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数字财经

数字科技,在此读懂

IP属地:未知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5-13 21:44

      网商银行起于“微末”,应用AI技术解小微金融难题

      究竟该如何去定义一家“小微银行”? 多年之前,一场“小微企业该让谁来服务”的争论兴起。 一方认为:商业银行是信贷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不发力,小微问题不可能缓解,政策引导正当其时;而一方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以业绩为核心,遵循市场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指标性任务应该由政策性银行完成。 时至今日,这仍是金融从业者热议的话题:以高风险、高成本去的代价服务小微企业,又不能收取高息,这违反最基本的商业规律,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也会给小微金融的可持续性打一个问号。 然而,网商银行给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案。 5月13日,网商银行发布2023年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3年底,该行已累计服务小微用户超5300万,在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核心领域持续创新,稳步增长。 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补充者,网商银行一直关注普惠金融的“空白地带”和“薄弱地带”。报告显示,网商银行服务客户中近一半来自县域及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增速前10 的省份全部位于中西部地区。 2023年全年,网商银行新增客户中,超74%为首次在商业银行获得经营性贷款。平均每个人仅借款7.2万元,6成以上的单笔贷款利息在100元以下。 在持续服务小微的同时,网商银行还实现了稳健经营。 那么它是如何实现的?答案在科技上。 首先,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网商银行不设银行网点。有支付宝app就能用,让每部手机成为小微的手机银行。这让偏远地区的,交通不便的农户、小店主等,也能被服务到。 此外,网商银行采用大数据风控,让淘宝店主、菜贩子等等小微的经营数据,变成信用资产,成为金融服务的依据,无需抵押就能获得信贷服务。 正因为如此,网商银行每年新增的客户中,7、8成都是首贷户,是以往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人。 近年来,网商银行开始探索AI应用,并将其应用于核心风控系统,有了服务农村金融的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产业链金融解决
      110评论
      举报
      网商银行起于“微末”,应用AI技术解小微金融难题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5-08

      小鹏汽车的“敌人”在内部

      无法想象小鹏汽车有多魔幻。 当周鸿祎带着泼天流量走进小鹏汽车、想要体验下飞行汽车的时候,本应出现一波商业互吹,结果却是:周鸿祎气的摔帽子、罢录,大呼:你这不是忽悠我吗?就连程前在活动上对周鸿祎发出侮辱性言论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失态。 小鹏汽车就这么硬生生的将红衣大叔又逼成了红衣大炮,将一次承接流量的大好机会变成了翻车现场。 这种翻车在小鹏身上不是什么新鲜事,“温情纸条”翻车、“碰瓷特斯拉”翻车......最近一起应该是侮辱性极强的林志颖代言翻车。 去年6月,小鹏汽车官方微博陆续发布海报、宣传视频、漫画等多组物料,宣布艺人林志颖成为小鹏旗下车型G6“品牌智友”,甚至小鹏汽车创始人、CEO何小鹏也发微博称“欢迎我们的新鹏友林志颖”。 G6是小鹏汽车2023年推出的重磅车型,与林志颖合作无非是为了在新车上市前造势,但网友却从宣传漫画中林志颖的墨镜中发现,林志颖开的其实是一台特斯拉。 最终,老周还是飞上了天,按照该有的“剧情”给了一波表扬,并解释了为何“发飙,还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而林志颖事件,小鹏汽车给出了一个回应:“这届网友真是火眼金睛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列文虎克”,并表示图片其实是“埋的梗”,真是魔幻他妈给魔幻开门,魔幻到家了。 两起事件的尴尬是现象,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或许可以猜想:小鹏是一家很粗糙的公司,经营管理拉胯,“敌人”在内部。 明知道林志颖是特斯拉的铁粉,相关负责人考虑代言人的时候非但没有避开这个坑,甚至在与林志颖互动时都不让他坐在小鹏G6上?并且最终带着“坑”的宣传物料还顺利经过了层层审核,难道真的是为了埋梗? 明明周鸿祎就是来体验、宣传飞行汽车的,却出现了不能飞的情况,甚至表演与试车之间还能产生乌龙,既然不能飞,最终为何又飞了?中午不能表演,最终为何又能表演了? 内部“敌人”不仅会让小鹏营销翻车,更能动摇它的生命线。 在小鹏和大众的合作中,大众中国
      308评论
      举报
      小鹏汽车的“敌人”在内部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5-07

