融资可助力产能扩张(如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新车型研发(2025年计划推出两款新车),并推动全年35万辆交付目标的实现。 优化财务结构,降低风险 股权融资而非债务融资,有助于降低负债率,提高资金流动性。小米2024年总营收3659亿元,同比增长35%,但电动车业务仍需持续输血,融资后财务压力减轻,抗风险能力增强。 增强市场信心与品牌势能 大规模融资传递积极信号,表明投资者对小米电动车战略的认可。雷军此前宣布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此次融资进一步强化长期布局的决心,可能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 技术研发与生态扩张 资金可用于智能驾驶、高端手机(如小米15 Ultra)及智能家居生态建设,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弊端分析 股权稀释与短期股价压力 配股采用“先旧后新”方式,配股价较市价折让4.2%-7.4%,可能导致现有股东权益被稀释。市场短期可能反应负面,引发股价波动或抛售压力。 电动车业务的高风险性 电动车行业竞争激烈(比亚迪同期融资435亿港元),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若市场需求或产能未达预期,亏损可能持续扩大,拖累整体业绩。 业绩兑现压力 融资后,小米需向投资者证明资金使用效率。2025年电动车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若未达标,可能引发市场质疑,导致股价回调。 政策与竞争风险 科技与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补贴、数据法规)。同时,华为、苹果等对手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可能挤压小米的增长空间。 三、结论:豪赌未来,但挑战重重 小米此次融资是电动车战略的关键一步,长期看有助于巩固科技生态,但短期需平衡股东利益与业务扩张。投资者应紧盯产能释放、新车型表现及财务改善情况,以判
      2,437评论
      举报
      闪电融资53亿美金!小米豪赌电动车!
    • 把子哥把子哥
      ·03-22

      3月24日周展望+指数分析+获利381W+中线布局

      正式写分析之前,先给大家看看总收益,本月所有账户一起继续新高,可官方验证,可视频验证。以后写周末专栏时候都会放收益(自我监督)。 先看2个长线账户(长线账户无杠杆,量化指数,在于稳定):(买的私募,本周数据要下周更新,所以放的是截止到3月7日 ) 接着是中线账户2025年新开的(因为由于美股走坏,已经全部清仓,以后再借用做短线剁手) 接着就是2个短线账户:先看港美股的 最后一个就是休息很久之后,2025年2月底开始搞的缅A的: 本周自**作总结:情绪上头了,操作的一塌糊涂,而且行情也不好,目前都短线个方面都已经空仓中,静待机会。 3月24日周展望开始: 3月17日周指数:本周上证在创阶段性新高之后,挑战3450失败,恒生科技也和上周写的专栏一样进行回调,纳只是反弹之后震荡。 大A:本周行情算都小幅波动,情绪由盛至衰,挑战3450失败,迎来了一波回调。 观点:之前火热的机器人,AI 纷纷迎来回调,下周会试探3108附近的支撑位,具体一浪上升,2浪回调已经5个月了,三浪行情即将到来,往往行情就会发生在不经意见,在行情来之前大家一定要保住本金不要倒在黎明前,如果喜欢做龙头的需要等这波高位板全面崩溃才行,目前周五还有7板,要等老题材全部消失,等过了混沌期。等下个主线出来,则可能是三浪的开始,目前看还是科技方面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当中的分支可能有极大的机会。 恒生科技指数:和上周预测的一样,形成多点高位局面,而且买盘枯竭,南向下半周也没有在购买,导致空头进行了反扑。而表现相对较好的依然是机器人相关的。 观点:下周将挑战K线图的下面的支撑,第一支撑位就在5400左右,而这里则是又可以布局中线的好机会入1/4,如果行情进一步走坏,5200附近可以进行入1/4 ,5100以下大胆的可以中线满仓。本周行情重点就是高位缩量以及买盘枯竭引发的回调,如果在下跌,抄底意愿就会更加的强力,放量下跌就是
      1.28万2
      举报
      3月24日周展望+指数分析+获利381W+中线布局
    • 把子哥把子哥
      ·03-19

      首款20万以下人形机器人问世!行业将持续爆发

      越疆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售价低于 20 万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迈入 “平民化” 时代。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响,也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将从行业背景、技术突破、市场影响及投资机会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及其对港股和 A 股市场的影响。 行业背景与技术突破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体,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斯拉的 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等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高昂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普及的主要因素。越疆科技推出的 Dobot Atom 以 19.9 万元的售价打破了这一瓶颈,成为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 的技术亮点 Dobot Atom 身高 1.53 米,体重 62 公斤,具备 41 个自由度关节和 1500 TOPS 的 AI 端侧算力,能够完成跨场景、多台协同的复杂操作任务。其 “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 技术突破了传统人形机器人的运动限制,显著提升了实用性和适应性。 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 人形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得益于核心部件(如传感器、电机、控制系统)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也为机器人制造提供了供应链支持,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影响 Dobot Atom 的推出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高端科研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过渡。其亲民的价格将加速产品在家庭、服务业、医疗、教育等场景的普及,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预计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 亿美元。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迭代:AI、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应用场景拓展:从工业制造到家
      3,3763
      举报
      首款20万以下人形机器人问世!行业将持续爆发
    • 把子哥把子哥
      ·03-18

      小米财报是否可以助力恒生科技指数创新高?

