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济

看懂经济,让连接发生。

IP属地:北京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5-11 11:17

      对冲4月通胀风险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4月份的通胀风险是已知的未知,对其进行对冲可能是有必要的。 4月份以来市场对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预期进行重新定价,风险资产遭到抛售。甚至有人预期美联储要加息。这是因为1月、2月和3月的通胀数据都高于预期。 在上周四和周五,在鲍威尔的鸽派评论和良好的就业数据之后,市场反弹了。 但将于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通胀数据可能过高也有可能正常。它有可能会如我所预料/希望的那样,而回归到通胀下降的趋势。但也有可能会超预期的高。这是一个已知的未知。 预计4月份的通胀回落是有依据的。推动第一季度通胀高于预期的季节性/滞后性因素可能会消失,而推动通胀回落的因素仍然存在。商品价格通胀可能会继续下降,因为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张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油价很难大幅上涨,甚至有可能下跌。就业市场正在放缓。 但4月份的通胀仍可能出人意料地上行。这是因为单月数据都是高度不可预测的。 如果目前市场的反弹仅仅因为鲍威尔讲话和就业市场数据而持续,那么晚些时候对冲4月份的通胀风险或许是明智之举。 这是因为市场对4月份通胀的反应可能是不对称的——意外上涨造成的损害可能超过达到预期带来的好处。 如果4月份的通胀出现意外上升,市场和美联储可能会将其解读为正在形成一种趋势。对通胀下降的预期和相关的市场定价可能会消失,市场可能会抛售。鲍威尔可能会发现很难再次淡化通胀数据,美联储可能被迫更为明确地表达要打击通胀,而不仅仅是等高利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美联储或会给出暗示,市场或会对加息的可能性进行定价。波动性就会很高。 如果4月份的通胀回归到通胀下行趋势,市场可能会反弹。不过,此次反弹可能较为温和,因为它基本上是一次缓解性反弹,而这个缓
      215评论
      举报
      对冲4月通胀风险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5-11 11:16

      《人民日报》的重磅文章中,提到了交行的一款产品~

      图片 2024年5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键一年看开局-中国经济平稳起步态势好》的署名文章,熟悉官媒话语体系的朋友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根据一季度经济数据写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公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重要性十足。 图片 文章从“稳”和“进”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由于整体涉及宏观经济,于金融部分涉及的并不多,但是在这个不多的部分,文章还是特别点出了“五篇大文章”。 其中,特别用交通银行的案例阐述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可见,在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谁做好了科技金融,谁就摘下了皇冠上的明珠。 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活水‘转’起来的部分,《人民日报》文章中写道: “超乎想象。”从扫码到提款,只用两天,就获得750万元纯信用贷款,上海予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张成成很开心。 传统贷款产品重资产、重抵押,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研发,资金一直是制约予君生物发展的瓶颈。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因企施策,将企业研发水平、知识产权、科创园区等要素纳入征信考量,推出“智慧知产贷”产品,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笔者了解,“智慧知产贷”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的一项创新的线上信贷产品,专为科技型企业设计。该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银行依赖抵押物的贷款模式,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属性和研发能力。提供高达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其实,不仅仅交行,国内目前很多银行都在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典型的如: 建设银行,其在建行四川省分行做试点,用九种模型输出标准服务科创型小微,详情见《普惠贷款余额过千亿,建行四川分行是怎么做到的?》。 浙商银行,用人才银行的一揽子方式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详情见《人才银行八年磨一剑,浙商银行布局科技金融》。 网商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的思路,
      16评论
      举报
      《人民日报》的重磅文章中,提到了交行的一款产品~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5-11 11:14

      从银行跳槽到保险,我收获了什么?