      江苏银行会告别高增长吗?压力给到葛仁余

      节前,城商行龙头江苏银行股价遭遇了一轮滑铁卢,核心原因是其四季度业绩的“变脸”。 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营收同比增长超过9%,每个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80亿元,同比增长都超过20%;而四季度营收环比下降超过20%、同比下降超过7%,归母净利润为30.97亿元,环比下降超过60%,同比下降超过30%。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四季度的业绩变脸直接将江苏银行全年的营收、净利润增速拉了下来,哪里出了问题? 从收入上看,江苏银行四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了“负收入”的情况,而且全年同比降低31.6%,恶化不可谓不严重,但这部分收入占全年总收入比重不到6%,对江苏银行影响有限,业绩变脸的核心问题还是出在利息净收入。 江苏银行四季度利息净收入环比下降16.81%,利息收入与支出之间上演了一番此消彼长的戏码。 首先,利息收入环比下降了5.94%,见诸于存贷款数据,其三季度末各项贷款款已经高达1.79万亿元,而四季度仅新增124亿元,这个量级的增量对冲利率下行,可谓是杯水车薪——2023年全年上半年,其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利率为5.32%,而全年则降低至5.18%。 资产荒,终归是烧到了江苏银行身上?以量增收变得困难起来。 从利息支出上看,江苏银行环比增加了2.03%,见诸于存贷款数据,其三季度末各项存款1.9万亿元,四季度则下降了280亿元,正常来说存款利息支出应该有所减轻,为何环比增加了?因为江苏银行的吸储成本在升高——2023年上半年,其吸收存款平均利率是2.26%,而2023年全年则上升至2.33%。 居民对定期存款的偏爱,最终还是影响到了江苏银行。 虽然,江苏银行四季度存贷款金额再向着增收降本的方向调整,但相比于存贷款利率的“此涨彼消”而言,不值一提,这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在江苏银行全年净息差、净利差较全年出现明显下降的背景下下,业绩增长遭受剧烈挑战。 无论资产荒、定存暴增,
      118评论
      举报
      江苏银行会告别高增长吗?压力给到葛仁余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8

      不被客户们看好的快手小贷必然崛起

      近日,快手拿下小贷牌照,而快手在信贷领域的客户们却并不看好快手信贷业务的未来,尤其是那些风险厌恶型的客户。 逻辑很简单:他们从快手获取的“老铁”客户质量并不好,信贷嘛,考量业务的最核心因素就两项——规模和质量。 然而,读懂数字财经却认为:被客户不看好的快手小贷必然崛起。 为什么必然崛起? 在读懂数字财经的不完全统计中,快手并不是互联网金融信贷投放的首选,相比字节系产品,它的客户们投放比例很小,通过率很低,快手在信贷行业眼中只是一个用户规模庞大的“穷矿”,但也说明了“老铁”们的信贷渗透率并不高。 这个“穷矿”很大,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虑,很多客户不想挖,但如果挖矿的快手自己,情况会大不一样。 2023年,快手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5%,达到3.8亿;电商年度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1.4%,达到1.2万亿元。 如果说3.8亿日活会决定快手小贷崛起的上限,那么1.2万亿元的GMV就决定了它的下限。 快手与客户们不同的是:它有一套完整的生态,尤其是电商生态,快手小贷可以直接以信用付的形式向它的电商“老铁”们直接兜售信用付类产品,也就是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这在很多金融渗透率低的“老铁”眼中或许并不是信贷,而是电商,主观逃废债的意愿并不会如现金贷产品那么高。 这点也可以从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诉内容窥见:多数信贷行业的投诉集中于催收和利率,前者不做展开,后者则很有意思,投诉者大多是使用了贷款平台现金贷类产品,后期无力还款时与平台发生纠纷、投诉,因分期付款产生的投诉寥寥。 现金贷类产品,快手小贷将是什么走向?如上文所说,3.8亿日活决定了快手小贷的上限,无论是黑户还是白户,都不是无解的,这点可以用蚂蚁集团做下沉市场的经验去参考。 蚂蚁花呗向很多“白户”投放过50元的超小初始额度,因为这不起眼的50元,用户与花呗之间建立了基础关系,在用户的不断使用了解过程中,二者共同成长,筛选出的
      393评论
      举报
      不被客户们看好的快手小贷必然崛起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23

      蔡嵩松涉案一事,诺安基金究竟向投资者隐瞒了多少?