      025 年 3 月 18 日,小米集团发布了 2024 年财报,营收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经调整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1.3%,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表现尤为亮眼,收入达 321 亿元,Xiaomi SU7 系列首年交付量达 136854 辆。与此同时,恒生科技指数在当日早盘大幅高开,收盘涨幅近 4%。本文旨在分析小米财报对恒生科技指数的影响,探讨其是否能够助力指数挑战阶段性新高。 2. 小米财报的核心亮点 小米 2024 年财报的核心亮点包括: 营收与利润创新高:总营收 3659 亿元,同比增长 35%;经调整净利润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1.3%。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表现突出:智能电动汽车收入 321 亿元,毛利率 18.5%,Xiaomi SU7 系列首年交付量达 136854 辆,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台。 智能手机业务稳居全球第三:智能手机收入 1918 亿元,全球出货量 168.5 百万台,市场份额 13.8%。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 年研发投入 241 亿元,同比增长 25.9%,彰显小米在技术创新上的决心。 3. 恒生科技指数的近期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在 3 月 18 日早盘大幅高开,涨幅近 3%,创下阶段新高。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科技股表现强劲,其中百度股价大涨超 12%。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今年以来净买入港股金额已超 3800 亿港元,显示出市场对港股科技股的信心。 4. 小米财报对恒生科技指数的潜在影响 小米财报的亮眼表现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恒生科技指数挑战阶段性新高: 提振市场信心:小米作为恒生科技指数的重要成分股,其业绩超预期将增强投资者对科技板块的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带动相关产业链: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的增长,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指数上涨。 增强指数权重
      1.11万3
      举报
      小米财报是否可以助力恒生科技指数创新高?
    • 把子哥把子哥
      ·03-15

      2025年3月17日周展望-各大指数分析+实盘+总获利423个

      正式写分析之前,先给大家看看总收益,本月所有账户一起继续新高,可官方验证,可视频验证。以后写周末专栏时候都会放收益(自我监督)。 先看2个长线账户(长线账户无杠杆,量化指数,在于稳定):(买的私募,本周数据要下周更新,所以放的是截止到3月7日 ) 接着是中线账户2025年新开的(因为由于美股走坏,已经全部清仓,昨日临时也当做短线使用): 接着就是2个短线账户:先看港美股的 最后一个就是休息很久之后,2025年2月底开始搞的缅A的: 本周自**作总结:最近大半个月一直被快枪手束缚住了,一直有念头要做快枪手,但是从1月份开始很久没吃过大肉了,3月13日开始总觉得这样不行本来本金短线只有30来万,一天都能赚15万,现在每个月放100个,最多一次一天13个,总觉得这样肯定不行的,还是回到以前,日内波动肯定也要做的,一直滚动模式,利润有点低。之后准备滚动和日内波动结合,如发现问题,每次进行提升,所以昨日单日港美利润为32.5个 下面开始正式的分析: 3月10日本周重要事件: A. 2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央行连续四个月增持黄金,助力储备结构优化。​ B. 3 月 10 日南向资金净买入 296.26 亿港元,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C. 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出现存款利率倒挂,影响民众储蓄与银行资金策略。​ D. 美股连续四周资金撤离,市场波动加剧,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分化。​ E. 美国自 3 月 12 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 25% 关税,4 月起加拿大部分商品也将面临关税,全球贸易局势趋紧。 3月10日周指数:本周上证指数表现相对其他不错,周涨幅1.39,突破3400点,完成上周专栏写的挑战3400成功,恒生科技指数高位引发获利回调周跌幅2.49。纳指也收出下引线,期待下周表现。 大A:突破3400点,消费和金融带着大盘突破,挑战3400点成功,相对金融里面只有保险比较好,证券
      2,4713
      举报
      2025年3月17日周展望-各大指数分析+实盘+总获利423个
    • 把子哥把子哥
      ·03-14
      $NQ100指数2503(NQ2503)$   目前还行,继续拿着。。给我冲。。今天不得挑战19800?
      937评论
      举报
    • 把子哥把子哥
      ·03-13

      特斯拉暴跌8000亿,这些A股公司‘躺枪’

      一、特斯拉暴跌与销量下滑的背景 2025 年,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遭遇销量 “雪崩式” 下滑。2 月中国市场销量同比暴跌 49%,欧洲市场销量下降 45%,美国市场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与此同时,特斯拉股价从 2024 年 12 月的历史高点 488.54 美元跌至 2025 年 3 月 11 日的 222.15 美元,市值蒸发超 8000 亿美元。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特斯拉自身的经营困境,也对国内供应链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国内供应链的依赖性与潜在风险 特斯拉的供应链高度全球化,中国是其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国内多家上市公司为特斯拉提供电池、电机、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然而,特斯拉销量下滑和股价暴跌可能导致订单减少、回款周期延长,甚至供应链中断,进而影响相关企业的营收和利润。 三、受影响的上市公司名单及风险分析 (一)宁德时代(300750) 业务依赖: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占其营收的 20% 以上。 风险:特斯拉订单减少将直接影响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进而拖累业绩增长。 (二)拓普集团(601689) 业务依赖:为特斯拉提供底盘和悬挂系统,特斯拉业务占其营收的 30%。 风险:特斯拉销量下滑可能导致订单削减,同时面临回款压力。 (三)旭升集团(603305) 业务依赖:专注于铝合金零部件,特斯拉是其最大客户,占比超过 40%。 风险:高度依赖特斯拉的业务结构使其抗风险能力较弱,销量下滑将直接冲击其业绩。 (四)三花智控(002050) 业务依赖:为特斯拉提供热管理系统,特斯拉业务占其营收的 15%。 风险:订单减少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盈利能力。 (五)均胜电子(600699) 业务依赖:提供汽车电子和智能驾驶系统,特斯拉业务占其营收的 10%。 风险:特斯拉销量下滑可能削弱其智能驾驶业务的增长动力。 四、风险规避建议 (一)分散投资 避免过度集中于单
      9,3331
      举报
      特斯拉暴跌8000亿,这些A股公司‘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