      图片 作者|苏文力 看懂经济专栏作家,曾供职于阳光保险、中国工商银行(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在上海跟一帮多年没见的老同事相聚。很快话题就聚焦到了我当年跳槽的事情上了。大家好奇咱原本干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辞职了。跟现在职场人士跳槽是常态不同,那时人们基本上是一辈子为一家组织服务。 图片 决定换个环境 成功完成了行里新一代系统的开发上线后,咱在业内赢得了一些名声。不断有猎头来挖角,许诺诱人的职务和薪酬待遇。出于好奇,有选择的见了几家。了解一下自己的价格行情,增加阅历体验。不过内心并不真的想走。 一方面当时的工作环境特别好,干活非常顺,领导支持,团队给力,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很默契,成就也多;再就是那段时间自己成长提高的很快,每天都过的特别充实。可几年之后,感觉日子有些沉闷,成长也没那么快了。 叔本华有一句话:“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特别体现了咱的状况。当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自己却觉着缺乏了挑战。尝试做些突破,却被环境条件所限制,无法得偿所愿。 另一个因素也在影响自己的心态。花了很大精力培养的干部,有些刚用得顺手了,就提出要离职。又不想耽误别人前程,且自认为离开谁都行,也就统统放行。接着就是重复整个培养人过程,心里难免有些怨气。 越来越多的面对离职的情况,经历被抛弃的心理过程。终于有一天,感到厌倦了。既然不想如此被动,或许应该考虑一下主动离开的选项。从那一刻起,算是给自己发了跳槽许可证,开始认真考虑跳槽的事情了。 走另一条路的基础,是搞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咱想要的是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体验。决定采取骑驴找马的策略,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等待机会的出现。期间也有一些银行来找,因不想重复过往的工作内容,就果断放弃了。 一天接到一位女士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媒体人,曾听过我的一次演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与咱当面交换看法。本想电话中聊几句就算了,可架不
      74评论
      举报
      从银行跳槽到保险,我收获了什么?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5-11 11:12

      央行前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图片 在经济学的世界里,消费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央行调查司前司长盛松成近日在《比较》杂志撰文指出,消费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他的论文探讨了消费和投资如何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关系  传统上,人们习惯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但这种视角往往忽略了消费与投资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投资不仅能创造就业,提升收入,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商品价格,刺激消费。反之,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激励企业扩大生产,促进投资。 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投资被视为延迟的消费——我们今天投资,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回报。而消费,则是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生产提供动力。当消费增长时,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提高,这又激发了更多的投资,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国际视角 对比中美两国,我们会发现,美国经济更注重消费,而中国则长期依赖投资驱动增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消费的比重逐渐上升,显示出消费与投资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数据说话  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在中国,近年来消费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这表明,通过提升消费,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策启示  为了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发潜在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等。这些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阶段来精心设计和实施。 深入分析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消费和投资的决定因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作者指出,消费不仅是满足当前需求,更是推动未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结论 消费与投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增长模式应逐渐从政府引导的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消费促进投资的模式。通过理解消费与投资的相
      38评论
      举报
      央行前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消费也是一种投资!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5-07

      浦发之变:识局、布局、破局

      图片 浦发银行迎来了触底反弹! 在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浦发银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显著向好回升。 一季度,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53.28亿元;归母净利润174.21亿元,同比增长10.04%;资产总额 90,534.6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0.51%;不良贷款率1.45%,连续4年走低;拨备覆盖率为 172.84%,较上年末下降0.67%。 整体来看,经营企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实现了良好开局。 图片 2023年9月,张为忠成为了浦发银行的“掌舵人”,业内比较关心的是,曾在大行有近30年管理经验的张为忠是否能让浦发银行甩掉包袱、快速企稳向好? 面对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紧迫,仅仅用了两个季度,张为忠带领的新班子,向外界展现了浦发之变。 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首次公开发声,强调“变化在人,而人的变化在思想”。 “唯有清醒识局、前瞻布局、精准破局,方能跑出加速度”,张为忠如是说。 图片 识局:浦发的优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发展的前提是认清自己。在分析浦发银行的自身优势时,张为忠首先从行业竞争格局入手。 当下,国有大行竞争依托综合优势,逐渐下沉;城农商行依靠属地化精耕细作,成长迅速。 那么,股份行夹在其中,其突围的关键是什么呢? 在业绩说明会上,张为忠具体阐释了浦发银行的优势。他认为,作为股份制银行,浦发银行具有机制灵活、服务高效、创新响应快等优势。具体来说,依托三十年来的探索与沉淀,浦发银行形成了基因、区域、效率、机制、专业“五大优势”。 如果再精简下,笔者总结下来,一是敏捷,二是区位。 何为敏捷?是对政策要求、市场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是在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上相对灵活,更是在不少业务领域具有创新和领先能力。 因此,浦发银行的这种敏捷,就使得其在新兴领域发展出
      73评论
      举报
      浦发之变:识局、布局、破局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4-30

      奇富科技,用AI大模型为金融业“开挂”