      日前,一则开庭公告显示,蔡嵩松、曲泉儒等相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案件已于3月27日在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据悉,蔡嵩松即是昔日诺安基金顶流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曲泉儒也曾在诺安基金担任基金经理。 在蔡嵩松涉刑案中,诺安基金知道多少,对投资者是否有隐瞒? 2017年,蔡嵩松加入诺安基金,彼时诺安成长、和鑫2只产品的总规模不到5亿元,两年后的2020年末,两只产品规模已然突破了400亿元,扩张超过84倍。 蔡嵩松的确创造过惊人的战绩:截至2019年底,作为蔡嵩松代表作的诺安成长回报率高达95.4%,排名同类前0.8%、诺安和鑫也凭48.4%的回报排在同类前22%。 Choice数据显示,蔡嵩松2023年9月离职前,诺安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约为559亿元,几乎撑起了诺安基金的“半壁江山”。 据第三方统计:2019年至2022年,蔡嵩松总共为诺安基金赚了15.77亿元管理费,其中诺安成长混合这只基金贡献了13.2亿元管理费。 然而,诺安基金赚钱,基民却是血亏。 2019年至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4年累计亏损约38亿。其中2022年,诺安成长混合亏损129.30亿。另据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报道,“2022年,蔡嵩松操盘的基金产品全线亏损,5只基金合计亏损144.56亿元,基民损失惨重。” 诺安基金在2023年9月披露公告显示,基金经理蔡嵩松因离任诺安成长、诺安积极回报以及诺安和鑫三只基金,卸任了所有在管产品,离任原因只有四个字:个人原因。 网易财经援引财新的报道,在蔡嵩松离职前,相关的调查工作就已经展开。而且,监管当时已经认定蔡嵩松为不适当人选,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加入了黑名单。 旗下顶流基金经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诺安基金毫不知情?为何仅仅只是在离任原因中“个人原因”四个字? 在更早
      65评论
      举报
      蔡嵩松涉案一事,诺安基金究竟向投资者隐瞒了多少?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17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风口?

      近几年,消费金融在商业银行各业务板块之中发展势头很猛,然而,繁华之下是否潜伏了危机? 从宏观角度看,消费金融无疑符合大政方针,国内迅速膨胀的消费金融信贷规模,似乎也印证了消费领域确实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微观上看,对于同时面临获客难、资产荒、息差收窄等多方压力的商业银行来说,消费金融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解决“燃眉之急”,一是增强盈利能力(扩大资负息差),二是实现快速拓客(开拓展业区域和下沉客群)。 2022年起,在整体经济和消费市场承压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规模逆势增长。根据人民银行公示数据,到2023年底,中国个人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为1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4%。新增1.70万亿元。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业务风口?宁波银行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押宝消金板块,宁波银行的得失 2021年12月,宁波银行通过竞拍获得了原华融消金的70%股权;2022年5月,受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22年7月,受让新安资产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股权占比增至76.67%。 宁波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银行母公司对宁银消金的注册资本从11.9亿元提升至46.9亿元,投入不可谓不大,从整个宁波银行的层面看,消费贷也在举起大旗。 截至2023年末,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5071.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64%;消费贷规模较上年末增加约776亿元。尤其该行零售贷款四季度新增332.6亿元,同比多增156亿。从存量结构看,该行个人消费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已经上行至25.6%,2023年的增长势头尤其强劲。 从资产投放平均利率上看,个人贷款平均利率虽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6%以上,显著优于对公贷款。理论上讲,个人业务对营收及利润的贡献应该有所上升。 但是,从营业收入和利润总和上看,2023年,宁波银行个人业务却发
      267评论
      举报
      消费金融,是否堪当商业银行下一个风口?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16