      图片 在金融行业,数据是决策的核心,而技术则是实现决策的引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正在成为金融革新的强大推动力。 “从金融这个行业诞生以来,对技术的需求和推动,都远超人们的想象。”奇富科技首席算法科学家费浩峻如是说。因此,在去年5月份,奇富科技率先宣布推出了公司自研的金融大模型“奇富GPT”,成为国内首个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并一路加码。奇富大模型推出半年多以来,从风险管理到客户服务,再到产品开发各个方面,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助力和支持。 奇富科技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在大模型的推动下,增长清晰可见: 2023年全年总净收入为人民币162.9亿元,净利润达到42.85亿元。2023年的贷款便利及发放总额为人民币4758.31亿元,较2022年增加15.4%。平台服务项下贷款便利化金额为人民币2.7亿元,较2022年增长17.3%。 如果深入去看,会发现这种增长源于奇富科技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始终秉持着大模型为人所用的理念,将大模型与实际的金融场景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帮助金融工作提质提效。奇富科技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代表,以大模型为引领,采取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从而实现了稳健而优质的增长。 图片 业务提效的增长引擎 大模型作为一种工具,并非越“大”越好,最核心的是要帮助人工提升效率。如何在有限算力内提升模型效果,使实际业务应用更快更高效,是大模型的首要意义。 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业务场景中,必须深刻理解业务、精准利用数据、不断创新技术,才能充分释放出大模型的潜力,发挥出其对于业务的巨大价值。费浩峻曾在采访中说到:“现阶段金融大模型就是一个效率工具,必须依托具体的业务场景才能释放能效。”奇富大模型经过大半年的探索创新,金融大模型应用于实战已经初见成果。 从最直接的
      301评论
      举报
      奇富科技,用AI大模型为金融业“开挂”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4-22

      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图片 在逆势突围中,银行间的角力是什么? 浙商银行用一份“华丽转身、夯基垒业、进阶登高”的成绩单给出了答案。 近日浙商银行发布2023年度报告,其中营业收入637.04亿元,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同比增长10.50%,是唯一一家利润双位数增长、营收利润双增的股份制银行。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2023年深圳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浙商银行完成了“华丽转身、夯基垒业、进阶登高”的关键目标,如果把上面的12个字浓缩为2个字,那就是“进”和“转”。 “进”,体现在业绩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上,是浙商银行实现“华丽转身”的直接见证。 浙商银行的“进”,是资产规模之进,集团总资产迈上3万亿台阶;是经营效益之进,营收增速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首位,归母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净息差为2.01%,较行业平均高出32个BP,保持较好韧性;还是资产质量之进,不良贷款率1.44%和拨备覆盖率182.60%,连续两年保持“一降一升”,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持续巩固,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转”,体现在浙商银行转变经营方式,践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 浙商银行的“转”,是向周期弱敏感资产的转变,是向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转变,是聚焦客户价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这就是浙商银行改变的原因。 图片 从最新实践看经营之转 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银行普遍面临转型之困。 浙商银行也意识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一个是垒大户、行业集中度和个案集中度过高;另一个则是缺少与弱敏感资产策略相匹配的目标客户,这一部分客户抗周期性强,是银行稳定的客户来源。 浙商银行通过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建立起自身业务的护城河,是其转变之一。 从策略落地到精耕细作,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浙商银行将该策略贯穿至战略目标、资产配置、各项业务、风控等多个维度,其经营成效从2023年报中逐步显现。 最直接的
      186评论
      举报
      逆势下营利双增的浙商银行,做对了什么?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4-19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是如何流动的

      图片 作者|戴险峰 海外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传播星球APP专家(TA已经入驻传播星球APP) PS: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意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A.摘要 我想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的几个项目出发,来说明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是如何流动的。美联储使用这些项目来管理联邦基金利率。我的目标则是分析它们对流动性,从而对市场的影响。 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把地缘政治这个明显摆在面前的问题讲一下。 你不能提前对地缘政治进行交易,因为它无法预测。但你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当市场累积了大量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时,进行反向交易。这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发展不会对市场产生长期影响。这对美国市场尤其如此。 其逻辑与我2021年下半年对通胀的看法相同:“通胀将是‘暂时的’,因为美联储会对此进行保证。”我当时没有把通胀视为一个单独的过程,而是把美联储加息的因素考虑在内。我对美联储也有信心。 在当今时代,区域冲突同样不会失控。冲突是非常不可预测的,但你可以将地缘政治考量/动机和主要参与者的能力纳入这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缘政治的发展可以被视为受控的混乱。 这是基于信心而不是科学。但也有数据/先例支持。俄-乌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全球经济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冲击。俄罗斯经济则很繁荣。 在当前形势下,如果油价上涨,做空石油可能是个好的交易策略——我上次说过,为了应对现货溢价,最好等到地缘政治事件导致油价上涨时再做空。而这个情况可能正在发生。 货币和货币创造,或者说流动性,都是抽象而令人困惑的概念。如果不使用复式记账等技术工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很难解释。而公众也往往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误解。 因此,我将重点关注与美联储负债部分的一些关键项目相关的流动性变动。我要讲的是流动性的三个方面: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银行存款准备金水平,以及我所说的流动性的隐性变化,或者说,隔夜逆回购(ON RR
      430评论
      举报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是如何流动的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4-18