      飞书裁员,不可能回到day 1状态

      作者:秦楠 来源:大厂风云 日前,飞书CEO谢欣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宣布公司将进行团队精简,并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补偿方案和转岗机会,“这一次调整,不仅是团队规模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重新回到初创公司的 day 1 状态——方向更聚焦、组织更高效,团队也要更有战斗力。” 无论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什么,飞书都借着裁员完成了一次朴实无华的降本增效,这让其向着盈利迈进了一大步。 但以张一鸣和大字节的格局,降本增效绝不是盈利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AI才是。 1、 高起点下的波折 飞书不必,也不可能“重新回到初创公司的 day 1 状态”。 一方面,飞书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即使相对于初创公司而言。 2022年飞书的营收达到了1亿美元,同比增长2.7倍,2023年,飞书的软件订阅收入再次翻倍增长,达到了2亿美元。 在中国SaaS服务市场中,年度订阅收入达 2 亿美元的公司少之又少,而飞书上线还不到 5 年,取得这一成绩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你见过“day 1”能达到数千人团队的初创团队吗?无论飞书还是其他大厂,以初创的心态经营成熟的团队、产品只是高层的一场幻梦。 飞书裁员,根本原因或许还是亏损带来的压力。 钉钉的人员规模在1500人左右,而企业微信、腾讯文档与腾讯会议合计人员规模约2000人,而飞书人员高峰期达到6000 多人,2024年前后也有5000人。但即使以 5000 人计算,2 亿美元的收入,人均创收也只有不到30万元人民币,低于字节跳动平均40万的工资成本,飞书的成本可不仅仅是员工工资。 飞书与抖音都立项于 2016 年。在习惯了靠 “大力出奇迹” 加速增长,快速获得正反馈的字节跳动体系内,飞书已享受了难得的耐心。 从教育到元宇宙再到游戏的全面撤退,例如2023年年底,从2018年就开始布局的游戏业务宣布业务大调整,除了数据不错的《星球重启》和《晶核》等数据不错的项目将保持运营,其他将
      79评论
      举报
      飞书裁员,不可能回到day 1状态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07

      王良时代的招商银行,业绩增长与助力房地产二选一?

      不久前,国常会明确: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宏观在疾呼,市场在渴求。 然而,房地产的高风险依然让大量银行望而却步,其中也包括招商银行,年报中,招行57次提及“房地产”,大多与“风险”一词相伴。 2023年末,招商银行在房地产业不良率5.26%,持续恶化,而房地产业贷款和垫款金额3266.67亿元,短短两年时间,下降了近20%。 王良时代的招商银行似乎正面临一个艰难而又坚定的抉择:业绩增长与助力房地产,二选一? 截至2023年末,招行年内创造了3391.23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4%,13年来首次下降。 利率下行是贯穿整个复苏周期的主流节奏,面对净息差的下降,各个银行的对冲手段都是增加在贷余额和非息净收入,然而这对于招商银行而言,这二者都是极其困难的。 2022年末,招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突破6万亿元,虽然2023年再次增长了近4600亿元,但若以增幅论,增长不到8%,并不能抵御息差下降带来的营收缺口,非利息净收入方面,招行2023年实现1244.54亿元,同比下降1.65%,不增反降。 对冲息差下降的两个手段失效,本质上都反映了招商银行正面临大而难增的困境,今天很痛苦,明天或许还会接着痛苦。 业绩发布会上,招行行长王良也强调,受制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保险费率、代销基金费率降低等政策,今年的业绩增长将面临压力,一季度招行的整体经营仍会承压。 饶是营收下降,招商银行2023年仍然实现归母净利润1466.0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约66亿元。 降收增利的原因不单单是降本增效:其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仅减少16亿元。净利增长最大的助力来源于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压降,少计提了150亿元以上,这也
      344评论
      举报
      王良时代的招商银行,业绩增长与助力房地产二选一?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02