      招行的2023:家底依然很足

      图片 作者:郭宇轩,看懂经济专栏作家,传播星球APP入驻专家 招商银行2023年业绩,用缪建民董事长的这句“底色不变、底子很厚、底气很足”来形容,最为恰当。 同比增长6.22%达到1466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77%达到11.03万亿的总资产、稳中有进的各项资产质量与财务分析指标,都充分证明了招行雄厚的“家底”。 倚仗这份扎实的“家底”,招行始终坚持在笃定前行中守望梦想。 所谓的坚持,体现在招行坚守零售银行战略主体地位的决心,体现在坚定推动“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行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信心,更体现在坚持为投资者提供稳定资本回报的责任感。而所谓梦想,招行守望着的则是“构建马克利曲线”与“打造价值银行”的双重战略愿景。 尽管招行2023年的部分数据(如总营收近14年首次下滑)仍折射出当前面临的多重挑战,但其内在流淌着的坚持韧性与逐梦精神,依旧可以赋予投资者信心与期待。 图片 “三大坚持”,稳健前行 “所以在当前时点,要继续保持零售银行主体地位,我们要持之以恒继续探索和创新,这是毫不动摇的。”王良行长在2023年招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掷地有声。 图片 招行的第一大坚持,体现在坚守零售银行战略主体地位的决心。 2023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943.36亿,占总营收57.31%; 税前利润999.13亿,占税前总利润56.57%,贡献了整体业务的半壁江山。零售客户总数达1.97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07%,零售总资产余额13.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8%,零售业务企稳回升。此外,招行也积极更新探索组织架构,通过新设零售客群部来加强对零售客户线上化、智能化的广泛触达。 但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的双双下滑也为招行零售业务的营收带来了一定冲击。2023年,招行净利息收入为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非利息净收入1244.5
      223评论
      举报
      招行的2023:家底依然很足
    • 看懂经济看懂经济
      ·04-11

      做产业链金融,网商银行迭代了这三点

      图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一家成立已近9年的民营银行,网商银行的初心就是服务小微,在累计服务超过50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之后,这家年轻的银行,正在从产业链角度按图索骥,依靠大模型的技术,去服务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 2024年4月10日,在杭州举行的2024数字产业链金融行业峰会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洞悉产业链六大趋势》:全链条可视可管、全渠道数字获客、全方位智能渗透、全球化品牌重塑、全绿色持续发展、全金融深化嵌入。 在这六大趋势中,“全金融深化嵌入”正是网商银行的课题。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谈了产业链金融的三个趋势:一是产业链金融已经从1+N进化至1+N²模式;二是,产业链金融和产业,正在从“配合模式”升级到“融合模式”;三是产业链金融正在向消费者延伸,走向全链条模式。 这就是今天网商银行对于产业链金融的认知与实践,而它正在重新定义产业链金融。 图片 从1+N进化至1+N²:大模型照亮产业链上下游每一个小微 三条看似并列趋势,其实有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 服务产业链小微,首先要看到他们,大模型技术的使用,使得沿着产业链看见小微企业成为现实。 20年前,产业链金融刚刚兴起时,业者提出了“1+N”模式,依托核心企业这个“1”,做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N”。 2021年,网商银行发布大雁系统,探索让产业链金融从1+N模式升级为1+N²的模式。基于小微企业的授权,读取他们的多维数据,还原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让小微企业在没有核心企业担保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金融服务。 浙江嘉兴,潘弈丞经营着一家生产高温尼龙材料的企业,新材料研发时间长,需要资金投入,客户回款周期长达3个月,周转需要资金。然而,几年前潘弈丞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他仍然需要抵押房产,并经历一周的等待。 潘弈丞所经历的信贷流程,反映着银行对他的认知,—— 一家普通的小微企业,工商信息显示从事机
      269评论
      举报
      做产业链金融,网商银行迭代了这三点
       
       
       
       

      热议股票