      直面与银行的竞争

      315再次将这个行业置于聚光灯下。 这么多年了,助贷的口号一直是“与银行做朋友”,消金则说“我们做的是比银行下沉的客群”,当然消金也要与银行做朋友,助贷做的也是下沉客群,这部分业务可以统称为“阳光下的次贷”。 如果把信贷业务看做是三明治,“阳光下的次贷”经营的就是夹心部分,银行的客群在上面,百无禁忌的民间高利贷在下面。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因着利率不断地下行,银行不得不大幅扩表以对冲营收下降,扩表的结果是什么呢?越来越多次贷的优质客群与银行重叠。 所以我常常和一些朋友讲:“这个行业中24%以内的客户,在银行眼里很多都是10%以内的客户,拿什么竞争呢?” 还有一种情况,这部分客群将银行的授信用光了,不得不用次贷的授信,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风险已经陡然提高,依然代表了这个行业无法与银行竞争优质客户。 三明治的上层变厚了,夹心怎么做呢?银行利率下行,次贷们的利率也在下行,银行要扩表增收,次贷们也要扩表增收,于是“夹心”只能继续向下拓展,但“收益与风险匹配”是不变的真理,如果不匹配,要出大问题。 于是,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一个现象,2023年末的不良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这可以看作是强做下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 怎么办?当次贷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今天乃至成为了缩量市场自后,卷赢同行是活下去的一个办法,在此之外,阳光下的次贷必须直面与银行的竞争。 要竞争,首先要学习银行。 今天的互联网次贷,说白了就是信用卡的互联网化,银行是这个行业的老师,过去要学习,今天要学习,未来也要学习。 第一个要学习的,就是银行的线下。 银行向下挤压,夹心能不能也学着向下挤压?能,这个逻辑并不是放松风控、找有需求的黑户,而是把市场做深,去下沉市场里找到那部分优质的白户。 过去,这个行业过于迷信互联网与科技,却忽略了一大批连网购都不会的优质客群,这部分客群怎么找到?不
      429评论
      举报
      直面与银行的竞争
    • 读懂数字财经读懂数字财经
      ·04-02

      AI会掀了金山办公的桌子吗?

      金山办公的核心竞争力是超过3500万的付费用户,还是合作伙伴的能力?,又或是自身的科技实力——大厂风云 图片来源:横空出世截图 作者:林楠 来源:大厂风云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这是金山办公的企业价值观,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想要脚踏实地,还需要扎实做好产品。 近日,金山办公发布了2023年年报。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金山办公营业收入为45.56亿,同比增长17.27%,净利润13.18亿,同比增长18%。在整个软件行业景气度不高的背景下获得这个成绩着实不易。 但AI是个变数。 1、 全村的希望 从金山办公当前的商业模式上来看,其营收大部分来自于卖会员,即先用免费版本来吸引用户,被用户所接受,进而转化为付费用户,尤其是现在AI功能的推出,用户付费的意愿正逐步增加。 现在金山办公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两亿人,这是金山办公上千亿市值最大的依仗。根据2023年年报,金山办公的个人订阅服务营业收入为26.5亿元,同比增长29.5%。国内机构订阅服务营收为9.6亿元,同比增长38.36%。二者合计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近80%。 卖会员是一个好生意,却也面临着用户增长速度下滑的问题,这从其合同负债增速的下降就能可见一斑。 合同负债是软件公司未来的收入确认“蓄水池”,因为在会员费用一般都是分期确认营业收入的。 而2023年年末,金山办公的合同负债余额为18.92亿元,同比增长9.28%,但公司2021年和2022年合同负债增速分别为70.6%和21.8%,说明金山办公传统业务连续多年高速增长面临着挑战。 这个挑战从金山办公付费人数的变化也可以看出。 2023 年公司累计年度付费个人用户数为3549万,而2023Q2微软面向全球的Microsoft 365的付费用户为6500万,金山办公仅国内市场就能达到微软付费用户总数的56%,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成功,但基本上可以宣告金山付费用户
      516评论
      举报
      AI会掀了金山办公的桌子吗?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